首次披露AI业务收入大增50%,双重飞轮效应下的百度-SW(09888)加速价值裂变
一生坚守价值投资的巴菲特,在退休前夕做出重磅决策:首次建仓谷歌,并将其纳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前十大重仓股。这一举动在投资界引发巨大反响,被视为价值投资范式演变的重要信号——即便最为保守的价值派,也已开始正视并认可AI的长期价值。
在这一决策的背后,是巴菲特投资哲学在AI时代的延续。谷歌凭借自研TPU芯片、Gemini大模型,以及搜索、YouTube、云服务等海量应用场景,构建了全栈AI生态。这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正是巴菲特价值投资体系中最看重的核心要素。
而除谷歌外,百度-SW(09888)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在全栈AI技术布局上最为完整、协同效应最为显著的公司,其在芯片、框架、模型、应用四个关键层级上均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并已实现大规模产业化落地,“护城河”同样宽广。
而第三季度财报,便是百度于AI产业中具备强大竞争力以及领先的商业化实力的真实写照。11月18日,百度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司于此份财报中首次披露了其AI战略布局的两个关键性成绩。其一是AI业务收入同比大增50%,其中,AI云收入同比增长33%;AI应用收入达26亿元;AI原生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2%达28亿元。
其二是百度在业绩电话会上公布了自2023年3月生成式AI浪潮席卷全球至今的10个季度内,其对AI的投入总计已超过1000亿元,且后续还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此份财报所展现出的,是一个对AI更为笃定的百度,其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公司在AI产业中的技术领先优势的同时,亦全力推动AI对公司全系列产品的重构,将AI打造成为了推动公司业绩成长的核心动能。
但这仅是开始,随着在AI技术与AI商业化两个层面的不断加码,百度在持续引领我国AI产业发展的同时,其整个生态体系也将在“飞轮效应”的驱动下迎来内在价值的加速裂变,届时百度于资本市场中的估值也有望迎来新一轮大周期级别的跃升。
重构业务线带动收入结构质变,迈向由AI驱动成长的发展新阶段
目前市场中不乏“AI泡沫论”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以OPENAI为代表的美国AI企业在“大力出奇迹”的策略下持续巨额的资本投入,但产出端相对有限,从而造成了市场对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存疑。
与之相比,深耕AI领域超过十年的百度,则选择了一条更为务实的路径。百度很早就认识到单纯“卷模型”参数规模的局限性,转而将核心战略锚定于AI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与产业深度融合。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在“芯片-框架-模型-应用”四层进行全栈自研布局的企业,百度凭借其长期积累,在ChatGPT掀起浪潮后,是全球第一个迅速推出对标产品文心一言的企业,且其率先将大模型能力全面注入公司业务线,成为国内以AI重构既有业务最为彻底的企业。
在C端中,搜索是百度第一个重构的产品,也是全球AI化改造最为激进的搜索引擎。2025年7月,百度完成了搜索业务10年来最大规模的改版,从搜索框、结果页到整个内容生态均进行了全面革新。此次改版效果显著,至2025年10月份时,百度搜索已有70%的移动搜索结果页面包括AI生产内容。且在10月15日,百度搜索宣布全面升级文心助手的 AIGC 创作能力,截至目前,百度搜索用户日均生成 AIGC 内容已突破一千万。
得益于强大AI能力对搜索产品的重构,百度AI搜索目前仍处于明显的行业领先地位。据QuestMobile 于10月28日发布的《2025 年三季度AI应用行业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9月,百度AI搜索月活跃用户规模季度环比增18.63%,达3.82亿,连续三个季度登上国内AI搜索行业月活榜首。 且IDC于7月25日发布的《AI搜索产品评估,2025》显示,百度AI搜索在中国通用型AI搜索类产品中总分排名第一,其中用户数据、技术能力两个重要指标均排名第一。
同时,百度于报告期内加速发力包含智能体和数字人在内的AI原生营销服务。该两大服务凭借显著优势已获得市场认可,越来越多追求用AI解决问题并愿意为技术付费的客户,已通过该服务实现生产力与营销效果的双重提效,这带动报告期内AI原生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2%上至28亿元。
百度文库/百度网盘亦是百度重点重构的C端产品。百度文库于今年9月上线一站式AI学习办公平台「Oreate」,截至目前,「Oreate」已服务全球超200个国家及地区,海外用户量破百万,并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引发广泛关注。百度网盘于国内推出的AI笔记、AI相机等多模态AI功能已收获大量用户喜爱,目前百度网盘AI MAU已突破8000万。
且在2025年11月举办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文库与百度网盘联合发布了GenFlow 3.0,其活跃用户已超2000万,成为全球领先的通用智能体之一。目前,GenFlow 3.0已全面集成于文库和网盘产品中,旨在帮助用户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提升效率,成为“超级个体”。
而在B端层面,百度于11月13日发布能自我演化的智能体——“百度伐谋”。作为全球首个可商用的自我演化超级智能体,伐谋登顶OpenAI机器学习工程权威基准MLE-Bench,拿下SOTA成绩,超越微软R&D Agent和OpenAI展示的AIDE系统。该产品在发布后数小时内已经吸引了超1000家企业申请接入测试,覆盖交通、能源、金融、物流等行业,目前测试名额持续开放中。
数字员工的不断创新升级亦是百度在B端商业化层面的显著亮点。今年8月初,百度智能云发布全球首批AI数字员工,覆盖了营销、招聘等七个场景的核心业务职能。随后百度于2025百度云智大会上携手雅识教育,共同开发了全新数字员工—“吴彦祖数字英语教练”,并在百度世界2025大会上正式发布“内容运营数字员工”,以及联合中国东方航空,共创数字员工“东东”。
目前,百度智能云数字员工已广泛服务于金融、消费、汽车、文旅等十余个行业、数千家企业,助力企业在营销增长、服务提效、策略优化等多维场景提效增收。
此外,萝卜快跑作为百度在B端最具技术及领先优势的业务板块,于报告期内亦取得亮眼表现。数据显示,萝卜快跑报告期内的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达310万,同比增长212%,相较二季度的148%增速持续加速。目前,萝卜快跑每周的全无人订单数已经超过25万,全球的出行服务次数超过了1700万次,成为全球第一。
同时,萝卜快跑全球化再度提速,其在第三季度内与Uber、Lyft达成战略合作欲推动无人驾驶汽车规模化落地的同时,萝卜快跑获批迪拜001号测试许可和50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并已在瑞士、阿布扎比解锁新进展。其与瑞士邮政旗下的邮政巴士(PostBus)达成战略合作,将在瑞士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且在阿布扎比已获得首批全无人商业化运营许可。
至此,萝卜快跑足迹覆盖全世界22座城市,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了1.4亿公里,自动驾驶的总里程超过2.4亿公里,位列全球第一。据Frost & Sullivan预测,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2.9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666亿美元,并在2035年将达到3526亿美元,整个市场呈现爆发式成长趋势。凭借领先的先发优势,萝卜快跑有望成为全球无人驾驶产业高速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从结果来看,百度不纠结于纯粹的“卷模型”参数,而是向着把AI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无疑颇具前瞻性,在以AI能力重构全系列产品后,百度的AI业务展现出了强大的业务活力和成长潜力,其第三季度AI业务收入占比超三成意味着百度的收入结构已发生质变,其加速迈向由AI驱动高成长的全新阶段。
全栈自研AI布局塑造独特竞争力,AI云服务持续高增
百度AI业务驱动收入结构质变的背后,不仅源于其选择将AI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战略方向,更深植于其在AI领域深耕十余年所构建的全栈自研技术底座。从芯片、框架、模型到应用的四层完整布局,使其成为全球范围内全栈AI技术布局最完整、协同效应最显著的企业。这四层联动的深厚积累,正是百度AI强劲爆发力的核心源泉。
“芯片-框架-模型-应用”的四层全栈布局,其价值远不止于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构建了一个从底层算力到顶层应用、层层咬合、能够实现端到端优化和自我强化的飞轮效应的强大闭环系统,这使百度在技术迭代效率、创新深度以及商业化落地广度上,形成了区别于仅专注某一环节的AI公司的显著优势,这也是百度AI独特且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在芯片层面,百度在2025年推出了其自研的第三代昆仑芯产品P800算力芯片,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大模型的推理和训练任务,该芯片已在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国家电网、中国钢研等央企,以及同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实现规模化部署。且于2025年8月,昆仑芯成功中标中国移动十亿级集采项目,这标志着昆仑芯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的重要突破。
在P800算力芯片大规模商用的同时,百度已于11月正式发布了新一代昆仑芯和超节点产品天池。全新一代昆仑芯包括两款产品。其中,昆仑芯M100 针对大规模推理场景优化设计,提供极致性价比,将于2026年上市;昆仑芯M300面向超大规模多模态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求提供极致性能,将于2027年上市。同步发布的天池256超节点与天池512超节点将于明年正式上市,单个天池512超节点就能完成万亿参数模型训练。
随着百度昆仑芯的持续迭代,其构筑的AI算力底座将越发坚实与高效。更重要的是,昆仑芯从服务百度内部走向规模化对外输出,标志着百度正将自身积累的算力优势转化为开放的产业能力。这不仅能使百度精准把握AI时代的核心机遇,更是推动算力国产化、夯实我国AI产业发展基石的关键一步。
在框架层面,百度自研飞桨深度学习框架,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深度学习平台。目前,飞桨文心生态开发者达到2333万,服务企业达到76万家。飞浆作为高效调度底层芯片算力,并为上层模型研发提供“脚手架”和“工具箱”,是实现端到端优化的关键。
在模型层面,文心大模型5.0是百度于2025年世界大会发布的原生全模态模型,其参数量达2.4万亿,具备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的统一理解与生成能力。该模型采用端到端多轮强化学习训练,显著提升了智能体与工具调用能力。
评测数据显示,文心5.0的文本能力在LMArena竞技场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二、国内第一,尤其在创意写作和复杂问题理解方面表现突出。在40多项综合评测中,其多模态理解与生成能力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与国际顶级模型相当。此外,早前发布的文心X1.1深度思考模型在SuperCLUE评测中也位居国内精确指令遵循榜首。
而在应用层面,百度具有搜索、智能云、自动驾驶等丰富的应用生态,可为技术提供海量真实数据和多样化落地场景的锤炼,产生的用户反馈和数据可反哺下层模型、框架和芯片的持续优化,从而不断强化整个AI体系。
以AI云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例,其主要得益于市场对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的显著提升,以及百度智能云自身性能与服务品质的持续优化。报告期内,百度对千帆平台进行了品牌战略升级,新“百度千帆”更加聚焦企业生产场景,提供模型、Agent开发及数据智能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千帆平台企业用户已超46万,Agents开发量突破130万,是企业级Agent开发的核心平台。同时,百度百舸平台上线了支持π0.5模型快速微调的训练模板,成为国内首家提供此能力的AI计算平台,助力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高效转化为可落地的产品。
基于对百度智能云优异产品性能的认可,其已成为65%央企、100%系统重要性银行及800+金融机构、TOP 10手机厂商、中国市场销量TOP15汽车品牌、TOP10新能源车企等的共同选择,并同时获得具身智能行业渗透率第一的头衔。
与之相对应的,是IDC于8月发布的《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2024》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以24.6%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连续六年、累计十次蝉联中国AI公有云市场冠军。由此可见,百度在智能云领域的优势得以持续巩固,随着未来市场中推理需求的爆发,智能云业务作为百度的中期增长曲线,将继续以稳健姿态推动百度营收持续增长。
总结:
百度于此份财报中单独披露AI业务收入,并非仅是一个简单的收入划分,而是一个关键的战略进展。它表明,百度的AI战略已从投入期开始逐步向收获期迈进,这既是自身发展的里程碑,也为行业提供了AI大规模商业化的可行路径,更是其全力冲刺AI转型的战略宣言。毫无疑问,随着百度在AI领域的持续投入不断夯实其技术壁垒与竞争优势,并通过对核心业务的全面AI重构,其有望保持稳健成长。
看好百度未来发展前景的券商机构和投行并不在少数,近期有包括高盛、摩根、中金等近20家机构上调百度评级及目标价。例如高盛表示,百度AI产业正向“倒金字塔”结构转变,AI模型及AI应用应该要获取更大价值。其给予百度港股目标价150港元,美股目标价154美元,评级均为“买入”。
国泰海通亦于近期上调百度2025至2027年的收入预测至1307亿、1385亿及1492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净利润预测修订至176亿、202亿及298亿元人民币。基于SOTP估价法,其调整百度港股目标价至176港元。
百度作为国内AI领域的执牛耳者,已是AI产业投资中绕不开的标的,其业务体系内已形成的、并能相互驱动的双重“飞轮效应”将让百度未来的加速成长具有更高的确定性。百度的第一层飞轮是“技术协同飞轮”:其核心竞争力根植于“芯片-框架-模型-应用”的全栈自研AI布局。这种端到端的架构使各技术层级能实现深度协同与联合优化,从而持续提升整个AI体系的基础性能和效率,这是飞轮转动的底层动力。
而第二层飞轮是“商业反哺飞轮”:百度将前沿AI能力深度植入并重构全线产品,显著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这直接加速了商业变现。而商业化带来的增长收益,又为AI技术研发与生态建设提供了更充裕的资金支持,形成投入与回报的良性循环。
这两大飞轮并非孤立运转,技术飞轮为商业飞轮提供竞争力内核,商业飞轮则为技术飞轮输送持续运转的燃料。二者彼此咬合、相互加速,共同构筑了百度迈向AI时代巨头地位的坚实护城河与增长动能。在这两重飞轮的持续推动下,当下的百度已具备了成为AI时代巨头的潜力,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