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基金超市

老虎基金超市

变化快、定价难、波动大,如何应对成长股投资的三大难题?

翻开全球上市公司的市值榜单,我们会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截至今年9月,全球市值前十的上市公司中,有9家都是科技企业。 不得不承认,科技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具潜力的成长领域。 但科技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要精确挑选到最终的“赢家”,很难。 当前,AI被视为人类第四次技术革命。回望上一轮互联网革命,诞生了一批回报丰厚的科技公司、互联网巨头,在这一次的AI机遇面前,投资应该怎么做? 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有一句话经常被引用,她说, 如果有人给你提供一张火箭飞船的票,不要问几等座了,先上船再说。 还有一句投资谚语是,当闪电落下来的时候,你必须在场。 问题在于,在这一轮科技成长的大行情中,如何才能保证有效在场? 科技成长赛道变化快、定价难、波动大,这三大难题又应该如何应对? 01 寻找科技成长赛道的高胜率选手 我们可以从高胜率的投资选手身上找找答案。 华安基金的栾超,就是一位典型的高胜率成长派选手。 他目前是华安基金北京权益投资负责人,入行12年,他沉淀下来的长期业绩还特别能打。 先看他的成名作新华鑫益灵活。从2018年9月到2023年9月,任期内的5年时间里,基金净值涨了137.39%,大幅超越同期业绩基准(50%)和中证800指数(9.86%),超额收益相当显著。在海通证券基金评价中心同类排名中位居前6%(73/1344)。(数据来自:业绩来自基金定期报告,统计区间2018.9.30-2023.09.30,同类排名来自国泰海通证券基金评价中心,截至2023-09-30,同类标准指主动混合开放型—灵活策略混合型,栾超于2023-11-28日卸任) 去年加入华安基金后,栾超在科技成长领域的判断力再度得到了验证。 他从自2024/07/01开始管理华安优势龙头,产品近1年净值上涨58.61%,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万得偏股混合基金指数的33.50%和48.60
变化快、定价难、波动大,如何应对成长股投资的三大难题?

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风口上,融通基金李进的科研派打法亮了

最近市场波动比较大,不少小伙伴都慌了: 手里的持仓到底是砍还是加? 其实,调整期恰恰给了我们梳理持仓的好机会。 我最近花了更多的时间研究主动权益选手,原因很简单,当前A股的估值修复走了一大半,之前闭眼赚贝塔的阶段已经过去了,随着市场波动加大,投资会从贝塔驱动转向阿尔法博弈,主动权益的主战场已经开启。 从数据上也可以发现,自4月7日的那次大波动之后,有选股能力和组合管理思维的主动权益选手,反而跑到市场前面来了。 我们统计了今年以来回报前100名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惊喜地发现,这里面藏着不少潜力值满满的黑马选手。(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统计范围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只统计A份额) 其中让我感到惊喜是挖掘到融通产业趋势臻选(A类009891 C类018495)的基金经理李进。 李进打动我的有三个地方: 1️⃣ 不押注单一行业的“科技+”投手,今年88%的回报靠的是“多维成长”。今年超高回报的背后,李进除了抓住人工智能这条科技主线,还布局了互联网、创新药、新消费等赛道,产业嗅觉敏锐,是一种视野更广泛的成长。(注:截至2025年9月30日,融通产业趋势臻选今年以来的回报为88.2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7.84%,基金业绩已经托管行复核。) 2️⃣ 牛股挖掘力UP,组合持仓中“牛股浓度”极高。深入了解之后发现,李进从研究员时期就是融通基金的“牛股挖掘机”,4年研究员期间每年都是研究部考核的前2,选股硬实力相当在线。 3️⃣ 清华电子博士出身的科研型选手,持续迭代的“学习型AI”。李进是清华电子专业博士,典型的学霸+科研型人才,不仅懂科技懂技术,学习能力更是爆棚,从组合演变中就能看出他的进化力十足。 现在的他,正处于投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爆发期”,这种“持续进化”的能力,在快速迭代的成长赛道里,太重要了!
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风口上,融通基金李进的科研派打法亮了

四季度风格要变?历史业绩能打又抗震的价值派选手还得是他

四季度的开局,又是一只“黑天鹅”。 新一轮关税威胁袭来,这几天市场波动也在加大。 但市场是有记忆的。 回顾4月,那一轮关税冲击,后来被证明是一场典型的“TACO交易”。 当时,上证指数在4月7日单日大跌7%,但顽强守住了3000点的关键心理关口。次日,多部委联合出手,“中国版平准基金”亮相,市场走出了“V型”反转。回过头来看,当时的下跌,就是一次“别人恐惧我贪婪”的经典时机。 而这一回,A股的表现,其实比很多人预想的更坚挺。面对外部压力,市场并未陷入过度恐慌,整体走势坚韧,可以说是挺超预期的。 但跟4月份不同的是,在经历了一波上涨之后,A股当前的估值已经有所抬升;再加上,历年四季度本就是风格切换的关键窗口,在当前想要抓住机会“贪婪”一把,可能得重新考虑一下资产配置的天平。 最近翻了翻自己的持仓,我逐渐意识到,既然市场波动在加大,或许该给组合加点“压舱石”。比如那些四季度风格更占优的价值型品种,既能抵御震荡,又能确保在这轮权益行情中“不掉队”。 01 市场波动加大,是时候重视价值风格了 这两天市场调整,指数级别伤害不大,但前期涨得猛的科创板、创业板跌得揪心,反倒是红利、白酒、银行这些价值板块逆势走强。 是不是有点风格转换的味道了? 其实不难理解,经历连续6个月的上涨之后,A股的情况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东方财富证券整理了一份当前A股市场与4月份的各项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市场的估值已显著回升,融资余额也处于高位。 这意味着,市场已经攻守易势,前期涨幅过大的高弹性资产,波动风险正在加剧。 这个时候,价值风格的“高性价比”就显现出来了。 国盛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当前价值风格,正展现出“中高赔率+中等趋势+低拥挤度”的组合优势,这在投资中,可以说是难得的“舒适区”。加上“反内卷”政策推动、内需复苏,资金“高低切”的过程中,价值品种的吸引力还是蛮大的。(资料来源:国盛证券2025年10
四季度风格要变?历史业绩能打又抗震的价值派选手还得是他

那些神话“复利”的人,忽视了一个问题

A股确实出圈了。 国庆长假期间,和亲戚朋友聚会,话题总会神奇地绕到股市上。 有个墨尔本的亲戚回国探亲,开始打听外籍人士可以怎么买A股。搭电梯碰到邻居,主动问我是不是在研究股市。 甚至,刚上大三的侄女,最近也发微信问我: 投资是不是越早开始越好? 我觉得很有意思,就问她,你从哪里看到的? 她告诉我,看到一篇文章,说复利是第八大奇迹,越早开始投资,越能通过复利积累财富。 事实真的这么美好吗? 01 复利为什么没有让更多人“暴富”? 复利可能是很神奇的。 巴菲特在1956年成立基金的时候,本金只有10万美元,依靠20%左右的年化收益率,在不到70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70万倍的财富扩张。 但是,神奇的复利公式背后,其实藏着一个隐秘的“敌人”,那就是高回报率的不确定性。 来看下复利的公式: 最终金额=初始本金×(1+r)^n 其中,r是每期收益率,n是期数(比如年数)。 在复利的魔法中,有两个重要的引擎, 一个是时间,时间越长,复利的作用越明显; 另外还有一个引擎,也很重要,那就是收益率。 只强调时间,而把收益率当成理所当然的确定性因素,这是非常危险的。这样开始的投资,就像是上了一辆漏油的卡丁车,再早启航,也跑不完财富积累的长途旅行。 更危险,是“负复利”。 投资中残酷的地方在于,r(收益率)不一定是正数,它有时候也可能变成负数,下跌带来的“负复利”,对复利的破坏力也是超乎想象的。 看下这张表, 在一笔10年的投资中,如果第一年回撤20%,假设未来9年复合回报都是12%,综合下来复合回报只有8.3%; 如果第一年回撤50%,同样的情况下,10年下来复合回报就只剩下3.3%。 并且,一旦回撤超过20%,就需要2~3年才能够回本。 成功投资的秘诀之一就是收益会随时间而以复利增长,但负收益会严重影响复利的魅力。 资产的“巨幅波动”,是复利增长最致命的杀手。一次深度的亏损,需要更高比例的盈利才
那些神话“复利”的人,忽视了一个问题

那些坚持逆周期布局的,今年都怎么样了?

“狐狸知道很多事,而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 古希腊寓言中,狐狸应对挑战,总是诡计百出;而刺猬很简单,只用一个核心策略(蜷缩成刺球),就能频频化解危机。 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将其总结为“刺猬理论”: 面对复杂环境,像刺猬一样,聚焦于核心优势,专注而坚定,反而能穿越周期。 这一理论,在今年A股市场中得到了生动的验证。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资产迎来全面重估,那些在市场底部坚持深耕、敢于逆周期布局的“刺猬”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反攻时刻。 国泰海通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165家公募基金公司的主动权益基金全部获得了正收益,平均收益为25.93%; 在最近三年的市场长跑中,超9成的公司取得了正收益,收益率均值为21.51%。 在这场业绩大反攻中,华夏基金更是频频霸榜,实现了全系列、多战线的集体突破。 主动权益阵营:102只主动权益基金跑赢市场(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8%),19只年内大涨超50%,华夏数字产业混合A年内收益翻倍,大幅领跑。(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只统计A份额) 被动指数方阵:35只基金年内涨幅超50%,各个赛道板块均有领跑选手,恒生医药ETF年内收益翻倍,黄金股ETF和5G通信ETF均大涨86%,人工智能AIETF年内回报达到69%,创业板ETF华夏和科创50ETF年内涨幅超过50%。(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被动指数包括ETF,指数型股票基金、QDII股票型基金,只统计A份额) “固收+”领域:及时捕捉股市上涨收益,华夏可转债增强债券A年内回报达到33%,87%的产品在三季度创净值新高。(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固收+”系列包括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一级债基,只统计A份额) FOF系列:31只产品年内全部正收益,半数以上年内收益超过
那些坚持逆周期布局的,今年都怎么样了?

逆向者的奖赏:华夏基金三季度霸榜背后的长期主义哲学

“狐狸知道很多事,而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 古希腊寓言中,狐狸应对挑战,总是诡计百出;而刺猬很简单,只用一个核心策略(蜷缩成刺球),就能频频化解危机。 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将其总结为“刺猬理论”: 面对复杂环境,像刺猬一样,聚焦于核心优势,专注而坚定,反而能穿越周期。 这一理论,在今年A股市场中得到了生动的验证。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资产迎来全面重估,那些在市场底部坚持深耕、敢于逆周期布局的“刺猬”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反攻时刻。 国泰海通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165家公募基金公司的主动权益基金全部获得了正收益,平均收益为25.93%; 在最近三年的市场长跑中,超9成的公司取得了正收益,收益率均值为21.51%。 在这场业绩大反攻中,华夏基金更是频频霸榜,实现了全系列、多战线的集体突破。 主动权益阵营:102只主动权益基金跑赢市场(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8%),19只年内大涨超50%,华夏数字产业混合A年内收益翻倍,大幅领跑。(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只统计A份额) 被动指数方阵:35只基金年内涨幅超50%,各个赛道板块均有领跑选手,恒生医药ETF年内收益翻倍,黄金股ETF和5G通信ETF均大涨86%,人工智能AIETF年内回报达到69%,创业板ETF华夏和科创50ETF年内涨幅超过50%。(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被动指数包括ETF,指数型股票基金、QDII股票型基金,只统计A份额) “固收+”领域:及时捕捉股市上涨收益,华夏可转债增强债券A年内回报达到33%,87%的产品在三季度创净值新高。(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50930,“固收+”系列包括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一级债基,只统计A份额) FOF系列:31只产品年内全部正收益,半数以上年内收益超过
逆向者的奖赏:华夏基金三季度霸榜背后的长期主义哲学

低利率环境下,我们还有哪些财富解题思路?

“存款200万,每月靠利息生活可行吗?” 最近,刷到一条热门提问。跟帖的网友们纷纷掏出计算机,分析得热火朝天。 其中有位网友贴了一个图,还挺让人感触的。 1996年,银行存款利率高达10%,存1万,一年利息1098元; 2007年,利率也还有4.14%,1万元存款,一年下来也能“吃息”414元; 而到了2025年,存款利率全面破1,同样1万元,一年只能拿到95元的利息,还不够下馆子搓一顿的。 把时间线一拉长,才能真切感受到:那个靠存钱躺平“吃息”的时代,早已经跟我们挥手拜拜了!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理财收益跟上来? 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解题思路”吧~ 01 应对低利率,跟着险资“抄作业” 先来看看,作为市场中最重视稳健与长期性的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是如何应对这个局面的? 这是险资这两年的投资占比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有两大核心动作: 一是多元配置,存款、债券占主体,负责稳健生息;同时配置股票、基金和股权等资产,拓宽收益来源。 二是增配权益,过去一年,险资的股票投资余额同比增长47.57%,增速远超其它资产。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最新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险资一年内对股票的直接投资金额激增了约10000亿元,其中2025年内增长了超6400亿元。 险资为什么这么做? 中泰证券的一份报告标题直接道破了真相: 利差不够,股票来凑! 言下之意,面对利率长期下行的大趋势,增配权益资产,已成为提升整体收益的关键策略。 再来看看这张图: 眼尖的小伙伴可能会说,险资的资产配置结构,不就是最近很火的“固收+”吗? 更准确地说,它与偏债型FOF更加相似。 偏债型FOF的配置思路分为两步: 第一步,多元布局。大部分仓位投向固收类资产,少部分仓位参与权益和另类资产。 第二步,基金选优。确定资产配置比例之后,精选有超额潜力的基金。 这样的配置结构,好处在哪呢? 这背后,其实就是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提出
低利率环境下,我们还有哪些财富解题思路?

全阵营突围!财通资管:券商资管权益业务发展新样本

公募主动权益终于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今年以来,全市场超过98%的主动权益基金录得了正收益,其中75%的产品跑赢了大盘(沪深300指数同期上涨14.95%)。(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916,统计范围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剔除2025年以来成立的次新基金,只统计主代码) 在公募基金权益大年,越早布局权益业务、产品线越齐全的基金管理人,越有机会分享到这场投资盛宴。从近年在公募管理人中声量渐大的券商资管机构来看,也是如此。 Wind数据统计显示,在持牌已发行公募基金的券商资管中,主动权益基金数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东证资管、财通资管和国泰海通资管。其中财通资管主动权益基金的布局从数量和品类上都相对完备,是近几年券商资管权益业务发展的又一样本。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916,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 01 工具型+底仓型双线突围 今年以来,从财通资管数字经济到财通资管产业优选,从财通资管消费升级到财通资管先进制造,这家公司的产品频频出现在各大业绩榜单之中。不止是这些领跑产品,财通资管其它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也不错。 Wind统计显示,财通资管旗下20只公募主动权益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今年收益率全部超过20%,均跑赢了沪深300指数(14.95%),部分产品较沪深300的超额收益超70%; 拉长到近1年的维度,除1只新产品外,其余全部产品收益均超过50%,更有4只实现翻倍。(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916) 不仅有高收益弹性产品,同时旗下产品整体有较高的业绩下限,靠的应该不止是行情回暖的东风。 深入研究后发现,财通资管在产品线的布局上颇有看点: 一方面,全市场选股基金主打性价比,在追求合理收益的同时能有效控制风险、降低波动,已经积累了一批底仓配置型产品;
全阵营突围!财通资管:券商资管权益业务发展新样本
要不要入场

四季度更容易出现高低切?挖到了一个低估的宝藏板块

“以为最少也要调整一周,没想到周五就暴涨!” 周末和朋友们交流,最热的话题就是股市的这波大反攻。 行情实在太超预期了,一些“临阵退缩”的小伙伴直拍大腿,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就是,现在怎么追? 两种观点: 一种表示,强者恒强,人工智能、创新药等行情主线还远远没有到顶; 另一种则认为,牛市会扩散,更看好“高低切”,资金很可能流向那些还没被充分挖掘的低估板块。 大家吵得面红耳赤,我倒是觉得,这两种思路其实并不矛盾。 就像我们今年一直坚持的“杠铃策略”,在当前环境下,完全可以一边拿稳主线资产,一边开始“捡漏”低估优质筹码,做好两手准备。 另外,周末还看到一份研究报告,信达证券指出,历年四季度更容易出现风格的高低切! 数据显示,金融板块在前三季度表现通常偏弱,而10-12月更容易出现反弹。消费和成长板块的超额收益大多集中在1-9月,四季度则可能出现一定回落。 主线我们聊过不少,“高低切”的机会上哪里找? 低估的“牛市旗手” 信达证券提到了一个配置思路,就是非银金融。 非银金融向来被称为“牛市旗手”,在牛市周期之下,业绩改善的确定性高,在行情来临时“从不缺席”。 我对比了一下发现,港股通非银金融板块更符合“高低切”的特质。 首先,相对A股,港股近期涨幅相对落后。 恒生指数在7月22日收盘点位突破25000点关口,收于25130,近期一直在反复盘整,截至9月5日,收于25418点,累计涨幅仅1.7%。 同期上证指数连续突破3600、3700、3800等关键点位,同期累计涨幅达到7.1%,大幅领先恒生指数。 而创业板指走势则更加犀利,同期大涨28.8%。 港股这波走势明显滞后,补涨空间值得期待。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50722~20250905 其次,港股非银金融板块的性价比更高。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905 我们曾经在6月11日的时候提到过港股非银金融板块的投资机
四季度更容易出现高低切?挖到了一个低估的宝藏板块

又翻红了!晒晒你们都加仓了啥?

终于翻红啦! 创业板大涨6.5%,沪指连跌三天之后也终于翻红,大家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了吧? 那个强势的A股又回来了! 其实,市场短期涨得太猛,调一调,对于手里想布局的资金来说,反而有了更“便宜”的机会。 再者说,有涨有跌的行情才走得远、走得久,这不正是大家期待的“慢牛”吗? 这两天节奏一变,反倒给了大家加仓、调仓的机会,比如我一直看好的港股创新药等长线布局方向,这次也终于等到了加仓的窗口。 今天一开盘,早早就加仓了一笔港股创新药ETF(513120)。 这会打开一看,已经涨了5%! 01 先聊聊,为什么那么看好港股创新药? 今年一直在说,港股创新药是行情主线之一,也是当前确定性较高的赛道。 本轮创新药牛市的驱动力是出海BD。 9月2日百济神州刚官宣,把“塔拉妥单抗”中国以外的特许权,授权给美国生物制药企业,最高能到手9.5亿美元! 前不久三生制药更猛,跟辉瑞合作的首付款就12.5亿美元,直接刷新国内纪录。 中国的创新药企业,能把技术授权给美企,这含金量不用多说吧?现在创新药出海已经是趋势,企业赚的是美金,最近的中报期,创新药龙头已经开始释放业绩,比如百济神州,今年中报直接扭亏为盈了。 02 今年跟大家聊过好几次港股创新药的机会,很早就入手了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本来计划分批慢慢加,结果这板块涨得比预期快多了,就算最近市场调整了一下,持仓收益也还有60%! 之前一直没有加仓,就是在等机会,现在趁着市场调整,果断入手一点。其实从数据上看,无论估值还是拥挤度,港股创新药当前也还处于一个比较合适的位置。 先来看拥挤度。 根据兴业证券的数据,经历前期调整后,创新药产业的拥挤度已降至中等水平,说明情绪已消化较为充分。 再看看估值。 截至9月4日,万得创新药指数今年以来涨了55.1%,港股创新药指数(CNY)更是直接翻倍,大涨106.5%。 但涨得多,不代表估值就很“贵”。
又翻红了!晒晒你们都加仓了啥?

3800以后,行情主线是什么?汇添富沈若雨透露三层落地思路

A股市场每一次迎来大级别行情,TMT板块几乎从不缺席。 计算机,向来是进攻的“旗手”。 2009年,创业板开闸,新兴产业叙事崛起,计算机板块强势向上; 2013~2015年,“互联网+”浪潮席卷,成为那一代投资者心中难以复制的记忆; 2019年,贸易摩擦倒逼自主可控,信创接过主线,计算机正式从“概念”晋级为A股的“战略资产”。 电子,则是行情中的“节奏大师”。 2013年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中,电子板块涨幅居前; 2015年“互联网+”风口再起,电子上涨势头不减; 2019年经济企稳,行业迎来业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市场表现凌厉。 传媒,堪称市场的“情绪放大器”。 影视板块在2013与2015的并购大年分别实现248%(时间区间:2012/12/14-2013/9/30)和145%(时间区间:2015/1/5-2015/12/18)的惊人涨幅; 游戏更是在手游元年与杠杆牛中两度翻倍(时间区间分别为2013/2/4-2014/2/24、2015/1/5-2015/12/17)。 (以上资料来源:李美岑 等著,《大势投资:A股超额收益行业与选股策略》,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023年以来,AI产业革命拉开大幕。DeepSeek的横空出世,更是开启了科技自主的叙事主线,TMT再次回到市场舞台的聚光灯下。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中证TMT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60%,跑赢沪深300指数47个百分点。(数据来源:Wind) 新一轮行情已经汹涌袭来,这一次,如何才能抓住TMT板块的投资机会? 01 如何识别趋势? TMT投资,最难的是什么? 不是研究不透公司,而是这一波的公司还没研究完,下一轮行情已经换了一茬新面孔。 从苹果链、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到自主可控、AI革命……每一轮TMT行情背后,都是一场产业的彻底颠覆。 它不像消费,你可以十年如一日地研究一瓶酒。 TMT
3800以后,行情主线是什么?汇添富沈若雨透露三层落地思路

忍不住加仓了!

3.14万亿! A股昨天成交额直接冲到了历史第二,仅次于去年10月8日,市场太火爆,资金已经全面躁动起来了。 查了一下今年以来全球大类资产表现,中国股票的回报仅次于黄金!成为全球最抢眼的资产之一。 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中,中国股市跑赢了美国、日本,晋升涨幅榜第一梯队。 关键是,市场这一次的轮动相当均衡,各行业、板块、主题机会排队上涨,“你方唱罢我登场”,连券商都喊出了“健康牛”的口号! 01 “既有踏空的焦虑,又有止盈的烦恼” 作为一名上轮牛市存活下来的老股民,这点体会还是相当深刻的。 上周五科创板暴涨,持仓里的科创50ETF(588000)一天就挣了9.5%,很舒服。 昨天白酒启航,底部加仓的白酒指数也相当争气。 一轮牛熊下来缝缝补补的,仓位果然还是有点全面。 但说实话,市场越热,心里也越纠结。 有位小伙伴就忍不住在群里吐槽,说现在是, “既有踏空的焦虑,又有止盈的烦恼,每天活在上涨的恐惧里”。 一边是手里的权益仓位其实不少,既想好好跟上牛市节奏,又怕压错方向; 另一边更纠结,总想着怎样才能把“账面财富”保住,别又像上次一样坐过山车,到头来空欢喜一场。 翻了一下持仓,手里的科创50ETF、芯片早有仓位了,这波牛市的主线很明确,科技热度不会轻易退潮,这部分持仓暂时稳住不动。 至于加仓方向,我们在前面几期文章中也一直强调,“找估值低、滞涨、基本面扎实”的板块。 上周先动手加了白酒和农业。 但其实还有个“隐藏选项”,一直躺在我清单里,那就是港股科技。 港股科技的估值可以说是全市场洼地了,本来是理想的加仓标的,不过之前港股走势一直比A股弱,信号也不明确,所以迟迟没有出手。 但上周五一个信号炸出来,我突然觉得,机会可能真的来了。 02 港股科技的配置价值已经藏不住了! 没错,就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突然“放鸽”,直接暗示可能要开启降息周期。 这对港股可是直接的利好! 港股受海外市场的影响更
忍不住加仓了!

要速度,也要稳健!招商基金“固收+”隐藏的慢牛密码

沪指十年新高!A股持续放量,热度还在攀升。 不少老股民却很纠结。 这几天股票社区里很热门的一个话题,就是: 如何在牛市中全身而退,保住收益? 大伙分享了各种各样的解题思路,比如分批止盈法,监测情绪指标,采用期权对冲等等。 但是,这些解题方法对投资小白来说,门槛实在有点高。 那么问题来了: 对于只想安稳带走“市场红包”的普通人,有没有更容易上手的牛市打法? 01 “固收+”的逆袭 其实,这个问题早已有人尝试解题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里·马科维茨就说过: “资产配置是投资领域唯一的免费午餐。” 而“固收+”基金,就是一个简易版的资产配置方案。 它的运作思路很清晰,以债券投资打底,追求赚取基本收益,并通过部分仓位主动参与权益市场投资。 在上行中力争赚取弹性收益,在下跌的时候控制风险,攻守有度,满足普通人“既要稳、又想赚”的资产配置需求,追求中长期的稳健回报。 最近股市回暖,这种策略的优势似乎就更明显了。 “固收+”基金成了公募产品净值创新高的主力军。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今年以来,96%的“固收+”基金(包括偏债混合型、可转债基金、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实现了正收益,66%的“固收+”基金在8月份创了净值新高。 这意味着,大部分持有“固收+”基金的人,手里的收益都是看得见的。 资金的流向也在验证着市场对“固收+”的偏爱。 华西证券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固收+”基金规模增加了1008.38亿元,从去年四季度到现在,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在增长。 其中,招商基金的“固收+”团队更呈现出全系列领跑的姿态。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20日,招商基金旗下的“固收+”产品今年全部盈利,近一年回报超10%的就有17只,8月创新高的达39只。 关键是,无论你是不惧波动的进取派,还是求稳为主的稳健派,都能在招商“固收+”系列中找到相应赛道的“优等生”。 高波系列中,招商安本增利
要速度,也要稳健!招商基金“固收+”隐藏的慢牛密码

A股太强了!还有质疑牛市的吗?

沪指已经是十年新高了! 老铁们,还有没回本的吗? 两万亿的成交量,A股市值总和首度突破100万亿,市场情绪已经被全面点燃,对这轮牛市持怀疑态度的老铁又被消灭一大波。 A股显然已经步入了牛市的主升浪,那么,这轮牛市能走多远? 中金公司最近的研报也非常认真地讨论起了这个问题,它将这轮牛市比喻为“水牛”。 为什么是“水牛”? 它认为,本轮行情是流动性驱动下的牛市。 流动性驱动下真的能创造出牛市吗? 中金公司找出了2009到2013年,美股牛市的案例。2007年美国爆发危机,经济一片惨淡,楼市还在探底,美国政府通过QE,减轻居民债务负担,加大救市力度。大家伙对楼市的信心还没有恢复,于是钱就跑股市去了,这时的美股就悄悄启动。从2009年的低位到2013年,标普500指数直接翻倍,这轮轰轰烈烈的市是也就是这样来的。 这么一说,确实和当前A股有点类似,楼市仍然在探底,利率下行,钱存在银行收益越来越低,A股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对于A股的这轮“水牛”行情,中金公司认为,2013年的小盘风格牛市比2015年的全面牛市更接近当前。不同的是这轮行情的政策支持力度更大,流动性环境更宽松。它将这轮牛市称为“增强版2013”,认为在乐观情绪支撑下,仍有延续空间。 A股这波行情从4月份启动以来,一路加速,我统计了一下,上周涨幅超过10个点的场内外指数基金就多达21只(仅统计主代码)。大金融板块发力,涨幅最大的金融科技ETF华夏达到11.56%。 “创”字头指数基金表现出色,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创业板成长ETF易方达涨幅最大,达到10.56%。创业板全面爆发,直接跟踪创业板指数的多只创业板ETF上周涨幅在8.5%左右。 3700点之后,还有什么板块适合加仓? 由于前期的仓位已经很高,最近我主要寻找一些低估值的标的。拉了一下数据发现低估值的标的其实也还不少,例如消费、农业几乎都还在近10年最低的分位。别
A股太强了!还有质疑牛市的吗?

增量资金猛冲,中高波“固收+”迎来布局顺风期?

最近A股有两则新闻挺出圈的。 一个是上证指数突破3600点之后,又创下了年内新高。 另一个是A股的融资融券余额(也就是常说的“两融”)突破2万亿。 要知道,上一次两融余额站上2万亿,还是2015年那波“杠杆牛”的时候。这个数据一出来,还是唤醒了不少人的牛市记忆。 这时候我就发现了一个特有意思的现象。 手上有仓位的朋友,聊天记录里全是纠结: 市场什么时候见顶?要不要先落袋为安? 而被这轮“赚钱效应”吸引过来的小伙伴,则更急着问: 现在上车还来得及不?哪些还能加仓? 其实,不管是持仓的还是想进场的,都在问同一个核心问题: 现在的A股,到底贵不贵? 其实,判断股市“危不危险”,普通投资者也可以有简单的方法。有一个实用的参考指标,能帮我们大概摸个底,那就是: 股债性价比。 01 股债性价比怎么用? 股债性价比,简单理解,就是把股票和债券放在一起PK,看看谁更加划算,性价比更高。 它还有个专业的名字,叫做“风险溢价”。计算公式也不复杂,就是用指数市盈率的倒数,减去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得出来的差值,就是当下市场的股债性价比。 这个数值越高,说明和债券比起来,股票的“潜在回报”更有吸引力;反过来,数值越低,就意味着股票相对债券没那么划算,甚至可能有点“虚高”了。 一般来说,风险溢价在“历史均值+1倍标准差”以上的阶段,股票就进入了高性价比阶段,可以“捡漏”;而当风险溢价跌破“均值-1倍标准差”,那就得悠着点,加仓前多打几个问号。 图:万得全A近十年风险溢价(%)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808 以万得全A为例,过去十年风险溢价的中位值是2.64%。我们看图会发现一个规律: 当风险溢价超过“历史均值+1倍标准差”(红框时段),后面往往跟着一波上涨; 要是降到“均值-1倍标准差”(绿框区间),指数要么震荡,要么就该回调了。 当然,这个指标并不是“算命先生”,并不能精准地预测市场涨跌。
增量资金猛冲,中高波“固收+”迎来布局顺风期?

这几只港股基金,竟悄悄冲到第一了!

港股上周跌得有点狠。 恒生指数自本轮高点以来,一度回调超过4%,同期沪深300回调幅度才2.3%,恒生科技更敏感,一口气回调了6%。 有意思的是,这一次,港股越跌,资金反而越敢买。 一边是南向资金加紧补仓,上周单周净流入590亿港币,创下4月11日以来的单周新高。 另一边,根据EPFR数据,主动型外资时隔41周首度流入港股,趁机“捡漏”,实现单周净买入。 这说明,港股中长线趋势已经相当强势,短期跌了这么多,也很难拦住大家的热情。 我拉了一下数据,近一年来,港股在全球股市中排名第一,累计涨幅达到41%,远远跑赢了纳指、日经225等。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806 神奇的是,涨了这么多之后,港股“全球估值洼地”的属性也并没有改变很多。 看下华西证券的这组数据,跟全球其它几个主要市场相比,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目前的估值水平,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历史分位数,也都处于较低的位置。 难怪港股这波下跌,“倒车接人”的呼声不小。这不,这几天市场又蹭蹭蹭一路涨上来了。 那么,上车港股,有什么好选择呢? 01 这批基金悄悄冲到了第一! 不少小伙伴第一反应可能是港股指数产品,但最近翻数据时发现个有意思的点: 一批港股主动管理型基金已经悄悄突围了,不仅稳稳抓住这波港股反转的大行情,将市场贝塔稳稳拿捏,超额收益还相当亮眼。 就像我们之前聊过的,随着行情的发酵,优秀主动型基金经理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哪些港股基金经理值得关注呢? 在排名榜单中,我发现了3只“领跑基”,基金经理都相当能打。 近一年同类排名第一的宝座,被富国全球消费精选(人民币A类012060;人民币C类012062;人民币E类022170;美元份额012061)拿下了。 基金近一年收益率飙到了84.30%,超额收益高达57.94%,而且净值也创下历史新高。 基金经理彭陈晨,清华经管硕士出身,入行超10年,专注全球消费和健康产
这几只港股基金,竟悄悄冲到第一了!

写在沪指3600点之际,后续投资怎么做?

沪指突破3600点之后,股市的场子是肉眼可见地热闹起来了。 就拿上周来说,A股日均成交量已经达到1.8万亿元,换手率4.15%左右,这个水平已经很接近牛市的标准了。要知道,去年最低迷的时候,两市一天的成交额还不足5000亿元。 但市场的分歧也在加大。 有机构吹响了A股要上万点的号角,也有资金边打边撤,觉得短期风险聚集,想要趁机落袋为安。 所以啊,这几天,股市波动也明显加大了。 有位小伙伴给我看了他的持仓,说最近的走势是:一天KTV,一天ICU,把他都整分裂了。 3600点的反复横跳,也让不少跑步进场的资金心里七上八下的。 行情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  想从股市的上涨中分一杯羹,有什么更妥当的参与方法? 01 本轮行情还未到“下车”时刻 对于资本市场的波动,价值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爵士有一句名言: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乐观时成熟,在陶醉中结束。” 当前市场明显已经度过了“绝望”的时刻,短期震荡调整、波动加剧,恰恰是“半信半疑”的阶段。 行情能不能持续?我们要看看,推动这轮行情上涨的三大因素是否已经发生变化? 1️⃣ 政策底色不变 本轮行情始于“9·24”的政策大转向,股市成了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资本市场被摆到了更关键的位置上,这是支撑行情走强的核心逻辑。 7月的政治局会议继续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这其实是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说明整体政策大方向没变。 说到底,资金敢进场、行情能稳住,背后的底气来源于跟着国家大方向走,这个逻辑没变,大趋势就值得期待。 2️⃣ 中国资产重估的叙事主线依旧强势 本轮行情为什么能够一下子引起各路资金共振? 核心在于,市场找到了一个强势的叙事主线:中国资产的全面重估。 从港股的“低估值洼地”的全面爆发,紧接着,产业层面新动能、新亮点的持续涌现,行情的热度
写在沪指3600点之际,后续投资怎么做?

为什么锚定科技?因为山在那里

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一生致力于攀登珠穆朗玛峰,创造过人类登山的新海拔纪录。在他准备第三次挑战珠峰的时候,记者问他,为什么执着于登上珠峰? 马洛里给了一句流传至今的经典回复: “因为山在那里。” 在投资的版图中,科技股也是一座险峻的高峰。 作为华尔街最著名的互联网分析师和投资人之一,马克·马哈尼在《高增长科技股投资法》中写道, 市场对于高增长科技股总是会存在偏见,认为这些股票的质量并不高,只是处于风口之上。 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原因,很多高增长的科技股最终变得非常赚钱,时间拉长后,回报率更是惊人。 去年以来,DeepSeek轰然炸响的惊雷,震碎了蒙在中国科技股上空的云翳,在资本的旷野上,中国科技的喜马拉雅正一点点显露出清晰的轮廓,召唤着逐光者踏雪而来。 这份清晰,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变得触手可及。 7月26日的上海,中国科技的“国货之光”们集体亮牌。 展馆里,100+全球首发新品成了最炸的主角:****384超节点挑战算力天花板,阿里夸克AI眼镜让人置身未来场景,还有那些身手矫健的机器人——全是来自“中国制造”的硬核底气。 当天,“人工智能大会上的科技敢”冲上热搜,成了全网热议的焦点。 这个刷屏的词条背后,藏着公募基金行业第一份中国科技投资全景报告——《中国科技——敢!2025年诺安基金科技投资报告》。 这份报告发布于今年一季度,当时诺安基金就以公募基金行业科技攀登者的姿态,率先锚定了中国科技股投资这座高峰。 他们在报告中写道: “DeepSeek的工程化创新正在复刻电气革命的神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硅基文明的曙光,更是一场正在改写人类文明底层逻辑的链式反应。” 如今再看,这份报告里的预见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中国科技投资的“奇点时刻”已至,主战场的战鼓早已擂响。 支撑这份远见的,是诺安基金背后一支专业化、精锐化、体系化的“科技登山队”,他们致力成为中国科技
为什么锚定科技?因为山在那里

二季报出炉!南方基金实力派团队率先突围,原来他们提前做了这些布局

公募基金的赚钱效应已经相当明显! 根据Wind数据,2025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旗下产品为持有人创造净利润超过3800亿。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已经逐渐成为了赚钱的主力。 作为老牌基金公司,南方基金二季度表现不俗,旗下基金为持有人总共赚了195.08亿元,成为这波反弹中赚钱能力领先的基金公司之一。 这说明什么? 底部布局的资金已经率先享受到了市场的馈赠。 A股走出底部之后,主动型选手的Alpha优势越来越明显,投研能力优秀的基金经理和团队的战斗值也会更高,今天我们就以南方基金为例,结合二季报,看看他们都提前做了哪些布局? 01 主动权益逆势出击,投研融合优势凸显 在银河证券最新公布的2025上半年公募基金业绩榜单中,南方基金的主动权益选手频频突围,在近1年、近3年、近5年的业绩维度上表现都相当出色。 比如,在这波行情中,南方港股创新视野、南方瑞合三年一路领跑,近1年回报分别达到51.26%和46.90%,在同类排名中分别位列第6(6/41)、第7(7/220),在这波冲击3600点的行情中,展现出了主动权益投资的实力。 不仅近1年业绩领先,基金的长期业绩也非常能打。 以这两只产品为例,成立于2018年9月6日的南方瑞合三年,在历经7年多的牛熊周期之后,产品年化回报达到14.18%,长期回报相当抢眼,在近3年的维度上,南方瑞合三年在同类产品中更是位列第1(1/209)。(数据来源、排名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50630) 成立于2021年12月28日的南方港股创新视野,运作3年多以来已经录得了47.96%的回报,年化回报达到11.82%,近3年同类产品中位列第1(1/35)。(数据来源、排名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50630) 基金经理史博是国内“初代基金经理”、资深投资人。1998年入行,拥有17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是仍然奋战在投资一线的基金经理中资历最深的一位,在
二季报出炉!南方基金实力派团队率先突围,原来他们提前做了这些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