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观财经

公众号异观财经,关注中概股,通过财务数据分析,洞悉数据背后的投资价值。

IP属地:北京
    • 异观财经异观财经
      ·11-13 09:58
      百度向全球开放慧播星数字人技术,李彦宏:数字人是AI时代全新通用交互界面 11月13日举行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宣布慧播星数字人技术向全球开放。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数字人本质上是一种基础性技术,甚至是AI时代的一个全新通用交互界面。 据悉,今年双11,慧播星数字人带货GMV同比提升91%,开播直播间数同比增长119%,83%的开播主播使用过数字人。此外,百度发布一项数字人全新能力——“实时互动型数字人”,它不仅能深度理解真实世界,基于真实世界信息做出即时反馈,更能在互动中流露自然情绪,实现全模态精准匹配,将数字人互动性提升至新高度。 慧播星数字人亦在加速出海。目前其已率先落地巴西市场。后续,还将发力东南亚、美国等重点国家和区域市场,积极拓展Shopee、Lazada等平台。$百度集团-SW(09888)$  @爱发红包的虎妞 
      559评论
      举报
    • 异观财经异观财经
      ·11-12 21:41

      净赚超90亿!“情绪经济”造富腾讯音乐

      随着我国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消费的本质也发生了深层次变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正从对商品功能的满足,转向对意义的追寻。人们购买的不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更是其承载情感连接、情绪慰藉与身份认同,这场关于消费价值的重塑,推动了“情绪经济”的崛起。 在线音乐平台正是“情绪经济”受益者之一。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就是最成功的案例。在当前注重情绪消费的时代,腾讯音乐娱乐集团通过深耕粉丝经济,探索出了清晰的商业化路径。 01 腾讯音乐前三季净赚超90亿 2025年11月12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 财报显示,三季度腾讯音乐营收84.6亿元,同比增长20.6%。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高达24.8亿元,同比增长27.7%。 今年前三个季度,腾讯音乐总营收242.6亿元,同比增长15.8%,期内净利润90.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0.3亿元,增长80%,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同比增长28%至73.4亿元。 三季度,在线音乐服务收入69.7亿元,同比增长27.2%,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提升至82.3%,为集团贡献了超八成的收入。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在线音乐订阅收入的增长,以及线下演出、广告服务和艺人周边收入的增长。 一方面,付费用户规模持续扩大至1.257亿人,同比增长5.6%。  另外一方面,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持续保持增长,从上年同期的10.8元,增长至今年三季度的11.9元,同比增长10.2%。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的赚钱能力非常强,甚至超越国际音乐流媒体巨头Spotify。2025年Q3,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毛利率为43.5%,高出Spotify 12百分点;TME的经营利润率高达32%,而Spotify的经营利润率仅为13.6%。 无疑,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的战略转型是成功的。 一方面,对于高质量用户通过定价更高的SVIP提升在线音乐
      2,8771
      举报
      净赚超90亿!“情绪经济”造富腾讯音乐
    • 异观财经异观财经
      ·11-12 10:21
      自己作为消费者,感觉双十一现在是越来越无感了,以前还会屯一些生活必需品,现在觉得没有那个必要了,一方面囤货实在占用空间,最重要的是偶尔品牌或者平台秒杀、发券等,购买的物品可能都比双十一期间还要便宜,这就更没有必要囤货了。 现在双十一购物,更多考虑购买的是大件或者日用百货、服饰类。 今年的双十一,在京东活动期间购买了两双爱步的鞋子,今早6点不到,快递小哥就放到了家门口,很拼!试穿了之后发现,根据平台推荐的购买尺码,还是比自己真实穿的鞋码大了1码,咨询客服后需要的鞋码暂时没有库存,选择了退货。京东的服务体验还是不错的,此刻快递小哥已经取走了,这样的服务体验是加分项,想想今年,自己在京东购买服饰、运动鞋等也比其他平台要多,此前购买3C产品,现在服饰买的也不少,也不知道在京东购买日用百货的消费者多不多? 京东披露的双十一期间的“战绩”,在日百和服饰品类上,京东11.11取得新的突破,近500个服饰、美妆、运动细分品类成交额增长超100%在日百和服饰品类上,京东11.11取得新的突破,近500个服饰、美妆、运动细分品类成交额增长超100%,这个成绩看着不错,京东如果在日百和服饰上持续发力,为了如果能让消费者养成“买日百和服饰上京东”的心智,京东未来业绩增长会不会也会有一个突破?$京东集团-SW(09618)$  @爱发红包的虎妞 
      4,3782
      举报
    • 异观财经异观财经
      ·11-07
      京东外卖,淘宝闪购补贴又上力度了! 最近京东外卖又上大力度补贴了,东哥请吃外卖,1分钱的外卖抢不到,1元的汉堡也很香嘛。淘宝闪购的力度也不小,早晨有朋友13元喝到了星巴克$京东集团-SW(09618)$  $阿里巴巴-W(09988)$  
      1,987评论
      举报
    • 异观财经异观财经
      ·11-05
      两家创始人都是百度出来的吧
      921评论
      举报
    • 异观财经异观财经
      ·11-05

      1.4万亿Uber还要继续吃Robotaxi的苦

      优步作为国际出行巨头,当前核心业务整体业绩表现稳中有升,但想再现爆发式增长,需要契机。 优步未来还能涨吗? 在确保核心业务持续增长的前提下,Uber未来增长驱动关键看广告业务和自动驾驶。2024和2025年,优步几乎撩遍了中国的自动驾驶企业,然而,自动驾驶对于优步来说,更像一把双刃剑,短期会增加资本开支和面临盈利压力,长期潜在收益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规模落地而受益。 因此,因此优步未来股价能否上涨,中短期看广告业务,长期则重点看自动驾驶业务商业化落地程度如何。 三季度业绩加速增长,盈利创新高 优步11月4日晚美股盘前,发布了2025年三季度财报,整体来看保持增长态势。 财报显示,优步2025年三季度营收134.7亿美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增长更是突飞猛进,较上年同期26亿美元增长近三倍,达到66亿美元。调整后EBITDA增长33%,达到约23亿美元。 从细分业务来看,优步的核心业务出行部门Q3营收为76.8亿美元,同比增长20%;配送部门(即外卖业务)Q3营收为44.8亿美元,同比增长9%;货运业务Q3营收为13.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几乎持平。 当前,优步收入增长主要是出行业务和配送业务双轮驱动,订单总额则成为非常重要的指标。 三季度是线下出行旺季,订单和总预订量保持增长。财报披露,2025年Q3公司总预订额同比增长21%至497亿美元,其中出行业务的订单额同比增长19.6%至251亿美元。 报告期内,优步配送业务表现亮眼,三季度配送业务订单额同比增长25%,较上季度的20%,增长5个百分点。 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优步的出行业务都弱于配送业务。优步在网约车行业的主动地位相当稳固,公司希望在网约车之外拓展更具增长潜力的服务,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表示,优步One计划正鼓励用户预订更多餐饮和生鲜配送服务。 据公司披露,生鲜及日用品等非
      9,1783
      举报
      1.4万亿Uber还要继续吃Robotaxi的苦
    • 异观财经异观财经
      ·11-04

      285亿!星巴克,卖掉中国业务

      近些年,随着消费者代际变化,以及茶、餐饮企业陆续加入咖啡赛道,瑞幸咖啡等中国本土竞争者也对星巴克形成强有力的冲击,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这两年,星巴克中国业务的业绩更是一蹶不振,很显然,其传统的打法在中国市场已失灵,只有转变战略,才有可能找到新的机会。 此前星巴克多次被传出售中国业务,如今消息也算尘埃落定,根据最新消息,星巴克公司将以40亿美元(约28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把其中国业务的大部分股权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博裕资本。 星巴克在一份声明中称,博裕资本将通过与星巴克组建的合资企业,持有星巴克中国零售业务高达60%的股权。星巴克则保留剩余的40%股权,并继续向合资企业授权其品牌和知识产权。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该交易尚需获得中国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预计将于2026财年第二季度(即2026年1月至3月)完成交割。 转型轻资产运营,增长困境下的自救? 进入中国市场26年后,星巴克此次出售中国业务控股权,可以说是其最重大的战略调整之一,未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模式将发生重大改变,从“完全直营、高度控制”的模式,转向了“本土化合资、资源共享”的新阶段,运营模式由重转轻,是消费者代际变化以及激烈竞争多重作用下的结果。 如今消费者习惯已发生变迁。如今伴随咖啡文化的普及与供应链的成熟,咖啡已成为都市人群的日常饮品,消费者对咖啡豆品质、烘焙方式、风味口感、奶泡质量等有更高要求,品牌光环的吸引力相对下降。消费者更加理性,对价格更为敏感,尤其是在当前大环境下,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更愿意为符合自己口味、调性、生活方式的品牌或者场景买单。 从市场竞争角度,目前茶咖市场竞争白热化,星巴克面临“双重夹击”。 一方面,咖啡赛道:本土品牌“下沉+性价比”围剿。瑞幸、库迪等本土咖啡品牌通过“9.9元低价策略”快速扩张,抢占下沉市场。星巴克此前坚持“第三空间”高端定位,在价格敏感型市场竞
      321评论
      举报
      285亿!星巴克,卖掉中国业务
    • 异观财经异观财经
      ·10-15

      京东“造车”,刘强东意欲何为?

      继掀起外卖大战、猛攻酒旅、京东折扣超市加速开店、入局咖啡赛道,刘强东又一次放大招,这次瞄准的是汽车行业。 10月14日举办的京东11.11惊喜开放日活动上,京东汽车宣布联合宁德时代旗下的时代电服和广汽集团共同推出一款“国民好车”。很快,“京东造车”话题冲上热搜。 随后,京东回应称,此次透露的新车是三方联合推出,京东主要提供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不直接涉及制造环节。 通过京东回应不难看出,京东并非贸然贸然闯入整车制造的“红海”,而是通过轻资产模式,凭借自身核心优势,在汽车后市场与智能出行生态中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为何造车? 京东不断入局新赛道,拓展新业务,是增长压力之下的“破局”需求。 纵观京东集团近年财报,其核心的零售业务虽保持收入增长,但增速已明显放缓,进入平台期。同时,尽管净利润有所改善,但电商行业的整体竞争已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 京东需要寻找一个足够庞大、且能与自身基因结合的“第二增长曲线”来支撑未来的市值和投资者信心。汽车产业,作为一个规模高达十万亿级的市场,自然成为首选目标。 京东拥有稳健的现金流和充足的现金储备,这为其进行战略性投资和新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务基础。 更重要的是,京东拥有数以亿计的高价值用户,尤其是京东PLUS会员(有资料显示会员规模超5000万)。这部分用户通常具有高收入、高忠诚度、注重服务品质的特征,与汽车消费(包括购买、保养、周边产品)的主力客群高度重合。而汽车的客单价高、决策周期长,与京东平台用户适配度非常高。服务好这批用户的车生活,等于盘活了最有价值的存量资产,其变现潜力巨大。 手机之后,车可以说是最大的智能终端,谁能抓住用户的用车需求,谁就能找到超级流量入口,就能掌握下一个十年的“流量密码”。 意在“车”外 京东入局造车,表面来看,其最直接的目的和诉求是通过业务协同,为京东养车导流。但从长远来看,或许隐藏着刘强东更大的“野心”,
      923评论
      举报
      京东“造车”,刘强东意欲何为?
    • 异观财经异观财经
      ·09-25

      2600亿安踏并购风险,开始显现

      近日,始祖鸟联合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上演的一场“炸山”烟花秀,在引爆环保争议的同时,在资本也引发连锁反应,“炸伤”亚玛芬,更是殃及安踏。 烟花秀事件后,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受品牌舆论危机冲击,股价显著波动,9月22日盘前,股价跌幅近10%至33.76美元,显示资本市场对品牌舆情危机的快速反应。同日该公司股票成交额达1.49亿美元(当日换手率1.11%),较事件前一周日均成交额增长45%,反映投资者避险情绪集中释放。 9月22日开盘,在港股上市的安踏体育股价大幅低开4.6%,盘中跌幅更是一度达到了7.28%,后来股价有所回升,但收盘时仍下跌2.22%。当日成交额30.1亿港元(5日平均的2.2倍),换手率1.15%创近20日新高。做空量飙升至634.4万股,占成交量19.7%,卖空量环比增155.6%。 烟花秀事件,虽说短期对亚玛芬和安踏造成股价震荡走势,但事件对品牌信誉和公司治理能力的中长期考验仍需观察。 0 1  始祖鸟增长动能减弱 烟花易冷,争议难消。 烟花秀背后,内外竞争压力之下,始祖鸟业绩增长承压,高增长神话遇阻。 过去几年,始祖鸟持续走红,业绩实现高速增长。从2020年至2024年的五年间,始祖鸟的营收从2020年的5.48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20亿美元。 然而拐点已至,始祖鸟的增长引擎正在失速。 始祖鸟母公司$2024年财报显示,始祖鸟所在的户外功能性服饰全渠道增速已从2023年的55%骤降至28%。 2025年第二季度,始祖鸟所在技术功能性服饰部门营收5.09亿美元,同比增幅23%,但较上年同期下滑11个百分点。 同时,该部门的同店销售增速同样显著放缓。2023年二季度,该部门同店收入增速高达80%,2024年同期增速放缓至26%,2025年二季度,其同店收入增速进一步下滑,仅为15%,连续三年下滑。 始祖鸟面临国际和国内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内
      1,858评论
      举报
      2600亿安踏并购风险,开始显现
    • 异观财经异观财经
      ·09-16

      西贝罗永浩之争:一场没有赢家的错位舆论战

      9月15日下午,西贝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致歉信,西贝表示,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道歉信中,还引用了西贝老板贾国龙的话:“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随后罗永浩转发这封致歉信,并称“顾客虐你什么了?顾客都被你打成网络黑社会了,谁虐谁呢?” 西贝与罗永浩之间的争论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在这次舆论事件中,预制菜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深思便会发现,这场舆论风波背后,表面上企业家与消费者代表之间的观点交锋,而背后则折射出中国餐饮行业转型期的深层矛盾——消费者信任、企业盈利模式、以及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场争论不仅是一场错位的对话,更是一次暴露行业痛点的公开诊断。 0 1 错位的舆论战场:企业家逻辑与消费者情感的碰撞 罗永浩吐槽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这是从消费者视角出发,主要聚焦价值感知与用户体验评价。罗永浩的发言,之所以能引发大众共鸣,是因为他触动了消费者对“公平交易”的基本期待。 他对于西贝的吐槽,代表了一部分消费者对高端预制菜的抵触情绪——支付现炒菜的价格,却获得工业化预制产品,价格与价值不匹配引发消费者质疑,这种价值错位感成为争议的核心燃点。 另外,消费者并非完全排斥预制菜,消费者希望餐饮企业能够透明化,明白告知哪些是预制菜,就像新华社评论中提到“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当高端餐饮大量使用预制菜却未明确标识,消费者便产生被欺骗感。 西贝董事长贾国龙争论中的发言,与罗永浩存在维度错位。 贾国龙发言,是从企业经营角度出发,强调在当下餐饮业环境下,西贝的定价是基于原材料、人力、租金等综合成本结构的商业决策。作为连锁餐饮企业家,他必须平衡品质、成本与扩张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餐饮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 贾国龙“绝无预制菜”的强硬表态,本质上是对企业盈利模式的捍卫。西贝作为中餐连锁品牌,长期以来以“现炒”、“健康”为卖点,但
      1,058评论
      举报
      西贝罗永浩之争:一场没有赢家的错位舆论战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