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能汽车

IP属地:未知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5-04 08:57

      高端光环不灵了?!梅赛德斯-奔驰2025年Q1业绩下降

      芝能汽车出品 2025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交出了一份“表面稳健、实则承压”的财报。 整体营收与利润指标却纷纷下滑:营收同比减少7%,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下降24%,乘用车销量同比减少4%。 在全球高端汽车市场放缓、电动化转型成本压力加剧的背景下,奔驰正在稳步推进“Mastering Transformation”战略,但显然,光靠高端化与技术革新已难以抵御周期性逆风。在当前汽车行业重构期中的真正处境,奔驰的下一步,我们持续持续观察。 Part 1 宏观挑战下的奔驰业绩承压 奔驰持续强调其“高端战略”,但Q1 2025财报依然显露出多项关键财务指标承压。 ◎ 营收为332亿欧元,同比下降7%; ◎ 调整后EBIT为18亿欧元,同比大幅减少24%; 在以利润率著称的高端车领域,经济周期性的疲软、电动车需求放缓与成本上升已构成明显拖累。 ● 奔驰乘用车业务 : ◎ 汽车业务作为奔驰集团的核心板块,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实现了 446 亿欧元的收入,同比下降 4%。销售回报率(ROS)为 9%,较上一年度略低。 ◎ 在销量方面,奔驰汽车交付量达到 44.6万,同比下降 4 %。高端车型(如S级、EQS、AMG、迈巴赫)销量同比下降2%,为6.5万辆,占总销量的14%,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结构变化总体符合奔驰“向上而生”的品牌定位。 高端车能带来更高的利润率,但在当前市场疲软、消费者预算收紧的情况下,提升高端占比有用,当然没办法把整个集团完全稳住。 ◎ 奔驰汽车业务收入为 242 亿欧元,同比下降 6%; ◎ 营业利润(EBIT)同比下降24%至18亿欧元。 在新能源板块,插电混动(PHEV)与纯电动车(BEV)的销量也同比下降,从合计9万辆降至8.7万辆(-4%),奔驰电动汽车销量在补贴退坡、
      7,8921
      举报
      高端光环不灵了?!梅赛德斯-奔驰2025年Q1业绩下降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5-04 08:57

      Aptiv 2025年Q1财报:强执行力下的逆周期转型

      芝能科技出品 2025年第一季度,Aptiv尽管面临全球汽车产量下滑、汇率不利和地区性客户波动等多重不利因素,仍以营收48.25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1.69美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在高通胀、潜在关税冲击、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背景下,凭借强大的运营效率和战略聚焦,三大业务板块展现出各具亮点的盈利能力。 我们将从财务表现与核心业务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剖析其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以及Aptiv在ADAS、智能计算、电气架构和新兴软件平台等领域的战略深耕如何完成转型。 01 财务与运营表现: 周期逆风中的现金流 与利润双重突破 ● 2025年第一季度Aptiv实现收入48.25亿美元,同比下降2%;扣除汇率和商品价格影响后,调整后同比下降1%。在全球轻型车产量下降2%的背景下,这一成绩已属难得。 ● 而在利润端表现更为突出: ◎ 调整后EBITDA为7.58亿美元,同比增长5%, EBITDA利润率提升至15.7%,为公司一季度历史新高; ◎ 调整后每股收益(EPS)为1.69美元, 较去年同期的1.16美元增长45%,其中得益于更低的股本摊薄和Motional投资损益改善(带来0.21美元贡献); ◎ 运营现金流为2.73亿美元,同比上涨12%, 显良好的现金转化能力和资本结构优化成果。 Aptiv在一季度偿还了约7亿美元债务,1季度末现金余额为11亿美元,总债务为79亿美元,净债务与EBITDA比仅为2.2倍,财务灵活性稳健。 ● 区域与板块表现拆解:北美领先,亚太韧性,欧洲受限 ◎ 北美市场实现调整后增长2%,强于整体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在本地OEM客户扩张带动下,亚太地区调整后增长5%,中国本土电动车客户增速趋缓,但Aptiv在长安、比亚迪、小米等OEM中的订单持续
      46评论
      举报
      Aptiv 2025年Q1财报:强执行力下的逆周期转型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5-04 08:57

      恩智浦25年一季度财报:稳健应对下行周期,“边缘智能”战略延续

      芝能智芯出品 恩智浦NXP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稳中有忧”的财报:营收同比下降9%至28.35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滑23%,但毛利率56.1%和经营利润率31.9%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 面对地缘政治、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半导体周期下行的多重压力,通过成本控制、资本回报和战略投资保持了韧性。同时,CEO Kurt Sievers宣布将于2025年底退休,Rafael Sotomayor接任,对边缘智能战略的持续信心。 我们将从财务表现、业务细分、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等维度,剖析NXP从财报里给我们的信息。 Part 1 财务表现分析: 顶住下行压力的稳健表现 NXP 2025年Q1实现收入28.35亿美元,同比下滑9%,连续第二个季度呈现双位数收入下降。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4.90亿美元,同比下降23%。 在行业整体面临库存调整、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业绩虽不理想,关键财务指标的盈利能力仍维持在健康区间。 ◎ 营收28.35亿美元,同比下降9%; ◎ 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4.90亿美元,同比下降23%; ◎ Non-GAAP毛利率为56.1%,经营利润率为31.9%,分别仅较去年同期下降2.1和2.6个百分点; ◎ 自由现金流为4.27亿美元,资本回报率高达131%,包括3.03亿美元股票回购与2.58亿美元分红,对自身现金流的信心。 毛利环比仅下降1.4个百分点,表现优于多家同行,如TI和ADI在同周期内的毛利压缩幅度更大,体现NXP在成本控制与产品组合上的强韧性。 ● 从业务构成来看,四大板块全面下滑: ◎ 汽车业务:收入16.74亿美元,同比下降7%,环比下降6%,占总营收近60%。受下游整车厂库存调整影响,NXP凭借S32平台在软件定义汽车(SDV)领域的领先地位,仍保持了市场竞争力。 ◎ 工业
      7,7331
      举报
      恩智浦25年一季度财报:稳健应对下行周期,“边缘智能”战略延续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5-04 08:57

      Waymo与丰田合作:从L4 Robotaxi自动驾驶转向个人车辆

      芝能科技出品 2025年4月30日,Waymo与丰田宣布达成初步协议,探索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合作。 目标是开发全新的自动驾驶车辆平台,并将Waymo的自主驾驶技术整合至丰田的下一代个人拥有车辆(POVs),标志着Waymo从机器人出租车(robotaxi)服务向个人消费市场的战略延伸,这事也确实是需要我们解析下美国市场的技术如何迭代。 01 合作背景与战略意义 Waymo与丰田的潜在合作,标志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双方在技术研发与汽车制造方面的高度互补性,也契合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电动化、智能化与出行方式多元化的结构性转型。 合作的核心在于将Waymo在自动驾驶算法、传感器融合和运营经验方面的优势,与丰田在全球制造、供应链管理及产品可靠性上的能力相结合,探索从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到个人自动驾驶车辆的多元应用路径。 双方已签署一份初步合作协议,拟共同开发一个面向Robotaxi服务的新一代自动驾驶平台,并计划将该平台在未来拓展至丰田品牌的个人乘用车型中。 该合作将由丰田旗下专注于软件开发和出行创新的Woven by Toyota部门提供支持,旨在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工程落地和商业化部署。 Waymo联合首席执行官Tekedra Mawakana表示,双方合作的出发点是“共同致力于提升道路安全与扩大可达性出行服务的愿景”。 合作尚处于初步阶段,协议条款仍不明晰,外界对其落地预期仍持谨慎态度,双方发布的信息语义模糊,更像是一种探索性质的“战略接触”。 从战略层面来看,该合作协议的潜在影响不可小觑。◎ Waymo目前已在旧金山、洛杉矶、凤凰城和奥斯汀等地,每周提供超过25万次全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出行服务,其在算法成熟度、系统鲁棒性和运营经验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丰田具备卓越的工程集成能力、生产体系与品牌信赖度,是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从小规
      114评论
      举报
      Waymo与丰田合作:从L4 Robotaxi自动驾驶转向个人车辆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5-03 07:29

      领克900有哪些技术创新与配置突破?

      芝能科技出品 领克900这台车是非常有特点的,积累4万台小订,首小时大定突破1万台。 作为领克品牌旗舰家用大型SUV,领克900基于SPA Evo架构,融合安全、空间、性能与智能化四大核心优势,搭载Nvidia Thor/Orin-X芯片、千里浩瀚智驾系统,目标锁定国内细分市场前三。 01 领克900的配置亮点: 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差异化设计 领克900以“第三排如第一排”的安全理念为核心,定义家用大型SUV的安全标准。 基于SPA Evo架构,采用一体式双门环设计,减少零部件以压缩左右各10毫米空间,同时提升碰撞安全性。 公司公开的双百连环碰撞测试(100km/h尾部偏置碰撞后原地转90度侧面再撞)模拟高速追尾极限场景,验证第三排乘客安全,远超C-NCAP(80km/h后碰、50km/h侧碰)与Euro-NCAP标准。 测试结果显示,车舱入侵量低,无火灾风险,第三排乘客得到充分保护,体现了领克对家庭用户安全的极致追求。 ● 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领克车型搭载差异化智驾系统: ◎ 顶配车型配备 G-Pilot H7 智驾系统,采用 Thor 芯片,具备 700TOPS 算力; ◎ 中配车型搭载 G-Pilot H5 系统,采用 Orin-X 芯片,算力为 508TOPS。 虽然 H5 功能略逊,但可通过 OTA 升级实现功能完善。 领克智能驾驶负责人康国旺透露,目前 Thor 与 Orin-X 性能已接近,后续将通过 OTA 拓展泊车、绕行等功能,并实现全国高速 NOA 功能全覆盖。 为确保智能辅助系统的可靠性,领克遵循 “高质量交付” 原则,在内部进行数千小时的严苛验证,避免将验证压力转移至用户。 全车标配豪华感知硬件,包括激光雷达、5 个毫米波雷达、11 个摄像头和 12 个超声波传感器,配合 G-Pilot H7 或 H5 系统,可实现无高
      140评论
      举报
      领克900有哪些技术创新与配置突破?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5-01

      SK海力士25年一季度财报分析,高性能存储技术展示市场潜力

      芝能智芯出品 SK海力士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环比下降11%,但同比增长42%,营业利润率达42%,净利润率46%,具备强劲的盈利能力。 DRAM和NAND业务均实现增长,HBM等高端产品技术进步显著,为公司在AI内存市场奠定了竞争优势。 SK海力士在台积电2025北美技术研讨会上展示了HBM4、HBM3E及高性能服务器模块,在AI与数据中心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在AI时代SK海力士的整体占位是非常好的。 Part 1 SK海力士 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分析 SK海力士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展现了稳健的增长与高盈利能力: ◎ 营收:17.64万亿韩元,环比下降11%(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19.77万亿韩元),但同比增长42%(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2.43万亿韩元),环比下降主要受去年四季节因素,同比增长则确实是内存市场需求的强劲复苏。 ◎ 营业利润:7.44万亿韩元,环比下降8%,同比增长158%,营业利润率达42%。高利润率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与高端产品布局上成效显著。 ◎ EBITDA:10.77万亿韩元,环比下降4%,同比增长77%,EBITDA利润率61%,凸显了卓越的运营效率。 ◎ 净利润:8.11万亿韩元,净利润率46%,同比增长323%,显示出公司在盈利能力上的大幅提升。 现金储备增至14.31万亿韩元,债务为23.33万亿韩元,债务权益比从53%降至29%,净债务权益比从35%降至11%。 SK海力士的DRAM和NAND业务均实现增长,但增长动力与价格走势差异显著: ◎ DRAM业务:营收环比实现高个位数增长,平均销售价格(ASP)持平。稳定需求得益于AI服务器、PC及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尤其是AI PC与服务器对高性能DRAM的需求推动了营收增长。ASP持平表明市场竞争较为温和,公司在高端DRAM(
      168评论
      举报
      SK海力士25年一季度财报分析,高性能存储技术展示市场潜力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5-01

      MG品牌沉思录:破局之路在于品牌重塑、产品聚焦与“一号位”的决心

      芝能汽车出品 在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我们有幸与上汽乘用车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金开进行了深度交流。这位上任仅四个月、也是集团最年轻的品牌总经理之一,展现出了对MG当前挑战与未来战略的清晰认知和坚定态度。 MG品牌拥有坚实的产品基础,尤其在海外市场表现突出,但在国内市场的表现相对薄弱。核心问题并不仅限于单一的技术或设计短板,而是系统性挑战的集中体现——涵盖系统性的战略布局、组织效能、品牌定位、渠道建设以及产品定义方法论等多个层面。 要真正实现突破,MG亟需“一号位”领导者具备明确的战略雄心,并推行以用户核心需求为出发点的产品新范式,集中资源进行品牌力重塑,同时通过组织改革适应新一轮市场竞争。 周金开阐述了他的整体思路——以“品牌建设优先、产品规划紧随、营销渠道顺势而为”为策略主线,强调“以终为始”的战略思维,培养一支能够“打胜仗”的团队。 在加入MG之前,周金开已被誉为“中国汽车青年军代表人物”,在推动五菱品牌销量方面功不可没,他的那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价值连城。 他此次履新MG,显然承载着上汽集团对于品牌年轻化与创新驱动的厚望——希望通过引入更具活力和突破精神的领导者,为MG注入新的营销理念,以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 周金开能否带领MG兑现集团的期待?2025年,将成为检验其决心与战略眼光的关键分水岭。 Part 1  多重掣肘 MG品牌在国内市场的调整在哪里 MG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并非单一原因导致的困难,而是一系列多维度、系统性挑战的叠加。在“家门口”销量遇冷、而海外市场表现不俗的反差中,我们可以借助周金开提出的思路,看到问题的真实轮廓。 01 产品定义的迷失:从“对标思维”到“用户需求思维”的断层 周金开认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核心,早已从单纯的技术积累转向考验整车企业“设计+集成”并最终交付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的能力。 MG仍然
      200评论
      举报
      MG品牌沉思录:破局之路在于品牌重塑、产品聚焦与“一号位”的决心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5-01

      华为干昆智驾ADS 4:开启L3的探索!

      芝能科技出品 华为正式发布新一代干昆智驾ADS 4,也是开启了中国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迈向L3有条件自动驾驶的关键节点。 ADS 4以四大配置覆盖不同场景,Ultra旗舰版支持高速L3、泊车代驾及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代表国内最高水平。凭借WEWA架构、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分布式毫米波雷达及爆胎稳定控制等技术突破,ADS 4在架构、安全、体验和产业化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我们一起来探讨下ADS 4的技术创新、市场意义及行业影响,中国智能辅助驾驶从L2向L3过渡的机遇与挑战。 01 ADS 4的技术突破与创新 ● 华为干昆智驾ADS 4的发布不仅是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全面升级,更是对L3有条件自动驾驶商用化的坚定承诺,核心技术创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架构升级:WEWA架构引领AI驱动的智能驾驶 干昆智驾ADS 4引入了全新的WEWA架构(World Engine + World Action Model),智能驾驶从“人类学车”向“AI学车”的范式转变。 云端的World Engine利用扩散生成模型,生成高密度难例场景,密度是真实世界的1000倍,解决了L3所需的1%极端场景验证难题。 车端的World Action Model通过全模态感知(视觉、听觉、触觉),实现端到端时延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重刹率降低30%。 架构提升了系统反应速度和驾驶流畅性,还通过AI的自我学习能力逐步超越人类驾驶员,奠定了L3商用的技术基础。 ◎ 安全升级:全维防护与极限场景应对 安全是L3落地的核心。ADS 4通过全维防碰撞系统CAS 4.0、首发量产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最小精度3cm)及分布式毫米波雷达,实现了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的主动安全能力。 前向AEB支持4-150km/h,侧向LOCP覆盖30-130km/h,后向AEB覆盖1-60km/h
      171评论
      举报
      华为干昆智驾ADS 4:开启L3的探索!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5-01

      人形机器人周报|4月30日:机器人跑马拉松、格斗大赛、上车展

      芝能科技出品 我们的机器人周报继续往下,最近一段时间的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情况做一个梳理。特别是马拉松比赛有很多的乐子。 01 人形机器人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 宇树科技计划举办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 ◎ 双林股份向YS、TP、ZWJD等客户送样。 ◎ 25Q1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37笔,共计3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49笔。 ◎ 智元发布具身智能一站式开发平台Genie Studio。 ◎ 达闼与国华达成战略合作,成立港仔机器人公司。 ◎ Hugging Face开源人形机器人上线,售价7万美元。 ◎ 特斯拉机器人大规模招聘研发人员,相关岗位达80个。 ◎ 上海车展上,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二代亮相。 ◎ 智元机器人发布开源模型评测和验证工具。 ◎ 阶跃星辰与原力灵机达成战略合作。 ◎ 比亚迪入股帕西尼感知,持股13.37%,成为最大外部股东。 ◎ 长安汽车预计28年实现人形机器人生产下线。 ◎ 无锡举办国内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 ◎ 特斯拉大涨10%,马斯克称机器人将在5年内超越最好的人类外科医生。 ◎ 美的人形机器人将于5月进厂,下半年进入线下门店。 ◎ 优必选签署小批量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 02 机器人大赛的利弊得失 北京亦庄举办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20余支机器人赛队与2万名人类跑者同场竞技,挑战21.0975公里赛程。 比赛旨在通过极限场景测试人形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下的运动控制、关节性能、能耗效率、散热能力和系统鲁棒性,为产业落地提供技术参考。 尽管机器人表现远逊人类(最佳人类纪录56分42秒,配速2分40秒/公里),冠军机器人“天工UItra”以2小时40分完赛(配速7分37秒/公里),展现
      78评论
      举报
      人形机器人周报|4月30日:机器人跑马拉松、格斗大赛、上车展
    • 芝能汽车芝能汽车
      ·04-30

      亚洲车市 |菲律宾2025年3月:商用车增长,乘用车下滑

      菲律宾汽车制造商协会(CAMPI)与卡车制造商协会(TMA)2025年3月数据,菲律宾汽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7.6%,达到40,306辆。 商用车以16.5%的强劲增长成为主要驱动力,而乘用车销量却下滑16.6%,菲律宾的消费者偏好向高离地间隙车型倾斜。 新能源车市场表现抢眼,电动车销量占比达5.73%,得益于政府零关税政策。丰田稳居市场霸主,中国品牌正通过低价策略和多样化产品悄然布局。 01 销量概况、动力总成与品牌表现 2025年3月,菲律宾汽车市场总销量达40,306辆,同比增长7.6%,第一季度累计销量117,074辆,同比增长6.8%。 ● 销量概况 ◎ 商用车表现突出,3月销量31,857辆(同比增长16.5%),第一季度销量92,742辆(同比增长13.9%),占总销量的79.2%,轻型商用车增长18.2%至23,754辆,多功能车(AUV)增长9.9%至7,057辆,轻型卡车及巴士更是激增40%至626辆。 ◎ 乘用车市场低迷,3月销量仅8,449辆(同比下降16.6%),第一季度销量24,332辆(同比下降13.7%)。2024年末的自然灾害促使消费者更青睐SUV、皮卡等高离地间隙车型,导致传统乘用车需求受抑。 新能源车市场成为亮点。 ● 动力总成 3月电驱动的汽车销量1,895辆,第一季度累计5,311辆,市场份额达5.73%。其中: ◎ 混合动力车(HEV)销量4,554辆; ◎ 纯电动车(BEV)692辆; ◎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75辆。 ● 品牌方面 ◎ 丰田菲律宾公司以47.42%的市场份额继续领跑,3月销量55,513辆(同比增长11.8%),其多样化的商用车和SUV产品线迎合了市场需求。 ◎ 三菱以23,382辆(同比增长12.1%)和
      56评论
      举报
      亚洲车市 |菲律宾2025年3月:商用车增长,乘用车下滑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