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唐
牛唐
美股私募基金经理,擅长生物医药和TMT领域投资
IP属地:广东
9关注
6584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牛唐
10-27

资产来自中国:眼科药物新秀完成7亿元融资

今年9月,美国及欧洲的生物医药行业共发生26起融资事件,融资规模达19.62亿美元(约139.83亿人民币),其中值得关注的有:人工智能药物领域仍是热点:9月,多家AI药企业获得大额融资,如融资2.13亿美元的Odyssey ,融资2亿美元的Treeline,融资1.5亿美元的Enveda,延续了今年以来,AI领域作为Biotech行业融资热点的趋势;前沿技术路线与新靶点受到关注:9月,HSD-1抑制剂公司Sparrow、miRNA疗法公司ARTHEx、Menin抑制剂公司CHARM Therapeutics等前沿技术企业均获得大额融资。1、Odyssey Therapeutics:GSK支持的AI新药企业9月10日,Odyssey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2.13亿美元D轮融资。本轮融资的投资人包括Affinity Asset、Dimension Capital、Jeito Capital、Lightspeed Ventures、TPG Life Sciences Innovations和Wedbush Healthcare Partners等机构。Odyssey Therapeutics是一家专注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下一代免疫调节剂和肿瘤药物的生物技术公司,曾入选BioSpace评选出NextGen Bio“Class of 2023”榜单。目前,Odyssey正在构建一个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相结合用于分子设计的发现引擎,一个包含针对多种氨基酸、分子胶和天然产物的专有共价库的化学平台,以及用于新靶点发现的功能基因组学平台。目前,Odyssey正在迅速推进免疫学和肿瘤学项目,重点关注那些经过有力验证但尚无市场化解决方案的靶点,包括小分子和蛋白质疗法在内的8个项目。在一级市场,Odyssey Therapeutics受到资本追捧,自2021年末成立以来筹集的总资本达
资产来自中国:眼科药物新秀完成7亿元融资
avatar牛唐
10-22

又一中丐股要破发

又一中丐股要破发
avatar牛唐
10-20

又一个80%+的收益

又一个80%+的收益
avatar牛唐
10-20

超20亿元:年内规模最大的药企IPO诞生

2025年9月,在生物医药领域,有1家公司采取IPO形式上市,1家公司通过SPAC合并上市,1家公司以转板形式上市。 一、IPO上市 9月,仅有1家公司生物医药公司以IPO的方式赴美上市,市场非常清淡。 但从募集规模来看,LB Pharmaceuticals却是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IPO,超过了1月上市的Metsera(2.75亿美元)与2月上市的Sionna Therapeutics(1.9亿美元)。 图片 1、LB Pharmaceuticals(NASDAQ:LBRX) 9月10日,LB Pharmaceuticals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5美元,发行1900万股,融资规模达2.85亿美元,打破了打破了生物科技行业长达7个月的5000万美元以上IPO的僵局。 图片 LB Pharmaceuticals成立于2023年,是一家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生命科学公司,致力于将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已成功应用、但在美国尚未上市的改良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进行商业化。 与其他管线丰富的生物医药公司不同,LB Pharmaceuticals仅有一款药物:LB-102。LB-102是一种新型多巴胺/7型五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它以氨磺必利(amisulpride)为基础。 氨磺必利是是一款四十多年前开发的实际作用于D2、D3、5-HT7的多巴胺拮抗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已在50多个国家(不包括美国)获得批准。氨磺必利的局限性在于血脑屏障穿透率很低,临床剂量因此高达 400-800mg/日,且高剂量也必然带来大量副作用,同时难以开发长效注射剂(LAI)。简言之,氨磺必利的劣势与当下药物“长周期、低剂量、少副作用”的趋势背道而驰。 通过苯甲酰胺环 N-位单甲基化,公司药物LB-102实现了三重优化: 血脑屏障透过率提升约 10 倍(PET 脑摄取研究); 维持对 D2/D3
超20亿元:年内规模最大的药企IPO诞生
avatar牛唐
10-20

超20亿元:年内规模最大的药企IPO诞生

2025年9月,在生物医药领域,有1家公司采取IPO形式上市,1家公司通过SPAC合并上市,1家公司以转板形式上市。一、IPO上市9月,仅有1家公司生物医药公司以IPO的方式赴美上市,市场非常清淡。但从募集规模来看,LB Pharmaceuticals却是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IPO,超过了1月上市的Metsera(2.75亿美元)与2月上市的Sionna Therapeutics(1.9亿美元)。1、LB Pharmaceuticals(NASDAQ:LBRX)9月10日,LB Pharmaceuticals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5美元,发行1900万股,融资规模达2.85亿美元,打破了打破了生物科技行业长达7个月的5000万美元以上IPO的僵局。LB Pharmaceuticals成立于2023年,是一家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生命科学公司,致力于将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已成功应用、但在美国尚未上市的改良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进行商业化。与其他管线丰富的生物医药公司不同,LB Pharmaceuticals仅有一款药物:LB-102。LB-102是一种新型多巴胺/7型五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它以氨磺必利(amisulpride)为基础。氨磺必利是是一款四十多年前开发的实际作用于D2、D3、5-HT7的多巴胺拮抗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已在50多个国家(不包括美国)获得批准。氨磺必利的局限性在于血脑屏障穿透率很低,临床剂量因此高达 400-800mg/日,且高剂量也必然带来大量副作用,同时难以开发长效注射剂(LAI)。简言之,氨磺必利的劣势与当下药物“长周期、低剂量、少副作用”的趋势背道而驰。通过苯甲酰胺环 N-位单甲基化,公司药物LB-102实现了三重优化:血脑屏障透过率提升约 10 倍(PET 脑摄取研究);维持对 D2/D3/5-HT7 受体的高亲和力与选择
超20亿元:年内规模最大的药企IPO诞生
avatar牛唐
10-13

又一个122%的收益

又一个122%的收益
avatar牛唐
10-13

单日暴涨近6倍,miRNA药物时代或将来临

7月22日,法国生物技术企业Abivax宣布,其口服miRNA药物Obefazimod(ABX464)在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两项临床三期研究种,成功达到主要终点。 此消息促使Abivax股价单日飞涨586%,创下今年以来美国biotech单日最大涨幅,公司市值也由6.3亿飙升超40亿美元。 图片 在此之前,Abivax账上仅剩1亿美元(每年支出约2亿美元),处于破产边缘,而在数据发布后,公司迅速在高位增发融资4亿美元,为药物的上市审批提供充足的现金支持。 投资机构孵化的单药药企 Abivax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利用人体自然调节机制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的公司。Abivax于2023年10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仅凭一款药物obefazimod,就在IPO发行中募资2.36亿美元,成为法国Biotech在美国上市史上最大IPO。 公司技术源于202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Victor Ambros和Gary Ruvkun,两位学者“发现了mi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与siRNA等传统核酸药物相比,miRNA发挥功能不需要与靶标mRNA完全互补配对,故单个miRNA可调控数百个基因,这也使得miRNA治疗可实现多靶点调控,应用领域更广并且适合更复杂的疾病如肿瘤、纤维化等。 在广泛应用领域的优势下,miRNA也有脱靶效应及因此而来的毒性等缺点。miRNA Therapeutics公司旗下药物MRX34在临床一期试验中,曾发生了5例严重的治疗相关副作用,4例患者发生死亡,临床研究被迫终止。 obefazimod是一种靶向miR-124的口服小分子药物,而miR-124的作用靶点包括MCP-1/CCL2, STAT3, IL-6R等多个在炎症通路发挥重要功能的基因。其RNA剪接调节作用所产生的效应构成了强大的抗炎症作用和抗病毒作用,被开发用于治
单日暴涨近6倍,miRNA药物时代或将来临
avatar牛唐
10-06

部分中概被停牌

部分中概被停牌
avatar牛唐
10-06

又一个60%+的收益

又一个60%+的收益
avatar牛唐
10-06

见时知几:2025年Fierce15药企预示着哪些投资趋势(下)

8、Nuvig Therapeutics Nuvig成立于2022年,致力于开发不会广泛抑制身体防御机制的抗体药物,以治疗自身免疫疾病。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是一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四肢对称型肌无力及感觉障碍。现有疗法IVIg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副作用多,长期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其他免疫并发症。 目前,CIDP也是大药企布局的重点适应症之一。2021年12月,Argenx的FcRn拮抗剂Efgartigimod(艾加莫德)获得FDA批准上市,2023年,艾加莫德销售额达11.9亿美元。此外,2024年8月,强生宣布已向FDA申请其在研的新生儿FcRn靶向抗体疗法nipocalimab上市。 Nuvig的NVG-2089是一种同类首创的重组Fc片段免疫调节剂,经过改造设计为能够结合Ⅱ型Fcγ受体,激活内源性调节机制,从而改善自身免疫失调。当NVG-2089与其靶标结合时,将上调FcgRIIb的表达,导致T调节细胞的扩增和许多炎症途径的下调。 NVG-2089的1期研究中的给药已成功完成。在1期单次递增剂量(SAD)和多次递增剂量(MAD)研究中,NVG-2089是安全且耐受良好的。目前,NVG-2089 已进入Nuvig的2期临床开发规划,用于治疗CIDP和其他未公开的适应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授予 NVG-2089 在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方面的快速通道资格(FTD)。 452699aa-faef-4cf7-85ae-358feb0e7367 Nuvig的创始人团队十分豪华,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首席科学官和首席执行官Pamela Conley博士曾在斯坦福大学霍华德休斯研究所和卡内基研究所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亦曾担任Portola Pharmaceuticals的研究高级副总裁(被Alexion以14亿美元收购),领导开发获批上市
见时知几:2025年Fierce15药企预示着哪些投资趋势(下)
avatar牛唐
10-06

见时知几:2025年Fierce15药企预示着哪些投资趋势(上)

2025年9月,蜚声全球的Fierce Biotech’s 2025 Fierce 15入选药企名单公布。每年的Fierce 15企业,都暗含着对未来几年医药创新方向的预测,一些成长性较高的创新药企,例如Juno、MyoKardia、CRISPR Therapeutics等都曾是Fierce 15的入选企业,从今年的Fierce 15的名单中,透露出以下重要的方向: 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例如Alterome、Character、Congruence、Formation Bio等药企,均搭建AI技术平台,用于肿瘤、眼科、罕见病等领域的药物研发; 中国创新药首次入选。今年入选的药企Ouro Medicines药物源自康诺亚的授权、Verdiva Bio的药物则是来自先为达生物。 研发管线偏早期。与2024年大部分入选企业处于临床中后期阶段不同的是,今年仅有3家入选企业拥有临床二期的在研药物,没有拥有三期临床管线的药企入选; 注重技术平台的建设。至少有10家公司拥有各自领域的技术平台。设立技术平台的背后,往往是着眼于解决医药领域某些难题,而非仅仅追求单个药物的成功。单个药物实验的目的是对技术平台的验证,一旦成功,平台型企业的想象空间往往会加速放大; 适应症方面。今年的入选企业中,有6家公司以肿瘤疾病为主要的适应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眼科、自体免疫性疾病等也多家企业布局。 图片 以下是对今年入选Fierce 15药企的简介: 1、Alentis Therapeutics Alentis Therapeutics成立于2019年,技术源于斯特拉斯堡大学和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Thomas Baumert教授实验室的突破性研究,是一家专注于针对CLDN1+肿瘤和器官纤维化开发突破性疗法的药企。 CLDN1是claudin家族跨膜蛋白的成员之一,在具有免疫逃逸特性的肿瘤病理
见时知几:2025年Fierce15药企预示着哪些投资趋势(上)
avatar牛唐
10-06

见时知几:2025年Fierce15药企预示着哪些投资趋势

2025年9月,蜚声全球的Fierce Biotech’s 2025 Fierce 15入选药企名单公布。每年的Fierce 15企业,都暗含着对未来几年医药创新方向的预测,一些成长性较高的创新药企,例如Juno、MyoKardia、CRISPR Therapeutics等都曾是Fierce 15的入选企业,从今年的Fierce 15的名单中,透露出以下重要的方向: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例如Alterome、Character、Congruence、Formation Bio等药企,均搭建AI技术平台,用于肿瘤、眼科、罕见病等领域的药物研发;中国创新药首次入选。今年入选的药企Ouro Medicines药物源自康诺亚的授权、Verdiva Bio的药物则是来自先为达生物。研发管线偏早期。与2024年大部分入选企业处于临床中后期阶段不同的是,今年仅有3家入选企业拥有临床二期的在研药物,没有拥有三期临床管线的药企入选;注重技术平台的建设。至少有10家公司拥有各自领域的技术平台。设立技术平台的背后,往往是着眼于解决医药领域某些难题,而非仅仅追求单个药物的成功。单个药物实验的目的是对技术平台的验证,一旦成功,平台型企业的想象空间往往会加速放大;适应症方面。今年的入选企业中,有6家公司以肿瘤疾病为主要的适应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眼科、自体免疫性疾病等也多家企业布局。以下是对今年入选Fierce 15药企的简介:1、Alentis TherapeuticsAlentis Therapeutics成立于2019年,技术源于斯特拉斯堡大学和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Thomas Baumert教授实验室的突破性研究,是一家专注于针对CLDN1+肿瘤和器官纤维化开发突破性疗法的药企。CLDN1是claudin家族跨膜蛋白的成员之一,在具有免疫逃逸特性的肿瘤病理学和跨多个器官的纤维化疾
见时知几:2025年Fierce15药企预示着哪些投资趋势
avatar牛唐
10-03
avatar牛唐
10-03
$CCH Holdings Ltd.(CCHH)$ 今晚吃鸡,大吉大利。最喜欢中概餐饮股 $牛大人(MB)$ $Happy City Holdings Limited(HCHL)$
avatar牛唐
10-03
avatar牛唐
09-29

百济神州合作方获10亿融资,RNA药物或再迎风口

今年8月,美国及欧洲的生物医药行业共发生18起融资事件,融资规模达14.5亿美元(约103.17亿人民币),其中值得关注的有: RNA药物领域仍是热点:8月,多家RNA药企业获得大额融资,如融资1.53亿美元的Strand Therapeutics,融资5200万美元的Arnatar Therapeutics,延续了5月以来,RNA领域作为Biotech行业融资热点的趋势; 前沿技术路线与新靶点受到关注:8月,极具潜力的基因疗法公司Kriya 、通用实体瘤免疫疗法公司Wugen、AI药物公司Chai Discovery等前沿技术企业均获得大额融资。 图片 图片 1、Kriya Therapeutics:Peter Thiel支持的基因药物企业 8月15日,Kriya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3.2亿美元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Patient Square Capital和Premji Invest共同领投,Peter Thiel、Narya Capital、The T1D Fund:A Breakthrough T1D Venture等机构跟投。 Kriya Therapeutics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专注于基因疗法研发的生物制药公司。公司核心目标是突破传统基因疗法仅针对罕见单基因疾病的局限,将基因疗法扩展至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的严重慢性疾病领域。 围绕基因疗法,Kriya建立了SIRVE™和STRIPE™两个技术平台: SIRVE™平台主要进行AAV载体设计、序列优化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AAV免疫原性、提高组织特异性,进而增强基因疗法的表达和制造能力; STRIPE™平台主要用于细胞系开发、以及GMP生产,旨在实现大规模生产成本指数级下降。 基于技术平台,Kriya已经建立了9条研发管线,覆盖了眼科、代谢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三个领域: 在眼科领域,公司
百济神州合作方获10亿融资,RNA药物或再迎风口
avatar牛唐
09-24
avatar牛唐
09-22

融资超1150万美元,中国Biotech完成SPAC上市

2025年8月,在生物医药领域,有4家公司采取IPO形式上市,2家公司通过SPAC合并上市,1家公司以转板形式上市。 一、IPO上市 8月,有4家公司生物医药公司以IPO的方式赴美上市,比传统的清淡暑期档,数量略多。 四家公司中,值得关注的是医疗科技公司:Heartflow(NASDAQ:HTFL)。 图片 1、Heartflow(NASDAQ:HTFL) 8月8日,Heartflow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9美元,发行1666.67万股,融资规模超3.16亿美元,IPO首日暴涨51.32%,市值突破23亿美元。 HeartFlow曾在2022年初与Longview Acquisition Corp II达成合并协议,HeartFlow初始作价为24亿美元,但最终未能实现上市。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医疗科技公司完成IPO:可穿戴除颤器制造商Kestra Medical在3月完成了2.02亿美元的IPO、人工胰腺公司Beta Bionics在1月完成了2.04亿美元的IPO、脊柱手术设备公司Carlsmed与肩关节设备公司Shoulder Innovations在7月上市,而全球人工心脏头部企业SynCardia也已经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在下半年上市。 Heartflow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利用软件和人工智能为冠状动脉疾病提供非侵入性解决方案的医疗科技公司,技术源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流体动力学专家Charles Taylor与血管外科主任Christopher Zarins的跨界合作。 Heartflow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心脏成像工具:FFR-CT分析系统(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分析),可以创建个性化的心脏3D模型,帮助医生检测心脏阻塞,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并优化治疗方案。 其服务过程整个过程相当于一次标准的冠状动脉CT检查,与常规的临床操作完全兼容,不需要额外的特殊设
融资超1150万美元,中国Biotech完成SPAC上市
avatar牛唐
09-15

又一个160%的收益

又一个160%的收益
avatar牛唐
09-15

二季度,高瓴资本为何大量清仓中概股?

作为华人资本圈的顶级投资机构,高瓴资本的持仓一直是华人美股投资界的风向标: 2024年四季度,高瓴资本建仓了印度的商业流程管理(BPM)公司WNS,位列第十大仓位。今年7月,WNS被凯捷(Capgemini)收购,累计涨幅达59.14%; 2024年二季度建仓、四季度加仓的达达集团,在1月27日宣布被京东收购,股价大涨27.66%; 百胜中国、百度均为2024年三季度建仓、四季度清仓的标的,二者在持仓期的涨幅较为可观:百胜中国因11月初发布的财报报喜,股价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上涨了50%,而百度因萝卜快跑的出圈,股价在去年十月初涨幅达25%+; 近日,高瓴资本2025年二季度持仓披露,一共持有36家美股上市公司,投资行业稳中有变: 1、细分行业变动情况 (1)电商领域:减持阿里巴巴与拼多多,增持京东 高瓴资本几乎配置过世界各地区的电商龙头,东南亚的SEA、拉美地区的MELI等长期出现在高瓴资本资本的持仓中。从二季度的持仓变化看: 减持了70.58%的阿里巴巴,这是连续第三次减持。2024年四季度与今年一季度,高瓴资本分别减持了44.64%与20.04%。早在2021年四季度,高瓴资本清仓了阿里巴巴,而又在2022年二季度重新建仓了阿里巴巴,并在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增持了18.36%与39.53%,且在2023年一季度再度增持21.21%。但随后高瓴资本在2023年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减持了13.81%、37.76%与39.88%,2024年一季度高瓴资本再度减持88.21%,但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分别增持了3638.32%和64.1%。 增持了6.31%的拼多多。上季度,高瓴资本增持了140.36%,而在2024年的二季度、三季度与四季度分别减持了24.59%、46.4%与42.72%。早在2022年一季度,高瓴资本清仓了拼多多,但随后在二季度重新建仓,并在三季度、四季度和20
二季度,高瓴资本为何大量清仓中概股?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