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先锋 | 鸿蒙2.0:华为的背水一战,从车联网突围
作者|高级分析师晓雨
一起创变未来|维克咨询公众号
传说盘古在昆仑山开天辟地之前,世界是一团混沌的元气,这种自然的元气叫做鸿蒙。9月10日,华为2020开发者大会如约而至。在孕育多年的Harmony OS(鸿蒙OS)上,华为试图从混沌之中寻找方向。
华为陆续公布了鸿蒙2.0、HMS Core 5.0版本、EMUI 11 等重磅内容。当全世界都认为华为即将按下“暂停键”时,华为却选择按下“开始键”。
TOGETHER
9月10日下午,华为开发者大会(Huawei Developer Conference,HDC)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写上年份,而是强调了一个词:Together。
一系列发布中,最为重磅的消息,还是此前一直蒙着神秘面纱的操作系统——鸿蒙2.0。
鸿蒙系统是一款基于面向全球开发者的开源架构,关键模块由华为自研的操作系统。基于微内核、多语言统一编译、分布式架构的技术特点,鸿蒙系统理论上可以搭载于五花八门的智能终端上,加强这些终端与手机之间、终端与终端之间的联动。
该系统将帮助华为实现IoT即万物互联的目标。余承东号召全球的开发者一起贡献智慧,以“星星之火”将鸿蒙系统和整个华为生态做起来。
华为还对鸿蒙的“上机”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从9月10日开始,开发者就可以拿到鸿蒙2.0测试版开发工具进行开发。2021年10月份,鸿蒙将正式实现4GB以上内存设备版本的代码开源。
鸿蒙系统一出,从去年开始,国人就在“鸿蒙牛逼”和“鸿蒙不行”之间展开口水战。
怀疑论者担心华为生态的不完善,导致用户可以享受的APP数量少,没有人愿意从安卓搬迁到鸿蒙系统。
非“智”的蛮荒时代
2011年之前,诺基亚用的都是塞班Symbian操作系统。
在非智能手机时代,每个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比如西门子、索爱、摩托罗拉、三星都有自己的一套,用户没有任何选择,反正界面相当简单,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功能。至于深圳的山寨机厂商,用的都是台湾联发科MTK的Turn-Key方案,即从主板、芯片到操作系统,统统都是MTK的。
到了智能手机时代,苹果iOS成为了封闭生态的智能手机OS,而安卓抓住了开放生态的机会,成为了手机操作系统事实上的标准。
诺基亚有一段时间不服气,和微软共同研发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最后也服气了,现在也改用安卓了。
作为智能手机销量老大的三星也曾想过研制自己的系统,并且也也付诸实践了。
三星在很久之前研发过2个手机操作系统,第一个名为Bada(海洋),不过这个系统最后研发失败了,后面三星不死心和英特尔联合研制推出了Tizen OS,不过这个系统缺陷也很多,软件生态环境也不丰富。因此只敢搭载在低端的三星手机上,和一些智能穿戴设备上,不过由于反馈极差,而后也不了了之了。
从国内来讲,从来都不缺研发手机操作系统的雄心,不过当年高调推出的中联通沃Phone、中移动OPhone已经“失传”多年,联想的手机OS通过了“核高基”评审却从未走向市场,阿里的YunOS也曾红极一时,但是现在已经烟消云散。
以上这些自主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为什么会失败?
它们都源自安卓开源的内核,但是想在其基础上搞自己的一套。问题是,它们无一例外都被安卓拖垮了,原因是安卓的技术更新速度比它们快几个数量级。
以中移动OPhone为例,其用户规模和资金实力不可谓不强,厂商也并非不配合。移动2009年推出了第一款OPhone,UI界面和交互模式已被修改,UI设计已经删除了原生系统的抽屉模式并采用了类似的在ios的设计,在操作和IOS方面,主页按钮返回多任务设计,但android的电容键仍然存在,OPhone本身封装了很多Android API,加上一些自己的API。
可是当安卓从1.0迅速升级到3.0之后,中移动的Ophone更新就出了问题,特别是兼容性,很多android软件都在ophone上出现异常,甚至无法玩3D游戏。
安卓作为强大的开源开放生态,海量的开发者拖垮了其他一切妄想封闭的小团队。
谷歌的安卓团队,多年就是专注于安卓系统本身,而不用照顾谷歌的硬件产品利益,这才保证了安卓作为开放第三方平台的公平性。谷歌自己做过手机,但纯粹是为了炫技或者说为安卓Demo。
鸿蒙2.0
时隔一年多,华为正式发布了鸿蒙2.0系统。相比鸿蒙1.0它究竟有哪些改变?其实鸿蒙2.0系统最大的特点跨平台和分布式架构。所谓跨平台就是鸿蒙系统并非只能搭载在某一种设备上。它可以搭载在多种不同的智能设备上,比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可穿戴设备甚至是汽车上。
鸿蒙OS 2.0 系统发布,相较 1.0 有质的提升和发展。在 2019 年“2019 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发布了自发研制的鸿蒙 OS 1.0 系统。鸿蒙 OS 1.0 迈出了全场景体验的第一步,在搭载了智慧屏以后,将分布式技术加载到 EMUI 10.0 版本,并基于 EMUI 10.0 的分布式技术推出了三个应用:手机与 PC 的协同、手机和 PC 的 HiCar 解决方案、华为内部设备充分互联的畅联解决方案,收获了消费者一致的积极反馈和响应。
此外,华为在内部的多设备之间,利用分布式的开发框架,实践了一次开发、多端部署,最终实现了大屏、折叠屏和手机应用之间的一次开发部署,这也得到了业内和消费者的积极关注。华为坚定了沿着多设备融合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的决心,在 2020 年 9 月 10 日召开的“2020 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发布了鸿蒙 OS 2.0 系统,开启了华为“共建万物互联的全场景智慧生态”的新征程。
相较于鸿蒙OS 1.0 系统,鸿蒙 OS 2.0 系统从技术上获得了质的提升和发展。
01.2.0 的分布式能力相对 1.0 有了质的提升和变化。经过为期一年的打造,华为将过去在EMUI 系统中构建的核心基础能力全部应用在了鸿蒙 OS 2.0 系统中。
02.2.0 将从智慧屏拓展到更多华为设备,在支持华为设备的同时,还支持一部分的第三方设备。以分布式技术为基础,构建全场景、多设备融合的操作系统。鸿蒙系统不是手机系统的简单替代,而是面向未来全场景、多设备融合的操作系统。其核心底座是分布式的技术,包括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安全。
分布式软总线让连接更轻松。
01.鸿蒙 OS 2.0 实现了 WiFi 和蓝牙网络两个异构网络设备的互相可见,可以实现手机与其他设备(车机、平板、大屏)更方便的互联;
02.2.0 系统支持设备在一次配网以后实现永久自发性连接,避免复杂配置和操作;
03.2.0 系统的多设备融合可以做到音画同步,如果将手机上的视频流分享给大屏,将音频流分享给音响,可以实现视频和音频的同步。
分布式数据管理能力大幅提升。
01.2.0 系统使得跨设备之间的传输同本地一样的方便快捷,传输速度比是业界标杆 Samba 系统的 4 倍,基本上实现了跨设备之间的文件传输和同一设备之内的文件传输非常接近的水平;
02.数据库数据操作速度提升,比 Content Provider 同设备内不同应用之间的数据读取还要快 1.3 倍;
03.2.0 系统的检索性能不断提升,相较 iOS Core Spotlight 快出 1.2 倍。
分布式安全能力得到认证。
01.鸿蒙 2.0 的分布式安全能力,通过了 CCEAL5+认证,使得车机与手机等其他设备的互联过程有了更好的安全保障,大大降低互联过程中受到攻击破坏的可能。
02.鸿蒙 2.0 实现了微内核级别的高安全性,使其在任意 IoT 设备上部署时,都能使得该设备具备内核级别的高安全性。
鸿蒙是IoT 万物互联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是重要入口。为打造未来 5G 全场景智慧生活,鸿蒙系统基于华为“1+8+N”战略构建 IoT 万物互联系统,不仅仅适配于手机,鸿蒙系统还可以根据车机、大屏等自动适配界面。
华为的企业目标是基于不断迭代的鸿蒙系统,实现万物互联,共建万物互联的全场景智慧生态。我们认为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未来应用广、市场容量大的智能移动终端之一,必将会成为万物互联的重要一环。鸿蒙系统有望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发展动力。
HiCar 建立多方合作,让更多车主享受智慧出行新体验。华为此前发布了基于鸿蒙 OS 的智能座舱操作系统 Hicar。Hicar 主打智能座舱中的人际交互,“在家用HiLink,出门用 HiCar。”,手机应用进入车机,使得消费者在车内即可完成对应用的连接和操作。
截至目前,有 20 多家车厂支持华为 HiCar,有超过 500 万台机器在2021 年将会进行预装,华为常务董事、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表示:“华为希望未来道路上所有的行驶车辆都可以支持 HiCar 的应用。”
此外,有 30 多款主流应用与车机进行适配,华为的目标是未来所有智能终端上的应用都可以在车机里直接使用。同时,华为分屏和支撑横屏的技术将支持广泛的智能终端上的应用。凭借鸿蒙 OS 和 Hicar,华为有望在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带动产业的加快应用落地。
因此智能网联汽车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对于华为来说,随着芯片断供,华为手机的出货量将受到沉重打击。随着HiCar、鸿蒙、充电桩模块等产品不断落地,通过自己所擅长的技术切入汽车市场不失为一条不错的道路,华为正谋划一场深刻的变革。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