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也语

业余的视角,不业余的观察

IP属地:北京
    • 业余也语业余也语
      ·11-13 10:47

      中国出口的真正“爆单王”,为什么是遥远的非洲?

      黑哥们儿的语言是不同的,但是消费起来,跟大家可没什么区别。 2025年9月8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达到29.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在这份整体稳健却难言亮眼的成绩单中,一个数据格外夺目——中国对非洲出口同比猛增25.9%,增幅远超其他大洲,成为阴霾笼罩的全球贸易格局中一道刺破乌云的光芒。 另据彭博社8月26日援引数据分析报道称,截至其发稿时,中国今年对非洲的出口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水平,出口额达到1220亿美元,预计全年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增速远超其他主要国家,而对美出口则出现下滑,同比下降13.5%。 这并非偶然的脉冲。根据民生证券研报,非洲对中国出口的拉动已从2024年微不足道的0.2% 大幅跃升至1.4%,贡献了约四分之一的中国出口增长总额,地位仅次于东盟,成为第二大拉动力量。 在美国关税“围堵”、传统市场不确定性加剧的全球贸易格局重构期,这片曾被视为“遥远而神秘”的非洲大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一个潜力市场蜕变为中国出口“突围”不可或缺的战略新增长点。 数据背后,一个核心问题浮出水面:这股对非出口的澎湃动力,是特殊政策催生的短期繁荣,还是植根于深层逻辑的长期趋势?在这片泛着“蓝海”金光的市场之下,又隐藏着怎样的暗流与险滩? 非洲人到底在买什么 非洲市场的爆发,是政策、需求与供给三方力量共振的必然结果,其背后蕴藏着中国制造出海的深层逻辑转变。 首先,战略性的政策红利打开了贸易新窗口。 全球贸易格局的重构是此轮对非出口激增的关键导火索。与美国对非洲主要贸易伙伴加征高额关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通过制度性开放强化合作纽带。今年6月,中国宣布对53个非洲建交国全面实施100%税目零关税政策,覆盖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等全品类(来源:民生证券报告)。这一极具诚意和战略远见的政策,不仅赢得了非洲市场的好感与支持,更为中国出
      54评论
      举报
      中国出口的真正“爆单王”,为什么是遥远的非洲?
    • 业余也语业余也语
      ·11-11

      咖啡豆价格狂飙,打工人的“续命水”会涨价吗?

      近期,全球市场不仅见证了黄金价格的飙升,连咖啡豆这一日常消费品也加入了涨价的行列,成为投资者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2024年10月23日,美国咖啡期货(KC.NYB)盘中一度触及437.95美分/磅的历史最高点。尽管随后有所回落,但截至11月8日,价格仍坚守在388.38美分/磅的高位。数据显示,仅11月第一周,ICE阿拉比卡咖啡期货累计上涨就达4.94%。 咖啡期货的涨幅甚至一度超过黄金。去年12月10日咖啡期货盘中达到336.4美分/磅,这比去年1月2日188.5美分/磅的开盘价,累计涨幅超过7成,远超同期黄金涨幅。 有意思的是,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国咖啡市场正展现出截然相反的景象。数据显示,中国现磨咖啡市场的平均售价呈现明显的价格分层,9.9元-16元平价市场占比达58%,而星巴克等高端品牌客单价仍维持在36元以上。 一边是原材料成本的历史性暴涨,一边是终端产品的极致价格战——这场冰与火的碰撞,正在重塑中国咖啡行业的未来。 原料狂飙与市场狂热的“冰火两重天” 本轮咖啡豆价格上涨的猛烈程度,在期货交易员老王的记忆中前所未有。“从业十五年,从未见过如此陡峭的上涨曲线。” 他指着屏幕上的K线图说道,“从7月的271.09美分/磅开始,几乎是一条75度角的直线拉升。” 本轮咖啡豆价格大涨,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机构研报显示,虽然目前咖啡豆期货价格创出历史新高,但阿拉比卡咖啡产量仍低于历史最高产量,产量占比逐年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USDA预计2025/26年度全球阿拉比卡咖啡产量较历史最高产量630万吨(2018/2019年)低47万吨(-7.5%)。从消费结构来看,近年现磨咖啡消费快速增长,对阿拉比卡咖啡的需求旺盛。一方面是产量下降,另一方面是需求增长,全球阿拉比卡咖啡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持续凸显。 另一方面,受主要生产国天气原因影响,咖啡豆预期产量大幅减少,也导致了期货价格上涨
      147评论
      举报
      咖啡豆价格狂飙,打工人的“续命水”会涨价吗?
    • 业余也语业余也语
      ·11-06

      中国人“统治”全球鱼子酱

      在全球顶级食材格局里,鱼子酱一直象征着稀缺与奢华。 鱼子酱,与鹅肝酱、黑松露并称世界三大奢华美食,又因其稀少的产量和乌亮的色泽而被誉为“黑色黄金”或“里海黑珍珠”。 彭博社援引数据称,2024年,中国鱼子酱出口量占全球市场的44%,远超排名第二的意大利(10%)。现在,越来越多高端餐厅开始在菜单上标注“中国鱼子酱”。 这个数据彻底改写了全球高端食材的版图。曾经象征欧洲贵族生活的鱼子酱,如今已深深烙上中国制造的印记。 美媒因此坐不住了,发文痛批中国将鱼子酱变成了“地摊小吃”。但对于广大国人而言,这无疑是一大利好。有网友戏称,《门徒》里刘德华“一人一罐鱼子酱”的经典场面正在变为现实。 中国重写全球鱼子酱版图 2007年,在刘德华、吴彦祖主演的犯罪剧情电影《门徒》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大毒枭林昆(刘德华饰)宴请家人吃饭,高档餐厅的服务员却只端上来一小份鱼子酱,林昆大怒,“让那些老外看见,还以为我吃不起呢”,“再来一罐,一人一罐”。 这背后,其实是鱼子酱这一全球美食金字塔顶尖食材的稀缺与昂贵。那时的鱼子酱价格昂贵,顶级品种的一勺曾被拍出25万元天价,国内严重依赖进口,普通百姓很难吃得起。 而如今,情况已大有不同,国内的消费者也能以百元级的价格,尝到它的美味。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何志毅曾说,国家强大的基础在于经济,经济强大的基础在于产业,产业强大的基础在于领军企业。 近日,全球鱼子酱龙头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鲟龙科技”)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揭开了这一奢侈食材领域的行业格局。 招股书中引用灼识咨询的资料称,鲟龙科技自2015年以来连续10年实现鱼子酱销量全球第一名。2021年至2024年,公司的鱼子酱销量持续占据全球市场的30%以上,于2024年达到35.4%,超过第二大企业的5倍以上。 2022年至2024年,鲟龙科技营业收入从4.91亿元增长至6.69亿
      553评论
      举报
      中国人“统治”全球鱼子酱
    • 业余也语业余也语
      ·11-05

      一件能进地铁、能爬雪山的衣服,正在统治北京

      一件能进地铁、能爬雪山的衣服,正在统治北京 2025-11-05 14:59·业余也语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有人说,北京没有春秋,只有冬夏。秋风一起,这座城市便迅速切换至“速冻模式”。 然而,与气温一同变化的,还有北京街头的潮流——一件冲锋衣,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这座超一线城市的“新市服”。 早高峰的十号线,仿佛一个大型户外品牌展销会。经典的“北面紫”、低调的“始祖鸟灰”、醒目的“凯乐石橙”、新上市的“骆驼月光蓝”……摩肩接踵之间,人们用冲锋衣构筑起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有网友戏言:“现在北京地铁里的‘骆驼’,比整个撒哈拉沙漠的还多。” 这绝非夸张。从国贸CBD的白领,到中关村的码农,从高校校园的学子,到奥森公园遛弯的大爷,冲锋衣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覆盖”。 满城尽是“冲锋衣” 如果你最近来过北京,一定会被以下场景震撼到。 地铁车厢里秒变冲锋衣“秀场”。 挤过北京早高峰地铁的人都知道,那是一场关于耐力与空间的极限考验。而穿着冲锋衣的“打工人”,没有了羽绒服那般臃肿,便于在人群中灵活穿梭;也不像西装那般娇贵,被挤皱了也无所谓。 大学校园里冲锋衣是“新校服”。 走进北京的任何一所高校,你都会怀疑学校是不是统一发放了服装。无论是去教室、图书馆,还是食堂、操场,学生们身上最常见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冲锋衣。它完美适配了学生党“既要风度也要温度”以及“预算有限”的需求,成为青春与活力的统一标识。 图注:网上流传的大厂工服。来自小红书 写字楼里的“彩色工装”。 在互联网大厂,冲锋衣甚至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企业文化”,甚至不少企业统一发放冲锋衣。它暗示着主人随时准备“冲锋”陷阵,可能下班后就去健身房,也可能周末直接进山徒步。这是一种“时刻准备着”的生活态度的外化,是当代年轻人将工作与生活模糊边界后的折中选择。 图注:上班族为冲锋衣主力人群 多场景需求让冲锋衣近段时间销量大涨
      631评论
      举报
      一件能进地铁、能爬雪山的衣服,正在统治北京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