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财经

财经深度报道,『一点』就够了!

IP属地:未知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5-09

      烹饪大模型注册用户近450万,老板电器价值重构

      在厨房这个人类最古老的生存场景里,一场由 AI 驱动的物种进化正在悄然发生。 2024年,厨电行业形势仍然复杂多变,整个行业的不确定性加剧。不过,从近日厨电巨头接连发布的2024年年报来看,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以及各企业的持续创新,它们基本都经历了稳健的一年,增长亮点颇多,AI就是其中之一。 在AI席卷各行各业的当下,AI在厨电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营销噱头,而是企业拼刺刀,决定它们能否冲入下一个时代的关键。 在这场赛跑中,老板电器无疑是最积极的那个。 AI驱动价值重构 2024 年,老板电器交出一份成绩单:营收112.13亿元,归母净利润15.77亿元。这份稳健的报表背后,藏着两条增长曲线。 第一条是传统业务的高增长与持续强势。 在“国补”驱动下,2024年厨电回温。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油烟机零售额同比增长14.9%,燃气灶增长15.7%。同时,带来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作为厨电龙头,老板电器在国补上线后3个月内,KA渠道增长率达到108%,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 在核心品类上,老板电器展现出了高增长。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其油烟机线下销售额占比32.06%,线上占比21.41%,位居行业TOP1;燃气灶线下销售额占比31.73%,线上占比19.81%,位居行业TOP1;厨电套餐线上销售额占比25.46%,位居行业TOP1。 这一年,老板电器的产品创新不断,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导者地位。比如,引领烟机品类轻薄化趋势,独创超薄底侧双吸烟机等,其中双超薄引领油烟机高端趋势,线下市占率TOP1。 “核心品类的主战场基本上都守住了,这是不容易的,还有很多新的突破,表现出它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持久稳定性”,有业内人士在分析老板电器财报时表示。 第二条是数字厨电与AI的起飞。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数字厨电销售额累计超过30亿,销量同比增长57.2%,其中,2
      312评论
      举报
      烹饪大模型注册用户近450万,老板电器价值重构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5-08

      伊利打开强成长、高价值通道:奶粉业务贡献1/3利润 毛利率飙升超41%

      近期,伊利发布2025年一季报业绩 ,营业总收入330.18亿元,同比上涨1.35%,扣非归母净利润46.29亿元,同比上涨24.19%。 2025年一季度,在营收方面,伊利结束了连续5个单季的低潮期,呈现“筑底反弹”迹象,并创出历史单季营收次高表现。扣非归母净利被称为“含金量最高的净利数据”,这项指标更是直接创出历史新高。所以伊利一季报业绩表现,大幅超出市场预期,这也使得市场对于其2025全年业绩表现充满期许。 奶粉业务毛利占比近三分之一,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从三大核心业务表现来看,奶粉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是业绩提升的重要推动力。2025年一季度,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营收88.13亿元,同比增长18.65%。奶粉及奶制品收入不仅创出绝对额历史新高,而且在三大品类中,增速也是最快。 其实这种强劲表现,在年报中也有体现。伊利2024年,奶粉及奶制品业务营收296.75亿元,在全行业整体走弱背景下,逆势同比增长7.53%,不仅创出历史新高,而且成为伊利增速最快的板块。同时,该业务毛利率大概41.02%,同比提升288个基点,也成为伊利毛利率最高的主营品类。 由于“价提量增”,这也导致奶粉及奶制品业务2024年毛利润达到121.72亿元,占到毛利总额394.81亿元的30.83%,也就是无论毛利总量还是毛利占比,均创出历史新高。 所以奶粉业务贡献了伊利利润总量接近三分之一,而且其高毛利属性,具有战略制高点意义,直接提升了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也促使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131个基点至34.03%。 奶粉业务“全面布局”,凸显核心竞争优势 伊利奶粉业务2024年销量稳居中国市场第一,整体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而且不仅业绩总量保持优势,业务结构也体现出“均衡布局”优势。 从具体品类表现来看,在婴配粉方面,根据尼尔森与星图第三方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伊利婴幼儿配方奶粉零售额市场份
      160评论
      举报
      伊利打开强成长、高价值通道:奶粉业务贡献1/3利润 毛利率飙升超41%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5-07

      ​借国补东风,商家如何从“短期爆发”走向“长期增长”?

      木木用了六年的手机终于“下岗”了。 今年年初,这位“老伙计”就频频“罢工”,扫码支付时总要转上几十秒的圈圈。原本木木计划等到618大促时换新机,但在网上挑选时意外发现,心仪的产品能享受国补政策,直接减免500元,还能通过平台专属优惠叠加省下更多,于是果断下单。 春节后连续加班、外卖,让淳子的体重悄悄攀升了近20斤。直到某天体检,医生提醒血脂偏高,她才惊觉问题的严重性。为了科学减重,她计划购买一款智能手表。“本来觉得一千多太贵,但国补政策加上旧设备折价,一下子省了近300元。”现在每天看着心率数据锻炼,淳子感觉更有动力了。 类似的消费故事正在全国各地上演。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4月6日,全国已有6486.6万件数码产品通过国补政策完成交易。 这场消费升级浪潮中,受益的远不止消费者。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27日,12类家电以旧换新4941.6万台,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3785.5万件,再加上汽车、家装厨卫以及电动自行车的以旧换新,合计带动相关消费品销售额约7200亿元,支撑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某手机品牌中国区总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补”开启后,该品牌多周增速达到了50%。“国补常态稳增长”,奥维云网与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在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对一季度家电市场做总结时说道。 随着国补政策的常态化推进,商家们在享受销售增长喜悦的同时,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借势国补政策乘“风”而上,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从短期爆发走向长期增长。 漂亮的阶段性“答卷” “一大批智能绿色健康时尚的消费新产品进入了千家万户,已有超过1.2亿人次享受到了真金白银的补贴优惠。”4月28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回顾了国补政策所取得的成果。 在《一点财经》看来,这项惠民政策之所以能有效撬动消费市场,关键在于“三重杠杆”形成的协同效应正在持续释放能量。
      115评论
      举报
      ​借国补东风,商家如何从“短期爆发”走向“长期增长”?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5-05

      华润三九 解题经方的科学制药法

      楔子: 东晋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先师葛洪第二次开启了罗浮山的隐居之旅,修筑东南西北四庵,于此潜心研究草药,传道授业。 正是在这一时期,葛洪著述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肘后备急方》,以“简便验廉”为用药原则,为缺医少药的普通百姓人家应急使用。 书中不仅收录了大量急救方剂、针灸和外治法,还集萃了葛洪对免疫思学的探索实践,如狂犬病、恙虫病、天花等传染病的防治方法,较西方同类医药学研究,早了千余年。 后经梁、金、宋等历代中医大家的增补传承,《肘后备急方》始终是中医急救学最重要的典籍,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绵延至今。 当2015年屠呦呦站上诺贝尔医学奖的领奖台时,“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的寥寥字句,萦绕着仙风道骨的墨香,融合现代科学,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跨越历史长河,中医药学的深哲远智从未中断过,今日之传承与创新更是方兴未艾。 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传承创新发展是中药现代化的内核所在。 “过去我们靠经验制药,现在我们由经验制药转向科学制药”,正如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所说,用现代语言和科学阐述中医药是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科学制药”,如何理解? 一个具象化的案例,我们可以从今年1月9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益气清肺颗粒”身上找到答案。 这款针对呼吸道感染康复期综合症状治疗用药,是由张伯礼院士团队与华润三九(000999.SZ)联合研发的3.2类中药新药(《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明确了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按照3.2类注册)。 事实上,中药新药开发最难之处在于平衡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 无论是有效成分、作用机理、研发设计、临床验证、质量控制、制造工艺,几乎每个关键环节都存在模糊地带或瑕疵问题。 而益气清肺颗粒不仅遵循“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的中药新药审评体系,更是在开发全过程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变革,并做了扎实的基础研究与
      161评论
      举报
      华润三九 解题经方的科学制药法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4-28

      舍得下滑,金徽疲软,复星白酒大局的梦醒时分

      一向被认为是好生意的白酒行业,正逐渐褪去光环。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实现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了1.8%,白酒行业仍处于存量竞争阶段。 库存高企、动销疲软、价格倒挂……在面临共性问题之下,白酒行业加速洗牌,头部企业保持增长,二三线酒企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小,例如舍得酒业和金徽酒这两家复星系布局的酒企。 2020年,“复星系郭广昌”大摆酒局,先以25.54亿拿下了“甘肃酒王”金徽酒38%的股权,年底又以45.3亿拍下“川酒六朵金花”之一舍得酒业70%的股权,成为两家酒企的控股股东。 经过一番经营,两家酒企的命运也来到转折点。被复星重点押注的舍得酒业,业绩急转直下,被复星出让控股地位的金徽酒虽保持增长,后劲却愈发不足。在深度调整期里,复星的白酒棋局,还能怎么下? 舍得业绩不断下滑 4月25日,舍得酒业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为15.7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1.05亿元下滑25.14%;扣非净利润为3.43亿元,同比降幅达37.14%。 事实上,在2024年其业绩就已经“变脸”。全年实现营收53.57亿,同比下降24.41%;归母净利润仅有3.46亿,断崖式下跌80.46%。在本属白酒旺季的第四季度,公司营收却同比暴跌51.1%,并且由盈转亏(净亏损3.23亿元)。 业绩显著下滑与行业头部企业形成鲜明对比,同期五粮液、老白干酒等白酒企业仍保持增长态势。 结合2024年报中的表述和行业背景,舍得酒业业绩下滑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公司产品需求走弱,动销疲软;二是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过程中,头部酒企的竞争力对舍得酒业形成了有效压制。 自身竞争力较弱的同时,行业环境的影响也客观存在,舍得酒价格倒挂的现象一直未能解决,被动选择了“控量挺价”的策略,期望帮助经销商提升动销,但即使短期内稳住了下滑的冲击,对于销量的提振也不会立竿见影。 目前,按照价格带划分,舍得酒业旗下
      171评论
      举报
      舍得下滑,金徽疲软,复星白酒大局的梦醒时分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4-23

      “大模型六小龙”首个IPO,智谱为何急着上市?

      最近,智谱AI启动上市,成为“大模型六小龙”中第一个冲刺IPO的玩家。 回过头来看,智谱的融资节奏称得上“急行军”:自2019年成立以来进行了15轮融资,平均每四个多月一轮,今年3月更是半个月密集完成三轮融资。资本蜂拥而入,涵盖了杭州城投、珠海华发等地方国资及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还有沙特阿美这样的国外资本。资本的不断涌入,让智谱的估值已经超200亿。 为什么智谱的融资这么急?事实上,既是应对内部的不确定性——业务铺的太广,太烧钱,也是应对外部的压力——价格战挤压盈利空间、融资环境趋严、OpenAI和DeepSeek形成强劲势头。 内外压力之下,智谱不得不急。 融资急背后的“三重压力” 智谱的急,本质上是因为要做的事太多。 在行业里,智谱也被称为“国内唯一全面对标OpenAI的大模型企业”,业务线铺的非常广——基座模型、代码生成、多模态、智能体等全栈技术样样都要抓,堪称“既要又要”,需要的投入也非常大,自然就需要频繁融资。 比如,大模型行业的核心逻辑是“算力即权力”。训练一个千亿参数模型,动辄需要数千万美元的计算成本。智谱的GLM-4号称“比肩GPT-4”,光是训练成本就不是一笔小数目。更残酷的是,去年大模型行业掀起了一场“价格战”,智谱也参与其中将API调用价格从5元/百万token降至1元。各玩家的技术差距没有缩小,利润空间却被挤压,融资就成为了刚需。 随着行业竞争变得更激烈,去年到现在“大模型六小龙”中的玩家纷纷收缩战线——百川智能砍掉金融业务转攻医疗,精简To B体系,零一万物放弃万亿模型改抱DeepSeek大腿,智谱却还在咬牙坚持全栈自研。不是它头铁,而是必须硬上——对标对象和业务盘子是融资故事的核心,一旦砍掉业务线,支撑估值的故事就降低了吸引力。 当然,智谱还跟资本讲了更为庞大的终极故事。智谱CEO张鹏表示,AGI依然是智谱的终极目标,希望造出一个像人一样聪明
      288评论
      举报
      “大模型六小龙”首个IPO,智谱为何急着上市?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4-20

      健康元 以韧性换弹性

      拼韧性的时候到了! 一面是复杂的市场、政策环境与医药行业转型所叠加形成的向下压力;一面是AI技术深度赋能医药企业创新加速的向上机遇。 中国药企在经历了一轮群体性低潮期后,进入“结构性”分化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上,一些财务表现稳健、战略清晰、已实现“仿创”切换且拥有丰沛创新药管线的上市药企身上,集采等政策面影响会出现更加明显的边际递减效应。 年报季,我们要如何识别这类药企的样本?轻数据而重战略,读懂年报外延的企业战略是否具备穿越周期波动的发展韧性。 既要又要还要,作为公开市场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发布年报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尤其是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更容易被投资者挑剔和放大问题。 就比如其实2024年全年录得156.19亿元,归母净利润13.87亿元的健康元,会被市场投资人嫌弃业绩增速“不达标”,尽管营收净利的小幅双降在医药全行业一片颓势之下,尚属中上签。 图源:健康元2024年财报 当然,也能理解二级市场投资人的群体心理,毕竟股票市场大多数时候看到的是非理性投机行为,真正长周期观测一家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人总是少数派。 但市场总是更青睐“少数派”。 壹|信心为根 一张自信的财表 引起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指标变动的因素大抵相仿,所以应该关注的是同等压力下,上市公司财表是否呈现出足够稳定性,以此先排除风险因素,避免踩雷。 在药企核心增长数据尚处于普遍调整的阶段上,我们需要观察谁更抗跌,谁更能表现出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的韧性。 比如,健康元虽然营收净利润均出现高增长基数之后的整固状态,但调整幅度较小,且净利润调整幅度显著低于营收调整的幅度,说明公司仍在提升盈利能力。 报告期内,健康元近63%的毛利率和近10%的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能力指标,放在行业里横向比较也是靠前的。 再者,健康元2024年报告期末总资产357.18亿元,同比下降1.76%,但期末净资产145.35亿元,却同比增长5.
      195评论
      举报
      健康元 以韧性换弹性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4-20

      东软医疗 三千越甲可吞吴

      1997年,仲夏夜的沈阳。中国首台CT—C2000的硕大身形占据实验室的C位空间。 历经十年艰苦研发,东软医疗的初代创业者们终于实现了“0”突破的承诺,也打开了对未来的澎湃想象。 “那时真是太难了”,回溯往事东软医疗CEO武少杰难掩心中感慨。而这一刻,仿佛穿梭28年时光的C2000与CMEF展台上的光子计数CT影像交叠,台下人头攒动,掌声欢腾。 眼前是一个全新的大时代。 尽管它的开篇充满了地缘冲突带来的动荡不安,国家竞争带来的经济热战,秩序重构带来的规则紊乱,但所有这些恰恰都符合创世纪的叙事伏笔。 “嫦娥六号”月背采样、“环流三号”聚变燃烧、“六代机”长弓在天、“本源悟空”量子竞速、“新凯来”光刻突围、“异体CAR-T”细胞解码、“光子计数CT”破壁而生…… 仿佛一夜间,中国各领域的科技力量全面“领跑”世界。 在这个宏大语境中,我们会很容易共情武少杰“太难了”的骄傲感叹,因为罗马城从来就不是一夜筑成的。 与当年赤手空拳硬搓出C2000不同,今日东软医疗的光子计数CT身后,还矗立着8条医疗装备产线上的大国重器。 何筹卧薪尝胆志?三千越甲可吞吴! 壹|光子破壁 这一次是“领跑者”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荣光,你可以说它颓唐,但它绝没有消亡。 “这么多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特别审查程序’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全国大约170多个,东软医疗的光子计数CT是目前东三省唯一一个获批的大型医疗设备”,武少杰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的确,自2014年国家药监局(NMPA)设立“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制度以来,这条“绿色通道”几乎是被北上广等经济发达省份的创新医疗器械所“垄断”。 但东北还有东软。 今年3月,东软医疗的“NeuViz P10光子计数CT”正式获批进入“特别审查程序”。这意味着其“主要工作原理或者作用机理为国内首创,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仍不足以彰
      287评论
      举报
      东软医疗 三千越甲可吞吴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4-17

      五源、高瓴本轮解禁不急于减持、长期看好,地平线(9660.HK)价值继续获早期领投方背书

      作为智驾科技龙头企业,地平线机器人(9660.HK)的禁售期将在4月24日结束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关于本轮解禁,格隆汇从早期领投方五源资本和高瓴处获悉,在地平线解禁后不会急于减持,会长期支持。 五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称,地平线始终以产业终局的思维来布局未来。当前,智能驾驶正在经历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落地的关键拐点,其重构出行生态的价值远未充分释放。我们看好地平线的长期价值,不因解禁而急于减持。我们相信,真正颠覆性技术带来的产业影响深远,需要时间释放它的价值潜力,给予长期资本实现价值创造的回报机会。五源资本会持续寻找、坚定支持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与新一代的科技创新企业共同进化。 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则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科技资产正在被全球投资者重估。刚上市半年的地平线正好印证了中国科技创新的独特路径——余凯博士及团队不仅以前沿技术突破树立行业标杆,更以扎实的工程化能力和产业生态构建,让创新真正落地生根。这种贯通技术与产业的特质,正是中国科技产业从追赶到引领的关键。 李良进一步强调,当前,中国工程能力的规模优势正在向创新效能加速转化。我们坚信,像地平线这样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宽度的长期主义者,将在全球科技创新的新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看好地平线的长期发展,不会在本轮解禁时减持,会坚定持有、长期支持,也会持续发掘、支持这类具有定义未来的技术远见的团队,期待与更多科技创新者同行至远。 可以看到,五源、高瓴看好地平线长期发展态度十分明确,作为耐心资本将会给地平线提供长期支持。 为何五源、高瓴如此看好地平线? 回顾五源资本和高瓴在科技领域的投资布局,两家均聚焦于“硬科技”赛道,比如自动驾驶、半导体、AI制药,注重公司技术壁垒和产业变革潜力。此次表态长期持有地平线,无疑也是两家机构践行上述投资风格的真实写照。 上市前,五源资本和高瓴作为地平线的早期投资机构,已进行了多轮次连番加注,也是最为坚定的投资
      430评论
      举报
      五源、高瓴本轮解禁不急于减持、长期看好,地平线(9660.HK)价值继续获早期领投方背书
    • 一点财经一点财经
      ·04-14

      透视中建信息2024财报:深蹲、蓄力和起跳的“三步走战略”

      “羚羊明白它必须跑得比狮子快,不然它会被狮子吃掉;每天早晨狮子醒来,狮子也明白它必须赛过跑得最慢的羚羊,不然它会活活饿死。不论你是狮子还是羚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旭日东升,你就得开始奔跑!” 这段话挂在沃尔玛前任CEO大卫·格拉斯办公室里。沃尔玛能长期排名世界500强首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拥有强大的自驱力。不管是面对行业困境还是机遇,它都能适应变化不断调整自我,实现持续发展。 聚焦到国内的科技企业,有的企业被动地被逆势冲倒在地,有的则主动进行战略性调整,通过“深蹲、蓄力、起跳”的动作完成价值跃迁,最终在长期主义的牵引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从中建信息发布的2024财报来看,它属于后者。 这家成立20年的企业,正在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时代机遇:数字化转型。抓住机遇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与生态协同能力,而中建信息正以“三步走战略”完成这场“深蹲起跳”。 “深蹲蓄力”把握新机遇 数字经济并非抽象概念,而是蕴含万亿级市场空间的时代机遇。 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3.9万亿元,占GDP比重42.8%,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6.45%。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在《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中,国家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建设。ICT就是信息通信技术,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如同工业时代的电力网络。IDC预测,2028年中国ICT市场规模接近7517.6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5%。 以中建信息深耕的建材行业为例,《建材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要求到2026年建材行业生产制造智能化、经营管理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以上,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比例达到55%以上,数字
      329评论
      举报
      透视中建信息2024财报:深蹲、蓄力和起跳的“三步走战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