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阿尔法DeepFund
专注基金行业事件、产品和人物故事,探究背后的深层逻辑。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132
帖子 · 132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阿尔法DeepFund
阿尔法DeepFund
·
08-08 14:52
浮动费率基金"下半场"
导语:从统一发行到常态化注册,这场关乎公募基金行业逻辑重塑的变革正步入深水区。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发行热度尚未完全褪去,第二批产品已接踵而至。 与首批产品统一推进的发行节奏不同,第二批产品不再遵循统一安排,改由各家基金公司自主规划发行,这意味着浮动费率基金已进入常态化注册阶段。 作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中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主动权益基金推行的浮动管理费机制,真正实现了基金公司的收益与投资者的收益直接挂钩。其中,费率动态调整将投资者利益置于核心位置,长期持有分档费率旨在扭转资本市场的“短视症”,而管理费与超额收益的绑定,则倒逼基金管理人提升投研能力。 “投资者盈利,基金公司方能创收”——这一朴素逻辑的背后,是行业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而这一切,早在两年前那份文件中,便已埋下伏笔。 01 从“降本”到“增效” 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明确鼓励推出与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 彼时的改革聚焦为投资者“降本”: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上限从1.5%降至1.2%,托管费降至0.2%,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降至15%,预计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约费用支出合计约200亿元。 时隔近两年,今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方案》中,进一步明确要求主动权益类新基金必须采用浮动管理费率机制。 此次改革方向转向为投资者“增效”: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对于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将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适用差异化管理费率,若业绩明显低于比较基准,基金公司须少收管理费。 具体来看,这一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的费率机制分为三档:当基金业绩跑输基准≥3%时,管理费降至0.6%;跑赢基准≥6%且收益为正时,可收取1.5%;其他情况则维持1.2%的基准费率。 事实上,浮动费率模式在国际市场已有成熟
看
34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浮动费率基金"下半场"
阿尔法DeepFund
阿尔法DeepFund
·
08-06
主动权益基金又行了?
导语:业绩全面碾压被动指数基金,但投资者信任的重构仍需要时间。 近年来,主被动之争一直是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 2023年以来,相对于被动权益基金的逆势崛起,主动权益基金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在A股的“定价权”更是在去年底被被动指数基金所超越,也因此一度引发对其配置价值的质疑。 而今年以来,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以刚刚过去的7月为例,超过七成的主动权益基金在当月实现了超越基准的表现,这意味着主动权益基金跑赢各大主流宽基指数的比例超过70%,而在去年A股“924”绝地反击行情中,这一比例不足30%。 从30%到70%,主动权益基金迎来了一场迟到的“正名”,关于其业绩回暖的讨论也开始多了起来。 01 创新药赛道集体觉醒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末,全市场4100余只主动权益基金(剔除2025年之后成立,仅保留唯一份额)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14.05%,跑赢沪深300(3.58%)、中证500(8.74%)等主流宽基指数,获得正收益的主动权益基金占比更是高达92.33%。 反观近1200只2025年前成立的被动指数基金(保留唯一份额,剔除联接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10.94%,获得正收益的被动基金占比为90.38%。 可以说,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业绩无论相对于主流指数,还是相对于跟踪各类指数的被动指数基金,都具备明显优势。 其中,创新药主题基金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在主动权益基金方面,今年以来,5只“翻倍基”清一色押注创新药赛道,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以127.05%的涨幅领跑同类产品,中银港股通医药、永赢医药创新智选紧随其后。 在被动指数基金方面,跟踪创新药指数的基金虽然相比主动权益基金中的领跑者尚有近30%的业绩差距,但同样展现出强劲势头。其中,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实现年内收益翻倍。 整体而言,今年主动权益基金迎来业绩“小阳春
看
44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主动权益基金又行了?
阿尔法DeepFund
阿尔法DeepFund
·
07-24
基金二季报观察:千亿资金大迁徙,头部基金公司规模增长和业绩坚挺的秘密
导语:模块越全,收益越稳。 一直以来,基金季报在权益基金分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帮助投资者了解全市场基金的运作情况,还能为具体基金的投资调整提供依据。 基金季报详细披露了基金的持仓情况,包括重仓股、行业配置等,投资者可以清楚了解基金的投资方向和风格。 基金经理还会在季报中总结过去一个季度的市场表现并展望未来,投资者以此可以判断基金经理的前瞻性和投资逻辑。 01 千亿资金大迁移 公募基金二季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也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虽然二季度市场整体上行,但是关税等问题还是影响到市场风险偏好,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存量赎回份额仍超过1000亿份。 从行业配置角度,二季度主动基金加仓通信、银行、军工等,减仓食品饮料、汽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行业。可以看出,二季度主动基金的调整方向是“哑铃”两端,一面提高了对景气度的诉求,一面则拥抱险资等增量资金的共识,在红利中进一步聚焦。 相较于中证800行业占比,主动权益基金在电子、医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成长行业仍然保持了超配,非银金融、计算机和银行是低配程度较高的三个行业。 如果关注主动权益资产规模较大的“权益大厂”,也可以发现不同公司的行业偏好也各有不同,例如汇添富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在医药上持仓占比较高,交银施罗德基金持仓比例最大的行业为银行,博时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银华基金重仓较多电子板块。 如果考虑主动加仓方向,东证资管主动增持了轻工制造,华安基金增持医药行业,华夏基金在军工板块的配置比例明显增加。 针对各类风格基金的具体策略和变化,考虑到市场上存量产品众多,不妨选择一家有代表性的大型公司重点分析。 根据二季报,今年二季度华夏基金总规模增长近1800亿元,非货基金规模增长1166.5亿元,均位列全市场第一。 参考国泰海通证券最新发布的基金公司资产业绩排行榜,截至今年年中,近一年华夏基金权益类基金绝对收
看
25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基金二季报观察:千亿资金大迁徙,头部基金公司规模增长和业绩坚挺的秘密
阿尔法DeepFund
阿尔法DeepFund
·
07-23
离场的“固收+”基金经理
导语:公募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潮从权益向“固收+”蔓延,并非偶然。 7月17日,安信基金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张翼飞卸任所管9只基金,并已因个人原因从公司离职。 同日,张翼飞在安信基金公众号发文表示,“在安信基金工作了13年,终于到了告别的时候”,并透露未来将继续从事资产管理行业。 至此,流传已久的张翼飞离职传闻终于尘埃落定。 关于其职业生涯下一站,业内人士普遍猜测是私募。 01 顶梁柱转身 作为安信基金的一员老将,张翼飞早在2012年便加盟安信基金,任职长达13年之久。 那时的安信基金才刚刚成立不久,张翼飞从固定收益部研究员起步,逐步成长为公司的核心投资人物。他历任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职务,并于去年担任公司首席投资官。 在安信基金任职期间,张翼飞累计管理过34只基金,覆盖货币型、债券型、灵活配置型等多种类型的产品,其巅峰时期管理规模达到644亿,约占同期公司总规模的一半,也因此被外界视为安信基金的顶梁柱。 可以说,他见证了公司的成长,公司也在他的成长中发展壮大。 在业内,张翼飞绝对算得上是“固收+”领域的大佬。 其秉持绝对收益的投资风格,擅长对纯债、转债、股票等多元资产进行混合配置管理,能从宏观视角出发,动态灵活地调整各类资产的配置仓位,以此获取稳健收益,其管理的产品业绩与口碑均得到投资者的高度认可。 即便如此,张翼飞还是选择在即将迎来自己在安信基金的第13个年头时,离开了公司,而他也成为了近年来公募行业首个“奔私”的“固收+”明星基金经理。 02 获得感没有了? 此前,“奔私”的明星基金经理主要集中在主动权益领域,而这一次来自“固收+”领域,这一变化,难免让外界对公募基金行业当下的生态心生疑惑。 一方面,这一群体通常拥有比大多数权益基金经理更好的待遇;另一方面,业内普遍认为他们相对稳定,即便是跳槽也是更倾向于投奔其他公募机构。
看
153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离场的“固收+”基金经理
阿尔法DeepFund
阿尔法DeepFund
·
07-18
把巴菲特的“喜诗糖果”装进ETF
导语:巴菲特用喜诗糖果验证现金流价值,如今基金公司将这一价值映射到ETF产品。 “今天盈利10万,明天却可能破产”——这不是夸张,是不少老板正在经历的生死瞬间。 这样的故事在资本市场同样屡见不鲜:一家年盈利5亿元的上市公司为何突然爆雷?长期亏损的特斯拉又为何能逆袭成为全球市值王者?答案藏在一条被忽视的暗线里——现金流。 利润可以修饰,但现金流的调整难度却判若云泥。 一家公司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后计提费用等手段,让利润表看起来光鲜亮丽,但银行账户里的真金白银却骗不了人。就像那些年盈利数亿却突然崩塌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利润数据被精心粉饰,而现金流早已暗流涌动——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应付账款却已到期,当资金链的最后一环断裂,再漂亮的利润数字也成了废纸。 正因如此,近年来资本市场对于现金流的关注度陡然攀升,自由现金流选股策略也作为一个崭新策略在国内悄然兴起。 以中证500自由现金流指数为例,它反映的是中证500指数样本中现金流创造能力较强的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从过往表现来看,中证500自由现金流指数近十年累计涨幅达160%,年化超10%,今天公告提前结束募集的华夏中证500自由现金流ETF(简称:现金流500ETF 认购代码:560123)跟踪的标的便是该指数。 01 财报里的“照妖镜” 究竟中证500自由现金流指数是如何实现这一长期业绩的,恐怕还要从自由现金流这一概念谈起。 我们这里不妨用家庭来打比方,或许能更直观地理解自由现金流的含义——就像家中大人每月领到的工资,加上偶尔出租闲置房屋赚得的租金收入,这些钱不会全部揣进腰包:一部分要支付房贷车贷、柴米油盐等日常开销,一部分得留着给孩子报辅导班、交学费,最后剩下的那部分,才是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真金白银”,这就是自由现金流。 对于公司而言,自由现金流同样是其在扣除运营成本和资本支出后,能够真正自由掌控的资金,它能更真实地反
看
246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把巴菲特的“喜诗糖果”装进ETF
阿尔法DeepFund
阿尔法DeepFund
·
07-16
债圈迎来DeepSeek时刻
导语:拥抱债券指数化大时代。 7月的资本市场,一股"科技+债券"的投资热潮正悄然涌动。 7月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单只上限30亿元,全部一日募集结束,其中大部分募至接近上限水平,创下了债券ETF“日光基”纪录。 从年初8只做市信用债ETF引爆市场,到如今科创债ETF接棒成为"资金新宠",短短半年间,债券ETF总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含科创债ETF规模,截至7月11日)。 当"资产荒"遇上低利率,这些费率更低、透明度更高、交易更灵活的被动型债券基金,正以"黑马"之姿重塑投资者的配置逻辑——既能为保险、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开辟科技研发初期的投资渠道,也能让普通投资者轻松分享科创领域的成长红利。 这场债券指数化的浪潮背后,是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耦合,更是投资逻辑从"主动择时"向"工具配置"的深刻转变。 一场关于收益与风险的精细化衡量,正在万亿级债券市场悄然展开。 01 从科创板到科创债 Wind数据显示,自5月科创债新规政策落地以来,截至7月8日,科创债累计发行规模已超6500亿元。 而科创债ETF作为公募行业首个聚焦“科技金融”主题的债券基金,精准响应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能源与新材料、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硬科技领域,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同时,科创债ETF又与科创板ETF形成互补,为科技企业提供“债+股”全周期融资支持,所以发行伊始便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一方面,基于ETF做市商和T+0交易机制,科创债ETF的发行和上市有利于激活底层科创债流动性,为市场注入交易活力;另一方面,科创债ETF降低了投资参与科创债投资的门槛,相比主动型债基费率更低、投向成分更加透明,申赎买卖也更加灵活。 从即将上市的首批10只科创债ETF来看,主要跟踪三大科创债指数,分别是沪AAA科创债、深AAA科创债、中证AAA科创债。三大指数成分
看
20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债圈迎来DeepSeek时刻
阿尔法DeepFund
阿尔法DeepFund
·
07-09
“固收+”崛起:一场投资者信任的转移之战
导语:“固收+”不是简单的“债打底、股增厚”,而是基于对资产间相关性及性价比的动态判断,以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的更优解。 种种迹象表明,”固收+”基金正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喜爱。 来自华西证券的研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固收+”基金总规模上升至13807.34亿元,规模环比增加1560.29亿元,在广义债基中的占比环比上升2个百分点,这是“固收+”基金规模占比自2022年一季度以来首次显著回升。 这一趋势,在互联网平台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据某平台统计数据显示,以债券为底仓、含少部分权益资产的“固收+”基金热度持续攀升,今年前4个月该类基金的用户规模同比增幅达88%。 “固收+”基金受到热捧的背后,与投资者在震荡市中对稳健收益的强烈需求有关。 近年来,A股市场波动加剧,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传统低风险投资工具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与此同时,权益市场的高波动性也让部分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于是,相对稳健的”固收+”基金,成为了不少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首选。 01 范式革命 “固收+”基金并非新鲜事物,其最早可追溯到2002年。 早期”固收+”基金以一级债基为主,一级债基不再参与新股申购后,二级债基逐渐崛起。 2015、2017年历经两次股市的大幅回撤,令投资者寻求股债平衡策略以降低波动,彼时“固收+”基金规模先涨后跌,但仍是只有约4000亿规模的小众基金品类。(截至2017年末,“固收+”基金规模合计3996亿元。统计方法如注。) 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后,资管产品刚兑的时代一去不返,银行保本理财退出历史舞台。配合2019年开始的A股三年“慢牛”行情,大量资金涌入”固收+”产品,总规模从2018年的4043亿飙升至2021年的1.3万亿。(截至2021年末,“固收+”基金规模合计12993亿元。统计方法如注。) 数据来源Wind。注:固收+产品筛选条件:
看
166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固收+”崛起:一场投资者信任的转移之战
阿尔法DeepFund
阿尔法DeepFund
·
07-07
北交所:A股的“反内卷”新战场
导语:机构参与者不算多,市场还不算太“卷”,还有很多没有充分价值发现的地方。 2025年的A股市场,犹如一场跌宕起伏的史诗——算力狂潮、关税博弈、新消费医药轮动,资金在震荡中寻找方向。 在这场资本博弈的角逐中,一个曾被低估的“隐形冠军”正悄然崛——北交所。而北证50作为北交所首个代表性指数,其上半年的亮眼表现,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纵观上半年A+H市场主要指数表现,北证50以39.45%的涨幅一骑绝尘,稳居涨幅榜首位。更值得注意的是,该指数在4月遭遇关税冲击大幅下挫后,仅用不到一周的时间便完成了反弹,并在此后屡创新高。 与之相呼应的是,北交所主题基金同样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截至6月30日,年内公募基金产品业绩涨幅榜排名前10的产品(剔除QDII)中,就有三只来自北交所主题基金,分别位列涨幅榜的第1、第3、第10名。 拉长时间周期来看,北交所主题基金的表现更为突出。 01 最不“卷”的市场 Wind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公募基金产品业绩涨幅榜排名前10的产品(剔除QDII)中,排名前3的均为北交所主题基金。其中,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混合(014283)更是以175.64%净值增长率位居全市场基金收益第一名。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混合不仅绝对收益突出,也大幅跑赢北证50指数及业绩比较基准。截至今年年中,2025年上半年、近1年、近3年较北证50的超额收益分别为32.71%、75.62%和151.64%。 数据来源:Wind,起始日期2022.4.29(北证50基日)至2025.06.30 与近些年国内主动权益战胜宽基指数的难度不断加大不同,过去三年70%以上的北交所主题基金均战胜了北证50这一基准。 这一现象,正是“有效市场假说”的中国映射。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在功能良好、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
看
21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北交所:A股的“反内卷”新战场
阿尔法DeepFund
阿尔法DeepFund
·
07-03
既要低波动,又要追求收益,如何兼具?
导语:多资产协同配置。 在投资的世界里,有一个永恒的难题:如何在波动中保持稳健,又在稳健中捕捉增长? 有人追逐风口,却难逃市场周期的洗礼;有人固守低风险,却错失长期复利的魔力。而"机构投资教父"大卫·斯文森用30年的实战给出了答案。 他所管理的耶鲁捐赠基金在1999-2019年间的年复合投资回报率达到11.4%,仅2008年出现过亏损,是同期世界上回报表现最好的大学捐赠基金,而这也让耶鲁捐赠基金成为了全球配置领域的标杆。 稳健投资的背后,来源于大卫·斯文森的投资理论。在他的经典著作《机构投资者的创新之路》中有这样一段话:“权益投资可提高潜在收益,分散化投资则可降低风险”。 大卫·斯文森认为风险控制是投资的核心,但其实风险控制并不依赖于对黑天鹅的预测,而是通过纪律性执行及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系统性抵御市场不确定性,最终在长期持有低相关性资产的过程中,形成反脆弱的投资结构。 相比于耶鲁捐赠基金的多元化资产配置,国内公募基金产品的可投范围则要小得多。但这并不影响“多资产投资”这一理念在公募基金产品中的应用,其中,睿远基金固收团队的“多资产协同配置”是最为典型的一种。 01 收益率只是一方面 所谓多资产投资,是指通过股债分散配置来降低风险,同时运用少量权益资产增厚收益,以实现收益风险比最大化的一种策略。 该类产品追求的是风险可控下的收益增厚,而衡量该类基金的表现,除收益率外,回撤和波动率也是不容忽视的指标。 以“睿远稳益增强30天持有债券基金(R2)”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25日,该基金自2023年9月19日成立以来区间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达到12.13%。在获得良好业绩的同时,睿远稳益增强30天持有债券基金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仅-2.13%。 除了收益和风险指标,投资者还可以使用夏普比率这一指标来衡量一只基金的投资性价比以及持有体验。 夏普比率的含义是基金每单位波
看
34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既要低波动,又要追求收益,如何兼具?
阿尔法DeepFund
阿尔法DeepFund
·
06-27
面对上千只ETF,投资者却更迷茫了
导语:监管层希望通过一种新的简单、便捷的稳健型策略产品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痛点。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局:主动权益基金光环褪色,明星经理难破信任危机。 当投资者在主动管理的迷宫中屡屡碰壁,指数化投资以其透明、低成本的优势迎来爆发性增长,规模首超主动权益基金。 然而,面对近1200只纷繁复杂的ETF,普通投资者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又该如何在被动投资中寻找更便捷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正是这些行业痛点催生了Smart Beta策略的兴起,我们所熟知的红利策略便是Smart Beta策略中的典型代表,然而,Smart Beta策略的范围远不止于此。 01 差距 一般而言,通过将有效的选股逻辑,比如红利、价值、质量、低波动等,以纪律性的方式融入指数编制中,力求在被动跟踪的基础上提升组合表现或优化风险收益特征的策略,都属于Smart Beta策略的范畴。 Smart Beta并非新概念,早在2000年美国贝莱德旗下的iShares品牌以及道富环球就发行了多只跟踪成长、价值风格指数的ETF产品,这两大风格因子成为美国权益ETF市场中最原始的Smart Beta类别。 随着市场需求深化,Smart Beta策略矩阵快速扩容。 2005年至2010年期间,基于动量效应和低波动率的ETF产品陆续问世;2010年到2015年间,聚焦企业质量和高股息因子的产品迎来爆发式增长;而2015年之后,以自由现金流和多因子整合为核心的投资策略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新方向。 在投资实践中,海外市场风格投资、因子投资逐渐流行,带来了美国Smart Beta ETF快速发展。 截至2024年末,美国Smart Beta ETF产品数量达到364只,合计管理规模达到17275.10亿美元,十年增长了23倍,占到美国权益ETF规模的20%。 来源:Bloomberg,数据截至2024年末
看
175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面对上千只ETF,投资者却更迷茫了
加载更多
暂无关注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3522899134560428","uuid":"3522899134560428","gmtCreate":1559805114035,"gmtModify":1648025105305,"name":"阿尔法DeepFund","pinyin":"eefdeepfundeerfadeepfund","introduction":"专注基金行业事件、产品和人物故事,探究背后的深层逻辑。","introductionEn":"","signature":"独立创造价值","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e1961925f0141d8b2783b07cf9b3495","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6,"status":2,"fanSize":6,"headSize":0,"tweetSize":132,"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3,"level":{"id":2,"name":"无畏虎","nameTw":"無畏虎","represent":"初生牛犊","factor":"发布3条非转发主帖,1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2","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资深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10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063fb68ea29c9ae6858c58630e182d5","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96c699a93be4214d4b49aea6a5a5d1a4","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35b0e542a9ff77046ed69ef602bc105d","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2.03.08","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userBadgeCount":1,"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65351161196856,"gmtCreate":1754635936036,"gmtModify":1754637332468,"author":{"id":"3522899134560428","authorId":"3522899134560428","name":"阿尔法DeepFund","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e1961925f0141d8b2783b07cf9b349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2899134560428","authorIdStr":"3522899134560428"},"themes":[],"title":" 浮动费率基金\"下半场\"","htmlText":"导语:从统一发行到常态化注册,这场关乎公募基金行业逻辑重塑的变革正步入深水区。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发行热度尚未完全褪去,第二批产品已接踵而至。 与首批产品统一推进的发行节奏不同,第二批产品不再遵循统一安排,改由各家基金公司自主规划发行,这意味着浮动费率基金已进入常态化注册阶段。 作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中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主动权益基金推行的浮动管理费机制,真正实现了基金公司的收益与投资者的收益直接挂钩。其中,费率动态调整将投资者利益置于核心位置,长期持有分档费率旨在扭转资本市场的“短视症”,而管理费与超额收益的绑定,则倒逼基金管理人提升投研能力。 “投资者盈利,基金公司方能创收”——这一朴素逻辑的背后,是行业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而这一切,早在两年前那份文件中,便已埋下伏笔。 01 从“降本”到“增效” 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明确鼓励推出与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 彼时的改革聚焦为投资者“降本”: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上限从1.5%降至1.2%,托管费降至0.2%,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降至15%,预计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约费用支出合计约200亿元。 时隔近两年,今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方案》中,进一步明确要求主动权益类新基金必须采用浮动管理费率机制。 此次改革方向转向为投资者“增效”: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对于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将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适用差异化管理费率,若业绩明显低于比较基准,基金公司须少收管理费。 具体来看,这一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的费率机制分为三档:当基金业绩跑输基准≥3%时,管理费降至0.6%;跑赢基准≥6%且收益为正时,可收取1.5%;其他情况则维持1.2%的基准费率。 事实上,浮动费率模式在国际市场已有成熟","listText":"导语:从统一发行到常态化注册,这场关乎公募基金行业逻辑重塑的变革正步入深水区。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发行热度尚未完全褪去,第二批产品已接踵而至。 与首批产品统一推进的发行节奏不同,第二批产品不再遵循统一安排,改由各家基金公司自主规划发行,这意味着浮动费率基金已进入常态化注册阶段。 作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中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主动权益基金推行的浮动管理费机制,真正实现了基金公司的收益与投资者的收益直接挂钩。其中,费率动态调整将投资者利益置于核心位置,长期持有分档费率旨在扭转资本市场的“短视症”,而管理费与超额收益的绑定,则倒逼基金管理人提升投研能力。 “投资者盈利,基金公司方能创收”——这一朴素逻辑的背后,是行业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而这一切,早在两年前那份文件中,便已埋下伏笔。 01 从“降本”到“增效” 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明确鼓励推出与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 彼时的改革聚焦为投资者“降本”: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上限从1.5%降至1.2%,托管费降至0.2%,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降至15%,预计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约费用支出合计约200亿元。 时隔近两年,今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方案》中,进一步明确要求主动权益类新基金必须采用浮动管理费率机制。 此次改革方向转向为投资者“增效”: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对于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将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适用差异化管理费率,若业绩明显低于比较基准,基金公司须少收管理费。 具体来看,这一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的费率机制分为三档:当基金业绩跑输基准≥3%时,管理费降至0.6%;跑赢基准≥6%且收益为正时,可收取1.5%;其他情况则维持1.2%的基准费率。 事实上,浮动费率模式在国际市场已有成熟","text":"导语:从统一发行到常态化注册,这场关乎公募基金行业逻辑重塑的变革正步入深水区。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发行热度尚未完全褪去,第二批产品已接踵而至。 与首批产品统一推进的发行节奏不同,第二批产品不再遵循统一安排,改由各家基金公司自主规划发行,这意味着浮动费率基金已进入常态化注册阶段。 作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中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主动权益基金推行的浮动管理费机制,真正实现了基金公司的收益与投资者的收益直接挂钩。其中,费率动态调整将投资者利益置于核心位置,长期持有分档费率旨在扭转资本市场的“短视症”,而管理费与超额收益的绑定,则倒逼基金管理人提升投研能力。 “投资者盈利,基金公司方能创收”——这一朴素逻辑的背后,是行业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而这一切,早在两年前那份文件中,便已埋下伏笔。 01 从“降本”到“增效” 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明确鼓励推出与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 彼时的改革聚焦为投资者“降本”: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上限从1.5%降至1.2%,托管费降至0.2%,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降至15%,预计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约费用支出合计约200亿元。 时隔近两年,今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方案》中,进一步明确要求主动权益类新基金必须采用浮动管理费率机制。 此次改革方向转向为投资者“增效”: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对于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将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适用差异化管理费率,若业绩明显低于比较基准,基金公司须少收管理费。 具体来看,这一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的费率机制分为三档:当基金业绩跑输基准≥3%时,管理费降至0.6%;跑赢基准≥6%且收益为正时,可收取1.5%;其他情况则维持1.2%的基准费率。 事实上,浮动费率模式在国际市场已有成熟","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894c62e2545494545c63f0b96955e54","width":"1280","height":"85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535116119685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4652057788488,"gmtCreate":1754465714194,"gmtModify":1754466488560,"author":{"id":"3522899134560428","authorId":"3522899134560428","name":"阿尔法DeepFund","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e1961925f0141d8b2783b07cf9b349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2899134560428","authorIdStr":"3522899134560428"},"themes":[],"title":" 主动权益基金又行了?","htmlText":"导语:业绩全面碾压被动指数基金,但投资者信任的重构仍需要时间。 近年来,主被动之争一直是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 2023年以来,相对于被动权益基金的逆势崛起,主动权益基金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在A股的“定价权”更是在去年底被被动指数基金所超越,也因此一度引发对其配置价值的质疑。 而今年以来,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以刚刚过去的7月为例,超过七成的主动权益基金在当月实现了超越基准的表现,这意味着主动权益基金跑赢各大主流宽基指数的比例超过70%,而在去年A股“924”绝地反击行情中,这一比例不足30%。 从30%到70%,主动权益基金迎来了一场迟到的“正名”,关于其业绩回暖的讨论也开始多了起来。 01 创新药赛道集体觉醒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末,全市场4100余只主动权益基金(剔除2025年之后成立,仅保留唯一份额)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14.05%,跑赢沪深300(3.58%)、中证500(8.74%)等主流宽基指数,获得正收益的主动权益基金占比更是高达92.33%。 反观近1200只2025年前成立的被动指数基金(保留唯一份额,剔除联接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10.94%,获得正收益的被动基金占比为90.38%。 可以说,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业绩无论相对于主流指数,还是相对于跟踪各类指数的被动指数基金,都具备明显优势。 其中,创新药主题基金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在主动权益基金方面,今年以来,5只“翻倍基”清一色押注创新药赛道,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以127.05%的涨幅领跑同类产品,中银港股通医药、永赢医药创新智选紧随其后。 在被动指数基金方面,跟踪创新药指数的基金虽然相比主动权益基金中的领跑者尚有近30%的业绩差距,但同样展现出强劲势头。其中,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实现年内收益翻倍。 整体而言,今年主动权益基金迎来业绩“小阳春","listText":"导语:业绩全面碾压被动指数基金,但投资者信任的重构仍需要时间。 近年来,主被动之争一直是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 2023年以来,相对于被动权益基金的逆势崛起,主动权益基金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在A股的“定价权”更是在去年底被被动指数基金所超越,也因此一度引发对其配置价值的质疑。 而今年以来,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以刚刚过去的7月为例,超过七成的主动权益基金在当月实现了超越基准的表现,这意味着主动权益基金跑赢各大主流宽基指数的比例超过70%,而在去年A股“924”绝地反击行情中,这一比例不足30%。 从30%到70%,主动权益基金迎来了一场迟到的“正名”,关于其业绩回暖的讨论也开始多了起来。 01 创新药赛道集体觉醒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末,全市场4100余只主动权益基金(剔除2025年之后成立,仅保留唯一份额)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14.05%,跑赢沪深300(3.58%)、中证500(8.74%)等主流宽基指数,获得正收益的主动权益基金占比更是高达92.33%。 反观近1200只2025年前成立的被动指数基金(保留唯一份额,剔除联接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10.94%,获得正收益的被动基金占比为90.38%。 可以说,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业绩无论相对于主流指数,还是相对于跟踪各类指数的被动指数基金,都具备明显优势。 其中,创新药主题基金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在主动权益基金方面,今年以来,5只“翻倍基”清一色押注创新药赛道,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以127.05%的涨幅领跑同类产品,中银港股通医药、永赢医药创新智选紧随其后。 在被动指数基金方面,跟踪创新药指数的基金虽然相比主动权益基金中的领跑者尚有近30%的业绩差距,但同样展现出强劲势头。其中,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实现年内收益翻倍。 整体而言,今年主动权益基金迎来业绩“小阳春","text":"导语:业绩全面碾压被动指数基金,但投资者信任的重构仍需要时间。 近年来,主被动之争一直是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 2023年以来,相对于被动权益基金的逆势崛起,主动权益基金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在A股的“定价权”更是在去年底被被动指数基金所超越,也因此一度引发对其配置价值的质疑。 而今年以来,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以刚刚过去的7月为例,超过七成的主动权益基金在当月实现了超越基准的表现,这意味着主动权益基金跑赢各大主流宽基指数的比例超过70%,而在去年A股“924”绝地反击行情中,这一比例不足30%。 从30%到70%,主动权益基金迎来了一场迟到的“正名”,关于其业绩回暖的讨论也开始多了起来。 01 创新药赛道集体觉醒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末,全市场4100余只主动权益基金(剔除2025年之后成立,仅保留唯一份额)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14.05%,跑赢沪深300(3.58%)、中证500(8.74%)等主流宽基指数,获得正收益的主动权益基金占比更是高达92.33%。 反观近1200只2025年前成立的被动指数基金(保留唯一份额,剔除联接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10.94%,获得正收益的被动基金占比为90.38%。 可以说,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业绩无论相对于主流指数,还是相对于跟踪各类指数的被动指数基金,都具备明显优势。 其中,创新药主题基金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在主动权益基金方面,今年以来,5只“翻倍基”清一色押注创新药赛道,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以127.05%的涨幅领跑同类产品,中银港股通医药、永赢医药创新智选紧随其后。 在被动指数基金方面,跟踪创新药指数的基金虽然相比主动权益基金中的领跑者尚有近30%的业绩差距,但同样展现出强劲势头。其中,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实现年内收益翻倍。 整体而言,今年主动权益基金迎来业绩“小阳春","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e7bdcecafdd37be7e0346ab54511411","width":"1080","height":"721"}],"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465205778848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4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9935938789608,"gmtCreate":1753326291917,"gmtModify":1753326409052,"author":{"id":"3522899134560428","authorId":"3522899134560428","name":"阿尔法DeepFund","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e1961925f0141d8b2783b07cf9b349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2899134560428","authorIdStr":"3522899134560428"},"themes":[],"title":"基金二季报观察:千亿资金大迁徙,头部基金公司规模增长和业绩坚挺的秘密","htmlText":"导语:模块越全,收益越稳。 一直以来,基金季报在权益基金分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帮助投资者了解全市场基金的运作情况,还能为具体基金的投资调整提供依据。 基金季报详细披露了基金的持仓情况,包括重仓股、行业配置等,投资者可以清楚了解基金的投资方向和风格。 基金经理还会在季报中总结过去一个季度的市场表现并展望未来,投资者以此可以判断基金经理的前瞻性和投资逻辑。 01 千亿资金大迁移 公募基金二季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也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虽然二季度市场整体上行,但是关税等问题还是影响到市场风险偏好,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存量赎回份额仍超过1000亿份。 从行业配置角度,二季度主动基金加仓通信、银行、军工等,减仓食品饮料、汽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行业。可以看出,二季度主动基金的调整方向是“哑铃”两端,一面提高了对景气度的诉求,一面则拥抱险资等增量资金的共识,在红利中进一步聚焦。 相较于中证800行业占比,主动权益基金在电子、医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成长行业仍然保持了超配,非银金融、计算机和银行是低配程度较高的三个行业。 如果关注主动权益资产规模较大的“权益大厂”,也可以发现不同公司的行业偏好也各有不同,例如汇添富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在医药上持仓占比较高,交银施罗德基金持仓比例最大的行业为银行,博时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银华基金重仓较多电子板块。 如果考虑主动加仓方向,东证资管主动增持了轻工制造,华安基金增持医药行业,华夏基金在军工板块的配置比例明显增加。 针对各类风格基金的具体策略和变化,考虑到市场上存量产品众多,不妨选择一家有代表性的大型公司重点分析。 根据二季报,今年二季度华夏基金总规模增长近1800亿元,非货基金规模增长1166.5亿元,均位列全市场第一。 参考国泰海通证券最新发布的基金公司资产业绩排行榜,截至今年年中,近一年华夏基金权益类基金绝对收","listText":"导语:模块越全,收益越稳。 一直以来,基金季报在权益基金分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帮助投资者了解全市场基金的运作情况,还能为具体基金的投资调整提供依据。 基金季报详细披露了基金的持仓情况,包括重仓股、行业配置等,投资者可以清楚了解基金的投资方向和风格。 基金经理还会在季报中总结过去一个季度的市场表现并展望未来,投资者以此可以判断基金经理的前瞻性和投资逻辑。 01 千亿资金大迁移 公募基金二季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也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虽然二季度市场整体上行,但是关税等问题还是影响到市场风险偏好,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存量赎回份额仍超过1000亿份。 从行业配置角度,二季度主动基金加仓通信、银行、军工等,减仓食品饮料、汽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行业。可以看出,二季度主动基金的调整方向是“哑铃”两端,一面提高了对景气度的诉求,一面则拥抱险资等增量资金的共识,在红利中进一步聚焦。 相较于中证800行业占比,主动权益基金在电子、医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成长行业仍然保持了超配,非银金融、计算机和银行是低配程度较高的三个行业。 如果关注主动权益资产规模较大的“权益大厂”,也可以发现不同公司的行业偏好也各有不同,例如汇添富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在医药上持仓占比较高,交银施罗德基金持仓比例最大的行业为银行,博时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银华基金重仓较多电子板块。 如果考虑主动加仓方向,东证资管主动增持了轻工制造,华安基金增持医药行业,华夏基金在军工板块的配置比例明显增加。 针对各类风格基金的具体策略和变化,考虑到市场上存量产品众多,不妨选择一家有代表性的大型公司重点分析。 根据二季报,今年二季度华夏基金总规模增长近1800亿元,非货基金规模增长1166.5亿元,均位列全市场第一。 参考国泰海通证券最新发布的基金公司资产业绩排行榜,截至今年年中,近一年华夏基金权益类基金绝对收","text":"导语:模块越全,收益越稳。 一直以来,基金季报在权益基金分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帮助投资者了解全市场基金的运作情况,还能为具体基金的投资调整提供依据。 基金季报详细披露了基金的持仓情况,包括重仓股、行业配置等,投资者可以清楚了解基金的投资方向和风格。 基金经理还会在季报中总结过去一个季度的市场表现并展望未来,投资者以此可以判断基金经理的前瞻性和投资逻辑。 01 千亿资金大迁移 公募基金二季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也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虽然二季度市场整体上行,但是关税等问题还是影响到市场风险偏好,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存量赎回份额仍超过1000亿份。 从行业配置角度,二季度主动基金加仓通信、银行、军工等,减仓食品饮料、汽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行业。可以看出,二季度主动基金的调整方向是“哑铃”两端,一面提高了对景气度的诉求,一面则拥抱险资等增量资金的共识,在红利中进一步聚焦。 相较于中证800行业占比,主动权益基金在电子、医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成长行业仍然保持了超配,非银金融、计算机和银行是低配程度较高的三个行业。 如果关注主动权益资产规模较大的“权益大厂”,也可以发现不同公司的行业偏好也各有不同,例如汇添富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在医药上持仓占比较高,交银施罗德基金持仓比例最大的行业为银行,博时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银华基金重仓较多电子板块。 如果考虑主动加仓方向,东证资管主动增持了轻工制造,华安基金增持医药行业,华夏基金在军工板块的配置比例明显增加。 针对各类风格基金的具体策略和变化,考虑到市场上存量产品众多,不妨选择一家有代表性的大型公司重点分析。 根据二季报,今年二季度华夏基金总规模增长近1800亿元,非货基金规模增长1166.5亿元,均位列全市场第一。 参考国泰海通证券最新发布的基金公司资产业绩排行榜,截至今年年中,近一年华夏基金权益类基金绝对收","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156b2556723e1e4347a9205f906aa77","width":"1080","height":"60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993593878960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5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9702080459064,"gmtCreate":1753268917902,"gmtModify":1753275851580,"author":{"id":"3522899134560428","authorId":"3522899134560428","name":"阿尔法DeepFund","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e1961925f0141d8b2783b07cf9b349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2899134560428","authorIdStr":"3522899134560428"},"themes":[],"title":"离场的“固收+”基金经理","htmlText":"导语:公募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潮从权益向“固收+”蔓延,并非偶然。 7月17日,安信基金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张翼飞卸任所管9只基金,并已因个人原因从公司离职。 同日,张翼飞在安信基金公众号发文表示,“在安信基金工作了13年,终于到了告别的时候”,并透露未来将继续从事资产管理行业。 至此,流传已久的张翼飞离职传闻终于尘埃落定。 关于其职业生涯下一站,业内人士普遍猜测是私募。 01 顶梁柱转身 作为安信基金的一员老将,张翼飞早在2012年便加盟安信基金,任职长达13年之久。 那时的安信基金才刚刚成立不久,张翼飞从固定收益部研究员起步,逐步成长为公司的核心投资人物。他历任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职务,并于去年担任公司首席投资官。 在安信基金任职期间,张翼飞累计管理过34只基金,覆盖货币型、债券型、灵活配置型等多种类型的产品,其巅峰时期管理规模达到644亿,约占同期公司总规模的一半,也因此被外界视为安信基金的顶梁柱。 可以说,他见证了公司的成长,公司也在他的成长中发展壮大。 在业内,张翼飞绝对算得上是“固收+”领域的大佬。 其秉持绝对收益的投资风格,擅长对纯债、转债、股票等多元资产进行混合配置管理,能从宏观视角出发,动态灵活地调整各类资产的配置仓位,以此获取稳健收益,其管理的产品业绩与口碑均得到投资者的高度认可。 即便如此,张翼飞还是选择在即将迎来自己在安信基金的第13个年头时,离开了公司,而他也成为了近年来公募行业首个“奔私”的“固收+”明星基金经理。 02 获得感没有了? 此前,“奔私”的明星基金经理主要集中在主动权益领域,而这一次来自“固收+”领域,这一变化,难免让外界对公募基金行业当下的生态心生疑惑。 一方面,这一群体通常拥有比大多数权益基金经理更好的待遇;另一方面,业内普遍认为他们相对稳定,即便是跳槽也是更倾向于投奔其他公募机构。","listText":"导语:公募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潮从权益向“固收+”蔓延,并非偶然。 7月17日,安信基金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张翼飞卸任所管9只基金,并已因个人原因从公司离职。 同日,张翼飞在安信基金公众号发文表示,“在安信基金工作了13年,终于到了告别的时候”,并透露未来将继续从事资产管理行业。 至此,流传已久的张翼飞离职传闻终于尘埃落定。 关于其职业生涯下一站,业内人士普遍猜测是私募。 01 顶梁柱转身 作为安信基金的一员老将,张翼飞早在2012年便加盟安信基金,任职长达13年之久。 那时的安信基金才刚刚成立不久,张翼飞从固定收益部研究员起步,逐步成长为公司的核心投资人物。他历任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职务,并于去年担任公司首席投资官。 在安信基金任职期间,张翼飞累计管理过34只基金,覆盖货币型、债券型、灵活配置型等多种类型的产品,其巅峰时期管理规模达到644亿,约占同期公司总规模的一半,也因此被外界视为安信基金的顶梁柱。 可以说,他见证了公司的成长,公司也在他的成长中发展壮大。 在业内,张翼飞绝对算得上是“固收+”领域的大佬。 其秉持绝对收益的投资风格,擅长对纯债、转债、股票等多元资产进行混合配置管理,能从宏观视角出发,动态灵活地调整各类资产的配置仓位,以此获取稳健收益,其管理的产品业绩与口碑均得到投资者的高度认可。 即便如此,张翼飞还是选择在即将迎来自己在安信基金的第13个年头时,离开了公司,而他也成为了近年来公募行业首个“奔私”的“固收+”明星基金经理。 02 获得感没有了? 此前,“奔私”的明星基金经理主要集中在主动权益领域,而这一次来自“固收+”领域,这一变化,难免让外界对公募基金行业当下的生态心生疑惑。 一方面,这一群体通常拥有比大多数权益基金经理更好的待遇;另一方面,业内普遍认为他们相对稳定,即便是跳槽也是更倾向于投奔其他公募机构。","text":"导语:公募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潮从权益向“固收+”蔓延,并非偶然。 7月17日,安信基金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张翼飞卸任所管9只基金,并已因个人原因从公司离职。 同日,张翼飞在安信基金公众号发文表示,“在安信基金工作了13年,终于到了告别的时候”,并透露未来将继续从事资产管理行业。 至此,流传已久的张翼飞离职传闻终于尘埃落定。 关于其职业生涯下一站,业内人士普遍猜测是私募。 01 顶梁柱转身 作为安信基金的一员老将,张翼飞早在2012年便加盟安信基金,任职长达13年之久。 那时的安信基金才刚刚成立不久,张翼飞从固定收益部研究员起步,逐步成长为公司的核心投资人物。他历任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职务,并于去年担任公司首席投资官。 在安信基金任职期间,张翼飞累计管理过34只基金,覆盖货币型、债券型、灵活配置型等多种类型的产品,其巅峰时期管理规模达到644亿,约占同期公司总规模的一半,也因此被外界视为安信基金的顶梁柱。 可以说,他见证了公司的成长,公司也在他的成长中发展壮大。 在业内,张翼飞绝对算得上是“固收+”领域的大佬。 其秉持绝对收益的投资风格,擅长对纯债、转债、股票等多元资产进行混合配置管理,能从宏观视角出发,动态灵活地调整各类资产的配置仓位,以此获取稳健收益,其管理的产品业绩与口碑均得到投资者的高度认可。 即便如此,张翼飞还是选择在即将迎来自己在安信基金的第13个年头时,离开了公司,而他也成为了近年来公募行业首个“奔私”的“固收+”明星基金经理。 02 获得感没有了? 此前,“奔私”的明星基金经理主要集中在主动权益领域,而这一次来自“固收+”领域,这一变化,难免让外界对公募基金行业当下的生态心生疑惑。 一方面,这一群体通常拥有比大多数权益基金经理更好的待遇;另一方面,业内普遍认为他们相对稳定,即便是跳槽也是更倾向于投奔其他公募机构。","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963009cb728152788068b706c877506","width":"1080","height":"611"}],"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970208045906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5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7805170750280,"gmtCreate":1752805906824,"gmtModify":1752807404873,"author":{"id":"3522899134560428","authorId":"3522899134560428","name":"阿尔法DeepFund","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e1961925f0141d8b2783b07cf9b349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2899134560428","authorIdStr":"3522899134560428"},"themes":[],"title":"把巴菲特的“喜诗糖果”装进ETF","htmlText":"导语:巴菲特用喜诗糖果验证现金流价值,如今基金公司将这一价值映射到ETF产品。 “今天盈利10万,明天却可能破产”——这不是夸张,是不少老板正在经历的生死瞬间。 这样的故事在资本市场同样屡见不鲜:一家年盈利5亿元的上市公司为何突然爆雷?长期亏损的特斯拉又为何能逆袭成为全球市值王者?答案藏在一条被忽视的暗线里——现金流。 利润可以修饰,但现金流的调整难度却判若云泥。 一家公司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后计提费用等手段,让利润表看起来光鲜亮丽,但银行账户里的真金白银却骗不了人。就像那些年盈利数亿却突然崩塌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利润数据被精心粉饰,而现金流早已暗流涌动——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应付账款却已到期,当资金链的最后一环断裂,再漂亮的利润数字也成了废纸。 正因如此,近年来资本市场对于现金流的关注度陡然攀升,自由现金流选股策略也作为一个崭新策略在国内悄然兴起。 以中证500自由现金流指数为例,它反映的是中证500指数样本中现金流创造能力较强的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从过往表现来看,中证500自由现金流指数近十年累计涨幅达160%,年化超10%,今天公告提前结束募集的华夏中证500自由现金流ETF(简称:现金流500ETF 认购代码:560123)跟踪的标的便是该指数。 01 财报里的“照妖镜” 究竟中证500自由现金流指数是如何实现这一长期业绩的,恐怕还要从自由现金流这一概念谈起。 我们这里不妨用家庭来打比方,或许能更直观地理解自由现金流的含义——就像家中大人每月领到的工资,加上偶尔出租闲置房屋赚得的租金收入,这些钱不会全部揣进腰包:一部分要支付房贷车贷、柴米油盐等日常开销,一部分得留着给孩子报辅导班、交学费,最后剩下的那部分,才是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真金白银”,这就是自由现金流。 对于公司而言,自由现金流同样是其在扣除运营成本和资本支出后,能够真正自由掌控的资金,它能更真实地反","listText":"导语:巴菲特用喜诗糖果验证现金流价值,如今基金公司将这一价值映射到ETF产品。 “今天盈利10万,明天却可能破产”——这不是夸张,是不少老板正在经历的生死瞬间。 这样的故事在资本市场同样屡见不鲜:一家年盈利5亿元的上市公司为何突然爆雷?长期亏损的特斯拉又为何能逆袭成为全球市值王者?答案藏在一条被忽视的暗线里——现金流。 利润可以修饰,但现金流的调整难度却判若云泥。 一家公司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后计提费用等手段,让利润表看起来光鲜亮丽,但银行账户里的真金白银却骗不了人。就像那些年盈利数亿却突然崩塌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利润数据被精心粉饰,而现金流早已暗流涌动——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应付账款却已到期,当资金链的最后一环断裂,再漂亮的利润数字也成了废纸。 正因如此,近年来资本市场对于现金流的关注度陡然攀升,自由现金流选股策略也作为一个崭新策略在国内悄然兴起。 以中证500自由现金流指数为例,它反映的是中证500指数样本中现金流创造能力较强的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从过往表现来看,中证500自由现金流指数近十年累计涨幅达160%,年化超10%,今天公告提前结束募集的华夏中证500自由现金流ETF(简称:现金流500ETF 认购代码:560123)跟踪的标的便是该指数。 01 财报里的“照妖镜” 究竟中证500自由现金流指数是如何实现这一长期业绩的,恐怕还要从自由现金流这一概念谈起。 我们这里不妨用家庭来打比方,或许能更直观地理解自由现金流的含义——就像家中大人每月领到的工资,加上偶尔出租闲置房屋赚得的租金收入,这些钱不会全部揣进腰包:一部分要支付房贷车贷、柴米油盐等日常开销,一部分得留着给孩子报辅导班、交学费,最后剩下的那部分,才是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真金白银”,这就是自由现金流。 对于公司而言,自由现金流同样是其在扣除运营成本和资本支出后,能够真正自由掌控的资金,它能更真实地反","text":"导语:巴菲特用喜诗糖果验证现金流价值,如今基金公司将这一价值映射到ETF产品。 “今天盈利10万,明天却可能破产”——这不是夸张,是不少老板正在经历的生死瞬间。 这样的故事在资本市场同样屡见不鲜:一家年盈利5亿元的上市公司为何突然爆雷?长期亏损的特斯拉又为何能逆袭成为全球市值王者?答案藏在一条被忽视的暗线里——现金流。 利润可以修饰,但现金流的调整难度却判若云泥。 一家公司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后计提费用等手段,让利润表看起来光鲜亮丽,但银行账户里的真金白银却骗不了人。就像那些年盈利数亿却突然崩塌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利润数据被精心粉饰,而现金流早已暗流涌动——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应付账款却已到期,当资金链的最后一环断裂,再漂亮的利润数字也成了废纸。 正因如此,近年来资本市场对于现金流的关注度陡然攀升,自由现金流选股策略也作为一个崭新策略在国内悄然兴起。 以中证500自由现金流指数为例,它反映的是中证500指数样本中现金流创造能力较强的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从过往表现来看,中证500自由现金流指数近十年累计涨幅达160%,年化超10%,今天公告提前结束募集的华夏中证500自由现金流ETF(简称:现金流500ETF 认购代码:560123)跟踪的标的便是该指数。 01 财报里的“照妖镜” 究竟中证500自由现金流指数是如何实现这一长期业绩的,恐怕还要从自由现金流这一概念谈起。 我们这里不妨用家庭来打比方,或许能更直观地理解自由现金流的含义——就像家中大人每月领到的工资,加上偶尔出租闲置房屋赚得的租金收入,这些钱不会全部揣进腰包:一部分要支付房贷车贷、柴米油盐等日常开销,一部分得留着给孩子报辅导班、交学费,最后剩下的那部分,才是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真金白银”,这就是自由现金流。 对于公司而言,自由现金流同样是其在扣除运营成本和资本支出后,能够真正自由掌控的资金,它能更真实地反","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b2991709caf2d12d0b96ef3dbd9679f","width":"830","height":"39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1,"link":"https://laohu8.com/post/45780517075028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4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7204652458248,"gmtCreate":1752659510113,"gmtModify":1752660097999,"author":{"id":"3522899134560428","authorId":"3522899134560428","name":"阿尔法DeepFund","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e1961925f0141d8b2783b07cf9b349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2899134560428","authorIdStr":"3522899134560428"},"themes":[],"title":"债圈迎来DeepSeek时刻","htmlText":"导语:拥抱债券指数化大时代。 7月的资本市场,一股\"科技+债券\"的投资热潮正悄然涌动。 7月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单只上限30亿元,全部一日募集结束,其中大部分募至接近上限水平,创下了债券ETF“日光基”纪录。 从年初8只做市信用债ETF引爆市场,到如今科创债ETF接棒成为\"资金新宠\",短短半年间,债券ETF总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含科创债ETF规模,截至7月11日)。 当\"资产荒\"遇上低利率,这些费率更低、透明度更高、交易更灵活的被动型债券基金,正以\"黑马\"之姿重塑投资者的配置逻辑——既能为保险、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开辟科技研发初期的投资渠道,也能让普通投资者轻松分享科创领域的成长红利。 这场债券指数化的浪潮背后,是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耦合,更是投资逻辑从\"主动择时\"向\"工具配置\"的深刻转变。 一场关于收益与风险的精细化衡量,正在万亿级债券市场悄然展开。 01 从科创板到科创债 Wind数据显示,自5月科创债新规政策落地以来,截至7月8日,科创债累计发行规模已超6500亿元。 而科创债ETF作为公募行业首个聚焦“科技金融”主题的债券基金,精准响应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能源与新材料、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硬科技领域,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同时,科创债ETF又与科创板ETF形成互补,为科技企业提供“债+股”全周期融资支持,所以发行伊始便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一方面,基于ETF做市商和T+0交易机制,科创债ETF的发行和上市有利于激活底层科创债流动性,为市场注入交易活力;另一方面,科创债ETF降低了投资参与科创债投资的门槛,相比主动型债基费率更低、投向成分更加透明,申赎买卖也更加灵活。 从即将上市的首批10只科创债ETF来看,主要跟踪三大科创债指数,分别是沪AAA科创债、深AAA科创债、中证AAA科创债。三大指数成分","listText":"导语:拥抱债券指数化大时代。 7月的资本市场,一股\"科技+债券\"的投资热潮正悄然涌动。 7月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单只上限30亿元,全部一日募集结束,其中大部分募至接近上限水平,创下了债券ETF“日光基”纪录。 从年初8只做市信用债ETF引爆市场,到如今科创债ETF接棒成为\"资金新宠\",短短半年间,债券ETF总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含科创债ETF规模,截至7月11日)。 当\"资产荒\"遇上低利率,这些费率更低、透明度更高、交易更灵活的被动型债券基金,正以\"黑马\"之姿重塑投资者的配置逻辑——既能为保险、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开辟科技研发初期的投资渠道,也能让普通投资者轻松分享科创领域的成长红利。 这场债券指数化的浪潮背后,是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耦合,更是投资逻辑从\"主动择时\"向\"工具配置\"的深刻转变。 一场关于收益与风险的精细化衡量,正在万亿级债券市场悄然展开。 01 从科创板到科创债 Wind数据显示,自5月科创债新规政策落地以来,截至7月8日,科创债累计发行规模已超6500亿元。 而科创债ETF作为公募行业首个聚焦“科技金融”主题的债券基金,精准响应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能源与新材料、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硬科技领域,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同时,科创债ETF又与科创板ETF形成互补,为科技企业提供“债+股”全周期融资支持,所以发行伊始便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一方面,基于ETF做市商和T+0交易机制,科创债ETF的发行和上市有利于激活底层科创债流动性,为市场注入交易活力;另一方面,科创债ETF降低了投资参与科创债投资的门槛,相比主动型债基费率更低、投向成分更加透明,申赎买卖也更加灵活。 从即将上市的首批10只科创债ETF来看,主要跟踪三大科创债指数,分别是沪AAA科创债、深AAA科创债、中证AAA科创债。三大指数成分","text":"导语:拥抱债券指数化大时代。 7月的资本市场,一股\"科技+债券\"的投资热潮正悄然涌动。 7月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单只上限30亿元,全部一日募集结束,其中大部分募至接近上限水平,创下了债券ETF“日光基”纪录。 从年初8只做市信用债ETF引爆市场,到如今科创债ETF接棒成为\"资金新宠\",短短半年间,债券ETF总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含科创债ETF规模,截至7月11日)。 当\"资产荒\"遇上低利率,这些费率更低、透明度更高、交易更灵活的被动型债券基金,正以\"黑马\"之姿重塑投资者的配置逻辑——既能为保险、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开辟科技研发初期的投资渠道,也能让普通投资者轻松分享科创领域的成长红利。 这场债券指数化的浪潮背后,是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耦合,更是投资逻辑从\"主动择时\"向\"工具配置\"的深刻转变。 一场关于收益与风险的精细化衡量,正在万亿级债券市场悄然展开。 01 从科创板到科创债 Wind数据显示,自5月科创债新规政策落地以来,截至7月8日,科创债累计发行规模已超6500亿元。 而科创债ETF作为公募行业首个聚焦“科技金融”主题的债券基金,精准响应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能源与新材料、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硬科技领域,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同时,科创债ETF又与科创板ETF形成互补,为科技企业提供“债+股”全周期融资支持,所以发行伊始便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一方面,基于ETF做市商和T+0交易机制,科创债ETF的发行和上市有利于激活底层科创债流动性,为市场注入交易活力;另一方面,科创债ETF降低了投资参与科创债投资的门槛,相比主动型债基费率更低、投向成分更加透明,申赎买卖也更加灵活。 从即将上市的首批10只科创债ETF来看,主要跟踪三大科创债指数,分别是沪AAA科创债、深AAA科创债、中证AAA科创债。三大指数成分","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64d8e84d5c9d067c6127c8a5e55c781","width":"1080","height":"721"}],"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72046524582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0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4594198229592,"gmtCreate":1752022495157,"gmtModify":1752022565160,"author":{"id":"3522899134560428","authorId":"3522899134560428","name":"阿尔法DeepFund","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e1961925f0141d8b2783b07cf9b349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2899134560428","authorIdStr":"3522899134560428"},"themes":[],"title":"“固收+”崛起:一场投资者信任的转移之战","htmlText":"导语:“固收+”不是简单的“债打底、股增厚”,而是基于对资产间相关性及性价比的动态判断,以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的更优解。 种种迹象表明,”固收+”基金正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喜爱。 来自华西证券的研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固收+”基金总规模上升至13807.34亿元,规模环比增加1560.29亿元,在广义债基中的占比环比上升2个百分点,这是“固收+”基金规模占比自2022年一季度以来首次显著回升。 这一趋势,在互联网平台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据某平台统计数据显示,以债券为底仓、含少部分权益资产的“固收+”基金热度持续攀升,今年前4个月该类基金的用户规模同比增幅达88%。 “固收+”基金受到热捧的背后,与投资者在震荡市中对稳健收益的强烈需求有关。 近年来,A股市场波动加剧,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传统低风险投资工具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与此同时,权益市场的高波动性也让部分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于是,相对稳健的”固收+”基金,成为了不少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首选。 01 范式革命 “固收+”基金并非新鲜事物,其最早可追溯到2002年。 早期”固收+”基金以一级债基为主,一级债基不再参与新股申购后,二级债基逐渐崛起。 2015、2017年历经两次股市的大幅回撤,令投资者寻求股债平衡策略以降低波动,彼时“固收+”基金规模先涨后跌,但仍是只有约4000亿规模的小众基金品类。(截至2017年末,“固收+”基金规模合计3996亿元。统计方法如注。) 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后,资管产品刚兑的时代一去不返,银行保本理财退出历史舞台。配合2019年开始的A股三年“慢牛”行情,大量资金涌入”固收+”产品,总规模从2018年的4043亿飙升至2021年的1.3万亿。(截至2021年末,“固收+”基金规模合计12993亿元。统计方法如注。) 数据来源Wind。注:固收+产品筛选条件:","listText":"导语:“固收+”不是简单的“债打底、股增厚”,而是基于对资产间相关性及性价比的动态判断,以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的更优解。 种种迹象表明,”固收+”基金正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喜爱。 来自华西证券的研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固收+”基金总规模上升至13807.34亿元,规模环比增加1560.29亿元,在广义债基中的占比环比上升2个百分点,这是“固收+”基金规模占比自2022年一季度以来首次显著回升。 这一趋势,在互联网平台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据某平台统计数据显示,以债券为底仓、含少部分权益资产的“固收+”基金热度持续攀升,今年前4个月该类基金的用户规模同比增幅达88%。 “固收+”基金受到热捧的背后,与投资者在震荡市中对稳健收益的强烈需求有关。 近年来,A股市场波动加剧,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传统低风险投资工具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与此同时,权益市场的高波动性也让部分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于是,相对稳健的”固收+”基金,成为了不少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首选。 01 范式革命 “固收+”基金并非新鲜事物,其最早可追溯到2002年。 早期”固收+”基金以一级债基为主,一级债基不再参与新股申购后,二级债基逐渐崛起。 2015、2017年历经两次股市的大幅回撤,令投资者寻求股债平衡策略以降低波动,彼时“固收+”基金规模先涨后跌,但仍是只有约4000亿规模的小众基金品类。(截至2017年末,“固收+”基金规模合计3996亿元。统计方法如注。) 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后,资管产品刚兑的时代一去不返,银行保本理财退出历史舞台。配合2019年开始的A股三年“慢牛”行情,大量资金涌入”固收+”产品,总规模从2018年的4043亿飙升至2021年的1.3万亿。(截至2021年末,“固收+”基金规模合计12993亿元。统计方法如注。) 数据来源Wind。注:固收+产品筛选条件:","text":"导语:“固收+”不是简单的“债打底、股增厚”,而是基于对资产间相关性及性价比的动态判断,以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的更优解。 种种迹象表明,”固收+”基金正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喜爱。 来自华西证券的研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固收+”基金总规模上升至13807.34亿元,规模环比增加1560.29亿元,在广义债基中的占比环比上升2个百分点,这是“固收+”基金规模占比自2022年一季度以来首次显著回升。 这一趋势,在互联网平台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据某平台统计数据显示,以债券为底仓、含少部分权益资产的“固收+”基金热度持续攀升,今年前4个月该类基金的用户规模同比增幅达88%。 “固收+”基金受到热捧的背后,与投资者在震荡市中对稳健收益的强烈需求有关。 近年来,A股市场波动加剧,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传统低风险投资工具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与此同时,权益市场的高波动性也让部分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于是,相对稳健的”固收+”基金,成为了不少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首选。 01 范式革命 “固收+”基金并非新鲜事物,其最早可追溯到2002年。 早期”固收+”基金以一级债基为主,一级债基不再参与新股申购后,二级债基逐渐崛起。 2015、2017年历经两次股市的大幅回撤,令投资者寻求股债平衡策略以降低波动,彼时“固收+”基金规模先涨后跌,但仍是只有约4000亿规模的小众基金品类。(截至2017年末,“固收+”基金规模合计3996亿元。统计方法如注。) 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后,资管产品刚兑的时代一去不返,银行保本理财退出历史舞台。配合2019年开始的A股三年“慢牛”行情,大量资金涌入”固收+”产品,总规模从2018年的4043亿飙升至2021年的1.3万亿。(截至2021年末,“固收+”基金规模合计12993亿元。统计方法如注。) 数据来源Wind。注:固收+产品筛选条件:","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1bf11b9a1f724428880b8687d7cd9b0","width":"1080","height":"72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459419822959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6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3994065195048,"gmtCreate":1751860884364,"gmtModify":1751862136394,"author":{"id":"3522899134560428","authorId":"3522899134560428","name":"阿尔法DeepFund","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e1961925f0141d8b2783b07cf9b349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2899134560428","authorIdStr":"3522899134560428"},"themes":[],"title":"北交所:A股的“反内卷”新战场","htmlText":"导语:机构参与者不算多,市场还不算太“卷”,还有很多没有充分价值发现的地方。 2025年的A股市场,犹如一场跌宕起伏的史诗——算力狂潮、关税博弈、新消费医药轮动,资金在震荡中寻找方向。 在这场资本博弈的角逐中,一个曾被低估的“隐形冠军”正悄然崛——北交所。而北证50作为北交所首个代表性指数,其上半年的亮眼表现,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纵观上半年A+H市场主要指数表现,北证50以39.45%的涨幅一骑绝尘,稳居涨幅榜首位。更值得注意的是,该指数在4月遭遇关税冲击大幅下挫后,仅用不到一周的时间便完成了反弹,并在此后屡创新高。 与之相呼应的是,北交所主题基金同样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截至6月30日,年内公募基金产品业绩涨幅榜排名前10的产品(剔除QDII)中,就有三只来自北交所主题基金,分别位列涨幅榜的第1、第3、第10名。 拉长时间周期来看,北交所主题基金的表现更为突出。 01 最不“卷”的市场 Wind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公募基金产品业绩涨幅榜排名前10的产品(剔除QDII)中,排名前3的均为北交所主题基金。其中,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混合(014283)更是以175.64%净值增长率位居全市场基金收益第一名。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混合不仅绝对收益突出,也大幅跑赢北证50指数及业绩比较基准。截至今年年中,2025年上半年、近1年、近3年较北证50的超额收益分别为32.71%、75.62%和151.64%。 数据来源:Wind,起始日期2022.4.29(北证50基日)至2025.06.30 与近些年国内主动权益战胜宽基指数的难度不断加大不同,过去三年70%以上的北交所主题基金均战胜了北证50这一基准。 这一现象,正是“有效市场假说”的中国映射。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在功能良好、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listText":"导语:机构参与者不算多,市场还不算太“卷”,还有很多没有充分价值发现的地方。 2025年的A股市场,犹如一场跌宕起伏的史诗——算力狂潮、关税博弈、新消费医药轮动,资金在震荡中寻找方向。 在这场资本博弈的角逐中,一个曾被低估的“隐形冠军”正悄然崛——北交所。而北证50作为北交所首个代表性指数,其上半年的亮眼表现,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纵观上半年A+H市场主要指数表现,北证50以39.45%的涨幅一骑绝尘,稳居涨幅榜首位。更值得注意的是,该指数在4月遭遇关税冲击大幅下挫后,仅用不到一周的时间便完成了反弹,并在此后屡创新高。 与之相呼应的是,北交所主题基金同样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截至6月30日,年内公募基金产品业绩涨幅榜排名前10的产品(剔除QDII)中,就有三只来自北交所主题基金,分别位列涨幅榜的第1、第3、第10名。 拉长时间周期来看,北交所主题基金的表现更为突出。 01 最不“卷”的市场 Wind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公募基金产品业绩涨幅榜排名前10的产品(剔除QDII)中,排名前3的均为北交所主题基金。其中,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混合(014283)更是以175.64%净值增长率位居全市场基金收益第一名。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混合不仅绝对收益突出,也大幅跑赢北证50指数及业绩比较基准。截至今年年中,2025年上半年、近1年、近3年较北证50的超额收益分别为32.71%、75.62%和151.64%。 数据来源:Wind,起始日期2022.4.29(北证50基日)至2025.06.30 与近些年国内主动权益战胜宽基指数的难度不断加大不同,过去三年70%以上的北交所主题基金均战胜了北证50这一基准。 这一现象,正是“有效市场假说”的中国映射。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在功能良好、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text":"导语:机构参与者不算多,市场还不算太“卷”,还有很多没有充分价值发现的地方。 2025年的A股市场,犹如一场跌宕起伏的史诗——算力狂潮、关税博弈、新消费医药轮动,资金在震荡中寻找方向。 在这场资本博弈的角逐中,一个曾被低估的“隐形冠军”正悄然崛——北交所。而北证50作为北交所首个代表性指数,其上半年的亮眼表现,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纵观上半年A+H市场主要指数表现,北证50以39.45%的涨幅一骑绝尘,稳居涨幅榜首位。更值得注意的是,该指数在4月遭遇关税冲击大幅下挫后,仅用不到一周的时间便完成了反弹,并在此后屡创新高。 与之相呼应的是,北交所主题基金同样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截至6月30日,年内公募基金产品业绩涨幅榜排名前10的产品(剔除QDII)中,就有三只来自北交所主题基金,分别位列涨幅榜的第1、第3、第10名。 拉长时间周期来看,北交所主题基金的表现更为突出。 01 最不“卷”的市场 Wind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公募基金产品业绩涨幅榜排名前10的产品(剔除QDII)中,排名前3的均为北交所主题基金。其中,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混合(014283)更是以175.64%净值增长率位居全市场基金收益第一名。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混合不仅绝对收益突出,也大幅跑赢北证50指数及业绩比较基准。截至今年年中,2025年上半年、近1年、近3年较北证50的超额收益分别为32.71%、75.62%和151.64%。 数据来源:Wind,起始日期2022.4.29(北证50基日)至2025.06.30 与近些年国内主动权益战胜宽基指数的难度不断加大不同,过去三年70%以上的北交所主题基金均战胜了北证50这一基准。 这一现象,正是“有效市场假说”的中国映射。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在功能良好、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8880126e5c0e9babd47fa0f596d97e9","width":"1080","height":"60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39940651950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1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2518910038608,"gmtCreate":1751501399199,"gmtModify":1751507238630,"author":{"id":"3522899134560428","authorId":"3522899134560428","name":"阿尔法DeepFund","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e1961925f0141d8b2783b07cf9b349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2899134560428","authorIdStr":"3522899134560428"},"themes":[],"title":"既要低波动,又要追求收益,如何兼具?","htmlText":"导语:多资产协同配置。 在投资的世界里,有一个永恒的难题:如何在波动中保持稳健,又在稳健中捕捉增长? 有人追逐风口,却难逃市场周期的洗礼;有人固守低风险,却错失长期复利的魔力。而\"机构投资教父\"大卫·斯文森用30年的实战给出了答案。 他所管理的耶鲁捐赠基金在1999-2019年间的年复合投资回报率达到11.4%,仅2008年出现过亏损,是同期世界上回报表现最好的大学捐赠基金,而这也让耶鲁捐赠基金成为了全球配置领域的标杆。 稳健投资的背后,来源于大卫·斯文森的投资理论。在他的经典著作《机构投资者的创新之路》中有这样一段话:“权益投资可提高潜在收益,分散化投资则可降低风险”。 大卫·斯文森认为风险控制是投资的核心,但其实风险控制并不依赖于对黑天鹅的预测,而是通过纪律性执行及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系统性抵御市场不确定性,最终在长期持有低相关性资产的过程中,形成反脆弱的投资结构。 相比于耶鲁捐赠基金的多元化资产配置,国内公募基金产品的可投范围则要小得多。但这并不影响“多资产投资”这一理念在公募基金产品中的应用,其中,睿远基金固收团队的“多资产协同配置”是最为典型的一种。 01 收益率只是一方面 所谓多资产投资,是指通过股债分散配置来降低风险,同时运用少量权益资产增厚收益,以实现收益风险比最大化的一种策略。 该类产品追求的是风险可控下的收益增厚,而衡量该类基金的表现,除收益率外,回撤和波动率也是不容忽视的指标。 以“睿远稳益增强30天持有债券基金(R2)”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25日,该基金自2023年9月19日成立以来区间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达到12.13%。在获得良好业绩的同时,睿远稳益增强30天持有债券基金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仅-2.13%。 除了收益和风险指标,投资者还可以使用夏普比率这一指标来衡量一只基金的投资性价比以及持有体验。 夏普比率的含义是基金每单位波","listText":"导语:多资产协同配置。 在投资的世界里,有一个永恒的难题:如何在波动中保持稳健,又在稳健中捕捉增长? 有人追逐风口,却难逃市场周期的洗礼;有人固守低风险,却错失长期复利的魔力。而\"机构投资教父\"大卫·斯文森用30年的实战给出了答案。 他所管理的耶鲁捐赠基金在1999-2019年间的年复合投资回报率达到11.4%,仅2008年出现过亏损,是同期世界上回报表现最好的大学捐赠基金,而这也让耶鲁捐赠基金成为了全球配置领域的标杆。 稳健投资的背后,来源于大卫·斯文森的投资理论。在他的经典著作《机构投资者的创新之路》中有这样一段话:“权益投资可提高潜在收益,分散化投资则可降低风险”。 大卫·斯文森认为风险控制是投资的核心,但其实风险控制并不依赖于对黑天鹅的预测,而是通过纪律性执行及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系统性抵御市场不确定性,最终在长期持有低相关性资产的过程中,形成反脆弱的投资结构。 相比于耶鲁捐赠基金的多元化资产配置,国内公募基金产品的可投范围则要小得多。但这并不影响“多资产投资”这一理念在公募基金产品中的应用,其中,睿远基金固收团队的“多资产协同配置”是最为典型的一种。 01 收益率只是一方面 所谓多资产投资,是指通过股债分散配置来降低风险,同时运用少量权益资产增厚收益,以实现收益风险比最大化的一种策略。 该类产品追求的是风险可控下的收益增厚,而衡量该类基金的表现,除收益率外,回撤和波动率也是不容忽视的指标。 以“睿远稳益增强30天持有债券基金(R2)”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25日,该基金自2023年9月19日成立以来区间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达到12.13%。在获得良好业绩的同时,睿远稳益增强30天持有债券基金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仅-2.13%。 除了收益和风险指标,投资者还可以使用夏普比率这一指标来衡量一只基金的投资性价比以及持有体验。 夏普比率的含义是基金每单位波","text":"导语:多资产协同配置。 在投资的世界里,有一个永恒的难题:如何在波动中保持稳健,又在稳健中捕捉增长? 有人追逐风口,却难逃市场周期的洗礼;有人固守低风险,却错失长期复利的魔力。而\"机构投资教父\"大卫·斯文森用30年的实战给出了答案。 他所管理的耶鲁捐赠基金在1999-2019年间的年复合投资回报率达到11.4%,仅2008年出现过亏损,是同期世界上回报表现最好的大学捐赠基金,而这也让耶鲁捐赠基金成为了全球配置领域的标杆。 稳健投资的背后,来源于大卫·斯文森的投资理论。在他的经典著作《机构投资者的创新之路》中有这样一段话:“权益投资可提高潜在收益,分散化投资则可降低风险”。 大卫·斯文森认为风险控制是投资的核心,但其实风险控制并不依赖于对黑天鹅的预测,而是通过纪律性执行及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系统性抵御市场不确定性,最终在长期持有低相关性资产的过程中,形成反脆弱的投资结构。 相比于耶鲁捐赠基金的多元化资产配置,国内公募基金产品的可投范围则要小得多。但这并不影响“多资产投资”这一理念在公募基金产品中的应用,其中,睿远基金固收团队的“多资产协同配置”是最为典型的一种。 01 收益率只是一方面 所谓多资产投资,是指通过股债分散配置来降低风险,同时运用少量权益资产增厚收益,以实现收益风险比最大化的一种策略。 该类产品追求的是风险可控下的收益增厚,而衡量该类基金的表现,除收益率外,回撤和波动率也是不容忽视的指标。 以“睿远稳益增强30天持有债券基金(R2)”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25日,该基金自2023年9月19日成立以来区间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达到12.13%。在获得良好业绩的同时,睿远稳益增强30天持有债券基金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仅-2.13%。 除了收益和风险指标,投资者还可以使用夏普比率这一指标来衡量一只基金的投资性价比以及持有体验。 夏普比率的含义是基金每单位波","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15043c38d3d1067df6ccb9decec25be","width":"1080","height":"521"}],"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251891003860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4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0374446850256,"gmtCreate":1750983052156,"gmtModify":1750988541864,"author":{"id":"3522899134560428","authorId":"3522899134560428","name":"阿尔法DeepFund","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5e1961925f0141d8b2783b07cf9b349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22899134560428","authorIdStr":"3522899134560428"},"themes":[],"title":"面对上千只ETF,投资者却更迷茫了","htmlText":"导语:监管层希望通过一种新的简单、便捷的稳健型策略产品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痛点。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局:主动权益基金光环褪色,明星经理难破信任危机。 当投资者在主动管理的迷宫中屡屡碰壁,指数化投资以其透明、低成本的优势迎来爆发性增长,规模首超主动权益基金。 然而,面对近1200只纷繁复杂的ETF,普通投资者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又该如何在被动投资中寻找更便捷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正是这些行业痛点催生了Smart Beta策略的兴起,我们所熟知的红利策略便是Smart Beta策略中的典型代表,然而,Smart Beta策略的范围远不止于此。 01 差距 一般而言,通过将有效的选股逻辑,比如红利、价值、质量、低波动等,以纪律性的方式融入指数编制中,力求在被动跟踪的基础上提升组合表现或优化风险收益特征的策略,都属于Smart Beta策略的范畴。 Smart Beta并非新概念,早在2000年美国贝莱德旗下的iShares品牌以及道富环球就发行了多只跟踪成长、价值风格指数的ETF产品,这两大风格因子成为美国权益ETF市场中最原始的Smart Beta类别。 随着市场需求深化,Smart Beta策略矩阵快速扩容。 2005年至2010年期间,基于动量效应和低波动率的ETF产品陆续问世;2010年到2015年间,聚焦企业质量和高股息因子的产品迎来爆发式增长;而2015年之后,以自由现金流和多因子整合为核心的投资策略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新方向。 在投资实践中,海外市场风格投资、因子投资逐渐流行,带来了美国Smart Beta ETF快速发展。 截至2024年末,美国Smart Beta ETF产品数量达到364只,合计管理规模达到17275.10亿美元,十年增长了23倍,占到美国权益ETF规模的20%。 来源:Bloomberg,数据截至2024年末","listText":"导语:监管层希望通过一种新的简单、便捷的稳健型策略产品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痛点。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局:主动权益基金光环褪色,明星经理难破信任危机。 当投资者在主动管理的迷宫中屡屡碰壁,指数化投资以其透明、低成本的优势迎来爆发性增长,规模首超主动权益基金。 然而,面对近1200只纷繁复杂的ETF,普通投资者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又该如何在被动投资中寻找更便捷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正是这些行业痛点催生了Smart Beta策略的兴起,我们所熟知的红利策略便是Smart Beta策略中的典型代表,然而,Smart Beta策略的范围远不止于此。 01 差距 一般而言,通过将有效的选股逻辑,比如红利、价值、质量、低波动等,以纪律性的方式融入指数编制中,力求在被动跟踪的基础上提升组合表现或优化风险收益特征的策略,都属于Smart Beta策略的范畴。 Smart Beta并非新概念,早在2000年美国贝莱德旗下的iShares品牌以及道富环球就发行了多只跟踪成长、价值风格指数的ETF产品,这两大风格因子成为美国权益ETF市场中最原始的Smart Beta类别。 随着市场需求深化,Smart Beta策略矩阵快速扩容。 2005年至2010年期间,基于动量效应和低波动率的ETF产品陆续问世;2010年到2015年间,聚焦企业质量和高股息因子的产品迎来爆发式增长;而2015年之后,以自由现金流和多因子整合为核心的投资策略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新方向。 在投资实践中,海外市场风格投资、因子投资逐渐流行,带来了美国Smart Beta ETF快速发展。 截至2024年末,美国Smart Beta ETF产品数量达到364只,合计管理规模达到17275.10亿美元,十年增长了23倍,占到美国权益ETF规模的20%。 来源:Bloomberg,数据截至2024年末","text":"导语:监管层希望通过一种新的简单、便捷的稳健型策略产品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痛点。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局:主动权益基金光环褪色,明星经理难破信任危机。 当投资者在主动管理的迷宫中屡屡碰壁,指数化投资以其透明、低成本的优势迎来爆发性增长,规模首超主动权益基金。 然而,面对近1200只纷繁复杂的ETF,普通投资者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又该如何在被动投资中寻找更便捷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正是这些行业痛点催生了Smart Beta策略的兴起,我们所熟知的红利策略便是Smart Beta策略中的典型代表,然而,Smart Beta策略的范围远不止于此。 01 差距 一般而言,通过将有效的选股逻辑,比如红利、价值、质量、低波动等,以纪律性的方式融入指数编制中,力求在被动跟踪的基础上提升组合表现或优化风险收益特征的策略,都属于Smart Beta策略的范畴。 Smart Beta并非新概念,早在2000年美国贝莱德旗下的iShares品牌以及道富环球就发行了多只跟踪成长、价值风格指数的ETF产品,这两大风格因子成为美国权益ETF市场中最原始的Smart Beta类别。 随着市场需求深化,Smart Beta策略矩阵快速扩容。 2005年至2010年期间,基于动量效应和低波动率的ETF产品陆续问世;2010年到2015年间,聚焦企业质量和高股息因子的产品迎来爆发式增长;而2015年之后,以自由现金流和多因子整合为核心的投资策略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新方向。 在投资实践中,海外市场风格投资、因子投资逐渐流行,带来了美国Smart Beta ETF快速发展。 截至2024年末,美国Smart Beta ETF产品数量达到364只,合计管理规模达到17275.10亿美元,十年增长了23倍,占到美国权益ETF规模的20%。 来源:Bloomberg,数据截至2024年末","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1c56840e0ba298d19b6ff54a4feae65","width":"1024","height":"436"}],"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037444685025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7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following","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