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侠客行

做最专业,最具影响力-财经自媒体

IP属地:广东
    • 财商侠客行财商侠客行
      ·08-12 09:47

      增量资金猛冲,中高波“固收+”迎来布局顺风期?

      最近A股有两则新闻挺出圈的。 一个是上证指数突破3600点之后,又创下了年内新高。 另一个是A股的融资融券余额(也就是常说的“两融”)突破2万亿。 要知道,上一次两融余额站上2万亿,还是2015年那波“杠杆牛”的时候。这个数据一出来,还是唤醒了不少人的牛市记忆。 这时候我就发现了一个特有意思的现象。 手上有仓位的朋友,聊天记录里全是纠结: 市场什么时候见顶?要不要先落袋为安? 而被这轮“赚钱效应”吸引过来的小伙伴,则更急着问: 现在上车还来得及不?哪些还能加仓? 其实,不管是持仓的还是想进场的,都在问同一个核心问题: 现在的A股,到底贵不贵? 其实,判断股市“危不危险”,普通投资者也可以有简单的方法。有一个实用的参考指标,能帮我们大概摸个底,那就是: 股债性价比。 01 股债性价比怎么用? 股债性价比,简单理解,就是把股票和债券放在一起PK,看看谁更加划算,性价比更高。 它还有个专业的名字,叫做“风险溢价”。计算公式也不复杂,就是用指数市盈率的倒数,减去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得出来的差值,就是当下市场的股债性价比。 这个数值越高,说明和债券比起来,股票的“潜在回报”更有吸引力;反过来,数值越低,就意味着股票相对债券没那么划算,甚至可能有点“虚高”了。 一般来说,风险溢价在“历史均值+1倍标准差”以上的阶段,股票就进入了高性价比阶段,可以“捡漏”;而当风险溢价跌破“均值-1倍标准差”,那就得悠着点,加仓前多打几个问号。 图:万得全A近十年风险溢价(%)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808 以万得全A为例,过去十年风险溢价的中位值是2.64%。我们看图会发现一个规律: 当风险溢价超过“历史均值+1倍标准差”(红框时段),后面往往跟着一波上涨; 要是降到“均值-1倍标准差”(绿框区间),指数要么震荡,要么就该回调了。 当然,这个指标并不是“算命先生”,并不能精准地预测市场涨跌。
      74评论
      举报
      增量资金猛冲,中高波“固收+”迎来布局顺风期?
    • 财商侠客行财商侠客行
      ·08-07

      这几只港股基金,竟悄悄冲到第一了!

      港股上周跌得有点狠。 恒生指数自本轮高点以来,一度回调超过4%,同期沪深300回调幅度才2.3%,恒生科技更敏感,一口气回调了6%。 有意思的是,这一次,港股越跌,资金反而越敢买。 一边是南向资金加紧补仓,上周单周净流入590亿港币,创下4月11日以来的单周新高。 另一边,根据EPFR数据,主动型外资时隔41周首度流入港股,趁机“捡漏”,实现单周净买入。 这说明,港股中长线趋势已经相当强势,短期跌了这么多,也很难拦住大家的热情。 我拉了一下数据,近一年来,港股在全球股市中排名第一,累计涨幅达到41%,远远跑赢了纳指、日经225等。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806 神奇的是,涨了这么多之后,港股“全球估值洼地”的属性也并没有改变很多。 看下华西证券的这组数据,跟全球其它几个主要市场相比,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目前的估值水平,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历史分位数,也都处于较低的位置。 难怪港股这波下跌,“倒车接人”的呼声不小。这不,这几天市场又蹭蹭蹭一路涨上来了。 那么,上车港股,有什么好选择呢? 01 这批基金悄悄冲到了第一! 不少小伙伴第一反应可能是港股指数产品,但最近翻数据时发现个有意思的点: 一批港股主动管理型基金已经悄悄突围了,不仅稳稳抓住这波港股反转的大行情,将市场贝塔稳稳拿捏,超额收益还相当亮眼。 就像我们之前聊过的,随着行情的发酵,优秀主动型基金经理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哪些港股基金经理值得关注呢? 在排名榜单中,我发现了3只“领跑基”,基金经理都相当能打。 近一年同类排名第一的宝座,被富国全球消费精选(人民币A类012060;人民币C类012062;人民币E类022170;美元份额012061)拿下了。 基金近一年收益率飙到了84.30%,超额收益高达57.94%,而且净值也创下历史新高。 基金经理彭陈晨,清华经管硕士出身,入行超10年,专注全球消费和健康产
      499评论
      举报
      这几只港股基金,竟悄悄冲到第一了!
    • 财商侠客行财商侠客行
      ·08-07

      这几只港股基金,竟悄悄冲到第一了!

      一阳指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黄衫女侠|文 财商侠客行|出品 图片来源:网络 港股上周跌得有点狠。 恒生指数自本轮高点以来,一度回调超过4%,同期沪深300回调幅度才2.3%,恒生科技更敏感,一口气回调了6%。 有意思的是,这一次,港股越跌,资金反而越敢买。 一边是南向资金加紧补仓,上周单周净流入590亿港币,创下4月11日以来的单周新高。 另一边,根据EPFR数据,主动型外资时隔41周首度流入港股,趁机“捡漏”,实现单周净买入。 这说明,港股中长线趋势已经相当强势,短期跌了这么多,也很难拦住大家的热情。 我拉了一下数据,近一年来,港股在全球股市中排名第一,累计涨幅达到41%,远远跑赢了纳指、日经225等。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806 神奇的是,涨了这么多之后,港股“全球估值洼地”的属性也并没有改变很多。 看下华西证券的这组数据,跟全球其它几个主要市场相比,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目前的估值水平,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历史分位数,也都处于较低的位置。 难怪港股这波下跌,“倒车接人”的呼声不小。这不,这几天市场又蹭蹭蹭一路涨上来了。 那么,上车港股,有什么好选择呢? 01 这批基金悄悄冲到了第一! 不少小伙伴第一反应可能是港股指数产品,但最近翻数据时发现个有意思的点: 一批港股主动管理型基金已经悄悄突围了,不仅稳稳抓住这波港股反转的大行情,将市场贝塔稳稳拿捏,超额收益还相当亮眼。 就像我们之前聊过的,随着行情的发酵,优秀主动型基金经理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哪些港股基金经理值得关注呢? 在排名榜单中,我发现了3只“领跑基”,基金经理都相当能打。 近一年同类排名第一的宝座,被富国全球消费精选(人民币A类012060;人民币C类012062;人民币E类022170;美元份额012061)拿下了。 基金近一年收益率飙到了84.30%,超额收益高达57.94%,而且净值也
      381评论
      举报
      这几只港股基金,竟悄悄冲到第一了!
    • 财商侠客行财商侠客行
      ·08-06

      写在沪指3600点之际,后续投资怎么做?

      沪指突破3600点之后,股市的场子是肉眼可见地热闹起来了。 就拿上周来说,A股日均成交量已经达到1.8万亿元,换手率4.15%左右,这个水平已经很接近牛市的标准了。要知道,去年最低迷的时候,两市一天的成交额还不足5000亿元。 但市场的分歧也在加大。 有机构吹响了A股要上万点的号角,也有资金边打边撤,觉得短期风险聚集,想要趁机落袋为安。 所以啊,这几天,股市波动也明显加大了。 有位小伙伴给我看了他的持仓,说最近的走势是:一天KTV,一天ICU,把他都整分裂了。 3600点的反复横跳,也让不少跑步进场的资金心里七上八下的。 行情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  想从股市的上涨中分一杯羹,有什么更妥当的参与方法? 01 本轮行情还未到“下车”时刻 对于资本市场的波动,价值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爵士有一句名言: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乐观时成熟,在陶醉中结束。” 当前市场明显已经度过了“绝望”的时刻,短期震荡调整、波动加剧,恰恰是“半信半疑”的阶段。 行情能不能持续?我们要看看,推动这轮行情上涨的三大因素是否已经发生变化? 1️⃣ 政策底色不变 本轮行情始于“9·24”的政策大转向,股市成了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资本市场被摆到了更关键的位置上,这是支撑行情走强的核心逻辑。 7月的政治局会议继续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这其实是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说明整体政策大方向没变。 说到底,资金敢进场、行情能稳住,背后的底气来源于跟着国家大方向走,这个逻辑没变,大趋势就值得期待。 2️⃣ 中国资产重估的叙事主线依旧强势 本轮行情为什么能够一下子引起各路资金共振? 核心在于,市场找到了一个强势的叙事主线:中国资产的全面重估。 从港股的“低估值洼地”的全面爆发,紧接着,产业层面新动能、新亮点的持续涌现,行情的热度
      492评论
      举报
      写在沪指3600点之际,后续投资怎么做?
    • 财商侠客行财商侠客行
      ·07-31

      为什么锚定科技?因为山在那里

      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一生致力于攀登珠穆朗玛峰,创造过人类登山的新海拔纪录。在他准备第三次挑战珠峰的时候,记者问他,为什么执着于登上珠峰? 马洛里给了一句流传至今的经典回复: “因为山在那里。” 在投资的版图中,科技股也是一座险峻的高峰。 作为华尔街最著名的互联网分析师和投资人之一,马克·马哈尼在《高增长科技股投资法》中写道, 市场对于高增长科技股总是会存在偏见,认为这些股票的质量并不高,只是处于风口之上。 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原因,很多高增长的科技股最终变得非常赚钱,时间拉长后,回报率更是惊人。 去年以来,DeepSeek轰然炸响的惊雷,震碎了蒙在中国科技股上空的云翳,在资本的旷野上,中国科技的喜马拉雅正一点点显露出清晰的轮廓,召唤着逐光者踏雪而来。 这份清晰,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变得触手可及。 7月26日的上海,中国科技的“国货之光”们集体亮牌。 展馆里,100+全球首发新品成了最炸的主角:****384超节点挑战算力天花板,阿里夸克AI眼镜让人置身未来场景,还有那些身手矫健的机器人——全是来自“中国制造”的硬核底气。 当天,“人工智能大会上的科技敢”冲上热搜,成了全网热议的焦点。 这个刷屏的词条背后,藏着公募基金行业第一份中国科技投资全景报告——《中国科技——敢!2025年诺安基金科技投资报告》。 这份报告发布于今年一季度,当时诺安基金就以公募基金行业科技攀登者的姿态,率先锚定了中国科技股投资这座高峰。 他们在报告中写道: “DeepSeek的工程化创新正在复刻电气革命的神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硅基文明的曙光,更是一场正在改写人类文明底层逻辑的链式反应。” 如今再看,这份报告里的预见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中国科技投资的“奇点时刻”已至,主战场的战鼓早已擂响。 支撑这份远见的,是诺安基金背后一支专业化、精锐化、体系化的“科技登山队”,他们致力成为中国科技
      3,352评论
      举报
      为什么锚定科技?因为山在那里
    • 财商侠客行财商侠客行
      ·07-30

      二季报出炉!南方基金实力派团队率先突围,原来他们提前做了这些布局

      公募基金的赚钱效应已经相当明显! 根据Wind数据,2025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旗下产品为持有人创造净利润超过3800亿。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已经逐渐成为了赚钱的主力。 作为老牌基金公司,南方基金二季度表现不俗,旗下基金为持有人总共赚了195.08亿元,成为这波反弹中赚钱能力领先的基金公司之一。 这说明什么? 底部布局的资金已经率先享受到了市场的馈赠。 A股走出底部之后,主动型选手的Alpha优势越来越明显,投研能力优秀的基金经理和团队的战斗值也会更高,今天我们就以南方基金为例,结合二季报,看看他们都提前做了哪些布局? 01 主动权益逆势出击,投研融合优势凸显 在银河证券最新公布的2025上半年公募基金业绩榜单中,南方基金的主动权益选手频频突围,在近1年、近3年、近5年的业绩维度上表现都相当出色。 比如,在这波行情中,南方港股创新视野、南方瑞合三年一路领跑,近1年回报分别达到51.26%和46.90%,在同类排名中分别位列第6(6/41)、第7(7/220),在这波冲击3600点的行情中,展现出了主动权益投资的实力。 不仅近1年业绩领先,基金的长期业绩也非常能打。 以这两只产品为例,成立于2018年9月6日的南方瑞合三年,在历经7年多的牛熊周期之后,产品年化回报达到14.18%,长期回报相当抢眼,在近3年的维度上,南方瑞合三年在同类产品中更是位列第1(1/209)。(数据来源、排名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50630) 成立于2021年12月28日的南方港股创新视野,运作3年多以来已经录得了47.96%的回报,年化回报达到11.82%,近3年同类产品中位列第1(1/35)。(数据来源、排名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50630) 基金经理史博是国内“初代基金经理”、资深投资人。1998年入行,拥有17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是仍然奋战在投资一线的基金经理中资历最深的一位,在
      717评论
      举报
      二季报出炉!南方基金实力派团队率先突围,原来他们提前做了这些布局
    • 财商侠客行财商侠客行
      ·07-25

      一眨眼3600了?!现在进场还来得及吗?

      前不久,大家还在为沪指时隔4年再度站稳3500点欢呼雀跃,没想到这才几天的功夫,沪指居然一口气冲过了3600点! 越来越多人在喊:要切换牛市思维啦! 来一组数据,感受下市场的加速度: 4月10日上证指数站上3200点后, 从3300到3400,走了26个交易日; 3400到3500,缩短到22个交易日; 而3500冲到3600,只用了10个交易日! 是不是明显感觉,市场像踩了油门在跑? 这场景,老股民可能并不陌生: 比如2020年7月,沪指破3000点后,3000到3400只用了7个交易日; 再比如2014年底到2015年中,从3000到5178点,也就6个月功夫。 所以,这几天市场越是涨得停不下来,身边焦虑的人反而越来越多: 市场涨得这么急,仓位还没有加上,怎么办? 01 首先,要认清大趋势。 这波中国资产的全面重估,趋势已经得到确认! 晨星最近发布了一份《中国市场展望》,里面就指出:未来十年,中国是最值得配置的新兴市场资产! 晨星分析师指出,未来十年,作为最具吸引力的新兴市场资产,中国股票是投资者组合中新兴市场配置的核心选项,相较于印度、泰国、墨西哥,中国股票的长期预期收益率更具吸引力的。 关键是,外资这次不单单是唱多,行动也在加快。 外汇管理局7月22日披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尤其5、6月,直接加仓188亿美元,把过去两年的净减持态势,一下子给扭过来了! 想起《股票作手回忆录》里的小故事:主人公当时天天盯着盘面做波段,一位老股民路过,对他说:"傻瓜,这时候是牛市啊!" 这话如同当头棒喝。真正的投资,不是被短期波动困住,而是要看懂大方向,顺势而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毫无疑问,DeepSeek的横空出世,直接夯实了我国的科技底气,也引爆了这轮中国资产全面重估的行情,让科技成为了行情的超级主线。 02 其次,要带着资产配置的思维。 A
      905评论
      举报
      一眨眼3600了?!现在进场还来得及吗?
    • 财商侠客行财商侠客行
      ·07-22

      2700亿借道公募抄底,为什么更多人选择了华夏基金?

      大象在奔跑! 最近基金二季报刚披露完毕,天相投顾公布的数据挺震撼的: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达到34.05万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规模一个季度就增长了2711亿元。 也就是说,在沪指酝酿冲击3500点的期间,超过2700亿的资金借道公募基金抄底! 它们选择了谁? 天相投顾公布了另一个数据。 截至二季度末,华夏基金管理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同时也是二季度管理规模增长最多的基金公司,较一季度增长了1847.57亿元!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重估”时刻,公募基金再度成为了资金抄底布局的重要工具,而华夏基金这家老牌基金公司更是加速奔跑了起来,上半年基金规模和业绩双双领先! 华夏基金凭什么又冲在了前面? 他们究竟踩中了哪些关键节点? 01 不躺平 2024年有一个很热门的词——“不确定性”。 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中,大到公司,小到个人,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平稳地穿越周期。 很多的人选择躺平,美其名曰“休养生息”,认为与其费尽全力仍旧原地踏步,还不如松弛一点来得舒服。 但华夏基金的选择从来都是:拒绝躺平,保持在场! 华夏基金始终坚持不断开发、打造、推出优质的投资产品,从全球、全市场、细分赛道、大行业、跨行业、跨资产等多个视角构建了丰富的投资策略和产品类别。 他们有一个理念,就是打造资管行业的“乐高”。 乐高的魔力在哪?不是某块积木有多厉害,而是所有颗粒都能严丝合缝地卡在一起。颗粒越多、越全,能拼出的东西就越多样。 对资管公司来说,这些“乐高颗粒”,就是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投资产品。而华夏基金,一直在攒“颗粒”这件事上不懈努力。 其中最重磅的“颗粒家族”,是ETF。 华夏基金曾经是中国ETF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花了3年的时间,于2004年推出了国内第一只ETF——华夏上证50ETF,才开启了公募基金行业的指数化投资新时代。 此后连续20年的时间里,华夏基金的权益ETF年均规模都稳
      1,201评论
      举报
      2700亿借道公募抄底,为什么更多人选择了华夏基金?
    • 财商侠客行财商侠客行
      ·07-22

      2700亿借道公募抄底,为什么更多人选择了华夏基金?

      一阳指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黄衫女侠|文 财商侠客行|出品 图片来源:AI生成 大象在奔跑! 最近基金二季报刚披露完毕,天相投顾公布的数据挺震撼的: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达到34.05万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规模一个季度就增长了2711亿元。 也就是说,在沪指酝酿冲击3500点的期间,超过2700亿的资金借道公募基金抄底! 它们选择了谁? 天相投顾公布了另一个数据。 截至二季度末,华夏基金管理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同时也是二季度管理规模增长最多的基金公司,较一季度增长了1847.57亿元!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重估”时刻,公募基金再度成为了资金抄底布局的重要工具,而华夏基金这家老牌基金公司更是加速奔跑了起来,上半年基金规模和业绩双双领先! 华夏基金凭什么又冲在了前面? 他们究竟踩中了哪些关键节点? 01 不躺平 2024年有一个很热门的词——“不确定性”。 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中,大到公司,小到个人,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平稳地穿越周期。 很多的人选择躺平,美其名曰“休养生息”,认为与其费尽全力仍旧原地踏步,还不如松弛一点来得舒服。 但华夏基金的选择从来都是:拒绝躺平,保持在场! 华夏基金始终坚持不断开发、打造、推出优质的投资产品,从全球、全市场、细分赛道、大行业、跨行业、跨资产等多个视角构建了丰富的投资策略和产品类别。 他们有一个理念,就是打造资管行业的“乐高”。 乐高的魔力在哪?不是某块积木有多厉害,而是所有颗粒都能严丝合缝地卡在一起。颗粒越多、越全,能拼出的东西就越多样。 对资管公司来说,这些“乐高颗粒”,就是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投资产品。而华夏基金,一直在攒“颗粒”这件事上不懈努力。 其中最重磅的“颗粒家族”,是ETF。 华夏基金曾经是中国ETF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花了3年的时间,于2004年推出了国内第一只ETF——华夏上证50ETF,才开启了公
      683评论
      举报
      2700亿借道公募抄底,为什么更多人选择了华夏基金?
    • 财商侠客行财商侠客行
      ·07-18

      拿来“防御”的红利低波,居然翻倍了?

      最近市场一热,身边晒持仓的小伙伴明显多了起来,毕竟赚钱了,大家都想着“凡尔赛”一把。 昨天和朋友吃饭,他就给我看了笔压箱底的投资:几年前随手买的红利低波ETF,居然悄悄翻倍了! “当时就图个安稳,想搞点能收息的资产平衡一下,没想到竟然成了账户里很会赚钱的那只!”说这话时,他眼里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作为数据控,我回家赶紧打开了Wind,一看真有点惊喜。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90715~20250716 过去6年,全市场能翻倍的ETF也就12只,红利低波ETF的收益居然快追上标普500ETF了!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716 我们具体看看这只基金每年的表现,基金自2018年底成立以来6个完整年度都是正收益!这在A股可是太稀缺了! 更难得的是,它这6年里最大回撤还不到-17%。 就像朋友说的,本来是当“盾牌”用的,结果成了冲锋陷阵的“尖刀”,这也太让人惊喜了! 好东西果然藏不住。 就在这个月,红利低波ETF(512890)的规模已经突破218亿,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红利主题ETF,光今年就吸了快68亿资金! 红利低波到底凭什么这么“能打”? 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 今天一起来扒一扒这只“攻守兼备”的A股慢牛指数。 01 红利低波为什么悄悄领跑了? 之前我们提到,今年拿着不同红利指数的小伙伴,体验可能不太一样。跟中证红利、红利指数相比,红利低波指数的表现可要强得多。 近1年,红利低波ETF跟踪的红利低波指数上涨了12.68%,直接把中证红利(5.14%)、红利指数(2.91%)甩在身后。 秘密就在于,它的“银行含量”超高!银行占比高达51%,远远高于其它红利指数! 在今年银行股集体上涨的背景之下,红利低波ETF自然也跟着搭乘了一把“银伟达”的顺风车。 有不少小伙伴看了这张表之后都在问, 为什么红利低波指数的银行股含量这么高呢? 这就要追溯到红利低波指数的编制方
      1,644评论
      举报
      拿来“防御”的红利低波,居然翻倍了?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