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GPT
登录
注册
芝能汽车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2,045
帖子 · 2,045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5-07 07:28
从2025年Q1财报看通用汽车战略逻辑:坚守大尺寸燃油车,电动转型稳中求进
芝能汽车出品 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热潮退却、竞争格局剧烈变动的当下,通用汽车凭借强大的全尺寸燃油车产品矩阵,以及对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战略的灵活调整,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颇具弹性的成绩单。 ◎ 营收 440亿美元,调整后汽车自由现金流 8亿美元,摊薄后调整每股收益 2.78 美元 。 ◎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Adj.)为 35 亿美元,略有下降; ◎ 批发销量为91.2万。 通用汽车的电动化转型仍处于蓄力阶段,但由于北美的大尺寸产品的壁垒,在盈利核心上的坚守,以及对成本与资本配置的严格控制,通用汽车有能力可以在“旧秩序”与“新范式”之间寻找平衡点的路径。 Part 1 稳健的财务表现背后, 是对传统燃油车盈利能力的极致压榨 通用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了稳健的财务结果:总营收达437亿美元,同比增长8%,优于市场预期,EBIT调整后为35亿美元。 ◎ 在北美地区,收入达 374 亿美元,销量为 54.9 万辆,单车价格约 6.8 万美元; ◎ GMI(通用汽车国际公司)除中国区域,收入是 24 亿美元,销量 8.5 万辆,单车价格约 2.8 万美元; ◎ 中国 JV(合资企业)收入为 51 亿美元,销量 45.4 万辆,单车价格约 1.1 万美元 通用汽车北美公司(GMNA):净收入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361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374亿美元。息税前利润从38亿美元降至33亿美元,利润率为8.8%,一季度销量为54.9万辆,单车均价6.81万美元,其中电动汽车销量为3.19万辆,占比为10.4%。 北美市场仍是GM的利润堡垒,EBIT利润率继续保持高位。凯迪拉克、GMC等高端子品牌定位清晰、客户粘性强,为其赢得市场信任与高价值客户。 生产方面,“本土制造”正成为不确定性的关键武器,未来更多产
看
82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从2025年Q1财报看通用汽车战略逻辑:坚守大尺寸燃油车,电动转型稳中求进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5-07 07:28
欧洲车市 | 意大利2025年4月:主流品牌竞争激烈,中国车企异军突起
2025年4月,意大利乘用车市场销量约为13.9万辆,同比小幅下降。 传统品牌如菲亚特与大众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新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混动和电动车型的渗透正在改变市场格局。 同时,以MG和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正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标志着中国汽车在南欧市场的快速崛起。 我们将从整体销量格局、中国品牌表现两个维度,深度解析意大利市场变局。 01 意大利汽车市场概况与竞争格局 2025年4月,意大利乘用车注册量为138,950辆,同比微降。● 品牌间竞争日益激烈◎ 菲亚特(Fiat)虽然仍以12,220辆位居榜首,占比8.8%,但同比下滑19.6%,其传统优势正被快速蚕食。◎ 紧随其后的是大众(Volkswagen)和丰田(Toyota),分别销售11,143辆和10,598辆,同比增长8.4%和6.3%,表明德日品牌在意大利市场依然具有强大吸引力。其中大众凭借稳定的油车和轻混产品线持续扩张市场份额。◎ 标致(Peugeot)以48.3%的同比增长位列第四,表现抢眼,其主力产品如208和2008在小型车和SUV市场深受青睐。◎ 此外,Jeep和宝马也有显著增长,特别是Jeep同比增长30.1%,说明意大利消费者对紧凑型SUV仍有强劲需求。 从不同品牌销量来看,前十中多数为传统欧美品牌,而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仅售出446辆,占比仅0.3%,同比增长虽达29.3%,但在整体销量中占比依旧偏低,显示出在意大利市场,纯电车型尚未形成强主导地位。● 动力总成层面 ◎ 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动依旧是市场主力,尤其在丰田和福特等品牌推动下,油电混合车型占据了不少份额。 ◎ 而纯电动市场的增长则呈现结构性特征,主要集中在售价较低或品牌认知度较高的车型上,如MG 4、Dacia Spring等。 ●&nbs
看
26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欧洲车市 | 意大利2025年4月:主流品牌竞争激烈,中国车企异军突起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5-07 07:28
台积电的汽车芯片技术:3纳米工艺和先进封装CoWoS
芝能智芯出品 台积电在目前的汽车领域占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围绕“AI时代的汽车芯片演进”做出重磅趋势研判:预计至2030年,汽车半导体市场将达1500亿美元,成为AI下一个关键增长极。 为了支撑辅助驾驶、电气化与智能座舱的发展,台积电不仅推出专为车用设计的3纳米Auto Early(N3AE)工艺,还积极推动Chiplet架构与先进封装技术(InFO-oS、CoWoS)上车,致力于在性能、能效与集成度上达成平衡。 我们将从两个层面展开深度分析: ◎ 为何AI将重塑汽车芯片需求; ◎ 台积电如何通过Chiplet和CoWoS对汽车智能计算平台进行工艺层面的支持。 Part 1 AI重塑汽车芯片需求: 从辅助驾驶到全域智驾的变革逻辑 台积电在演讲中给出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数据:未来五年,AI将推动整个半导体产业规模迈向1万亿美元,其中约15%——也就是1500亿美元——将来自汽车芯片。 这不再是简单的“量的扩展”,而是“质的飞跃”:从传统MCU到集成AI加速器的复杂系统芯片,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车载互联的演进都需要全新的芯片架构。 随着ADAS/AD普及率预计到2030年突破90%,AI的作用已从图像识别等局部功能向整车级认知与决策推进。 未来L3-L5级别的自动驾驶不仅要处理高速行驶中的目标识别、路径规划,还需应对城市路况的复杂决策,甚至实现Robotaxi无人出行。 对芯片而言,这意味着: ◎ 实时多传感器融合: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数据需在毫秒级完成融合计算。 ◎ 大规模推理任务:例如3D点云语义分割、BEV感知、端侧模型运行等。 ◎ 语音与自然交互:Chatbot Assistant等功能对NPU/TPU提出需求。 AI应用的深度介入,倒逼汽车计算平台完成从“分布式”向“集中式”的彻底转型: ◎ 第一阶段:域控制器
看
8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台积电的汽车芯片技术:3纳米工艺和先进封装CoWoS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5-07 07:28
Uber正在打造全球Robotaxi生态:L4运营商已就位!
芝能科技出品 随着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不断下降,行业竞争已从单点突破进入生态协作阶段,在车展上我们和Yole的杨博士也探讨了Robotaxi的前景。 Uber作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不再局限于自身技术开发,而是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推动自动驾驶汽车与人类驾驶员在同一平台上的融合应用。 在与Waymo、May Mobility、大众汽车、Momenta等公司的密集合作中,Uber正构建一个“多元融合”的Robotaxi生态系统,加速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并扩大市场影响力。 Uber的合作战略非常重要,通过技术整合路径以及全球市场布局,是可以不断加速未来出行格局的演变的,特别是6月份特斯拉加入以后。 01 平台化生态: Uber的融合策略与技术中立立场 Uber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策略显然已从“自研为主”转向“平台赋能”,转变体现了Uber对产业现实的深刻认知——自动驾驶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仅靠单一企业难以独立支撑其规模化商业化的全部路径。 ● 多供应商Robotaxi整合,构建混合模式生态 Uber的“混合模式”理念,是其推动自动驾驶落地的核心逻辑。 通过将自动驾驶车辆与人类司机共享平台,Uber不仅解决了Robotaxi初期车队规模小、服务覆盖不足的问题,还为用户提供更具灵活性的服务选项,模式的技术支撑是Uber平台对不同厂商Robotaxi系统的开放性兼容。 从Waymo到May Mobility,再到Volkswagen与Momenta,Uber并未选择独家绑定某一技术路线,而是通过标准化的API接口、订单管理、定价机制和用户体验一致性,实现不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协同运行。 这种“平台中立”的策略,大大降低了合作门槛,也增强了Uber对合作伙伴的吸引力。 ● 技术能力与本地运营双轮驱动 Uber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技术平台能力,更在于其在本地市场的
看
16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Uber正在打造全球Robotaxi生态:L4运营商已就位!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5-06 07:29
利润暴跌40%,大众汽车集团电动化转型进入攻坚阶段
芝能汽车出品 大众汽车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亮眼的销售数据背后,压力很大。 全球交付量实现1.4%的同比增长,营收同比增长2.8%,但营业利润却暴跌37%,净利润同比大跌40.6%,营业利润率从6%锐减至3.7%。 大众集团在转型电动化和智能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车利润率低、软件业务拖累、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对于大众来说,转型进入深水区,也进入了攻坚阶段。 Part 1 销量增长却净利暴跌: 大众的结构性隐忧正在浮出水面 大众集团的2025年一季度财务数据呈现出一种“增长与衰退并存”的割裂局面。 ● 从交付量来看,大众全球销售213万辆,同比增长1.4%;营收达到776亿欧元,同比增长2.8%。 ● 在利润端 ◎ 营业利润从2024年同期的46亿欧元跌至29亿欧元,利润率从6%骤降至3.7%; ◎ 税后利润从36.7亿欧元降至21.8亿欧元,暴跌40.6%。 2025 年第一季度交付量达 210 万辆,同比增长 1%。西欧订单量同比增长 29%,订单储备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增加约 13 万辆至约 100 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BEV)订单量更是增长 64%。 在欧洲市场,大众ID系列电动车的订单同比增长了64%,并占据了总订单的20%以上,增长态势很强(实际上是以牺牲利润换来的)。 为应对其竞争对手特斯拉和比亚迪等品牌的价格战,大众不得不降低ID系列的售价。 由于研发成本和电池采购费用仍然居高不下,加上为了符合碳排放法规而提前支付了高达6亿欧元的准备金,使得电动车销量的增长并未转化为相应的利润提升,反而成为了集团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北美交付量增长 4%,南美增长 17%,欧洲增长 4%,但中国市场交付量下降 7% 。 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 59%,主要得益于新车型的推出和强劲的订单需求。 2025 年第一季度,I
看
5,829
回复
评论
点赞
17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利润暴跌40%,大众汽车集团电动化转型进入攻坚阶段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5-06 07:29
Amkor 25年一季度财报:持续推进先进封装全球化战略
芝能智芯出品 Amkor (安靠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封装与测试服务提供商,在2025年第一季度面对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智能手机出货疲软以及汽车和工业市场库存压力的多重挑战下,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本季度营收同比下降3.6%至13.2亿美元,盈利能力亦出现下滑,在AI计算、消费电子和数据中心市场的带动下,Amkor正逐步构建出以先进封装为核心的新增长曲线。 Part 1 逆势承压下的业绩表现: 营收结构分化与财务稳健性并存 ● Amkor在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营收下降至13.2亿美元(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19%)。 终端市场表现分化明显,在特定领域保持增长动力的能力: ◎ 计算领域表现最为强劲,同比增长21%,得益于AI GPU与HPC(高性能计算)需求增长,特别是采用2.5D先进封装技术的加速器和服务器芯片,驱动Amkor在数据中心与网络应用中的份额提升; ◎ 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IoT可穿戴设备)同样录得23%的同比增长,在高集成度SiP封装(System-in-Package)市场的强劲竞争力; ◎ 通信市场则受到iOS生态系统出货疲软的影响,同比下滑19%; ◎ 汽车与工业市场同比下降6%,受到高库存和需求疲软影响,但Amkor在先进封装(如高可靠性封装、功率模块封装等)方面的项目储备仍具中长期成长潜力。 ● 在盈利能力方面, ◎ Amkor本季度毛利率为11.9%,低于去年同期的14.8%; ◎ 营业利润为3200万美元,营业利润率为2.4%,亦显著低于2024年第一季度的5.4%。 ●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保持了强健的财务结构: ◎ EBITDA达1.97亿美元,EBITDA利润率为14.9%; ◎ 现金及短期投资高达15.6亿美元,
看
6,002
回复
评论
点赞
15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Amkor 25年一季度财报:持续推进先进封装全球化战略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5-06 07:29
大象转身:大陆集团拆分,Aumovio的智驾技术路线
芝能科技出品 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正经历自成立以来最深远的战略转型。 2025年,大陆集团将旗下的汽车子集团独立上市,更名为“Aumovio”,正式迈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新篇章,辅助驾驶领域的合资公司“智驾大陆”也已推出高性价比、可扩展的全场景解决方案,陆续获得多家车企定点。 我们剖析大陆集团转型背后的战略逻辑、技术路径与未来挑战,看看这家德国传统Tier 1供应商如何以“再创业”的姿态,努力找到自己的定位。 01 Aumovio的诞生: “再创业”的战略转型 大陆集团正式宣布将汽车子集团更名为“Aumovio”,并计划于2025年9月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独立上市,将通过拆分重组提升运营效率,更是其应对软件定义汽车(SDV)浪潮的战略再定位。 “Aumovio”的命名背后,强调了其对“Auto”(汽车)与“Movio”(移动性)的重新定义。 不同于传统零部件业务,这家公司将聚焦于四大核心:软件驱动、智能化、安全性与互联体验,全面参与全球出行科技变革。 在中国市场这个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车试验场,Aumovio面临的挑战尤其尖锐。 大陆集团明确提出“综合成本竞争力”、“快速敏捷响应体系”以及“本地创新研发能力”三大战略,正是对中国市场竞争激烈、本土化要求高、产品节奏快等典型特征的精准回应。 ◎ 成本优势依托本土布局:大陆已在上海、芜湖、南京、长春、重庆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在盐城、黑河建设测试基地,并拥有高度数字化的制造系统。这使其具备了打造高性价比产品的核心能力。 ◎ 组织优化带来响应提速:例如,毫米波雷达团队通过重构研发流程,创造了3个月交付全功能软件的纪录。这种快速交付能力正是车企在新车型项目中最为看重的指标之一。 ◎ 生态协同推动本地创新:大陆目前在中国有8个研发中心,并通过与本土合作伙伴(如地平线)的联合,不断丰富其技术生态,提升面向本地
看
123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大象转身:大陆集团拆分,Aumovio的智驾技术路线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5-06 07:29
欧洲车市 | 挪威2025年4月:中国品牌掘金,纯电车型全面主导市场
2025年4月,挪威新车市场再次刷新电动化进程记录,新能源汽车在新车注册中的占比高达97%,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插电混动车型受税改冲击退出舞台,纯电动车几乎一统天下。在这种极端电动化环境下,中国品牌积极布局,已拿下12%的市场份额,小鹏G6等车型表现亮眼。 我们来深入分析挪威市场电动化趋势、品牌竞争格局及中国车企的进击路线! 01 电动化接近“终点”: 97%纯电渗透率背后的结构变化 2025年4月,挪威共注册新车11,286辆,其中纯电动车型达10,942辆,占比高达97%,同比去年增长约900辆,延续了强势增长的趋势。与3月份84.1%的纯电渗透率相比,4月的跃升尤为显著,部分原因来自混合动力税制调整后市场的“清场效应”。 ● 从动力总成角度来看,非纯电车型已被大幅边缘化:4月仅注册56辆插电式混动汽车、98辆HEV、25辆汽油车与165辆柴油车。 其中传统内燃机(汽油+柴油)合计市场份额仅剩1.7%。这意味着挪威市场在向“纯电100%”的目标冲刺,仅一步之遥。 截至2025年前四个月,挪威共注册新车42,882辆,同比增长28%。这一增长完全由纯电车型驱动,3月的“混合动力高峰”不过是税改前的短暂回光返照。 ● 在品牌层面, ◎ 特斯拉依旧是挪威市场的绝对主力,Model Y在2025年前四个月的注册量为3,656辆,同比下降31.4%,但仍位居销量榜首。 ◎ 排名紧随其后的是丰田bZ4X(2,984辆)和大众ID.4(2,617辆)。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品牌的上升势头。据OFV统计,中国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已达约12%,相比去年显著上扬。在4月份,小鹏G6成为中国品牌在挪威最畅销的车型,注册量达185辆,成功跻身中高销量车型梯队。 整体数字尚未与欧美传统品牌抗衡,但在一个高度成熟的电动汽车市场中拿下两位数份额,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
看
55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欧洲车市 | 挪威2025年4月:中国品牌掘金,纯电车型全面主导市场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5-04
高端光环不灵了?!梅赛德斯-奔驰2025年Q1业绩下降
芝能汽车出品 2025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交出了一份“表面稳健、实则承压”的财报。 整体营收与利润指标却纷纷下滑:营收同比减少7%,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下降24%,乘用车销量同比减少4%。 在全球高端汽车市场放缓、电动化转型成本压力加剧的背景下,奔驰正在稳步推进“Mastering Transformation”战略,但显然,光靠高端化与技术革新已难以抵御周期性逆风。在当前汽车行业重构期中的真正处境,奔驰的下一步,我们持续持续观察。 Part 1 宏观挑战下的奔驰业绩承压 奔驰持续强调其“高端战略”,但Q1 2025财报依然显露出多项关键财务指标承压。 ◎ 营收为332亿欧元,同比下降7%; ◎ 调整后EBIT为18亿欧元,同比大幅减少24%; 在以利润率著称的高端车领域,经济周期性的疲软、电动车需求放缓与成本上升已构成明显拖累。 ● 奔驰乘用车业务 : ◎ 汽车业务作为奔驰集团的核心板块,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实现了 446 亿欧元的收入,同比下降 4%。销售回报率(ROS)为 9%,较上一年度略低。 ◎ 在销量方面,奔驰汽车交付量达到 44.6万,同比下降 4 %。高端车型(如S级、EQS、AMG、迈巴赫)销量同比下降2%,为6.5万辆,占总销量的14%,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结构变化总体符合奔驰“向上而生”的品牌定位。 高端车能带来更高的利润率,但在当前市场疲软、消费者预算收紧的情况下,提升高端占比有用,当然没办法把整个集团完全稳住。 ◎ 奔驰汽车业务收入为 242 亿欧元,同比下降 6%; ◎ 营业利润(EBIT)同比下降24%至18亿欧元。 在新能源板块,插电混动(PHEV)与纯电动车(BEV)的销量也同比下降,从合计9万辆降至8.7万辆(-4%),奔驰电动汽车销量在补贴退坡、
看
9,945
回复
1
点赞
26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高端光环不灵了?!梅赛德斯-奔驰2025年Q1业绩下降
芝能汽车
芝能汽车
·
05-04
Aptiv 2025年Q1财报:强执行力下的逆周期转型
芝能科技出品 2025年第一季度,Aptiv尽管面临全球汽车产量下滑、汇率不利和地区性客户波动等多重不利因素,仍以营收48.25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1.69美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在高通胀、潜在关税冲击、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背景下,凭借强大的运营效率和战略聚焦,三大业务板块展现出各具亮点的盈利能力。 我们将从财务表现与核心业务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剖析其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以及Aptiv在ADAS、智能计算、电气架构和新兴软件平台等领域的战略深耕如何完成转型。 01 财务与运营表现: 周期逆风中的现金流 与利润双重突破 ● 2025年第一季度Aptiv实现收入48.25亿美元,同比下降2%;扣除汇率和商品价格影响后,调整后同比下降1%。在全球轻型车产量下降2%的背景下,这一成绩已属难得。 ● 而在利润端表现更为突出: ◎ 调整后EBITDA为7.58亿美元,同比增长5%, EBITDA利润率提升至15.7%,为公司一季度历史新高; ◎ 调整后每股收益(EPS)为1.69美元, 较去年同期的1.16美元增长45%,其中得益于更低的股本摊薄和Motional投资损益改善(带来0.21美元贡献); ◎ 运营现金流为2.73亿美元,同比上涨12%, 显良好的现金转化能力和资本结构优化成果。 Aptiv在一季度偿还了约7亿美元债务,1季度末现金余额为11亿美元,总债务为79亿美元,净债务与EBITDA比仅为2.2倍,财务灵活性稳健。 ● 区域与板块表现拆解:北美领先,亚太韧性,欧洲受限 ◎ 北美市场实现调整后增长2%,强于整体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在本地OEM客户扩张带动下,亚太地区调整后增长5%,中国本土电动车客户增速趋缓,但Aptiv在长安、比亚迪、小米等OEM中的订单持续
看
16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Aptiv 2025年Q1财报:强执行力下的逆周期转型
加载更多
暂无关注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10000000000010662","uuid":"10000000000010662","gmtCreate":1664443976084,"gmtModify":1680075810019,"name":"芝能汽车","pinyin":"znqczhinengqiche","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signature":"","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400,"headSize":14,"tweetSize":2045,"questionSize":0,"limitLevel":900,"accountStatus":3,"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1","templateUu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name":"新晋创作者","description":"首次获得精华帖的创作者","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ce9180a952c61a51c39f70d533b81a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98cf16cf4b858114f7ab9a779f9e6f1","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3.05.08","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5}],"userBadgeCount":1,"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32759890919656,"gmtCreate":1746574080000,"gmtModify":1746668559140,"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从2025年Q1财报看通用汽车战略逻辑:坚守大尺寸燃油车,电动转型稳中求进","htmlText":"芝能汽车出品 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热潮退却、竞争格局剧烈变动的当下,通用汽车凭借强大的全尺寸燃油车产品矩阵,以及对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战略的灵活调整,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颇具弹性的成绩单。 ◎ 营收 440亿美元,调整后汽车自由现金流 8亿美元,摊薄后调整每股收益 2.78 美元 。 ◎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Adj.)为 35 亿美元,略有下降; ◎ 批发销量为91.2万。 通用汽车的电动化转型仍处于蓄力阶段,但由于北美的大尺寸产品的壁垒,在盈利核心上的坚守,以及对成本与资本配置的严格控制,通用汽车有能力可以在“旧秩序”与“新范式”之间寻找平衡点的路径。 Part 1 稳健的财务表现背后, 是对传统燃油车盈利能力的极致压榨 通用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了稳健的财务结果:总营收达437亿美元,同比增长8%,优于市场预期,EBIT调整后为35亿美元。 ◎ 在北美地区,收入达 374 亿美元,销量为 54.9 万辆,单车价格约 6.8 万美元; ◎ GMI(通用汽车国际公司)除中国区域,收入是 24 亿美元,销量 8.5 万辆,单车价格约 2.8 万美元; ◎ 中国 JV(合资企业)收入为 51 亿美元,销量 45.4 万辆,单车价格约 1.1 万美元 通用汽车北美公司(GMNA):净收入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361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374亿美元。息税前利润从38亿美元降至33亿美元,利润率为8.8%,一季度销量为54.9万辆,单车均价6.81万美元,其中电动汽车销量为3.19万辆,占比为10.4%。 北美市场仍是GM的利润堡垒,EBIT利润率继续保持高位。凯迪拉克、GMC等高端子品牌定位清晰、客户粘性强,为其赢得市场信任与高价值客户。 生产方面,“本土制造”正成为不确定性的关键武器,未来更多产","listText":"芝能汽车出品 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热潮退却、竞争格局剧烈变动的当下,通用汽车凭借强大的全尺寸燃油车产品矩阵,以及对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战略的灵活调整,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颇具弹性的成绩单。 ◎ 营收 440亿美元,调整后汽车自由现金流 8亿美元,摊薄后调整每股收益 2.78 美元 。 ◎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Adj.)为 35 亿美元,略有下降; ◎ 批发销量为91.2万。 通用汽车的电动化转型仍处于蓄力阶段,但由于北美的大尺寸产品的壁垒,在盈利核心上的坚守,以及对成本与资本配置的严格控制,通用汽车有能力可以在“旧秩序”与“新范式”之间寻找平衡点的路径。 Part 1 稳健的财务表现背后, 是对传统燃油车盈利能力的极致压榨 通用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了稳健的财务结果:总营收达437亿美元,同比增长8%,优于市场预期,EBIT调整后为35亿美元。 ◎ 在北美地区,收入达 374 亿美元,销量为 54.9 万辆,单车价格约 6.8 万美元; ◎ GMI(通用汽车国际公司)除中国区域,收入是 24 亿美元,销量 8.5 万辆,单车价格约 2.8 万美元; ◎ 中国 JV(合资企业)收入为 51 亿美元,销量 45.4 万辆,单车价格约 1.1 万美元 通用汽车北美公司(GMNA):净收入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361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374亿美元。息税前利润从38亿美元降至33亿美元,利润率为8.8%,一季度销量为54.9万辆,单车均价6.81万美元,其中电动汽车销量为3.19万辆,占比为10.4%。 北美市场仍是GM的利润堡垒,EBIT利润率继续保持高位。凯迪拉克、GMC等高端子品牌定位清晰、客户粘性强,为其赢得市场信任与高价值客户。 生产方面,“本土制造”正成为不确定性的关键武器,未来更多产","text":"芝能汽车出品 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热潮退却、竞争格局剧烈变动的当下,通用汽车凭借强大的全尺寸燃油车产品矩阵,以及对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战略的灵活调整,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颇具弹性的成绩单。 ◎ 营收 440亿美元,调整后汽车自由现金流 8亿美元,摊薄后调整每股收益 2.78 美元 。 ◎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Adj.)为 35 亿美元,略有下降; ◎ 批发销量为91.2万。 通用汽车的电动化转型仍处于蓄力阶段,但由于北美的大尺寸产品的壁垒,在盈利核心上的坚守,以及对成本与资本配置的严格控制,通用汽车有能力可以在“旧秩序”与“新范式”之间寻找平衡点的路径。 Part 1 稳健的财务表现背后, 是对传统燃油车盈利能力的极致压榨 通用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了稳健的财务结果:总营收达437亿美元,同比增长8%,优于市场预期,EBIT调整后为35亿美元。 ◎ 在北美地区,收入达 374 亿美元,销量为 54.9 万辆,单车价格约 6.8 万美元; ◎ GMI(通用汽车国际公司)除中国区域,收入是 24 亿美元,销量 8.5 万辆,单车价格约 2.8 万美元; ◎ 中国 JV(合资企业)收入为 51 亿美元,销量 45.4 万辆,单车价格约 1.1 万美元 通用汽车北美公司(GMNA):净收入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361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374亿美元。息税前利润从38亿美元降至33亿美元,利润率为8.8%,一季度销量为54.9万辆,单车均价6.81万美元,其中电动汽车销量为3.19万辆,占比为10.4%。 北美市场仍是GM的利润堡垒,EBIT利润率继续保持高位。凯迪拉克、GMC等高端子品牌定位清晰、客户粘性强,为其赢得市场信任与高价值客户。 生产方面,“本土制造”正成为不确定性的关键武器,未来更多产","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e2585e8dd7e418da469a16baa75720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f3a9e3bd08a4a698fdea30f006f138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9bd4056ef9e4ffabe1918666827dc5c"}],"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3275989091965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8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32760241787056,"gmtCreate":1746574080000,"gmtModify":1746668558796,"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欧洲车市 | 意大利2025年4月:主流品牌竞争激烈,中国车企异军突起","htmlText":"2025年4月,意大利乘用车市场销量约为13.9万辆,同比小幅下降。 传统品牌如菲亚特与大众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新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混动和电动车型的渗透正在改变市场格局。 同时,以MG和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正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标志着中国汽车在南欧市场的快速崛起。 我们将从整体销量格局、中国品牌表现两个维度,深度解析意大利市场变局。 01 意大利汽车市场概况与竞争格局 2025年4月,意大利乘用车注册量为138,950辆,同比微降。● 品牌间竞争日益激烈◎ 菲亚特(Fiat)虽然仍以12,220辆位居榜首,占比8.8%,但同比下滑19.6%,其传统优势正被快速蚕食。◎ 紧随其后的是大众(Volkswagen)和丰田(Toyota),分别销售11,143辆和10,598辆,同比增长8.4%和6.3%,表明德日品牌在意大利市场依然具有强大吸引力。其中大众凭借稳定的油车和轻混产品线持续扩张市场份额。◎ 标致(Peugeot)以48.3%的同比增长位列第四,表现抢眼,其主力产品如208和2008在小型车和SUV市场深受青睐。◎ 此外,Jeep和宝马也有显著增长,特别是Jeep同比增长30.1%,说明意大利消费者对紧凑型SUV仍有强劲需求。 从不同品牌销量来看,前十中多数为传统欧美品牌,而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仅售出446辆,占比仅0.3%,同比增长虽达29.3%,但在整体销量中占比依旧偏低,显示出在意大利市场,纯电车型尚未形成强主导地位。● 动力总成层面 ◎ 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动依旧是市场主力,尤其在丰田和福特等品牌推动下,油电混合车型占据了不少份额。 ◎ 而纯电动市场的增长则呈现结构性特征,主要集中在售价较低或品牌认知度较高的车型上,如MG 4、Dacia Spring等。 ●&nbs","listText":"2025年4月,意大利乘用车市场销量约为13.9万辆,同比小幅下降。 传统品牌如菲亚特与大众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新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混动和电动车型的渗透正在改变市场格局。 同时,以MG和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正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标志着中国汽车在南欧市场的快速崛起。 我们将从整体销量格局、中国品牌表现两个维度,深度解析意大利市场变局。 01 意大利汽车市场概况与竞争格局 2025年4月,意大利乘用车注册量为138,950辆,同比微降。● 品牌间竞争日益激烈◎ 菲亚特(Fiat)虽然仍以12,220辆位居榜首,占比8.8%,但同比下滑19.6%,其传统优势正被快速蚕食。◎ 紧随其后的是大众(Volkswagen)和丰田(Toyota),分别销售11,143辆和10,598辆,同比增长8.4%和6.3%,表明德日品牌在意大利市场依然具有强大吸引力。其中大众凭借稳定的油车和轻混产品线持续扩张市场份额。◎ 标致(Peugeot)以48.3%的同比增长位列第四,表现抢眼,其主力产品如208和2008在小型车和SUV市场深受青睐。◎ 此外,Jeep和宝马也有显著增长,特别是Jeep同比增长30.1%,说明意大利消费者对紧凑型SUV仍有强劲需求。 从不同品牌销量来看,前十中多数为传统欧美品牌,而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仅售出446辆,占比仅0.3%,同比增长虽达29.3%,但在整体销量中占比依旧偏低,显示出在意大利市场,纯电车型尚未形成强主导地位。● 动力总成层面 ◎ 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动依旧是市场主力,尤其在丰田和福特等品牌推动下,油电混合车型占据了不少份额。 ◎ 而纯电动市场的增长则呈现结构性特征,主要集中在售价较低或品牌认知度较高的车型上,如MG 4、Dacia Spring等。 ●&nbs","text":"2025年4月,意大利乘用车市场销量约为13.9万辆,同比小幅下降。 传统品牌如菲亚特与大众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新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混动和电动车型的渗透正在改变市场格局。 同时,以MG和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正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标志着中国汽车在南欧市场的快速崛起。 我们将从整体销量格局、中国品牌表现两个维度,深度解析意大利市场变局。 01 意大利汽车市场概况与竞争格局 2025年4月,意大利乘用车注册量为138,950辆,同比微降。● 品牌间竞争日益激烈◎ 菲亚特(Fiat)虽然仍以12,220辆位居榜首,占比8.8%,但同比下滑19.6%,其传统优势正被快速蚕食。◎ 紧随其后的是大众(Volkswagen)和丰田(Toyota),分别销售11,143辆和10,598辆,同比增长8.4%和6.3%,表明德日品牌在意大利市场依然具有强大吸引力。其中大众凭借稳定的油车和轻混产品线持续扩张市场份额。◎ 标致(Peugeot)以48.3%的同比增长位列第四,表现抢眼,其主力产品如208和2008在小型车和SUV市场深受青睐。◎ 此外,Jeep和宝马也有显著增长,特别是Jeep同比增长30.1%,说明意大利消费者对紧凑型SUV仍有强劲需求。 从不同品牌销量来看,前十中多数为传统欧美品牌,而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仅售出446辆,占比仅0.3%,同比增长虽达29.3%,但在整体销量中占比依旧偏低,显示出在意大利市场,纯电车型尚未形成强主导地位。● 动力总成层面 ◎ 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动依旧是市场主力,尤其在丰田和福特等品牌推动下,油电混合车型占据了不少份额。 ◎ 而纯电动市场的增长则呈现结构性特征,主要集中在售价较低或品牌认知度较高的车型上,如MG 4、Dacia Spring等。 ●&nbs","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347c14c4d504bc2bbaef3a8fcdb3a8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3276024178705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32759841296616,"gmtCreate":1746574080000,"gmtModify":1746668735501,"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台积电的汽车芯片技术:3纳米工艺和先进封装CoWoS","htmlText":"芝能智芯出品 台积电在目前的汽车领域占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围绕“AI时代的汽车芯片演进”做出重磅趋势研判:预计至2030年,汽车半导体市场将达1500亿美元,成为AI下一个关键增长极。 为了支撑辅助驾驶、电气化与智能座舱的发展,台积电不仅推出专为车用设计的3纳米Auto Early(N3AE)工艺,还积极推动Chiplet架构与先进封装技术(InFO-oS、CoWoS)上车,致力于在性能、能效与集成度上达成平衡。 我们将从两个层面展开深度分析: ◎ 为何AI将重塑汽车芯片需求; ◎ 台积电如何通过Chiplet和CoWoS对汽车智能计算平台进行工艺层面的支持。 Part 1 AI重塑汽车芯片需求: 从辅助驾驶到全域智驾的变革逻辑 台积电在演讲中给出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数据:未来五年,AI将推动整个半导体产业规模迈向1万亿美元,其中约15%——也就是1500亿美元——将来自汽车芯片。 这不再是简单的“量的扩展”,而是“质的飞跃”:从传统MCU到集成AI加速器的复杂系统芯片,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车载互联的演进都需要全新的芯片架构。 随着ADAS/AD普及率预计到2030年突破90%,AI的作用已从图像识别等局部功能向整车级认知与决策推进。 未来L3-L5级别的自动驾驶不仅要处理高速行驶中的目标识别、路径规划,还需应对城市路况的复杂决策,甚至实现Robotaxi无人出行。 对芯片而言,这意味着: ◎ 实时多传感器融合: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数据需在毫秒级完成融合计算。 ◎ 大规模推理任务:例如3D点云语义分割、BEV感知、端侧模型运行等。 ◎ 语音与自然交互:Chatbot Assistant等功能对NPU/TPU提出需求。 AI应用的深度介入,倒逼汽车计算平台完成从“分布式”向“集中式”的彻底转型: ◎ 第一阶段:域控制器","listText":"芝能智芯出品 台积电在目前的汽车领域占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围绕“AI时代的汽车芯片演进”做出重磅趋势研判:预计至2030年,汽车半导体市场将达1500亿美元,成为AI下一个关键增长极。 为了支撑辅助驾驶、电气化与智能座舱的发展,台积电不仅推出专为车用设计的3纳米Auto Early(N3AE)工艺,还积极推动Chiplet架构与先进封装技术(InFO-oS、CoWoS)上车,致力于在性能、能效与集成度上达成平衡。 我们将从两个层面展开深度分析: ◎ 为何AI将重塑汽车芯片需求; ◎ 台积电如何通过Chiplet和CoWoS对汽车智能计算平台进行工艺层面的支持。 Part 1 AI重塑汽车芯片需求: 从辅助驾驶到全域智驾的变革逻辑 台积电在演讲中给出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数据:未来五年,AI将推动整个半导体产业规模迈向1万亿美元,其中约15%——也就是1500亿美元——将来自汽车芯片。 这不再是简单的“量的扩展”,而是“质的飞跃”:从传统MCU到集成AI加速器的复杂系统芯片,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车载互联的演进都需要全新的芯片架构。 随着ADAS/AD普及率预计到2030年突破90%,AI的作用已从图像识别等局部功能向整车级认知与决策推进。 未来L3-L5级别的自动驾驶不仅要处理高速行驶中的目标识别、路径规划,还需应对城市路况的复杂决策,甚至实现Robotaxi无人出行。 对芯片而言,这意味着: ◎ 实时多传感器融合: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数据需在毫秒级完成融合计算。 ◎ 大规模推理任务:例如3D点云语义分割、BEV感知、端侧模型运行等。 ◎ 语音与自然交互:Chatbot Assistant等功能对NPU/TPU提出需求。 AI应用的深度介入,倒逼汽车计算平台完成从“分布式”向“集中式”的彻底转型: ◎ 第一阶段:域控制器","text":"芝能智芯出品 台积电在目前的汽车领域占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围绕“AI时代的汽车芯片演进”做出重磅趋势研判:预计至2030年,汽车半导体市场将达1500亿美元,成为AI下一个关键增长极。 为了支撑辅助驾驶、电气化与智能座舱的发展,台积电不仅推出专为车用设计的3纳米Auto Early(N3AE)工艺,还积极推动Chiplet架构与先进封装技术(InFO-oS、CoWoS)上车,致力于在性能、能效与集成度上达成平衡。 我们将从两个层面展开深度分析: ◎ 为何AI将重塑汽车芯片需求; ◎ 台积电如何通过Chiplet和CoWoS对汽车智能计算平台进行工艺层面的支持。 Part 1 AI重塑汽车芯片需求: 从辅助驾驶到全域智驾的变革逻辑 台积电在演讲中给出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数据:未来五年,AI将推动整个半导体产业规模迈向1万亿美元,其中约15%——也就是1500亿美元——将来自汽车芯片。 这不再是简单的“量的扩展”,而是“质的飞跃”:从传统MCU到集成AI加速器的复杂系统芯片,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车载互联的演进都需要全新的芯片架构。 随着ADAS/AD普及率预计到2030年突破90%,AI的作用已从图像识别等局部功能向整车级认知与决策推进。 未来L3-L5级别的自动驾驶不仅要处理高速行驶中的目标识别、路径规划,还需应对城市路况的复杂决策,甚至实现Robotaxi无人出行。 对芯片而言,这意味着: ◎ 实时多传感器融合: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数据需在毫秒级完成融合计算。 ◎ 大规模推理任务:例如3D点云语义分割、BEV感知、端侧模型运行等。 ◎ 语音与自然交互:Chatbot Assistant等功能对NPU/TPU提出需求。 AI应用的深度介入,倒逼汽车计算平台完成从“分布式”向“集中式”的彻底转型: ◎ 第一阶段:域控制器","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e2585e8dd7e418da469a16baa75720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a55caab58474c7e9a4eac54b32532ac"},{"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0a6132158954b65ae8c0366e7058661"}],"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3275984129661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8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8,"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32759830819048,"gmtCreate":1746574080000,"gmtModify":1746668734959,"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Uber正在打造全球Robotaxi生态:L4运营商已就位!","htmlText":"芝能科技出品 随着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不断下降,行业竞争已从单点突破进入生态协作阶段,在车展上我们和Yole的杨博士也探讨了Robotaxi的前景。 Uber作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不再局限于自身技术开发,而是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推动自动驾驶汽车与人类驾驶员在同一平台上的融合应用。 在与Waymo、May Mobility、大众汽车、Momenta等公司的密集合作中,Uber正构建一个“多元融合”的Robotaxi生态系统,加速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并扩大市场影响力。 Uber的合作战略非常重要,通过技术整合路径以及全球市场布局,是可以不断加速未来出行格局的演变的,特别是6月份特斯拉加入以后。 01 平台化生态: Uber的融合策略与技术中立立场 Uber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策略显然已从“自研为主”转向“平台赋能”,转变体现了Uber对产业现实的深刻认知——自动驾驶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仅靠单一企业难以独立支撑其规模化商业化的全部路径。 ● 多供应商Robotaxi整合,构建混合模式生态 Uber的“混合模式”理念,是其推动自动驾驶落地的核心逻辑。 通过将自动驾驶车辆与人类司机共享平台,Uber不仅解决了Robotaxi初期车队规模小、服务覆盖不足的问题,还为用户提供更具灵活性的服务选项,模式的技术支撑是Uber平台对不同厂商Robotaxi系统的开放性兼容。 从Waymo到May Mobility,再到Volkswagen与Momenta,Uber并未选择独家绑定某一技术路线,而是通过标准化的API接口、订单管理、定价机制和用户体验一致性,实现不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协同运行。 这种“平台中立”的策略,大大降低了合作门槛,也增强了Uber对合作伙伴的吸引力。 ● 技术能力与本地运营双轮驱动 Uber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技术平台能力,更在于其在本地市场的","listText":"芝能科技出品 随着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不断下降,行业竞争已从单点突破进入生态协作阶段,在车展上我们和Yole的杨博士也探讨了Robotaxi的前景。 Uber作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不再局限于自身技术开发,而是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推动自动驾驶汽车与人类驾驶员在同一平台上的融合应用。 在与Waymo、May Mobility、大众汽车、Momenta等公司的密集合作中,Uber正构建一个“多元融合”的Robotaxi生态系统,加速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并扩大市场影响力。 Uber的合作战略非常重要,通过技术整合路径以及全球市场布局,是可以不断加速未来出行格局的演变的,特别是6月份特斯拉加入以后。 01 平台化生态: Uber的融合策略与技术中立立场 Uber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策略显然已从“自研为主”转向“平台赋能”,转变体现了Uber对产业现实的深刻认知——自动驾驶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仅靠单一企业难以独立支撑其规模化商业化的全部路径。 ● 多供应商Robotaxi整合,构建混合模式生态 Uber的“混合模式”理念,是其推动自动驾驶落地的核心逻辑。 通过将自动驾驶车辆与人类司机共享平台,Uber不仅解决了Robotaxi初期车队规模小、服务覆盖不足的问题,还为用户提供更具灵活性的服务选项,模式的技术支撑是Uber平台对不同厂商Robotaxi系统的开放性兼容。 从Waymo到May Mobility,再到Volkswagen与Momenta,Uber并未选择独家绑定某一技术路线,而是通过标准化的API接口、订单管理、定价机制和用户体验一致性,实现不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协同运行。 这种“平台中立”的策略,大大降低了合作门槛,也增强了Uber对合作伙伴的吸引力。 ● 技术能力与本地运营双轮驱动 Uber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技术平台能力,更在于其在本地市场的","text":"芝能科技出品 随着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不断下降,行业竞争已从单点突破进入生态协作阶段,在车展上我们和Yole的杨博士也探讨了Robotaxi的前景。 Uber作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不再局限于自身技术开发,而是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推动自动驾驶汽车与人类驾驶员在同一平台上的融合应用。 在与Waymo、May Mobility、大众汽车、Momenta等公司的密集合作中,Uber正构建一个“多元融合”的Robotaxi生态系统,加速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并扩大市场影响力。 Uber的合作战略非常重要,通过技术整合路径以及全球市场布局,是可以不断加速未来出行格局的演变的,特别是6月份特斯拉加入以后。 01 平台化生态: Uber的融合策略与技术中立立场 Uber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策略显然已从“自研为主”转向“平台赋能”,转变体现了Uber对产业现实的深刻认知——自动驾驶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仅靠单一企业难以独立支撑其规模化商业化的全部路径。 ● 多供应商Robotaxi整合,构建混合模式生态 Uber的“混合模式”理念,是其推动自动驾驶落地的核心逻辑。 通过将自动驾驶车辆与人类司机共享平台,Uber不仅解决了Robotaxi初期车队规模小、服务覆盖不足的问题,还为用户提供更具灵活性的服务选项,模式的技术支撑是Uber平台对不同厂商Robotaxi系统的开放性兼容。 从Waymo到May Mobility,再到Volkswagen与Momenta,Uber并未选择独家绑定某一技术路线,而是通过标准化的API接口、订单管理、定价机制和用户体验一致性,实现不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协同运行。 这种“平台中立”的策略,大大降低了合作门槛,也增强了Uber对合作伙伴的吸引力。 ● 技术能力与本地运营双轮驱动 Uber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技术平台能力,更在于其在本地市场的","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efbdd5ef8fa4e22ac7e3d8a9e2f9da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5d6e47f92a1449b80d1af1d594f56bb"},{"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b0d7b7eaeb2441b8309adc9ceb39acd"}],"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327598308190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32222708322464,"gmtCreate":1746487740000,"gmtModify":174655086010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利润暴跌40%,大众汽车集团电动化转型进入攻坚阶段","htmlText":"芝能汽车出品 大众汽车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亮眼的销售数据背后,压力很大。 全球交付量实现1.4%的同比增长,营收同比增长2.8%,但营业利润却暴跌37%,净利润同比大跌40.6%,营业利润率从6%锐减至3.7%。 大众集团在转型电动化和智能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车利润率低、软件业务拖累、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对于大众来说,转型进入深水区,也进入了攻坚阶段。 Part 1 销量增长却净利暴跌: 大众的结构性隐忧正在浮出水面 大众集团的2025年一季度财务数据呈现出一种“增长与衰退并存”的割裂局面。 ● 从交付量来看,大众全球销售213万辆,同比增长1.4%;营收达到776亿欧元,同比增长2.8%。 ● 在利润端 ◎ 营业利润从2024年同期的46亿欧元跌至29亿欧元,利润率从6%骤降至3.7%; ◎ 税后利润从36.7亿欧元降至21.8亿欧元,暴跌40.6%。 2025 年第一季度交付量达 210 万辆,同比增长 1%。西欧订单量同比增长 29%,订单储备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增加约 13 万辆至约 100 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BEV)订单量更是增长 64%。 在欧洲市场,大众ID系列电动车的订单同比增长了64%,并占据了总订单的20%以上,增长态势很强(实际上是以牺牲利润换来的)。 为应对其竞争对手特斯拉和比亚迪等品牌的价格战,大众不得不降低ID系列的售价。 由于研发成本和电池采购费用仍然居高不下,加上为了符合碳排放法规而提前支付了高达6亿欧元的准备金,使得电动车销量的增长并未转化为相应的利润提升,反而成为了集团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北美交付量增长 4%,南美增长 17%,欧洲增长 4%,但中国市场交付量下降 7% 。 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 59%,主要得益于新车型的推出和强劲的订单需求。 2025 年第一季度,I","listText":"芝能汽车出品 大众汽车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亮眼的销售数据背后,压力很大。 全球交付量实现1.4%的同比增长,营收同比增长2.8%,但营业利润却暴跌37%,净利润同比大跌40.6%,营业利润率从6%锐减至3.7%。 大众集团在转型电动化和智能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车利润率低、软件业务拖累、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对于大众来说,转型进入深水区,也进入了攻坚阶段。 Part 1 销量增长却净利暴跌: 大众的结构性隐忧正在浮出水面 大众集团的2025年一季度财务数据呈现出一种“增长与衰退并存”的割裂局面。 ● 从交付量来看,大众全球销售213万辆,同比增长1.4%;营收达到776亿欧元,同比增长2.8%。 ● 在利润端 ◎ 营业利润从2024年同期的46亿欧元跌至29亿欧元,利润率从6%骤降至3.7%; ◎ 税后利润从36.7亿欧元降至21.8亿欧元,暴跌40.6%。 2025 年第一季度交付量达 210 万辆,同比增长 1%。西欧订单量同比增长 29%,订单储备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增加约 13 万辆至约 100 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BEV)订单量更是增长 64%。 在欧洲市场,大众ID系列电动车的订单同比增长了64%,并占据了总订单的20%以上,增长态势很强(实际上是以牺牲利润换来的)。 为应对其竞争对手特斯拉和比亚迪等品牌的价格战,大众不得不降低ID系列的售价。 由于研发成本和电池采购费用仍然居高不下,加上为了符合碳排放法规而提前支付了高达6亿欧元的准备金,使得电动车销量的增长并未转化为相应的利润提升,反而成为了集团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北美交付量增长 4%,南美增长 17%,欧洲增长 4%,但中国市场交付量下降 7% 。 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 59%,主要得益于新车型的推出和强劲的订单需求。 2025 年第一季度,I","text":"芝能汽车出品 大众汽车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亮眼的销售数据背后,压力很大。 全球交付量实现1.4%的同比增长,营收同比增长2.8%,但营业利润却暴跌37%,净利润同比大跌40.6%,营业利润率从6%锐减至3.7%。 大众集团在转型电动化和智能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车利润率低、软件业务拖累、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对于大众来说,转型进入深水区,也进入了攻坚阶段。 Part 1 销量增长却净利暴跌: 大众的结构性隐忧正在浮出水面 大众集团的2025年一季度财务数据呈现出一种“增长与衰退并存”的割裂局面。 ● 从交付量来看,大众全球销售213万辆,同比增长1.4%;营收达到776亿欧元,同比增长2.8%。 ● 在利润端 ◎ 营业利润从2024年同期的46亿欧元跌至29亿欧元,利润率从6%骤降至3.7%; ◎ 税后利润从36.7亿欧元降至21.8亿欧元,暴跌40.6%。 2025 年第一季度交付量达 210 万辆,同比增长 1%。西欧订单量同比增长 29%,订单储备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增加约 13 万辆至约 100 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BEV)订单量更是增长 64%。 在欧洲市场,大众ID系列电动车的订单同比增长了64%,并占据了总订单的20%以上,增长态势很强(实际上是以牺牲利润换来的)。 为应对其竞争对手特斯拉和比亚迪等品牌的价格战,大众不得不降低ID系列的售价。 由于研发成本和电池采购费用仍然居高不下,加上为了符合碳排放法规而提前支付了高达6亿欧元的准备金,使得电动车销量的增长并未转化为相应的利润提升,反而成为了集团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北美交付量增长 4%,南美增长 17%,欧洲增长 4%,但中国市场交付量下降 7% 。 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 59%,主要得益于新车型的推出和强劲的订单需求。 2025 年第一季度,I","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e2585e8dd7e418da469a16baa75720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24f21194ffe4703a9f2bc5e45a29fc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9bd4056ef9e4ffabe1918666827dc5c"}],"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2,"paper":2,"likeSize":17,"commentSize":0,"repostSize":1,"link":"https://laohu8.com/post/43222270832246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82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32222969503896,"gmtCreate":1746487740000,"gmtModify":1746550772599,"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Amkor 25年一季度财报:持续推进先进封装全球化战略","htmlText":"芝能智芯出品 Amkor (安靠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封装与测试服务提供商,在2025年第一季度面对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智能手机出货疲软以及汽车和工业市场库存压力的多重挑战下,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本季度营收同比下降3.6%至13.2亿美元,盈利能力亦出现下滑,在AI计算、消费电子和数据中心市场的带动下,Amkor正逐步构建出以先进封装为核心的新增长曲线。 Part 1 逆势承压下的业绩表现: 营收结构分化与财务稳健性并存 ● Amkor在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营收下降至13.2亿美元(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19%)。 终端市场表现分化明显,在特定领域保持增长动力的能力: ◎ 计算领域表现最为强劲,同比增长21%,得益于AI GPU与HPC(高性能计算)需求增长,特别是采用2.5D先进封装技术的加速器和服务器芯片,驱动Amkor在数据中心与网络应用中的份额提升; ◎ 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IoT可穿戴设备)同样录得23%的同比增长,在高集成度SiP封装(System-in-Package)市场的强劲竞争力; ◎ 通信市场则受到iOS生态系统出货疲软的影响,同比下滑19%; ◎ 汽车与工业市场同比下降6%,受到高库存和需求疲软影响,但Amkor在先进封装(如高可靠性封装、功率模块封装等)方面的项目储备仍具中长期成长潜力。 ● 在盈利能力方面, ◎ Amkor本季度毛利率为11.9%,低于去年同期的14.8%; ◎ 营业利润为3200万美元,营业利润率为2.4%,亦显著低于2024年第一季度的5.4%。 ●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保持了强健的财务结构: ◎ EBITDA达1.97亿美元,EBITDA利润率为14.9%; ◎ 现金及短期投资高达15.6亿美元,","listText":"芝能智芯出品 Amkor (安靠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封装与测试服务提供商,在2025年第一季度面对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智能手机出货疲软以及汽车和工业市场库存压力的多重挑战下,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本季度营收同比下降3.6%至13.2亿美元,盈利能力亦出现下滑,在AI计算、消费电子和数据中心市场的带动下,Amkor正逐步构建出以先进封装为核心的新增长曲线。 Part 1 逆势承压下的业绩表现: 营收结构分化与财务稳健性并存 ● Amkor在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营收下降至13.2亿美元(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19%)。 终端市场表现分化明显,在特定领域保持增长动力的能力: ◎ 计算领域表现最为强劲,同比增长21%,得益于AI GPU与HPC(高性能计算)需求增长,特别是采用2.5D先进封装技术的加速器和服务器芯片,驱动Amkor在数据中心与网络应用中的份额提升; ◎ 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IoT可穿戴设备)同样录得23%的同比增长,在高集成度SiP封装(System-in-Package)市场的强劲竞争力; ◎ 通信市场则受到iOS生态系统出货疲软的影响,同比下滑19%; ◎ 汽车与工业市场同比下降6%,受到高库存和需求疲软影响,但Amkor在先进封装(如高可靠性封装、功率模块封装等)方面的项目储备仍具中长期成长潜力。 ● 在盈利能力方面, ◎ Amkor本季度毛利率为11.9%,低于去年同期的14.8%; ◎ 营业利润为3200万美元,营业利润率为2.4%,亦显著低于2024年第一季度的5.4%。 ●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保持了强健的财务结构: ◎ EBITDA达1.97亿美元,EBITDA利润率为14.9%; ◎ 现金及短期投资高达15.6亿美元,","text":"芝能智芯出品 Amkor (安靠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封装与测试服务提供商,在2025年第一季度面对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智能手机出货疲软以及汽车和工业市场库存压力的多重挑战下,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本季度营收同比下降3.6%至13.2亿美元,盈利能力亦出现下滑,在AI计算、消费电子和数据中心市场的带动下,Amkor正逐步构建出以先进封装为核心的新增长曲线。 Part 1 逆势承压下的业绩表现: 营收结构分化与财务稳健性并存 ● Amkor在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营收下降至13.2亿美元(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19%)。 终端市场表现分化明显,在特定领域保持增长动力的能力: ◎ 计算领域表现最为强劲,同比增长21%,得益于AI GPU与HPC(高性能计算)需求增长,特别是采用2.5D先进封装技术的加速器和服务器芯片,驱动Amkor在数据中心与网络应用中的份额提升; ◎ 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IoT可穿戴设备)同样录得23%的同比增长,在高集成度SiP封装(System-in-Package)市场的强劲竞争力; ◎ 通信市场则受到iOS生态系统出货疲软的影响,同比下滑19%; ◎ 汽车与工业市场同比下降6%,受到高库存和需求疲软影响,但Amkor在先进封装(如高可靠性封装、功率模块封装等)方面的项目储备仍具中长期成长潜力。 ● 在盈利能力方面, ◎ Amkor本季度毛利率为11.9%,低于去年同期的14.8%; ◎ 营业利润为3200万美元,营业利润率为2.4%,亦显著低于2024年第一季度的5.4%。 ●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保持了强健的财务结构: ◎ EBITDA达1.97亿美元,EBITDA利润率为14.9%; ◎ 现金及短期投资高达15.6亿美元,","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e2585e8dd7e418da469a16baa75720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95263dc08e542b0bf84bbd6dea89dd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774231ee8be4500a3e1e42cffcb862b"}],"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2,"paper":2,"likeSize":15,"commentSize":0,"repostSize":1,"link":"https://laohu8.com/post/43222296950389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600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32222655262880,"gmtCreate":1746487740000,"gmtModify":1746550743313,"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大象转身:大陆集团拆分,Aumovio的智驾技术路线","htmlText":"芝能科技出品 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正经历自成立以来最深远的战略转型。 2025年,大陆集团将旗下的汽车子集团独立上市,更名为“Aumovio”,正式迈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新篇章,辅助驾驶领域的合资公司“智驾大陆”也已推出高性价比、可扩展的全场景解决方案,陆续获得多家车企定点。 我们剖析大陆集团转型背后的战略逻辑、技术路径与未来挑战,看看这家德国传统Tier 1供应商如何以“再创业”的姿态,努力找到自己的定位。 01 Aumovio的诞生: “再创业”的战略转型 大陆集团正式宣布将汽车子集团更名为“Aumovio”,并计划于2025年9月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独立上市,将通过拆分重组提升运营效率,更是其应对软件定义汽车(SDV)浪潮的战略再定位。 “Aumovio”的命名背后,强调了其对“Auto”(汽车)与“Movio”(移动性)的重新定义。 不同于传统零部件业务,这家公司将聚焦于四大核心:软件驱动、智能化、安全性与互联体验,全面参与全球出行科技变革。 在中国市场这个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车试验场,Aumovio面临的挑战尤其尖锐。 大陆集团明确提出“综合成本竞争力”、“快速敏捷响应体系”以及“本地创新研发能力”三大战略,正是对中国市场竞争激烈、本土化要求高、产品节奏快等典型特征的精准回应。 ◎ 成本优势依托本土布局:大陆已在上海、芜湖、南京、长春、重庆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在盐城、黑河建设测试基地,并拥有高度数字化的制造系统。这使其具备了打造高性价比产品的核心能力。 ◎ 组织优化带来响应提速:例如,毫米波雷达团队通过重构研发流程,创造了3个月交付全功能软件的纪录。这种快速交付能力正是车企在新车型项目中最为看重的指标之一。 ◎ 生态协同推动本地创新:大陆目前在中国有8个研发中心,并通过与本土合作伙伴(如地平线)的联合,不断丰富其技术生态,提升面向本地","listText":"芝能科技出品 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正经历自成立以来最深远的战略转型。 2025年,大陆集团将旗下的汽车子集团独立上市,更名为“Aumovio”,正式迈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新篇章,辅助驾驶领域的合资公司“智驾大陆”也已推出高性价比、可扩展的全场景解决方案,陆续获得多家车企定点。 我们剖析大陆集团转型背后的战略逻辑、技术路径与未来挑战,看看这家德国传统Tier 1供应商如何以“再创业”的姿态,努力找到自己的定位。 01 Aumovio的诞生: “再创业”的战略转型 大陆集团正式宣布将汽车子集团更名为“Aumovio”,并计划于2025年9月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独立上市,将通过拆分重组提升运营效率,更是其应对软件定义汽车(SDV)浪潮的战略再定位。 “Aumovio”的命名背后,强调了其对“Auto”(汽车)与“Movio”(移动性)的重新定义。 不同于传统零部件业务,这家公司将聚焦于四大核心:软件驱动、智能化、安全性与互联体验,全面参与全球出行科技变革。 在中国市场这个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车试验场,Aumovio面临的挑战尤其尖锐。 大陆集团明确提出“综合成本竞争力”、“快速敏捷响应体系”以及“本地创新研发能力”三大战略,正是对中国市场竞争激烈、本土化要求高、产品节奏快等典型特征的精准回应。 ◎ 成本优势依托本土布局:大陆已在上海、芜湖、南京、长春、重庆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在盐城、黑河建设测试基地,并拥有高度数字化的制造系统。这使其具备了打造高性价比产品的核心能力。 ◎ 组织优化带来响应提速:例如,毫米波雷达团队通过重构研发流程,创造了3个月交付全功能软件的纪录。这种快速交付能力正是车企在新车型项目中最为看重的指标之一。 ◎ 生态协同推动本地创新:大陆目前在中国有8个研发中心,并通过与本土合作伙伴(如地平线)的联合,不断丰富其技术生态,提升面向本地","text":"芝能科技出品 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正经历自成立以来最深远的战略转型。 2025年,大陆集团将旗下的汽车子集团独立上市,更名为“Aumovio”,正式迈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新篇章,辅助驾驶领域的合资公司“智驾大陆”也已推出高性价比、可扩展的全场景解决方案,陆续获得多家车企定点。 我们剖析大陆集团转型背后的战略逻辑、技术路径与未来挑战,看看这家德国传统Tier 1供应商如何以“再创业”的姿态,努力找到自己的定位。 01 Aumovio的诞生: “再创业”的战略转型 大陆集团正式宣布将汽车子集团更名为“Aumovio”,并计划于2025年9月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独立上市,将通过拆分重组提升运营效率,更是其应对软件定义汽车(SDV)浪潮的战略再定位。 “Aumovio”的命名背后,强调了其对“Auto”(汽车)与“Movio”(移动性)的重新定义。 不同于传统零部件业务,这家公司将聚焦于四大核心:软件驱动、智能化、安全性与互联体验,全面参与全球出行科技变革。 在中国市场这个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车试验场,Aumovio面临的挑战尤其尖锐。 大陆集团明确提出“综合成本竞争力”、“快速敏捷响应体系”以及“本地创新研发能力”三大战略,正是对中国市场竞争激烈、本土化要求高、产品节奏快等典型特征的精准回应。 ◎ 成本优势依托本土布局:大陆已在上海、芜湖、南京、长春、重庆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在盐城、黑河建设测试基地,并拥有高度数字化的制造系统。这使其具备了打造高性价比产品的核心能力。 ◎ 组织优化带来响应提速:例如,毫米波雷达团队通过重构研发流程,创造了3个月交付全功能软件的纪录。这种快速交付能力正是车企在新车型项目中最为看重的指标之一。 ◎ 生态协同推动本地创新:大陆目前在中国有8个研发中心,并通过与本土合作伙伴(如地平线)的联合,不断丰富其技术生态,提升面向本地","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efbdd5ef8fa4e22ac7e3d8a9e2f9da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2efbf47dbdd4b5197cb641d28658a8a"},{"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4ddfaad06eb4e6896c9e9241336d14c"}],"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3222265526288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2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32222106931376,"gmtCreate":1746487740000,"gmtModify":1746550778483,"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欧洲车市 | 挪威2025年4月:中国品牌掘金,纯电车型全面主导市场","htmlText":"2025年4月,挪威新车市场再次刷新电动化进程记录,新能源汽车在新车注册中的占比高达97%,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插电混动车型受税改冲击退出舞台,纯电动车几乎一统天下。在这种极端电动化环境下,中国品牌积极布局,已拿下12%的市场份额,小鹏G6等车型表现亮眼。 我们来深入分析挪威市场电动化趋势、品牌竞争格局及中国车企的进击路线! 01 电动化接近“终点”: 97%纯电渗透率背后的结构变化 2025年4月,挪威共注册新车11,286辆,其中纯电动车型达10,942辆,占比高达97%,同比去年增长约900辆,延续了强势增长的趋势。与3月份84.1%的纯电渗透率相比,4月的跃升尤为显著,部分原因来自混合动力税制调整后市场的“清场效应”。 ● 从动力总成角度来看,非纯电车型已被大幅边缘化:4月仅注册56辆插电式混动汽车、98辆HEV、25辆汽油车与165辆柴油车。 其中传统内燃机(汽油+柴油)合计市场份额仅剩1.7%。这意味着挪威市场在向“纯电100%”的目标冲刺,仅一步之遥。 截至2025年前四个月,挪威共注册新车42,882辆,同比增长28%。这一增长完全由纯电车型驱动,3月的“混合动力高峰”不过是税改前的短暂回光返照。 ● 在品牌层面, ◎ 特斯拉依旧是挪威市场的绝对主力,Model Y在2025年前四个月的注册量为3,656辆,同比下降31.4%,但仍位居销量榜首。 ◎ 排名紧随其后的是丰田bZ4X(2,984辆)和大众ID.4(2,617辆)。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品牌的上升势头。据OFV统计,中国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已达约12%,相比去年显著上扬。在4月份,小鹏G6成为中国品牌在挪威最畅销的车型,注册量达185辆,成功跻身中高销量车型梯队。 整体数字尚未与欧美传统品牌抗衡,但在一个高度成熟的电动汽车市场中拿下两位数份额,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listText":"2025年4月,挪威新车市场再次刷新电动化进程记录,新能源汽车在新车注册中的占比高达97%,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插电混动车型受税改冲击退出舞台,纯电动车几乎一统天下。在这种极端电动化环境下,中国品牌积极布局,已拿下12%的市场份额,小鹏G6等车型表现亮眼。 我们来深入分析挪威市场电动化趋势、品牌竞争格局及中国车企的进击路线! 01 电动化接近“终点”: 97%纯电渗透率背后的结构变化 2025年4月,挪威共注册新车11,286辆,其中纯电动车型达10,942辆,占比高达97%,同比去年增长约900辆,延续了强势增长的趋势。与3月份84.1%的纯电渗透率相比,4月的跃升尤为显著,部分原因来自混合动力税制调整后市场的“清场效应”。 ● 从动力总成角度来看,非纯电车型已被大幅边缘化:4月仅注册56辆插电式混动汽车、98辆HEV、25辆汽油车与165辆柴油车。 其中传统内燃机(汽油+柴油)合计市场份额仅剩1.7%。这意味着挪威市场在向“纯电100%”的目标冲刺,仅一步之遥。 截至2025年前四个月,挪威共注册新车42,882辆,同比增长28%。这一增长完全由纯电车型驱动,3月的“混合动力高峰”不过是税改前的短暂回光返照。 ● 在品牌层面, ◎ 特斯拉依旧是挪威市场的绝对主力,Model Y在2025年前四个月的注册量为3,656辆,同比下降31.4%,但仍位居销量榜首。 ◎ 排名紧随其后的是丰田bZ4X(2,984辆)和大众ID.4(2,617辆)。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品牌的上升势头。据OFV统计,中国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已达约12%,相比去年显著上扬。在4月份,小鹏G6成为中国品牌在挪威最畅销的车型,注册量达185辆,成功跻身中高销量车型梯队。 整体数字尚未与欧美传统品牌抗衡,但在一个高度成熟的电动汽车市场中拿下两位数份额,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text":"2025年4月,挪威新车市场再次刷新电动化进程记录,新能源汽车在新车注册中的占比高达97%,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插电混动车型受税改冲击退出舞台,纯电动车几乎一统天下。在这种极端电动化环境下,中国品牌积极布局,已拿下12%的市场份额,小鹏G6等车型表现亮眼。 我们来深入分析挪威市场电动化趋势、品牌竞争格局及中国车企的进击路线! 01 电动化接近“终点”: 97%纯电渗透率背后的结构变化 2025年4月,挪威共注册新车11,286辆,其中纯电动车型达10,942辆,占比高达97%,同比去年增长约900辆,延续了强势增长的趋势。与3月份84.1%的纯电渗透率相比,4月的跃升尤为显著,部分原因来自混合动力税制调整后市场的“清场效应”。 ● 从动力总成角度来看,非纯电车型已被大幅边缘化:4月仅注册56辆插电式混动汽车、98辆HEV、25辆汽油车与165辆柴油车。 其中传统内燃机(汽油+柴油)合计市场份额仅剩1.7%。这意味着挪威市场在向“纯电100%”的目标冲刺,仅一步之遥。 截至2025年前四个月,挪威共注册新车42,882辆,同比增长28%。这一增长完全由纯电车型驱动,3月的“混合动力高峰”不过是税改前的短暂回光返照。 ● 在品牌层面, ◎ 特斯拉依旧是挪威市场的绝对主力,Model Y在2025年前四个月的注册量为3,656辆,同比下降31.4%,但仍位居销量榜首。 ◎ 排名紧随其后的是丰田bZ4X(2,984辆)和大众ID.4(2,617辆)。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品牌的上升势头。据OFV统计,中国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已达约12%,相比去年显著上扬。在4月份,小鹏G6成为中国品牌在挪威最畅销的车型,注册量达185辆,成功跻身中高销量车型梯队。 整体数字尚未与欧美传统品牌抗衡,但在一个高度成熟的电动汽车市场中拿下两位数份额,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76eda02f01e4299bfe3f0d681486cf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affb312fc7c468f904d1985a8d4d48d"},{"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2192a39157b4f348ab4b65b0ed072e9"}],"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3222210693137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31427131252896,"gmtCreate":1746320220000,"gmtModify":1746361201923,"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高端光环不灵了?!梅赛德斯-奔驰2025年Q1业绩下降","htmlText":"芝能汽车出品 2025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交出了一份“表面稳健、实则承压”的财报。 整体营收与利润指标却纷纷下滑:营收同比减少7%,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下降24%,乘用车销量同比减少4%。 在全球高端汽车市场放缓、电动化转型成本压力加剧的背景下,奔驰正在稳步推进“Mastering Transformation”战略,但显然,光靠高端化与技术革新已难以抵御周期性逆风。在当前汽车行业重构期中的真正处境,奔驰的下一步,我们持续持续观察。 Part 1 宏观挑战下的奔驰业绩承压 奔驰持续强调其“高端战略”,但Q1 2025财报依然显露出多项关键财务指标承压。 ◎ 营收为332亿欧元,同比下降7%; ◎ 调整后EBIT为18亿欧元,同比大幅减少24%; 在以利润率著称的高端车领域,经济周期性的疲软、电动车需求放缓与成本上升已构成明显拖累。 ● 奔驰乘用车业务 : ◎ 汽车业务作为奔驰集团的核心板块,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实现了 446 亿欧元的收入,同比下降 4%。销售回报率(ROS)为 9%,较上一年度略低。 ◎ 在销量方面,奔驰汽车交付量达到 44.6万,同比下降 4 %。高端车型(如S级、EQS、AMG、迈巴赫)销量同比下降2%,为6.5万辆,占总销量的14%,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结构变化总体符合奔驰“向上而生”的品牌定位。 高端车能带来更高的利润率,但在当前市场疲软、消费者预算收紧的情况下,提升高端占比有用,当然没办法把整个集团完全稳住。 ◎ 奔驰汽车业务收入为 242 亿欧元,同比下降 6%; ◎ 营业利润(EBIT)同比下降24%至18亿欧元。 在新能源板块,插电混动(PHEV)与纯电动车(BEV)的销量也同比下降,从合计9万辆降至8.7万辆(-4%),奔驰电动汽车销量在补贴退坡、","listText":"芝能汽车出品 2025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交出了一份“表面稳健、实则承压”的财报。 整体营收与利润指标却纷纷下滑:营收同比减少7%,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下降24%,乘用车销量同比减少4%。 在全球高端汽车市场放缓、电动化转型成本压力加剧的背景下,奔驰正在稳步推进“Mastering Transformation”战略,但显然,光靠高端化与技术革新已难以抵御周期性逆风。在当前汽车行业重构期中的真正处境,奔驰的下一步,我们持续持续观察。 Part 1 宏观挑战下的奔驰业绩承压 奔驰持续强调其“高端战略”,但Q1 2025财报依然显露出多项关键财务指标承压。 ◎ 营收为332亿欧元,同比下降7%; ◎ 调整后EBIT为18亿欧元,同比大幅减少24%; 在以利润率著称的高端车领域,经济周期性的疲软、电动车需求放缓与成本上升已构成明显拖累。 ● 奔驰乘用车业务 : ◎ 汽车业务作为奔驰集团的核心板块,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实现了 446 亿欧元的收入,同比下降 4%。销售回报率(ROS)为 9%,较上一年度略低。 ◎ 在销量方面,奔驰汽车交付量达到 44.6万,同比下降 4 %。高端车型(如S级、EQS、AMG、迈巴赫)销量同比下降2%,为6.5万辆,占总销量的14%,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结构变化总体符合奔驰“向上而生”的品牌定位。 高端车能带来更高的利润率,但在当前市场疲软、消费者预算收紧的情况下,提升高端占比有用,当然没办法把整个集团完全稳住。 ◎ 奔驰汽车业务收入为 242 亿欧元,同比下降 6%; ◎ 营业利润(EBIT)同比下降24%至18亿欧元。 在新能源板块,插电混动(PHEV)与纯电动车(BEV)的销量也同比下降,从合计9万辆降至8.7万辆(-4%),奔驰电动汽车销量在补贴退坡、","text":"芝能汽车出品 2025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交出了一份“表面稳健、实则承压”的财报。 整体营收与利润指标却纷纷下滑:营收同比减少7%,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下降24%,乘用车销量同比减少4%。 在全球高端汽车市场放缓、电动化转型成本压力加剧的背景下,奔驰正在稳步推进“Mastering Transformation”战略,但显然,光靠高端化与技术革新已难以抵御周期性逆风。在当前汽车行业重构期中的真正处境,奔驰的下一步,我们持续持续观察。 Part 1 宏观挑战下的奔驰业绩承压 奔驰持续强调其“高端战略”,但Q1 2025财报依然显露出多项关键财务指标承压。 ◎ 营收为332亿欧元,同比下降7%; ◎ 调整后EBIT为18亿欧元,同比大幅减少24%; 在以利润率著称的高端车领域,经济周期性的疲软、电动车需求放缓与成本上升已构成明显拖累。 ● 奔驰乘用车业务 : ◎ 汽车业务作为奔驰集团的核心板块,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实现了 446 亿欧元的收入,同比下降 4%。销售回报率(ROS)为 9%,较上一年度略低。 ◎ 在销量方面,奔驰汽车交付量达到 44.6万,同比下降 4 %。高端车型(如S级、EQS、AMG、迈巴赫)销量同比下降2%,为6.5万辆,占总销量的14%,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结构变化总体符合奔驰“向上而生”的品牌定位。 高端车能带来更高的利润率,但在当前市场疲软、消费者预算收紧的情况下,提升高端占比有用,当然没办法把整个集团完全稳住。 ◎ 奔驰汽车业务收入为 242 亿欧元,同比下降 6%; ◎ 营业利润(EBIT)同比下降24%至18亿欧元。 在新能源板块,插电混动(PHEV)与纯电动车(BEV)的销量也同比下降,从合计9万辆降至8.7万辆(-4%),奔驰电动汽车销量在补贴退坡、","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e2585e8dd7e418da469a16baa75720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0ee7cb3b41a477da31d9c49b62ecce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9bd4056ef9e4ffabe1918666827dc5c"}],"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2,"paper":2,"likeSize":26,"commentSize":1,"repostSize":2,"link":"https://laohu8.com/post/43142713125289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994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31427026501792,"gmtCreate":1746320220000,"gmtModify":1746361179966,"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10000000000010662","name":"芝能汽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36727d832ab95004d9b13efcaa8b9b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10000000000010662","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662"},"themes":[],"title":"Aptiv 2025年Q1财报:强执行力下的逆周期转型","htmlText":"芝能科技出品 2025年第一季度,Aptiv尽管面临全球汽车产量下滑、汇率不利和地区性客户波动等多重不利因素,仍以营收48.25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1.69美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在高通胀、潜在关税冲击、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背景下,凭借强大的运营效率和战略聚焦,三大业务板块展现出各具亮点的盈利能力。 我们将从财务表现与核心业务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剖析其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以及Aptiv在ADAS、智能计算、电气架构和新兴软件平台等领域的战略深耕如何完成转型。 01 财务与运营表现: 周期逆风中的现金流 与利润双重突破 ● 2025年第一季度Aptiv实现收入48.25亿美元,同比下降2%;扣除汇率和商品价格影响后,调整后同比下降1%。在全球轻型车产量下降2%的背景下,这一成绩已属难得。 ● 而在利润端表现更为突出: ◎ 调整后EBITDA为7.58亿美元,同比增长5%, EBITDA利润率提升至15.7%,为公司一季度历史新高; ◎ 调整后每股收益(EPS)为1.69美元, 较去年同期的1.16美元增长45%,其中得益于更低的股本摊薄和Motional投资损益改善(带来0.21美元贡献); ◎ 运营现金流为2.73亿美元,同比上涨12%, 显良好的现金转化能力和资本结构优化成果。 Aptiv在一季度偿还了约7亿美元债务,1季度末现金余额为11亿美元,总债务为79亿美元,净债务与EBITDA比仅为2.2倍,财务灵活性稳健。 ● 区域与板块表现拆解:北美领先,亚太韧性,欧洲受限 ◎ 北美市场实现调整后增长2%,强于整体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在本地OEM客户扩张带动下,亚太地区调整后增长5%,中国本土电动车客户增速趋缓,但Aptiv在长安、比亚迪、小米等OEM中的订单持续","listText":"芝能科技出品 2025年第一季度,Aptiv尽管面临全球汽车产量下滑、汇率不利和地区性客户波动等多重不利因素,仍以营收48.25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1.69美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在高通胀、潜在关税冲击、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背景下,凭借强大的运营效率和战略聚焦,三大业务板块展现出各具亮点的盈利能力。 我们将从财务表现与核心业务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剖析其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以及Aptiv在ADAS、智能计算、电气架构和新兴软件平台等领域的战略深耕如何完成转型。 01 财务与运营表现: 周期逆风中的现金流 与利润双重突破 ● 2025年第一季度Aptiv实现收入48.25亿美元,同比下降2%;扣除汇率和商品价格影响后,调整后同比下降1%。在全球轻型车产量下降2%的背景下,这一成绩已属难得。 ● 而在利润端表现更为突出: ◎ 调整后EBITDA为7.58亿美元,同比增长5%, EBITDA利润率提升至15.7%,为公司一季度历史新高; ◎ 调整后每股收益(EPS)为1.69美元, 较去年同期的1.16美元增长45%,其中得益于更低的股本摊薄和Motional投资损益改善(带来0.21美元贡献); ◎ 运营现金流为2.73亿美元,同比上涨12%, 显良好的现金转化能力和资本结构优化成果。 Aptiv在一季度偿还了约7亿美元债务,1季度末现金余额为11亿美元,总债务为79亿美元,净债务与EBITDA比仅为2.2倍,财务灵活性稳健。 ● 区域与板块表现拆解:北美领先,亚太韧性,欧洲受限 ◎ 北美市场实现调整后增长2%,强于整体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在本地OEM客户扩张带动下,亚太地区调整后增长5%,中国本土电动车客户增速趋缓,但Aptiv在长安、比亚迪、小米等OEM中的订单持续","text":"芝能科技出品 2025年第一季度,Aptiv尽管面临全球汽车产量下滑、汇率不利和地区性客户波动等多重不利因素,仍以营收48.25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1.69美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在高通胀、潜在关税冲击、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背景下,凭借强大的运营效率和战略聚焦,三大业务板块展现出各具亮点的盈利能力。 我们将从财务表现与核心业务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剖析其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以及Aptiv在ADAS、智能计算、电气架构和新兴软件平台等领域的战略深耕如何完成转型。 01 财务与运营表现: 周期逆风中的现金流 与利润双重突破 ● 2025年第一季度Aptiv实现收入48.25亿美元,同比下降2%;扣除汇率和商品价格影响后,调整后同比下降1%。在全球轻型车产量下降2%的背景下,这一成绩已属难得。 ● 而在利润端表现更为突出: ◎ 调整后EBITDA为7.58亿美元,同比增长5%, EBITDA利润率提升至15.7%,为公司一季度历史新高; ◎ 调整后每股收益(EPS)为1.69美元, 较去年同期的1.16美元增长45%,其中得益于更低的股本摊薄和Motional投资损益改善(带来0.21美元贡献); ◎ 运营现金流为2.73亿美元,同比上涨12%, 显良好的现金转化能力和资本结构优化成果。 Aptiv在一季度偿还了约7亿美元债务,1季度末现金余额为11亿美元,总债务为79亿美元,净债务与EBITDA比仅为2.2倍,财务灵活性稳健。 ● 区域与板块表现拆解:北美领先,亚太韧性,欧洲受限 ◎ 北美市场实现调整后增长2%,强于整体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在本地OEM客户扩张带动下,亚太地区调整后增长5%,中国本土电动车客户增速趋缓,但Aptiv在长安、比亚迪、小米等OEM中的订单持续","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efbdd5ef8fa4e22ac7e3d8a9e2f9da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845b6981c4942cfacf01a3850911e2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026458e8015478e84605dc9bee4789b"}],"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3142702650179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6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following","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