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眸财经

财经小锄头

IP属地:湖南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9-23

      参数赢了,体验输了,TCL的高端困局

      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花一万块买TCL?我为什么不加钱买索尼?”某电商平台上的这条评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TCL高端化战略在当前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尽管TCL推出了售价高达29999元的98英寸Mini LED电视,但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万元及以上电视市场中,TCL份额为8.7%,远低于三星和索尼。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高端产品的退货率高达18%,远超行业平均6%的水平,这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品牌认知问题,更是TCL内部组织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深层次危机。 01 全球第二的销量与高端市场的尴尬 从不久前TCL电子发布的半年报来看,公司的经营业绩还算不错,整体收入547.77亿港元,同比增长20.4%;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2.0%至10.60亿港元。 显示业务收入334.1亿港元,同比增长10.9%。TV全球出货量达1346万台,同比增长7.6%,排名稳居全球前二。 其中,Mini LED电视成为最大亮点,出货量达137万台,同比增长176.1%,以28.7%的市占率位居全球首位。 然而,在这些光鲜的整体数据背后,TCL的高端化进程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还有不小距离。财报数据显示,TCL电子2024年高端产品线(单价8000元以上)营收占比不足12%,远低于三星的35%和索尼的28%。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问题的根源有二。 一是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距。 TCL高端产品常以“千级分区背光”“2000尼特峰值亮度”等参数为卖点,但用户的实际体验有明显的感觉,这些产品的色彩调校不如索尼XR芯片、三星量子点矩阵看起来那么柔和协调。 有数码测评博主点评称,“参数党可能会心动,但实际观影时暗场细节丢失、高光过曝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本质上是算法和芯片的差距。” 益普索《2024中国高端家电消费报告》指出,仅有23%的受访者认为TCL代表“技术领先”,而选
      137评论
      举报
      参数赢了,体验输了,TCL的高端困局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9-23

      不拼包装拼实力,淘工厂如何让好米走出黑土地?

      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位于北纬40°-45°的中国东北“黄金水稻带”,黑土肥沃、水源清澈,孕育着知名的五常大米。正值金秋丰收时节,如何将这片金黄稻浪转化为实在收益,仍是当地农户面临的主要难题。  另一厢,拥有餐桌消费主导权的90后群体,不再单纯追求低价,而是更加注重从“吃饱”到“吃好”的品质升级。  然而,以五常大米为代表的优质农特产品走向消费者餐桌仍面临多重阻碍。  市场品牌杂乱,真假难辨,年销售量远高于实际产量,掺杂、勾兑等现象屡见不鲜;包装、营销与中间渠道推高售价,可高达15元/斤;消费者与产地间缺乏直接、可信的连接,难以确认大米真伪,真正源自五常的好米反而被市场埋没。  如何打破壁垒,让好米从黑土地直达消费者餐桌,走向对饮食有品质、健康、绿色要求的消费端?  在淘工厂单日成交额破万的“福神粮作”,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深度拆解的典型案例。  01农特产品上行 ,从“深巷之困”到“全网之香”  农特产品的价值在于其“特”——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传承所造就的独特品质。  五常大米得益于黑土地、充足日照和适宜温差;新疆阿克苏苹果因其糖心结构和独特风味备受青睐。  但优势也成了劣势。  农特产品通常集中于特定产区,远离主流消费市场。在传统模式下,再好的产品也因渠道有限而困在原地,无法触达真正欣赏其价值、愿意付高价的消费者。  过去,传统流通环节繁多,从农户到产地收购商,从多级批发市场到销地批发商,再到超市或者菜市场后抵达消费者。每一个环节都要分摊物流、仓储成本和利润,导致生产者卖价低,消费者买价高。  电商平台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隔阂。  通过电商平台,黑龙江五常的稻田、新疆阿克苏的果园可以直接与全国任何一城的餐桌对
      446评论
      举报
      不拼包装拼实力,淘工厂如何让好米走出黑土地?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9-20

      7280亿风口!巨头爆买无人车,资本纷纷涌入

      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近日,中国邮政发布了一份招标公告:计划租赁采购7000台无人车,包括小型车718台、中型车4524台和大型车1758台,这一单次采购规模创下行业新纪录。 与此同时,无人驾驶物流领域融资活动频繁。主线科技宣布获得数亿元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北京顺义高精尖产业基金、国投创益等多家机构。新石器完成10亿元C+轮融资,为年内物流无人车领域最大单笔融资。 一边是中国快递行业正在掀起一场无人车采购热潮,一边是资本市场密集加持无人车物流赛道。招商证券测算显示,无人配送车的市场空间最高可达7280亿元。这场由政策、技术与市场推动的物流革命,正让无人物流车从“技术试验”加快迈向“规模商用”。 01快递行业巨头竞相采购无人车 最新数据显示,极兔快递、顺丰控股、中通快递、中国邮政、圆通、韵达股份及申通等行业巨头均已大规模投入使用无人配送车辆,目前快递物流行业无人车保有量已突破7000台,行业智能化转型进入加速期。 极兔快递在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明确公布,截至6月底全网已投入无人车600辆。顺丰控股同期财报显示,其在无人运输领域累计投入运营的无人车达到1800台。 中通快递在2025快递物流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中透露,公司无人车保有量达到2000台以上。其中有1300多台来自来自九识,另外900多台来自新石器和其他企业。 圆通全网已有超过170家加盟商使用了超500辆无人车,其中有67%来自九识,33%来自新石器。 韵达股份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也显示,企业上半年投入超过500辆无人车,应用于末端配送场景扩展至医疗物资和生鲜冷链等高附加值领域。其无人车有83%来自九识,17%来自新石器。 申通也在今年7月表示将在年底投入2000台无人车,主要来自九识、新石器和菜鸟。 最新加入采购大军的是中国邮政。据其官网9月初发布的招标公告,中国邮政启动202
      226评论
      举报
      7280亿风口!巨头爆买无人车,资本纷纷涌入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9-20

      高德10天完成扫街榜+团购布局,直指美团核心业务?

      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又下一子。  9月20日,淘宝闪购的团购业务将在上海、深圳、嘉兴三城多个核心商圈率先启动试点,此后陆续上线全国一二线城市。  该业务由淘宝闪购和饿了么提供同一个团购供给,但会同时在淘宝、支付宝、高德三个阿里体系最大的流量端口上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布局中,高德地图的角色尤为突出。短短10天内,先发布基于真实用户行为的“扫街榜”,如今又接入团购业务,这个昔日的地图工具,似乎正在快速扛起阿里到店业务的“大旗”。  01以出行场景撬动万亿到店市场  近几年,高德一直在加深对本地生活业务的渗透。  早在2020年,高德就曾推出“高德指南”,以真实用户行为数据为基础评选优质商家,试水本地消费推荐;2021年,阿里进行组织架构调整,高德被并入阿里生活服务板块;到了2023年,高德与口碑合并,成为阿里到店业务的核心。  这一系列布局的背后,是阿里对到店业务商业价值的深度考量。  毕竟,在到店业务场景里,平台主要承担信息撮合和流量分发功能,无需负担沉重的配送成本,这使得其利润率远高于外卖业务。  以美团为例,其到店酒旅业务一直是最大的“现金奶牛”。  2021年,美团外卖的经营利润率显示约为6.4%,到店酒旅业务经营利润率则达到了43.3%。此后,美团将到店与外卖归到核心本地商业,没有单独披露到店酒旅的利润率。美团高管在2024年财报业绩会上表示,到店和酒旅业务的优异表现是整个业绩增长的关键。  因此,对阿里而言,抢占到店市场既是对美团核心利润池的战略进攻,也是完善自身本地生活生态的必然选择。  今年4月30日,淘宝升级闪购业务,正式加入外卖战场,并取得了亮眼的阶段性成绩,上线不足两月,日订单量
      513评论
      举报
      高德10天完成扫街榜+团购布局,直指美团核心业务?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9-05

      比亚迪的「百亿分歧」:技术热潮也驱不散市场担忧?

      当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比亚迪新车仍在点燃消费端的热情时,资本市场却悄然亮起了“转向灯”。  9月1日,比亚迪A股放量下跌近4%,随后两个交易日连续微跌,走出一波与订单火爆景象相背离的行情。  这场回调并非毫无征兆,实则是市场积累的担忧情绪的一次集中释放。  今年以来,比亚迪“超级e平台”、“全民智驾”战略陆续推出,10C“闪充电池”等硬核技术密集落地,彰显技术领先实力。  然而,在技术狂欢的背后,投资者正在冷静审视价格战对盈利能力的侵蚀、智能化赛道的激烈竞速,以及万亿市值之后的全新挑战。  究竟为何在颠覆性技术发布、新车订单爆表的背景下,比亚迪仍遭遇股价回调?市场究竟在担忧什么?  01 比亚迪遭遇成长烦恼 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已达到45%,预计今年年底将超越燃油车。  这一里程碑式突破的背后,是技术迭代与消费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已从2021年的157%和2022年的95%逐步回落至30%左右。  在市场进入成熟阶段的信号愈发明显的同时,也意味着新能源车对整体汽车销量增长的拉动效应减弱,智能化正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作为“深市一哥”的比亚迪,在发布“全民之家”战略以来,仅半年时间,搭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销量就突破120万辆,而“天神之眼”也成为中国装车量最大的辅助驾驶系统。  8月29日晚,比亚迪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中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归母净利润155.1亿元,同比增长13.79%,两项指标均创同期新高。  然而,将视线拉回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关注点却呈现出了台阶式的变换。 回顾前期,市场的兴奋点聚焦于其颠覆性的第五代DM混动技术。&
      509评论
      举报
      比亚迪的「百亿分歧」:技术热潮也驱不散市场担忧?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8-26

      讯飞出海,以国之名

      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8月21日晚间,科大讯飞交出半年成绩单。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达109.11亿元,同比增长17.01%,净利润增长40.37%,其中海外业务营收1.79亿元,同比增长212.08%。  透过财报,我们看到了中国AI企业出海的全新范式——不是低附加值产品的输出,也不是对西方技术的简单追随,而是以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和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节奏,重塑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  01 海外业务成为新增长引擎  仔细剖析科大讯飞半年报,两组数据值得关注。  其一是收入与现金流的改善,营收109.11亿元中,智慧教育业务收入35.31亿元,同比增长23.47%,智慧医疗业务收入2.76亿元,增长21.09%。  其二是方面是海外业务的爆发,除了营收的增长之外,科大讯飞海外开发者团队数量也由去年6月的40万增长至今年6月的52万,相比去年同期的数量增长了30%;听见SaaS海外用户超150万;办公本、翻译机、录音笔、词典笔等硬件产品在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重点国家营收也实现了346%的增长。  上述数据反映,随着公司战略聚焦、经营质量提升的举措不断深化,科大讯飞经营基本面和健康度持续提升,面对DeepSeek等开源模型的竞争,星火大模型在教育、医疗、央国企等行业赛道的红利持续保持落地,开发者生态保持良好态势,科大讯飞有机会伴随“一带一路”在国产大模型出海上获得新的增量空间。  事实上,中国AI企业出海已经呈现出多种差异化的路线。  比如,DeepSeek的路线是工程化创新与价格优势,这条路径依靠中国成熟的工程能力与成本优势,通过性价比更高的产品颠覆被巨头垄断的市场,复现了传统产业“中国制造”的成功逻辑。  比如,Manus的路线是去中
      416评论
      举报
      讯飞出海,以国之名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8-26

      宠物智能,是「养宠自由」还是「焦虑税」?

      只要打开手机APP,就能远程启动猫玩具,智能喂食器准时吐出了一份精确到克的午餐,同时智能猫厕所正将推送便便情况报告...这似乎是现在“宠物父母”理想的养宠状态。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宠物智能用品市场增速连续三年超40%。智能喂食器、摄像头、饮水机成为“养宠三件套”。 然而,狂欢背后,闲鱼上宠物智能设备转卖帖出现频率却越来越高,“用不习惯”、“鸡肋”、“清洗比铲屎还麻烦”成为出二手的主要理由。 当养宠智能化成为新风潮,这些价格不菲的智能设备,究竟是解放双手的养宠自由,还是资本收割焦虑中的又一笔“智商税”? 01 “它经济”下的智能狂欢 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宠物消费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宠物智能用品市场规模约102亿,占整体宠物用品市场规模约20%,但这么庞大的市场规模发展并非一蹴而就。 宠物智能化的萌芽,比想象中要早。2013年,深耕宠物智能硬件赛道的小佩PETKIT正式成立,推出宠物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同期,美国老牌宠物用品公司PetSafe,开始尝试开发自动喂食器、饮水机和电子围栏领域。 另一个重要节点是2018年,宠物智能设备联网技术普及,用户消费升级,市场达到单品爆发期。 小佩PETKIT 抓住IoT风口,完成了 1 亿元人民币 B 轮融资,迅速推出支持APP控制的智能喂食器、智能饮水机,成为国内该赛道的定义者和领头羊。 国产品牌多尼斯,携第四代智能项圈亮相国际宠物用品博览会,并于同期在美国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宠物智能硬件第一股”。 猫猫狗狗品牌先后获得谷仓及小米投资,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迅速走上快速发展之路。2020年,该品牌与米家合作的智能宠物饮水机众筹 10 天售出 13446 台,达成率 1422%;Pawbby 智能宠物零食机众筹 30 天售出 14000 台,达成率 1403%。 海外市场,Furbo的智能摄像头产品集成了零食投喂、叫声警报等功能,精准击
      366评论
      举报
      宠物智能,是「养宠自由」还是「焦虑税」?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8-21

      雷军盯上了非洲的「三瓜俩枣」

      小米手机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 8月19日,小米2025年Q2财报发布,与汽车业务一路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智能手机收入达455亿元,较同期减少10亿元,且是在4000-5000价位的手机市占率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 利润率高的高端手机市占率上升,整体营收却在下滑,这说明什么? 中低端市场,正在流失。 一些数据早有征兆:2024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场排第1,但2025年同期却只剩下13%,掉到了第4名。 基本盘遭到动摇的小米,将目光放到了更为遥远的非洲大陆。 早在8月13日,小米在非洲任命多位非洲市场高管,对此,雷军称“要加大非洲市场投入”! 擅长性价比策略的小米进入非洲,毫无疑问是一次自我救赎,自然又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非洲手机市场遇“劲敌” 小米并不是突然盯上非洲的。 早在2015年11月,小米就宣布在南非、尼日利亚和肯尼亚开始销售红米2和小米4。但是小米当时并没有选择建设直营渠道,而是与一家名为Mobile in Africa的经销商合作。 这家大型企业的特点是精于线上市场,对于下沉市场的用户群体,精准营销度低,所以小米依靠大型经销商的分区零散供应模式并没有在当地形成规模化。 2019年1月,小米公司正式成立非洲地区部,这次小米决定采取“贴地战略”,基本上只推子品牌的低价系列——Redmi数字系列和A系列。 2020年至2023年,小米在非洲地区重点推广长续航、大电池的Redmi系列。 2024年9月,雷军在第八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上表示,小米已经在埃及、南非、尼日利亚、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肯尼亚等16个非洲国家开展业务。 通过“贴地战略”、与当地各级经销商合作、开设直营店等模式,小米的打法越来越本地化,大大提高了在二三线城市和乡镇地区的覆盖率。 但要知道,非洲还有个本土化能力极强的“机皇”——传音。 来自中国深圳的手机企业“传音”,深耕非洲已经超过
      986评论
      举报
      雷军盯上了非洲的「三瓜俩枣」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8-20

      滴滴在巴西花10亿让商家二选一,外卖出海只卷中国企业?

      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今年6月开始,巴西圣保罗的餐饮商户们突然迎来了一场“财富风暴”。  一家名为99Food的中国背景外卖平台,向当地超过100家连锁餐厅提供令人咋舌的预付款项,从数百万到上亿元人民币不等,唯一的条件是:必须签署一份排他性协议,承诺不与即将进入巴西的美团Keeta合作。  短短两个月内,滴滴旗下99Food为此砸下9亿雷亚尔(约12亿元人民币),占其在巴西总投资的90%。  这看似是一场针对新入局者的市场防御战。然而吊诡的是,协议中并未限制商户与巴西本土外卖巨头iFood的合作,后者牢牢掌控着80%的市场份额。  同为市场后来者,美团Keeta当时甚至尚未正式上线。滴滴作为同样刚重启巴西外卖业务的新玩家,其阻击目标并非垄断者,而是同为中资背景的同胞企业。  01滴滴狙击Keeta三板斧  滴滴99Food对美团Keeta的封锁并非单一手段,而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三板斧战术组合”,从商户端、用户端到品牌端,全方位针对美团展开阻击。  在商户侧,99Food通过高额预付现金直接切断Keeta的供给链。  巴西权威媒体《O Globo》的报道,滴滴99Food向商户提供数百万元的预付款,合同核心条款明确要求商户“不得与Keeta建立任何商业或合同关系”,却对商户与iFood的合作不设限制。  据《圣保罗页报》报道,滴滴99Food目前在当地已提供至少9亿雷尔(约12亿元人民币)的预付款,换取针对Keeta而不限制iFood的“二选一”排他协议。  这种“半独家协议”被部分分析师解读为“先保第二,再争第一”的阶段性策略。但一个市占率不足3%的新玩家,90%资源用于压制另一个尚未入场的竞争者,而非挑战80%份额的垄断者,战略合理性存疑。&
      1,6771
      举报
      滴滴在巴西花10亿让商家二选一,外卖出海只卷中国企业?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8-20

      微盟集团2025年中报:首次扭亏,营收7.75亿元业绩企稳回升

      8月20日,微盟集团(2013.HK)发布2025年中报,总营收人民币7.75亿元,还原2024上半年商家解决方案返点比率下调的影响后,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经调整同比上升7.8%。经调整EBITDA人民币0.72亿元,同比大幅改善140.7%,实现自2022年以来的首次扭亏;经调整净盈利人民币0.17亿元,同比大幅改善109.0%,实现自2021年以来的首次扭亏。 报告期内,微盟集团整体收入质量持续改善,毛利总额5.82亿元,经调整同比增长36.1%,毛利率从66.4%上升至75.1%,同比提升8.7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微盟经营现金流小幅流出约人民币0.28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微盟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约为人民币15.74亿元,整体财务状况健康。 2025年上半年,微盟AI相关收入约3400万元,得益于AI商业化收入取得突破增长,微盟订阅解决方案营收4.38亿元,环比提升1.38%,进入企稳回升阶段。商家解决方案收入3.38亿元,还原返点比率下调影响后,同比增长高达45.3%,毛利率从74.5%上升到91.3%,实现强劲复苏。 上半年,继去年同期ESG评级由BB上调至BBB,微盟集团在国际权威指数机构MSCI最新公布的ESG评级中由BBB上升至A。这一突破标志微盟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系统性建设获得国际资本市场认可。报告期内,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的微盟超低能耗总部办公大厦正式启用,成为公司践行低碳环保理念,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行动。 首次公布AI商业化收入,积极拥抱微信电商新机遇 上半年,微盟不断打磨和迭代AI产品,帮助商家实现从店铺搭建、运营管理到营销投放的全流程智能化,AI及相关收入取得突破,报告期内收入0.34亿元。 报告期内,WAI SaaS平均月活商户数环比2024下半年增长57%,导购Agent推出智能化导购任务管理功能和导购线索运营能力,店铺搭
      544评论
      举报
      微盟集团2025年中报:首次扭亏,营收7.75亿元业绩企稳回升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