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像素

IP属地:未知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07-28

      我们离真正的变美自由,有多远?

      凌晨两点,26 岁的白领齐悦对着镜子里红肿的脸颊发呆。一天前,她跟着短视频教程用 "居家水光套装" 在家给自己做了面部护理,这种号称 "一次等于 100 张面膜" 的网红项目,此刻正让她的脸布满丘疹 —— 这在今年夏季的皮肤科诊室相当常见。 医生提醒齐悦,不管商家再怎么保证安全无害,任何破皮治疗都应该由具有行医资格的医生在正规诊疗机构开展,而不是跟着短视频在家“跟练”。 当 "颜值经济" 遇上 "消费降级",水光针这个曾被视为 "入门级医美" 的项目,正在演变成一场关于安全与欲望的博弈。居家水光的流行,不仅撕开了医美行业合规化进程中的裂缝,更折射出时下年轻人对 "美" 的认知困局。 轻医美狂欢:从医院诊室到客厅梳妆台 医美行业的 "轻量化革命" 早已不是新鲜事。 2017 年美团入局医美时,市场还聚焦于手术类重医美;而如今,玻尿酸注射、光子嫩肤等轻医美项目已占据市场半壁江山。据美团数据,2024 年 1-4 月综合抗衰类项目订单量同比暴涨 536%,其中 95 后、00 后贡献了超八成消费。这种 "午餐式医美"—— 耗时短、恢复快、价格亲民 —— 精准击中了都市人的变美需求。 轻医美的爆发式增长,本质是 "抗衰焦虑" 的前置化。两年前的夏天,齐悦研究生毕业,入职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和学生时期完全不同的工作强度,以及晚睡早起的作息规律,让她担心衰老会提前到来。她对市面上的“抗初老”护肤产品产生了研究的兴趣,也开始了解“适合年轻人的医美项目”。27 岁的邱邱则已经开始定期去机构做光子嫩肤和水光针,"不是为了逆转衰老,而是想让皮肤状态配得上熬夜加班的强度"。 这种需求已经催生了千亿市场。研报数据显示,预计 2025 年轻医美市场规模将突破 3000 亿元。而其中水光针就是其中热度最高的产品,2024 年水光类产品线上交易增速超过了 110%。 水光针是一种医学美容疗法,通过真皮层
      181评论
      举报
      我们离真正的变美自由,有多远?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07-23

      在“上岸”和上班之间,这届年轻人选择上船

      想看海,就可以去小红书看@小张很喜欢大海 的主页 ,十张图片里有九张是海,有海上的日落日出、满月、风雨、丁达尔光,也有驾驶舱、灯塔、甲板和发动机。 从轮机工程专业毕业,小张就进了一家远洋货轮公司,开始了一年有八个月漂在海上的生活。在社交网络上搜索“航海”“海员”等关键词,像小张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21 世纪的航海工作,谨慎、缜密,人们精细管理船舶,探索已知的海洋。中国拥有上海港、深圳港、天津港等一大批世界级大港,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长期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拥有庞大的远洋运输船队,在全球航运市场举足轻重。 海事局发布的《2023 年中国船员发展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底,全国注册船员总数超过 198.2 万人,同比 增长4.5%,其中,有注册国际航行海船船员 68.2 万人。 在这些庞大的数字里,年轻的航海从业人员,讲述着属于他们的“大航海时代”。 这么大一艘船,居然26个人就能运转起来了 脱口秀演员毛豆曾在段子里讲述过作为炊事员漂在海上 240 天、在索马里海域卤大肠的故事。如今作为普通商船海员的生活,不像毛豆的段子里那样艰苦,却同样孤独——漂在海上几百天的生活,是每一个在陆地上长大的人,都必须花一段时间去适应的。 小张所工作的超级货轮,一次能运输 30 万吨原油。据他介绍,货轮总长330米,比北京工人体育场还要长(南北长 282 米),货轮满载加自重达 46 万吨,靠港的时候,要用四五个拖轮一边拖一边顶,才能靠上。 船上的生活条件比起从前来大有提高,海员们住单人单间,有独立卫浴,船上有娱乐室和健身房,不过年轻海员更喜欢在自己房间里看电视。 有网友问:海上频道多吗? 小张回答:想多了,只有提前下载好的视频。 船员之间互相拷贝硬盘,是不言而喻的默契,小张还曾经“斥巨资”购买了 5T的电视剧带着出海,以解岁月漫长。 「船上的无土栽培」 现代航海也不用再担心没有蔬菜吃
      366评论
      举报
      在“上岸”和上班之间,这届年轻人选择上船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07-18

      大山的女儿,有广阔天地和远方

      从一座大山,到另一座大山,就是少琴前四十年的人生。 在贵州连绵的大山里长大,少琴早早的就懂得了生活的沉重。家里姐妹三人,她排行第二。 初中没读完,少琴就出门打工了,那时父母告诉少琴姐妹,只要想读书就继续读,家里卖牛卖马也供她们。但年少时少琴过不去心里的坎,不想让家人那么辛苦,“也想早点为她们分担一点。” 接下来的故事,在大山里上演了无数遍—— 二十出头的年纪,少琴结了婚。婆家在镇远县,离娘家大约有三百公里,仿佛总也走不完的山路,和家里没有什么区别。 很快,儿子出生,少琴不再出门打工,在家照顾孩子和田地。灶台、田埂和抬头望去望不到尽头的大山,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几年前孩子考上高中去住校,但家里的老人已经到了离不开人照顾的年纪,少琴还是得留在家里。 这生活似曾相识,少琴的母亲、姐妹,还有村里的许许多多女性,都是这样度过了半生。有少数人靠读书走了出去,可因为种种原因没读完书的姐妹们,要怎么办呢? “我们这样的妇女没想要大富大贵,就这一点小心愿” 少琴居住的村子叫三门滩,距离镇远古城不到 15 分钟车程。最近几年,镇远县依托自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优越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全县的民宿数量从 2008 年的 60 余家发展到 700 家,少琴家门口,也开起了一家名叫“听荷轩”的民宿。 「少琴工作的民宿」 老板看中少琴手脚麻利,喊她去店里当管家。少琴不懂什么是“管家”,就将民宿当成自己家料理,打扫房间、准备早餐、打理花园、草坪和菜地。一开始,见了客人她不知道该怎么打招呼,就尽量躲在一边,渐渐地,她熟悉了环境,也自己摸索出当“管家”的一些门道,也敢接过客人的手机,帮他们拍上几张合影。回头客都知道,民宿里这位大姐,大大咧咧,是大家的“开心果”,也有客人在订房平台上留下评价,说在这里“感受到了外婆家的温暖”。 民宿在村子的一头,少琴从家出发,爬上两三分钟的梯坎就能去上班。临到中午,少琴三步并
      293评论
      举报
      大山的女儿,有广阔天地和远方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06-05

      我的女儿来自星星

      朱矛矛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她在经历了一次自然流产和三次人工流产后,冒着“疯血”基因的风险,毅然决定成为一位母亲,养育了一个“不按剧本成长”的特殊小孩。 她花了一年时间接受女儿被确诊为孤独症的残酷现实; 她勇闯孤独症公益组织,出入孤独症康复机构; 她作为陪读妈妈和女儿一同入学普通小学一年级,亲身参与陪伴了全班四十五个孩子的成长,耳闻目睹了许多趣事,窥探了小孩的世界。 她将养育女儿树儿的十年故事写下来,她不完美,但足够坦诚;以她的困境,照见更多生命隐秘的挣扎。 这不仅是孤独症儿童树儿成长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普通孤独症儿童和他们的养育者的故事。 「树儿」 “确诊那一刻起,她不再是个普通的活泼好动的孩子了” “树儿很懂事的,她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娱自乐,如果我告诉她,妈妈太累了,需要休息,她就能安静地在我边上玩。” “你想过没有,用‘懂事’来形容树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不是件好事。以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这种‘独立’是不正常的,它不是真正的独立,而是孩子把感觉关上了,她感受不到与外界的联系。你之前跟我提到她在幼儿园被打,眼角边都被抓破了,但她记不住是谁打的她。其实不是记不住人脸,而是她根本不在乎,所以被打了一点反应也没有,回家自然不会跟你提起这事。” “也许我有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我们的交集很少。” “那么,你应该试着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一点,多跟孩子说说话,陪她一起玩。只要是一个会玩游戏的孩子,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Lisa肯定地点了点头。 “孩子的成长耽误不起。幼儿园普遍一个班三十多个孩子,老师根本没精力去格外留意照顾树儿。上幼儿园不重要,报培训班也不重要,找到孤独症儿童训练机构,让树儿开始特训才是要紧的。”活动结束,Lisa 不放心,又强调和嘱咐了几句。 从此,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树儿到底有没有患上儿童孤独症?她很容易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她非常喜
      499评论
      举报
      我的女儿来自星星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05-05

      绘声绘色、身心共振,他们用声音征服世界

      随着国产动画、广播剧的蓬勃发展,受众接触到中文配音的机会越来越多,中文配音演员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甚至有了大批热情的粉丝。 曾经,这份不怎么露脸的配音工作,似乎只存在于影视作品结尾处那份演职员名单,几乎无人在意。现在,他们以醇厚、多变的音色获得大批拥趸。 许多关于他们本人的好奇也随之而来:这些声音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人?他们的收入如何?“张嘴就来钱”的工作是不是很轻松?他们如何开始这段职业生涯?作为配音演员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 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 「人间像素」 邀请到两位配音演员 讲述他们的工作与生活 从论坛、贴吧和出租房里走出的配音爱好者 时光回到 2003 年,被非典所困的旅游领队张杰,在家中无所事事,靠上网打发时间,从小看经典译制片长大的他,最爱去两个网站,一个是 K 歌网站,一个是中国配音网论坛。 与此同时,季骜杰还在中学校园里背单词。那个时候,他还不懂得“发音要叼得住字”是什么意思。 21 世纪初的互联网,网民不多,中国配音网论坛里气氛友好,大家会共同欣赏来自上译厂(上海电影译制厂)、长影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经典作品,对《佐罗》的配音演员童自荣等代表人物津津乐道。聊得嗨了,张杰自己的心也蠢蠢欲动,他从头学起,摸索着下载了专业的音频剪辑软件,配备了“只比手机耳麦好一点”的麦克风,开始尝试为喜爱的片段配音,模仿起电影里的声音来。 早期的互联网为声音爱好者提供了强大的舞台,因为热爱,所以投入,张杰孜孜不倦并乐在其中地做一个发烧友,上传作品,用爱发电。直到张杰和朋友们组了一个大局,打响了发烧友出圈的第一枪——2005 年,一群完全业余、没有学过任何相关知识的小伙伴分角色演绎,花费三四个月时间,配出了一整部柯南剧场版电影《瞳孔中的暗杀者》,张杰在其中担任毛利小五郎的配音。 这部电影在当时并无官方中文配音,中国的动漫爱好者们只能观看有中文字幕的日语原版,于是才有了张杰和
      933评论
      举报
      绘声绘色、身心共振,他们用声音征服世界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04-29

      舌尖上的中国团队新作《寻色中国》:东方传统色彩的美学密码

      如果颜色会说话 那么它会一一讲述: 赭色,是人类在地球上发现的第一种颜料。黄、红、棕之间丰富的色调都可以在赭石中找到,从赭开始,我们建立起五彩斑斓的世界。 从帝王衣冠到中原沃野,黄色不仅代表皇家也代表着土地,一色一梭中绘画出了中国人心中最“贵”的颜色。 青花不是简单的蓝与白,而是青影的釉定格下的自由鲜活的蓝,深深浅浅的蓝色与白色,每一笔皆是传统审美下的回味悠长。 香港街头招牌字样,用得最多的颜色是红,从山顶洞人驱灾辟邪的力量,到现代商业社会发财致富的祈愿,红色既满足了视觉的刺激,也满足了生活的匮乏,更将人们关于生活的美好愿景,都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在天地之间。 人眼天生可以分辨近千万种颜色,但我们对色彩的理解,却来自不同的文化约定。 从一寸千金的帝王缂丝,到香港街头的红字招牌,再到涂抹佛像头发的青金石颜料……色彩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也成为我们贯通古今的桥梁。 「缂丝」 正在腾讯视频热播的纪录片《寻色中国》是陈晓卿团队继美食纪录片后的又一次全新尝试,摄制组前后历时一年,去向中国的城市与乡村,探寻颜色与生活、历史的关系,摄制团队运用的先进影像技术,进一步放大了传统色彩记忆于观众的视觉冲击力,也打开了色彩人文纪录片这一全新领域。 白色 德化·白瓷 德化制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到宋元时期,德化的制瓷工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青白瓷、白瓷成为主流,并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 把瓷烧成白色绝非易事,德化人为此摸索了几个世纪,才终于把一切色彩从瓷器上剔除。这种以低铁高硅的瓷土烧制的白瓷素雅晶莹,德化白瓷遂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以人物塑像为特色,曾经在 17 世纪风靡欧洲,被誉为“中国白”。 如今,瓷艺师们不断精进,通过捏、塑、刻、刮、接、贴等多种技法,在质地坚硬的瓷器上表达出轻盈飘逸的中式美感。 《寻色中国》在德化记录下白瓷艺术家许成全创作一尊塑像的过程。 从泥土到素胚,再到烧
      1,042评论
      举报
      舌尖上的中国团队新作《寻色中国》:东方传统色彩的美学密码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04-15

      在北纬30度制茶的手艺人,在抖音和50万人谈茶

      方根民从小就知道,做茶是个辛苦活。 小时候到了做茶的季节,他一大早起来帮着父母摘一小时茶叶才赶去上学。放学回家来不及放下书包,就帮着爸妈挑拣茶叶,在茶房里一待就是大半夜。年纪小经不住熬夜,方根民就抓几片茶叶在嘴里嚼着提神。 正式开始学艺时,方根民才十三岁,因为身量不够高,还得站在凳子上炒茶。翻炒技术不熟练时,炒茶的手被滚烫的铁锅烫出水泡也是常有的事。 少年学艺时吃了多少苦头,如今年过花甲的方根民已经很少提起。在深夜的抖音直播间里,他热衷于讲述的是不同工艺的茶叶会呈现出什么样的风味,以及为何要执着于寻找生长于高海拔山区的古茶树。 这些古茶树在 800-1500 米海拔以上的山区兀自生长,在很长的时间里乏人问津。“我们这里传统是做绿茶的,但高山茶的叶片没有台地茶绿,外表不好看,采摘成本又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荒掉了。” 说起这些老茶树曾经遭受的冷遇,方根民有许多故事可讲,他将这些未经除草剂和农药的污染的高山茶树产出制作而成的茶叶称为“种子茶”,也正是这些老茶树,在云雾缭绕间保留了茶叶更多的风味物质。 走出婺源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古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地,这句自明清时期起流传于徽州地区的古谚,形象地叙写了徽州历史上奇特的从商风俗,那时大量中原人口因避战乱涌入徽州,这里“七山二水一分田”,耕地稀缺,许多徽州人在十几岁时就外出当学徒,谋求生计,走上经商的道路。“无徽不成镇”的俗语,则讲述着徽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方根民的老家在婺源县秋口镇,也属于古徽州地区。1993 年国家对茶叶取消“统购统销”,将茶产业全部放开。跟父亲学会了制茶手艺的方根民也踏上了“往外一丢”的旅途,到深圳、广州经营茶业。 当时,产自安溪地区的铁观音是市场上最热门的茶叶品种。那时市场上的铁观音最贵能卖到七八千元一斤,便宜的也至少要卖到两三千元一斤,在“茶王赛”夺魁的“茶王”,甚
      1,111评论
      举报
      在北纬30度制茶的手艺人,在抖音和50万人谈茶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03-26

      100万日本人在家中躺平,什么是极限家庭与“8050”问题?

      在日本,正有超过 100 万人蛰居家中,其中,40~60 岁的蛰居人口超过了 60 万。 日本政府将那些在家宅着超过 6 个月,除了家人以外不参与现实社交的人定义为“蛰居族”。随着日益壮大的蛰居人群而来的,是重重次生社会问题,“8050 问题”正是其中之一:80 岁左右的年迈父母,与 50 岁左右、无业或处于蛰居状态的中年子女同住,导致家境贫困或社会网络日益薄弱,孤立无援。 受困于传统的家庭观念,亲子关系没有终点,只能终生“育儿”。随着人口高龄化进程加快,现实中的日本老人往往因衰老身体自理能力不断衰退,越来越无法照应蛰居家中的子女。老年人咨询中心 80%的案例是要应对无业的子女……对此,社会学者川北稔认为,当每个家庭成员满足各自现阶段的需求,不再执着于身为“父母”或“孩子”的角色,就是走上“复原”之路。 「题图来自:日剧《0.5的男人》」 2019 年 5 月 28 日清晨,一群小学生在神奈川县川崎市多摩区登户车站附近等待校车。突然,一名 50 多岁的男子双手持刀冲了过去……在这起案件中,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女孩和一名送孩子上学的 父亲遇害,伤者人数达 18 名。 四天后的 6 月 1 日,一名住在东京都练马区的 父亲(70 多岁)用厨刀刺向了儿子(40 多岁)的胸部等多处部位,起因是儿子嫌“运动会的声音太吵”而开始暴躁,儿子被送到医院后确认死亡。据说父亲向有关搜查人员透露,儿子曾有家庭暴力行为,并有蛰居倾向。他担心儿子会做出与川崎案件罪犯同样的事,所以杀了他。 川崎案件加害人与练马案件被害人的生活模式 都接近蛰居状态,此事曝光后,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但是,我想在此声明,蛰居状态并不会直接导致类似案件的发生。另外,像发生在川崎那样的随机杀人案,在杀人案件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我们无法简单给此类案件归因。嫌疑人的暴力倾向是如何升级的,他们的个性特征又与案件有何关联,真相还有待查明
      1,358评论
      举报
      100万日本人在家中躺平,什么是极限家庭与“8050”问题?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03-01

      我做了一个营销号,专门“骗”我55岁的妈妈

      “ 何为幸福?” “ 家有儿女快自查 ” “ 免费鸡蛋的甜蜜陷阱 ” “ 咱当爹妈的可千万别被忽悠了 ” 这些都是视频号“静悟时光里”的爆款标题,视频号的主角是一位约摸五六十岁的男性,儒雅稳重,他在一期期视频里面向自己的同龄人们输出自己的看法。 视频一般只有数十秒,内容十分贴近中老年人生活,“静叔”用质朴的语言、沉静的语气,将中老年人面临的家庭矛盾、生活困境娓娓道来,呼吁大家要放松心态、多了解体贴年轻人,多关爱自己,甚至不忘提醒“免费鸡蛋是骗局”。 评论区里,有同为中年人的肯定:“看完这期很有感悟”,“我们是应该多体贴孩子”;甚至还有年轻的粉丝被来自父辈的温柔体恤打动,留言说:“静叔你是我亲爹”。 这个号不算大,离头部主播动辄上万点赞的数据量还有不远的距离。这个号也不算小,从开通到现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每条视频都有数百点赞、评论和转发。 在充斥着收割中老年人焦虑的视频内容当中,“静悟时光里”一枝独秀,打出了促进代际沟通,呼吁互相理解的亲情牌。 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位“静叔”其实是“90后”女生塔塔用“数字人技术”制作的,视频号的选题、策划、制作、剪辑、运营都是她一个人。 来自女儿的赛博朋克鸡汤 塔塔的本职工作和互联网传播一丁点关系也没有。她做这个视频号最初的想法,是打算“做一个爹妈喜欢的砖家号,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一键转发给他们”。 自从用微信开始,以塔塔妈妈为首的家人们,总爱转发一些针对中老年的生活困境、挑起家庭矛盾的营销号内容,比如“25岁以后不生孩子就是不孝”、“50岁的女人最高级的炫富就是儿孙满堂”“结婚生子是每个女人都该明白的道理”……家人们不仅对此深信不疑,还要单独@塔塔,让她学习、反省:“这都是专家说的!” 当然也免不了“转发集赞送鸡蛋”的链接,让塔塔帮忙点赞。 被“孩子不孝顺是晚年最大的悲哀” 逼疯的塔塔,终于研制出了为妈妈量身打造的“魔法”——成为营
      1,773评论
      举报
      我做了一个营销号,专门“骗”我55岁的妈妈
    • 人间像素人间像素
      ·01-23

      回顾一整年,我得到的最大力量来自于她

      「 “你忘记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自我介绍。 你是独一无二的人,你是有名字的,你不是芸芸众生当中的一个符号。” 」 在母校的大礼堂里,北大教育学者林小英在回答向她提问的学生之前,如此提醒对方说。 在这场演讲之前,林小英带着《十三邀》节目组,来到她出生、长大的地方,一起走访一所县中。 教室里,穿着统一校服的学生们埋头在一摞摞课本和练习册围成的“墙”后苦读着,食堂吃饭的桌子上,也铺着用不同颜色标注着的单词纸。这所中学里呈现出的画面,可以说是中国万千在县域接受教育的学子的缩影。 除了对开头那位学生的提醒,林小英无论是在专著《县中的孩子》里,还是在《十三邀》节目里,都对教育行业提出了一句句振聋发聩的质问: “教育如果是个万米赛跑,你读到高中才一百米吧。你怎么就认定,这些人将来就是胜出者?就算是胜出者,你就活该他们就多占那么多东西吗?” “自然界中,灌木都能长成乔木,而且它们寂静无言,它们没去过北京,没去过我去的地方,但是它在这静静地不动,它也在努力地争取这个空间,它又怕什么。” 这些话,就像节目里面她和许知远一个个扔在水里的石头一样,一块一块、一句一句,有力地砸在大家的心上。 这种力量感,过去一年,我们也在各行各业的女性身上获得过。 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如今,全球科研人员中女性占比仅为三分之一。自 1901 年诺贝尔科学奖设立以来,女性获奖者仅有 25 人。 “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基于此而设立,2024 年度的五位获奖者的研究领域涵盖免疫学、生物化学、人类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其中亚洲及太平洋得主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教授,就如颁奖词所说:“作为该领域的权威,颜博士激励着全球的女科学家。”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长戈兰·汉松(Goran Hansson)曾公开表示,诺贝尔奖不会对性别或种族设定配额。和过去几十年
      1,480评论
      举报
      回顾一整年,我得到的最大力量来自于她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