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kuang

公司创始人,投资人

IP属地:未知
    • liukuangliukuang
      ·10:11

      慈善榜“明星”,监管榜“常客”:爱尔眼科的双面镜像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信任是医疗行业最珍贵的“视力”。 在长沙2025世界计算大会上,民营眼科龙头爱尔眼科高调发布《爱尔眼科AI战略白皮书》,提出构建覆盖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全链路的AI应用全景版图,并强调以数据基座、AI技术与平台、AI治理为核心战略支撑。 然而,在爱尔眼科AI蓝图高调展开的同时,一场舆论风暴正在持续发酵。网易清流工作室发布《眼科医院慈善资金回流疑云:爱尔眼科等善款“左手倒右手”》一文,揭露其可能通过慈善捐赠与医疗服务之间的资金流转,变相获取医保基金差价。 一面是高举高打的AI技术叙事,一面是“骗保”疑云交织的信任危机。在科技光环与公众质疑的双重夹击下,爱尔眼科将何去何从? 慈善疑云与商誉危机 在公众眼中,爱尔眼科是频繁登上慈善榜的“光明使者”,其慈善捐赠规模屡屡引人注目。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爱尔眼科对外捐赠总额高达1.88亿元、3.87亿元和2.17亿元。2025年9月,爱尔眼科以年度捐赠2.17亿元(含物资)的金额,位列“中国慈善榜·企业榜”在1182家上榜企业中位列19位。 然而,慷慨捐赠的背后,资金流向却引发质疑。据网易清流工作室调查,爱尔眼科的慈善行为并非单纯的公益输出,而是形成了一套“捐赠—立项—执行—回流”的闭环运作机制。 据调查,由爱尔眼科发起的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2024年2.52亿元的捐赠收入中,仅爱尔眼科全资子公司就贡献了4600万元。而这些资金通过基金会旗下的核心项目“爱眼光明行”,最终又流回了爱尔眼科各地的子公司,用于支付患者的医疗费用。 这种操作并非孤例。在四川、湖南、辽宁等多地,爱尔眼科都构建了类似的慈善资金循环体系。据网易清流工作室数据显示,2021至2024年间,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向另一家H基金会拨款5585万余元,这些资金最终流向了江门、珠海、重庆等至少15家爱尔眼科关联医院。 如果说慈善
      22评论
      举报
      慈善榜“明星”,监管榜“常客”:爱尔眼科的双面镜像
    • liukuangliukuang
      ·11-27 09:28

      即时零售2025:淘宝生态逆袭,美团铁壁防御,京东品质破局

      2025年的尾声渐近,回望这一年,即时零售市场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三国争霸”。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补贴大战拉开了即时零售竞争的序幕。表面上看,这是淘宝、美团、京东三方在订单量、用户时长和市场份额上的直接交锋。但很快,竞争便超越了简单的价格战层面。 补贴的背后,是对未来消费入口控制权的争夺,是对“本地生活”与“电商”两大万亿级市场如何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更是对平台生态能力边界的一次全面检验。 淘宝试图将电商与本地生活服务深度融合,构建大消费平台;美团深耕餐饮外卖并拓宽服务边界,将业务拓展至生鲜、商超、药品等更多品类;京东则试图证明,在高端、高客单价的即时零售领域,自己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这场让人猝不及防的竞争开局之后,有人踌躇,有人困守,有人破局。 京东:品质破局,负重求存 2025年初,京东以“品质外卖”为利刃,强势切入即时零售战场,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竞争格局。 京东的入场策略精准而凌厉,品质外卖三板斧直击行业痛点:一是,通过品质堂食商家招募计划和低抽佣承诺,吸引优质商户;二是,率先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树立行业新标准;三是,上线百亿补贴,快速赢取用户支持。 这一组合拳避开了与美团在订单频率和规模上的正面缠斗,将竞争维度提升至品质保障、社会责任与用户体验层面,试图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京东外卖等于品质外卖的认知。 从订单数据来看,京东的战略并非纸上谈兵,订单数量、入驻商家数量持续增长,印证了其初步的成功。 自2月11日启动外卖业务后,京东订单量呈现爆发式增长:3月24日突破100万单,4月15日达500万单,4月22日突破1000万,5月14日攀升至2000万单。截至6月1日,上线仅90天的京东外卖日订单量已突破2500万单。 京东集团披露,今年3月正式上线的京东外卖入驻商家超200万,全职骑手超15万人。此外,今年7月开店的七鲜小厨3日复购率达行业3倍,带动周边3公里品
      111评论
      举报
      即时零售2025:淘宝生态逆袭,美团铁壁防御,京东品质破局
    • liukuangliukuang
      ·11-24

      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告别黄金时代,走向分化路口

      行业息差持续收窄,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监管要求层层加码,银行业黄金时代的浪潮正在褪去。曾经高歌猛进的“规模扩张”模式已然触顶,精耕细作成为新生存法则,一场关于银行生存本质的终极拷问正摆在面前:在从“大”到“好”的蜕变路上,谁将引领未来? 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A股17家上市城商行营业收入合计3931.68亿元,同比增长5.60%;净利润1710.89亿元,增长6.94%。在这看似平稳的整体表现下,个体分化持续加剧。 其中,头部城商行的座次洗牌尤为引人注目。江苏银行以664.42亿元的营收稳坐头把交椅;宁波银行则以8.32%的增速从第三跃居第二,成为最具冲击力的挑战者;而北京银行尽管营收超500亿元,却出现了1.08%的负增长,在竞争中显露疲态。 这不仅仅是排名的变动,更是北京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不同发展路径在行业转折点的压力测试。 北京银行:进取的“面子”,隐忧的“里子” 在银行业整体承压、息差持续收窄的2025年,北京银行交出了一份看似稳健、实则暗流涌动的成绩单。 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15.88亿元,虽同比下降1.08%,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仍录得210.64亿元,同比增长0.2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9.86%,盈利水平保持稳定。 资产负债端同样表现不俗。总资产达4.8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95%;贷款和存款分别增长7.38%和7.60%。尤为亮眼的是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与普惠小微贷款的增速均远超整体贷款增速,分别达20.16%、26.20%和16.91%,契合国家政策导向,也彰显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零售板块成为最大亮点。AUM(管理客户资产)突破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2.94%;私行客户数增长17.90%,私行AUM增长14.39%。贵宾客户与私行客户的快速增长,意味着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价值贡献能力显著增
      250评论
      举报
      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告别黄金时代,走向分化路口
    • liukuangliukuang
      ·11-24

      噱头还是利器?奇富科技的AI风控到底为谁服务?

      作为已完成从360借条到奇富借条品牌升级的金融科技平台,奇富科技已与全国159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拥有超过2.4亿注册用户。而在2024年至2025年间,奇富科技就因多次因违规催收、数据滥用等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公司高管频频对外“喊话”却难掩战略焦虑的现实困境。 增长与风险并存,成为奇富科技当前最真实的写照。 这一表现,与同期蚂蚁集团凭借风控技术与全球化布局持续优化营收结构、腾讯金融科技依托社交生态与支付场景实现用户粘性倍增、京东科技深耕供应链金融形成差异化优势形成鲜明对比。 奇富科技的增长,仍高度依赖传统信贷撮合与流量分发模式,而非基于技术壁垒或生态能力的核心竞争力。在行业集体“去杠杆、强合规”的今天,奇富科技的“规模故事”显得格外脆弱。 尽管创始人周鸿祎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科技驱动金融”、“安全是核心基因”,但在竞争对手已构建起技术、场景、数据、品牌四维生态的对照下,奇富科技的“风控根基”显得既有效,又危险。 重规模、轻内功 奇富科技的核心业务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就是它旗下的360借条这类贷款产品。不过,业务跑得快,问题也来得猛,尤其是催收这一块,乱象频出。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光是跟“360借条”相关的投诉就有将近3.8万条,大多数都指向暴力催收和用户信息泄露。 有不少用户反映,一旦贷款逾期没还上,不光自己会接到催收电话,连家人、朋友甚至单位领导都会被打扰。如果公司不加强对合作催收机构的管理,用户的不满只会越积越多,投诉量也会持续攀升。 更值得留意的是,在快速做大规模的背后,奇富科技几次被媒体曝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风控模型太依赖外部数据”,以及“用户隐私保护存在漏洞”。尽管公司一直强调自己有一套“AI驱动的全流程风控系统”,但实际操作中,合规风险仍然防不胜防。对一家靠“安全”起家的公司来说,这类问题不仅伤品牌,更直接动摇大家对它核心能力的信心。 说到
      190评论
      举报
      噱头还是利器?奇富科技的AI风控到底为谁服务?
    • liukuangliukuang
      ·11-21

      近1100万元罚单背后:南京银行怎么了?

      在金融行业,合规经营始终是一条不能触碰的红线。 但在2024 - 2025年期间,南京银行却因信贷业务违规等问题多次收到监管部门的罚单,累计金额近1100万,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其中,2024年南京银行全系统共收到14张罚单,累计被罚758万元,主要违规事由为贸易背景虚假、资金挪用、虚增存贷等。而截至2025年8月,南京银行已被披露罚单4张,合计300万元。 每一张罚单背后,都反映出南京银行在业务操作、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如此高频次、高金额的处罚,瞬间让南京银行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引发了大众对其经营状况深深的好奇。 财报“滤镜” 若想洞悉南京银行经营困局,财报数字便是最直白的“体检报告”。 从2025年三季度财报来看,南京银行资产总额达2.9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31%;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19.49亿元,同比增长8.79%,净利润181.41亿元,同比增长8.2%。 表面上,南京银行或许还维持着往日的风光,可深入内里便能发现诸多潜藏的问题。 从增长速度来看,虽然营收和净利润仍维持“双8”增长,但增速较2024年均有所下行。2024 年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02.71亿元,同比增长11.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1.77亿元,同比增长9.05%。 这样的增速,放在以往,或许还算亮眼,可对比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以及当前行业内一些表现更为出色的银行,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曾经支撑南京银行快速发展的业务,如今似乎也遭遇了瓶颈,新的增长点又尚未完全形成,增长的动力明显不足。这种增长放缓的态势,不仅会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还可能削弱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其在与其他银行的角逐中逐渐落于下风。 从收益波动来看,南京银行在债券投资领域的依赖度较高,素有“债券之王”之称。2024年在“债牛”行情下,该行金融投资收益占营收比例超40%。但2025年以来
      288评论
      举报
      近1100万元罚单背后:南京银行怎么了?
    • liukuangliukuang
      ·11-20

      县城消费,正在快速升级

      最近,中国县城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值重塑。京东在宿迁连开四家折扣超市,首日客流高达30万。冒雨排队的市民、两天卖出70万枚的9.9元鸡蛋,这些画面让人们看到了县城消费市场的惊人爆发力。 这不仅仅是因为 “名人效应”,更在于京东精准击中了县城打工人的核心痛点:极致低价。与行业主流的“小而精”折扣店不同,京东反其道而行,将门店开到了5000平方米以上,SKU超5000个,打造出一种“县城版山姆”的既视感。 24瓶纯净水7.99元,14.99元能买10斤面粉,这种定价体系,对于精打细算的县城家庭而言,是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京东依靠身后成熟的全国供应链网络,将一线城市的品质商品以“地板价”输送至县域,让小镇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车厘子自由”和“海鲜自由”。 如果说京东承包了县城居民的“米袋子”,那么特卖电商唯品会则在致力于升级他们的“衣柜”。近些年来,平台靠着“品牌+折扣”模式,让不少小镇青年都成了它的忠实粉丝。 从Q3数据来看,超级大牌日和超级品类日栏目继续保持良好增势,整体业绩同比增长超过20%。SVIP活跃用户数同比保持两位数增长,贡献线上销售的51%。 可以发现,用户粘性还是比较高的。 粘性的来源主要两点。其一,便是平台利用深耕多年的供应链和独特的买手制打造常态化折扣体验,就连奢侈品最低都被打到了2折以内。 其二,便是解决了消费者对于正品问题的担忧。双11期间,唯品会全面接入了中国中检正品管理库,成为首个实现奢侈品100%全检的电商平台。驻仓鉴定师团队采用“3名鉴定师交叉鉴定+总部复核”的三重保障机制,逐步实现“一物一鉴一报告”全覆盖。 这种模式有效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门槛,也让高性价比的大牌商品更容易打动小镇青年。 从京东折扣店的万人空巷,到唯品会特卖业绩的稳健增长,一个清晰的信号已经释放,中国县城的消费升级,不是让大家买更贵的东西,而是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更好、
      319评论
      举报
      县城消费,正在快速升级
    • liukuangliukuang
      ·11-20

      浙商银行新帅上任:能否打破罚单魔咒,重夺浙系一哥宝座?

      浙商银行迎来新任“掌舵人”,这一人事变动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11月17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决定,陈海强出任浙商银行党委书记,并获提名担任董事长。浙商银行表示,该行董事会将尽快按照法定程序完成董事长的选举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高层更迭前夕,浙商银行刚刚领受大额罚单。 11月13日,深圳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浙商银行深圳分行因存在“贷前调查不尽职、集团客户授信管理不到位、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等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33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中,多人受到警告处分,另有数人被处以5万元至6万元不等的罚款。 在合规经营面临考验的背景下,陈海强接任后能否带领浙商银行强化内控、化解风险,并推动业务稳健发展,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罚单频发 说起浙商银行,人们必然会想到“浙系一哥”的称号。 作为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浙商银行自2004年开业以来,凭借全国化布局,逐步发展为一家覆盖浙江大本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海西地区和部分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机构。 截至2025年6月末,浙商银行已设立369家分支机构,服务网络遍及长三角、粤港澳、环渤海等核心经济区域。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25年全球银行千强榜中,浙商银行位列第82位,实力不容小觑。 然而,与其规模扩张同步而来的,是频频落地的监管罚单。 2025年,浙商银行接连收到多笔大额处罚:1月,上海分行因小微企业划型不实、跨境贷款违规等15项问题被罚1680万元,创下当年股份制银行单笔罚款纪录;9月,总行更在不到一个月内连收两张罚单,先后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集团授信超标等问题被罚没1130.8万元,以及因反假货币履职不力等违规行为被央行处罚295.99万元。 据企业预警通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截至今年9月30日,浙商银行已累计被罚1.98亿元。 从处罚事由来看,违规类型横跨存贷款虚增、信
      417评论
      举报
      浙商银行新帅上任:能否打破罚单魔咒,重夺浙系一哥宝座?
    • liukuangliukuang
      ·11-19

      三面围城:OPPO Reno15破局不易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群雄逐鹿,OPPO再度出牌。 11月17日晚,承载着OPPO中高端市场破局希望的Reno15系列即将正式亮相。该系列由人气偶像宋雨琦代言,最大亮点是名为“星光蝴蝶结”的全新配色。OPPO表示,该配色采用行业首发的全息光刻工艺,通过将点点星沙聚合成蝴蝶结形态,实现手机外观的“裸眼3D”视觉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材质不仅具备美学价值,还拥有抗指纹特性,配合铝合金喷砂金属中框,在美观与实用之间取得平衡。 与此同时,OPPO将同步推出Reno15宋雨琦限定款,全球仅限量23台,以极致稀缺性强化品牌话题效应。该机型同样采用“星光蝴蝶结”配色,提供16GB+1TB顶配版本,且每台机身侧边都镌刻专属编号与宋雨琦签名,并采用全新设计的镌刻图案。 显然,在智能手机行业增长见顶、配置趋同的背景下,OPPO正尝试通过产品差异化、营销精准化与供应链敏捷响应的组合策略,在红海竞争中构建独特的品牌辨识度。 解锁行业同质化困局 众所周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彻底告别狂飙突进的增量时代,转而进入一场残酷而精细的存量博弈。 IDC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仅微增1.5%,而中国市场3.3%的增速虽显韧性,却也昭示着增长空间的逼仄。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微量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补”政策的阶段性拉动。一旦政策红利消退,市场增长势必将面临不小的回调压力。 在此背景下,智能手机厂商需要更精准地锚定细分人群,提升用户粘性与复购率,Reno15正是OPPO的一次差异化尝试。 一方面,颜值一直是智能手机行业竞争的焦点,所有设计是最直观的破局点,OPPO试图在“颜值即正义”的战场建立壁垒。 据了解,Reno15系列行业首发的全息光刻工艺,将“星光蝴蝶结”等配色打造出裸眼3D的视觉效果,结合全系金属中框、1.15mm极窄四等边直屏以及iPhone同款冷雕工艺的后摄Deco,无一不在向消
      639评论
      举报
      三面围城:OPPO Reno15破局不易
    • liukuangliukuang
      ·11-17

      荣耀输入法“崩了”,一场小风波给手机厂商上了一课

      11月13日,有许多网友吐槽荣耀输入法崩了。 微博平台上,多位荣耀用户发文称,在使用手机时输入法无法正常弹出输入框,导致无法打字。一位网友吐槽称:“荣耀输入法崩了,害得我丈母娘花了20块钱去手机店维修,以为是手机坏了,这钱该找谁报销?”还用户还同时@了荣耀手机和荣耀客服的官方账号。 对此,百度输入法小助手官微发布公告:“11月13日下午,我们收到了部分用户关于百度输入法荣耀版无法正常使用的反馈,对此我们高度重视,经排查发现为线上热词的配置更新导致,已经第一时间下线问题配置。对于给大家带来的不便影响,我们深表歉意。” 这场不大不小的风波,随着官方推送修复版本而逐渐平息,但它留下的警示,却远未结束。 深度整合的“双刃剑”效应 所谓的“荣耀输入法”实际上是荣耀与百度联合开发的定制版本——百度输入法荣耀版。 时间回到2023年,荣耀官方高调宣布与百度输入法成立“联合实验室”,双方的合作从简单的预装升级为AI技术层面的深度绑定。荣耀的意图非常明确,借助百度在AI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深厚积累,快速补齐自身在智慧交互领域的短板。 对于荣耀而言,这是一条构建生态的“捷径”。通过将百度输入法的AI能力与自家的MagicOS平台级AI相结合,可以绕过漫长的自研周期,迅速为用户提供“更懂你”的智慧输入体验,从而增强其手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于是乎,百度输入法荣耀版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荣耀手机的默认、且深度集成的系统级输入法。不过,正是这种深度的“系统级整合”,放大了此次故障的影响,使其从一次普通的技术BUG升级为一场用户体验的危机。 要知道,输入法作为高频刚需应用,其稳定性是用户体验的底线。无论上层的AI功能多么炫酷,底层的稳定性永远是1,其他功能都是后面的0。当这个最基本的“1”倒下时,用户对荣耀MagicOS系统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评价,无疑会遭受一次重击。 更关键的是,由于该输入法被设
      565评论
      举报
      荣耀输入法“崩了”,一场小风波给手机厂商上了一课
    • liukuangliukuang
      ·11-15

      从“名酒之王”到“亏损之王”:华致酒行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白酒行业持续下行,苦了酒企,也伤了酒类供应商。 “酒类流通第一股”华致酒行,在2025年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被业内称为“史上最差”的成绩单。财报显示,华致酒行第三季度营收仅为12.1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5.70%;归母净利润亏损2.55亿元,同比暴跌2112.58%;扣非净利润亏损更是扩大至2.72亿元。 事实上,华致酒行的颓势早有征兆,2023年短暂跻身“百亿俱乐部”后,业绩一路向下。2024年财报显示,其全年营收为94.64亿元,同比下滑6.49%;净利润仅为4444.59万元,同比骤降81.11%;扣非净利润也缩水至2517.35万元,降幅达85.97%。 华致酒行的持续巨亏,是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一个缩影,更是渠道变革的一声警钟。 成也名酒,败也名酒 华致酒行的成功,离不开其对名酒资源的掌控。 自成立以来,华致酒行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酒企建立稳定合作,实现全线产品源头采购,不仅保证了酒品真伪,更构建了强大的供应链壁垒。2019年上市时,茅台、五粮液等高端名酒贡献了近九成营收。 在名酒价格一路高歌、一瓶难求的岁月里,华致酒行的模式无往不利,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和迅猛的扩张。如今,酒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需求的整体萎靡,华致酒行过去依靠增量市场的红利时代已经终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白酒(折65度,商品量,下同)产量30.6万千升,同比下降15.0%;1月份至9月份,白酒产量累计265.5万千升,同比下降9.9%。 在此背景下,华致酒行面临双重压力。 一是,需求持续疲软,导致酒类流通环节库存高企,进而引发资金周转效率恶化与跌价风险高企。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华致酒行的存货周转天数长达159天,2024年同期是130天,2023年是116天。 二是,白酒市场全价格带酒价承压,高端酒批价持续回调,中低端酒陷入价格战,渠道出现普遍性价格“倒挂”。 以飞天茅台为例,“今日
      536评论
      举报
      从“名酒之王”到“亏损之王”:华致酒行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