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突破3T市值!你会继续拿着吗?

谷歌周一(16日)盘中大涨3%,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成为继苹果、微软、英伟达后的第四家科技巨头。消息面上,Gemini成为美国App Store与Google Play免费榜第一,成功超越ChatGPT。【谷歌年内涨幅超30%,大家觉得上涨空间还有多大?你会继续拿着吗?】

avatar港乜嘢吖
09-19 15:00

谷歌:被低估的AI巨头,上涨也值得加仓!

在过去几年里,很多人坚信 $谷歌(GOOG)$ 正面临由AI聊天机器人主导的生存危机。甚至有投资者戏称谷歌迟早要被 ChatGPT 拆掉招牌。可现实却给市场开了个大反转:2025年,这家公司不仅没跌倒,还迎来了十几年来最强的“第二春”。Gemini 应用冲上 App Store 榜首、Waymo(无人驾驶)大规模扩张、云业务高速增长、Chrome 反垄断风险解除……谷歌的故事,突然之间变得比大多数竞争对手都完整。问题来了:这是一个价值重估的开端,还是一轮透支后的冲高?谷歌的护城河:分发能力决定了它跑得更快和其他AI玩家相比,谷歌的优势不是单一模型有多强,而是它庞大的 全球分发网络。Android:30亿活跃设备Chrome:全球桌面浏览器70%份额YouTube:27亿月活搜索:全球90%市场占有率AI模型一旦上线,立刻可以嵌入这些庞大入口,直接触达数十亿用户。别忘了,上个财报季,谷歌的搜索广告收入依然是 两位数增长,而且管理层首次明确表示:AI功能并没有蚕食搜索广告,反而提高了点击和变现效率。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拐点:过去市场认为,AI会冲击谷歌的广告帝国;现在看,AI反而是新燃料。Gemini:从模型之争到消费级突破谷歌的 Gemini 应用近期冲上了 App Store 榜首,靠的是新发布的“Nano Banana”图像模型。虽然总体使用量仍落后于 ChatGPT,但趋势正在变:更长的上下文窗口、更便宜的小模型、更快的更新迭代,让 Gemini 逐渐缩小差距。真正的意义不只是“登顶榜单”,而在于:谷歌第一次证明自己能把多年积累的 frontier 模型真正转化为大规模消费级应用,而非停留在学术论文和实验室。这意味着,谷歌很可能不是“被AI打破的公司”,而是“正在利用AI刷新老业务的公司”。Wa
谷歌:被低估的AI巨头,上涨也值得加仓!
avatarvision
09-17
盲猜苹果

苹果 VS 谷歌:谁更值得买?我选谷歌!

$谷歌(GOOG)$ 这两天暴力反弹,20天涨了+23%!这几天经常看到有虎友讨论,现在在 $苹果(AAPL)$$谷歌(GOOG)$ 之间,谁才是当下更值得加码的选择?我的结论是——尽管苹果的护城河更宽,但谷歌的估值更便宜、成长性更强,风险回报比更优。如果只能二选一,我会毫不犹豫押注谷歌。为什么这么说?苹果的确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系统和品牌效应,靠着一部iPhone就撑起了近一半的营收(47.4%),这本身就是一种超级护城河。而谷歌的核心竞争力则在于搜索引擎的垄断地位、海量数据优势、广告业务以及不断壮大的云服务。两家公司都是行业里的“城墙怪兽”,只是打法不同。关键的差别在估值与成长性:苹果目前的市盈率(P/E FWD)是32.47,而谷歌只有23.65,显然谷歌更便宜。三年EPS复合增长率,苹果只有2.85%,谷歌则是20.4%;三年EBIT增长,苹果3.24%,谷歌14.31%。成长性差距,肉眼可见。盈利能力上,两家都很强,苹果的股东权益回报率(ROE)高达149.8%,远胜谷歌的34.8%,这说明苹果榨干股东价值的能力很强。但谷歌的EBIT利润率33.16%其实略高于苹果的31.87%,这也反映了其商业模式的厚利。再看财务健康度:谷歌的现金储备高达951亿美元,而苹果只有553亿美元;负债率方面,谷歌总债务权益比仅11.48%,而苹果则飙到154.49%。一句话总结:谷歌不仅便宜、成长快,还更安全。风险呢?当然,两家也各有隐忧。苹果过度依赖iPhone,创新焦虑越来越明显;谷歌则严重依赖广告业务(73.98%收入来自广告),未来是
苹果 VS 谷歌:谁更值得买?我选谷歌!

AI是“撕裂者”还是“助推器”?从WDAY与INTU看SaaS的共生成长

这几个月来,市场不断在问一个问题:AI 是拆掉老屋的锤子,还是“在老屋基础上加砖加瓦”的水泥与钢筋?特别是对于像Workday与Intuit这样,本质上靠订阅、席位、服务+财务或会计、人力资源专业流程为主的公司,这个问题更加敏感。AI的兴起,一面带来期待,一面也夹杂焦虑,担心新的AI agent、AI offerings最终把传统部分吃掉,客户付费模式被稀释。但我观察到,本周的几个关键事件开始在现实中构建一个“对立叙事”的反驳阵营。WDAY:AI 不在撕裂,而在整合与扩展收购Sana,价值约$1.1B,这是一家专注AI驱动的知识管理、学习平台。这个交易并不是简单为了标榜 “AI”,而是要把知识、学习、agentic workflow、低代码agent工具等能力深度整合进Workday的 HR + 财务核⼼产品线激进投资者Elliott Management入场,买入超过$20亿股票,并公开支持其领导层及战略方向,尤其是在Financial Analyst Day后Q2 订阅收入+14%,总营收+12.6%。这说明其核心收入业务仍在稳健扩张,而且新的 AI SKU 的采用率非常高:“超过70%的net-new deals包含AI模块、SKU;现有客户中包含 AI 的交易比例也在上升”。这些事件是否缓和 AI 相互侵蚀的担忧?总体来看, $Workday(WDAY)$ 倾向于提供积极信号。AI被塑造成收入增长的新引擎,是“附加式增长 + 模块叠加”,其订阅收入、AI SKU的渗透率、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扩张,都指向 AI 增强当前业务,而非显著取代。对市场中有关 AI 会侵蚀传统 SaaS 核心收入模式的担忧,Workday 有实质数据在回击。INTU的AI agents
AI是“撕裂者”还是“助推器”?从WDAY与INTU看SaaS的共生成长
每天活在上涨的恐惧中, 持有不动就好。

指数几乎无低估了

许久未更新指数估值表,今天统计显示,当前覆盖的95个的指数中: 高估指数:34个 合理指数:53个 低估指数:8个 整体来看,自2024年9月市场开启反弹至今,整整一年时间里,多数指数已脱离低估区间,逐步迈入合理甚至高估阶段。 其中,高估指数主要集中在三类: 科技类:包含机器人、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5G通信 医药类:以创新药指数为代表 红利类:独一档,基本都在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创新药虽前期大涨,但其整体估值尚未进入高估,目前处于合理偏高阶段。 从布局角度看,该指数暂不适合初始资金入场,已持仓的投资者继续持有,问题通常不大。 当前低估指数则主要为集中在医疗、光伏及消费(白酒)。 这些板块估值偏低,主要受基本面因素压制。如果这一轮持有这些基金,体验不会太好,几乎错过这一轮结构性牛市。 不过,对于手中有闲置资金且未跟上本轮上涨的投资者而言,可考虑在这些低位板块进行埋伏。 参考A股过往结构性轮动规律,当高位板块出现流动性不足、分歧加大时,恐高资金会寻求新的配置方向,低位板块有望迎来资金溢出效应,但这一过程需要足够耐心。 …… 当下的情况,正处于美联储降息前夜,A股大概率高位震荡,都在等待最终的落地。 若超预期,不妨碍指数继续创新高 若低于预期,最好的结果就是高位震荡,最差的结果就是趁机回调。 各位,要做好相关准备。 …… 1、9月16日指数估值播报(1502期) A股市场温度:67° 指标提示: 1. ROE=净利润/净资产*100%(PB/PE粗略计算); 2. 近十年百分位:当前市盈率或市净率在近十年数据中所处的位置; 3. -表示暂无或不适用数据; 4. 指数样本范围包含A股、港股、美股等宽基和行业指数; 5. 注意银行、地产、金融、证券、环保、大农业、基建参照PB估值;互联网参照PS估值; 6. 医疗、芯片、5G等统计周期短,十年百分位仅供参考。 估值说明: 1
指数几乎无低估了
强者更强,坚持持有,持之以恒
今天高位,明天低位。这几年都是AI的天下,与其频繁买卖,不如小仓位长期持有。 $谷歌(GOOG)$ $谷歌A(GOOGL)$
早就反转了,说不定还能一路领先,成为市值第一。它的AI实力本来就全球第一,把OpenAI和其他都甩在后面了。 $谷歌(GOOG)$ $谷歌A(GOOGL)$

杨德龙:人工智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中最重要的技术应用

这轮行情是从六月底开始启动,到现在已经持续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并且这轮行情成交量持续放大,现在已经连续超过20个交易日全A日成交量突破2万亿,这表明市场的交投已然非常活跃,而这轮行情有望延续较长时间,而不是短期的脉冲式行情。只有一轮慢牛长牛行情,才能真正让大部分投资者在市场上赚到钱,快牛疯牛往往使很多投资者最终出现亏损,甚至有些投资者在熊市亏小钱,牛市亏大钱,那就是没有把握好市场的节奏,没有配置好方向。尽管近期市场在逼近3900点整数关口时出现一定震荡反复,但市场成交量依然维持在高位,投资者交投意愿依然比较活跃,场外资金也有陆续入场的势头。 居民存款向资本市场大转移的趋势已经出现,7月份新开股票账户数达到200万户,居民存款下降1.1万亿,而同期非银存款则增加了2.14万亿。很多投资者通过直接开户入市,也有一部分通过买基金入市,近期新基金发行明显回暖,甚至出现了“日光基金”,也就是一日售罄的基金,这说明市场的赚钱效应已经开始吸引场外资金入场。当然,与当年市场高点动辄一天销售上百亿规模的基金相比,现在仍处于行情初期阶段,只是比上半年低迷时期有所回暖而已。 这轮行情有六路资金加持。第一路,是以险资为首的机构投资者加仓;第二路,是居民储蓄大转移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第三路,是从债市流出的资金进入股市寻找机会;第四路,是从楼市流出的资金,当前我国楼市成交量低迷,房价也出现下降势头,一些在楼市找不到机会的投资者转战股市;第五路,是从传统产业,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退出的资本,也需要通过资本市场转型,通过实业转型鲜有成功案例,而通过资本市场买入看好的行业龙头公司,或者通过基金间接持有优质公司,都是较好的投资策略;第六路,是外资流入,过去几年外资出现流出,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加速流入中国资产,特别是DeepSeek横空出世大幅提升了外资对中国科技创新的信心,九三阅兵亮相的新式武器体现了我国在
杨德龙:人工智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中最重要的技术应用

谷歌:凭什么“逆袭”冲破3万亿?

在科技巨头的角斗场上,每一个万亿美元的突破都如同一次加冕,昭示着市场的认可与时代的风向。 能跻身“3万亿俱乐部”的,更是寥寥无几的顶尖玩家。 3万亿俱乐部 继苹果、微软、英伟达之后,这家曾被质疑创新乏力、面临反垄断围剿的“老牌巨头”——谷歌母公司Alphabet,终于用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宣告了自己的强势回归。 当地时间周一(9月15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乐观情绪和一桩关键反垄断裁决的共同推动下,Alphabet股价飙升,市值历史性地突破了3万亿美元大关,成为第四家达到这一里程碑的美国上市公司。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跳跃,更是一场关于信念、创新与战略的胜利。 从年初至今超过33%的惊人涨幅,远超同期标普500指数12.5%的收益,Alphabet用强劲的表现证明,即使在AI赛道上英伟达的光芒万丈,它依然有能力成为市场的绝对焦点。 撑起3万亿市值的“三驾马车” Alphabet的强势崛起,并非偶然。 它背后是多重利好因素的叠加,共同构筑了这艘巨型航母的加速引擎。 第一驾马车:AI风向标的再确认。 长期以来,谷歌作为AI领域的先行者,其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毋庸置疑。但市场情绪的焦点更多集中在AI芯片供应商英伟达身上,认为其才是本轮AI浪潮的最大受益者。 随着谷歌AI大模型 Gemini 在应用层面的持续发力,以及其在多模态、编程等领域的优异表现,市场开始重新审视谷歌在AI生态中的核心地位。 google gemini 图:方舟投研 Gemini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谷歌商业化潜力的关键。它被深度整合进谷歌搜索、广告、安卓系统等核心产品,为未来的商业变现提供了无限可能。市场意识到,AI的最终价值并非只在于算力,更在于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和盈利能力。 谷歌正是那个将AI技术“变现”最彻底的巨头之一。 第二驾马车:反垄断乌云的消散。 由美国司法部发起长达三年的反垄断诉讼
谷歌:凭什么“逆袭”冲破3万亿?
谷歌大涨4.3%后,进入3万亿美元俱乐部,目前七巨头已经有四家超过3T USD。
长牛,长持才会富有。 等追赶英伟达。

Meta AR眼镜野心拉满;Google登顶App Store逆风翻盘;AWS增速重启?

Meta盘面:Connect前夕泄露,AR眼镜野心拉满?9月15日盘面上, $Meta Platforms, Inc.(META)$ 股价小涨1.2%,从开盘757.47美元摸高774.07美元,收盘764.08美元,成交量859万股。看似平淡无奇,却藏着Connect大会的预热火药味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先说催化剂:Orion原型泄露。Meta在Connect 2025前夕被一段视频把近期要发布的Orion AR眼镜的秘密抖落了出来。视频里,Ray-Ban Meta眼镜HUD设计清晰可见——单目头显,投影式显示,能在视野里导航、消息弹窗,手势交互。腕带用EMG(肌电图)技术捕捉手指动作,像魔法般“滑动”响应。原型简洁,低调不突兀,重量70克,轻于现有Ray-Ban Meta的50克。Bloomberg的Mark Gurman爆料,起步价800美元,亲民却高端。 这不是惊喜,而是Meta AR路线图的延续。早年Oakley Meta HSTN是入门款,眼动追踪+摄像头;现在升级HUD+EMG,真正“全栈AR能力”——从芯片到显示、框架到应用,Meta自研深度协同。好处显而易见:成本控制、生态闭环,避免像微软那样依赖外部。再看业绩数据支撑。季度内营收跟踪增长25%以上,Reels互动率持续攀升。Instagram的内容和互动增长,将成LLM图像/视频模型的主要受益者,Meta的GPU投资带来更高ROI。主动说:他们的GPU技术正提升回报率,直接转化商业价值。AI整合是深层逻辑,Reels渗透率高,广告变现强劲。外部因素添油加醋,特朗普提TikTok交易“接近”完成,也可能间接利好Meta竞争环境。还是那句话,你很难靠社交App拉估值;AR硬件作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吃着AI+显示红利,进一步
Meta AR眼镜野心拉满;Google登顶App Store逆风翻盘;AWS增速重启?
$谷歌(GOOG)$Gemini在美区App Store中下载量超过ChatGPT,谷歌链其实最近走的比NV链更具弹性,包括接下来的Gemini3,市场也给予较高的预期
解毒师  看的很远    谷歌长期也是有概率被动的

【一周科技动态】AWS新叙事,AMZN马上新高?GOOGL如何成为本周大赢家

涨跌纷纭——一周大科技表现本周宏观主线:投资者对9月的历史性弱势保持警惕,该月往往是股市表现最差的月份。重大事件包括Russell指数的重构初步公告,以及市场对即将到来的就业报告和美联储决定的敏感反应,股市在假期前后交易量较低,但科技和成长股推动了指数上行。劳动力市场疲软增温降息预期。ADP私营部门新增就业仅5.4万(低于预期的6.9万),失业初请飙升至23.7万(高于预期的22.9万),连续上升趋势显现出劳动力市场承压迹象,同时ISM服务业指数升至52。服务业仍在扩张,但就业疲软,市场对联储9月降息预期大幅升温,目前做市商预计此会议降息几成定局,年内至少累计降息50基点。本周市场在一个节假日后低开高走, $标普500ETF(SPY)$ 指数再刷新高, $纳斯达克(.IXIC)$ $纳斯达克100指数(NDX)$ 也系数反弹。市场此前对英伟达财报高度期待落空,转而投入在 $博通(AVGO)$ 、亚马逊、谷歌等不同AI叙事场景(TPU,推理训练),AI主线仍为市场提供强势支撑。大科技本周继续保持稳定上行,至9月4日收盘,过去一周 $苹果(AAPL)$ +4.03%, $微软(MSFT)$ +0.24%, $英伟达(NVDA)$
【一周科技动态】AWS新叙事,AMZN马上新高?GOOGL如何成为本周大赢家
1
现在上车会不会太晚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