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芝能汽车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2,343
帖子 · 2,343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8-01
保时捷2025上半年盈利大跌67%,重新聚焦燃油车
芝能汽车出品 2025年上半年,保时捷在全球宏观环境与战略转型的双重压力下,交出了一份利润大幅下滑的财报。 营业利润同比下跌67.1%,至10.1亿欧元,汽车业务利润更是下滑至8亿欧元,销售回报率(RoS)从去年同期的15.7%大幅滑落至5.5%。 电动车销量在欧洲市场占比过半,且Macan BEV表现亮眼,但全球范围内电动车市场需求显著低于预期,加之中国市场收缩、美国加税重压、Cellforce电池项目缩减,保时捷被迫重估其产品布局与动力系统路径,展开一系列战略调整。 Part 1 财务下滑的成因分析: 为啥超豪车不赚钱? 保时捷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表现呈现出强烈的下行趋势。 ◎ 集团收入为181.6亿欧元,同比减少6.7%; ◎ 营业利润从30.6亿欧元锐减至10.1亿欧元,跌幅达67.1%; ◎ 净利润为7.18亿欧元,同比减少66.6%。 ◎ 经营利润率从15.7%骤降至5.5%,几乎回到十年前水平,完全偏离此前“Road to 20”提出的18%-20%回报率目标。 汽车业务方面 ◎ 营业收入为161亿欧元,同比减少6.1%; ◎ 交付量同比减少8.8%至14.64万辆,其中BEV车型占比从11.3%跃升至23.5%。 ◎ 但单车营收仅小幅上升至11.9万欧元,难以抵消电动车平均毛利率较低所带来的冲击。 ◎ 营业利润则从去年同期的29亿欧元骤降至8亿欧元,销售回报率降至5.2%。 ◎ 而现金流方面,汽车业务的净现金流为4亿欧元,同比下滑64.7%;净流动性下降至62亿欧元,年初至今已缩水27.9%。 2025 年上半年与 2024 年上半年保时捷各车型交付量有不同变化 。 ◎ Macan 销量增长 15%,达 45,137 辆,其中电动版
看
12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保时捷2025上半年盈利大跌67%,重新聚焦燃油车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8-01
SK海力士2025年Q2财报:盈利67.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芝能智芯出品 2025年第二季度SK海力士的财报像是为内存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SK海力士凭借HBM等AI专用内存产品强势反弹,实现营收22.2万亿韩元(约合162.73亿美元)、营业利润9.2万亿韩元(约合67.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在这背后,是AI大模型带来的“算力红利”开始从GPU蔓延至底层存储结构的真实体现。 对内存产业而言,2025年不仅是“供需周期”重启的起点,HBM3E走向量产、HBM4提前布局、LPDDR与GDDR架构细化,SK海力士以极高的技术确定性,回应了产业从“成本敏感”向“性能主导”转型的历史时刻。 Part 1 HBM主导的增长逻辑: 从工艺到市场的闭环实现 2025年第二季度: ◎ SK海力士实现了22.232万亿韩元的收入,环比增长26%、同比增长35%。 ◎ 营业利润高达9.213万亿韩元,创下公司历史新高,得益于DRAM业务,尤其是高带宽内存(HBM)的持续放量。 技术层面,SK海力士当前主要量产的是基于12英寸晶圆的HBM3E产品,采用TSV(硅通孔)堆叠技术,将多层DRAM芯片通过微米级互连方式垂直堆叠,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高带宽与更大容量。 目前的HBM3E已达到8或12层堆叠,单颗容量从24GB到36GB不等,带宽超过800GB/s,功耗控制优于前代产品,适配高端AI加速器如NVIDIA H100及其后续芯片。 SK已于2025年3月向客户交付全球首批HBM4样品,HBM4将在带宽、功耗效率及散热性能上进一步提升,预计采用1β(1-beta)工艺节点,配合更高堆叠层数(如12层或16层),其关键创新点在于I/O速度和功耗控制能力的跃升。 从产线部署看,SK海力士正在加速M15X工厂的准备进度,该工厂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启动,并于2026年起专产HBM系列。 这一布局说明公司不仅在技术制程上具备领先
看
105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SK海力士2025年Q2财报:盈利67.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8-01
蔚来的firefly萤火虫,小车领域如何做安全
芝能科技出品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技术驱动新阶段的当下,每个企业做产品有自己的取舍,价格战也不可避免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但是安全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决定产品分水岭的底层标准。作为一款售价11.98万元、车长仅4003mm的小型纯电车,firefly 萤火虫在中保研最新一轮测试中斩获了六项 G+ 评价,成为测试车型中尺寸最小、价格最低的“全G+”选手,也重新定义了入门电动车对安全性的表达方式。 01 萤火虫是怎么炼成的: “六维安全”的工程答案 01|主动安全:不靠堆料靠系统能力 在车辆辅助安全指数项目中,萤火虫以 94.7% 的得分率取得了 G+ 等级。背后的核心在于系统能力而非单纯硬件堆叠。 全车标配 24 个高性能感知硬件,搭配同级唯一的 128TOPS 算力平台,使得车对车AEB、倒车紧急制动、误加速抑制、开门预警等 13项主动安全功能全部标配,而且多数功能具备OTA进化能力。 这套“看起来像新手,反应却像老司机”的系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基于母品牌蔚来在智能驾驶栈上多年积累的结果。对于一个起售价不到12万元的车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反常识的配置组合。 02|被动安全:结构耐撞性G的最小车 除了主动预判,firefly在撞上的时候也足够“刚”。在结构耐撞性、车辆兼容性和可维修性三项测试中,该车均获得G评价,在所有测试车型中,成为唯一在车长4550mm以下获得结构耐撞性G的电动车。 一系列小尺寸车体上的工程巧思是达成这一结果的关键。斜拉梁设计有效防止大灯在碰撞中推动保险丝盒,保险丝盒也被布置到了 shot gun 内侧,避开直接受力区。 AGS进气格栅、导风罩的变形路径经过精细调教,确保在低速碰撞下冷却系统“完好如初”。 防撞梁同样不妥协。前防撞梁有效高度达到123mm,超出主流车型平均水平;后防撞梁更是达到116mm,有效提升低速碰撞吸能性能。更重要的是,
看
19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蔚来的firefly萤火虫,小车领域如何做安全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8-01
谁在为智驾买单?城市NOA渗透背后的用户分析
芝能科技出品 城市NOA正在从实验室技术加速迈入用户生活,但渗透率的增长与用户的实际接受度之间,仍存在显著裂谷。 东吴证券通过对75位新能源车主的深度调研,写了一份调研报告,主要阐述了当前用户对智能驾驶的真实使用状态与心理障碍,中国汽车品牌在智驾路径选择中的差异分化。 真正为智能化买单的,是一批拥有明确场景需求与技术信心的用户;而真正能实现用户留存的,则是将“安全、拟人、责任清晰”落到实处的品牌工程体系。 01 用户行为剖析: 技术兴趣与 使用信任之间的断层 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国内城市NOA搭载车型的渗透率已从7.8%攀升至22.3%,同比增长近三倍。 表面看,这是城市NOA加速“上车”的信号,然而调研揭示的用户行为却远没有如此乐观。 在75名新能源车主中,仅23%明确表示“智驾是首要购车因素”,再加上认为智驾是第二、第三重要因素的用户,比例也只达62%。换言之,超过1/3的受访者在买车时并未将智驾作为关键考量。 这也解释了为何城市NOA虽然销量数据亮眼,但用户实际使用率却仍显保守——只有31%的车主表示“经常使用”城市NOA,24%很少使用,19%偶尔使用,而“不敢用”的占比达到20%。 进一步拆解用户画像可以发现,那些愿意“为智驾买单”的人,具备三个共同特征: ◎ 第一类是科技兴趣强的年轻人,占样本30%。他们大多来自IT、互联网行业,以特斯拉、**、小鹏为主力品牌,对智驾系统的敏感度高,体验意愿强,普遍接受“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 ◎ 第二类是通勤压力大的高频用车群体,占比约25%。他们看重智驾带来的“疲劳缓解”与“时间利用”,代表车型集中在理想、问界与**智界。 ◎ 第三类是新手司机,特别是女性用户,占比22%。对她们而言,自动泊车、紧急制动、开门预警等场景更实用,是“信心工具”而非炫技产品。 但问题也正在于此:用户画像虽
看
18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谁在为智驾买单?城市NOA渗透背后的用户分析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8-01
从“模仿”走向“思考”:VLA司机大模型带来的变化
芝能智芯出品 VLA(Vision-Language-Action)驾驶大模型是理想汽车在2025年八月即将实现重要落地的辅助驾驶。 不同于第一代的结构化算法和第二代的端到端系统,采用了新的视觉-语言-行为的多模态架构,使得车辆可以同时理解空间地理、语言意图和行为合理性,实现更好的出行体验。 Part 1 VLA模型结构 VLA架构的本质,是在原端到端 VA(Vision-Action)模型基础上引入了Language思维模块,从而构建出能"理解"场景、"推理"路径并能"记忆"行为的大脑式模型。 设计的初衷是突破模仿学习的天花板——端到端架构,随着数据量扩增,其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提升逐渐趋缓,而VLA借助思维链条的加入,提升了模型泛化与适应未知场景的能力。 VLA司机大模型,让辅助驾驶变得更聪明、更安全,也更贴近人类司机的感觉,能“思考”和“理解”你在路上的需求。 ◎ 提前避险,像老司机一样判断,过去的系统常常一到丁字路口就急刹车。但 VLA大模型会判断是否有盲区或潜在危险,提前减速,更加安全、稳妥,开起来让人放心。 ◎ 加减速更自然,转弯超车也顺滑,能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控制车辆的加速、刹车和转向,像一个技术熟练的司机,开车稳、坐车也舒服,不再有突然一脚油门或急刹那种不适感。 ◎ 连续沟通,完成一整套任务,你可以直接对它说:“先去加油,再接孩子。”VLA司机大模型能理解多个指令之间的关系,自动规划路线,连续完成多个任务,像个真正听得懂话、有逻辑的人类司机。 VLA采用了0.4×8的MoE结构,为车载平台量身定制,在有限算力下平衡了多场景适配能力与推理速度。模型不仅能完成路径决策,还能接受连续语言指令完成串联任务,实现“与司机对话”的连续驾驶体验。 通过对通识知识、空间结构和人类驾驶风格
看
27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从“模仿”走向“思考”:VLA司机大模型带来的变化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7-29
ST意法半导体2025年Q2财报:工业领域表现强劲,传统汽车电子回温
芝能智芯出品 ST意法半导体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7.7亿美元,毛利率保持在33.5%。毛利润为9.26亿美元,同比下降28.5%,运营亏损1.33亿美元,其中包括1.9亿美元的减值和重组费用。 ◎ 工业领域表现强劲,营收超预期并实现环比显著增长,成为主要驱动力。 ◎ 汽车领域营收环比增长14%,但受特定客户影响,订单出货比低于1。 ◎ 个人电子和通信设备领域保持稳定,展望第三季度,营收预计达到31.7亿美元,毛利率维持33.5%。 从产业趋势看,意法半导体正加速转向软件生态主导、平台化产品和系统级解决方案,并积极布局800V AI数据中心电源等新兴应用领域。 Part 1 微控制器生态稳健增长, 嵌入式平台成为支撑主轴 二季度,ST意法半导体实现营收27.7亿美元,同比下降14.4%,但环比回升明显,超出此前展望中点5600万美元,主要由工业和个人电子领域带动。 毛利率为33.5%,同比下降660个基点,反映出产品组合变化、制造效率下降及闲置产能费用等影响,但较上季度小幅回升。 从各业务部门来看 ◎ 嵌入式处理(EMP)实现环比14.1%增长,是表现最亮眼的板块,带动整体利润修复; ◎ 模拟产品与传感器(AM&S)环比增长5.9%; ◎ 功率与分立器件(P&D)和射频与光通信(RF&OC)环比增幅分别为12.9%和10.1%。 终端市场方面,工业环比增长15%,汽车增长14%,表明周期性回暖迹象明显。 ◎ 运营利润受到减值与重组支出拖累,导致GAAP下运营亏损1.33亿美元,但非GAAP口径下运营利润率恢复至2.1%。 ◎ 净利润为-9700万美元,摊薄每股收益-0.11美元; ◎ 剔除一次性因素后,非GAAP净利润为5700万美元,EPS
看
223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ST意法半导体2025年Q2财报:工业领域表现强劲,传统汽车电子回温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7-29
起亚2025年Q2财报,营收历史新高,营业利润下降1/4
芝能汽车出品 2025年第二季度,起亚汽车以29.35万亿韩元创下单季营收历史新高,但营业利润却同比大幅下滑24.1%,利润率首次跌破10%。 营收和利润背离走势背后,既有混动销量大增推动的电动化转型成效,也有美国进口汽车关税带来的直接利润侵蚀。 通过分析其财务结构与业务节奏,可以看到当前跨国车企在电动化转型、全球市场多元化、成本管控和地缘政治风险之间的平衡难题。 Part 1 高营收背后的结构性压力 2025年第二季度,起亚全球销量同比微增2.5%,达81.5万辆,带动营收创下29.35万亿韩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5%,得益于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强劲增长(单季达11.1万辆,+23.9%),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至23.4%; 同时,产品结构持续向高附加值车型倾斜,叠加汇率利好,共同推高整体平均售价。 但营收增长并未同步转化为利润改善。本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滑24.1%,至2.76万亿韩元,利润率降至9.4%。 ◎ 美国4月起加征的25%关税成为利润下滑的主因,单季造成约7860亿韩元(约5.7亿美元)的直接冲击,占整体利润近三成; ◎ 欧洲市场销量受新老车型交替与需求疲软影响同样承压,销售激励力度上升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净利润同比下降23.3%,至2.27万亿韩元,在规模增长与盈利之间遭遇的阶段性“失配”问题,正成为当前全球车企的普遍挑战。 在2025年第二季度,起亚汽车全球零售销量达到79.2万台,同比增长4.2%,增速高于全球行业平均(+3.2%),整体市场份额稳固在3.7% 。 ◎ 本土市场:韩国。行业需求为42.6万台(+3.8%),起亚销量为14.2万台(+3.2%),市场份额小幅下降至33.2%(前值33.4%),稳居本土市场头部品牌,但略低于行业增长率。 ◎ 关键海外市场:美国,行业需求达421.2万台(+2.0%),起
看
12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起亚2025年Q2财报,营收历史新高,营业利润下降1/4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7-29
“绝影开悟”世界模型 :从辅助驾驶走向具身智能的工程进阶
芝能科技出品 在WAIC 2025上,商汤绝影推出了升级版的“绝影开悟”世界模型,并展示了其在自动驾驶数据生成、仿真训练及具身智能交互方面的多项能力。 虽然整体展示内容覆盖面广,系统集成度较高,但在表象之下,我们更应关注其核心建模能力是否经得起推敲,以及其产品平台在高阶交互和实际落地过程中的适用性与边界,我们更关心的是从技术角度分析“绝影开悟”在辅助驾驶和具身智能领域的核心机制与潜力。 01 辅助驾驶方法革新: 效率与控制力的双重权衡 “绝影开悟”最大的技术亮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相对高效、可控的合成数据生成方式,用于缓解当前辅助驾驶领域对真实采集数据的重依赖。 通过将大模型能力引入数据生成流程,它试图解决传统仿真工具中长期存在的几个问题:缺乏多样性、场景难以定制、生成效率低。从物理建模角度看,“绝影开悟”展示出对真实驾驶环境的良好抽象能力。 系统不仅能在视觉维度上逼近真实采集画面,还通过多模态控制对场景逻辑关系做出可接受的建模(如动态交通行为、光照与视角变化的响应)。 以当前的A100 GPU生成速度估算,其效率确实优于多数手动采集方式,尤其在高频次需求的训练周期中具有现实价值。 数据“真实度”依旧受限于训练模型的语义深度和物理因果逻辑建构能力。在复杂边缘场景中,如交通事故、非标道路结构、夜间突发事件等,是否具备足够泛化能力仍需通过大规模实测验证。 平台支持提示词生成与图像点击生成的功能虽便于产品化,但也可能造成使用者对“真实可用性”的认知误差。简化交互和增强定制性的同时,可能弱化开发者对底层模拟逻辑准确性的关注。 因此,“绝影开悟”的适用边界更适合作为算法早期训练和策略预验证工具,而非作为替代实车验证的终极手段。 商汤基于该模型开发的数据集“WorldSim-Drive”,在数据量级与标签种类上的覆盖相对完备,达到了百万级片段的规模,并标明了多视角、光照、交通标识等变量标签
看
125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绝影开悟”世界模型 :从辅助驾驶走向具身智能的工程进阶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7-29
深度解析|吉利银河A7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芝能科技出品 吉利银河A7这款车计划8月8日上市,营销节奏定在 6 月,可 5 月突然就 “火” 了。车身上贴着 “两升、2100 公里续航、2845 毫米轴距” 这些关键数据的标签,被拍了下来传到了海外,尤其在日本引发了不少讨论。 有日本网友质疑中国混动技术,问能不能借车去日本实测。打破质疑的最好办法就是行动。于是就派了两台车去日本,结果成绩不错,都在 3升以内,不少国外民众都感慨,中国的混动技术确实走到了世界前列。 这两年家用混动轿车怎么做,我们是看到整个市场格局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吉利来说,做家轿不陌生,但是如何聚焦家用轿车用户的真实需求,从用户痛点出发,兼顾节能、智能、驾控与舒适性,在专访中很多的内容是很有趣的。 01 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吉利银河A7这款车从立项开始就攥着一个核心:抓用户痛点。做轿车,吉利不算陌生。 从 1998 年 8 月 8 日造第一台车 “豪情” 开始,1.0 时代有自由舰、金刚,2.0 时代有帝豪,3.0 时代有博瑞,到现在的星瑞,每款都做到了自主品牌前列。 但这次,银河A7想做得更 “贴” 用户。光说不行,得真听用户怎么说,前前后后做了 17 轮用户共创。 用户最常提的需求很实在:油耗要低、续航要长、空间得够用、智能化不能落。 比如有人说 “这个级别可选的车太少了”,还有人纠结 “底盘能不能既舒适又带点运动”。这些声音直接定了吉利的开发方向。 一开始研发团队想做轴距 2.9 米的车,觉得空间越大越好,但用户调研发现,超过 2.9 米就成了 C 级车用户,他们对油耗、续航的关注会降低,反而更看重豪华感。最后我们定了 2.85 米轴距,刚好卡在用户最在意的 “够用且实用” 的点上。 能耗方面,用户说 “3 升以内才敢考虑”,团队就把目标锁死 “油耗 3 升内、续航超 2000 公里”;银河A7搭载的AI云感知能量管理系
看
96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深度解析|吉利银河A7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7-28
极氪,如何围绕安全和智能化打造豪华品牌?
芝能汽车出品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汽车公司也没有缺席。在大会之外,我们与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陈奇交流了智能驾驶与安全技术,也谈到了吉利的技术旗舰——极氪9X。吉利的策略已经形成纵深:一端是品牌和规模,另一端是自研体系的速度。硬件配置、数据训练、芯片能力和架构规划,都是这套体系的组成部分。吉利的“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正是基于这种能力演进的。它依托集团750万辆L2级别车辆的数据,结合自研算法与多模态感知,目标是让辅助驾驶系统在安全基础上,持续迭代成“更像老司机”的存在。在吉利的技术版图里,极氪承担着对未来汽车形态的判断:持续进化、软硬一体、安全优先,这是他们认为站稳高端智能车技术制高点的前提。Part 1极氪品牌的基因和智能化发展极氪品牌在整个吉利集团,是什么样的战略定位,目前是慢慢说清楚了。如果说在看不清楚方向的时候,需要极氪品牌来试探做高端纯电,尝试怎么走。到了2025年,随着极氪和领克整合,极氪科技和吉利集团再深入融合,极氪品牌现在的使命已经很清楚了,围绕科技走,围绕安全走。吉利品牌在汽车领域的核心理念——以安全为基石,驱动技术创新。吉利旗下品牌虽各自定位鲜明,但安全始终是贯穿始终的基因。安全如同“健康”,重要却不易被直观感知,容易被消费者忽略,将安全理念显性化,让消费者更直观地感受吉利的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吉利的安全战略涵盖了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的全面布局。被动安全方面,吉利旗下品牌持续突破行业标准。例如,领克900在追尾与侧碰测试中达到100km/h的“双百”标准,整车采用2000MPa高强度热成型钢材,扭转刚度高达32983N·m/deg,远超国标与美标要求。极氪9X更是在混动车型中首创105km/h后碰测试,碰撞能量达国标的4.4倍,展现了极氪在结构安全上的极致追求。吉利在安全领域的思考,是通过“打破标准、创造标准”的方
看
39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极氪,如何围绕安全和智能化打造豪华品牌?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10000000000010662","uuid":"10000000000010662","gmtCreate":1664443976084,"gmtModify":1680075810019,"name":"芝能汽车","pinyin":"znqczhinengqiche","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signature":"","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461,"headSize":15,"tweetSize":2343,"questionSize":0,"limitLevel":900,"accountStatus":3,"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1","templateUu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name":"新晋创作者","description":"首次获得精华帖的创作者","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ce9180a952c61a51c39f70d533b81a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98cf16cf4b858114f7ab9a779f9e6f1","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3.05.08","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5}],"userBadgeCount":1,"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63139935236456,"gmtCreate":1754005200000,"gmtModify":1754095623479,"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保时捷2025上半年盈利大跌67%,重新聚焦燃油车","htmlText":"芝能汽车出品 2025年上半年,保时捷在全球宏观环境与战略转型的双重压力下,交出了一份利润大幅下滑的财报。 营业利润同比下跌67.1%,至10.1亿欧元,汽车业务利润更是下滑至8亿欧元,销售回报率(RoS)从去年同期的15.7%大幅滑落至5.5%。 电动车销量在欧洲市场占比过半,且Macan BEV表现亮眼,但全球范围内电动车市场需求显著低于预期,加之中国市场收缩、美国加税重压、Cellforce电池项目缩减,保时捷被迫重估其产品布局与动力系统路径,展开一系列战略调整。 Part 1 财务下滑的成因分析: 为啥超豪车不赚钱? 保时捷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表现呈现出强烈的下行趋势。 ◎ 集团收入为181.6亿欧元,同比减少6.7%; ◎ 营业利润从30.6亿欧元锐减至10.1亿欧元,跌幅达67.1%; ◎ 净利润为7.18亿欧元,同比减少66.6%。 ◎ 经营利润率从15.7%骤降至5.5%,几乎回到十年前水平,完全偏离此前“Road to 20”提出的18%-20%回报率目标。 汽车业务方面 ◎ 营业收入为161亿欧元,同比减少6.1%; ◎ 交付量同比减少8.8%至14.64万辆,其中BEV车型占比从11.3%跃升至23.5%。 ◎ 但单车营收仅小幅上升至11.9万欧元,难以抵消电动车平均毛利率较低所带来的冲击。 ◎ 营业利润则从去年同期的29亿欧元骤降至8亿欧元,销售回报率降至5.2%。 ◎ 而现金流方面,汽车业务的净现金流为4亿欧元,同比下滑64.7%;净流动性下降至62亿欧元,年初至今已缩水27.9%。 2025 年上半年与 2024 年上半年保时捷各车型交付量有不同变化 。 ◎ Macan 销量增长 15%,达 45,137 辆,其中电动版","listText":"芝能汽车出品 2025年上半年,保时捷在全球宏观环境与战略转型的双重压力下,交出了一份利润大幅下滑的财报。 营业利润同比下跌67.1%,至10.1亿欧元,汽车业务利润更是下滑至8亿欧元,销售回报率(RoS)从去年同期的15.7%大幅滑落至5.5%。 电动车销量在欧洲市场占比过半,且Macan BEV表现亮眼,但全球范围内电动车市场需求显著低于预期,加之中国市场收缩、美国加税重压、Cellforce电池项目缩减,保时捷被迫重估其产品布局与动力系统路径,展开一系列战略调整。 Part 1 财务下滑的成因分析: 为啥超豪车不赚钱? 保时捷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表现呈现出强烈的下行趋势。 ◎ 集团收入为181.6亿欧元,同比减少6.7%; ◎ 营业利润从30.6亿欧元锐减至10.1亿欧元,跌幅达67.1%; ◎ 净利润为7.18亿欧元,同比减少66.6%。 ◎ 经营利润率从15.7%骤降至5.5%,几乎回到十年前水平,完全偏离此前“Road to 20”提出的18%-20%回报率目标。 汽车业务方面 ◎ 营业收入为161亿欧元,同比减少6.1%; ◎ 交付量同比减少8.8%至14.64万辆,其中BEV车型占比从11.3%跃升至23.5%。 ◎ 但单车营收仅小幅上升至11.9万欧元,难以抵消电动车平均毛利率较低所带来的冲击。 ◎ 营业利润则从去年同期的29亿欧元骤降至8亿欧元,销售回报率降至5.2%。 ◎ 而现金流方面,汽车业务的净现金流为4亿欧元,同比下滑64.7%;净流动性下降至62亿欧元,年初至今已缩水27.9%。 2025 年上半年与 2024 年上半年保时捷各车型交付量有不同变化 。 ◎ Macan 销量增长 15%,达 45,137 辆,其中电动版","text":"芝能汽车出品 2025年上半年,保时捷在全球宏观环境与战略转型的双重压力下,交出了一份利润大幅下滑的财报。 营业利润同比下跌67.1%,至10.1亿欧元,汽车业务利润更是下滑至8亿欧元,销售回报率(RoS)从去年同期的15.7%大幅滑落至5.5%。 电动车销量在欧洲市场占比过半,且Macan BEV表现亮眼,但全球范围内电动车市场需求显著低于预期,加之中国市场收缩、美国加税重压、Cellforce电池项目缩减,保时捷被迫重估其产品布局与动力系统路径,展开一系列战略调整。 Part 1 财务下滑的成因分析: 为啥超豪车不赚钱? 保时捷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表现呈现出强烈的下行趋势。 ◎ 集团收入为181.6亿欧元,同比减少6.7%; ◎ 营业利润从30.6亿欧元锐减至10.1亿欧元,跌幅达67.1%; ◎ 净利润为7.18亿欧元,同比减少66.6%。 ◎ 经营利润率从15.7%骤降至5.5%,几乎回到十年前水平,完全偏离此前“Road to 20”提出的18%-20%回报率目标。 汽车业务方面 ◎ 营业收入为161亿欧元,同比减少6.1%; ◎ 交付量同比减少8.8%至14.64万辆,其中BEV车型占比从11.3%跃升至23.5%。 ◎ 但单车营收仅小幅上升至11.9万欧元,难以抵消电动车平均毛利率较低所带来的冲击。 ◎ 营业利润则从去年同期的29亿欧元骤降至8亿欧元,销售回报率降至5.2%。 ◎ 而现金流方面,汽车业务的净现金流为4亿欧元,同比下滑64.7%;净流动性下降至62亿欧元,年初至今已缩水27.9%。 2025 年上半年与 2024 年上半年保时捷各车型交付量有不同变化 。 ◎ Macan 销量增长 15%,达 45,137 辆,其中电动版","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313993523645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2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3152088780920,"gmtCreate":1754005200000,"gmtModify":1754095640987,"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SK海力士2025年Q2财报:盈利67.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htmlText":"芝能智芯出品 2025年第二季度SK海力士的财报像是为内存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SK海力士凭借HBM等AI专用内存产品强势反弹,实现营收22.2万亿韩元(约合162.73亿美元)、营业利润9.2万亿韩元(约合67.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在这背后,是AI大模型带来的“算力红利”开始从GPU蔓延至底层存储结构的真实体现。 对内存产业而言,2025年不仅是“供需周期”重启的起点,HBM3E走向量产、HBM4提前布局、LPDDR与GDDR架构细化,SK海力士以极高的技术确定性,回应了产业从“成本敏感”向“性能主导”转型的历史时刻。 Part 1 HBM主导的增长逻辑: 从工艺到市场的闭环实现 2025年第二季度: ◎ SK海力士实现了22.232万亿韩元的收入,环比增长26%、同比增长35%。 ◎ 营业利润高达9.213万亿韩元,创下公司历史新高,得益于DRAM业务,尤其是高带宽内存(HBM)的持续放量。 技术层面,SK海力士当前主要量产的是基于12英寸晶圆的HBM3E产品,采用TSV(硅通孔)堆叠技术,将多层DRAM芯片通过微米级互连方式垂直堆叠,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高带宽与更大容量。 目前的HBM3E已达到8或12层堆叠,单颗容量从24GB到36GB不等,带宽超过800GB/s,功耗控制优于前代产品,适配高端AI加速器如NVIDIA H100及其后续芯片。 SK已于2025年3月向客户交付全球首批HBM4样品,HBM4将在带宽、功耗效率及散热性能上进一步提升,预计采用1β(1-beta)工艺节点,配合更高堆叠层数(如12层或16层),其关键创新点在于I/O速度和功耗控制能力的跃升。 从产线部署看,SK海力士正在加速M15X工厂的准备进度,该工厂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启动,并于2026年起专产HBM系列。 这一布局说明公司不仅在技术制程上具备领先","listText":"芝能智芯出品 2025年第二季度SK海力士的财报像是为内存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SK海力士凭借HBM等AI专用内存产品强势反弹,实现营收22.2万亿韩元(约合162.73亿美元)、营业利润9.2万亿韩元(约合67.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在这背后,是AI大模型带来的“算力红利”开始从GPU蔓延至底层存储结构的真实体现。 对内存产业而言,2025年不仅是“供需周期”重启的起点,HBM3E走向量产、HBM4提前布局、LPDDR与GDDR架构细化,SK海力士以极高的技术确定性,回应了产业从“成本敏感”向“性能主导”转型的历史时刻。 Part 1 HBM主导的增长逻辑: 从工艺到市场的闭环实现 2025年第二季度: ◎ SK海力士实现了22.232万亿韩元的收入,环比增长26%、同比增长35%。 ◎ 营业利润高达9.213万亿韩元,创下公司历史新高,得益于DRAM业务,尤其是高带宽内存(HBM)的持续放量。 技术层面,SK海力士当前主要量产的是基于12英寸晶圆的HBM3E产品,采用TSV(硅通孔)堆叠技术,将多层DRAM芯片通过微米级互连方式垂直堆叠,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高带宽与更大容量。 目前的HBM3E已达到8或12层堆叠,单颗容量从24GB到36GB不等,带宽超过800GB/s,功耗控制优于前代产品,适配高端AI加速器如NVIDIA H100及其后续芯片。 SK已于2025年3月向客户交付全球首批HBM4样品,HBM4将在带宽、功耗效率及散热性能上进一步提升,预计采用1β(1-beta)工艺节点,配合更高堆叠层数(如12层或16层),其关键创新点在于I/O速度和功耗控制能力的跃升。 从产线部署看,SK海力士正在加速M15X工厂的准备进度,该工厂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启动,并于2026年起专产HBM系列。 这一布局说明公司不仅在技术制程上具备领先","text":"芝能智芯出品 2025年第二季度SK海力士的财报像是为内存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SK海力士凭借HBM等AI专用内存产品强势反弹,实现营收22.2万亿韩元(约合162.73亿美元)、营业利润9.2万亿韩元(约合67.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在这背后,是AI大模型带来的“算力红利”开始从GPU蔓延至底层存储结构的真实体现。 对内存产业而言,2025年不仅是“供需周期”重启的起点,HBM3E走向量产、HBM4提前布局、LPDDR与GDDR架构细化,SK海力士以极高的技术确定性,回应了产业从“成本敏感”向“性能主导”转型的历史时刻。 Part 1 HBM主导的增长逻辑: 从工艺到市场的闭环实现 2025年第二季度: ◎ SK海力士实现了22.232万亿韩元的收入,环比增长26%、同比增长35%。 ◎ 营业利润高达9.213万亿韩元,创下公司历史新高,得益于DRAM业务,尤其是高带宽内存(HBM)的持续放量。 技术层面,SK海力士当前主要量产的是基于12英寸晶圆的HBM3E产品,采用TSV(硅通孔)堆叠技术,将多层DRAM芯片通过微米级互连方式垂直堆叠,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高带宽与更大容量。 目前的HBM3E已达到8或12层堆叠,单颗容量从24GB到36GB不等,带宽超过800GB/s,功耗控制优于前代产品,适配高端AI加速器如NVIDIA H100及其后续芯片。 SK已于2025年3月向客户交付全球首批HBM4样品,HBM4将在带宽、功耗效率及散热性能上进一步提升,预计采用1β(1-beta)工艺节点,配合更高堆叠层数(如12层或16层),其关键创新点在于I/O速度和功耗控制能力的跃升。 从产线部署看,SK海力士正在加速M15X工厂的准备进度,该工厂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启动,并于2026年起专产HBM系列。 这一布局说明公司不仅在技术制程上具备领先","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e2585e8dd7e418da469a16baa75720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ba0d08afcf443a29e89cafa7f9ce8a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ab83423b057411285c3b9f551b67db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315208878092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0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3140435870360,"gmtCreate":1754005200000,"gmtModify":1754095640756,"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蔚来的firefly萤火虫,小车领域如何做安全","htmlText":"芝能科技出品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技术驱动新阶段的当下,每个企业做产品有自己的取舍,价格战也不可避免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但是安全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决定产品分水岭的底层标准。作为一款售价11.98万元、车长仅4003mm的小型纯电车,firefly 萤火虫在中保研最新一轮测试中斩获了六项 G+ 评价,成为测试车型中尺寸最小、价格最低的“全G+”选手,也重新定义了入门电动车对安全性的表达方式。 01 萤火虫是怎么炼成的: “六维安全”的工程答案 01|主动安全:不靠堆料靠系统能力 在车辆辅助安全指数项目中,萤火虫以 94.7% 的得分率取得了 G+ 等级。背后的核心在于系统能力而非单纯硬件堆叠。 全车标配 24 个高性能感知硬件,搭配同级唯一的 128TOPS 算力平台,使得车对车AEB、倒车紧急制动、误加速抑制、开门预警等 13项主动安全功能全部标配,而且多数功能具备OTA进化能力。 这套“看起来像新手,反应却像老司机”的系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基于母品牌蔚来在智能驾驶栈上多年积累的结果。对于一个起售价不到12万元的车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反常识的配置组合。 02|被动安全:结构耐撞性G的最小车 除了主动预判,firefly在撞上的时候也足够“刚”。在结构耐撞性、车辆兼容性和可维修性三项测试中,该车均获得G评价,在所有测试车型中,成为唯一在车长4550mm以下获得结构耐撞性G的电动车。 一系列小尺寸车体上的工程巧思是达成这一结果的关键。斜拉梁设计有效防止大灯在碰撞中推动保险丝盒,保险丝盒也被布置到了 shot gun 内侧,避开直接受力区。 AGS进气格栅、导风罩的变形路径经过精细调教,确保在低速碰撞下冷却系统“完好如初”。 防撞梁同样不妥协。前防撞梁有效高度达到123mm,超出主流车型平均水平;后防撞梁更是达到116mm,有效提升低速碰撞吸能性能。更重要的是,","listText":"芝能科技出品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技术驱动新阶段的当下,每个企业做产品有自己的取舍,价格战也不可避免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但是安全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决定产品分水岭的底层标准。作为一款售价11.98万元、车长仅4003mm的小型纯电车,firefly 萤火虫在中保研最新一轮测试中斩获了六项 G+ 评价,成为测试车型中尺寸最小、价格最低的“全G+”选手,也重新定义了入门电动车对安全性的表达方式。 01 萤火虫是怎么炼成的: “六维安全”的工程答案 01|主动安全:不靠堆料靠系统能力 在车辆辅助安全指数项目中,萤火虫以 94.7% 的得分率取得了 G+ 等级。背后的核心在于系统能力而非单纯硬件堆叠。 全车标配 24 个高性能感知硬件,搭配同级唯一的 128TOPS 算力平台,使得车对车AEB、倒车紧急制动、误加速抑制、开门预警等 13项主动安全功能全部标配,而且多数功能具备OTA进化能力。 这套“看起来像新手,反应却像老司机”的系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基于母品牌蔚来在智能驾驶栈上多年积累的结果。对于一个起售价不到12万元的车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反常识的配置组合。 02|被动安全:结构耐撞性G的最小车 除了主动预判,firefly在撞上的时候也足够“刚”。在结构耐撞性、车辆兼容性和可维修性三项测试中,该车均获得G评价,在所有测试车型中,成为唯一在车长4550mm以下获得结构耐撞性G的电动车。 一系列小尺寸车体上的工程巧思是达成这一结果的关键。斜拉梁设计有效防止大灯在碰撞中推动保险丝盒,保险丝盒也被布置到了 shot gun 内侧,避开直接受力区。 AGS进气格栅、导风罩的变形路径经过精细调教,确保在低速碰撞下冷却系统“完好如初”。 防撞梁同样不妥协。前防撞梁有效高度达到123mm,超出主流车型平均水平;后防撞梁更是达到116mm,有效提升低速碰撞吸能性能。更重要的是,","text":"芝能科技出品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技术驱动新阶段的当下,每个企业做产品有自己的取舍,价格战也不可避免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但是安全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决定产品分水岭的底层标准。作为一款售价11.98万元、车长仅4003mm的小型纯电车,firefly 萤火虫在中保研最新一轮测试中斩获了六项 G+ 评价,成为测试车型中尺寸最小、价格最低的“全G+”选手,也重新定义了入门电动车对安全性的表达方式。 01 萤火虫是怎么炼成的: “六维安全”的工程答案 01|主动安全:不靠堆料靠系统能力 在车辆辅助安全指数项目中,萤火虫以 94.7% 的得分率取得了 G+ 等级。背后的核心在于系统能力而非单纯硬件堆叠。 全车标配 24 个高性能感知硬件,搭配同级唯一的 128TOPS 算力平台,使得车对车AEB、倒车紧急制动、误加速抑制、开门预警等 13项主动安全功能全部标配,而且多数功能具备OTA进化能力。 这套“看起来像新手,反应却像老司机”的系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基于母品牌蔚来在智能驾驶栈上多年积累的结果。对于一个起售价不到12万元的车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反常识的配置组合。 02|被动安全:结构耐撞性G的最小车 除了主动预判,firefly在撞上的时候也足够“刚”。在结构耐撞性、车辆兼容性和可维修性三项测试中,该车均获得G评价,在所有测试车型中,成为唯一在车长4550mm以下获得结构耐撞性G的电动车。 一系列小尺寸车体上的工程巧思是达成这一结果的关键。斜拉梁设计有效防止大灯在碰撞中推动保险丝盒,保险丝盒也被布置到了 shot gun 内侧,避开直接受力区。 AGS进气格栅、导风罩的变形路径经过精细调教,确保在低速碰撞下冷却系统“完好如初”。 防撞梁同样不妥协。前防撞梁有效高度达到123mm,超出主流车型平均水平;后防撞梁更是达到116mm,有效提升低速碰撞吸能性能。更重要的是,","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ad8ea7b271b4a36ae0e0ab594dbc3d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ae07d8986a54477b48390a993f44e6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f39cd7042744f40864db271b0e1ac7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314043587036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9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3140423275160,"gmtCreate":1754005200000,"gmtModify":1754095640729,"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谁在为智驾买单?城市NOA渗透背后的用户分析","htmlText":"芝能科技出品 城市NOA正在从实验室技术加速迈入用户生活,但渗透率的增长与用户的实际接受度之间,仍存在显著裂谷。 东吴证券通过对75位新能源车主的深度调研,写了一份调研报告,主要阐述了当前用户对智能驾驶的真实使用状态与心理障碍,中国汽车品牌在智驾路径选择中的差异分化。 真正为智能化买单的,是一批拥有明确场景需求与技术信心的用户;而真正能实现用户留存的,则是将“安全、拟人、责任清晰”落到实处的品牌工程体系。 01 用户行为剖析: 技术兴趣与 使用信任之间的断层 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国内城市NOA搭载车型的渗透率已从7.8%攀升至22.3%,同比增长近三倍。 表面看,这是城市NOA加速“上车”的信号,然而调研揭示的用户行为却远没有如此乐观。 在75名新能源车主中,仅23%明确表示“智驾是首要购车因素”,再加上认为智驾是第二、第三重要因素的用户,比例也只达62%。换言之,超过1/3的受访者在买车时并未将智驾作为关键考量。 这也解释了为何城市NOA虽然销量数据亮眼,但用户实际使用率却仍显保守——只有31%的车主表示“经常使用”城市NOA,24%很少使用,19%偶尔使用,而“不敢用”的占比达到20%。 进一步拆解用户画像可以发现,那些愿意“为智驾买单”的人,具备三个共同特征: ◎ 第一类是科技兴趣强的年轻人,占样本30%。他们大多来自IT、互联网行业,以特斯拉、**、小鹏为主力品牌,对智驾系统的敏感度高,体验意愿强,普遍接受“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 ◎ 第二类是通勤压力大的高频用车群体,占比约25%。他们看重智驾带来的“疲劳缓解”与“时间利用”,代表车型集中在理想、问界与**智界。 ◎ 第三类是新手司机,特别是女性用户,占比22%。对她们而言,自动泊车、紧急制动、开门预警等场景更实用,是“信心工具”而非炫技产品。 但问题也正在于此:用户画像虽","listText":"芝能科技出品 城市NOA正在从实验室技术加速迈入用户生活,但渗透率的增长与用户的实际接受度之间,仍存在显著裂谷。 东吴证券通过对75位新能源车主的深度调研,写了一份调研报告,主要阐述了当前用户对智能驾驶的真实使用状态与心理障碍,中国汽车品牌在智驾路径选择中的差异分化。 真正为智能化买单的,是一批拥有明确场景需求与技术信心的用户;而真正能实现用户留存的,则是将“安全、拟人、责任清晰”落到实处的品牌工程体系。 01 用户行为剖析: 技术兴趣与 使用信任之间的断层 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国内城市NOA搭载车型的渗透率已从7.8%攀升至22.3%,同比增长近三倍。 表面看,这是城市NOA加速“上车”的信号,然而调研揭示的用户行为却远没有如此乐观。 在75名新能源车主中,仅23%明确表示“智驾是首要购车因素”,再加上认为智驾是第二、第三重要因素的用户,比例也只达62%。换言之,超过1/3的受访者在买车时并未将智驾作为关键考量。 这也解释了为何城市NOA虽然销量数据亮眼,但用户实际使用率却仍显保守——只有31%的车主表示“经常使用”城市NOA,24%很少使用,19%偶尔使用,而“不敢用”的占比达到20%。 进一步拆解用户画像可以发现,那些愿意“为智驾买单”的人,具备三个共同特征: ◎ 第一类是科技兴趣强的年轻人,占样本30%。他们大多来自IT、互联网行业,以特斯拉、**、小鹏为主力品牌,对智驾系统的敏感度高,体验意愿强,普遍接受“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 ◎ 第二类是通勤压力大的高频用车群体,占比约25%。他们看重智驾带来的“疲劳缓解”与“时间利用”,代表车型集中在理想、问界与**智界。 ◎ 第三类是新手司机,特别是女性用户,占比22%。对她们而言,自动泊车、紧急制动、开门预警等场景更实用,是“信心工具”而非炫技产品。 但问题也正在于此:用户画像虽","text":"芝能科技出品 城市NOA正在从实验室技术加速迈入用户生活,但渗透率的增长与用户的实际接受度之间,仍存在显著裂谷。 东吴证券通过对75位新能源车主的深度调研,写了一份调研报告,主要阐述了当前用户对智能驾驶的真实使用状态与心理障碍,中国汽车品牌在智驾路径选择中的差异分化。 真正为智能化买单的,是一批拥有明确场景需求与技术信心的用户;而真正能实现用户留存的,则是将“安全、拟人、责任清晰”落到实处的品牌工程体系。 01 用户行为剖析: 技术兴趣与 使用信任之间的断层 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国内城市NOA搭载车型的渗透率已从7.8%攀升至22.3%,同比增长近三倍。 表面看,这是城市NOA加速“上车”的信号,然而调研揭示的用户行为却远没有如此乐观。 在75名新能源车主中,仅23%明确表示“智驾是首要购车因素”,再加上认为智驾是第二、第三重要因素的用户,比例也只达62%。换言之,超过1/3的受访者在买车时并未将智驾作为关键考量。 这也解释了为何城市NOA虽然销量数据亮眼,但用户实际使用率却仍显保守——只有31%的车主表示“经常使用”城市NOA,24%很少使用,19%偶尔使用,而“不敢用”的占比达到20%。 进一步拆解用户画像可以发现,那些愿意“为智驾买单”的人,具备三个共同特征: ◎ 第一类是科技兴趣强的年轻人,占样本30%。他们大多来自IT、互联网行业,以特斯拉、**、小鹏为主力品牌,对智驾系统的敏感度高,体验意愿强,普遍接受“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 ◎ 第二类是通勤压力大的高频用车群体,占比约25%。他们看重智驾带来的“疲劳缓解”与“时间利用”,代表车型集中在理想、问界与**智界。 ◎ 第三类是新手司机,特别是女性用户,占比22%。对她们而言,自动泊车、紧急制动、开门预警等场景更实用,是“信心工具”而非炫技产品。 但问题也正在于此:用户画像虽","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ad8ea7b271b4a36ae0e0ab594dbc3d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3a101b961984e2babe459c7aa3fee8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1256095dc1149ae9c3ae65bc081b2fe"}],"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314042327516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8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3139876335976,"gmtCreate":1754005200000,"gmtModify":1754095640727,"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从“模仿”走向“思考”:VLA司机大模型带来的变化","htmlText":"芝能智芯出品 VLA(Vision-Language-Action)驾驶大模型是理想汽车在2025年八月即将实现重要落地的辅助驾驶。 不同于第一代的结构化算法和第二代的端到端系统,采用了新的视觉-语言-行为的多模态架构,使得车辆可以同时理解空间地理、语言意图和行为合理性,实现更好的出行体验。 Part 1 VLA模型结构 VLA架构的本质,是在原端到端 VA(Vision-Action)模型基础上引入了Language思维模块,从而构建出能\"理解\"场景、\"推理\"路径并能\"记忆\"行为的大脑式模型。 设计的初衷是突破模仿学习的天花板——端到端架构,随着数据量扩增,其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提升逐渐趋缓,而VLA借助思维链条的加入,提升了模型泛化与适应未知场景的能力。 VLA司机大模型,让辅助驾驶变得更聪明、更安全,也更贴近人类司机的感觉,能“思考”和“理解”你在路上的需求。 ◎ 提前避险,像老司机一样判断,过去的系统常常一到丁字路口就急刹车。但 VLA大模型会判断是否有盲区或潜在危险,提前减速,更加安全、稳妥,开起来让人放心。 ◎ 加减速更自然,转弯超车也顺滑,能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控制车辆的加速、刹车和转向,像一个技术熟练的司机,开车稳、坐车也舒服,不再有突然一脚油门或急刹那种不适感。 ◎ 连续沟通,完成一整套任务,你可以直接对它说:“先去加油,再接孩子。”VLA司机大模型能理解多个指令之间的关系,自动规划路线,连续完成多个任务,像个真正听得懂话、有逻辑的人类司机。 VLA采用了0.4×8的MoE结构,为车载平台量身定制,在有限算力下平衡了多场景适配能力与推理速度。模型不仅能完成路径决策,还能接受连续语言指令完成串联任务,实现“与司机对话”的连续驾驶体验。 通过对通识知识、空间结构和人类驾驶风格","listText":"芝能智芯出品 VLA(Vision-Language-Action)驾驶大模型是理想汽车在2025年八月即将实现重要落地的辅助驾驶。 不同于第一代的结构化算法和第二代的端到端系统,采用了新的视觉-语言-行为的多模态架构,使得车辆可以同时理解空间地理、语言意图和行为合理性,实现更好的出行体验。 Part 1 VLA模型结构 VLA架构的本质,是在原端到端 VA(Vision-Action)模型基础上引入了Language思维模块,从而构建出能\"理解\"场景、\"推理\"路径并能\"记忆\"行为的大脑式模型。 设计的初衷是突破模仿学习的天花板——端到端架构,随着数据量扩增,其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提升逐渐趋缓,而VLA借助思维链条的加入,提升了模型泛化与适应未知场景的能力。 VLA司机大模型,让辅助驾驶变得更聪明、更安全,也更贴近人类司机的感觉,能“思考”和“理解”你在路上的需求。 ◎ 提前避险,像老司机一样判断,过去的系统常常一到丁字路口就急刹车。但 VLA大模型会判断是否有盲区或潜在危险,提前减速,更加安全、稳妥,开起来让人放心。 ◎ 加减速更自然,转弯超车也顺滑,能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控制车辆的加速、刹车和转向,像一个技术熟练的司机,开车稳、坐车也舒服,不再有突然一脚油门或急刹那种不适感。 ◎ 连续沟通,完成一整套任务,你可以直接对它说:“先去加油,再接孩子。”VLA司机大模型能理解多个指令之间的关系,自动规划路线,连续完成多个任务,像个真正听得懂话、有逻辑的人类司机。 VLA采用了0.4×8的MoE结构,为车载平台量身定制,在有限算力下平衡了多场景适配能力与推理速度。模型不仅能完成路径决策,还能接受连续语言指令完成串联任务,实现“与司机对话”的连续驾驶体验。 通过对通识知识、空间结构和人类驾驶风格","text":"芝能智芯出品 VLA(Vision-Language-Action)驾驶大模型是理想汽车在2025年八月即将实现重要落地的辅助驾驶。 不同于第一代的结构化算法和第二代的端到端系统,采用了新的视觉-语言-行为的多模态架构,使得车辆可以同时理解空间地理、语言意图和行为合理性,实现更好的出行体验。 Part 1 VLA模型结构 VLA架构的本质,是在原端到端 VA(Vision-Action)模型基础上引入了Language思维模块,从而构建出能\"理解\"场景、\"推理\"路径并能\"记忆\"行为的大脑式模型。 设计的初衷是突破模仿学习的天花板——端到端架构,随着数据量扩增,其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提升逐渐趋缓,而VLA借助思维链条的加入,提升了模型泛化与适应未知场景的能力。 VLA司机大模型,让辅助驾驶变得更聪明、更安全,也更贴近人类司机的感觉,能“思考”和“理解”你在路上的需求。 ◎ 提前避险,像老司机一样判断,过去的系统常常一到丁字路口就急刹车。但 VLA大模型会判断是否有盲区或潜在危险,提前减速,更加安全、稳妥,开起来让人放心。 ◎ 加减速更自然,转弯超车也顺滑,能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控制车辆的加速、刹车和转向,像一个技术熟练的司机,开车稳、坐车也舒服,不再有突然一脚油门或急刹那种不适感。 ◎ 连续沟通,完成一整套任务,你可以直接对它说:“先去加油,再接孩子。”VLA司机大模型能理解多个指令之间的关系,自动规划路线,连续完成多个任务,像个真正听得懂话、有逻辑的人类司机。 VLA采用了0.4×8的MoE结构,为车载平台量身定制,在有限算力下平衡了多场景适配能力与推理速度。模型不仅能完成路径决策,还能接受连续语言指令完成串联任务,实现“与司机对话”的连续驾驶体验。 通过对通识知识、空间结构和人类驾驶风格","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e2585e8dd7e418da469a16baa75720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9062ef55ddb46ec98565a079866fde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5bbdfa2ea074ed0b2efe4d3bb8add0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313987633597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7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1930841268584,"gmtCreate":1753750680000,"gmtModify":1753800024181,"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ST意法半导体2025年Q2财报:工业领域表现强劲,传统汽车电子回温","htmlText":"芝能智芯出品 ST意法半导体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7.7亿美元,毛利率保持在33.5%。毛利润为9.26亿美元,同比下降28.5%,运营亏损1.33亿美元,其中包括1.9亿美元的减值和重组费用。 ◎ 工业领域表现强劲,营收超预期并实现环比显著增长,成为主要驱动力。 ◎ 汽车领域营收环比增长14%,但受特定客户影响,订单出货比低于1。 ◎ 个人电子和通信设备领域保持稳定,展望第三季度,营收预计达到31.7亿美元,毛利率维持33.5%。 从产业趋势看,意法半导体正加速转向软件生态主导、平台化产品和系统级解决方案,并积极布局800V AI数据中心电源等新兴应用领域。 Part 1 微控制器生态稳健增长, 嵌入式平台成为支撑主轴 二季度,ST意法半导体实现营收27.7亿美元,同比下降14.4%,但环比回升明显,超出此前展望中点5600万美元,主要由工业和个人电子领域带动。 毛利率为33.5%,同比下降660个基点,反映出产品组合变化、制造效率下降及闲置产能费用等影响,但较上季度小幅回升。 从各业务部门来看 ◎ 嵌入式处理(EMP)实现环比14.1%增长,是表现最亮眼的板块,带动整体利润修复; ◎ 模拟产品与传感器(AM&S)环比增长5.9%; ◎ 功率与分立器件(P&D)和射频与光通信(RF&OC)环比增幅分别为12.9%和10.1%。 终端市场方面,工业环比增长15%,汽车增长14%,表明周期性回暖迹象明显。 ◎ 运营利润受到减值与重组支出拖累,导致GAAP下运营亏损1.33亿美元,但非GAAP口径下运营利润率恢复至2.1%。 ◎ 净利润为-9700万美元,摊薄每股收益-0.11美元; ◎ 剔除一次性因素后,非GAAP净利润为5700万美元,EPS","listText":"芝能智芯出品 ST意法半导体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7.7亿美元,毛利率保持在33.5%。毛利润为9.26亿美元,同比下降28.5%,运营亏损1.33亿美元,其中包括1.9亿美元的减值和重组费用。 ◎ 工业领域表现强劲,营收超预期并实现环比显著增长,成为主要驱动力。 ◎ 汽车领域营收环比增长14%,但受特定客户影响,订单出货比低于1。 ◎ 个人电子和通信设备领域保持稳定,展望第三季度,营收预计达到31.7亿美元,毛利率维持33.5%。 从产业趋势看,意法半导体正加速转向软件生态主导、平台化产品和系统级解决方案,并积极布局800V AI数据中心电源等新兴应用领域。 Part 1 微控制器生态稳健增长, 嵌入式平台成为支撑主轴 二季度,ST意法半导体实现营收27.7亿美元,同比下降14.4%,但环比回升明显,超出此前展望中点5600万美元,主要由工业和个人电子领域带动。 毛利率为33.5%,同比下降660个基点,反映出产品组合变化、制造效率下降及闲置产能费用等影响,但较上季度小幅回升。 从各业务部门来看 ◎ 嵌入式处理(EMP)实现环比14.1%增长,是表现最亮眼的板块,带动整体利润修复; ◎ 模拟产品与传感器(AM&S)环比增长5.9%; ◎ 功率与分立器件(P&D)和射频与光通信(RF&OC)环比增幅分别为12.9%和10.1%。 终端市场方面,工业环比增长15%,汽车增长14%,表明周期性回暖迹象明显。 ◎ 运营利润受到减值与重组支出拖累,导致GAAP下运营亏损1.33亿美元,但非GAAP口径下运营利润率恢复至2.1%。 ◎ 净利润为-9700万美元,摊薄每股收益-0.11美元; ◎ 剔除一次性因素后,非GAAP净利润为5700万美元,EPS","text":"芝能智芯出品 ST意法半导体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7.7亿美元,毛利率保持在33.5%。毛利润为9.26亿美元,同比下降28.5%,运营亏损1.33亿美元,其中包括1.9亿美元的减值和重组费用。 ◎ 工业领域表现强劲,营收超预期并实现环比显著增长,成为主要驱动力。 ◎ 汽车领域营收环比增长14%,但受特定客户影响,订单出货比低于1。 ◎ 个人电子和通信设备领域保持稳定,展望第三季度,营收预计达到31.7亿美元,毛利率维持33.5%。 从产业趋势看,意法半导体正加速转向软件生态主导、平台化产品和系统级解决方案,并积极布局800V AI数据中心电源等新兴应用领域。 Part 1 微控制器生态稳健增长, 嵌入式平台成为支撑主轴 二季度,ST意法半导体实现营收27.7亿美元,同比下降14.4%,但环比回升明显,超出此前展望中点5600万美元,主要由工业和个人电子领域带动。 毛利率为33.5%,同比下降660个基点,反映出产品组合变化、制造效率下降及闲置产能费用等影响,但较上季度小幅回升。 从各业务部门来看 ◎ 嵌入式处理(EMP)实现环比14.1%增长,是表现最亮眼的板块,带动整体利润修复; ◎ 模拟产品与传感器(AM&S)环比增长5.9%; ◎ 功率与分立器件(P&D)和射频与光通信(RF&OC)环比增幅分别为12.9%和10.1%。 终端市场方面,工业环比增长15%,汽车增长14%,表明周期性回暖迹象明显。 ◎ 运营利润受到减值与重组支出拖累,导致GAAP下运营亏损1.33亿美元,但非GAAP口径下运营利润率恢复至2.1%。 ◎ 净利润为-9700万美元,摊薄每股收益-0.11美元; ◎ 剔除一次性因素后,非GAAP净利润为5700万美元,EPS","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e2585e8dd7e418da469a16baa75720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373e07c16e048af98fab17b0df18eeb"},{"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840f15aee5b42b59f2e26ca44c596ee"}],"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193084126858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2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1942973165688,"gmtCreate":1753750680000,"gmtModify":1753800038755,"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起亚2025年Q2财报,营收历史新高,营业利润下降1/4","htmlText":"芝能汽车出品 2025年第二季度,起亚汽车以29.35万亿韩元创下单季营收历史新高,但营业利润却同比大幅下滑24.1%,利润率首次跌破10%。 营收和利润背离走势背后,既有混动销量大增推动的电动化转型成效,也有美国进口汽车关税带来的直接利润侵蚀。 通过分析其财务结构与业务节奏,可以看到当前跨国车企在电动化转型、全球市场多元化、成本管控和地缘政治风险之间的平衡难题。 Part 1 高营收背后的结构性压力 2025年第二季度,起亚全球销量同比微增2.5%,达81.5万辆,带动营收创下29.35万亿韩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5%,得益于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强劲增长(单季达11.1万辆,+23.9%),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至23.4%; 同时,产品结构持续向高附加值车型倾斜,叠加汇率利好,共同推高整体平均售价。 但营收增长并未同步转化为利润改善。本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滑24.1%,至2.76万亿韩元,利润率降至9.4%。 ◎ 美国4月起加征的25%关税成为利润下滑的主因,单季造成约7860亿韩元(约5.7亿美元)的直接冲击,占整体利润近三成; ◎ 欧洲市场销量受新老车型交替与需求疲软影响同样承压,销售激励力度上升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净利润同比下降23.3%,至2.27万亿韩元,在规模增长与盈利之间遭遇的阶段性“失配”问题,正成为当前全球车企的普遍挑战。 在2025年第二季度,起亚汽车全球零售销量达到79.2万台,同比增长4.2%,增速高于全球行业平均(+3.2%),整体市场份额稳固在3.7% 。 ◎ 本土市场:韩国。行业需求为42.6万台(+3.8%),起亚销量为14.2万台(+3.2%),市场份额小幅下降至33.2%(前值33.4%),稳居本土市场头部品牌,但略低于行业增长率。 ◎ 关键海外市场:美国,行业需求达421.2万台(+2.0%),起","listText":"芝能汽车出品 2025年第二季度,起亚汽车以29.35万亿韩元创下单季营收历史新高,但营业利润却同比大幅下滑24.1%,利润率首次跌破10%。 营收和利润背离走势背后,既有混动销量大增推动的电动化转型成效,也有美国进口汽车关税带来的直接利润侵蚀。 通过分析其财务结构与业务节奏,可以看到当前跨国车企在电动化转型、全球市场多元化、成本管控和地缘政治风险之间的平衡难题。 Part 1 高营收背后的结构性压力 2025年第二季度,起亚全球销量同比微增2.5%,达81.5万辆,带动营收创下29.35万亿韩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5%,得益于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强劲增长(单季达11.1万辆,+23.9%),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至23.4%; 同时,产品结构持续向高附加值车型倾斜,叠加汇率利好,共同推高整体平均售价。 但营收增长并未同步转化为利润改善。本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滑24.1%,至2.76万亿韩元,利润率降至9.4%。 ◎ 美国4月起加征的25%关税成为利润下滑的主因,单季造成约7860亿韩元(约5.7亿美元)的直接冲击,占整体利润近三成; ◎ 欧洲市场销量受新老车型交替与需求疲软影响同样承压,销售激励力度上升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净利润同比下降23.3%,至2.27万亿韩元,在规模增长与盈利之间遭遇的阶段性“失配”问题,正成为当前全球车企的普遍挑战。 在2025年第二季度,起亚汽车全球零售销量达到79.2万台,同比增长4.2%,增速高于全球行业平均(+3.2%),整体市场份额稳固在3.7% 。 ◎ 本土市场:韩国。行业需求为42.6万台(+3.8%),起亚销量为14.2万台(+3.2%),市场份额小幅下降至33.2%(前值33.4%),稳居本土市场头部品牌,但略低于行业增长率。 ◎ 关键海外市场:美国,行业需求达421.2万台(+2.0%),起","text":"芝能汽车出品 2025年第二季度,起亚汽车以29.35万亿韩元创下单季营收历史新高,但营业利润却同比大幅下滑24.1%,利润率首次跌破10%。 营收和利润背离走势背后,既有混动销量大增推动的电动化转型成效,也有美国进口汽车关税带来的直接利润侵蚀。 通过分析其财务结构与业务节奏,可以看到当前跨国车企在电动化转型、全球市场多元化、成本管控和地缘政治风险之间的平衡难题。 Part 1 高营收背后的结构性压力 2025年第二季度,起亚全球销量同比微增2.5%,达81.5万辆,带动营收创下29.35万亿韩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5%,得益于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强劲增长(单季达11.1万辆,+23.9%),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至23.4%; 同时,产品结构持续向高附加值车型倾斜,叠加汇率利好,共同推高整体平均售价。 但营收增长并未同步转化为利润改善。本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滑24.1%,至2.76万亿韩元,利润率降至9.4%。 ◎ 美国4月起加征的25%关税成为利润下滑的主因,单季造成约7860亿韩元(约5.7亿美元)的直接冲击,占整体利润近三成; ◎ 欧洲市场销量受新老车型交替与需求疲软影响同样承压,销售激励力度上升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净利润同比下降23.3%,至2.27万亿韩元,在规模增长与盈利之间遭遇的阶段性“失配”问题,正成为当前全球车企的普遍挑战。 在2025年第二季度,起亚汽车全球零售销量达到79.2万台,同比增长4.2%,增速高于全球行业平均(+3.2%),整体市场份额稳固在3.7% 。 ◎ 本土市场:韩国。行业需求为42.6万台(+3.8%),起亚销量为14.2万台(+3.2%),市场份额小幅下降至33.2%(前值33.4%),稳居本土市场头部品牌,但略低于行业增长率。 ◎ 关键海外市场:美国,行业需求达421.2万台(+2.0%),起","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e2585e8dd7e418da469a16baa75720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78a0e85f4ee490284c7dbb876ad4c5c"},{"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d61d84aa4b642ad898c40f4ac6d3f5a"}],"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194297316568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2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1931299099288,"gmtCreate":1753750680000,"gmtModify":1753800042323,"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绝影开悟”世界模型 :从辅助驾驶走向具身智能的工程进阶","htmlText":"芝能科技出品 在WAIC 2025上,商汤绝影推出了升级版的“绝影开悟”世界模型,并展示了其在自动驾驶数据生成、仿真训练及具身智能交互方面的多项能力。 虽然整体展示内容覆盖面广,系统集成度较高,但在表象之下,我们更应关注其核心建模能力是否经得起推敲,以及其产品平台在高阶交互和实际落地过程中的适用性与边界,我们更关心的是从技术角度分析“绝影开悟”在辅助驾驶和具身智能领域的核心机制与潜力。 01 辅助驾驶方法革新: 效率与控制力的双重权衡 “绝影开悟”最大的技术亮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相对高效、可控的合成数据生成方式,用于缓解当前辅助驾驶领域对真实采集数据的重依赖。 通过将大模型能力引入数据生成流程,它试图解决传统仿真工具中长期存在的几个问题:缺乏多样性、场景难以定制、生成效率低。从物理建模角度看,“绝影开悟”展示出对真实驾驶环境的良好抽象能力。 系统不仅能在视觉维度上逼近真实采集画面,还通过多模态控制对场景逻辑关系做出可接受的建模(如动态交通行为、光照与视角变化的响应)。 以当前的A100 GPU生成速度估算,其效率确实优于多数手动采集方式,尤其在高频次需求的训练周期中具有现实价值。 数据“真实度”依旧受限于训练模型的语义深度和物理因果逻辑建构能力。在复杂边缘场景中,如交通事故、非标道路结构、夜间突发事件等,是否具备足够泛化能力仍需通过大规模实测验证。 平台支持提示词生成与图像点击生成的功能虽便于产品化,但也可能造成使用者对“真实可用性”的认知误差。简化交互和增强定制性的同时,可能弱化开发者对底层模拟逻辑准确性的关注。 因此,“绝影开悟”的适用边界更适合作为算法早期训练和策略预验证工具,而非作为替代实车验证的终极手段。 商汤基于该模型开发的数据集“WorldSim-Drive”,在数据量级与标签种类上的覆盖相对完备,达到了百万级片段的规模,并标明了多视角、光照、交通标识等变量标签","listText":"芝能科技出品 在WAIC 2025上,商汤绝影推出了升级版的“绝影开悟”世界模型,并展示了其在自动驾驶数据生成、仿真训练及具身智能交互方面的多项能力。 虽然整体展示内容覆盖面广,系统集成度较高,但在表象之下,我们更应关注其核心建模能力是否经得起推敲,以及其产品平台在高阶交互和实际落地过程中的适用性与边界,我们更关心的是从技术角度分析“绝影开悟”在辅助驾驶和具身智能领域的核心机制与潜力。 01 辅助驾驶方法革新: 效率与控制力的双重权衡 “绝影开悟”最大的技术亮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相对高效、可控的合成数据生成方式,用于缓解当前辅助驾驶领域对真实采集数据的重依赖。 通过将大模型能力引入数据生成流程,它试图解决传统仿真工具中长期存在的几个问题:缺乏多样性、场景难以定制、生成效率低。从物理建模角度看,“绝影开悟”展示出对真实驾驶环境的良好抽象能力。 系统不仅能在视觉维度上逼近真实采集画面,还通过多模态控制对场景逻辑关系做出可接受的建模(如动态交通行为、光照与视角变化的响应)。 以当前的A100 GPU生成速度估算,其效率确实优于多数手动采集方式,尤其在高频次需求的训练周期中具有现实价值。 数据“真实度”依旧受限于训练模型的语义深度和物理因果逻辑建构能力。在复杂边缘场景中,如交通事故、非标道路结构、夜间突发事件等,是否具备足够泛化能力仍需通过大规模实测验证。 平台支持提示词生成与图像点击生成的功能虽便于产品化,但也可能造成使用者对“真实可用性”的认知误差。简化交互和增强定制性的同时,可能弱化开发者对底层模拟逻辑准确性的关注。 因此,“绝影开悟”的适用边界更适合作为算法早期训练和策略预验证工具,而非作为替代实车验证的终极手段。 商汤基于该模型开发的数据集“WorldSim-Drive”,在数据量级与标签种类上的覆盖相对完备,达到了百万级片段的规模,并标明了多视角、光照、交通标识等变量标签","text":"芝能科技出品 在WAIC 2025上,商汤绝影推出了升级版的“绝影开悟”世界模型,并展示了其在自动驾驶数据生成、仿真训练及具身智能交互方面的多项能力。 虽然整体展示内容覆盖面广,系统集成度较高,但在表象之下,我们更应关注其核心建模能力是否经得起推敲,以及其产品平台在高阶交互和实际落地过程中的适用性与边界,我们更关心的是从技术角度分析“绝影开悟”在辅助驾驶和具身智能领域的核心机制与潜力。 01 辅助驾驶方法革新: 效率与控制力的双重权衡 “绝影开悟”最大的技术亮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相对高效、可控的合成数据生成方式,用于缓解当前辅助驾驶领域对真实采集数据的重依赖。 通过将大模型能力引入数据生成流程,它试图解决传统仿真工具中长期存在的几个问题:缺乏多样性、场景难以定制、生成效率低。从物理建模角度看,“绝影开悟”展示出对真实驾驶环境的良好抽象能力。 系统不仅能在视觉维度上逼近真实采集画面,还通过多模态控制对场景逻辑关系做出可接受的建模(如动态交通行为、光照与视角变化的响应)。 以当前的A100 GPU生成速度估算,其效率确实优于多数手动采集方式,尤其在高频次需求的训练周期中具有现实价值。 数据“真实度”依旧受限于训练模型的语义深度和物理因果逻辑建构能力。在复杂边缘场景中,如交通事故、非标道路结构、夜间突发事件等,是否具备足够泛化能力仍需通过大规模实测验证。 平台支持提示词生成与图像点击生成的功能虽便于产品化,但也可能造成使用者对“真实可用性”的认知误差。简化交互和增强定制性的同时,可能弱化开发者对底层模拟逻辑准确性的关注。 因此,“绝影开悟”的适用边界更适合作为算法早期训练和策略预验证工具,而非作为替代实车验证的终极手段。 商汤基于该模型开发的数据集“WorldSim-Drive”,在数据量级与标签种类上的覆盖相对完备,达到了百万级片段的规模,并标明了多视角、光照、交通标识等变量标签","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ad8ea7b271b4a36ae0e0ab594dbc3d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2d85a0511f04db3b95c1f88115c05e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5e8e0c9af6e4505839c6cf11cdd102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193129909928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2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1942935441528,"gmtCreate":1753750680000,"gmtModify":1753800027984,"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深度解析|吉利银河A7是如何打造出来的?","htmlText":"芝能科技出品 吉利银河A7这款车计划8月8日上市,营销节奏定在 6 月,可 5 月突然就 “火” 了。车身上贴着 “两升、2100 公里续航、2845 毫米轴距” 这些关键数据的标签,被拍了下来传到了海外,尤其在日本引发了不少讨论。 有日本网友质疑中国混动技术,问能不能借车去日本实测。打破质疑的最好办法就是行动。于是就派了两台车去日本,结果成绩不错,都在 3升以内,不少国外民众都感慨,中国的混动技术确实走到了世界前列。 这两年家用混动轿车怎么做,我们是看到整个市场格局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吉利来说,做家轿不陌生,但是如何聚焦家用轿车用户的真实需求,从用户痛点出发,兼顾节能、智能、驾控与舒适性,在专访中很多的内容是很有趣的。 01 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吉利银河A7这款车从立项开始就攥着一个核心:抓用户痛点。做轿车,吉利不算陌生。 从 1998 年 8 月 8 日造第一台车 “豪情” 开始,1.0 时代有自由舰、金刚,2.0 时代有帝豪,3.0 时代有博瑞,到现在的星瑞,每款都做到了自主品牌前列。 但这次,银河A7想做得更 “贴” 用户。光说不行,得真听用户怎么说,前前后后做了 17 轮用户共创。 用户最常提的需求很实在:油耗要低、续航要长、空间得够用、智能化不能落。 比如有人说 “这个级别可选的车太少了”,还有人纠结 “底盘能不能既舒适又带点运动”。这些声音直接定了吉利的开发方向。 一开始研发团队想做轴距 2.9 米的车,觉得空间越大越好,但用户调研发现,超过 2.9 米就成了 C 级车用户,他们对油耗、续航的关注会降低,反而更看重豪华感。最后我们定了 2.85 米轴距,刚好卡在用户最在意的 “够用且实用” 的点上。 能耗方面,用户说 “3 升以内才敢考虑”,团队就把目标锁死 “油耗 3 升内、续航超 2000 公里”;银河A7搭载的AI云感知能量管理系","listText":"芝能科技出品 吉利银河A7这款车计划8月8日上市,营销节奏定在 6 月,可 5 月突然就 “火” 了。车身上贴着 “两升、2100 公里续航、2845 毫米轴距” 这些关键数据的标签,被拍了下来传到了海外,尤其在日本引发了不少讨论。 有日本网友质疑中国混动技术,问能不能借车去日本实测。打破质疑的最好办法就是行动。于是就派了两台车去日本,结果成绩不错,都在 3升以内,不少国外民众都感慨,中国的混动技术确实走到了世界前列。 这两年家用混动轿车怎么做,我们是看到整个市场格局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吉利来说,做家轿不陌生,但是如何聚焦家用轿车用户的真实需求,从用户痛点出发,兼顾节能、智能、驾控与舒适性,在专访中很多的内容是很有趣的。 01 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吉利银河A7这款车从立项开始就攥着一个核心:抓用户痛点。做轿车,吉利不算陌生。 从 1998 年 8 月 8 日造第一台车 “豪情” 开始,1.0 时代有自由舰、金刚,2.0 时代有帝豪,3.0 时代有博瑞,到现在的星瑞,每款都做到了自主品牌前列。 但这次,银河A7想做得更 “贴” 用户。光说不行,得真听用户怎么说,前前后后做了 17 轮用户共创。 用户最常提的需求很实在:油耗要低、续航要长、空间得够用、智能化不能落。 比如有人说 “这个级别可选的车太少了”,还有人纠结 “底盘能不能既舒适又带点运动”。这些声音直接定了吉利的开发方向。 一开始研发团队想做轴距 2.9 米的车,觉得空间越大越好,但用户调研发现,超过 2.9 米就成了 C 级车用户,他们对油耗、续航的关注会降低,反而更看重豪华感。最后我们定了 2.85 米轴距,刚好卡在用户最在意的 “够用且实用” 的点上。 能耗方面,用户说 “3 升以内才敢考虑”,团队就把目标锁死 “油耗 3 升内、续航超 2000 公里”;银河A7搭载的AI云感知能量管理系","text":"芝能科技出品 吉利银河A7这款车计划8月8日上市,营销节奏定在 6 月,可 5 月突然就 “火” 了。车身上贴着 “两升、2100 公里续航、2845 毫米轴距” 这些关键数据的标签,被拍了下来传到了海外,尤其在日本引发了不少讨论。 有日本网友质疑中国混动技术,问能不能借车去日本实测。打破质疑的最好办法就是行动。于是就派了两台车去日本,结果成绩不错,都在 3升以内,不少国外民众都感慨,中国的混动技术确实走到了世界前列。 这两年家用混动轿车怎么做,我们是看到整个市场格局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吉利来说,做家轿不陌生,但是如何聚焦家用轿车用户的真实需求,从用户痛点出发,兼顾节能、智能、驾控与舒适性,在专访中很多的内容是很有趣的。 01 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吉利银河A7这款车从立项开始就攥着一个核心:抓用户痛点。做轿车,吉利不算陌生。 从 1998 年 8 月 8 日造第一台车 “豪情” 开始,1.0 时代有自由舰、金刚,2.0 时代有帝豪,3.0 时代有博瑞,到现在的星瑞,每款都做到了自主品牌前列。 但这次,银河A7想做得更 “贴” 用户。光说不行,得真听用户怎么说,前前后后做了 17 轮用户共创。 用户最常提的需求很实在:油耗要低、续航要长、空间得够用、智能化不能落。 比如有人说 “这个级别可选的车太少了”,还有人纠结 “底盘能不能既舒适又带点运动”。这些声音直接定了吉利的开发方向。 一开始研发团队想做轴距 2.9 米的车,觉得空间越大越好,但用户调研发现,超过 2.9 米就成了 C 级车用户,他们对油耗、续航的关注会降低,反而更看重豪华感。最后我们定了 2.85 米轴距,刚好卡在用户最在意的 “够用且实用” 的点上。 能耗方面,用户说 “3 升以内才敢考虑”,团队就把目标锁死 “油耗 3 升内、续航超 2000 公里”;银河A7搭载的AI云感知能量管理系","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ad8ea7b271b4a36ae0e0ab594dbc3d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4571955444145c1bf7a64f52927eabf"},{"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607e9fe6e2a4c92b8d650633d598a2e"}],"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194293544152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9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1606552965480,"gmtCreate":1753669800000,"gmtModify":1753720904697,"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极氪,如何围绕安全和智能化打造豪华品牌?","htmlText":"芝能汽车出品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汽车公司也没有缺席。在大会之外,我们与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陈奇交流了智能驾驶与安全技术,也谈到了吉利的技术旗舰——极氪9X。吉利的策略已经形成纵深:一端是品牌和规模,另一端是自研体系的速度。硬件配置、数据训练、芯片能力和架构规划,都是这套体系的组成部分。吉利的“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正是基于这种能力演进的。它依托集团750万辆L2级别车辆的数据,结合自研算法与多模态感知,目标是让辅助驾驶系统在安全基础上,持续迭代成“更像老司机”的存在。在吉利的技术版图里,极氪承担着对未来汽车形态的判断:持续进化、软硬一体、安全优先,这是他们认为站稳高端智能车技术制高点的前提。Part 1极氪品牌的基因和智能化发展极氪品牌在整个吉利集团,是什么样的战略定位,目前是慢慢说清楚了。如果说在看不清楚方向的时候,需要极氪品牌来试探做高端纯电,尝试怎么走。到了2025年,随着极氪和领克整合,极氪科技和吉利集团再深入融合,极氪品牌现在的使命已经很清楚了,围绕科技走,围绕安全走。吉利品牌在汽车领域的核心理念——以安全为基石,驱动技术创新。吉利旗下品牌虽各自定位鲜明,但安全始终是贯穿始终的基因。安全如同“健康”,重要却不易被直观感知,容易被消费者忽略,将安全理念显性化,让消费者更直观地感受吉利的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吉利的安全战略涵盖了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的全面布局。被动安全方面,吉利旗下品牌持续突破行业标准。例如,领克900在追尾与侧碰测试中达到100km/h的“双百”标准,整车采用2000MPa高强度热成型钢材,扭转刚度高达32983N·m/deg,远超国标与美标要求。极氪9X更是在混动车型中首创105km/h后碰测试,碰撞能量达国标的4.4倍,展现了极氪在结构安全上的极致追求。吉利在安全领域的思考,是通过“打破标准、创造标准”的方","listText":"芝能汽车出品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汽车公司也没有缺席。在大会之外,我们与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陈奇交流了智能驾驶与安全技术,也谈到了吉利的技术旗舰——极氪9X。吉利的策略已经形成纵深:一端是品牌和规模,另一端是自研体系的速度。硬件配置、数据训练、芯片能力和架构规划,都是这套体系的组成部分。吉利的“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正是基于这种能力演进的。它依托集团750万辆L2级别车辆的数据,结合自研算法与多模态感知,目标是让辅助驾驶系统在安全基础上,持续迭代成“更像老司机”的存在。在吉利的技术版图里,极氪承担着对未来汽车形态的判断:持续进化、软硬一体、安全优先,这是他们认为站稳高端智能车技术制高点的前提。Part 1极氪品牌的基因和智能化发展极氪品牌在整个吉利集团,是什么样的战略定位,目前是慢慢说清楚了。如果说在看不清楚方向的时候,需要极氪品牌来试探做高端纯电,尝试怎么走。到了2025年,随着极氪和领克整合,极氪科技和吉利集团再深入融合,极氪品牌现在的使命已经很清楚了,围绕科技走,围绕安全走。吉利品牌在汽车领域的核心理念——以安全为基石,驱动技术创新。吉利旗下品牌虽各自定位鲜明,但安全始终是贯穿始终的基因。安全如同“健康”,重要却不易被直观感知,容易被消费者忽略,将安全理念显性化,让消费者更直观地感受吉利的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吉利的安全战略涵盖了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的全面布局。被动安全方面,吉利旗下品牌持续突破行业标准。例如,领克900在追尾与侧碰测试中达到100km/h的“双百”标准,整车采用2000MPa高强度热成型钢材,扭转刚度高达32983N·m/deg,远超国标与美标要求。极氪9X更是在混动车型中首创105km/h后碰测试,碰撞能量达国标的4.4倍,展现了极氪在结构安全上的极致追求。吉利在安全领域的思考,是通过“打破标准、创造标准”的方","text":"芝能汽车出品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汽车公司也没有缺席。在大会之外,我们与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陈奇交流了智能驾驶与安全技术,也谈到了吉利的技术旗舰——极氪9X。吉利的策略已经形成纵深:一端是品牌和规模,另一端是自研体系的速度。硬件配置、数据训练、芯片能力和架构规划,都是这套体系的组成部分。吉利的“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正是基于这种能力演进的。它依托集团750万辆L2级别车辆的数据,结合自研算法与多模态感知,目标是让辅助驾驶系统在安全基础上,持续迭代成“更像老司机”的存在。在吉利的技术版图里,极氪承担着对未来汽车形态的判断:持续进化、软硬一体、安全优先,这是他们认为站稳高端智能车技术制高点的前提。Part 1极氪品牌的基因和智能化发展极氪品牌在整个吉利集团,是什么样的战略定位,目前是慢慢说清楚了。如果说在看不清楚方向的时候,需要极氪品牌来试探做高端纯电,尝试怎么走。到了2025年,随着极氪和领克整合,极氪科技和吉利集团再深入融合,极氪品牌现在的使命已经很清楚了,围绕科技走,围绕安全走。吉利品牌在汽车领域的核心理念——以安全为基石,驱动技术创新。吉利旗下品牌虽各自定位鲜明,但安全始终是贯穿始终的基因。安全如同“健康”,重要却不易被直观感知,容易被消费者忽略,将安全理念显性化,让消费者更直观地感受吉利的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吉利的安全战略涵盖了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的全面布局。被动安全方面,吉利旗下品牌持续突破行业标准。例如,领克900在追尾与侧碰测试中达到100km/h的“双百”标准,整车采用2000MPa高强度热成型钢材,扭转刚度高达32983N·m/deg,远超国标与美标要求。极氪9X更是在混动车型中首创105km/h后碰测试,碰撞能量达国标的4.4倍,展现了极氪在结构安全上的极致追求。吉利在安全领域的思考,是通过“打破标准、创造标准”的方","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e2585e8dd7e418da469a16baa75720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71fab31a1014f9987b8ab8e762ffe1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7e069a1ce7b44c3b538d210e8787ec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160655296548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9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