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浩

个人微信公号:李永浩写给2087

IP属地:未知
    • 李永浩李永浩
      ·11-04

      减仓之后,能干点啥?

      (一) 我从川老爷子第二次关于关税的Taco之后,就大幅减仓了。减仓之后很迷茫,不知道能买什么,也不习惯这种“世界与我无关”的感觉。 所以瞎捣鼓,上周“任督二脉”通了三次之后,这周已经暂停尝试了,因为觉得不对。 首先,我不敢用这套打法,上50%仓位集中火力,去猛攻几个标的;但是把这50%仓位分散到10几个股票上,来通过概率游戏去增加盈利,又会出现,每天的涨和跌,甚至暴涨和暴跌,我都不知道因为什么,进而纯粹根据“图形”来买入和卖出,很容易成为被量化割的韭菜。 所以,对于上次“任督二脉”通了三次的个股,我已经全部卖了。卖掉的时候,甚至连赚了,亏了,都不想看一眼。因为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个错误,如果是个错误,那任何时候停止,都是代价最小的。 前一篇文章有评论说,想让我谈谈“精准踏错”的故事,实话说,太多了。这么多年,大赚的案例,不超过10个,但是亏钱的案例,少说得有100个,其中亏的很多都忘了,主要还是因为亏的次数多,但是亏的金额相对小。吾日三省吾身,打脸快,认错快。如果说股市生存心法的第一条,就是放下执念,缩小Ego,少去对抗市场,不要考验人性。 (二) 在现阶段低仓位运行的状态下,人容易变得很闲,心情不被市场波动扰乱,研究也变得没有严苛的Deadline. 这几天就去跟不同的朋友聊天,去碰撞一下各自的思路: A是50岁左右的老大哥,自己管一个小型基金,帮几个朋友管钱。他一直以来都是选择低估,比如基建,偶尔做一些套利,总体来说稳健为主。实话说,他的一些标的,逻辑都是有的,但是都不够性感。如果再整体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当防守标的是ok的,但我现在还不想防守。 B是同在成都的全职投资者,我们的共识是,现在操作难度大了很多,肉眼可见的便宜,很少见了。他现阶段的思路,一是去选择所谓的“老登股”,例如港股的某些保险公司,起码下限看起来很有限,二是去美股的汪洋大海,去淘一些“高质量落水狗”。
      284评论
      举报
      减仓之后,能干点啥?
    • 李永浩李永浩
      ·11-02

      5年还是10年,都是一眨眼

      今天刷小红书,看后台给我发了个图: 我第一反应是:“Tmd,我当年这么潮吗?2015年,玩小红书?”死去的回忆开始攻击我。2015年,正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份,市场情绪烈火烹油。我当时在开餐厅失败之后,转战跟朋友一起搞宠物电商。当时为了拓宽销路和进货渠道,琢磨起如何做跨境电商,把海外的好东西引入内地来。当时选了两个公司作为参考案例,一个是聚美优品,一个是小红书。当时的新闻还是,聚美的副总裁(好像是戴雨森)直接All in扎根日本去进货。小红书当时还是做旅游、吃喝玩乐攻略,尚未形成平台,但当时起步期的内容,也奠定了后期小红书分享美好生活的气质和基因。如果说2015年注册小红书,那我注册抖音,也属于比较早的一批,应该也是在2016年前后。当时爱奇艺的《中国新说唱》第一季开播,我作为骨灰级hip hop爱好者,一边跟着节奏点头,一边抽泣泪流。自己喜欢这么多年的文化和音乐,终于被大众所熟知和接受了,青春期因为听rap被妈妈批评了很多次。当时听着欧阳靖在唱“嘻哈是什么,什么是嘻哈,不管你主流,还是你地下”,真想哭着给妈妈打电话告诉他“我听的歌不是在吵架,这是一种叫嘻哈的文化!” 当时这个节目的片中插播广告,就是抖音,几个rapper用说唱的方式给抖音做推广。那时候抖音都还是素人在拍一些搞笑视频,后来爆火的小杨哥他们,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起步的。除了抖音,小红书,更早的是雪球app还叫“i美股”的时候,我就注册了,估计是在2013年,再往回推,2009年在腾讯的时候,身边搞技术的朋友就开始捣鼓手机端的各种app了,那时候拿着各种htc手机跟我说,以后所有东西都要在这上面。 但我没那么前瞻,认知也很浅薄,既不知道如何抓住新平台催生的机会,也不知道怎么去玩转所谓的“流量”。几次站在命运齿轮的转折点,都不知道去拨动那个齿轮。直到今天我写公众号稍微有点阅读量,开通了广告,才发现,这tmd敲键盘还
      479评论
      举报
      5年还是10年,都是一眨眼
    • 李永浩李永浩
      ·10-31

      任督二脉,叒通?

      通不了!堵了!涨不动了! 本周的三次尝试,实话说,到现在都还没亏钱,哈哈,第一个还赚了大约10个点,但是第三个已经微亏了。 为了放大波动性,那就找波动最大的科创板/创业板,去找流动性最好的板块和个股,最有澎湃汹涌的感觉。 但是啊,向上澎湃,向下也很澎湃。这玩意比港股刺激多了,风浪太大。以及,因为风浪大,不敢重仓,赚一点,亏一点,没啥感觉,宛若虚拟,把握不住。前两天我还感觉自己水池里面银龙鱼,今天就觉得冷冷的冰鱼在脸上胡乱的拍。 虽然这才几天时间,太短,看不出什么来,但伴随着我开仓买入的增多,越发觉得,不可控的因素更多,如果集中火力,那就回归到我的深度价投的逻辑,如果看好某个版块进而买买一揽子,那还不如定投某个行业的ETF来的省心省力。 很多时候我都处在矛盾和内耗当中: 明明知道有些东西是无根之木,风中浮萍,却总是想要抓住,哪怕只是片刻的灿烂欢愉; 明明知道很多公司都还是炒作的概念,却看着穿梭的K线,忍不住去和魔鬼做交易; 明明知道自己只能赚认知内的钱,但又不甘心止步不前,不愿画地为牢,总想突破,多掌握一些技能,技多不压身,时常在“够了”与“I want more!”之间徘徊。 所以每赚到一些钱,就把他存起来,或者变成某些固定资产,甚至是分仓,定投指数,买债券,买私募,反正用各种方式,分散出去,看起来更容易让自己保持冷静和初心。 心情低落,出门按摩去了。
      218评论
      举报
      任督二脉,叒通?
    • 李永浩李永浩
      ·10-29

      任督二脉,通两次!

      前天试验了一个,昨天就取得了10%+的收益,目前还没卖,毕竟一两天不重要,卖出结算时候的盈亏,才能算个统计数据。 为了增加样本量,我基于暑假修炼的、未完成版本的功力和体系,昨天又切入了另一个,小试牛刀第二次,本来今天差点冲涨停,最后差了点意思,收盘+7%。 实话说,还挺满意的,哈哈,以及今天下午,我又三试牛刀,买了另一个,明天看看什么结果,哈哈,如果再接近10%的收益,这么下去,我就要往游资的方向去靠了,价投太无趣了,“安心持股,慢慢变富”,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但这也只是随便说说,毕竟我也不敢重仓放在尚未形成体系的打法上,等我把这个“任督二脉”打通10次以上,多一些统计数据,再回来梳理总结,目前都还是一个概率游戏,不能因为牌桌上赢了2把,就认为自己成为赌神了,靠运气赢的钱,都会靠体系和长期概率输掉。 四季度,以我的能力范畴,暂时找不到能够安心重仓持有的了,所以就分散持仓,谨慎操作,留一些小仓位灵活机动,试探一下新打法。 发现打开思维局限,世界很宽广啊~~ 11和12月筹划好几段行程,广深港-日美加-沪杭,算下来时间还挺紧张,以及筹备了一整个播客系列,和不同的朋友来谈谈当下纷繁的世界变化和自己的应对策略。 希望能够度过充实且回忆满满的两个月。
      165评论
      举报
      任督二脉,通两次!
    • 李永浩李永浩
      ·10-28

      任督二脉,通了

      今年上半年收益不错,皮糙肉厚,开始进行一些骚操作,尝试迭代打法。 我的理想是把三个技能结合起来: 时代属性+市场热点+深度价投 对“时代属性”的认知,自认为修炼达到60分了,有脉络,有框架,但是对详细路线图的推演,还不够。时代属性是我非常看重的,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多少英雄沉沦,起起落落,不是因为他们能力有多强,或者能力不够,仅仅是,他们被时代选中了,然后又被时代抛弃了。 对“市场热点”的把控,我不及格,很多时候都是热点都结束了,我才惊讶于为啥很多股票涨了那么多; 深度价投,我觉得自己有85分,毕竟这么多年的成绩,都是靠对企业的深度认知换来的。 前两个月前在澳洲,每天晚上复盘、研究新打法,好几次看屏幕看的眼睛都花了,但总感觉如芒在背,哪里没对。经过不到一个月的每天迭代之后,很低调的跟几个密友宣布--失败,彻头彻尾的失败。 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回国后我还在琢磨这事,叠加最近我频繁饭局,认识了一堆新朋友,虽然没有探讨这事,但是各自多风格的交易流派,对我还是很有启发,也消除了我过往的一些偏见。 现在明白了,我以前尝试的打法不能算完全错,但,选错池子啦。在港股,尤其是还有很多日成交量几千万的小票的池子里,试验这套打法,不成功是正常的。在A股随便日成交量二三十亿的池子里,这套打法,宛若水池里面银龙鱼。 我这两天顿悟之后,昨天开始尝试,第一战,就取得了开门红。 我昨天很欣喜的跟老婆说, “我感觉。。。我的任督二脉,通了” “嗯,恭喜,已经记不清你是第几次通了又闭了,你反正的通的快,闭合的也快,” 等我多试验几次,如果迭代成功了来分享。到时候出一个付费内容,如果几个月后一直没有付费内容出来,那就说明,又一次低调的失败了,哈哈。
      310评论
      举报
      任督二脉,通了
    • 李永浩李永浩
      ·10-27

      最美的时光

      童话故事里,王子公主轰轰烈烈爱情故事的结尾,都只有一句话, “他们步入了幸福的生活” 但是如何幸福的生活?作者是不会描述的。他们重点描绘的,是四目相视、脸红心跳、步步试探、冲破牢笼、山盟海誓,这些远比“幸福生活”的日常,更让人迷醉。 股票也一样,脸红心跳,就是那一片朦胧和未知中,小心翼翼下注的仓位。一根根波动的K线,一次次突破平台的喜悦,你虽然不知结局如何,但多巴胺充斥全身,每一天都想着跟她见面缠绵(每一天都期待开盘)。 “幸福的生活”,就是期待拉满之后的每一次兑现。每次季报的Deliver,就像每个月刚好到账的工资,你拿到工资条,晚上又上交工资的那一刻,能说幸福感有多强吗? 就算这个月绩效多一点,业绩beat了,感觉也就是那样,除非给我来个超预期的beat,比如升职加薪,拿了大奖金包,否则,日子天天就那样过。老老实实,每年拿5个点的股息+10%的内含价值增长,好不好?当然好啊,但够不够呢? 现在结婚率和生育率逐年下降,很多年轻人都从童话故事中醒来了,但对于我们这些中登,已经没有醒悟的机会了,或者醒悟的机会成本太高。我很早就明白了,所有热烈的终结,都是平淡和日常。所有的过来人,都告诉你平平淡淡才是真,所有美好的祝愿,都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但唱这首歌的李行亮,也会在《再见爱人》里崩溃大哭。 平淡和日常,不是我们生命的意义,所有不曾起舞的夜晚,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我英年早婚,很早就套上了紧箍咒和镣铐,但人生还长,在爱情上吃的亏,要在股市里狠狠找补回来。 于是,我很早就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永远寻找股市里的芳华,参与她绽放的那一段绚烂。说的官方一点,叫“永远追逐每个公司的高速成长期”。 永远追逐“18岁”的胴体,到了25岁,就卖掉,因为25岁之后就要跟你谈婚论嫁(兑现业绩)了,此时就该谈谈,工资怎么上交(年度业绩及分红计划),日子怎么一天天变好(三年规划五年展望),以及被卡
      1.03万2
      举报
      最美的时光
    • 李永浩李永浩
      ·10-23

      买过地产股的人,都该盘盘这个

      最近是真的被各种大宗商品涨服了,开始尝试补足之前落下的功课。什么金银铜邬,按照化学元素周期表,撸一遍。 但这个研究量太大了,那就从最火的金和铜切入,不过金价波动也大,这几天的波动都快赶上股票了。 金和铜在国内的霸主,就是紫金矿业。首先这公司,已经从几年前的2块多钱,到现在,涨了10倍了,此刻切入的操作难度非常大,不做任何推荐,仅仅是说研究这个公司的过程。 当我开始系统性的梳理紫金矿业的时候,第一个涌现脑海的词是--悔恨。 为什么? 这股票,我十多年前就买过,而且还赚了,当时肯定是赚的不多的,十几二十个点吧,如果多,肯定记得很清楚。当时对他的印象就是挖金矿的,记得那时候正值黄金大涨的那些年,觉得这个生意应该挺好,但后来几年金价盘整,我也就没仔细追踪了。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如果我能一直追踪他们经营的节奏,那么对他的发展脉络,以及什么时候开始涨,为什么涨,涨到多少合适,会很清楚,而不是现在回头去补课。 初步研究的感受是,这是个典型的“周期成长股”。 这词有两个含义,一是周期,二是成长。他的经营情况,利润弹性,显然和大宗商品的周期是高度相关的,虽然他的管理层很优秀,这么多年了,利润一直保持增长,但是增长速度极大的看金和铜的价格波动。 二是成长,这是一个关键点。 我们研究有色、海运等典型的周期股的时候,会强调“大”行业的β,而忽略“小”公司的α。 行业周期宛若海浪,时而平静时而汹涌,每个公司就像在这海浪上远行的货船,能否顺利抵达彼岸,除了看天气,还要看是否有个好船长,以及整个船员的队伍。 紫金的管理层,无论在技术水平、投资并购还是精益管理方面,都展示了高超的水准。对于这公司的梳理,以后可以详细写一下,今天只是个引子。 在此我建议,所以买过地产股的人,和以前地产的同僚们,如果想研究股票,都应该盘一盘“矿业”这个资产,因为跟以前研究地产股,或者投资拿地,有诸多类似之处。 如果说地产股的前
      1,464评论
      举报
      买过地产股的人,都该盘盘这个
    • 李永浩李永浩
      ·10-17

      被大宝剑刺痛的400天

      去年9月份,我刚从新西兰回来,就马不停蹄的去看了当时很火的两个产品,一是当时的小米Su 7 ,另一个是老铺黄金。当时我已经注意到这个利润率明显高出其他金饰品的公司,觉得需要去看看,才能搞懂为什么他的产品如此受欢迎。 看完之后,大为震撼,立刻干两件事,一是下单,二是发微信。 那时成交量很低,买卖盘都是几百股的成交,很不舒服。所以等待成交的时候,先是兴奋的给西湖群里的给老大哥们推荐。 推荐的原因,大致上,一是产品的审美、工艺确实领先,二是整体氛围感和服务,让我有了奢侈品店的体验,这是以前在其他国内品牌没见到过的,三是我确实看到了好几个喜欢的产品,其中最打动我的,是那个如意,还有那把宝剑。(注意,那是去年,此刻我没有老铺黄金的仓位,写此文也不代表任何推荐)。 然后是兴奋的给老婆发微信,大致对话是: “我想买个东西,但有点贵。” “多贵?” “60多万。” “好大的口气!” 大家知道,如果一个男的,很能赚钱,也很能花钱,那他是很危险的,所以早点把钱的控制权交接出去,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一个防火墙。注意,此行为不构成任何推荐和建议,我已经因此行为,失去了遗世独立的傲然风骨。 好在后来也买了老铺的股票,也赚了,但是,仓位不够大,赚的不够多。为什么呢?因为我没买产品,没有深度体会当时的产品竞争力。 如果买了,一是可以提升对产品的观察,加大仓位,二是当时金价估计只有今天的一半。股票,金价,两头赚。 所以,最近看到黄金持续上扬的趋势,我只能干瞪眼,难怪最近在梦里,总能看到那闪闪金光,亮的我午夜惊醒。我本可以手持利剑,大砍空头,但现在我只能被黄金上扬的趋势,狠狠刺痛。 因此,今天很郑重的跟家里的CFO谈了一下,说, “我要提高自己的免审批花销额度”, 她问,“多少?” “我想把那把宝剑买回来,现在差不多要100w吧” “好大的口气!” 看到CFO这样回复,觉得这把黄金大宝剑,刺痛的时间,可能还要
      1,5701
      举报
      被大宝剑刺痛的400天
    • 李永浩李永浩
      ·09-30

      时日无多

      前几天在北京瞎晃悠,见了一些老大哥和朋友,鉴于高铁的便捷,今天早晨抢到最早的动车票,回到蚌埠老家,与家人吃饭,喝酒,现在家人酣睡,我出来闲逛。 走过小时候很多熟悉的地方,有些虽然变了模样,但还是心中青春的回忆镜像。 前几天在北京,我约了一些很想见的大哥和朋友们,吃吃饭聊聊天,虽然没喝酒,但也欢乐,登味儿的白酒我短期是不会碰的,但也确实承认这是饭桌上情感浓度的加速器。 酒过三巡,我会感慨说,“时日无多”。 老大哥们戏谑,你那么年轻;小兄弟们安慰,哥你还是有少年感的,还没老。 倒不是说身患重疾或者心怀感伤,而是真的觉得,以我37岁的年纪: 肆意妄为的时日无多, 胆大包天的时日无多, 敢爱敢恨的时日无多, 怒发冲冠的时日无多, 昨天跟几个哥们吃饭,说到这个,他说,“怕啥,现在的寿命和科技,都以100岁为目标,还早着呢” 我认同,但还是觉得,有些生命中的体验,过了那个村,再也没那个店。 所以,大胆去爱(如果遇到,别去想世俗桎梏),大胆去追梦(如果还有梦),就像没受过伤一样。 我已经把爱,和梦,都幻化成代码和操作了,所以现在回看,当我还敢于梭哈,至少证明: 还在炽热的活着!!
      537评论
      举报
      时日无多
    • 李永浩李永浩
      ·09-25

      抓住牛股,需要什么必要条件?

      半夜醒来,打开软件看了看,又扫了一眼微信,看到一位老大哥提到, “Iren今年从底部到现在,也差不多10倍了” IREN,简单理解,是一个跟比特币挖矿相关的公司。我顺势打开了其他几个挖矿相关的走势,比如Clsk,Mara等,发现并不如他强劲,更别提微策略这类屯币的了。这究竟发生了什么,让IREN走出自己的α? 这个公司之所以印象深刻,因为一个很厉害的小伙子,在最近一年内至少跟我推荐了2次,还发了一个深入研究的PPT,但我因为对这块不了解,对我来说学习难度略高,聊了之后的一段时间,股价走势不强劲,且波动过大,我慢慢的,也就不怎么看了。随着我股票池的观察标的越来越多,时不时会删除一些,某一天,就把这个删掉了。 大牛股常有,但能发现、拿住、赚到大牛股的情况,不常有。更多时候,是很久没关注一个股票,某天突然被人提起,一开K线图,发现,“我去,涨这么多了啊?” 然后就不禁去想,是如何,又一次错过了呢? 除了这个,还有个今年给我很大刺激的,叫Nebius,是一个俄罗斯人创立的关于云计算的一个公司,说白了,有一点点类似于云和算力的租赁,这公司的亮点,一是被英伟达投资了,二是创始人和团队比较强,之前建立过“俄罗斯的百度”。 我对这个公司的回忆,还停留在今年2月在墨尔本的时候。那时在研究这公司,隐约中觉得,有潜力,当时还专门问过很懂AI的朋友的意见,直到有一次等他的业绩,看他业绩公布之后,股价反复横跳在10个点左右的振幅,觉得波动太大,影响睡眠,后来就没太关注了。 这个公司倒是没有被我从自选股里删除,所以他一步步震撼我,长达半年。先是从40多一路跌到20左右,之后从20一路涨到今天的110左右。类似的K线,还有今年的Robinhood,这个公司在一年前,一位大牛基金经理就给我认真推过,还发了个深度研究的Memo给我,但也是眼睁睁错过。 对于我们做股票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买到大牛股,更让人肾上
      395评论
      举报
      抓住牛股,需要什么必要条件?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