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BT财经
亚洲有影响力的金融信息服务传播平台
IP属地:北京
+关注
帖子 · 5,529
帖子 · 5,529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BT财经
BT财经
·
08:28
全靠72岁的董明珠抛头露面?格力常年营销费用低利润率高
董明珠四处开火,正在帮助格力穿越逆周期? 2025年中国白色家电行业处于高度竞争、增长承压的“艰难转型期”。双十一整个白电行业都不太乐观,甚至从9月起有些企业排产转为负增长。瑞银报告指出,2025年白电企业整体生产计划下调超10%,部分品类降幅达50%。 背后的原因是,2024年底国补政策到期后,2025年上半年新补贴细则落地滞后,导致消费者“等等看”情况增多,抑制了一些短期需求;此外房地产低迷拖累新增需求:新房交付量持续下滑,装修类家电(如中央空调、厨电)需求萎缩。存量市场饱和,大家电保有量接近天花板,更新周期拉长至8–10年。 但是频频被报道市占率下滑的格力电器,基本盘却格外稳健。从财报可以发现,格力的销售费用率在白电三巨头中处于低位,而且这一现象长期存在。同时,格力电器目前是中国白色家电行业中净利润率最高的一家企业,这一地位在2020至2025年多个财报周期中持续保持。 较低的营销费用支出,和较高的净利润率正在帮助格力穿越白电逆周期。这究竟是为什么?背后或与董明珠亲自代言,节省巨额明星代言与广告投放费用有很大关系。作为全网最有流量的企业家之一,董明珠这三个字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方式,而近年来董明珠频频现身甚至会有不少争议言论,这些比如“海归间谍论”、“年轻人不应看重高工资”的言论增加了董明珠的曝光度,也让其本人身陷争议之中,口碑急剧下滑,却依然是格力最强的品牌代言人,即便格力自2018年至2024年这7年营收不增反降。 也就是说,频频被质疑到处开火的董明珠,其实给格力帮了大忙。 净利率行业第一 不少细心的网友和投资者都发现,不管格力的营收和净利润表现如何,其净利率都稳居家电行业第一。 近期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格力营收1377亿元,同比下滑6.62%;净利润214.6亿元,同比下滑2.27%。单季度来看,前三个季度营收分别为416.4亿元、559.8亿元和400.3
看
65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全靠72岁的董明珠抛头露面?格力常年营销费用低利润率高
BT财经
BT财经
·
11-18 16:52
双十一在国内关注度越来越低,为何突然在海外市场爆火?
双十一在国内关注度越来越低,却在海外市场开始爆火。 2025年双11落下帷幕,国内电商市场虽仍保持增长,但消费者理性化、促销周期拉长、数据真实性受质疑等问题,已让“双11神话”褪去昔日光环。 然而,就在国内市场陷入内卷与疲态之际,双11期间淘宝却在全球舞台上掀起一场意外的热潮——首次在20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启动双11,并以五种语言服务海外用户,投入10亿元营销补贴,超20万商家实现海外成交翻倍。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日本等十余个境外市场GMV强劲增长,9个重点市场日下单用户同比增幅超20%。 双11海外爆火背后是淘宝出海,更是在海外市场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购物热潮。 双十一为何在海外火了? 阿里巴巴早在2010年就通过速卖通(AliExpress)试水全球市场,但彼时更多是作为中国商品出口的B2C通道,缺乏本地化运营与品牌心智建设。而此次双11的海外爆发,标志着淘宝出海已进入全新阶段:从“卖货平台”转向“本地化电商平台”。 关键转折点在于2024年启动的“淘宝天猫出海增长计划”。该计划不再要求商家单独开设海外店铺,而是通过一键签约,即可将原有淘宝商品自动同步至海外站点销售。平台还提供退货兜底、多语言支持、本地支付接入、跨境物流整合等全链路服务。这种“轻量化出海”模式极大降低了中小商家的参与门槛,使得百万级商家迅速涌入,形成规模效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淘宝正尝试在特定市场“再造一个本地淘宝”。例如,2024年底推出的日本本土化平台“TAO”,不仅界面、支付、客服全面日文化,还引入本地KOL和社区运营策略。这种深度本地化,远超传统跨境电商的“货架式”逻辑,更接近于复制淘宝在国内的成功生态。 淘宝在海外市场的火爆,还得益于其出海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与优化。随着淘宝出海步伐的加快,物流、支付、售后等环节逐渐得到优化,海外用户的购物体验得到显著提升。 在物流方面,淘宝与多家国际物流公司
看
15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双十一在国内关注度越来越低,为何突然在海外市场爆火?
BT财经
BT财经
·
11-18 08:33
蔬菜在国外成了奢侈品,山东河南广东正在比“谁更菜”?
近日,中外网友对账,对到了“蔬菜自由”这个话题火了。 很多老外惊叹中国的蔬菜价格便宜。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和博主带着好奇与镜头涌入中国,菜市场和超市也成了打卡地。社交平台上,许多人一边“对账”一边发问:“为什么中国人能用这么便宜的价格买到这么多新鲜蔬菜?”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网友在评论中称,平时买菜只敢论颗买,超市西瓜还要切成小块单独包装。中国人却早已实现了“蔬菜自由”? 这是因为中国有多个蔬菜大省为全国保驾护航。河南蔬菜全年生产约7600多万吨,山东是多年的中国菜篮子蔬菜年产量达到了9272万吨,就连经济强省广东蔬菜全年产量也达到约4000多万吨. 中国的菜篮子到底是谁? 谁是中国“最菜”的省? 能保障老百姓果蔬自由的是中国有多个蔬菜大省,这些蔬菜大省为全国老百姓的“果蔬自由”保驾护航。也引发了多省对“蔬菜第一大省”的争夺。 提及蔬菜第一大省,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山东,山东省的蔬菜产量长期稳居全国首位,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和供应基地。2024年山东的蔬菜产量高达9623万吨(另有数据显示总产量达1.18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0。 山东是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突破万亿的省份,农业基础雄厚。拥有“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兰陵、莘县等知名蔬菜基地,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约3263万亩,蔬菜品类齐全,生产约150种、2500多个品种的蔬菜。其中寿光被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批发市场,莘县也被称为“中国蔬菜第一县”,香瓜产量全国第一。 寿光市作为“中国蔬菜之乡”,通过建立育种、繁育、推广全链条体系,搭建种业研发平台,自主研发蔬菜品种达178个,占全省一半。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提升至70%以上,成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同等多重举措,将智慧农业应用广泛,寿光市智慧农业科技园的智能温室融合120多项专利技术,实现数字
看
66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蔬菜在国外成了奢侈品,山东河南广东正在比“谁更菜”?
BT财经
BT财经
·
11-17 15:01
限制汽车百公里加速,造车新势力到底谁快乐不起来了?
近日,公安部牵头修订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这份十年未大修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此次更新幅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条款细节之密,堪称近年来汽车行业最重磅的安全法规调整之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百公里加速时间”的硬性规定:乘用车每次上电/点火后,默认状态下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得小于5秒。 这一条看似简单的要求,却如一记重锤砸向当前愈演愈烈的“性能内卷”——尤其是以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正将“3秒俱乐部”作为营销利器,竞相推出零百加速3秒甚至2秒级的高性能电动车型。 如今,这股“比快”风潮或将被政策按下暂停键。 “5秒门槛”并非限制性能,而是防范误操作风险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新规并未禁止车企制造加速更快的车辆。正如《征求意见稿》所明确:“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s的默认工作状态”,这意味着高性能模式依然存在,但必须由用户主动选择才能启用。 这一设计逻辑,本质上是一种“防呆机制”(Poka-Yoke)。在燃油车时代,发动机扭矩输出平缓,驾驶员对油门踏板的响应有较长的适应期。而电动车则完全不同——电机可在毫秒级时间内输出最大扭矩,一脚“电门”下去,车辆瞬间前窜,极易导致新手或习惯燃油车操作的用户失控。 据行业统计,目前市面上主流家用燃油SUV的零百加速普遍在7秒以上,而标准续航版特斯拉Model 3约为6.1秒,宝马240i等入门性能车约5.3秒。因此,5秒是一个既能满足日常驾驶动力需求,又不至于因动力过猛引发误操作的安全阈值。 有行业专家犀利指出:“追求3秒或4秒的极限加速,更多是品牌营销和技术秀肌肉的体现,而非真实出行需求。5秒的设定,在性能与安全之间取得了合理平衡。” 新规背后:事故倒逼监管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标修订并非凭空而来。编纂说明中明确提到:“近年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启动加速失控事故多发,
看
98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限制汽车百公里加速,造车新势力到底谁快乐不起来了?
BT财经
BT财经
·
11-17 10:43
高德杀入美团百度腹地,马云其实要和刘强东大决战?
马云回归阿里不是新闻,他回归后的几件大事却引发行业的极大关注。 近期饿了么改名为淘宝闪购,开始在即时零售发力。高德地图更是受到整个阿里集团“宠爱”。前脚刚推出全球首个地图AI,后脚就被拉入阿里高保密级别项目,而后推出商家评价体系——扫街榜,直指美团腹地。高德拿下小鹏的合作,共同进军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更是吓了百度一跳。 据多家媒体报道,为谋划布局,高德扫街榜被阿里列入高保密级别项目,封闭公区三个月之久,已经推出瞬间直插美团腹地,随后迅速进行海外新一轮扩张,高德AutoSDK国际版业务版图已扩展至欧洲、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全球超过170个国家与地区,并全面支持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19种全球主流语言。这此前一直是百度导航的大本营。 让李彦宏吓一跳的是,高德悄无声息地杀入了无人驾驶领域,高德内部将无人驾驶视作未来高德重要的增长板块。无人驾驶正是百度的另一大主营板块,高德的火力全开,从定位、搜索、地图渲染到路线规划的全链路在线导航能力,并囊括离线导航、ISA信息播发等核心数据应用功能。简单来说,就是为海外车企发布了一个专门给中国汽车品牌使用的“导航系统全家桶”。跃为阿里团宠的高德强势出击,或是马云战略新布局的直接体现。 阿里一系列动作引发资本的强烈关注,8月21日至今,阿里股价涨幅明显,由115港元涨至11月12日收盘的156.8港元,涨幅达36%。进入2025年,港股由第一个交易日开盘的80.45港元,一路上涨,年内总涨幅达95%,港股最新市值为2.95万亿港元,美股由第一个交易日的82.39美元涨至11月12日收盘的157.91美元,年内涨幅92%,最新市值3768亿美元。 高德竟然才是阿里的棋眼? 高德地图其实早已蓄势良久,其用户体量非常庞大,稳居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前列。 具体来看,截至2025年3月,高德地图的月活跃用户数(MAU)达到了8.73
看
214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高德杀入美团百度腹地,马云其实要和刘强东大决战?
BT财经
BT财经
·
11-14
深化中马热带农业合作:澄迈与马来西亚签署榴莲产业战略合作协议
11月14日,澄迈县人民政府与马来西亚国际榴莲产业发展联合会(MIDIDA)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海南省委常委、海南海外联谊会会长尹丽波出席榴莲产业发展合作座谈会并见证签约。马来西亚国际榴莲产业发展联合会会长梁志豪、秘书长张健豪及中国常务会长原冰共同出席相关活动。 根据协议,双方将秉持“优势互补、市场运作、分步实施、协同发展”的原则,围绕榴莲进口分拨、精深加工、标准认证、品牌共建、数字化追溯与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马来西亚榴莲中国(澄迈)协同中心”。双方将依规推动马来西亚鲜果及冷冻榴莲在澄迈建设冷链仓配与分拨中心,支持建设榴莲精深加工示范产线,推动榴莲标准化与认证体系落地,并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建培训基地及联合课程,强化产业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 尹丽波在座谈会上表示,海南与马来西亚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在热带农业、食品加工及文旅融合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此次澄迈与 MIDIDA 的合作,是落实中马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行动。海南将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带来的制度红利,深化榴莲全产业链合作,推动加工、冷链物流、品牌出海等重点项目在海南落地,助力马来西亚榴莲更高效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为海南自贸港热带农业国际合作注入发展动能。海南愿继续与马方携手拓展农业、农产品加工、数字贸易及教育文旅等多领域合作,打造中马热带农业合作新典范。 马来西亚国际榴莲产业发展联合会(MIDIDA)是马来西亚榴莲全产业链的核心行业组织,联合种植、加工、流通、科研与资本等资源,在猫山王等高端榴莲品类的标准化、品牌化及国际市场拓展领域具备明显优势。澄迈县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叠加与区位优势,正围绕热带高效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及数字贸易构建全新产业体系,打造“进口分拨—精深加工—场景消费—品牌出海”的榴莲产业生态。
看
134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深化中马热带农业合作:澄迈与马来西亚签署榴莲产业战略合作协议
BT财经
BT财经
·
11-14
刘强东雷军马斯克杀入保险业,都和新能源汽车有关?
有观点指出,刘强东每次入局新赛道必定瞄准行业痛点。 近日,刘强东杀入6000亿保险市场引发行业聚焦。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登记资料显示,近期一家名为Jingda HK Trading Co., Limited的公司正式拿到香港保险经纪牌照,这家有效期至2028年10月13日的公司业务范围为一般及长期业务,业务涵盖相连长期保险。这家公司拿下牌照后的第三天就更名“京东保险顾问(香港)有限公司”,这意味着继阿里和腾讯之后,国内第三家互联网巨头杀入香港保险业。 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公司股东为京东创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京东创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京东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直接隶属于京东科技集团。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刘强东是该公司实控人。 随后在相关招聘平台上,可以看到京东以“京东保险”的名义,招聘保险相关岗位,这些职位明确标注了工作地点在香港,职位包括合规负责人 ( 香港 ) 、保险销售推动岗、运营总监等。包括合规负责人(香港)、保险TR、保险顾问IS、运营总监、保险出单员、保险营销推动岗、香港IS等职位。 招聘职位中都有相关资质要求,其中合规负责人(香港)要求具有香港保险经纪公司8年以上的实际管理经验,职责涵盖统筹保险经纪公司日常运营、对接香港保监局及保险公司、并对经营绩效负责。运营总监则要求应聘人负责香港证监会1号和9号牌的营运管理工作。尽管京东和香港保监局均未正面回应此事,刘强东杀入香港保险业已是呼之欲出。 刘强东为何有一个“保险梦”? 刘强东在保险业务上的布局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 那一年京东收购君盛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并更名为“京东证券有限公司”,曾持有证监会1、4、9号牌照。1号牌和9号牌则分别对应的是证券交易和资产管理。同时具备1号牌和9号牌,就可以同时开展经纪服务和资产管理业务。京东显然具备了相关资质。 2017年的京东集
看
522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刘强东雷军马斯克杀入保险业,都和新能源汽车有关?
BT财经
BT财经
·
11-13
养猪的河南首富,要和茅台、宁德时代掰手腕?
“在全球每消费10头猪,就有一头来自河南企业牧原股份。”这句话火了。 近日,经常可以看到自媒体文章中这样描述牧原股份:“全球每消费10头猪,就有一头来自牧原。”引发了众多河南读者转发和自豪,但是仔细计算会发现有些许出入。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美国农业部(USDA)及行业报告可以查到,全球每年生猪出栏量约为14亿~15亿头(根据2023至2024年数据),而中国生猪出栏量(消费量与出栏量基本对应,因猪肉极少长期库存)占全球约50%~55%,即7亿~8亿头。根据观察者网报道,2024年公司预计全年生猪出栏量在6600万头至7200万头之间,取最大值按7200万头计算可以得出占全球比例:7200万÷15亿= 0.048,即4.8%。 也就是说,大约全球每消费20头猪,才有1头来自牧原。但是这样的数据依然惊人,说明牧原股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养猪大王”。这是继河南企业宇通、蜜雪冰城、泡泡玛特在全球爆火后又出现一个世界级赛道。 牧原股份备受关注原因很简单,一是成为世界级养猪大王,二是秦英林再次夺回河南首富的宝座。 牧原股份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117.9亿元,同比增长15.52%;归母净利润为147.79亿元,同比增长41.01%,基本每股收益2.74元。 上半年牧原股份的表现就非常出色,营收764.6亿元,同比增长34.46%;净利润105.3亿元,同比增长1170%,去年同期净利润只有8.29亿元。其中牧原股份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在A股中名列前茅。 尽管今年第三季度,牧原股份的单季度表现不太理想,拉低了前三季度的整体表现,营收353.27亿元,同比下滑11.48%;净利润42.49亿元,同比下滑55.98%;基本每股收益0.78元。凭借整体不错的表现,还是打动了资本市场。进入2025年至11月10日,牧原股份股价上涨了40%,较大优势跑赢市场大盘
看
3,970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养猪的河南首富,要和茅台、宁德时代掰手腕?
BT财经
BT财经
·
11-12
机器人亮相后成“团宠”,小鹏已经悟了赚钱不必死磕造车?
小鹏汽车成为科技行业的焦点。 近日,小鹏在科技日上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IRON,引发全网热议。尽管#小鹏机器人是皮套人#一度登上热搜,质疑声四起,但创始人何小鹏次日迅速以一段“一镜到底”的拆解视频回应舆论,用硬核技术细节证明IRON并非噱头,而是具备真实工程能力的智能体。这场风波非但未削弱小鹏的品牌形象,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其“技术驱动型智能出行公司”的定位。 更令人瞩目的是,在机器人发布前后,京东、阿里巴巴(通过高德)、vivo、大众汽车等横跨物流、地图、消费电子与传统汽车制造的巨头企业,接连宣布与小鹏达成战略合作。短短三个月内,小鹏几乎成为产业界争相拉拢的“团宠”。 这背后,绝非小鹏挑对了“幸运日”,而是一场反映中国智能产业格局重构的前奏。 三位一体的“硬核护城河” 在当前中国新能源与智能汽车赛道中,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垂直整合型制造巨头;二是以蔚来、理想为代表的产品体验导向型新势力;三是以**、百度为代表的纯技术方案提供商。 而小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时具备整车制造能力、全栈自研智能驾驶系统、以及向通用人工智能(AGI)延伸的机器人技术布局。 小鹏布局XNGP(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是非常明智的事。小鹏早在2024年就实现了全国城市道路的无高精地图覆盖,成为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去地图依赖”的L2+级自动驾驶系统。截至2025年10月,XNGP用户累计行驶里程突破15亿公里,数据闭环能力远超同行。这种真实路测数据积累,使其算法迭代速度持续领先。 2025年8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与小鹏深化合作,不仅采购其智能座舱与智驾方案,更将联合开发的CEA(Centralized Electronic Architecture)电子电气架构从纯电平台扩展至燃油车和插电混动车型。这意味着小鹏的技术不再局限于电动车领域,而是具备了向传统车企“反向赋能”的能力。
看
13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机器人亮相后成“团宠”,小鹏已经悟了赚钱不必死磕造车?
BT财经
BT财经
·
11-11
威马、高合、哪吒,为何车企越倒闭越被年轻人追捧?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淘汰赛”的序幕正式拉开。众多曾经辉煌一时的新势力品牌如威马、高合、哪吒等纷纷陷入困境,或停产,或重整,甚至直接倒闭。根据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可能经历大规模洗牌,约有100家车企在这场竞争中出局。尽管如此,中国汽车市场仍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10月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量达到140万辆,同比增长17%,渗透率高达58.7%。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风起云涌的当下,一个有趣的现象悄然浮现:部分倒闭或濒临倒闭的造车新势力品牌,其车辆非但没有无人问津,反而成为了一些年轻人眼中的“香饽饽”。 从哪吒到极越,再到高合,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新势力品牌,在遭遇财务困境甚至宣布破产后,其车辆却以超低的价格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关注。他们为何会选择这些“烂尾车”? 年轻人“抄底”烂尾车,性价比成首要因素 近期,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年轻人购买倒闭车企“烂尾车”的讨论热度不减。28岁的江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哪吒汽车母公司宣布破产重整后,果断出手,以半价的价格购入了一辆全新的哪吒L。江先生表示,他之所以选择购买哪吒L,正是因为车企倒闭带来的超低价格。“不倒闭都不会买,现在这个价格太香了。”他算了一笔账,原本官方指导价14.99万元的哪吒L310闪充pro版本,在车企倒闭后,经过各种优惠和补贴,最终落地价仅为7.77万元,相当于半价购车。 与江先生持类似观点的年轻人不在少数。22岁的关先生也选择在极越汽车倒闭后,“抄底”了一辆极越07长续航版。他表示,自己的购车预算是15万元,而这款原本官方指导价为21.99万元的车型,在车企倒闭后,落地价正好符合他的预算。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同价位的新车在外观、配置和用料上都比不上这辆“烂尾车”。 经营二手车行的刘先生也感受到了这一趋势。他表示,自己的车行里有高合全系列的新车和二手车,购买的大部分都是年轻
看
7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威马、高合、哪吒,为何车企越倒闭越被年轻人追捧?
加载更多
暂无粉丝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3554348420815314","uuid":"3554348420815314","gmtCreate":1591254998647,"gmtModify":1746006580732,"name":"BT财经","pinyin":"btcjbtcaijing","introduction":"亚洲有影响力的金融信息服务传播平台","introductionEn":"BT财经 Official Account","signature":"亚洲有影响力的金融信息服务传播平台","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78e5e1a0c0dbedd1a9523bcfb217a58","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6,"status":2,"fanSize":955,"headSize":0,"tweetSize":5529,"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2,"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3","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偶像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1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8b40ae7da5bf081a1c84df14bf9e636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160eceddd7c284a8e1136557615cfad","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1792805c468334a9b31c39f95a41c6a","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4.07.14","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badgeId":"3f8f4b8c193b4343a88817ce07587dbd-1","templateUuid":"3f8f4b8c193b4343a88817ce07587dbd","name":"星级创作者","description":"累计发表精华帖>=3(或有料帖>=10),且30天内发表过至少一篇精华帖(或4篇有料帖)并参与过评论","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866dcf97a73be1c330f85862546aedc","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f5c5fa8e2c7683bb5a7fce8753ee456","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1,"redirectLink":"https://www.laohu8.com/activity/market/2023/star-contributors/","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3.03.31","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7}],"userBadgeCount":2,"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北京","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501779206873712,"gmtCreate":1763512104593,"gmtModify":1763516224103,"author":{"id":"3554348420815314","authorId":"3554348420815314","name":"BT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78e5e1a0c0dbedd1a9523bcfb217a5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4348420815314","authorIdStr":"3554348420815314"},"themes":[],"title":"全靠72岁的董明珠抛头露面?格力常年营销费用低利润率高","htmlText":"董明珠四处开火,正在帮助格力穿越逆周期? 2025年中国白色家电行业处于高度竞争、增长承压的“艰难转型期”。双十一整个白电行业都不太乐观,甚至从9月起有些企业排产转为负增长。瑞银报告指出,2025年白电企业整体生产计划下调超10%,部分品类降幅达50%。 背后的原因是,2024年底国补政策到期后,2025年上半年新补贴细则落地滞后,导致消费者“等等看”情况增多,抑制了一些短期需求;此外房地产低迷拖累新增需求:新房交付量持续下滑,装修类家电(如中央空调、厨电)需求萎缩。存量市场饱和,大家电保有量接近天花板,更新周期拉长至8–10年。 但是频频被报道市占率下滑的格力电器,基本盘却格外稳健。从财报可以发现,格力的销售费用率在白电三巨头中处于低位,而且这一现象长期存在。同时,格力电器目前是中国白色家电行业中净利润率最高的一家企业,这一地位在2020至2025年多个财报周期中持续保持。 较低的营销费用支出,和较高的净利润率正在帮助格力穿越白电逆周期。这究竟是为什么?背后或与董明珠亲自代言,节省巨额明星代言与广告投放费用有很大关系。作为全网最有流量的企业家之一,董明珠这三个字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方式,而近年来董明珠频频现身甚至会有不少争议言论,这些比如“海归间谍论”、“年轻人不应看重高工资”的言论增加了董明珠的曝光度,也让其本人身陷争议之中,口碑急剧下滑,却依然是格力最强的品牌代言人,即便格力自2018年至2024年这7年营收不增反降。 也就是说,频频被质疑到处开火的董明珠,其实给格力帮了大忙。 净利率行业第一 不少细心的网友和投资者都发现,不管格力的营收和净利润表现如何,其净利率都稳居家电行业第一。 近期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格力营收1377亿元,同比下滑6.62%;净利润214.6亿元,同比下滑2.27%。单季度来看,前三个季度营收分别为416.4亿元、559.8亿元和400.3","listText":"董明珠四处开火,正在帮助格力穿越逆周期? 2025年中国白色家电行业处于高度竞争、增长承压的“艰难转型期”。双十一整个白电行业都不太乐观,甚至从9月起有些企业排产转为负增长。瑞银报告指出,2025年白电企业整体生产计划下调超10%,部分品类降幅达50%。 背后的原因是,2024年底国补政策到期后,2025年上半年新补贴细则落地滞后,导致消费者“等等看”情况增多,抑制了一些短期需求;此外房地产低迷拖累新增需求:新房交付量持续下滑,装修类家电(如中央空调、厨电)需求萎缩。存量市场饱和,大家电保有量接近天花板,更新周期拉长至8–10年。 但是频频被报道市占率下滑的格力电器,基本盘却格外稳健。从财报可以发现,格力的销售费用率在白电三巨头中处于低位,而且这一现象长期存在。同时,格力电器目前是中国白色家电行业中净利润率最高的一家企业,这一地位在2020至2025年多个财报周期中持续保持。 较低的营销费用支出,和较高的净利润率正在帮助格力穿越白电逆周期。这究竟是为什么?背后或与董明珠亲自代言,节省巨额明星代言与广告投放费用有很大关系。作为全网最有流量的企业家之一,董明珠这三个字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方式,而近年来董明珠频频现身甚至会有不少争议言论,这些比如“海归间谍论”、“年轻人不应看重高工资”的言论增加了董明珠的曝光度,也让其本人身陷争议之中,口碑急剧下滑,却依然是格力最强的品牌代言人,即便格力自2018年至2024年这7年营收不增反降。 也就是说,频频被质疑到处开火的董明珠,其实给格力帮了大忙。 净利率行业第一 不少细心的网友和投资者都发现,不管格力的营收和净利润表现如何,其净利率都稳居家电行业第一。 近期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格力营收1377亿元,同比下滑6.62%;净利润214.6亿元,同比下滑2.27%。单季度来看,前三个季度营收分别为416.4亿元、559.8亿元和400.3","text":"董明珠四处开火,正在帮助格力穿越逆周期? 2025年中国白色家电行业处于高度竞争、增长承压的“艰难转型期”。双十一整个白电行业都不太乐观,甚至从9月起有些企业排产转为负增长。瑞银报告指出,2025年白电企业整体生产计划下调超10%,部分品类降幅达50%。 背后的原因是,2024年底国补政策到期后,2025年上半年新补贴细则落地滞后,导致消费者“等等看”情况增多,抑制了一些短期需求;此外房地产低迷拖累新增需求:新房交付量持续下滑,装修类家电(如中央空调、厨电)需求萎缩。存量市场饱和,大家电保有量接近天花板,更新周期拉长至8–10年。 但是频频被报道市占率下滑的格力电器,基本盘却格外稳健。从财报可以发现,格力的销售费用率在白电三巨头中处于低位,而且这一现象长期存在。同时,格力电器目前是中国白色家电行业中净利润率最高的一家企业,这一地位在2020至2025年多个财报周期中持续保持。 较低的营销费用支出,和较高的净利润率正在帮助格力穿越白电逆周期。这究竟是为什么?背后或与董明珠亲自代言,节省巨额明星代言与广告投放费用有很大关系。作为全网最有流量的企业家之一,董明珠这三个字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方式,而近年来董明珠频频现身甚至会有不少争议言论,这些比如“海归间谍论”、“年轻人不应看重高工资”的言论增加了董明珠的曝光度,也让其本人身陷争议之中,口碑急剧下滑,却依然是格力最强的品牌代言人,即便格力自2018年至2024年这7年营收不增反降。 也就是说,频频被质疑到处开火的董明珠,其实给格力帮了大忙。 净利率行业第一 不少细心的网友和投资者都发现,不管格力的营收和净利润表现如何,其净利率都稳居家电行业第一。 近期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格力营收1377亿元,同比下滑6.62%;净利润214.6亿元,同比下滑2.27%。单季度来看,前三个季度营收分别为416.4亿元、559.8亿元和400.3","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a0fb0f793e644ae311cbb00872844af","width":"1080","height":"46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b994e4595d583263a5bebda5ae25a9c","width":"920","height":"43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044fd2619569a7a86021c11fbc9445b","width":"924","height":"22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50177920687371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6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501547126714432,"gmtCreate":1763455962922,"gmtModify":1763457469758,"author":{"id":"3554348420815314","authorId":"3554348420815314","name":"BT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78e5e1a0c0dbedd1a9523bcfb217a5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4348420815314","authorIdStr":"3554348420815314"},"themes":[],"title":"双十一在国内关注度越来越低,为何突然在海外市场爆火?","htmlText":"双十一在国内关注度越来越低,却在海外市场开始爆火。 2025年双11落下帷幕,国内电商市场虽仍保持增长,但消费者理性化、促销周期拉长、数据真实性受质疑等问题,已让“双11神话”褪去昔日光环。 然而,就在国内市场陷入内卷与疲态之际,双11期间淘宝却在全球舞台上掀起一场意外的热潮——首次在20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启动双11,并以五种语言服务海外用户,投入10亿元营销补贴,超20万商家实现海外成交翻倍。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日本等十余个境外市场GMV强劲增长,9个重点市场日下单用户同比增幅超20%。 双11海外爆火背后是淘宝出海,更是在海外市场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购物热潮。 双十一为何在海外火了? 阿里巴巴早在2010年就通过速卖通(AliExpress)试水全球市场,但彼时更多是作为中国商品出口的B2C通道,缺乏本地化运营与品牌心智建设。而此次双11的海外爆发,标志着淘宝出海已进入全新阶段:从“卖货平台”转向“本地化电商平台”。 关键转折点在于2024年启动的“淘宝天猫出海增长计划”。该计划不再要求商家单独开设海外店铺,而是通过一键签约,即可将原有淘宝商品自动同步至海外站点销售。平台还提供退货兜底、多语言支持、本地支付接入、跨境物流整合等全链路服务。这种“轻量化出海”模式极大降低了中小商家的参与门槛,使得百万级商家迅速涌入,形成规模效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淘宝正尝试在特定市场“再造一个本地淘宝”。例如,2024年底推出的日本本土化平台“TAO”,不仅界面、支付、客服全面日文化,还引入本地KOL和社区运营策略。这种深度本地化,远超传统跨境电商的“货架式”逻辑,更接近于复制淘宝在国内的成功生态。 淘宝在海外市场的火爆,还得益于其出海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与优化。随着淘宝出海步伐的加快,物流、支付、售后等环节逐渐得到优化,海外用户的购物体验得到显著提升。 在物流方面,淘宝与多家国际物流公司","listText":"双十一在国内关注度越来越低,却在海外市场开始爆火。 2025年双11落下帷幕,国内电商市场虽仍保持增长,但消费者理性化、促销周期拉长、数据真实性受质疑等问题,已让“双11神话”褪去昔日光环。 然而,就在国内市场陷入内卷与疲态之际,双11期间淘宝却在全球舞台上掀起一场意外的热潮——首次在20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启动双11,并以五种语言服务海外用户,投入10亿元营销补贴,超20万商家实现海外成交翻倍。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日本等十余个境外市场GMV强劲增长,9个重点市场日下单用户同比增幅超20%。 双11海外爆火背后是淘宝出海,更是在海外市场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购物热潮。 双十一为何在海外火了? 阿里巴巴早在2010年就通过速卖通(AliExpress)试水全球市场,但彼时更多是作为中国商品出口的B2C通道,缺乏本地化运营与品牌心智建设。而此次双11的海外爆发,标志着淘宝出海已进入全新阶段:从“卖货平台”转向“本地化电商平台”。 关键转折点在于2024年启动的“淘宝天猫出海增长计划”。该计划不再要求商家单独开设海外店铺,而是通过一键签约,即可将原有淘宝商品自动同步至海外站点销售。平台还提供退货兜底、多语言支持、本地支付接入、跨境物流整合等全链路服务。这种“轻量化出海”模式极大降低了中小商家的参与门槛,使得百万级商家迅速涌入,形成规模效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淘宝正尝试在特定市场“再造一个本地淘宝”。例如,2024年底推出的日本本土化平台“TAO”,不仅界面、支付、客服全面日文化,还引入本地KOL和社区运营策略。这种深度本地化,远超传统跨境电商的“货架式”逻辑,更接近于复制淘宝在国内的成功生态。 淘宝在海外市场的火爆,还得益于其出海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与优化。随着淘宝出海步伐的加快,物流、支付、售后等环节逐渐得到优化,海外用户的购物体验得到显著提升。 在物流方面,淘宝与多家国际物流公司","text":"双十一在国内关注度越来越低,却在海外市场开始爆火。 2025年双11落下帷幕,国内电商市场虽仍保持增长,但消费者理性化、促销周期拉长、数据真实性受质疑等问题,已让“双11神话”褪去昔日光环。 然而,就在国内市场陷入内卷与疲态之际,双11期间淘宝却在全球舞台上掀起一场意外的热潮——首次在20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启动双11,并以五种语言服务海外用户,投入10亿元营销补贴,超20万商家实现海外成交翻倍。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日本等十余个境外市场GMV强劲增长,9个重点市场日下单用户同比增幅超20%。 双11海外爆火背后是淘宝出海,更是在海外市场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购物热潮。 双十一为何在海外火了? 阿里巴巴早在2010年就通过速卖通(AliExpress)试水全球市场,但彼时更多是作为中国商品出口的B2C通道,缺乏本地化运营与品牌心智建设。而此次双11的海外爆发,标志着淘宝出海已进入全新阶段:从“卖货平台”转向“本地化电商平台”。 关键转折点在于2024年启动的“淘宝天猫出海增长计划”。该计划不再要求商家单独开设海外店铺,而是通过一键签约,即可将原有淘宝商品自动同步至海外站点销售。平台还提供退货兜底、多语言支持、本地支付接入、跨境物流整合等全链路服务。这种“轻量化出海”模式极大降低了中小商家的参与门槛,使得百万级商家迅速涌入,形成规模效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淘宝正尝试在特定市场“再造一个本地淘宝”。例如,2024年底推出的日本本土化平台“TAO”,不仅界面、支付、客服全面日文化,还引入本地KOL和社区运营策略。这种深度本地化,远超传统跨境电商的“货架式”逻辑,更接近于复制淘宝在国内的成功生态。 淘宝在海外市场的火爆,还得益于其出海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与优化。随着淘宝出海步伐的加快,物流、支付、售后等环节逐渐得到优化,海外用户的购物体验得到显著提升。 在物流方面,淘宝与多家国际物流公司","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2346f6b38a81812cb6398f48f4021c8","width":"640","height":"25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28f38f0418aed40f59511398c07ad4e","width":"640","height":"25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fba713b752a193390b94fd22dc7f55e","width":"640","height":"259"}],"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50154712671443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501334354780296,"gmtCreate":1763425998702,"gmtModify":1763429765761,"author":{"id":"3554348420815314","authorId":"3554348420815314","name":"BT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78e5e1a0c0dbedd1a9523bcfb217a5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4348420815314","authorIdStr":"3554348420815314"},"themes":[],"title":"蔬菜在国外成了奢侈品,山东河南广东正在比“谁更菜”?","htmlText":"近日,中外网友对账,对到了“蔬菜自由”这个话题火了。 很多老外惊叹中国的蔬菜价格便宜。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和博主带着好奇与镜头涌入中国,菜市场和超市也成了打卡地。社交平台上,许多人一边“对账”一边发问:“为什么中国人能用这么便宜的价格买到这么多新鲜蔬菜?”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网友在评论中称,平时买菜只敢论颗买,超市西瓜还要切成小块单独包装。中国人却早已实现了“蔬菜自由”? 这是因为中国有多个蔬菜大省为全国保驾护航。河南蔬菜全年生产约7600多万吨,山东是多年的中国菜篮子蔬菜年产量达到了9272万吨,就连经济强省广东蔬菜全年产量也达到约4000多万吨. 中国的菜篮子到底是谁? 谁是中国“最菜”的省? 能保障老百姓果蔬自由的是中国有多个蔬菜大省,这些蔬菜大省为全国老百姓的“果蔬自由”保驾护航。也引发了多省对“蔬菜第一大省”的争夺。 提及蔬菜第一大省,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山东,山东省的蔬菜产量长期稳居全国首位,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和供应基地。2024年山东的蔬菜产量高达9623万吨(另有数据显示总产量达1.18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0。 山东是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突破万亿的省份,农业基础雄厚。拥有“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兰陵、莘县等知名蔬菜基地,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约3263万亩,蔬菜品类齐全,生产约150种、2500多个品种的蔬菜。其中寿光被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批发市场,莘县也被称为“中国蔬菜第一县”,香瓜产量全国第一。 寿光市作为“中国蔬菜之乡”,通过建立育种、繁育、推广全链条体系,搭建种业研发平台,自主研发蔬菜品种达178个,占全省一半。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提升至70%以上,成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同等多重举措,将智慧农业应用广泛,寿光市智慧农业科技园的智能温室融合120多项专利技术,实现数字","listText":"近日,中外网友对账,对到了“蔬菜自由”这个话题火了。 很多老外惊叹中国的蔬菜价格便宜。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和博主带着好奇与镜头涌入中国,菜市场和超市也成了打卡地。社交平台上,许多人一边“对账”一边发问:“为什么中国人能用这么便宜的价格买到这么多新鲜蔬菜?”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网友在评论中称,平时买菜只敢论颗买,超市西瓜还要切成小块单独包装。中国人却早已实现了“蔬菜自由”? 这是因为中国有多个蔬菜大省为全国保驾护航。河南蔬菜全年生产约7600多万吨,山东是多年的中国菜篮子蔬菜年产量达到了9272万吨,就连经济强省广东蔬菜全年产量也达到约4000多万吨. 中国的菜篮子到底是谁? 谁是中国“最菜”的省? 能保障老百姓果蔬自由的是中国有多个蔬菜大省,这些蔬菜大省为全国老百姓的“果蔬自由”保驾护航。也引发了多省对“蔬菜第一大省”的争夺。 提及蔬菜第一大省,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山东,山东省的蔬菜产量长期稳居全国首位,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和供应基地。2024年山东的蔬菜产量高达9623万吨(另有数据显示总产量达1.18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0。 山东是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突破万亿的省份,农业基础雄厚。拥有“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兰陵、莘县等知名蔬菜基地,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约3263万亩,蔬菜品类齐全,生产约150种、2500多个品种的蔬菜。其中寿光被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批发市场,莘县也被称为“中国蔬菜第一县”,香瓜产量全国第一。 寿光市作为“中国蔬菜之乡”,通过建立育种、繁育、推广全链条体系,搭建种业研发平台,自主研发蔬菜品种达178个,占全省一半。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提升至70%以上,成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同等多重举措,将智慧农业应用广泛,寿光市智慧农业科技园的智能温室融合120多项专利技术,实现数字","text":"近日,中外网友对账,对到了“蔬菜自由”这个话题火了。 很多老外惊叹中国的蔬菜价格便宜。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和博主带着好奇与镜头涌入中国,菜市场和超市也成了打卡地。社交平台上,许多人一边“对账”一边发问:“为什么中国人能用这么便宜的价格买到这么多新鲜蔬菜?”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网友在评论中称,平时买菜只敢论颗买,超市西瓜还要切成小块单独包装。中国人却早已实现了“蔬菜自由”? 这是因为中国有多个蔬菜大省为全国保驾护航。河南蔬菜全年生产约7600多万吨,山东是多年的中国菜篮子蔬菜年产量达到了9272万吨,就连经济强省广东蔬菜全年产量也达到约4000多万吨. 中国的菜篮子到底是谁? 谁是中国“最菜”的省? 能保障老百姓果蔬自由的是中国有多个蔬菜大省,这些蔬菜大省为全国老百姓的“果蔬自由”保驾护航。也引发了多省对“蔬菜第一大省”的争夺。 提及蔬菜第一大省,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山东,山东省的蔬菜产量长期稳居全国首位,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和供应基地。2024年山东的蔬菜产量高达9623万吨(另有数据显示总产量达1.18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0。 山东是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突破万亿的省份,农业基础雄厚。拥有“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兰陵、莘县等知名蔬菜基地,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约3263万亩,蔬菜品类齐全,生产约150种、2500多个品种的蔬菜。其中寿光被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批发市场,莘县也被称为“中国蔬菜第一县”,香瓜产量全国第一。 寿光市作为“中国蔬菜之乡”,通过建立育种、繁育、推广全链条体系,搭建种业研发平台,自主研发蔬菜品种达178个,占全省一半。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提升至70%以上,成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同等多重举措,将智慧农业应用广泛,寿光市智慧农业科技园的智能温室融合120多项专利技术,实现数字","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7ae8a83bdcb123ddea29714c9ddbaa1","width":"1080","height":"46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89b0559ee5e38d9d3a42e30f9677d41","width":"767","height":"81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ec56ea4cc8ce1d6a257de3634ff573c","width":"520","height":"519"}],"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50133435478029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6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501033634759064,"gmtCreate":1763362910113,"gmtModify":1763363100617,"author":{"id":"3554348420815314","authorId":"3554348420815314","name":"BT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78e5e1a0c0dbedd1a9523bcfb217a5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4348420815314","authorIdStr":"3554348420815314"},"themes":[],"title":"限制汽车百公里加速,造车新势力到底谁快乐不起来了?","htmlText":"近日,公安部牵头修订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这份十年未大修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此次更新幅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条款细节之密,堪称近年来汽车行业最重磅的安全法规调整之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百公里加速时间”的硬性规定:乘用车每次上电/点火后,默认状态下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得小于5秒。 这一条看似简单的要求,却如一记重锤砸向当前愈演愈烈的“性能内卷”——尤其是以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正将“3秒俱乐部”作为营销利器,竞相推出零百加速3秒甚至2秒级的高性能电动车型。 如今,这股“比快”风潮或将被政策按下暂停键。 “5秒门槛”并非限制性能,而是防范误操作风险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新规并未禁止车企制造加速更快的车辆。正如《征求意见稿》所明确:“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s的默认工作状态”,这意味着高性能模式依然存在,但必须由用户主动选择才能启用。 这一设计逻辑,本质上是一种“防呆机制”(Poka-Yoke)。在燃油车时代,发动机扭矩输出平缓,驾驶员对油门踏板的响应有较长的适应期。而电动车则完全不同——电机可在毫秒级时间内输出最大扭矩,一脚“电门”下去,车辆瞬间前窜,极易导致新手或习惯燃油车操作的用户失控。 据行业统计,目前市面上主流家用燃油SUV的零百加速普遍在7秒以上,而标准续航版特斯拉Model 3约为6.1秒,宝马240i等入门性能车约5.3秒。因此,5秒是一个既能满足日常驾驶动力需求,又不至于因动力过猛引发误操作的安全阈值。 有行业专家犀利指出:“追求3秒或4秒的极限加速,更多是品牌营销和技术秀肌肉的体现,而非真实出行需求。5秒的设定,在性能与安全之间取得了合理平衡。” 新规背后:事故倒逼监管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标修订并非凭空而来。编纂说明中明确提到:“近年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启动加速失控事故多发,","listText":"近日,公安部牵头修订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这份十年未大修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此次更新幅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条款细节之密,堪称近年来汽车行业最重磅的安全法规调整之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百公里加速时间”的硬性规定:乘用车每次上电/点火后,默认状态下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得小于5秒。 这一条看似简单的要求,却如一记重锤砸向当前愈演愈烈的“性能内卷”——尤其是以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正将“3秒俱乐部”作为营销利器,竞相推出零百加速3秒甚至2秒级的高性能电动车型。 如今,这股“比快”风潮或将被政策按下暂停键。 “5秒门槛”并非限制性能,而是防范误操作风险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新规并未禁止车企制造加速更快的车辆。正如《征求意见稿》所明确:“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s的默认工作状态”,这意味着高性能模式依然存在,但必须由用户主动选择才能启用。 这一设计逻辑,本质上是一种“防呆机制”(Poka-Yoke)。在燃油车时代,发动机扭矩输出平缓,驾驶员对油门踏板的响应有较长的适应期。而电动车则完全不同——电机可在毫秒级时间内输出最大扭矩,一脚“电门”下去,车辆瞬间前窜,极易导致新手或习惯燃油车操作的用户失控。 据行业统计,目前市面上主流家用燃油SUV的零百加速普遍在7秒以上,而标准续航版特斯拉Model 3约为6.1秒,宝马240i等入门性能车约5.3秒。因此,5秒是一个既能满足日常驾驶动力需求,又不至于因动力过猛引发误操作的安全阈值。 有行业专家犀利指出:“追求3秒或4秒的极限加速,更多是品牌营销和技术秀肌肉的体现,而非真实出行需求。5秒的设定,在性能与安全之间取得了合理平衡。” 新规背后:事故倒逼监管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标修订并非凭空而来。编纂说明中明确提到:“近年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启动加速失控事故多发,","text":"近日,公安部牵头修订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这份十年未大修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此次更新幅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条款细节之密,堪称近年来汽车行业最重磅的安全法规调整之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百公里加速时间”的硬性规定:乘用车每次上电/点火后,默认状态下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得小于5秒。 这一条看似简单的要求,却如一记重锤砸向当前愈演愈烈的“性能内卷”——尤其是以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正将“3秒俱乐部”作为营销利器,竞相推出零百加速3秒甚至2秒级的高性能电动车型。 如今,这股“比快”风潮或将被政策按下暂停键。 “5秒门槛”并非限制性能,而是防范误操作风险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新规并未禁止车企制造加速更快的车辆。正如《征求意见稿》所明确:“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s的默认工作状态”,这意味着高性能模式依然存在,但必须由用户主动选择才能启用。 这一设计逻辑,本质上是一种“防呆机制”(Poka-Yoke)。在燃油车时代,发动机扭矩输出平缓,驾驶员对油门踏板的响应有较长的适应期。而电动车则完全不同——电机可在毫秒级时间内输出最大扭矩,一脚“电门”下去,车辆瞬间前窜,极易导致新手或习惯燃油车操作的用户失控。 据行业统计,目前市面上主流家用燃油SUV的零百加速普遍在7秒以上,而标准续航版特斯拉Model 3约为6.1秒,宝马240i等入门性能车约5.3秒。因此,5秒是一个既能满足日常驾驶动力需求,又不至于因动力过猛引发误操作的安全阈值。 有行业专家犀利指出:“追求3秒或4秒的极限加速,更多是品牌营销和技术秀肌肉的体现,而非真实出行需求。5秒的设定,在性能与安全之间取得了合理平衡。” 新规背后:事故倒逼监管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标修订并非凭空而来。编纂说明中明确提到:“近年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启动加速失控事故多发,","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088bf29e2d53af7768e0238c3adcc84","width":"1080","height":"42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6a9b508a367d1276bf1cd6a479493e9","width":"1080","height":"43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a45b7a913cae4da6d10beaccddd8289","width":"1080","height":"436"}],"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50103363475906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9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500966929182792,"gmtCreate":1763347412041,"gmtModify":1763347564499,"author":{"id":"3554348420815314","authorId":"3554348420815314","name":"BT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78e5e1a0c0dbedd1a9523bcfb217a5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4348420815314","authorIdStr":"3554348420815314"},"themes":[],"title":"高德杀入美团百度腹地,马云其实要和刘强东大决战?","htmlText":"马云回归阿里不是新闻,他回归后的几件大事却引发行业的极大关注。 近期饿了么改名为淘宝闪购,开始在即时零售发力。高德地图更是受到整个阿里集团“宠爱”。前脚刚推出全球首个地图AI,后脚就被拉入阿里高保密级别项目,而后推出商家评价体系——扫街榜,直指美团腹地。高德拿下小鹏的合作,共同进军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更是吓了百度一跳。 据多家媒体报道,为谋划布局,高德扫街榜被阿里列入高保密级别项目,封闭公区三个月之久,已经推出瞬间直插美团腹地,随后迅速进行海外新一轮扩张,高德AutoSDK国际版业务版图已扩展至欧洲、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全球超过170个国家与地区,并全面支持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19种全球主流语言。这此前一直是百度导航的大本营。 让李彦宏吓一跳的是,高德悄无声息地杀入了无人驾驶领域,高德内部将无人驾驶视作未来高德重要的增长板块。无人驾驶正是百度的另一大主营板块,高德的火力全开,从定位、搜索、地图渲染到路线规划的全链路在线导航能力,并囊括离线导航、ISA信息播发等核心数据应用功能。简单来说,就是为海外车企发布了一个专门给中国汽车品牌使用的“导航系统全家桶”。跃为阿里团宠的高德强势出击,或是马云战略新布局的直接体现。 阿里一系列动作引发资本的强烈关注,8月21日至今,阿里股价涨幅明显,由115港元涨至11月12日收盘的156.8港元,涨幅达36%。进入2025年,港股由第一个交易日开盘的80.45港元,一路上涨,年内总涨幅达95%,港股最新市值为2.95万亿港元,美股由第一个交易日的82.39美元涨至11月12日收盘的157.91美元,年内涨幅92%,最新市值3768亿美元。 高德竟然才是阿里的棋眼? 高德地图其实早已蓄势良久,其用户体量非常庞大,稳居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前列。 具体来看,截至2025年3月,高德地图的月活跃用户数(MAU)达到了8.73","listText":"马云回归阿里不是新闻,他回归后的几件大事却引发行业的极大关注。 近期饿了么改名为淘宝闪购,开始在即时零售发力。高德地图更是受到整个阿里集团“宠爱”。前脚刚推出全球首个地图AI,后脚就被拉入阿里高保密级别项目,而后推出商家评价体系——扫街榜,直指美团腹地。高德拿下小鹏的合作,共同进军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更是吓了百度一跳。 据多家媒体报道,为谋划布局,高德扫街榜被阿里列入高保密级别项目,封闭公区三个月之久,已经推出瞬间直插美团腹地,随后迅速进行海外新一轮扩张,高德AutoSDK国际版业务版图已扩展至欧洲、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全球超过170个国家与地区,并全面支持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19种全球主流语言。这此前一直是百度导航的大本营。 让李彦宏吓一跳的是,高德悄无声息地杀入了无人驾驶领域,高德内部将无人驾驶视作未来高德重要的增长板块。无人驾驶正是百度的另一大主营板块,高德的火力全开,从定位、搜索、地图渲染到路线规划的全链路在线导航能力,并囊括离线导航、ISA信息播发等核心数据应用功能。简单来说,就是为海外车企发布了一个专门给中国汽车品牌使用的“导航系统全家桶”。跃为阿里团宠的高德强势出击,或是马云战略新布局的直接体现。 阿里一系列动作引发资本的强烈关注,8月21日至今,阿里股价涨幅明显,由115港元涨至11月12日收盘的156.8港元,涨幅达36%。进入2025年,港股由第一个交易日开盘的80.45港元,一路上涨,年内总涨幅达95%,港股最新市值为2.95万亿港元,美股由第一个交易日的82.39美元涨至11月12日收盘的157.91美元,年内涨幅92%,最新市值3768亿美元。 高德竟然才是阿里的棋眼? 高德地图其实早已蓄势良久,其用户体量非常庞大,稳居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前列。 具体来看,截至2025年3月,高德地图的月活跃用户数(MAU)达到了8.73","text":"马云回归阿里不是新闻,他回归后的几件大事却引发行业的极大关注。 近期饿了么改名为淘宝闪购,开始在即时零售发力。高德地图更是受到整个阿里集团“宠爱”。前脚刚推出全球首个地图AI,后脚就被拉入阿里高保密级别项目,而后推出商家评价体系——扫街榜,直指美团腹地。高德拿下小鹏的合作,共同进军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更是吓了百度一跳。 据多家媒体报道,为谋划布局,高德扫街榜被阿里列入高保密级别项目,封闭公区三个月之久,已经推出瞬间直插美团腹地,随后迅速进行海外新一轮扩张,高德AutoSDK国际版业务版图已扩展至欧洲、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全球超过170个国家与地区,并全面支持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19种全球主流语言。这此前一直是百度导航的大本营。 让李彦宏吓一跳的是,高德悄无声息地杀入了无人驾驶领域,高德内部将无人驾驶视作未来高德重要的增长板块。无人驾驶正是百度的另一大主营板块,高德的火力全开,从定位、搜索、地图渲染到路线规划的全链路在线导航能力,并囊括离线导航、ISA信息播发等核心数据应用功能。简单来说,就是为海外车企发布了一个专门给中国汽车品牌使用的“导航系统全家桶”。跃为阿里团宠的高德强势出击,或是马云战略新布局的直接体现。 阿里一系列动作引发资本的强烈关注,8月21日至今,阿里股价涨幅明显,由115港元涨至11月12日收盘的156.8港元,涨幅达36%。进入2025年,港股由第一个交易日开盘的80.45港元,一路上涨,年内总涨幅达95%,港股最新市值为2.95万亿港元,美股由第一个交易日的82.39美元涨至11月12日收盘的157.91美元,年内涨幅92%,最新市值3768亿美元。 高德竟然才是阿里的棋眼? 高德地图其实早已蓄势良久,其用户体量非常庞大,稳居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前列。 具体来看,截至2025年3月,高德地图的月活跃用户数(MAU)达到了8.73","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504a1883ae08a282d7eeab5e15e2a4d","width":"1080","height":"46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65bc773fdeba64dde29b8bcc3e25210","width":"1080","height":"76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90a31bd2be31aca95f8666565fa7d3f","width":"1080","height":"65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50096692918279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1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500092008534120,"gmtCreate":1763133617853,"gmtModify":1763133691416,"author":{"id":"3554348420815314","authorId":"3554348420815314","name":"BT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78e5e1a0c0dbedd1a9523bcfb217a5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4348420815314","authorIdStr":"3554348420815314"},"themes":[],"title":"深化中马热带农业合作:澄迈与马来西亚签署榴莲产业战略合作协议","htmlText":"11月14日,澄迈县人民政府与马来西亚国际榴莲产业发展联合会(MIDIDA)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海南省委常委、海南海外联谊会会长尹丽波出席榴莲产业发展合作座谈会并见证签约。马来西亚国际榴莲产业发展联合会会长梁志豪、秘书长张健豪及中国常务会长原冰共同出席相关活动。 根据协议,双方将秉持“优势互补、市场运作、分步实施、协同发展”的原则,围绕榴莲进口分拨、精深加工、标准认证、品牌共建、数字化追溯与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马来西亚榴莲中国(澄迈)协同中心”。双方将依规推动马来西亚鲜果及冷冻榴莲在澄迈建设冷链仓配与分拨中心,支持建设榴莲精深加工示范产线,推动榴莲标准化与认证体系落地,并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建培训基地及联合课程,强化产业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 尹丽波在座谈会上表示,海南与马来西亚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在热带农业、食品加工及文旅融合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此次澄迈与 MIDIDA 的合作,是落实中马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行动。海南将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带来的制度红利,深化榴莲全产业链合作,推动加工、冷链物流、品牌出海等重点项目在海南落地,助力马来西亚榴莲更高效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为海南自贸港热带农业国际合作注入发展动能。海南愿继续与马方携手拓展农业、农产品加工、数字贸易及教育文旅等多领域合作,打造中马热带农业合作新典范。 马来西亚国际榴莲产业发展联合会(MIDIDA)是马来西亚榴莲全产业链的核心行业组织,联合种植、加工、流通、科研与资本等资源,在猫山王等高端榴莲品类的标准化、品牌化及国际市场拓展领域具备明显优势。澄迈县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叠加与区位优势,正围绕热带高效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及数字贸易构建全新产业体系,打造“进口分拨—精深加工—场景消费—品牌出海”的榴莲产业生态。","listText":"11月14日,澄迈县人民政府与马来西亚国际榴莲产业发展联合会(MIDIDA)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海南省委常委、海南海外联谊会会长尹丽波出席榴莲产业发展合作座谈会并见证签约。马来西亚国际榴莲产业发展联合会会长梁志豪、秘书长张健豪及中国常务会长原冰共同出席相关活动。 根据协议,双方将秉持“优势互补、市场运作、分步实施、协同发展”的原则,围绕榴莲进口分拨、精深加工、标准认证、品牌共建、数字化追溯与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马来西亚榴莲中国(澄迈)协同中心”。双方将依规推动马来西亚鲜果及冷冻榴莲在澄迈建设冷链仓配与分拨中心,支持建设榴莲精深加工示范产线,推动榴莲标准化与认证体系落地,并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建培训基地及联合课程,强化产业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 尹丽波在座谈会上表示,海南与马来西亚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在热带农业、食品加工及文旅融合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此次澄迈与 MIDIDA 的合作,是落实中马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行动。海南将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带来的制度红利,深化榴莲全产业链合作,推动加工、冷链物流、品牌出海等重点项目在海南落地,助力马来西亚榴莲更高效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为海南自贸港热带农业国际合作注入发展动能。海南愿继续与马方携手拓展农业、农产品加工、数字贸易及教育文旅等多领域合作,打造中马热带农业合作新典范。 马来西亚国际榴莲产业发展联合会(MIDIDA)是马来西亚榴莲全产业链的核心行业组织,联合种植、加工、流通、科研与资本等资源,在猫山王等高端榴莲品类的标准化、品牌化及国际市场拓展领域具备明显优势。澄迈县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叠加与区位优势,正围绕热带高效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及数字贸易构建全新产业体系,打造“进口分拨—精深加工—场景消费—品牌出海”的榴莲产业生态。","text":"11月14日,澄迈县人民政府与马来西亚国际榴莲产业发展联合会(MIDIDA)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海南省委常委、海南海外联谊会会长尹丽波出席榴莲产业发展合作座谈会并见证签约。马来西亚国际榴莲产业发展联合会会长梁志豪、秘书长张健豪及中国常务会长原冰共同出席相关活动。 根据协议,双方将秉持“优势互补、市场运作、分步实施、协同发展”的原则,围绕榴莲进口分拨、精深加工、标准认证、品牌共建、数字化追溯与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马来西亚榴莲中国(澄迈)协同中心”。双方将依规推动马来西亚鲜果及冷冻榴莲在澄迈建设冷链仓配与分拨中心,支持建设榴莲精深加工示范产线,推动榴莲标准化与认证体系落地,并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建培训基地及联合课程,强化产业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 尹丽波在座谈会上表示,海南与马来西亚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在热带农业、食品加工及文旅融合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此次澄迈与 MIDIDA 的合作,是落实中马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行动。海南将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带来的制度红利,深化榴莲全产业链合作,推动加工、冷链物流、品牌出海等重点项目在海南落地,助力马来西亚榴莲更高效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为海南自贸港热带农业国际合作注入发展动能。海南愿继续与马方携手拓展农业、农产品加工、数字贸易及教育文旅等多领域合作,打造中马热带农业合作新典范。 马来西亚国际榴莲产业发展联合会(MIDIDA)是马来西亚榴莲全产业链的核心行业组织,联合种植、加工、流通、科研与资本等资源,在猫山王等高端榴莲品类的标准化、品牌化及国际市场拓展领域具备明显优势。澄迈县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叠加与区位优势,正围绕热带高效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及数字贸易构建全新产业体系,打造“进口分拨—精深加工—场景消费—品牌出海”的榴莲产业生态。","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e4edf09285f16d71aa1db63d83dc56d","width":"640","height":"44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50009200853412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3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9938916155504,"gmtCreate":1763080787680,"gmtModify":1763083979804,"author":{"id":"3554348420815314","authorId":"3554348420815314","name":"BT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78e5e1a0c0dbedd1a9523bcfb217a5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4348420815314","authorIdStr":"3554348420815314"},"themes":[],"title":"刘强东雷军马斯克杀入保险业,都和新能源汽车有关?","htmlText":"有观点指出,刘强东每次入局新赛道必定瞄准行业痛点。 近日,刘强东杀入6000亿保险市场引发行业聚焦。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登记资料显示,近期一家名为Jingda HK Trading Co., Limited的公司正式拿到香港保险经纪牌照,这家有效期至2028年10月13日的公司业务范围为一般及长期业务,业务涵盖相连长期保险。这家公司拿下牌照后的第三天就更名“京东保险顾问(香港)有限公司”,这意味着继阿里和腾讯之后,国内第三家互联网巨头杀入香港保险业。 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公司股东为京东创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京东创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京东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直接隶属于京东科技集团。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刘强东是该公司实控人。 随后在相关招聘平台上,可以看到京东以“京东保险”的名义,招聘保险相关岗位,这些职位明确标注了工作地点在香港,职位包括合规负责人 ( 香港 ) 、保险销售推动岗、运营总监等。包括合规负责人(香港)、保险TR、保险顾问IS、运营总监、保险出单员、保险营销推动岗、香港IS等职位。 招聘职位中都有相关资质要求,其中合规负责人(香港)要求具有香港保险经纪公司8年以上的实际管理经验,职责涵盖统筹保险经纪公司日常运营、对接香港保监局及保险公司、并对经营绩效负责。运营总监则要求应聘人负责香港证监会1号和9号牌的营运管理工作。尽管京东和香港保监局均未正面回应此事,刘强东杀入香港保险业已是呼之欲出。 刘强东为何有一个“保险梦”? 刘强东在保险业务上的布局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 那一年京东收购君盛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并更名为“京东证券有限公司”,曾持有证监会1、4、9号牌照。1号牌和9号牌则分别对应的是证券交易和资产管理。同时具备1号牌和9号牌,就可以同时开展经纪服务和资产管理业务。京东显然具备了相关资质。 2017年的京东集","listText":"有观点指出,刘强东每次入局新赛道必定瞄准行业痛点。 近日,刘强东杀入6000亿保险市场引发行业聚焦。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登记资料显示,近期一家名为Jingda HK Trading Co., Limited的公司正式拿到香港保险经纪牌照,这家有效期至2028年10月13日的公司业务范围为一般及长期业务,业务涵盖相连长期保险。这家公司拿下牌照后的第三天就更名“京东保险顾问(香港)有限公司”,这意味着继阿里和腾讯之后,国内第三家互联网巨头杀入香港保险业。 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公司股东为京东创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京东创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京东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直接隶属于京东科技集团。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刘强东是该公司实控人。 随后在相关招聘平台上,可以看到京东以“京东保险”的名义,招聘保险相关岗位,这些职位明确标注了工作地点在香港,职位包括合规负责人 ( 香港 ) 、保险销售推动岗、运营总监等。包括合规负责人(香港)、保险TR、保险顾问IS、运营总监、保险出单员、保险营销推动岗、香港IS等职位。 招聘职位中都有相关资质要求,其中合规负责人(香港)要求具有香港保险经纪公司8年以上的实际管理经验,职责涵盖统筹保险经纪公司日常运营、对接香港保监局及保险公司、并对经营绩效负责。运营总监则要求应聘人负责香港证监会1号和9号牌的营运管理工作。尽管京东和香港保监局均未正面回应此事,刘强东杀入香港保险业已是呼之欲出。 刘强东为何有一个“保险梦”? 刘强东在保险业务上的布局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 那一年京东收购君盛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并更名为“京东证券有限公司”,曾持有证监会1、4、9号牌照。1号牌和9号牌则分别对应的是证券交易和资产管理。同时具备1号牌和9号牌,就可以同时开展经纪服务和资产管理业务。京东显然具备了相关资质。 2017年的京东集","text":"有观点指出,刘强东每次入局新赛道必定瞄准行业痛点。 近日,刘强东杀入6000亿保险市场引发行业聚焦。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登记资料显示,近期一家名为Jingda HK Trading Co., Limited的公司正式拿到香港保险经纪牌照,这家有效期至2028年10月13日的公司业务范围为一般及长期业务,业务涵盖相连长期保险。这家公司拿下牌照后的第三天就更名“京东保险顾问(香港)有限公司”,这意味着继阿里和腾讯之后,国内第三家互联网巨头杀入香港保险业。 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公司股东为京东创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京东创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京东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直接隶属于京东科技集团。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刘强东是该公司实控人。 随后在相关招聘平台上,可以看到京东以“京东保险”的名义,招聘保险相关岗位,这些职位明确标注了工作地点在香港,职位包括合规负责人 ( 香港 ) 、保险销售推动岗、运营总监等。包括合规负责人(香港)、保险TR、保险顾问IS、运营总监、保险出单员、保险营销推动岗、香港IS等职位。 招聘职位中都有相关资质要求,其中合规负责人(香港)要求具有香港保险经纪公司8年以上的实际管理经验,职责涵盖统筹保险经纪公司日常运营、对接香港保监局及保险公司、并对经营绩效负责。运营总监则要求应聘人负责香港证监会1号和9号牌的营运管理工作。尽管京东和香港保监局均未正面回应此事,刘强东杀入香港保险业已是呼之欲出。 刘强东为何有一个“保险梦”? 刘强东在保险业务上的布局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 那一年京东收购君盛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并更名为“京东证券有限公司”,曾持有证监会1、4、9号牌照。1号牌和9号牌则分别对应的是证券交易和资产管理。同时具备1号牌和9号牌,就可以同时开展经纪服务和资产管理业务。京东显然具备了相关资质。 2017年的京东集","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c33057dd5b642d30a838d685bbefa00","width":"1080","height":"46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f678d4800f4226a5be64b6e68701fe3","width":"1080","height":"43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05d60dfb438072f19d9a743b973ec98","width":"810","height":"70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993891615550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2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9583614718752,"gmtCreate":1762994372163,"gmtModify":1763349783618,"author":{"id":"3554348420815314","authorId":"3554348420815314","name":"BT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78e5e1a0c0dbedd1a9523bcfb217a5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4348420815314","authorIdStr":"3554348420815314"},"themes":[],"title":"养猪的河南首富,要和茅台、宁德时代掰手腕?","htmlText":"“在全球每消费10头猪,就有一头来自河南企业牧原股份。”这句话火了。 近日,经常可以看到自媒体文章中这样描述牧原股份:“全球每消费10头猪,就有一头来自牧原。”引发了众多河南读者转发和自豪,但是仔细计算会发现有些许出入。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美国农业部(USDA)及行业报告可以查到,全球每年生猪出栏量约为14亿~15亿头(根据2023至2024年数据),而中国生猪出栏量(消费量与出栏量基本对应,因猪肉极少长期库存)占全球约50%~55%,即7亿~8亿头。根据观察者网报道,2024年公司预计全年生猪出栏量在6600万头至7200万头之间,取最大值按7200万头计算可以得出占全球比例:7200万÷15亿= 0.048,即4.8%。 也就是说,大约全球每消费20头猪,才有1头来自牧原。但是这样的数据依然惊人,说明牧原股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养猪大王”。这是继河南企业宇通、蜜雪冰城、泡泡玛特在全球爆火后又出现一个世界级赛道。 牧原股份备受关注原因很简单,一是成为世界级养猪大王,二是秦英林再次夺回河南首富的宝座。 牧原股份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117.9亿元,同比增长15.52%;归母净利润为147.79亿元,同比增长41.01%,基本每股收益2.74元。 上半年牧原股份的表现就非常出色,营收764.6亿元,同比增长34.46%;净利润105.3亿元,同比增长1170%,去年同期净利润只有8.29亿元。其中牧原股份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在A股中名列前茅。 尽管今年第三季度,牧原股份的单季度表现不太理想,拉低了前三季度的整体表现,营收353.27亿元,同比下滑11.48%;净利润42.49亿元,同比下滑55.98%;基本每股收益0.78元。凭借整体不错的表现,还是打动了资本市场。进入2025年至11月10日,牧原股份股价上涨了40%,较大优势跑赢市场大盘","listText":"“在全球每消费10头猪,就有一头来自河南企业牧原股份。”这句话火了。 近日,经常可以看到自媒体文章中这样描述牧原股份:“全球每消费10头猪,就有一头来自牧原。”引发了众多河南读者转发和自豪,但是仔细计算会发现有些许出入。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美国农业部(USDA)及行业报告可以查到,全球每年生猪出栏量约为14亿~15亿头(根据2023至2024年数据),而中国生猪出栏量(消费量与出栏量基本对应,因猪肉极少长期库存)占全球约50%~55%,即7亿~8亿头。根据观察者网报道,2024年公司预计全年生猪出栏量在6600万头至7200万头之间,取最大值按7200万头计算可以得出占全球比例:7200万÷15亿= 0.048,即4.8%。 也就是说,大约全球每消费20头猪,才有1头来自牧原。但是这样的数据依然惊人,说明牧原股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养猪大王”。这是继河南企业宇通、蜜雪冰城、泡泡玛特在全球爆火后又出现一个世界级赛道。 牧原股份备受关注原因很简单,一是成为世界级养猪大王,二是秦英林再次夺回河南首富的宝座。 牧原股份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117.9亿元,同比增长15.52%;归母净利润为147.79亿元,同比增长41.01%,基本每股收益2.74元。 上半年牧原股份的表现就非常出色,营收764.6亿元,同比增长34.46%;净利润105.3亿元,同比增长1170%,去年同期净利润只有8.29亿元。其中牧原股份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在A股中名列前茅。 尽管今年第三季度,牧原股份的单季度表现不太理想,拉低了前三季度的整体表现,营收353.27亿元,同比下滑11.48%;净利润42.49亿元,同比下滑55.98%;基本每股收益0.78元。凭借整体不错的表现,还是打动了资本市场。进入2025年至11月10日,牧原股份股价上涨了40%,较大优势跑赢市场大盘","text":"“在全球每消费10头猪,就有一头来自河南企业牧原股份。”这句话火了。 近日,经常可以看到自媒体文章中这样描述牧原股份:“全球每消费10头猪,就有一头来自牧原。”引发了众多河南读者转发和自豪,但是仔细计算会发现有些许出入。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美国农业部(USDA)及行业报告可以查到,全球每年生猪出栏量约为14亿~15亿头(根据2023至2024年数据),而中国生猪出栏量(消费量与出栏量基本对应,因猪肉极少长期库存)占全球约50%~55%,即7亿~8亿头。根据观察者网报道,2024年公司预计全年生猪出栏量在6600万头至7200万头之间,取最大值按7200万头计算可以得出占全球比例:7200万÷15亿= 0.048,即4.8%。 也就是说,大约全球每消费20头猪,才有1头来自牧原。但是这样的数据依然惊人,说明牧原股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养猪大王”。这是继河南企业宇通、蜜雪冰城、泡泡玛特在全球爆火后又出现一个世界级赛道。 牧原股份备受关注原因很简单,一是成为世界级养猪大王,二是秦英林再次夺回河南首富的宝座。 牧原股份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117.9亿元,同比增长15.52%;归母净利润为147.79亿元,同比增长41.01%,基本每股收益2.74元。 上半年牧原股份的表现就非常出色,营收764.6亿元,同比增长34.46%;净利润105.3亿元,同比增长1170%,去年同期净利润只有8.29亿元。其中牧原股份的净利润同比增幅在A股中名列前茅。 尽管今年第三季度,牧原股份的单季度表现不太理想,拉低了前三季度的整体表现,营收353.27亿元,同比下滑11.48%;净利润42.49亿元,同比下滑55.98%;基本每股收益0.78元。凭借整体不错的表现,还是打动了资本市场。进入2025年至11月10日,牧原股份股价上涨了40%,较大优势跑赢市场大盘","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aa7aad0f4f09e5e06c838dfd2c0cf6c","width":"1080","height":"46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9d62c7c3fc0c8c33d0cb22bc8bd4d1b","width":"911","height":"66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f671c7da0cccb82cf0b26b40172c951","width":"1024","height":"64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958361471875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97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9231874634200,"gmtCreate":1762908204981,"gmtModify":1762910471565,"author":{"id":"3554348420815314","authorId":"3554348420815314","name":"BT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78e5e1a0c0dbedd1a9523bcfb217a5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4348420815314","authorIdStr":"3554348420815314"},"themes":[],"title":"机器人亮相后成“团宠”,小鹏已经悟了赚钱不必死磕造车?","htmlText":"小鹏汽车成为科技行业的焦点。 近日,小鹏在科技日上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IRON,引发全网热议。尽管#小鹏机器人是皮套人#一度登上热搜,质疑声四起,但创始人何小鹏次日迅速以一段“一镜到底”的拆解视频回应舆论,用硬核技术细节证明IRON并非噱头,而是具备真实工程能力的智能体。这场风波非但未削弱小鹏的品牌形象,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其“技术驱动型智能出行公司”的定位。 更令人瞩目的是,在机器人发布前后,京东、阿里巴巴(通过高德)、vivo、大众汽车等横跨物流、地图、消费电子与传统汽车制造的巨头企业,接连宣布与小鹏达成战略合作。短短三个月内,小鹏几乎成为产业界争相拉拢的“团宠”。 这背后,绝非小鹏挑对了“幸运日”,而是一场反映中国智能产业格局重构的前奏。 三位一体的“硬核护城河” 在当前中国新能源与智能汽车赛道中,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垂直整合型制造巨头;二是以蔚来、理想为代表的产品体验导向型新势力;三是以**、百度为代表的纯技术方案提供商。 而小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时具备整车制造能力、全栈自研智能驾驶系统、以及向通用人工智能(AGI)延伸的机器人技术布局。 小鹏布局XNGP(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是非常明智的事。小鹏早在2024年就实现了全国城市道路的无高精地图覆盖,成为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去地图依赖”的L2+级自动驾驶系统。截至2025年10月,XNGP用户累计行驶里程突破15亿公里,数据闭环能力远超同行。这种真实路测数据积累,使其算法迭代速度持续领先。 2025年8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与小鹏深化合作,不仅采购其智能座舱与智驾方案,更将联合开发的CEA(Centralized Electronic Architecture)电子电气架构从纯电平台扩展至燃油车和插电混动车型。这意味着小鹏的技术不再局限于电动车领域,而是具备了向传统车企“反向赋能”的能力。","listText":"小鹏汽车成为科技行业的焦点。 近日,小鹏在科技日上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IRON,引发全网热议。尽管#小鹏机器人是皮套人#一度登上热搜,质疑声四起,但创始人何小鹏次日迅速以一段“一镜到底”的拆解视频回应舆论,用硬核技术细节证明IRON并非噱头,而是具备真实工程能力的智能体。这场风波非但未削弱小鹏的品牌形象,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其“技术驱动型智能出行公司”的定位。 更令人瞩目的是,在机器人发布前后,京东、阿里巴巴(通过高德)、vivo、大众汽车等横跨物流、地图、消费电子与传统汽车制造的巨头企业,接连宣布与小鹏达成战略合作。短短三个月内,小鹏几乎成为产业界争相拉拢的“团宠”。 这背后,绝非小鹏挑对了“幸运日”,而是一场反映中国智能产业格局重构的前奏。 三位一体的“硬核护城河” 在当前中国新能源与智能汽车赛道中,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垂直整合型制造巨头;二是以蔚来、理想为代表的产品体验导向型新势力;三是以**、百度为代表的纯技术方案提供商。 而小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时具备整车制造能力、全栈自研智能驾驶系统、以及向通用人工智能(AGI)延伸的机器人技术布局。 小鹏布局XNGP(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是非常明智的事。小鹏早在2024年就实现了全国城市道路的无高精地图覆盖,成为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去地图依赖”的L2+级自动驾驶系统。截至2025年10月,XNGP用户累计行驶里程突破15亿公里,数据闭环能力远超同行。这种真实路测数据积累,使其算法迭代速度持续领先。 2025年8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与小鹏深化合作,不仅采购其智能座舱与智驾方案,更将联合开发的CEA(Centralized Electronic Architecture)电子电气架构从纯电平台扩展至燃油车和插电混动车型。这意味着小鹏的技术不再局限于电动车领域,而是具备了向传统车企“反向赋能”的能力。","text":"小鹏汽车成为科技行业的焦点。 近日,小鹏在科技日上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IRON,引发全网热议。尽管#小鹏机器人是皮套人#一度登上热搜,质疑声四起,但创始人何小鹏次日迅速以一段“一镜到底”的拆解视频回应舆论,用硬核技术细节证明IRON并非噱头,而是具备真实工程能力的智能体。这场风波非但未削弱小鹏的品牌形象,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其“技术驱动型智能出行公司”的定位。 更令人瞩目的是,在机器人发布前后,京东、阿里巴巴(通过高德)、vivo、大众汽车等横跨物流、地图、消费电子与传统汽车制造的巨头企业,接连宣布与小鹏达成战略合作。短短三个月内,小鹏几乎成为产业界争相拉拢的“团宠”。 这背后,绝非小鹏挑对了“幸运日”,而是一场反映中国智能产业格局重构的前奏。 三位一体的“硬核护城河” 在当前中国新能源与智能汽车赛道中,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垂直整合型制造巨头;二是以蔚来、理想为代表的产品体验导向型新势力;三是以**、百度为代表的纯技术方案提供商。 而小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时具备整车制造能力、全栈自研智能驾驶系统、以及向通用人工智能(AGI)延伸的机器人技术布局。 小鹏布局XNGP(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是非常明智的事。小鹏早在2024年就实现了全国城市道路的无高精地图覆盖,成为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去地图依赖”的L2+级自动驾驶系统。截至2025年10月,XNGP用户累计行驶里程突破15亿公里,数据闭环能力远超同行。这种真实路测数据积累,使其算法迭代速度持续领先。 2025年8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与小鹏深化合作,不仅采购其智能座舱与智驾方案,更将联合开发的CEA(Centralized Electronic Architecture)电子电气架构从纯电平台扩展至燃油车和插电混动车型。这意味着小鹏的技术不再局限于电动车领域,而是具备了向传统车企“反向赋能”的能力。","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17f7a9201aa70648edfe2ca455bebbf","width":"1080","height":"46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d334150ebc37f83918161639ff2f8f4","width":"1080","height":"43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9dffeede39efa9af9a29f4db37e37a6","width":"1080","height":"41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923187463420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3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8942178693264,"gmtCreate":1762837166417,"gmtModify":1762837210295,"author":{"id":"3554348420815314","authorId":"3554348420815314","name":"BT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678e5e1a0c0dbedd1a9523bcfb217a5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54348420815314","authorIdStr":"3554348420815314"},"themes":[],"title":"威马、高合、哪吒,为何车企越倒闭越被年轻人追捧?","htmlText":"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淘汰赛”的序幕正式拉开。众多曾经辉煌一时的新势力品牌如威马、高合、哪吒等纷纷陷入困境,或停产,或重整,甚至直接倒闭。根据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可能经历大规模洗牌,约有100家车企在这场竞争中出局。尽管如此,中国汽车市场仍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10月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量达到140万辆,同比增长17%,渗透率高达58.7%。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风起云涌的当下,一个有趣的现象悄然浮现:部分倒闭或濒临倒闭的造车新势力品牌,其车辆非但没有无人问津,反而成为了一些年轻人眼中的“香饽饽”。 从哪吒到极越,再到高合,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新势力品牌,在遭遇财务困境甚至宣布破产后,其车辆却以超低的价格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关注。他们为何会选择这些“烂尾车”? 年轻人“抄底”烂尾车,性价比成首要因素 近期,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年轻人购买倒闭车企“烂尾车”的讨论热度不减。28岁的江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哪吒汽车母公司宣布破产重整后,果断出手,以半价的价格购入了一辆全新的哪吒L。江先生表示,他之所以选择购买哪吒L,正是因为车企倒闭带来的超低价格。“不倒闭都不会买,现在这个价格太香了。”他算了一笔账,原本官方指导价14.99万元的哪吒L310闪充pro版本,在车企倒闭后,经过各种优惠和补贴,最终落地价仅为7.77万元,相当于半价购车。 与江先生持类似观点的年轻人不在少数。22岁的关先生也选择在极越汽车倒闭后,“抄底”了一辆极越07长续航版。他表示,自己的购车预算是15万元,而这款原本官方指导价为21.99万元的车型,在车企倒闭后,落地价正好符合他的预算。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同价位的新车在外观、配置和用料上都比不上这辆“烂尾车”。 经营二手车行的刘先生也感受到了这一趋势。他表示,自己的车行里有高合全系列的新车和二手车,购买的大部分都是年轻","listText":"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淘汰赛”的序幕正式拉开。众多曾经辉煌一时的新势力品牌如威马、高合、哪吒等纷纷陷入困境,或停产,或重整,甚至直接倒闭。根据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可能经历大规模洗牌,约有100家车企在这场竞争中出局。尽管如此,中国汽车市场仍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10月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量达到140万辆,同比增长17%,渗透率高达58.7%。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风起云涌的当下,一个有趣的现象悄然浮现:部分倒闭或濒临倒闭的造车新势力品牌,其车辆非但没有无人问津,反而成为了一些年轻人眼中的“香饽饽”。 从哪吒到极越,再到高合,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新势力品牌,在遭遇财务困境甚至宣布破产后,其车辆却以超低的价格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关注。他们为何会选择这些“烂尾车”? 年轻人“抄底”烂尾车,性价比成首要因素 近期,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年轻人购买倒闭车企“烂尾车”的讨论热度不减。28岁的江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哪吒汽车母公司宣布破产重整后,果断出手,以半价的价格购入了一辆全新的哪吒L。江先生表示,他之所以选择购买哪吒L,正是因为车企倒闭带来的超低价格。“不倒闭都不会买,现在这个价格太香了。”他算了一笔账,原本官方指导价14.99万元的哪吒L310闪充pro版本,在车企倒闭后,经过各种优惠和补贴,最终落地价仅为7.77万元,相当于半价购车。 与江先生持类似观点的年轻人不在少数。22岁的关先生也选择在极越汽车倒闭后,“抄底”了一辆极越07长续航版。他表示,自己的购车预算是15万元,而这款原本官方指导价为21.99万元的车型,在车企倒闭后,落地价正好符合他的预算。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同价位的新车在外观、配置和用料上都比不上这辆“烂尾车”。 经营二手车行的刘先生也感受到了这一趋势。他表示,自己的车行里有高合全系列的新车和二手车,购买的大部分都是年轻","text":"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淘汰赛”的序幕正式拉开。众多曾经辉煌一时的新势力品牌如威马、高合、哪吒等纷纷陷入困境,或停产,或重整,甚至直接倒闭。根据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可能经历大规模洗牌,约有100家车企在这场竞争中出局。尽管如此,中国汽车市场仍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10月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量达到140万辆,同比增长17%,渗透率高达58.7%。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风起云涌的当下,一个有趣的现象悄然浮现:部分倒闭或濒临倒闭的造车新势力品牌,其车辆非但没有无人问津,反而成为了一些年轻人眼中的“香饽饽”。 从哪吒到极越,再到高合,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新势力品牌,在遭遇财务困境甚至宣布破产后,其车辆却以超低的价格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关注。他们为何会选择这些“烂尾车”? 年轻人“抄底”烂尾车,性价比成首要因素 近期,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年轻人购买倒闭车企“烂尾车”的讨论热度不减。28岁的江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哪吒汽车母公司宣布破产重整后,果断出手,以半价的价格购入了一辆全新的哪吒L。江先生表示,他之所以选择购买哪吒L,正是因为车企倒闭带来的超低价格。“不倒闭都不会买,现在这个价格太香了。”他算了一笔账,原本官方指导价14.99万元的哪吒L310闪充pro版本,在车企倒闭后,经过各种优惠和补贴,最终落地价仅为7.77万元,相当于半价购车。 与江先生持类似观点的年轻人不在少数。22岁的关先生也选择在极越汽车倒闭后,“抄底”了一辆极越07长续航版。他表示,自己的购车预算是15万元,而这款原本官方指导价为21.99万元的车型,在车企倒闭后,落地价正好符合他的预算。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同价位的新车在外观、配置和用料上都比不上这辆“烂尾车”。 经营二手车行的刘先生也感受到了这一趋势。他表示,自己的车行里有高合全系列的新车和二手车,购买的大部分都是年轻","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cb2bf1fce76ee4a68ee34320a4b8ef2","width":"1080","height":"42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5ab97e4625de2538ced062cef40cadc","width":"1080","height":"43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95b388eaba465660ad6988622b47414","width":"1080","height":"42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894217869326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7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follower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