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
  • 15
  • 3

20年前还有一家“ARK基金”,在泡沫中被捧上了天

华尔街见闻2021-03-04

作者:于旭东

当21世纪20年代的“新股民”们对过去一年Catherine Wood(下文称“木头姐”)麾下的ARK基金的高光表现津津乐道时,20多年前有一只相似的基金被人们从尘封的历史中挖出,提醒着人们:历史都会重演!

与过去一年多的科技狂潮相似,上世纪末的美国也有着一场互联网科技的狂欢。PC和互联网时代的大潮席卷了硅谷,也把众多互联网企业的股价炒上了天。

在上世纪90年代,有一家名为Janus 20的共同基金,由于在时代的潮流下大举重仓互联网科技股等成长股,在10年内翻了5倍以上,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明星基金。

听起来是不是和当今的ARK基金很像?没错,在那个年代这只基金的火爆程度,不亚于当今的ARK Innovation ETF

两面神Janus

说到Janus 20基金,就不得不提资产管理公司Janus。与其命运一样,Janus名字的由来源于罗马神话,意为“两面神”。

在当年,Janus的火爆程度不亚于ARK方舟投资,而Janus创始人、主席兼CEO汤姆·拜雷,其知名程度不亚于木头姐。而Janus 20之所以火爆,都是因为这家基金“太能赚钱了”。

在成立后的十年间,Janus管理的基金规模从30亿美元扩张到3000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五大基金公司。在2000年的股市高峰期,Janus基金的新增募资额占到了全美所有共同基金新增募资额的30%!

就连美国总统克林顿本人,都把自己的个人账户亲自托付给Janus管理。

细看Janus旗下的各只基金,在1999年,其所管理的14支股票类基金中,有11支回报率至少超过50%,4支超过100%。

但正如Janus的名字一样,作为一个“两面神”,Janus也拥有另一面,而且是可怕的一面。

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重仓互联网和科技等成长股的Janus基金也随之崩盘,且基金净值的下跌速度比大盘要快许多,创下了Janus基金有史以来的最差表现——跌去了40%。

果然,因为什么上涨,就会因什么下跌。而资本市场也是残酷的,之前的高光也不能掩盖最终灰飞烟灭的事实。

青睐科技、小盘股

暴涨暴跌,背后映射的是一家基金公司在研究及风控上的功力。

如果想探究为何Janus被捧上神坛,又在高空掉落,就需要透视其背后的持仓和投资风格。

Janus喜欢在绩优股上下重注。对比其他基金经理的仔细调研和深入研究,并对一家公司的长期确定性增长产生质疑,Janus的基金经理一般很少细致调研,只要在财务上确认公司的未来前景,Janus就会重拳出击。

在分散性上,Janus也不怎么上心。比如2000年9月30日,富达基金把6083亿美元分散到6800多家企业,而Janus只把2201亿美元投入到514只股票中。

这是不是看起来很像ARK集中买入的几十家科技股?

除此之外,Janus还对小盘股情有独钟。在当时的美国,很少有投资公司像Janus那样在小公司中投入如此庞大的资金。Janus认为,持有小企业一定比例的股权后,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企业管理层,掌控企业经营。

小盘股每天的交易量一般只有几十万股,而Janus手中却往往持有几百万股。当然,Janus并不一定会抛售这些股份,但一旦急需套现,市场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能消化,这些股票的价格肯定一落千丈。

这是不是看起来很像目前ARK大举买入的小盘生物医药股?

在当时,Janus就像一名赌徒:赌对了,眼光独到;赌错了,满盘皆输。

其实,Janus此前的并不是一直这样的投资风格。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公司曾称“市盈率高于30的股票绝对不碰”。

但后来,新上任的明星基金经理克莱格改变初衷,率领Janus一头扎进科技股,并获得巨额回报。在当时,这是正确的战略,并带来1999年的高额回报,但同时也种下了2000年业绩大幅滑落的祸根。

无论怎样,我们可能无法把所有责任全部推卸到投资风格和行业选择上,毕竟,在资产管理行业,所有人还面临着一个最大的敌人——规模。

回顾过去,那些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种种事件,都是目前可借鉴的经验和警钟。毕竟在只有一百多年的资本市场里,许多历史已经重新上演过很多回。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举报

评论15

  • 川大智胜
    ·2021-03-05
    这种事后诸葛亮了,说点实在的:无论是基金公司也好还是人也好,人都有人性和资金上限,就跟一个打理100万账户的散户,突然得到1个亿,基本玩完,因为钱多了,要么都砸进自己一直玩的几只票,实际上类似庞氏骗局,后来的钱推高股价,看起来大涨,但卖出时那么大资金量,谁解盘?别的资金又不傻。要么是多出的钱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那不就变成赌博了?所以,我对流量明星似的基金和基金经理都不看,人得知道自己的上限,这种喜欢虚名,拼命扩张的上新闻的,像董明珠一样,能把事做好才鬼,简单逻辑分析一下就知道不靠谱。
    回复
    举报
  • MARK
    回复
    举报
  • GoldenAsian
    ·2021-03-05
    跌了几天你吐槽,长了几十年你默默地收割,你们都是些什么怪物?
    回复
    举报
  • 有爱的骡
    ·2021-03-05
    不同的意见也应该认真对待
    回复
    举报
  • maigis
    ·2021-03-05
    拥抱科技和创新风险大,但是总比被科技淘汰要好[看涨] [看涨] [看涨] 
    回复
    举报
  • lamm
    ·2021-03-05
    呵呵 共同基金 和ETF 差别了解一下?
    回复
    举报
  • 微尘众
    ·2021-03-05
    那些股留到现在指多少钱啊?科技是王道啊
    回复
    举报
  • BerylGu
    ·2021-03-05
    能不能跌至前早点说?搁这落井下石呢
    回复
    举报
  • 华尔街见闻这个媒体就是个超级大**   观察太久了   可以和高盛一样当作反向指标用  **
    回复
    举报
  • 我一直没看好他.我看好台湾的火山哥.他的啊甘投资法我最喜欢.
    回复
    举报
  • 勇敢的謝爾頓
    ·2021-03-05
    历史借鉴不错不错,谢谢分享[比心] 
    回复
    举报
  • 芜湖芜湖起飞
    ·2021-03-05
    差不多得了[黑眼圈] 
    回复
    举报
  • SunnyLeo
    ·2021-03-04
    我觉得木头姐不会这么简单倒下的,继续支持她
    回复
    举报
  • 龙腾虎乐
    ·2021-03-04
    不管怎么说,我认为木头姐有她的道,继续追随[得意] [得意] 
    回复
    举报
  • 回顾过去,那些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种种事件,都是目前可借鉴的经验和警钟。毕竟在只有一百多年的资本市场里,许多历史已经重新上演过很多回。
    回复
    举报
    收起
    • Savage_Never
      做任务嘿嘿嘿求赞求评论蟹蟹最近跌得好惨~_~
      2021-03-04
      回复
      举报
    • 尼克欢
      求回复,求点赞
      2021-03-05
      回复
      举报
    • Savage_Never回复尼克欢
      已赞,已回复
      2021-03-06
      回复
      举报
    查看更多 2 条评论
 
 
 
 

热议股票

 
 
 
 
 

7x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