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盘后,运动服饰龙头 Lululemon(LULU)发布了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尽管表面数据仍有亮点,但投资者却毫不买账,市场情绪瞬间崩塌,股价盘后直接暴跌15%,成为本季财报中最引人注目的“翻车现场”。 本季度Lululemon的营收为25.3亿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25.4亿美元;每股收益为3.10美元,高于预期的2.86美元。从区域表现来看,中国市场销售增长17%,国际业务整体增长12%,表现可圈可点。但作为最大营收来源的美国市场却出现4%的下滑,成为拖累整体业绩的关键因素。 分区域看,美国市场营收为16.7亿美元,同比下降1%,同店销售额下滑4%,首次出现明显负增长;国际市场营收为7.55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其中中国市场表现最为亮眼;加拿大市场营收为1.02亿美元,同比基本持平。整体来看,美国市场衰退的迹象格外明显,而国际市场则成为公司为数不多的增长引擎。 面对这种局面,公司选择下调全年预期。新的营收指引为108.5至110亿美元,低于此前的111.5至113亿美元;全年EPS预期也由14.58至14.78美元的区间大幅下调至12.77至12.97美元。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相当于管理层在提前释放悲观信号,让市场的信心再遭打击。 股价盘后大跌的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首先,美国本土市场失速,本季度同店销售下滑4%,这是Lululemon多年来少见的情况,市场对其主场竞争力的担忧骤然上升。其次,关税压力成为业绩前景的一大隐患。公司预计,因美国取消“de minimis”豁免和加征关税,本财年将对毛利润造成约2.4亿美元的负面影响,2026年更可能扩大至3.2亿美元。第三,全年指引下调幅度过大,营收和EPS双双被砍,让投资者解读为管理层的“提前投降”。最后,公司产品线创新不足,过度依赖经典款式如scuba卫衣,新品缺乏亮点,导致美国消费者的兴趣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