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零态LT
最独到的商业洞察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746
帖子 · 746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零态LT
零态LT
·
07-21 11:09
得物与小红书,互相抄作业
得物与小红书,这两家看似八竿子打不着,风格迥异的平台,居然互相羡慕起来了。 得物,那可是潮流电商界的扛把子,得物最初叫毒,这名字亚文化气息拉满。“毒”本就有让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之意,恰似对潮流文化“成瘾性”的生动诠释,精准戳中了潮流爱好者们对潮流事物痴迷的状态。 小红书,凭借着种草社区,成了用户心中离不开的生活宝典。 这俩平台,看似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航线,可没想到,都碰上了相似的难题,还都对对方手里的东西眼馋得不行。 得物是有点钱却愁人不够,小红书是有点人却愁钱不够,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秘密? 一、得物缺点人 小红书缺点钱 先说得物,它从诞生那天起,就一门心思扑在潮流电商上,靠着独特的C2B2C模式,在球鞋鉴定与交易这个领域那是迅速崛起,就像一颗突然爆发的新星。 它的盈利模式很简单,主要就是靠交易佣金和鉴定服务费用。可别小瞧了这模式,在垂直领域里,那可是相当赚钱,根据天眼查媒体综合数据显示,2023年得物的全年GMV高达约2000亿元。 但得物也有自己的烦心事,那就是流量焦虑。虽说它的用户消费能力都不错,可用户规模相对来说还是有点小,而且主要集中在潮流文化爱好者这个小圈子里。 得物官方数据显示,App上90后用户占比超过九成,从一线城市到二三、四线城市,那些最有消费力的人都被它圈住了。可男女比例接近1:1的背后,是整体用户基数相对较小这个残酷现实。 若得物拓展全品类,其C2B2C模式就很难同步推进。得物的鉴定体系,是围绕高溢价、品类相对单一的球鞋和潮品搭建的,还得依赖兴趣人群对这类商品附加价值的认可。要是把这套模式照搬到美妆、古着服饰领域,或许还有探讨余地;但食品、日用百货的鉴定,既超出了原有团队能力,又不在消费者决策考量范围内,成本还极高,显然不现实。 再看得物借内容引流,它和小红书核心差异在于,从脱离虎扑起,就对社区和消费做了区分侧重。在强消费导向的平台里重新构建内容信任,
看
11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得物与小红书,互相抄作业
零态LT
零态LT
·
07-14
大厂2025校招季,一场AI人才争夺战
AI大潮奔涌,真正值钱的是能驾驭它的人。岗位在重构,招人的逻辑也在重写。不是每个人都能上车,但上车的人正在被疯抢。越是智能化的时代,越需要不可替代的大脑。 如果AI已能“顶岗”,这个校招季,为什么大厂还在拼命招人?这一轮扩招,到底是在“补位”,还是在“进化”?真正被争夺的,是技能、潜力,还是对AI的“掌控力”? 战场早已铺开,标准正在改写。那些在学校被招进来的人,不是为了重复劳动,而是要操盘模型、训练系统、设定规则,成为AI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控制节点”。 AI抢跑,人不退场。 这场看似传统的校招潮,背后是一场全新的AI人才争夺战。 一、大厂不是缺人是在造“新物种” 根据天眼查媒体综合信息显示,2025年的春招季,AI正在快速替代一些传统岗位,大模型一夜之间成为诸多场景中的“万能员工”,自动画图、编程、翻译、分析数据,很多人以为企业将进入“减人提效”的新常态。 但现实恰恰相反,大厂纷纷祭出史上最大规模的招聘计划。 例如,百度正通过系统化的校园引才机制,为AI时代构建战略级人才蓄水池。天眼查及公开资料显示,百度今年首次推出“三大实习专项计划”,由三大事业群组对接真实的大客户AI场景,并配套提供充足的算力资源与工程支持。 由此来看,校招实习生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真正参与核心产品技术创新与研发的主力队员。 这只是其更大版图的一部分。未来三年,百度将开放21000个实习岗位给优秀校园人才,并持续加强对实习生的培养与转正机制。 ▲图:百度招聘官方公号 不难看出,百度基于人才计划和管理培训生机制,正构建一套覆盖人才识别、锤炼、转化的全链路梯队,瞄准AI技术领军人物与业务中坚力量的长期培养。 尤其是,在大模型产业链条延伸与协作体系重构的背景下,百度的目标并非填补缺口式用人,而是通过协同式培养,建立AI原生人才主导业务进化的新范式。 腾讯同样开启了规模空前的校招计划,将在三年内新增28000
看
156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大厂2025校招季,一场AI人才争夺战
零态LT
零态LT
·
07-07
AI重塑BAT的三种未来
AI是潮流,是所有人必须登上的列车。但到了2025年,这列高速行驶的技术列车开始驶入一段分岔路口。 有的大厂全速换轨,试图重新铺设通往未来的路径;有的则加装引擎,在原有轨道上强化每一分效率;还有大厂加紧改变调度系统,让既有列车在复杂网络中跑出新节奏。 AI不只是工具,它正成为企业进化的分水岭。因为,这不再是一场比拼技术参数的竞赛,而是一场关于增长逻辑、组织模式、战略自信的分野。 站上分岔口的BAT三巨头,正在走向三种未来。 一、AI朝前走 路线如何分化 如果说前几年的AI应用更像是加装“外挂”,为现有流程装上一个智能插件。那么,到了2025年,这场AI变革则正在以不同的战略路径选择逼近企业发展主干。 不同路径的背后,是不同的组织信仰与资源布局。天眼查综合媒体信息显示,驱动器逻辑,强调AI为我所用,效率优先,成本领先;中枢逻辑,关注AI如何增强系统协同,强调的是组织弹性;而操作系统逻辑,看起来是要将AI变为企业架构与生态的核心语言,走的是一条底层翻修的系统性路径。 这不仅是三家公司对AI认知的差异,更是它们所处组织结构、生态边界与资本愿景的自然延伸。从战略视角看,这场AI路线不同路径间的竞赛,正如一场三岔路上的马拉松,不是谁跑得最猛,而是谁修得最稳、布得最广、撑得最久。 于是,一场关于AI的企业分化图谱,就此浮现。 百度构建“AI城邦”,腾讯修建“AI道路”,阿里打造“AI骨架”。 它们看待AI的方式,决定了它们如何使用AI、组织AI、沉淀AI。 这一点。从三家大厂的财报中可见一斑。百度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一季度总营收达325亿元,百度核心营收255亿元,同比增长7%;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48%至76.3亿元。 ▲图:百度财报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其AI相关的业务增长势头强劲。其官方数据显示,智能云业务同比增速达42%;文心4.5 Turbo输入价格降至0.8元/百万t
看
218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AI重塑BAT的三种未来
零态LT
零态LT
·
06-30
从阿里年报,看菜鸟如何高飞
6月26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5财年年报,数据显示,2025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9963.4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7%至1259.76亿元。阿里云财年收入突破双位数增长,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淘天集团88VIP会员规模超5000万。跨境业务层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财年收入同比增长29%。 财年内,阿里退出了高鑫零售、银泰百货等资产,高德、虎鲸文娱等业务陆续实现单季度盈利。 ▲图:阿里年报截图 年报中,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点,一个是77%的净利润,这可以说是增长奇迹,谁在支撑这个数字,恐怕可以从三个层面寻找答案:盒马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菜鸟国际物流亏损收窄;高德地图日活峰值突破3亿。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引发市场热议,即阿里合伙人团队由去年的26人缩减为17人,这可以说是近年来合伙人结构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从最新名单来看,17位合伙人几乎全部来自一线业务核心岗位,包括: 樊路远(优酷/文娱)、蒋凡(电商)、蒋芳(文化与组织)、蒋江伟(云智能)、刘振飞(技术)、马云(创始人)、邵晓锋(战略与治理)、童文红(物流)、蔡崇信(集团主席)、万霖(菜鸟)、王磊(本地生活)、闻佳(集团组织发展)、吴泳铭(CEO)、吴泽明、俞思瑛(资本)、张建锋(技术战略)、郑俊芳(ESG)。 与此同时,9位合伙人退出了这一核心权力结构,分别是戴珊、方永新、彭蕾、宋洁、孙利军、武卫、俞永福、张勇、朱顺炎。 不难发现,合伙人团队更迭,呈现出业务化、年轻化特质,也能清晰感知到阿里接下来的重心。 正如蔡崇信在财报开篇时所言,“阿里的基因里没有守成,只有创造。”阿里CEO吴泳铭在致股东信中所说:“必须抱着从零开始的心态,像创业公司一样思考。” 而在年报所涵盖的业务中,我们重点来讲下菜鸟这条业务线,以及亏损收窄背后,菜鸟做了哪些事情。 一、菜鸟无人车“轻地图”出击 当全球物流行业还在为
看
351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从阿里年报,看菜鸟如何高飞
零态LT
零态LT
·
06-24
特斯拉Robotaxi被称赞,但萝卜快跑值得更多掌声|车圈
新能源、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快速发展,汽车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关注汽车行业最新动态,深入剖析市场趋势,零态LT特推出《车圈》栏目,以专业的视角,关注全球汽车行业最新动态、各大车企的新品发布、技术革新以及市场表现,通过对汽车行业进行深度解读,揭示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律,以及它们如何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以及它们将如何影响人类的出行方式。 本文是该栏目20篇,聚焦萝卜快跑如何代表中国企业,与特斯拉、Waymo在全球市场上,进行无人驾驶竞赛。 Robotaxi落地,正在加速。 美东时间2025年6月22日,特斯拉正式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启动Robotaxi试点服务,首批乘客仅需支付4.20美元固定费用,即可乘坐Robotaxi。对此,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热烈祝贺特斯拉AI软件和芯片设计团队成功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这是十年辛勤工作的成果。AI芯片和软件团队都是在特斯拉内部从零开始组建的。” 事实上,不止特斯拉,近年来,萝卜快跑、Waymo等平台的Robotaxi服务也在加速成熟。6月20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萝卜快跑正加快在东南亚市场布局,最早将于今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推出Robotaxi服务。 无独有偶,Waymo也宣布下个月进入纽约测试,未来还将在亚特兰大、迈阿密和华盛顿特区等地推出Robotaxi服务。 种种迹象表明,Robotaxi全球竞争格局正形成以美国特斯拉、Waymo与中国萝卜快跑“三大家”的角逐态势。在无人驾驶这场排位赛中,窗口稍纵即逝,中国玩家不进则退。 而无人驾驶的竞争本质上是人工智能竞争,尽管萝卜快跑已抢占先发优势,但Waymo、特斯拉依然不容小觑,更重要的是,Waymo、特斯拉在美国政策支持下正在快速落地,中国企业要想继续保持在无人驾驶领域的领先优势,继续站在全球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产业高地,来自政策和社会公
看
325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特斯拉Robotaxi被称赞,但萝卜快跑值得更多掌声|车圈
零态LT
零态LT
·
06-23
把AI请出实验室,饿了么如何让外卖行业焕发新活力?
历时3个多月的激烈比拼后,由中国互联网协会指导、饿了么主办的2025AI算法大赛,6月17日在杭州终于决出胜负——15支年轻学生团队,从287所高校、全国2654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他们在获得奖项荣誉的同时,所设计的面向老年助餐、消防安全、智能营销的AI算法方案,也将进一步助力建设所有人的美好生活。 与此同时,美团、饿了么、京东的外卖“三国杀”日益激烈。最新的战况是,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饿了么联合淘宝闪购取得了日单量超6000万的成绩,成为外卖大战至今最引人瞩目的战报之一。 饿了么举办算法大赛和拿到“日单量超6000万”的成绩,都是一个逻辑之下的产物,即饿了么正在用AI为商家、用户及行业解决各种难题,这将帮助外卖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同时,随着AI不断深入到业务中,饿了么将成为第一波全面AI化的公司,在当下如火如荼的外卖大战中,这或将成为饿了么打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一着。 一、AI飞速奔跑,行业“痛点”仍存 2025年,AI行业正处于技术普惠化与场景专业化拐点,头部企业纷纷聚焦多模态和推理能力,致力于推动AI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端,从医疗保健到交通运输,AI正迅速解决各行各业的痛点。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上仍然存在一些没被解决的痛点,外卖行业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据饿了么商家调研显示,包含差评申诉、恶意用户举报等在内的顾客运营,是商家经营的长期痛点。 本次大赛期间产生的方案中,有部分就是针对这些痛点而设计的。众所周知,高龄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往往由于不明白如何操作或者看不清界面字体,导致无法使用便捷的服务。此次大赛就涌现出了相关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即通过天猫精灵生态,语音交互准确识别老人点餐意图,并根据识别的语音内容及多维度条件为老人推荐合适的餐食。通过比赛,饿了么收到了数百支参赛队伍提交的作品,如果最终证明能够高效地解决老人在家中通过语音点餐的痛点,不远的将来就能产生具体的社会价
看
213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把AI请出实验室,饿了么如何让外卖行业焕发新活力?
零态LT
零态LT
·
06-20
让AI有价值前,要摒弃无效创新
站在生成式AI全面落地的2025年起点上,亚马逊云科技正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加速器”角色。 6月19日,2025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拉开帷幕,主题演讲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总裁储瑞松和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技术总经理Shaown Nandi携一众客户围绕生成式AI的产业落地展开深度剖析,给开发者、企业及行业从业者带来了一场技术与商业创新的思想盛宴。 储瑞松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有一点是确定的,技术,特别是AI的发展在加速。AI将对于我们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技术逐渐成熟,科技行业掀起了生成式AI技术应用热潮,亚马逊云科技布局AI相关技术,确实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与大部分云服务商仅仅做一个“卖水人”不同,亚马逊云科技围绕生成式AI的产业落地上线一系列解决方案,希望通过“贴身服务”,帮助企业开发出可以创造商业价值的生成式AI项目。 零态LT(ID:LingTai_LT)认为,任何新奇的技术,如果没有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前提下实现落地应用,都是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亚马逊云科技“贴身服务”企业打造实用AI项目的举措,不光可以有力推动生成式AI产业加速发展,更预示着其为中国生成式AI企业全球化保驾护航。 一、AI应用潮爆发,生成式AI成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自2022年11月ChatGPT问世后,科技行业就掀起了生成式AI技术“军备赛”。而随着技术逐渐成熟,生成式AI技术已来到新一轮质变的“临界点”。 Shaown Nandi认为,“AI技术的发展恰如巨型海浪的形成:看似平静的涟漪在特定条件下也可演变为高达30米的巨浪,生成式AI和Agentic AI同样已从小规模的突破,发展成当今的超级浪潮。” 事实上,随着技术逐渐成熟,目前生成式AI项目确实呈爆发态势。GitHub披露的Octoverse 2024报告显示
看
331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让AI有价值前,要摒弃无效创新
零态LT
零态LT
·
06-09
一场大厂关于人形机器人的“生态暗战”
2025年,一场关于“人形机器人”的热浪正在升温。具身智能成为风口上的新物种,机器人开始出现在马拉松跑道、工业流水线上、养老社区内,人类为自己造出的“同类”,正在一点点走出实验室,迈向现实。 据天眼查官方数据,及高盛预测,理想情况下,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或将达到1540亿美元。 而国际市场研究机构 Markets and Markets则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13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可达50.2%。 不过,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有资源、懂AI、最早讲科技故事的巨头,百度、腾讯、阿里、**时,却发现一个反常现象,这一次,它们没有冲在最前面,没有高调发布机器人新品,也没有急迫自研双足仿生机械臂。 站在喧嚣之外,它们显得出奇克制。 “为什么这届大厂不造人了?”事实是,它们并没有退出这场战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一、大厂不做主角,转身做起导演 当人形机器人迈着笨拙却执着的步伐,完成了一场21公里的半程马拉松,成为人类赛事中的“非人类完赛者”; 当双足仿生臂在仓储一线完成理货、拣选、搬运,不喊累; 当你家的机器人能一边帮你煮咖啡,一边照顾老人,这种“云+端”的协作能力,正是大厂布局的核心。 镜头拉近,是机械的精准控制与多模态感知在真实场景中的协同演绎;镜头拉远,却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景象,舞台中央,“造人”的主角并非百度、腾讯、阿里,而是一众名字陌生的创业公司。 而那些手握数据、模型、算力和资金的大厂们,在幕后搭台、布光、做导演。这一幕,像极了一部好戏的诞生,靠的不只是演员的表演,更靠剧本、道具、舞台、灯光的精准配合。 根据天眼查媒体综合信息显示,百度的路径像是这场戏中的“布景组长”。它没有冲进主舞台搭建机器人形体,而是悄悄在后台修水电、建桥梁。它用自己的大模型平台、异构算力资源、采标能力与数据处理流水线,打造一个可以高效训练
看
556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一场大厂关于人形机器人的“生态暗战”
零态LT
零态LT
·
06-05
2025年Q1,理想汽车豪打四张王牌|车圈
新能源、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快速发展,汽车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关注汽车行业最新动态,深入剖析市场趋势,零态LT特推出《车圈》栏目,以专业的视角,关注全球汽车行业最新动态、各大车企的新品发布、技术革新以及市场表现,通过对汽车行业进行深度解读,揭示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律,以及它们如何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以及它们将如何影响人类的出行方式。 本文是该栏目19篇,聚焦理想汽车如何在激烈的新能源战场,用四张王牌开启智能化新征程。 5月29日,理想汽车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财报,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盈利数据,创下了连续十个季度盈利的纪录。财报数据显示,理想汽车的净利润为6.47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10亿元。同时,理想汽车的销量、营收均有不同程的地增长。总体来看,理想汽车的表现可用平稳两个字来形容。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季度的汽车市场充满了波涛汹涌。一方面,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在今年年初,通过增强智驾+打价格战的方式,给其他车企上强度;另一方面,深蓝、零跑都在产品方面继续主打“平替理想”,深蓝S09在宣传时更是直接点出了理想汽车的名字。可见,尽管理想汽车自身在平稳发展,但行业的竞争让它不得不保持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管理层在一季度财报发布前后,透露了公司的策略已经有所转变,这或许是它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做出的调整。梳理下来,理想汽车为应对行业变化,从市场和产品两方面准备了四张王牌,分别是纯电、智驾、下沉和出海,这四张牌将是理想汽车今后的主要看点,也是影响理想汽车能不能再上一层楼的关键因素。 四张王牌 产品与市场双管齐下 天眼查公开资料,及财报数据显示,理想汽车今年一季度营收为25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1%。目前,理想汽车的收入来自两部分,分别是汽车销售业务和其他销售和服务业务,其中前者是理想汽车的收入支柱。在一季度,汽车销售业务的收入为247亿元,同比
看
1.03万
回复
1
点赞
3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2025年Q1,理想汽车豪打四张王牌|车圈
零态LT
零态LT
·
06-04
千亿投入换万亿市场,拼多多找到了撬动未来增长的杠杆
中国电商产业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拼多多选择主动牺牲短期业绩。 2025年5月27日,拼多多披露2025年Q1财报,营收957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降至三年来最低点;经营利润183亿元,同比下降3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47.42亿元,同比下降47%。与此同时,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营收放缓,利润下滑,营销费用却同比激增百亿。 业绩看似下滑,但背后是拼多多主动选择的结果。去年以来,拼多多相继推出“百亿减免”“电商西进” “千亿扶持”等举措,其中,“百亿减免” 大幅下调了家电、数码等多个类目的店铺保障金,“千亿扶持”,计划三年投入1000亿真金白银,重点扶持优质农产区、产业带商家,这些举措是拼多多动了真格的投入,财报数据也显示,在惠商政策执行层面,拼多多并没有打折扣,也并非空喊口号。 财报电话会上,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对外表示,对于商家的长期支持性投资是导致本季度营收放缓、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平台要敢于牺牲短期业绩,助力商家度过短期波动”。 一、同质化竞争加剧,电商产业急需破局 随着完成低线市场触达,中国移动互联网增量流量红利也开始消逝。QuestMobile及天眼查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3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为12.59亿,同比仅增长2.2%,近一年同比增速均为2%左右。 由于难以俘获增量流量,产业带的发展模式单一,商品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为了提升竞争力、扩大市场声量,产业带商家们只能进行更加激烈的价格竞争。 长期以来,安新鞋商家就在这个问题上苦苦挣扎。河北安新县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通过承接天津等地的代加工订单,构建了完善的鞋底、鞋材等产业链,被誉为“北方鞋都”。然而,由于缺少品牌,只能走代加工模式,安新本地鞋的出厂价至今不过七八十元。 ▲图:来自安新县的碳板跑鞋 当地人王智福对上述问题有切肤之痛。2
看
334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千亿投入换万亿市场,拼多多找到了撬动未来增长的杠杆
加载更多
暂无关注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3492809199172925","uuid":"3492809199172925","gmtCreate":1622638275912,"gmtModify":1645407652080,"name":"零态LT","pinyin":"ltltlingtailt","introduction":"犀利、客观、独到的商业洞察","introductionEn":null,"signature":"最独到的商业洞察","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a116a388fc078692ae1fadda81ff1d2","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265,"headSize":1,"tweetSize":746,"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3,"level":{"id":4,"name":"文化虎","nameTw":"文化虎","represent":"学有所成","factor":"发布3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3条优质帖","iconColor":"8867FB","bgColor":"BDC5FF"},"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1","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出道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e4d0ca1da0456dc7894c946d44bf9ab","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f2f65e8ce4cfaae8db2bea9b127f58b","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c5948a31b6edf154422335b265235809","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2.10.16","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badgeId":"f48104d3aff74204841356e6c91c4d07-1","templateUuid":"f48104d3aff74204841356e6c91c4d07","name":"周度最佳创作者","description":"每周获得最佳精华帖的创作者","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271475ceaf67d40016c8cfa16c08c8b3","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5a6336061b9ba82ba9177c7ec476f5f2","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2.03.21","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4}],"userBadgeCount":2,"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58876526838072,"gmtCreate":1753067366726,"gmtModify":1753068105468,"author":{"id":"3492809199172925","authorId":"3492809199172925","name":"零态LT","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a116a388fc078692ae1fadda81ff1d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92809199172925","authorIdStr":"3492809199172925"},"themes":[],"title":"得物与小红书,互相抄作业","htmlText":"得物与小红书,这两家看似八竿子打不着,风格迥异的平台,居然互相羡慕起来了。 得物,那可是潮流电商界的扛把子,得物最初叫毒,这名字亚文化气息拉满。“毒”本就有让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之意,恰似对潮流文化“成瘾性”的生动诠释,精准戳中了潮流爱好者们对潮流事物痴迷的状态。 小红书,凭借着种草社区,成了用户心中离不开的生活宝典。 这俩平台,看似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航线,可没想到,都碰上了相似的难题,还都对对方手里的东西眼馋得不行。 得物是有点钱却愁人不够,小红书是有点人却愁钱不够,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秘密? 一、得物缺点人 小红书缺点钱 先说得物,它从诞生那天起,就一门心思扑在潮流电商上,靠着独特的C2B2C模式,在球鞋鉴定与交易这个领域那是迅速崛起,就像一颗突然爆发的新星。 它的盈利模式很简单,主要就是靠交易佣金和鉴定服务费用。可别小瞧了这模式,在垂直领域里,那可是相当赚钱,根据天眼查媒体综合数据显示,2023年得物的全年GMV高达约2000亿元。 但得物也有自己的烦心事,那就是流量焦虑。虽说它的用户消费能力都不错,可用户规模相对来说还是有点小,而且主要集中在潮流文化爱好者这个小圈子里。 得物官方数据显示,App上90后用户占比超过九成,从一线城市到二三、四线城市,那些最有消费力的人都被它圈住了。可男女比例接近1:1的背后,是整体用户基数相对较小这个残酷现实。 若得物拓展全品类,其C2B2C模式就很难同步推进。得物的鉴定体系,是围绕高溢价、品类相对单一的球鞋和潮品搭建的,还得依赖兴趣人群对这类商品附加价值的认可。要是把这套模式照搬到美妆、古着服饰领域,或许还有探讨余地;但食品、日用百货的鉴定,既超出了原有团队能力,又不在消费者决策考量范围内,成本还极高,显然不现实。 再看得物借内容引流,它和小红书核心差异在于,从脱离虎扑起,就对社区和消费做了区分侧重。在强消费导向的平台里重新构建内容信任,","listText":"得物与小红书,这两家看似八竿子打不着,风格迥异的平台,居然互相羡慕起来了。 得物,那可是潮流电商界的扛把子,得物最初叫毒,这名字亚文化气息拉满。“毒”本就有让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之意,恰似对潮流文化“成瘾性”的生动诠释,精准戳中了潮流爱好者们对潮流事物痴迷的状态。 小红书,凭借着种草社区,成了用户心中离不开的生活宝典。 这俩平台,看似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航线,可没想到,都碰上了相似的难题,还都对对方手里的东西眼馋得不行。 得物是有点钱却愁人不够,小红书是有点人却愁钱不够,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秘密? 一、得物缺点人 小红书缺点钱 先说得物,它从诞生那天起,就一门心思扑在潮流电商上,靠着独特的C2B2C模式,在球鞋鉴定与交易这个领域那是迅速崛起,就像一颗突然爆发的新星。 它的盈利模式很简单,主要就是靠交易佣金和鉴定服务费用。可别小瞧了这模式,在垂直领域里,那可是相当赚钱,根据天眼查媒体综合数据显示,2023年得物的全年GMV高达约2000亿元。 但得物也有自己的烦心事,那就是流量焦虑。虽说它的用户消费能力都不错,可用户规模相对来说还是有点小,而且主要集中在潮流文化爱好者这个小圈子里。 得物官方数据显示,App上90后用户占比超过九成,从一线城市到二三、四线城市,那些最有消费力的人都被它圈住了。可男女比例接近1:1的背后,是整体用户基数相对较小这个残酷现实。 若得物拓展全品类,其C2B2C模式就很难同步推进。得物的鉴定体系,是围绕高溢价、品类相对单一的球鞋和潮品搭建的,还得依赖兴趣人群对这类商品附加价值的认可。要是把这套模式照搬到美妆、古着服饰领域,或许还有探讨余地;但食品、日用百货的鉴定,既超出了原有团队能力,又不在消费者决策考量范围内,成本还极高,显然不现实。 再看得物借内容引流,它和小红书核心差异在于,从脱离虎扑起,就对社区和消费做了区分侧重。在强消费导向的平台里重新构建内容信任,","text":"得物与小红书,这两家看似八竿子打不着,风格迥异的平台,居然互相羡慕起来了。 得物,那可是潮流电商界的扛把子,得物最初叫毒,这名字亚文化气息拉满。“毒”本就有让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之意,恰似对潮流文化“成瘾性”的生动诠释,精准戳中了潮流爱好者们对潮流事物痴迷的状态。 小红书,凭借着种草社区,成了用户心中离不开的生活宝典。 这俩平台,看似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航线,可没想到,都碰上了相似的难题,还都对对方手里的东西眼馋得不行。 得物是有点钱却愁人不够,小红书是有点人却愁钱不够,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秘密? 一、得物缺点人 小红书缺点钱 先说得物,它从诞生那天起,就一门心思扑在潮流电商上,靠着独特的C2B2C模式,在球鞋鉴定与交易这个领域那是迅速崛起,就像一颗突然爆发的新星。 它的盈利模式很简单,主要就是靠交易佣金和鉴定服务费用。可别小瞧了这模式,在垂直领域里,那可是相当赚钱,根据天眼查媒体综合数据显示,2023年得物的全年GMV高达约2000亿元。 但得物也有自己的烦心事,那就是流量焦虑。虽说它的用户消费能力都不错,可用户规模相对来说还是有点小,而且主要集中在潮流文化爱好者这个小圈子里。 得物官方数据显示,App上90后用户占比超过九成,从一线城市到二三、四线城市,那些最有消费力的人都被它圈住了。可男女比例接近1:1的背后,是整体用户基数相对较小这个残酷现实。 若得物拓展全品类,其C2B2C模式就很难同步推进。得物的鉴定体系,是围绕高溢价、品类相对单一的球鞋和潮品搭建的,还得依赖兴趣人群对这类商品附加价值的认可。要是把这套模式照搬到美妆、古着服饰领域,或许还有探讨余地;但食品、日用百货的鉴定,既超出了原有团队能力,又不在消费者决策考量范围内,成本还极高,显然不现实。 再看得物借内容引流,它和小红书核心差异在于,从脱离虎扑起,就对社区和消费做了区分侧重。在强消费导向的平台里重新构建内容信任,","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26ce1827e135eda9b872dc552ba4025","width":"1080","height":"54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887652683807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6524853805376,"gmtCreate":1752493522115,"gmtModify":1752498616964,"author":{"id":"3492809199172925","authorId":"3492809199172925","name":"零态LT","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a116a388fc078692ae1fadda81ff1d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92809199172925","authorIdStr":"3492809199172925"},"themes":[],"title":"大厂2025校招季,一场AI人才争夺战","htmlText":"AI大潮奔涌,真正值钱的是能驾驭它的人。岗位在重构,招人的逻辑也在重写。不是每个人都能上车,但上车的人正在被疯抢。越是智能化的时代,越需要不可替代的大脑。 如果AI已能“顶岗”,这个校招季,为什么大厂还在拼命招人?这一轮扩招,到底是在“补位”,还是在“进化”?真正被争夺的,是技能、潜力,还是对AI的“掌控力”? 战场早已铺开,标准正在改写。那些在学校被招进来的人,不是为了重复劳动,而是要操盘模型、训练系统、设定规则,成为AI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控制节点”。 AI抢跑,人不退场。 这场看似传统的校招潮,背后是一场全新的AI人才争夺战。 一、大厂不是缺人是在造“新物种” 根据天眼查媒体综合信息显示,2025年的春招季,AI正在快速替代一些传统岗位,大模型一夜之间成为诸多场景中的“万能员工”,自动画图、编程、翻译、分析数据,很多人以为企业将进入“减人提效”的新常态。 但现实恰恰相反,大厂纷纷祭出史上最大规模的招聘计划。 例如,百度正通过系统化的校园引才机制,为AI时代构建战略级人才蓄水池。天眼查及公开资料显示,百度今年首次推出“三大实习专项计划”,由三大事业群组对接真实的大客户AI场景,并配套提供充足的算力资源与工程支持。 由此来看,校招实习生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真正参与核心产品技术创新与研发的主力队员。 这只是其更大版图的一部分。未来三年,百度将开放21000个实习岗位给优秀校园人才,并持续加强对实习生的培养与转正机制。 ▲图:百度招聘官方公号 不难看出,百度基于人才计划和管理培训生机制,正构建一套覆盖人才识别、锤炼、转化的全链路梯队,瞄准AI技术领军人物与业务中坚力量的长期培养。 尤其是,在大模型产业链条延伸与协作体系重构的背景下,百度的目标并非填补缺口式用人,而是通过协同式培养,建立AI原生人才主导业务进化的新范式。 腾讯同样开启了规模空前的校招计划,将在三年内新增28000","listText":"AI大潮奔涌,真正值钱的是能驾驭它的人。岗位在重构,招人的逻辑也在重写。不是每个人都能上车,但上车的人正在被疯抢。越是智能化的时代,越需要不可替代的大脑。 如果AI已能“顶岗”,这个校招季,为什么大厂还在拼命招人?这一轮扩招,到底是在“补位”,还是在“进化”?真正被争夺的,是技能、潜力,还是对AI的“掌控力”? 战场早已铺开,标准正在改写。那些在学校被招进来的人,不是为了重复劳动,而是要操盘模型、训练系统、设定规则,成为AI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控制节点”。 AI抢跑,人不退场。 这场看似传统的校招潮,背后是一场全新的AI人才争夺战。 一、大厂不是缺人是在造“新物种” 根据天眼查媒体综合信息显示,2025年的春招季,AI正在快速替代一些传统岗位,大模型一夜之间成为诸多场景中的“万能员工”,自动画图、编程、翻译、分析数据,很多人以为企业将进入“减人提效”的新常态。 但现实恰恰相反,大厂纷纷祭出史上最大规模的招聘计划。 例如,百度正通过系统化的校园引才机制,为AI时代构建战略级人才蓄水池。天眼查及公开资料显示,百度今年首次推出“三大实习专项计划”,由三大事业群组对接真实的大客户AI场景,并配套提供充足的算力资源与工程支持。 由此来看,校招实习生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真正参与核心产品技术创新与研发的主力队员。 这只是其更大版图的一部分。未来三年,百度将开放21000个实习岗位给优秀校园人才,并持续加强对实习生的培养与转正机制。 ▲图:百度招聘官方公号 不难看出,百度基于人才计划和管理培训生机制,正构建一套覆盖人才识别、锤炼、转化的全链路梯队,瞄准AI技术领军人物与业务中坚力量的长期培养。 尤其是,在大模型产业链条延伸与协作体系重构的背景下,百度的目标并非填补缺口式用人,而是通过协同式培养,建立AI原生人才主导业务进化的新范式。 腾讯同样开启了规模空前的校招计划,将在三年内新增28000","text":"AI大潮奔涌,真正值钱的是能驾驭它的人。岗位在重构,招人的逻辑也在重写。不是每个人都能上车,但上车的人正在被疯抢。越是智能化的时代,越需要不可替代的大脑。 如果AI已能“顶岗”,这个校招季,为什么大厂还在拼命招人?这一轮扩招,到底是在“补位”,还是在“进化”?真正被争夺的,是技能、潜力,还是对AI的“掌控力”? 战场早已铺开,标准正在改写。那些在学校被招进来的人,不是为了重复劳动,而是要操盘模型、训练系统、设定规则,成为AI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控制节点”。 AI抢跑,人不退场。 这场看似传统的校招潮,背后是一场全新的AI人才争夺战。 一、大厂不是缺人是在造“新物种” 根据天眼查媒体综合信息显示,2025年的春招季,AI正在快速替代一些传统岗位,大模型一夜之间成为诸多场景中的“万能员工”,自动画图、编程、翻译、分析数据,很多人以为企业将进入“减人提效”的新常态。 但现实恰恰相反,大厂纷纷祭出史上最大规模的招聘计划。 例如,百度正通过系统化的校园引才机制,为AI时代构建战略级人才蓄水池。天眼查及公开资料显示,百度今年首次推出“三大实习专项计划”,由三大事业群组对接真实的大客户AI场景,并配套提供充足的算力资源与工程支持。 由此来看,校招实习生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真正参与核心产品技术创新与研发的主力队员。 这只是其更大版图的一部分。未来三年,百度将开放21000个实习岗位给优秀校园人才,并持续加强对实习生的培养与转正机制。 ▲图:百度招聘官方公号 不难看出,百度基于人才计划和管理培训生机制,正构建一套覆盖人才识别、锤炼、转化的全链路梯队,瞄准AI技术领军人物与业务中坚力量的长期培养。 尤其是,在大模型产业链条延伸与协作体系重构的背景下,百度的目标并非填补缺口式用人,而是通过协同式培养,建立AI原生人才主导业务进化的新范式。 腾讯同样开启了规模空前的校招计划,将在三年内新增28000","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77f8123809e7b73597a536032a3ac45","width":"1080","height":"72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652485380537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5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3974697906200,"gmtCreate":1751856294626,"gmtModify":1751857030057,"author":{"id":"3492809199172925","authorId":"3492809199172925","name":"零态LT","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a116a388fc078692ae1fadda81ff1d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92809199172925","authorIdStr":"3492809199172925"},"themes":[],"title":"AI重塑BAT的三种未来","htmlText":"AI是潮流,是所有人必须登上的列车。但到了2025年,这列高速行驶的技术列车开始驶入一段分岔路口。 有的大厂全速换轨,试图重新铺设通往未来的路径;有的则加装引擎,在原有轨道上强化每一分效率;还有大厂加紧改变调度系统,让既有列车在复杂网络中跑出新节奏。 AI不只是工具,它正成为企业进化的分水岭。因为,这不再是一场比拼技术参数的竞赛,而是一场关于增长逻辑、组织模式、战略自信的分野。 站上分岔口的BAT三巨头,正在走向三种未来。 一、AI朝前走 路线如何分化 如果说前几年的AI应用更像是加装“外挂”,为现有流程装上一个智能插件。那么,到了2025年,这场AI变革则正在以不同的战略路径选择逼近企业发展主干。 不同路径的背后,是不同的组织信仰与资源布局。天眼查综合媒体信息显示,驱动器逻辑,强调AI为我所用,效率优先,成本领先;中枢逻辑,关注AI如何增强系统协同,强调的是组织弹性;而操作系统逻辑,看起来是要将AI变为企业架构与生态的核心语言,走的是一条底层翻修的系统性路径。 这不仅是三家公司对AI认知的差异,更是它们所处组织结构、生态边界与资本愿景的自然延伸。从战略视角看,这场AI路线不同路径间的竞赛,正如一场三岔路上的马拉松,不是谁跑得最猛,而是谁修得最稳、布得最广、撑得最久。 于是,一场关于AI的企业分化图谱,就此浮现。 百度构建“AI城邦”,腾讯修建“AI道路”,阿里打造“AI骨架”。 它们看待AI的方式,决定了它们如何使用AI、组织AI、沉淀AI。 这一点。从三家大厂的财报中可见一斑。百度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一季度总营收达325亿元,百度核心营收255亿元,同比增长7%;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48%至76.3亿元。 ▲图:百度财报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其AI相关的业务增长势头强劲。其官方数据显示,智能云业务同比增速达42%;文心4.5 Turbo输入价格降至0.8元/百万t","listText":"AI是潮流,是所有人必须登上的列车。但到了2025年,这列高速行驶的技术列车开始驶入一段分岔路口。 有的大厂全速换轨,试图重新铺设通往未来的路径;有的则加装引擎,在原有轨道上强化每一分效率;还有大厂加紧改变调度系统,让既有列车在复杂网络中跑出新节奏。 AI不只是工具,它正成为企业进化的分水岭。因为,这不再是一场比拼技术参数的竞赛,而是一场关于增长逻辑、组织模式、战略自信的分野。 站上分岔口的BAT三巨头,正在走向三种未来。 一、AI朝前走 路线如何分化 如果说前几年的AI应用更像是加装“外挂”,为现有流程装上一个智能插件。那么,到了2025年,这场AI变革则正在以不同的战略路径选择逼近企业发展主干。 不同路径的背后,是不同的组织信仰与资源布局。天眼查综合媒体信息显示,驱动器逻辑,强调AI为我所用,效率优先,成本领先;中枢逻辑,关注AI如何增强系统协同,强调的是组织弹性;而操作系统逻辑,看起来是要将AI变为企业架构与生态的核心语言,走的是一条底层翻修的系统性路径。 这不仅是三家公司对AI认知的差异,更是它们所处组织结构、生态边界与资本愿景的自然延伸。从战略视角看,这场AI路线不同路径间的竞赛,正如一场三岔路上的马拉松,不是谁跑得最猛,而是谁修得最稳、布得最广、撑得最久。 于是,一场关于AI的企业分化图谱,就此浮现。 百度构建“AI城邦”,腾讯修建“AI道路”,阿里打造“AI骨架”。 它们看待AI的方式,决定了它们如何使用AI、组织AI、沉淀AI。 这一点。从三家大厂的财报中可见一斑。百度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一季度总营收达325亿元,百度核心营收255亿元,同比增长7%;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48%至76.3亿元。 ▲图:百度财报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其AI相关的业务增长势头强劲。其官方数据显示,智能云业务同比增速达42%;文心4.5 Turbo输入价格降至0.8元/百万t","text":"AI是潮流,是所有人必须登上的列车。但到了2025年,这列高速行驶的技术列车开始驶入一段分岔路口。 有的大厂全速换轨,试图重新铺设通往未来的路径;有的则加装引擎,在原有轨道上强化每一分效率;还有大厂加紧改变调度系统,让既有列车在复杂网络中跑出新节奏。 AI不只是工具,它正成为企业进化的分水岭。因为,这不再是一场比拼技术参数的竞赛,而是一场关于增长逻辑、组织模式、战略自信的分野。 站上分岔口的BAT三巨头,正在走向三种未来。 一、AI朝前走 路线如何分化 如果说前几年的AI应用更像是加装“外挂”,为现有流程装上一个智能插件。那么,到了2025年,这场AI变革则正在以不同的战略路径选择逼近企业发展主干。 不同路径的背后,是不同的组织信仰与资源布局。天眼查综合媒体信息显示,驱动器逻辑,强调AI为我所用,效率优先,成本领先;中枢逻辑,关注AI如何增强系统协同,强调的是组织弹性;而操作系统逻辑,看起来是要将AI变为企业架构与生态的核心语言,走的是一条底层翻修的系统性路径。 这不仅是三家公司对AI认知的差异,更是它们所处组织结构、生态边界与资本愿景的自然延伸。从战略视角看,这场AI路线不同路径间的竞赛,正如一场三岔路上的马拉松,不是谁跑得最猛,而是谁修得最稳、布得最广、撑得最久。 于是,一场关于AI的企业分化图谱,就此浮现。 百度构建“AI城邦”,腾讯修建“AI道路”,阿里打造“AI骨架”。 它们看待AI的方式,决定了它们如何使用AI、组织AI、沉淀AI。 这一点。从三家大厂的财报中可见一斑。百度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一季度总营收达325亿元,百度核心营收255亿元,同比增长7%;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48%至76.3亿元。 ▲图:百度财报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其AI相关的业务增长势头强劲。其官方数据显示,智能云业务同比增速达42%;文心4.5 Turbo输入价格降至0.8元/百万t","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d5b16a590962644ab163b5094121d8f","width":"1080","height":"60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397469790620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1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1473539305904,"gmtCreate":1751248463467,"gmtModify":1751250163619,"author":{"id":"3492809199172925","authorId":"3492809199172925","name":"零态LT","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a116a388fc078692ae1fadda81ff1d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92809199172925","authorIdStr":"3492809199172925"},"themes":[],"title":"从阿里年报,看菜鸟如何高飞","htmlText":"6月26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5财年年报,数据显示,2025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9963.4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7%至1259.76亿元。阿里云财年收入突破双位数增长,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淘天集团88VIP会员规模超5000万。跨境业务层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财年收入同比增长29%。 财年内,阿里退出了高鑫零售、银泰百货等资产,高德、虎鲸文娱等业务陆续实现单季度盈利。 ▲图:阿里年报截图 年报中,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点,一个是77%的净利润,这可以说是增长奇迹,谁在支撑这个数字,恐怕可以从三个层面寻找答案:盒马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菜鸟国际物流亏损收窄;高德地图日活峰值突破3亿。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引发市场热议,即阿里合伙人团队由去年的26人缩减为17人,这可以说是近年来合伙人结构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从最新名单来看,17位合伙人几乎全部来自一线业务核心岗位,包括: 樊路远(优酷/文娱)、蒋凡(电商)、蒋芳(文化与组织)、蒋江伟(云智能)、刘振飞(技术)、马云(创始人)、邵晓锋(战略与治理)、童文红(物流)、蔡崇信(集团主席)、万霖(菜鸟)、王磊(本地生活)、闻佳(集团组织发展)、吴泳铭(CEO)、吴泽明、俞思瑛(资本)、张建锋(技术战略)、郑俊芳(ESG)。 与此同时,9位合伙人退出了这一核心权力结构,分别是戴珊、方永新、彭蕾、宋洁、孙利军、武卫、俞永福、张勇、朱顺炎。 不难发现,合伙人团队更迭,呈现出业务化、年轻化特质,也能清晰感知到阿里接下来的重心。 正如蔡崇信在财报开篇时所言,“阿里的基因里没有守成,只有创造。”阿里CEO吴泳铭在致股东信中所说:“必须抱着从零开始的心态,像创业公司一样思考。” 而在年报所涵盖的业务中,我们重点来讲下菜鸟这条业务线,以及亏损收窄背后,菜鸟做了哪些事情。 一、菜鸟无人车“轻地图”出击 当全球物流行业还在为","listText":"6月26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5财年年报,数据显示,2025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9963.4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7%至1259.76亿元。阿里云财年收入突破双位数增长,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淘天集团88VIP会员规模超5000万。跨境业务层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财年收入同比增长29%。 财年内,阿里退出了高鑫零售、银泰百货等资产,高德、虎鲸文娱等业务陆续实现单季度盈利。 ▲图:阿里年报截图 年报中,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点,一个是77%的净利润,这可以说是增长奇迹,谁在支撑这个数字,恐怕可以从三个层面寻找答案:盒马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菜鸟国际物流亏损收窄;高德地图日活峰值突破3亿。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引发市场热议,即阿里合伙人团队由去年的26人缩减为17人,这可以说是近年来合伙人结构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从最新名单来看,17位合伙人几乎全部来自一线业务核心岗位,包括: 樊路远(优酷/文娱)、蒋凡(电商)、蒋芳(文化与组织)、蒋江伟(云智能)、刘振飞(技术)、马云(创始人)、邵晓锋(战略与治理)、童文红(物流)、蔡崇信(集团主席)、万霖(菜鸟)、王磊(本地生活)、闻佳(集团组织发展)、吴泳铭(CEO)、吴泽明、俞思瑛(资本)、张建锋(技术战略)、郑俊芳(ESG)。 与此同时,9位合伙人退出了这一核心权力结构,分别是戴珊、方永新、彭蕾、宋洁、孙利军、武卫、俞永福、张勇、朱顺炎。 不难发现,合伙人团队更迭,呈现出业务化、年轻化特质,也能清晰感知到阿里接下来的重心。 正如蔡崇信在财报开篇时所言,“阿里的基因里没有守成,只有创造。”阿里CEO吴泳铭在致股东信中所说:“必须抱着从零开始的心态,像创业公司一样思考。” 而在年报所涵盖的业务中,我们重点来讲下菜鸟这条业务线,以及亏损收窄背后,菜鸟做了哪些事情。 一、菜鸟无人车“轻地图”出击 当全球物流行业还在为","text":"6月26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5财年年报,数据显示,2025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9963.4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7%至1259.76亿元。阿里云财年收入突破双位数增长,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淘天集团88VIP会员规模超5000万。跨境业务层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财年收入同比增长29%。 财年内,阿里退出了高鑫零售、银泰百货等资产,高德、虎鲸文娱等业务陆续实现单季度盈利。 ▲图:阿里年报截图 年报中,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点,一个是77%的净利润,这可以说是增长奇迹,谁在支撑这个数字,恐怕可以从三个层面寻找答案:盒马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菜鸟国际物流亏损收窄;高德地图日活峰值突破3亿。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引发市场热议,即阿里合伙人团队由去年的26人缩减为17人,这可以说是近年来合伙人结构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从最新名单来看,17位合伙人几乎全部来自一线业务核心岗位,包括: 樊路远(优酷/文娱)、蒋凡(电商)、蒋芳(文化与组织)、蒋江伟(云智能)、刘振飞(技术)、马云(创始人)、邵晓锋(战略与治理)、童文红(物流)、蔡崇信(集团主席)、万霖(菜鸟)、王磊(本地生活)、闻佳(集团组织发展)、吴泳铭(CEO)、吴泽明、俞思瑛(资本)、张建锋(技术战略)、郑俊芳(ESG)。 与此同时,9位合伙人退出了这一核心权力结构,分别是戴珊、方永新、彭蕾、宋洁、孙利军、武卫、俞永福、张勇、朱顺炎。 不难发现,合伙人团队更迭,呈现出业务化、年轻化特质,也能清晰感知到阿里接下来的重心。 正如蔡崇信在财报开篇时所言,“阿里的基因里没有守成,只有创造。”阿里CEO吴泳铭在致股东信中所说:“必须抱着从零开始的心态,像创业公司一样思考。” 而在年报所涵盖的业务中,我们重点来讲下菜鸟这条业务线,以及亏损收窄背后,菜鸟做了哪些事情。 一、菜鸟无人车“轻地图”出击 当全球物流行业还在为","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3d55379035bec0699d30e790839cee2","width":"1200","height":"74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147353930590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5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49447212933736,"gmtCreate":1750754931230,"gmtModify":1750755066428,"author":{"id":"3492809199172925","authorId":"3492809199172925","name":"零态LT","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a116a388fc078692ae1fadda81ff1d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92809199172925","authorIdStr":"3492809199172925"},"themes":[],"title":"特斯拉Robotaxi被称赞,但萝卜快跑值得更多掌声|车圈","htmlText":"新能源、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快速发展,汽车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关注汽车行业最新动态,深入剖析市场趋势,零态LT特推出《车圈》栏目,以专业的视角,关注全球汽车行业最新动态、各大车企的新品发布、技术革新以及市场表现,通过对汽车行业进行深度解读,揭示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律,以及它们如何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以及它们将如何影响人类的出行方式。 本文是该栏目20篇,聚焦萝卜快跑如何代表中国企业,与特斯拉、Waymo在全球市场上,进行无人驾驶竞赛。 Robotaxi落地,正在加速。 美东时间2025年6月22日,特斯拉正式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启动Robotaxi试点服务,首批乘客仅需支付4.20美元固定费用,即可乘坐Robotaxi。对此,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热烈祝贺特斯拉AI软件和芯片设计团队成功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这是十年辛勤工作的成果。AI芯片和软件团队都是在特斯拉内部从零开始组建的。” 事实上,不止特斯拉,近年来,萝卜快跑、Waymo等平台的Robotaxi服务也在加速成熟。6月20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萝卜快跑正加快在东南亚市场布局,最早将于今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推出Robotaxi服务。 无独有偶,Waymo也宣布下个月进入纽约测试,未来还将在亚特兰大、迈阿密和华盛顿特区等地推出Robotaxi服务。 种种迹象表明,Robotaxi全球竞争格局正形成以美国特斯拉、Waymo与中国萝卜快跑“三大家”的角逐态势。在无人驾驶这场排位赛中,窗口稍纵即逝,中国玩家不进则退。 而无人驾驶的竞争本质上是人工智能竞争,尽管萝卜快跑已抢占先发优势,但Waymo、特斯拉依然不容小觑,更重要的是,Waymo、特斯拉在美国政策支持下正在快速落地,中国企业要想继续保持在无人驾驶领域的领先优势,继续站在全球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产业高地,来自政策和社会公","listText":"新能源、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快速发展,汽车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关注汽车行业最新动态,深入剖析市场趋势,零态LT特推出《车圈》栏目,以专业的视角,关注全球汽车行业最新动态、各大车企的新品发布、技术革新以及市场表现,通过对汽车行业进行深度解读,揭示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律,以及它们如何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以及它们将如何影响人类的出行方式。 本文是该栏目20篇,聚焦萝卜快跑如何代表中国企业,与特斯拉、Waymo在全球市场上,进行无人驾驶竞赛。 Robotaxi落地,正在加速。 美东时间2025年6月22日,特斯拉正式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启动Robotaxi试点服务,首批乘客仅需支付4.20美元固定费用,即可乘坐Robotaxi。对此,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热烈祝贺特斯拉AI软件和芯片设计团队成功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这是十年辛勤工作的成果。AI芯片和软件团队都是在特斯拉内部从零开始组建的。” 事实上,不止特斯拉,近年来,萝卜快跑、Waymo等平台的Robotaxi服务也在加速成熟。6月20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萝卜快跑正加快在东南亚市场布局,最早将于今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推出Robotaxi服务。 无独有偶,Waymo也宣布下个月进入纽约测试,未来还将在亚特兰大、迈阿密和华盛顿特区等地推出Robotaxi服务。 种种迹象表明,Robotaxi全球竞争格局正形成以美国特斯拉、Waymo与中国萝卜快跑“三大家”的角逐态势。在无人驾驶这场排位赛中,窗口稍纵即逝,中国玩家不进则退。 而无人驾驶的竞争本质上是人工智能竞争,尽管萝卜快跑已抢占先发优势,但Waymo、特斯拉依然不容小觑,更重要的是,Waymo、特斯拉在美国政策支持下正在快速落地,中国企业要想继续保持在无人驾驶领域的领先优势,继续站在全球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产业高地,来自政策和社会公","text":"新能源、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快速发展,汽车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关注汽车行业最新动态,深入剖析市场趋势,零态LT特推出《车圈》栏目,以专业的视角,关注全球汽车行业最新动态、各大车企的新品发布、技术革新以及市场表现,通过对汽车行业进行深度解读,揭示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律,以及它们如何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以及它们将如何影响人类的出行方式。 本文是该栏目20篇,聚焦萝卜快跑如何代表中国企业,与特斯拉、Waymo在全球市场上,进行无人驾驶竞赛。 Robotaxi落地,正在加速。 美东时间2025年6月22日,特斯拉正式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启动Robotaxi试点服务,首批乘客仅需支付4.20美元固定费用,即可乘坐Robotaxi。对此,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热烈祝贺特斯拉AI软件和芯片设计团队成功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这是十年辛勤工作的成果。AI芯片和软件团队都是在特斯拉内部从零开始组建的。” 事实上,不止特斯拉,近年来,萝卜快跑、Waymo等平台的Robotaxi服务也在加速成熟。6月20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萝卜快跑正加快在东南亚市场布局,最早将于今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推出Robotaxi服务。 无独有偶,Waymo也宣布下个月进入纽约测试,未来还将在亚特兰大、迈阿密和华盛顿特区等地推出Robotaxi服务。 种种迹象表明,Robotaxi全球竞争格局正形成以美国特斯拉、Waymo与中国萝卜快跑“三大家”的角逐态势。在无人驾驶这场排位赛中,窗口稍纵即逝,中国玩家不进则退。 而无人驾驶的竞争本质上是人工智能竞争,尽管萝卜快跑已抢占先发优势,但Waymo、特斯拉依然不容小觑,更重要的是,Waymo、特斯拉在美国政策支持下正在快速落地,中国企业要想继续保持在无人驾驶领域的领先优势,继续站在全球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产业高地,来自政策和社会公","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445affbdac56aefa94668ab83dba2e2","width":"1280","height":"426"}],"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4944721293373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2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49086633341032,"gmtCreate":1750666537518,"gmtModify":1750667045458,"author":{"id":"3492809199172925","authorId":"3492809199172925","name":"零态LT","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a116a388fc078692ae1fadda81ff1d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92809199172925","authorIdStr":"3492809199172925"},"themes":[],"title":"把AI请出实验室,饿了么如何让外卖行业焕发新活力?","htmlText":"历时3个多月的激烈比拼后,由中国互联网协会指导、饿了么主办的2025AI算法大赛,6月17日在杭州终于决出胜负——15支年轻学生团队,从287所高校、全国2654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他们在获得奖项荣誉的同时,所设计的面向老年助餐、消防安全、智能营销的AI算法方案,也将进一步助力建设所有人的美好生活。 与此同时,美团、饿了么、京东的外卖“三国杀”日益激烈。最新的战况是,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饿了么联合淘宝闪购取得了日单量超6000万的成绩,成为外卖大战至今最引人瞩目的战报之一。 饿了么举办算法大赛和拿到“日单量超6000万”的成绩,都是一个逻辑之下的产物,即饿了么正在用AI为商家、用户及行业解决各种难题,这将帮助外卖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同时,随着AI不断深入到业务中,饿了么将成为第一波全面AI化的公司,在当下如火如荼的外卖大战中,这或将成为饿了么打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一着。 一、AI飞速奔跑,行业“痛点”仍存 2025年,AI行业正处于技术普惠化与场景专业化拐点,头部企业纷纷聚焦多模态和推理能力,致力于推动AI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端,从医疗保健到交通运输,AI正迅速解决各行各业的痛点。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上仍然存在一些没被解决的痛点,外卖行业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据饿了么商家调研显示,包含差评申诉、恶意用户举报等在内的顾客运营,是商家经营的长期痛点。 本次大赛期间产生的方案中,有部分就是针对这些痛点而设计的。众所周知,高龄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往往由于不明白如何操作或者看不清界面字体,导致无法使用便捷的服务。此次大赛就涌现出了相关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即通过天猫精灵生态,语音交互准确识别老人点餐意图,并根据识别的语音内容及多维度条件为老人推荐合适的餐食。通过比赛,饿了么收到了数百支参赛队伍提交的作品,如果最终证明能够高效地解决老人在家中通过语音点餐的痛点,不远的将来就能产生具体的社会价","listText":"历时3个多月的激烈比拼后,由中国互联网协会指导、饿了么主办的2025AI算法大赛,6月17日在杭州终于决出胜负——15支年轻学生团队,从287所高校、全国2654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他们在获得奖项荣誉的同时,所设计的面向老年助餐、消防安全、智能营销的AI算法方案,也将进一步助力建设所有人的美好生活。 与此同时,美团、饿了么、京东的外卖“三国杀”日益激烈。最新的战况是,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饿了么联合淘宝闪购取得了日单量超6000万的成绩,成为外卖大战至今最引人瞩目的战报之一。 饿了么举办算法大赛和拿到“日单量超6000万”的成绩,都是一个逻辑之下的产物,即饿了么正在用AI为商家、用户及行业解决各种难题,这将帮助外卖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同时,随着AI不断深入到业务中,饿了么将成为第一波全面AI化的公司,在当下如火如荼的外卖大战中,这或将成为饿了么打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一着。 一、AI飞速奔跑,行业“痛点”仍存 2025年,AI行业正处于技术普惠化与场景专业化拐点,头部企业纷纷聚焦多模态和推理能力,致力于推动AI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端,从医疗保健到交通运输,AI正迅速解决各行各业的痛点。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上仍然存在一些没被解决的痛点,外卖行业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据饿了么商家调研显示,包含差评申诉、恶意用户举报等在内的顾客运营,是商家经营的长期痛点。 本次大赛期间产生的方案中,有部分就是针对这些痛点而设计的。众所周知,高龄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往往由于不明白如何操作或者看不清界面字体,导致无法使用便捷的服务。此次大赛就涌现出了相关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即通过天猫精灵生态,语音交互准确识别老人点餐意图,并根据识别的语音内容及多维度条件为老人推荐合适的餐食。通过比赛,饿了么收到了数百支参赛队伍提交的作品,如果最终证明能够高效地解决老人在家中通过语音点餐的痛点,不远的将来就能产生具体的社会价","text":"历时3个多月的激烈比拼后,由中国互联网协会指导、饿了么主办的2025AI算法大赛,6月17日在杭州终于决出胜负——15支年轻学生团队,从287所高校、全国2654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他们在获得奖项荣誉的同时,所设计的面向老年助餐、消防安全、智能营销的AI算法方案,也将进一步助力建设所有人的美好生活。 与此同时,美团、饿了么、京东的外卖“三国杀”日益激烈。最新的战况是,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饿了么联合淘宝闪购取得了日单量超6000万的成绩,成为外卖大战至今最引人瞩目的战报之一。 饿了么举办算法大赛和拿到“日单量超6000万”的成绩,都是一个逻辑之下的产物,即饿了么正在用AI为商家、用户及行业解决各种难题,这将帮助外卖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同时,随着AI不断深入到业务中,饿了么将成为第一波全面AI化的公司,在当下如火如荼的外卖大战中,这或将成为饿了么打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一着。 一、AI飞速奔跑,行业“痛点”仍存 2025年,AI行业正处于技术普惠化与场景专业化拐点,头部企业纷纷聚焦多模态和推理能力,致力于推动AI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端,从医疗保健到交通运输,AI正迅速解决各行各业的痛点。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上仍然存在一些没被解决的痛点,外卖行业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据饿了么商家调研显示,包含差评申诉、恶意用户举报等在内的顾客运营,是商家经营的长期痛点。 本次大赛期间产生的方案中,有部分就是针对这些痛点而设计的。众所周知,高龄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往往由于不明白如何操作或者看不清界面字体,导致无法使用便捷的服务。此次大赛就涌现出了相关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即通过天猫精灵生态,语音交互准确识别老人点餐意图,并根据识别的语音内容及多维度条件为老人推荐合适的餐食。通过比赛,饿了么收到了数百支参赛队伍提交的作品,如果最终证明能够高效地解决老人在家中通过语音点餐的痛点,不远的将来就能产生具体的社会价","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650664d0eb797467f9043aa4cfa2d9c","width":"1280","height":"77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4908663334103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1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48011992039520,"gmtCreate":1750400467201,"gmtModify":1750402389720,"author":{"id":"3492809199172925","authorId":"3492809199172925","name":"零态LT","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a116a388fc078692ae1fadda81ff1d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92809199172925","authorIdStr":"3492809199172925"},"themes":[],"title":"让AI有价值前,要摒弃无效创新","htmlText":"站在生成式AI全面落地的2025年起点上,亚马逊云科技正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加速器”角色。 6月19日,2025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拉开帷幕,主题演讲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总裁储瑞松和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技术总经理Shaown Nandi携一众客户围绕生成式AI的产业落地展开深度剖析,给开发者、企业及行业从业者带来了一场技术与商业创新的思想盛宴。 储瑞松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有一点是确定的,技术,特别是AI的发展在加速。AI将对于我们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技术逐渐成熟,科技行业掀起了生成式AI技术应用热潮,亚马逊云科技布局AI相关技术,确实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与大部分云服务商仅仅做一个“卖水人”不同,亚马逊云科技围绕生成式AI的产业落地上线一系列解决方案,希望通过“贴身服务”,帮助企业开发出可以创造商业价值的生成式AI项目。 零态LT(ID:LingTai_LT)认为,任何新奇的技术,如果没有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前提下实现落地应用,都是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亚马逊云科技“贴身服务”企业打造实用AI项目的举措,不光可以有力推动生成式AI产业加速发展,更预示着其为中国生成式AI企业全球化保驾护航。 一、AI应用潮爆发,生成式AI成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自2022年11月ChatGPT问世后,科技行业就掀起了生成式AI技术“军备赛”。而随着技术逐渐成熟,生成式AI技术已来到新一轮质变的“临界点”。 Shaown Nandi认为,“AI技术的发展恰如巨型海浪的形成:看似平静的涟漪在特定条件下也可演变为高达30米的巨浪,生成式AI和Agentic AI同样已从小规模的突破,发展成当今的超级浪潮。” 事实上,随着技术逐渐成熟,目前生成式AI项目确实呈爆发态势。GitHub披露的Octoverse 2024报告显示","listText":"站在生成式AI全面落地的2025年起点上,亚马逊云科技正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加速器”角色。 6月19日,2025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拉开帷幕,主题演讲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总裁储瑞松和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技术总经理Shaown Nandi携一众客户围绕生成式AI的产业落地展开深度剖析,给开发者、企业及行业从业者带来了一场技术与商业创新的思想盛宴。 储瑞松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有一点是确定的,技术,特别是AI的发展在加速。AI将对于我们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技术逐渐成熟,科技行业掀起了生成式AI技术应用热潮,亚马逊云科技布局AI相关技术,确实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与大部分云服务商仅仅做一个“卖水人”不同,亚马逊云科技围绕生成式AI的产业落地上线一系列解决方案,希望通过“贴身服务”,帮助企业开发出可以创造商业价值的生成式AI项目。 零态LT(ID:LingTai_LT)认为,任何新奇的技术,如果没有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前提下实现落地应用,都是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亚马逊云科技“贴身服务”企业打造实用AI项目的举措,不光可以有力推动生成式AI产业加速发展,更预示着其为中国生成式AI企业全球化保驾护航。 一、AI应用潮爆发,生成式AI成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自2022年11月ChatGPT问世后,科技行业就掀起了生成式AI技术“军备赛”。而随着技术逐渐成熟,生成式AI技术已来到新一轮质变的“临界点”。 Shaown Nandi认为,“AI技术的发展恰如巨型海浪的形成:看似平静的涟漪在特定条件下也可演变为高达30米的巨浪,生成式AI和Agentic AI同样已从小规模的突破,发展成当今的超级浪潮。” 事实上,随着技术逐渐成熟,目前生成式AI项目确实呈爆发态势。GitHub披露的Octoverse 2024报告显示","text":"站在生成式AI全面落地的2025年起点上,亚马逊云科技正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加速器”角色。 6月19日,2025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拉开帷幕,主题演讲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总裁储瑞松和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技术总经理Shaown Nandi携一众客户围绕生成式AI的产业落地展开深度剖析,给开发者、企业及行业从业者带来了一场技术与商业创新的思想盛宴。 储瑞松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有一点是确定的,技术,特别是AI的发展在加速。AI将对于我们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技术逐渐成熟,科技行业掀起了生成式AI技术应用热潮,亚马逊云科技布局AI相关技术,确实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与大部分云服务商仅仅做一个“卖水人”不同,亚马逊云科技围绕生成式AI的产业落地上线一系列解决方案,希望通过“贴身服务”,帮助企业开发出可以创造商业价值的生成式AI项目。 零态LT(ID:LingTai_LT)认为,任何新奇的技术,如果没有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前提下实现落地应用,都是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亚马逊云科技“贴身服务”企业打造实用AI项目的举措,不光可以有力推动生成式AI产业加速发展,更预示着其为中国生成式AI企业全球化保驾护航。 一、AI应用潮爆发,生成式AI成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自2022年11月ChatGPT问世后,科技行业就掀起了生成式AI技术“军备赛”。而随着技术逐渐成熟,生成式AI技术已来到新一轮质变的“临界点”。 Shaown Nandi认为,“AI技术的发展恰如巨型海浪的形成:看似平静的涟漪在特定条件下也可演变为高达30米的巨浪,生成式AI和Agentic AI同样已从小规模的突破,发展成当今的超级浪潮。” 事实上,随着技术逐渐成熟,目前生成式AI项目确实呈爆发态势。GitHub披露的Octoverse 2024报告显示","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8a6a25ba7d5d278e8333f5a0171a8f1","width":"1280","height":"85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4801199203952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3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44068775748048,"gmtCreate":1749437888412,"gmtModify":1749438290951,"author":{"id":"3492809199172925","authorId":"3492809199172925","name":"零态LT","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a116a388fc078692ae1fadda81ff1d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92809199172925","authorIdStr":"3492809199172925"},"themes":[],"title":"一场大厂关于人形机器人的“生态暗战”","htmlText":"2025年,一场关于“人形机器人”的热浪正在升温。具身智能成为风口上的新物种,机器人开始出现在马拉松跑道、工业流水线上、养老社区内,人类为自己造出的“同类”,正在一点点走出实验室,迈向现实。 据天眼查官方数据,及高盛预测,理想情况下,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或将达到1540亿美元。 而国际市场研究机构 Markets and Markets则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13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可达50.2%。 不过,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有资源、懂AI、最早讲科技故事的巨头,百度、腾讯、阿里、**时,却发现一个反常现象,这一次,它们没有冲在最前面,没有高调发布机器人新品,也没有急迫自研双足仿生机械臂。 站在喧嚣之外,它们显得出奇克制。 “为什么这届大厂不造人了?”事实是,它们并没有退出这场战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一、大厂不做主角,转身做起导演 当人形机器人迈着笨拙却执着的步伐,完成了一场21公里的半程马拉松,成为人类赛事中的“非人类完赛者”; 当双足仿生臂在仓储一线完成理货、拣选、搬运,不喊累; 当你家的机器人能一边帮你煮咖啡,一边照顾老人,这种“云+端”的协作能力,正是大厂布局的核心。 镜头拉近,是机械的精准控制与多模态感知在真实场景中的协同演绎;镜头拉远,却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景象,舞台中央,“造人”的主角并非百度、腾讯、阿里,而是一众名字陌生的创业公司。 而那些手握数据、模型、算力和资金的大厂们,在幕后搭台、布光、做导演。这一幕,像极了一部好戏的诞生,靠的不只是演员的表演,更靠剧本、道具、舞台、灯光的精准配合。 根据天眼查媒体综合信息显示,百度的路径像是这场戏中的“布景组长”。它没有冲进主舞台搭建机器人形体,而是悄悄在后台修水电、建桥梁。它用自己的大模型平台、异构算力资源、采标能力与数据处理流水线,打造一个可以高效训练","listText":"2025年,一场关于“人形机器人”的热浪正在升温。具身智能成为风口上的新物种,机器人开始出现在马拉松跑道、工业流水线上、养老社区内,人类为自己造出的“同类”,正在一点点走出实验室,迈向现实。 据天眼查官方数据,及高盛预测,理想情况下,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或将达到1540亿美元。 而国际市场研究机构 Markets and Markets则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13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可达50.2%。 不过,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有资源、懂AI、最早讲科技故事的巨头,百度、腾讯、阿里、**时,却发现一个反常现象,这一次,它们没有冲在最前面,没有高调发布机器人新品,也没有急迫自研双足仿生机械臂。 站在喧嚣之外,它们显得出奇克制。 “为什么这届大厂不造人了?”事实是,它们并没有退出这场战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一、大厂不做主角,转身做起导演 当人形机器人迈着笨拙却执着的步伐,完成了一场21公里的半程马拉松,成为人类赛事中的“非人类完赛者”; 当双足仿生臂在仓储一线完成理货、拣选、搬运,不喊累; 当你家的机器人能一边帮你煮咖啡,一边照顾老人,这种“云+端”的协作能力,正是大厂布局的核心。 镜头拉近,是机械的精准控制与多模态感知在真实场景中的协同演绎;镜头拉远,却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景象,舞台中央,“造人”的主角并非百度、腾讯、阿里,而是一众名字陌生的创业公司。 而那些手握数据、模型、算力和资金的大厂们,在幕后搭台、布光、做导演。这一幕,像极了一部好戏的诞生,靠的不只是演员的表演,更靠剧本、道具、舞台、灯光的精准配合。 根据天眼查媒体综合信息显示,百度的路径像是这场戏中的“布景组长”。它没有冲进主舞台搭建机器人形体,而是悄悄在后台修水电、建桥梁。它用自己的大模型平台、异构算力资源、采标能力与数据处理流水线,打造一个可以高效训练","text":"2025年,一场关于“人形机器人”的热浪正在升温。具身智能成为风口上的新物种,机器人开始出现在马拉松跑道、工业流水线上、养老社区内,人类为自己造出的“同类”,正在一点点走出实验室,迈向现实。 据天眼查官方数据,及高盛预测,理想情况下,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或将达到1540亿美元。 而国际市场研究机构 Markets and Markets则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13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可达50.2%。 不过,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有资源、懂AI、最早讲科技故事的巨头,百度、腾讯、阿里、**时,却发现一个反常现象,这一次,它们没有冲在最前面,没有高调发布机器人新品,也没有急迫自研双足仿生机械臂。 站在喧嚣之外,它们显得出奇克制。 “为什么这届大厂不造人了?”事实是,它们并没有退出这场战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一、大厂不做主角,转身做起导演 当人形机器人迈着笨拙却执着的步伐,完成了一场21公里的半程马拉松,成为人类赛事中的“非人类完赛者”; 当双足仿生臂在仓储一线完成理货、拣选、搬运,不喊累; 当你家的机器人能一边帮你煮咖啡,一边照顾老人,这种“云+端”的协作能力,正是大厂布局的核心。 镜头拉近,是机械的精准控制与多模态感知在真实场景中的协同演绎;镜头拉远,却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景象,舞台中央,“造人”的主角并非百度、腾讯、阿里,而是一众名字陌生的创业公司。 而那些手握数据、模型、算力和资金的大厂们,在幕后搭台、布光、做导演。这一幕,像极了一部好戏的诞生,靠的不只是演员的表演,更靠剧本、道具、舞台、灯光的精准配合。 根据天眼查媒体综合信息显示,百度的路径像是这场戏中的“布景组长”。它没有冲进主舞台搭建机器人形体,而是悄悄在后台修水电、建桥梁。它用自己的大模型平台、异构算力资源、采标能力与数据处理流水线,打造一个可以高效训练","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80c5348e70ab6e020cfe5a1b6134141","width":"1080","height":"599"}],"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440687757480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5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42677455954264,"gmtCreate":1749097752409,"gmtModify":1749097788147,"author":{"id":"3492809199172925","authorId":"3492809199172925","name":"零态LT","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a116a388fc078692ae1fadda81ff1d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92809199172925","authorIdStr":"3492809199172925"},"themes":[],"title":"2025年Q1,理想汽车豪打四张王牌|车圈","htmlText":"新能源、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快速发展,汽车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关注汽车行业最新动态,深入剖析市场趋势,零态LT特推出《车圈》栏目,以专业的视角,关注全球汽车行业最新动态、各大车企的新品发布、技术革新以及市场表现,通过对汽车行业进行深度解读,揭示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律,以及它们如何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以及它们将如何影响人类的出行方式。 本文是该栏目19篇,聚焦理想汽车如何在激烈的新能源战场,用四张王牌开启智能化新征程。 5月29日,理想汽车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财报,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盈利数据,创下了连续十个季度盈利的纪录。财报数据显示,理想汽车的净利润为6.47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10亿元。同时,理想汽车的销量、营收均有不同程的地增长。总体来看,理想汽车的表现可用平稳两个字来形容。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季度的汽车市场充满了波涛汹涌。一方面,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在今年年初,通过增强智驾+打价格战的方式,给其他车企上强度;另一方面,深蓝、零跑都在产品方面继续主打“平替理想”,深蓝S09在宣传时更是直接点出了理想汽车的名字。可见,尽管理想汽车自身在平稳发展,但行业的竞争让它不得不保持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管理层在一季度财报发布前后,透露了公司的策略已经有所转变,这或许是它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做出的调整。梳理下来,理想汽车为应对行业变化,从市场和产品两方面准备了四张王牌,分别是纯电、智驾、下沉和出海,这四张牌将是理想汽车今后的主要看点,也是影响理想汽车能不能再上一层楼的关键因素。 四张王牌 产品与市场双管齐下 天眼查公开资料,及财报数据显示,理想汽车今年一季度营收为25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1%。目前,理想汽车的收入来自两部分,分别是汽车销售业务和其他销售和服务业务,其中前者是理想汽车的收入支柱。在一季度,汽车销售业务的收入为247亿元,同比","listText":"新能源、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快速发展,汽车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关注汽车行业最新动态,深入剖析市场趋势,零态LT特推出《车圈》栏目,以专业的视角,关注全球汽车行业最新动态、各大车企的新品发布、技术革新以及市场表现,通过对汽车行业进行深度解读,揭示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律,以及它们如何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以及它们将如何影响人类的出行方式。 本文是该栏目19篇,聚焦理想汽车如何在激烈的新能源战场,用四张王牌开启智能化新征程。 5月29日,理想汽车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财报,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盈利数据,创下了连续十个季度盈利的纪录。财报数据显示,理想汽车的净利润为6.47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10亿元。同时,理想汽车的销量、营收均有不同程的地增长。总体来看,理想汽车的表现可用平稳两个字来形容。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季度的汽车市场充满了波涛汹涌。一方面,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在今年年初,通过增强智驾+打价格战的方式,给其他车企上强度;另一方面,深蓝、零跑都在产品方面继续主打“平替理想”,深蓝S09在宣传时更是直接点出了理想汽车的名字。可见,尽管理想汽车自身在平稳发展,但行业的竞争让它不得不保持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管理层在一季度财报发布前后,透露了公司的策略已经有所转变,这或许是它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做出的调整。梳理下来,理想汽车为应对行业变化,从市场和产品两方面准备了四张王牌,分别是纯电、智驾、下沉和出海,这四张牌将是理想汽车今后的主要看点,也是影响理想汽车能不能再上一层楼的关键因素。 四张王牌 产品与市场双管齐下 天眼查公开资料,及财报数据显示,理想汽车今年一季度营收为25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1%。目前,理想汽车的收入来自两部分,分别是汽车销售业务和其他销售和服务业务,其中前者是理想汽车的收入支柱。在一季度,汽车销售业务的收入为247亿元,同比","text":"新能源、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快速发展,汽车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关注汽车行业最新动态,深入剖析市场趋势,零态LT特推出《车圈》栏目,以专业的视角,关注全球汽车行业最新动态、各大车企的新品发布、技术革新以及市场表现,通过对汽车行业进行深度解读,揭示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律,以及它们如何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以及它们将如何影响人类的出行方式。 本文是该栏目19篇,聚焦理想汽车如何在激烈的新能源战场,用四张王牌开启智能化新征程。 5月29日,理想汽车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财报,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盈利数据,创下了连续十个季度盈利的纪录。财报数据显示,理想汽车的净利润为6.47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10亿元。同时,理想汽车的销量、营收均有不同程的地增长。总体来看,理想汽车的表现可用平稳两个字来形容。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季度的汽车市场充满了波涛汹涌。一方面,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在今年年初,通过增强智驾+打价格战的方式,给其他车企上强度;另一方面,深蓝、零跑都在产品方面继续主打“平替理想”,深蓝S09在宣传时更是直接点出了理想汽车的名字。可见,尽管理想汽车自身在平稳发展,但行业的竞争让它不得不保持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管理层在一季度财报发布前后,透露了公司的策略已经有所转变,这或许是它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做出的调整。梳理下来,理想汽车为应对行业变化,从市场和产品两方面准备了四张王牌,分别是纯电、智驾、下沉和出海,这四张牌将是理想汽车今后的主要看点,也是影响理想汽车能不能再上一层楼的关键因素。 四张王牌 产品与市场双管齐下 天眼查公开资料,及财报数据显示,理想汽车今年一季度营收为25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1%。目前,理想汽车的收入来自两部分,分别是汽车销售业务和其他销售和服务业务,其中前者是理想汽车的收入支柱。在一季度,汽车销售业务的收入为247亿元,同比","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288623c5307f9392c6619c8b0cfb0f4","width":"1080","height":"60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2,"paper":2,"likeSize":3,"commentSize":1,"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4267745595426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026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42291003035744,"gmtCreate":1749004202156,"gmtModify":1749004736524,"author":{"id":"3492809199172925","authorId":"3492809199172925","name":"零态LT","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1a116a388fc078692ae1fadda81ff1d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92809199172925","authorIdStr":"3492809199172925"},"themes":[],"title":"千亿投入换万亿市场,拼多多找到了撬动未来增长的杠杆","htmlText":"中国电商产业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拼多多选择主动牺牲短期业绩。 2025年5月27日,拼多多披露2025年Q1财报,营收957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降至三年来最低点;经营利润183亿元,同比下降3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47.42亿元,同比下降47%。与此同时,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营收放缓,利润下滑,营销费用却同比激增百亿。 业绩看似下滑,但背后是拼多多主动选择的结果。去年以来,拼多多相继推出“百亿减免”“电商西进” “千亿扶持”等举措,其中,“百亿减免” 大幅下调了家电、数码等多个类目的店铺保障金,“千亿扶持”,计划三年投入1000亿真金白银,重点扶持优质农产区、产业带商家,这些举措是拼多多动了真格的投入,财报数据也显示,在惠商政策执行层面,拼多多并没有打折扣,也并非空喊口号。 财报电话会上,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对外表示,对于商家的长期支持性投资是导致本季度营收放缓、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平台要敢于牺牲短期业绩,助力商家度过短期波动”。 一、同质化竞争加剧,电商产业急需破局 随着完成低线市场触达,中国移动互联网增量流量红利也开始消逝。QuestMobile及天眼查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3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为12.59亿,同比仅增长2.2%,近一年同比增速均为2%左右。 由于难以俘获增量流量,产业带的发展模式单一,商品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为了提升竞争力、扩大市场声量,产业带商家们只能进行更加激烈的价格竞争。 长期以来,安新鞋商家就在这个问题上苦苦挣扎。河北安新县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通过承接天津等地的代加工订单,构建了完善的鞋底、鞋材等产业链,被誉为“北方鞋都”。然而,由于缺少品牌,只能走代加工模式,安新本地鞋的出厂价至今不过七八十元。 ▲图:来自安新县的碳板跑鞋 当地人王智福对上述问题有切肤之痛。2","listText":"中国电商产业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拼多多选择主动牺牲短期业绩。 2025年5月27日,拼多多披露2025年Q1财报,营收957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降至三年来最低点;经营利润183亿元,同比下降3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47.42亿元,同比下降47%。与此同时,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营收放缓,利润下滑,营销费用却同比激增百亿。 业绩看似下滑,但背后是拼多多主动选择的结果。去年以来,拼多多相继推出“百亿减免”“电商西进” “千亿扶持”等举措,其中,“百亿减免” 大幅下调了家电、数码等多个类目的店铺保障金,“千亿扶持”,计划三年投入1000亿真金白银,重点扶持优质农产区、产业带商家,这些举措是拼多多动了真格的投入,财报数据也显示,在惠商政策执行层面,拼多多并没有打折扣,也并非空喊口号。 财报电话会上,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对外表示,对于商家的长期支持性投资是导致本季度营收放缓、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平台要敢于牺牲短期业绩,助力商家度过短期波动”。 一、同质化竞争加剧,电商产业急需破局 随着完成低线市场触达,中国移动互联网增量流量红利也开始消逝。QuestMobile及天眼查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3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为12.59亿,同比仅增长2.2%,近一年同比增速均为2%左右。 由于难以俘获增量流量,产业带的发展模式单一,商品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为了提升竞争力、扩大市场声量,产业带商家们只能进行更加激烈的价格竞争。 长期以来,安新鞋商家就在这个问题上苦苦挣扎。河北安新县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通过承接天津等地的代加工订单,构建了完善的鞋底、鞋材等产业链,被誉为“北方鞋都”。然而,由于缺少品牌,只能走代加工模式,安新本地鞋的出厂价至今不过七八十元。 ▲图:来自安新县的碳板跑鞋 当地人王智福对上述问题有切肤之痛。2","text":"中国电商产业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拼多多选择主动牺牲短期业绩。 2025年5月27日,拼多多披露2025年Q1财报,营收957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降至三年来最低点;经营利润183亿元,同比下降3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47.42亿元,同比下降47%。与此同时,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营收放缓,利润下滑,营销费用却同比激增百亿。 业绩看似下滑,但背后是拼多多主动选择的结果。去年以来,拼多多相继推出“百亿减免”“电商西进” “千亿扶持”等举措,其中,“百亿减免” 大幅下调了家电、数码等多个类目的店铺保障金,“千亿扶持”,计划三年投入1000亿真金白银,重点扶持优质农产区、产业带商家,这些举措是拼多多动了真格的投入,财报数据也显示,在惠商政策执行层面,拼多多并没有打折扣,也并非空喊口号。 财报电话会上,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对外表示,对于商家的长期支持性投资是导致本季度营收放缓、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平台要敢于牺牲短期业绩,助力商家度过短期波动”。 一、同质化竞争加剧,电商产业急需破局 随着完成低线市场触达,中国移动互联网增量流量红利也开始消逝。QuestMobile及天眼查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3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为12.59亿,同比仅增长2.2%,近一年同比增速均为2%左右。 由于难以俘获增量流量,产业带的发展模式单一,商品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为了提升竞争力、扩大市场声量,产业带商家们只能进行更加激烈的价格竞争。 长期以来,安新鞋商家就在这个问题上苦苦挣扎。河北安新县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通过承接天津等地的代加工订单,构建了完善的鞋底、鞋材等产业链,被誉为“北方鞋都”。然而,由于缺少品牌,只能走代加工模式,安新本地鞋的出厂价至今不过七八十元。 ▲图:来自安新县的碳板跑鞋 当地人王智福对上述问题有切肤之痛。2","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a661893af8406810f38190d3ec78820","width":"1200","height":"90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4229100303574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3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following","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