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新一届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即将重任美国总统,其所奉行的“美国优先”原则让部分医药产业人士对《生物安全法案》草案前景和其中提及的公司又担忧了起来。 实则不必。 作为拜登政府的政策遗产,共和党人特朗普对这项法案能有多“上心”,目前还是个未知数。而且,在此之前,许多法律及医药行业人士都已经给出判断:无论是看所剩时间,还是观察参众议院持续分化的内部立场,法案草案最终通过的概率都很低;一旦今年未能通过,草案就将随着国会更替而“失效”,之后又要从长计议;而即使通过,由于草案摇摆修改,对所提及公司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当然,未来仍有不确定性,而在当下,“确定”的积极信号已经纷至沓来。 产业方面,根据药明康德今年在投资者开放日活动上引用的多组数据,2023年全球生物技术融资已经恢复到新冠疫情前水平,2024年上半年更是持续回暖,同比增长63%,达到了近3年来的高值。 融资之外,通过药物授权和并购等方式,大型公司也在积极寻求来自小型公司的机会,扩充自身管线。今年上半年,全球发生了多笔重大药物授权交易,包括赛诺菲与Novavax达成的5亿美元首付款疫苗合作、诺华与PeptiDream签订的1.8亿美元首付款多肽药物交易,等等。在企业并购方面,福泰制药以49亿美元收购了Alpine Immune Sciences,吉利德科学也斥资43亿美元收购了CymaBay Therapeutics,这些双赢交易都促进了创新药物研发和商业化的活力。 “春江水暖鸭先知”,当创新药企有了继续下单的资金,服务药企的CXO企业已经在三季报中显示出了积极的信号。 这其中最亮眼的还要数药明康德。这家公司从今年年初就始终笼罩在美国法案的阴影下,但从半年报到三季报的数据显示,其业务不仅保持着庞大体量,增长趋势也不曾改变。 2024年第三季度,药明康德营收重回百亿规模至104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项目同比
11月投资展望:现在进场or等大选后?
近期连连创历史新高的标普、纳指,最后一个交易日,把十月涨幅都给抹平了。大家10月股市表现如何?大选临近,今年是否也能提前布局11月呢?
+ 关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