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上证3800突破2015年高点,谈谈投资和人生》,让我突然好奇,想考证一下3800点是不是2015年高点。果然,2015年高点是6月的5178。在此更正一下。 这篇文章正好借此聊一下过去的大牛市的原因,以及一些感想吧。 1. 第一次大牛市:1992年5月 · 1429点 改革开放,南巡讲话,激发信心。 稀缺“老八股”,供需失衡。 取消涨跌停板制度(T+0且无涨跌幅限制)。 见顶原因: IPO大扩容:发行大量新股,打破供需平衡。 短时间指数暴涨,积累巨大获利盘,风吹草动引发踩踏式出逃。 2. 第二次大牛市:1993年2月 · 1558点 企业盈利情况: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盈利改善的预期强烈。 市场情绪与资金情况:社会资金开始大规模涌入市场。 见顶原因: 为抑制当时通货膨胀,央行提高利率,影响市场的流动性,提高无风险收益率(如定存),使得股市吸引力下降。 3. 第三次大牛市:2001年6月 · 2245点 网络科技泡沫,A股市场也疯狂炒作“网络股”、“科技股”概念。 “5·19”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六点意见》。 见顶原因: 科技泡沫破裂: 纳斯达克指数崩盘,科技股寒冬。 按市价减持国有股为社保基金筹资。 互联网泡沫,笔者只是听说过,当时网易股价好像都0.11美金了。有看到过丁磊和段永平谈到当时这个情况。其实就是许多互联网都是概念,没有真正的业务,最终概念的泡沫破裂了。 4. 第四次大牛市:2007年10月 · 6124点(迄今历史最高点) 企业盈利情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企业利润大幅提升。 股权分置改革: 解决非流通股问题,统一所有股东的利益。 国际情绪与资金:人民币升值吸引国际“热钱”,推高人民币资产价格。 国内情绪与资金: 居民储蓄搬家,基金发行火爆,散户踊跃入市。 见顶原因: 估值: 市场平均市盈率高达70倍以上。 资金: 央行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