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kuang

公司创始人,投资人

IP属地:未知
    • liukuangliukuang
      ·10-06 09:48

      从街边小店到2万家门店:鸣鸣很忙的狂奔与隐忧

      2025年,量贩零食赛道头部玩家仍在加速扩张版图。 据公开数据,截至9月,鸣鸣很忙率先突破2万家门店规模,并获国际权威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认证,登顶国内休闲食品饮料连锁行业门店数榜首;截至6月末,万辰集团门店数较年初净增1169家至1.53万家。 伴随规模扩张,两家龙头围绕“量贩零食港股第一股”的上市竞速已然打响。 4月,鸣鸣很忙率先递交港股招股书,拟将募资重点投向门店拓展升级、供应链优化及数字化建设;9月,万辰集团紧随其后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募集资金用于门店网络扩张升级、产品矩阵丰富及仓储物流与数字化基建提升。 量贩零食行业竞争愈加激烈,这场以规模筑基、效率破局的扩张战,鸣鸣很忙能否最终突围? 收割红利的“得利者” 回溯鸣鸣很忙7年成长路,这家自2017年创立、从街边小店起步的量贩零食巨头,已跃升为行业领军者。 据网络公开数据,鸣鸣很忙营收从2022年的42.86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393.4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也从0.81亿元增长至9.13亿元。这样的爆发式增长,既得益于外部市场的东风,更离不开内部模式的革新与效率的提升。 一方面,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稳定增长与消费需求变化,为鸣鸣很忙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近几年,消费者对高质价比零食的需求日益凸显,鸣鸣很忙以量贩模式重构供应链,通过规模化采购和高效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和售价,从而迅速赢得市场青睐。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食品饮料零售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5.5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1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2%。其中,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是食品饮料零售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占2024年中国食品饮料产品GMV总额的53.0%。 另一方面,鸣鸣很忙通过加盟与直营相结合的网络布局,进一步加速了市场覆盖。规模效应带来的议价能力和物流协同效应,使得单店运营成本持续下降,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2024年,鸣鸣很忙GM
      72评论
      举报
      从街边小店到2万家门店:鸣鸣很忙的狂奔与隐忧
    • liukuangliukuang
      ·10-05

      信用卡正在失去年轻人?交通银行慌忙“求变”

      自2025年初起,交通银行开始对其原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信用卡分中心进行大规模收缩调整,掀起一轮“撤退潮”。 据《金融时报》统计,今年以来,交通银行已陆续注销近30家信用卡分中心。仅在4月份,其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旗下就有10家分中心停止运营,涵盖济南、沈阳、绍兴、湖州等多地机构。 除交通银行外,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机构的部分信用卡分中心也于年内获准终止营业。比如: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华北分中心、东北分中心、华中分中心分别于今年2月28日、3月14日、3月28日正式停止对外营业;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也相继关停了昌吉分中心、牡丹江分中心。 交通银行以及其他银行此次大规模收缩,主要基于哪些考量? 信用卡加速“退场” 长期以来,信用卡中心与分行在信用卡相关业务上存在部分职能重合,这种双重架构在业务扩张期或许能够实现市场覆盖最大化,但在当前环境下却成为资源浪费的源头。于是乎,银行信用卡分中心的加速退场。 首先,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攀升,资产质量的压力迫使银行重新审视信用卡业务的规模与风险平衡,通过主动“瘦身”来控制风险敞口。 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工商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较上年末上升0.25个百分点,至3.75%,在12家主要银行中位居首位,而交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较年初上升0.63个百分点,幅度同样显著。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上海银行等机构同样面临不良率攀升的压力。 其次,互联网消费贷余额出现骤降,多头借贷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这一变化对信用卡业务产生了连锁反应。 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15家上市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合计7.56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近2000亿元,同比下滑2.52%。其中,中国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缩水”最为严重,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下降13.88%、9.23%和8.07%。 再有,睡眠卡清理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银行存量信用卡数量大幅减少,新发卡量也呈现下降态势。 据央行2025年
      291评论
      举报
      信用卡正在失去年轻人?交通银行慌忙“求变”
    • liukuangliukuang
      ·10-01

      高德扫街榜的预测太权威,凌晨4点上高速的人赢麻了

      10月1日,2025年十一黄金周首日出行高峰如期而至。高德交通大数据显示,10月1日0点至10点,广东的高速、火车站、机场等繁忙程度全面领跑全国,全国最繁忙十大高速服务区,广东独占8席。国庆0点全国高速迎来出行第一波高峰,4点为出行波谷,与高德此前预测一致。不少听劝网友选择错峰,“跑赢”后感慨“高德是有点东西的,不然我也不能让它帮我找南北”。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形成8天假期,在长假效应及高速免费政策助力下,公众赏秋出游、返乡团聚、休闲消费需求迎来释放。 据交通运输部预测,今年自驾仍是公众出行的主要方式。高德交通大数据显示:10月1日0点至10点,全国十大繁忙出程高速路段中,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占一半;同时段全国十大繁忙高速服务区中,广东占8席,江苏占2席,广东人的长假出门热情领跑全国。 “虽然前方拥堵,但您仍在最优路线上”“今天走过了所有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高德导航的“劝堵”金句与长假出行实时相伴。数据显示,9月30日,高德播报“您仍在最优路线”的次数是近一周日均播报次数的3倍以上,播报“走过弯路尽是坦途”的次数是近一周日均的1.7倍。有出行网友淡定评价“别嫌啰嗦,出门你就听高德的”。有重庆网友表示“扎心”,“走过弯路还是弯路,坦途这句等我开出重庆再说。” 高德还提示,组队自驾的公众,可通过高德搜“组队”功能,完成组队后即可查看所有成员实时位置,导航时系统会同步最优路线和位置信息,支持跨城骑行、自驾游等场景。 此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与高德地图联合发布了“鹰眼守护”预警系统,在高速公路途中,建议打开地图导航并开启语音播报功能。只需轻点开启,便能匿名加入“鹰眼守护”预警系统,为车主和家人的平安出行提供超视距安全护航。 公共交通出行方面,高德交通大数据提示,10月1日上午,镇江南站、长沙火车南站、广州南站、西宁站、济南东站等周边交通繁忙;扬州泰州国际机场、宁波栎社
      300评论
      举报
      高德扫街榜的预测太权威,凌晨4点上高速的人赢麻了
    • liukuangliukuang
      ·09-30

      200万五粮液失联3天!满帮的“黄牛漏洞”,到底有多深?

      200万的五粮液,说没就没? 8月底,郑州酒水商任先生通过满帮集团旗下的运满满App下单,把价值200余万元的300多箱五粮液发往宁波,不料次日司机失联。平台调度员趁机索要200元“定位红包”,事后他才发现接单者竟是“黄牛”,只得报警才勉强找回货物,却已身心俱疲。 当他向运满满客服讨要说法,仅得到“司机自由注册、平台不清楚”的冰冷回复,被一句“等待专员回复”草草打发。曾经的信任瞬间瓦解,只剩心寒与质疑。 一时间,满帮集团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信任危机全面爆发。 现实高墙 一单200万够惊心,一份财报更刺骨,原来满帮的裂缝远不止司机失联。 财报显示,满帮上半年营收为59.3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0.33亿元增长18%;净利为25.44亿元,上年同期的净利为14.27亿元。其中,货运经纪服务作为满帮的重要业务板块,增长几乎陷入停滞,上半年仅微增1.1%,贡献占比达36.3%。 可见,一旦货运经纪服务出现波动,满帮集团的整体营收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而造成这种结果原因是多面。 一来,政府退税在满帮的盈利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旦政府退税政策发生变化,满帮的盈利能力将受到严重冲击。据锌财报报道,满帮作为无车承运人,需按9%的税率缴纳增值税,但个体司机只能提供3%的进项发票,6%的税差长期依赖地方政府退税填补。 二来,平台上黄牛转包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这些黄牛通过虚假注册,轻易绕过平台审核,抢单后加价转包,从中谋取暴利。这不仅导致货主的货物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也损害了司机的利益。 满帮平台的管理漏洞也十分明显。对司机和货主的审核把关不严,导致虚假信息泛滥;在订单处理和纠纷解决上,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用户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使得司机与货主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对平台的满意度持续下降。 三来,满帮的信贷业务存在着严重的合规风险。高息放贷、违规催收等问题,不仅违
      600评论
      举报
      200万五粮液失联3天!满帮的“黄牛漏洞”,到底有多深?
    • liukuangliukuang
      ·09-28

      美的生死局?海尔、格力贴身肉搏,小米野蛮冲撞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任何企业的负面事件都可能在瞬间被无限放大。近日,一位网友发帖爆料称其父亲在美的工厂工作,遭遇一天工作14小时的超长工时,离职又面临没工资,该网帖引发上万点赞和评论。 对此,美的方面迅速展开行动,很快作出回应称:经调取张先生在职几天的考勤记录、工厂监控、工厂班车监控、工资转账记录,张先生在9月8日至9月11日期间正常上下班,并无加班到21点的情况,张先生的工时正常。 美的还进一步解释,公司在给张先生打款时,银行系统显示员工账号异常,多次转入失败。9月13日张先生工资已经当面结清,并不存在公司故意欠薪行为。面对这些确凿证据,发帖人最终删除了不实帖子。 试想,若美的处理稍有不慎,便可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不良印象,导致部分消费者转向其他品牌,使得竞争对手坐收渔利。好在,美的成功自证清白,为这场风波画上句号。 喜忧参半的基本面 董事长方洪波是美的发展的“领航者”。 1992年,方洪波便加入美的集团;2012年8月,出任美的集团董事长,并从2013年10月开始兼任总裁,一直履职至今。在方洪波的带领下,美的成长为业务覆盖智能家居、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的全球科技巨头。 与之相对应的是,美的业绩猛增。 美的集团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营收为2511.2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172.74亿元增长15.58%;净利为26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8亿元增长25%;扣非后净利为262.3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1.81亿元增长30%。 支撑业绩增长的关键,美的逐步建立起了ToC与ToB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既可为消费者提供各类智能家居的产品与服务,也可为企业客户提供多元化的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 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智能家居业务实现营收为1672.0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66.58%,同比增加13.31%;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包括新能源及工业技术
      607评论
      举报
      美的生死局?海尔、格力贴身肉搏,小米野蛮冲撞
    • liukuangliukuang
      ·09-25

      药明康德:业绩反弹背后,是短暂曙光还是长久坦途?

      笼罩在药明康德上空的阴云,正显露消散迹象。 回望2024年,这家CXO龙头的成长轨迹布满荆棘。在海外方面,随着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正式落地,CXO企业海外业务遭遇更严苛的合规审视,药明康德聚焦人类细胞操作的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业务首当其冲。 在国内市场,集采政策持续加压,创新药企普遍收缩研发投入、严控成本,行业投融资规模同比缩水近四成,寒意浸透产业链。根据瑞银证券数据,2024年,全球医药行业投融资规模同比增长40%,但是中国市场下滑了39%。 与之相对应的是,2024年药明康德营收、净利双双下滑。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药明康德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392.41亿元,同比下降2.73%;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94.5亿元,同比下降1.63%。 在生物医药整体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药明康德亟需锚定确定性方向。 从“寒冬”到“暖春” 进入2025年后,药明康德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营收为2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6%,此外其持续经营业务收入204.1亿元,同比增加24.2%;归母净利润则为85.6亿元,同比上涨超100%,为101.9%。 更惊人的是,药明康德在手订单数达到566.9亿元,同比继续强劲增长37.2%,可以预期其业绩的增长之路目前还没到顶。订单的强劲增长得益于全球创新药研发需求的持续扩张,以及药明康德在CRDMO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企业内部,化学业务成核心引擎,其他业务稳健。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化学业务实现收入163.01亿元,同比增长33.5%;测试业务实现收入26.89亿元,同比下滑1.2%;生物学业务实现收入12.52亿元,同比增长7.1%。 具体来看,化学业务包括小分子药物发现业务、小分子工艺研发和生产和TIDES业务。其中,收入5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1.6%。这一表现主要
      8,4364
      举报
      药明康德:业绩反弹背后,是短暂曙光还是长久坦途?
    • liukuangliukuang
      ·09-23

      耐克压顶、李宁包抄,安踏如何杀出十面埋伏?

      近日,安踏集团的一则消息引发了广泛热议。2025年,安踏通过内部审计、监察、稽核等多重举措推进反腐专项治理。截至8月,74人因严重舞弊触犯集团红线被辞退,46名内外部人员涉嫌违法犯罪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安踏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赖世贤明确表示:“诚信是安踏集团的底线。在安踏集团,能力与操守缺一不可,廉洁是绝不能逾越的底线。只要触碰‘贪腐’,不论能力再强、业绩再好、合作再深,我们都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安踏此次大规模的反腐行动,无疑向企业内部和整个行业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任何损害企业利益、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制裁。这不仅是对企业自身价值观的捍卫,更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半年报背后的“汹涌” 安踏,这家从晋江走出来的“国货之光”,凭多品牌并购与奥运营销坐上中国运动品牌头把交椅。然而,反腐第一枪只是撕开裂缝,更大业绩地雷仍潜伏在报表深处。 一来,销售额一路踩油门,净利润却挂着空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安踏实现总营业收入385.44亿元,同比增长11.58%,保持着增长的态势。然而,归母净利润却为70.31亿元,同比减少8.94%,盈利端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究其原因,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营销费用的不断投入,安踏的运营成本在持续攀升。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使得安踏不得不采取一些价格策略来保持市场份额,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利润空间。 二来,在库存方面,安踏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2025年上半年,安踏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114天增加至136天。存货周转天数的增加,意味着库存积压的风险在上升。 库存积压不仅会占用大量的资金,导致资金周转不畅,增加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还可能面临产品过时、贬值的风险。如果不能及时消化库存,将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来,毛利率方面同样不容乐观。2025年上半年安踏体育整体毛利率为63.4%,同比下降
      829评论
      举报
      耐克压顶、李宁包抄,安踏如何杀出十面埋伏?
    • liukuangliukuang
      ·09-22

      流量巨人,信任矮子?转转的突围之路充满变数

      论互联网广告的魔性渗透力,转转的“买卖二手机,上转转”与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堪称双绝。 飞瓜易投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前的一周内,转转在抖音投放素材1422条,在合作的达人中既有“脱缰凯”这类粉丝量2890万的头部达人,也有“忘崽夫妇的路亚日记”之类粉丝量为几十万的中腰部垂类博主。 转转流量狂欢的背后,是信任地基的动摇。作为国内头部二手交易平台,其一面激进买量博曝光,一面仍需应对频发的售后问题。 流量巨人,信任矮子 刷短视频,很难不注意到转转的存在。 作为国内二手交易行业的“老二”,转转通过密集的C端投流在各大平台刷足了存在感。无论是科技博主的测评间隙,还是剧情短片的突兀转折,一句“手机换钱就上转转”的广告语总会准时出现。 以至于,苹果发布iPhone17系列新机后,二手平台苹果手机热度随之水涨船高。转转随之公布了颇丰的收获:苹果发布会当天,二手苹果手机搜索量环比增长150%,回收询价量上涨210%。 毫无疑问,转转饱和式攻击带来了可观的流量回报。转转成功地在消费者心中植入了“二手交易上转转”的品牌认知,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获得了相当高的知名度,为平台带来了巨大的用户基数和交易量。 然而,转转流量上的辉煌难掩信任的缺失。 在消费调解平台黑猫投诉上,以转转为关键词搜索,结果显示有113784条投诉。“手机验机私自拆机”“转转平台欺骗消费者”“退货退款难如登天”类似的投诉比比皆是,描绘出平台监管不力、品质把控不严的现状。 面对日益凸显的信任危机,转转也开始做出改变。转转集团联合创始人、采货侠CEO相昌峰表示,转转在二手循环产业的核心业务是“官方验”。据悉,转转已在全国设立深圳、成都、青岛三大质检中心,培养了2000多名质检师和奢侈品鉴定师。 同时,转转旗下B2B平台“采货侠”面向厂商提供以旧换新方案,每年有超过1000万台二手手机数码产品通过该平台循环流通。这些举措显示出转转
      618评论
      举报
      流量巨人,信任矮子?转转的突围之路充满变数
    • liukuangliukuang
      ·09-18

      羽绒服的冰与火之歌:波司登向上卷高端,鸭鸭向下陷价格泥潭

      羽绒服行业正悄然酝酿一场变革。 伴随国产品牌实力跃升与消费者民族自信高涨,羽绒服市场迎来“国货时代”。曾经被国际大牌牢牢占据的高端羽绒服领域,被一批兼具科技硬核、工艺品质与原创设计力的中国品牌重新改写规则。 第十五届东北亚博览会上,一批融合尖端科技、智能温控与时尚设计的冰雪服饰集中亮相。作为冰雪经济与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代表性国民领军品牌,鸭鸭羽绒服在新消费新服务主题展馆“秀起了肌肉”。 在市场快速扩容、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如何从海量品牌中突围、精准传递品牌价值并抢占消费者心智,已成为以鸭鸭羽绒服为代表的国产羽绒服品牌的核心课题。 羽绒服行业“大考”来了 羽绒服市场总量在增长,但竞争环境却日益严峻。 根据百谏方略研究统计,全球羽绒服市场规模呈现稳步扩张的态势,2024年全球羽绒服市场规模达到16336.8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44747.8亿元,2024-2030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8.29%。其中,欧洲是全球最大的羽绒服市场,占有大约24%的市场份额,之后是中国和北美市场,二者共占有接近46%的份额。 机遇与挑战并存,以鸭鸭羽绒服为代表的国产老字号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 一方面,羽绒服市场的同质化竞争愈发严重,无论是国际品牌还是本土企业,多数产品在款式、功能、甚至营销策略上趋于雷同。许多品牌为了保住市场份额,被迫卷入低价竞争的浪潮,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 鸭鸭羽绒服作为历史悠久的大众品牌,长期以高性价比和实用功能占据中低端市场。然而,新兴互联网品牌凭借轻资产和快速反应的供应链,能够以更低价格推出类似产品,在价格战愈打愈烈的环境下,其传统优势正在被侵蚀。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羽绒服需求的变化,高性价比的功能性产品正成为新趋势。 现代消费者不仅关注保暖性能,还注重轻便、时尚、科技应用(如防泼水、智能温控)以及环保材料的使用。这意味着,鸭鸭羽绒服需要
      645评论
      举报
      羽绒服的冰与火之歌:波司登向上卷高端,鸭鸭向下陷价格泥潭
    • liukuangliukuang
      ·09-15

      行业性“寒潮”蔓延,伊利掌舵人潘刚顶着压力找增长

      2025年已经过去一大半,乳制品市场需求疲软态势仍未现明显改善迹象。 从三大乳企上半年业绩表现窥见行业现状:伊利股份实现营收617.77亿元,同比增长3.49%,而去年同期其营收同比下滑了9.5%;蒙牛乳业年实现营收415.7亿元,同比下降6.9%,降幅相比去年同期的12.6%有所收窄;光明乳业实现营收124.7亿元,同比下降1.9%,降速相比去年同期的10.1%有所放缓。 可以发现,尽管三大乳企营收同比降幅均呈现改善趋势,但行业整体颓势仍未根本扭转。伊利股份,这位乳业的“带头大哥”,日子也并不好过。 行业性“寒潮”蔓延 伊利之所以能稳居全球乳业第一阵营、蝉联亚洲乳业榜首,其掌舵人潘刚可谓居功至伟。 2002年,潘刚出任伊利集团总裁,成为当时中国520家重点工业企业中最年轻的掌舵人。他提出“不创新,无未来”的战略理念,带领伊利构建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以创新驱动发展。2015年,伊利营收突破600亿元,稳居全球乳业第一阵营,持续领跑亚洲乳业,奠定中国乳业标杆地位。 然而,当前中国乳业面临产能过剩与消费变革的双重挑战,行业呈现结构性调整与分化发展态势,这让包括伊利在内的所有乳企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方面,中国乳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形成庞大的产能规模,但市场需求的增长步伐却开始放缓。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4年,乳制品行业收入增速分别为-6.5%、-2.4%、-2.7%。此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乳制品产量为1433万吨,同比减少3%。 另一方面,消费人群的变化对乳企提出了更高要求。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品质、功能性和差异化,愿意为高品质、健康、有机的产品支付溢价。这要求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品创新迭代,但这过程必然带来成本上升和利润压力。 乳制品行业需求承压引发终端市场持续价格博弈,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潘刚领导下的伊利正面临严峻的增长挑战。 据202
      783评论
      举报
      行业性“寒潮”蔓延,伊利掌舵人潘刚顶着压力找增长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