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周五,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正式宣布,联邦政府已完成对芯片巨头英特尔的股权收购,购入其 10% 普通股。这一动作被视为特朗普政府强化对美国本土企业控制、调整产业政策的关键一步,也为英特尔这家陷入发展困境的半导体企业注入新变量。 此次股权交易细节显示,美国政府以每股 20.47 美元的价格,购入英特尔 4.333 亿股普通股,总投资额约 89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35亿元) —— 这一收购价低于交易时的市场价格。英特尔在随后发布的新闻稿中确认了该交易,明确 10% 股权对应的资金规模及持股比例,并指出政府收购价的折价属性。 从资金来源看,此次投资并非单一渠道:其中 57 亿美元来自《芯片与科学法案》已获批但尚未拨付的补助资金,剩余 32 亿美元则源自一项专门用于开发安全芯片的独立政府项目,两类资金均指向美国 “强化本土芯片产业” 的核心战略目标。 对于这笔交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 Truth Social 上高调表态,称 “美国政府没有花任何成本就获得了这些股份,目前市值约为 110 亿美元”,并强调 “这对美国政府来说是一笔伟大的交易,对英特尔来说同样如此”。不过这一表述与实际 89 亿美元的投资额存在差异,市场更关注的是交易背后的政策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除 10% 股权外,美国政府还获得一项特殊权证:若未来英特尔失去对其晶圆代工业务的控股股东地位,政府有权进一步收购英特尔额外 5% 的股份,这一条款被解读为政府对英特尔核心业务控制权的 “兜底保障”。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在新闻发布会上则强调企业的 “美国属性”,称 “作为全球唯一在美国同时进行尖端逻辑芯片研发和制造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始终致力于确保全球最先进的技术由美国制造”,试图呼应政府对本土芯片产业的扶持诉求。而在交易宣布当天稍早,特朗普已在白宫向记者透露 “政府应获得英特尔约 10% 股份,他们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