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深眸财经
财经小锄头
IP属地:湖南
+关注
帖子 · 409
帖子 · 409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深眸财经
深眸财经
·
11-09
威马「复活」:幸存者还是续命者?
作者:胡筱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2025年9月,停摆已久的威马汽车,随着重整投资人的到位,该公司正打算开启新一轮的复工复产,目标甚至是百万辆。 时隔两月,11月3日,威马通过官方微博与微信发布“好事将近,敬请期待”的海报,配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进一步点燃了市场对其回归的猜测。 威马官方APP“小威随行”也于11月5日重新上架主流应用市场,修复了蓝牙车控、远程操控等核心功能,被视为其重整步伐中的又一实质性动作。 然而,产品技术停滞多年、资金实力存疑的威马,在比亚迪、吉利等头部品牌已瓜分干净的市场中,这场“回响”究竟能传多远? 01资本看上威马什么? 威马的发展历程,可谓是高开低走。 2020年9月22日,威马宣布完成D轮100亿的巨额融资。天眼查资料显示,成立至今威马历经12次融资,累计融资超350亿元,估值一度高达470亿。投资者不乏百度、腾讯、上汽集团、红杉中国等大咖,甚至还有赌王家族、李嘉诚家族的身影。 回头来看,威马也曾有过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也曾品尝过“冠军”的滋味,只是太过短暂。 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销量下滑,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年销量分别为12799辆、21937辆和44152辆,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可到了2022年,威马全年销量29327辆,同比下降33.6%,被哪吒和埃安拉开了十几万,甚至二十多万辆的差距。 资金链紧张更是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3年,公司不得不正式申请破产重整。重整案附表显示,威马拖欠的员工薪资、赔偿金和福利金超过4000万元。在普通债权人中,威马汽车拖欠供应链等合作伙伴的金额高达17.34亿元。2024年,威马负债总额高达203.67亿元,而可动用资产仅为39.88亿元。 如今,一场看似不可能的“复活大戏”背后,
看
76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威马「复活」:幸存者还是续命者?
深眸财经
深眸财经
·
11-05
创新药,困守中进击
作者:胡筱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中国创新药企正在上演一场资本市场的“冰与火之歌”。 一边是聚光灯下的资本狂欢,一边是未盈利生物科技股的资金困境。例如,轩竹生物(HK.02575)上市首日就暴涨172%,公开发售超购4908倍,行业标杆恒瑞医药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7.51亿元,同比增长24.5%。 与此同时,同为创新药企的博瑞医药却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降,营收5.37亿元,同比下滑18.28%,归母净利润1717.32万元,同比下滑83.85%,创上市以来中报最大跌幅。 这种“冰火两重天”,到底是怎么回事? 01从“讲故事”到“拼产品” 仍然以轩竹生物为分析起点,它面临的一个怎样的环境呢? 近期,港股创新药板块整体波动,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也从年内高位有所回调。 轩竹生物上市首日暴涨172%、中签率仅为1%、国际配售10.15倍超额认购等火爆现象,至少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 它的估值逻辑区别于以往的大部分IPO公司,真正是从“故事叙事”转变到“产品力验证”逻辑。 因为很明显,轩竹生物自身拥有三款已获批的商业化产品(安奈拉唑钠、吡罗西尼和地罗阿克)以及超过十种在研药物资产,其扎实的管线构成了吸引资本的硬实力。 为什么能这么肯定呢?无独有偶,这种情况正在创新药行业大量上演。 荣昌生物2025年上半年营收实现48.02%的同比增长,其两大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销售强劲放量是其业绩增长的主因;百济神州在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其核心产品BTK抑制剂“百悦泽”的全球销售额高达125.27亿元,同比增长56.2%;信达生物2025年第三季度总产品收入超33亿元,同比增长约40%。 这些公司,在上半年的资本市场上,都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和行业过去在资本市场上的上涨逻辑迥异。 过去,投资者往往依赖研发团队的学术背景、科学理论框架或
看
346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创新药,困守中进击
深眸财经
深眸财经
·
10-29
蓝思科技Q3营收创同期新高,人形机器人及四足机器狗出货规模攀升
10月28日晚,蓝思科技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为536.63亿元,同比增长16.08%;归母净利润为28.43亿元,同比增长19.91%;其中Q3营收207.02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客户合作方面,随着北美客户人形机器人进展不断推进,蓝思科技开发的头部模组、关节模组、灵巧手等模组已批量出货,人形机器人整机组装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并深度配合北美大客户开发头部模组和本体结构件,为产品定型量产招标做好充分准备。此外,公司还与智元、灵宝等客户合作紧密,已为客户提供关节模组、灵巧手、躯干壳体等结构件及整机组装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蓝思科技机器人整机出货规模快速提升。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狗的组装规模位居行业前列,预计全年出货人形机器人3000台、四足机器狗10000台以上,未来几年具身智能业务营收将实现倍数级增长,确立了作为重要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平台之一的行业地位。
看
1,08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蓝思科技Q3营收创同期新高,人形机器人及四足机器狗出货规模攀升
深眸财经
深眸财经
·
10-22
服务满意度第一,这家企业是如何做到的?
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在智能浪潮重塑各行各业的今天,“服务”正在从人力密集型的被动环节,进化为算法驱动的智能系统。从特斯拉的远程诊断,到苹果的可视化客服,企业竞争的关键早已不止于产品,而是服务体系的“科技含量”。 对于中国制造而言,这场转型尤其关键。全球供应链正在重构,消费者的信任逻辑也在被重写。谁能把科技与体验深度融合,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用户价值,谁才能占据竞争高地。 近日,全球权威市场咨询机构尚普咨询发布调研结果,九牧集团以综合评分第一的成绩,获得“消费者满意度中国第一”称号。此次调研覆盖全国十万名卫浴用户,对服务响应速度、问题解决效率、售后质量等核心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九牧在上门安装、维修、保养、换新、改造等多个维度均位居行业首位。 这份成绩背后,不只是服务好,更是制造业服务逻辑被科技彻底重写的一个典型样本。 01九牧用科技赋能服务,消费体验被重塑 在智能化浪潮的重塑下,“服务”正在经历一场系统性转变,它不再是交易的收尾动作,而成为品牌竞争的核心能力。 首先,消费者侧的逻辑在发生变化。 智能时代的用户已经习惯了可信任、可预期的服务。 过去,服务意味着“态度”与“响应”,而如今,被AI、物联网和数据系统包围的用户,早已习惯了被算法理解的日常,出行有路线预测,购物有个性推荐,家电会自我检测。因此,他们的需求也不再停留在问题出现后有人解决,而是希望品牌能在问题发生前就能“懂我”,提前洞察、主动响应的全链路体验。 特别是像卫浴家装这样高参与度的行业,服务已不再是售后的附属,而成为构成品牌信任的“第一现场”,一次安装体验、一场维保过程,都可能决定用户是否愿意复购、是否会推荐。 再者,行业侧的竞争逻辑也在同步转向。 行业内品牌间的差距正从硬件创新转向系统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服务智能化的水平——能否以更短的响应时间、更精准的匹配算法、更一致的用户
看
438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服务满意度第一,这家企业是如何做到的?
深眸财经
深眸财经
·
10-20
为何海尔洗衣机屡屡发明新品类?
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在白电行业,创新往往意味着再挤出一点差异化。 因为整个行业都处于技术趋同、性能过剩的局面,企业的创新更多只是微调外观、增加一两个功能,在原有框架里做做加法,很难再带来真正的体验突破。 但在这个早已被认为卷无可卷的行业,海尔却总能带来新物种。 10月14日,海尔三筒洗衣机亮相越南第一大现代连锁渠道,这也是首个出口东南亚的中国三筒洗衣机品牌。同时,三筒洗衣机订单已装船运往欧洲,预计年末欧洲上市;之后还会登陆中东非,填补全球多区域三筒洗衣机品类空白。 在三筒洗衣机热度未减之际,海尔又发布一机四筒洗衣机。 从“双筒” 到 “三筒” 再到 “四筒”,为什么屡屡是海尔,能发明出从未被想过的新品类呢? 答案或许就藏在它对用户和市场的理解上。 01从功能创新到认知重构,海尔在“分区洗”上走得最远 洗衣机行业的内卷,过去十年都在“转速”和“去污力”上打转。于是,当技术差距被迅速追平后,行业就陷入了同质化。 但其实,创新不是造出一个别人没做过的东西,而是持续找到别人没注意到的需求。 于是,当大多数企业还在谈如何把洗衣功能做得更强时,海尔已经在思考如何让它更懂人了 海尔的“分区洗”正是这种思路的代表。 2015年,海尔发布全球首台双筒洗衣机,把大人衣和宝宝衣分开洗。这一设计后来被整个行业效仿。 2025年,三筒洗衣机的诞生,则让分区进一步细化为精洗、快洗、专洗。在同一个机身内,三只滚筒各司其职:大筒洗外衣、小筒洗内衣和精致衣物,只需一个电源、一根水管,占地面积与普通洗衣机相同,却能一次性完成多类衣物洗护。 这种创新并非简单堆配置。海尔的技术逻辑是人群细分+生活场景。 比如针对年轻用户高频快洗的需求,三筒洗衣机加入速净功能,三筒同时启动,洗涤时间缩短一半;针对精致衣物和贴身衣物,又研发了Bra精洗算法,通过旋转水流与温控技术防止衣物变形。 还有A
看
42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为何海尔洗衣机屡屡发明新品类?
深眸财经
深眸财经
·
10-13
怪兽充电“舍高求低”,共享充电宝迎来终局?
作者:胡筱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2017年,共享经济风头正盛,大量资本涌入,怪兽充电也顺势而生。 经过4年的角逐,怪兽充电率先完成IPO,2021年4月1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国内共享充电第一股”。 挂牌当日,怪兽充电开盘价报10美元,较发行价8.5美元涨17.64%,一时风光无限,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 然而,高光并未持续。 2025年10月,怪兽充电董事会正式拒绝了高瓴资本每股1.77美元的溢价私有化要约,选择继续推进与信宸资本及管理层组成的财团原有方案。 该方案报价仅每股1.25美元,较发行价缩水超过85%,这一决定引发市场广泛质疑: 怪兽充电如何走到私有化的地步?在商言利,为何愿意“舍高就低”? 01怪兽为何会走向私有化?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24年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已达150亿元,同比增长22%。 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突破160亿元,同比增长28%。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80亿元,用户规模突破5亿人,日均使用频次超1.2亿次。 作为行业龙头的怪兽充电在上市之前,就完成了6轮融资,累计规模超过20亿元。吸引了包括阿里巴巴、高瓴资本、小米集团、顺为资本、软银亚洲等一众明星机构。 据欧睿国际统计,2021年上半年,怪兽充电在国内共享充电市场按GMV(商品交易总额)计市占率达到40.1%,稳居行业第一。 2022年底,怪兽充电已向市场投放超过670万个充电宝,覆盖全国1800多个区县的99.7万个点位,累计注册用户数达到3.34亿。 然而,表面的繁荣下,危机已悄然萌芽。 怪兽充电的财务表现每况愈下。 2024年全年营收从2023年的29.586亿元人民币暴跌至18.944亿元人民币,降幅高达36.0%。 净利润方面,2024年净亏损1350万元人民币(约190万美元),同比扩大115.21%。而2023年净利润为8870
看
525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怪兽充电“舍高求低”,共享充电宝迎来终局?
深眸财经
深眸财经
·
09-23
参数赢了,体验输了,TCL的高端困局
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花一万块买TCL?我为什么不加钱买索尼?”某电商平台上的这条评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TCL高端化战略在当前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尽管TCL推出了售价高达29999元的98英寸Mini LED电视,但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万元及以上电视市场中,TCL份额为8.7%,远低于三星和索尼。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高端产品的退货率高达18%,远超行业平均6%的水平,这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品牌认知问题,更是TCL内部组织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深层次危机。 01 全球第二的销量与高端市场的尴尬 从不久前TCL电子发布的半年报来看,公司的经营业绩还算不错,整体收入547.77亿港元,同比增长20.4%;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2.0%至10.60亿港元。 显示业务收入334.1亿港元,同比增长10.9%。TV全球出货量达1346万台,同比增长7.6%,排名稳居全球前二。 其中,Mini LED电视成为最大亮点,出货量达137万台,同比增长176.1%,以28.7%的市占率位居全球首位。 然而,在这些光鲜的整体数据背后,TCL的高端化进程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还有不小距离。财报数据显示,TCL电子2024年高端产品线(单价8000元以上)营收占比不足12%,远低于三星的35%和索尼的28%。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问题的根源有二。 一是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距。 TCL高端产品常以“千级分区背光”“2000尼特峰值亮度”等参数为卖点,但用户的实际体验有明显的感觉,这些产品的色彩调校不如索尼XR芯片、三星量子点矩阵看起来那么柔和协调。 有数码测评博主点评称,“参数党可能会心动,但实际观影时暗场细节丢失、高光过曝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本质上是算法和芯片的差距。” 益普索《2024中国高端家电消费报告》指出,仅有23%的受访者认为TCL代表“技术领先”,而选
看
584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参数赢了,体验输了,TCL的高端困局
深眸财经
深眸财经
·
09-23
不拼包装拼实力,淘工厂如何让好米走出黑土地?
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位于北纬40°-45°的中国东北“黄金水稻带”,黑土肥沃、水源清澈,孕育着知名的五常大米。正值金秋丰收时节,如何将这片金黄稻浪转化为实在收益,仍是当地农户面临的主要难题。 另一厢,拥有餐桌消费主导权的90后群体,不再单纯追求低价,而是更加注重从“吃饱”到“吃好”的品质升级。 然而,以五常大米为代表的优质农特产品走向消费者餐桌仍面临多重阻碍。 市场品牌杂乱,真假难辨,年销售量远高于实际产量,掺杂、勾兑等现象屡见不鲜;包装、营销与中间渠道推高售价,可高达15元/斤;消费者与产地间缺乏直接、可信的连接,难以确认大米真伪,真正源自五常的好米反而被市场埋没。 如何打破壁垒,让好米从黑土地直达消费者餐桌,走向对饮食有品质、健康、绿色要求的消费端? 在淘工厂单日成交额破万的“福神粮作”,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深度拆解的典型案例。 01农特产品上行 ,从“深巷之困”到“全网之香” 农特产品的价值在于其“特”——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传承所造就的独特品质。 五常大米得益于黑土地、充足日照和适宜温差;新疆阿克苏苹果因其糖心结构和独特风味备受青睐。 但优势也成了劣势。 农特产品通常集中于特定产区,远离主流消费市场。在传统模式下,再好的产品也因渠道有限而困在原地,无法触达真正欣赏其价值、愿意付高价的消费者。 过去,传统流通环节繁多,从农户到产地收购商,从多级批发市场到销地批发商,再到超市或者菜市场后抵达消费者。每一个环节都要分摊物流、仓储成本和利润,导致生产者卖价低,消费者买价高。 电商平台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隔阂。 通过电商平台,黑龙江五常的稻田、新疆阿克苏的果园可以直接与全国任何一城的餐桌对
看
838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不拼包装拼实力,淘工厂如何让好米走出黑土地?
深眸财经
深眸财经
·
09-20
7280亿风口!巨头爆买无人车,资本纷纷涌入
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近日,中国邮政发布了一份招标公告:计划租赁采购7000台无人车,包括小型车718台、中型车4524台和大型车1758台,这一单次采购规模创下行业新纪录。 与此同时,无人驾驶物流领域融资活动频繁。主线科技宣布获得数亿元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北京顺义高精尖产业基金、国投创益等多家机构。新石器完成10亿元C+轮融资,为年内物流无人车领域最大单笔融资。 一边是中国快递行业正在掀起一场无人车采购热潮,一边是资本市场密集加持无人车物流赛道。招商证券测算显示,无人配送车的市场空间最高可达7280亿元。这场由政策、技术与市场推动的物流革命,正让无人物流车从“技术试验”加快迈向“规模商用”。 01快递行业巨头竞相采购无人车 最新数据显示,极兔快递、顺丰控股、中通快递、中国邮政、圆通、韵达股份及申通等行业巨头均已大规模投入使用无人配送车辆,目前快递物流行业无人车保有量已突破7000台,行业智能化转型进入加速期。 极兔快递在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明确公布,截至6月底全网已投入无人车600辆。顺丰控股同期财报显示,其在无人运输领域累计投入运营的无人车达到1800台。 中通快递在2025快递物流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中透露,公司无人车保有量达到2000台以上。其中有1300多台来自来自九识,另外900多台来自新石器和其他企业。 圆通全网已有超过170家加盟商使用了超500辆无人车,其中有67%来自九识,33%来自新石器。 韵达股份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也显示,企业上半年投入超过500辆无人车,应用于末端配送场景扩展至医疗物资和生鲜冷链等高附加值领域。其无人车有83%来自九识,17%来自新石器。 申通也在今年7月表示将在年底投入2000台无人车,主要来自九识、新石器和菜鸟。 最新加入采购大军的是中国邮政。据其官网9月初发布的招标公告,中国邮政启动202
看
628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7280亿风口!巨头爆买无人车,资本纷纷涌入
深眸财经
深眸财经
·
09-20
高德10天完成扫街榜+团购布局,直指美团核心业务?
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又下一子。 9月20日,淘宝闪购的团购业务将在上海、深圳、嘉兴三城多个核心商圈率先启动试点,此后陆续上线全国一二线城市。 该业务由淘宝闪购和饿了么提供同一个团购供给,但会同时在淘宝、支付宝、高德三个阿里体系最大的流量端口上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布局中,高德地图的角色尤为突出。短短10天内,先发布基于真实用户行为的“扫街榜”,如今又接入团购业务,这个昔日的地图工具,似乎正在快速扛起阿里到店业务的“大旗”。 01以出行场景撬动万亿到店市场 近几年,高德一直在加深对本地生活业务的渗透。 早在2020年,高德就曾推出“高德指南”,以真实用户行为数据为基础评选优质商家,试水本地消费推荐;2021年,阿里进行组织架构调整,高德被并入阿里生活服务板块;到了2023年,高德与口碑合并,成为阿里到店业务的核心。 这一系列布局的背后,是阿里对到店业务商业价值的深度考量。 毕竟,在到店业务场景里,平台主要承担信息撮合和流量分发功能,无需负担沉重的配送成本,这使得其利润率远高于外卖业务。 以美团为例,其到店酒旅业务一直是最大的“现金奶牛”。 2021年,美团外卖的经营利润率显示约为6.4%,到店酒旅业务经营利润率则达到了43.3%。此后,美团将到店与外卖归到核心本地商业,没有单独披露到店酒旅的利润率。美团高管在2024年财报业绩会上表示,到店和酒旅业务的优异表现是整个业绩增长的关键。 因此,对阿里而言,抢占到店市场既是对美团核心利润池的战略进攻,也是完善自身本地生活生态的必然选择。 今年4月30日,淘宝升级闪购业务,正式加入外卖战场,并取得了亮眼的阶段性成绩,上线不足两月,日订单量
看
87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高德10天完成扫街榜+团购布局,直指美团核心业务?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3579751360882155","uuid":"3579751360882155","gmtCreate":1616657364661,"gmtModify":1637742020671,"name":"深眸财经","pinyin":"smcjshenmoucaijing","introduction":"财经小锄头","introductionEn":null,"signature":"由「沙眸」迁移而来,有态度有深度,做国内领先智库型财经媒体","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bf6b5657338cb85c143d036ed19b1e8","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6,"status":2,"fanSize":88,"headSize":0,"tweetSize":409,"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2,"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3","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偶像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1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8b40ae7da5bf081a1c84df14bf9e636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160eceddd7c284a8e1136557615cfad","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1792805c468334a9b31c39f95a41c6a","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5.05.04","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badge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1","templateUu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name":"新晋创作者","description":"首次获得精华帖的创作者","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ce9180a952c61a51c39f70d533b81a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98cf16cf4b858114f7ab9a779f9e6f1","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3.09.11","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5}],"userBadgeCount":2,"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湖南","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98357497500080,"gmtCreate":1762692001953,"gmtModify":1762695868501,"author":{"id":"3579751360882155","authorId":"3579751360882155","name":"深眸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bf6b5657338cb85c143d036ed19b1e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9751360882155","authorIdStr":"3579751360882155"},"themes":[],"title":"威马「复活」:幸存者还是续命者?","htmlText":"作者:胡筱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2025年9月,停摆已久的威马汽车,随着重整投资人的到位,该公司正打算开启新一轮的复工复产,目标甚至是百万辆。 时隔两月,11月3日,威马通过官方微博与微信发布“好事将近,敬请期待”的海报,配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进一步点燃了市场对其回归的猜测。 威马官方APP“小威随行”也于11月5日重新上架主流应用市场,修复了蓝牙车控、远程操控等核心功能,被视为其重整步伐中的又一实质性动作。 然而,产品技术停滞多年、资金实力存疑的威马,在比亚迪、吉利等头部品牌已瓜分干净的市场中,这场“回响”究竟能传多远? 01资本看上威马什么? 威马的发展历程,可谓是高开低走。 2020年9月22日,威马宣布完成D轮100亿的巨额融资。天眼查资料显示,成立至今威马历经12次融资,累计融资超350亿元,估值一度高达470亿。投资者不乏百度、腾讯、上汽集团、红杉中国等大咖,甚至还有赌王家族、李嘉诚家族的身影。 回头来看,威马也曾有过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也曾品尝过“冠军”的滋味,只是太过短暂。 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销量下滑,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年销量分别为12799辆、21937辆和44152辆,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可到了2022年,威马全年销量29327辆,同比下降33.6%,被哪吒和埃安拉开了十几万,甚至二十多万辆的差距。 资金链紧张更是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3年,公司不得不正式申请破产重整。重整案附表显示,威马拖欠的员工薪资、赔偿金和福利金超过4000万元。在普通债权人中,威马汽车拖欠供应链等合作伙伴的金额高达17.34亿元。2024年,威马负债总额高达203.67亿元,而可动用资产仅为39.88亿元。 如今,一场看似不可能的“复活大戏”背后,","listText":"作者:胡筱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2025年9月,停摆已久的威马汽车,随着重整投资人的到位,该公司正打算开启新一轮的复工复产,目标甚至是百万辆。 时隔两月,11月3日,威马通过官方微博与微信发布“好事将近,敬请期待”的海报,配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进一步点燃了市场对其回归的猜测。 威马官方APP“小威随行”也于11月5日重新上架主流应用市场,修复了蓝牙车控、远程操控等核心功能,被视为其重整步伐中的又一实质性动作。 然而,产品技术停滞多年、资金实力存疑的威马,在比亚迪、吉利等头部品牌已瓜分干净的市场中,这场“回响”究竟能传多远? 01资本看上威马什么? 威马的发展历程,可谓是高开低走。 2020年9月22日,威马宣布完成D轮100亿的巨额融资。天眼查资料显示,成立至今威马历经12次融资,累计融资超350亿元,估值一度高达470亿。投资者不乏百度、腾讯、上汽集团、红杉中国等大咖,甚至还有赌王家族、李嘉诚家族的身影。 回头来看,威马也曾有过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也曾品尝过“冠军”的滋味,只是太过短暂。 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销量下滑,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年销量分别为12799辆、21937辆和44152辆,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可到了2022年,威马全年销量29327辆,同比下降33.6%,被哪吒和埃安拉开了十几万,甚至二十多万辆的差距。 资金链紧张更是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3年,公司不得不正式申请破产重整。重整案附表显示,威马拖欠的员工薪资、赔偿金和福利金超过4000万元。在普通债权人中,威马汽车拖欠供应链等合作伙伴的金额高达17.34亿元。2024年,威马负债总额高达203.67亿元,而可动用资产仅为39.88亿元。 如今,一场看似不可能的“复活大戏”背后,","text":"作者:胡筱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2025年9月,停摆已久的威马汽车,随着重整投资人的到位,该公司正打算开启新一轮的复工复产,目标甚至是百万辆。 时隔两月,11月3日,威马通过官方微博与微信发布“好事将近,敬请期待”的海报,配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进一步点燃了市场对其回归的猜测。 威马官方APP“小威随行”也于11月5日重新上架主流应用市场,修复了蓝牙车控、远程操控等核心功能,被视为其重整步伐中的又一实质性动作。 然而,产品技术停滞多年、资金实力存疑的威马,在比亚迪、吉利等头部品牌已瓜分干净的市场中,这场“回响”究竟能传多远? 01资本看上威马什么? 威马的发展历程,可谓是高开低走。 2020年9月22日,威马宣布完成D轮100亿的巨额融资。天眼查资料显示,成立至今威马历经12次融资,累计融资超350亿元,估值一度高达470亿。投资者不乏百度、腾讯、上汽集团、红杉中国等大咖,甚至还有赌王家族、李嘉诚家族的身影。 回头来看,威马也曾有过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也曾品尝过“冠军”的滋味,只是太过短暂。 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销量下滑,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年销量分别为12799辆、21937辆和44152辆,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可到了2022年,威马全年销量29327辆,同比下降33.6%,被哪吒和埃安拉开了十几万,甚至二十多万辆的差距。 资金链紧张更是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3年,公司不得不正式申请破产重整。重整案附表显示,威马拖欠的员工薪资、赔偿金和福利金超过4000万元。在普通债权人中,威马汽车拖欠供应链等合作伙伴的金额高达17.34亿元。2024年,威马负债总额高达203.67亿元,而可动用资产仅为39.88亿元。 如今,一场看似不可能的“复活大戏”背后,","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07b5433f2d2edaddea5134048db8b8d","width":"639","height":"35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742f525f365152e4f3ddbc513cac26f","width":"521","height":"28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beeeff4b83f3887d19922875d4d5c19","width":"636","height":"36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835749750008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76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6859589767240,"gmtCreate":1762341112058,"gmtModify":1762347899473,"author":{"id":"3579751360882155","authorId":"3579751360882155","name":"深眸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bf6b5657338cb85c143d036ed19b1e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9751360882155","authorIdStr":"3579751360882155"},"themes":[],"title":"创新药,困守中进击","htmlText":"作者:胡筱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中国创新药企正在上演一场资本市场的“冰与火之歌”。 一边是聚光灯下的资本狂欢,一边是未盈利生物科技股的资金困境。例如,轩竹生物(HK.02575)上市首日就暴涨172%,公开发售超购4908倍,行业标杆恒瑞医药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7.51亿元,同比增长24.5%。 与此同时,同为创新药企的博瑞医药却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降,营收5.37亿元,同比下滑18.28%,归母净利润1717.32万元,同比下滑83.85%,创上市以来中报最大跌幅。 这种“冰火两重天”,到底是怎么回事? 01从“讲故事”到“拼产品” 仍然以轩竹生物为分析起点,它面临的一个怎样的环境呢? 近期,港股创新药板块整体波动,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也从年内高位有所回调。 轩竹生物上市首日暴涨172%、中签率仅为1%、国际配售10.15倍超额认购等火爆现象,至少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 它的估值逻辑区别于以往的大部分IPO公司,真正是从“故事叙事”转变到“产品力验证”逻辑。 因为很明显,轩竹生物自身拥有三款已获批的商业化产品(安奈拉唑钠、吡罗西尼和地罗阿克)以及超过十种在研药物资产,其扎实的管线构成了吸引资本的硬实力。 为什么能这么肯定呢?无独有偶,这种情况正在创新药行业大量上演。 荣昌生物2025年上半年营收实现48.02%的同比增长,其两大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销售强劲放量是其业绩增长的主因;百济神州在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其核心产品BTK抑制剂“百悦泽”的全球销售额高达125.27亿元,同比增长56.2%;信达生物2025年第三季度总产品收入超33亿元,同比增长约40%。 这些公司,在上半年的资本市场上,都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和行业过去在资本市场上的上涨逻辑迥异。 过去,投资者往往依赖研发团队的学术背景、科学理论框架或","listText":"作者:胡筱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中国创新药企正在上演一场资本市场的“冰与火之歌”。 一边是聚光灯下的资本狂欢,一边是未盈利生物科技股的资金困境。例如,轩竹生物(HK.02575)上市首日就暴涨172%,公开发售超购4908倍,行业标杆恒瑞医药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7.51亿元,同比增长24.5%。 与此同时,同为创新药企的博瑞医药却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降,营收5.37亿元,同比下滑18.28%,归母净利润1717.32万元,同比下滑83.85%,创上市以来中报最大跌幅。 这种“冰火两重天”,到底是怎么回事? 01从“讲故事”到“拼产品” 仍然以轩竹生物为分析起点,它面临的一个怎样的环境呢? 近期,港股创新药板块整体波动,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也从年内高位有所回调。 轩竹生物上市首日暴涨172%、中签率仅为1%、国际配售10.15倍超额认购等火爆现象,至少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 它的估值逻辑区别于以往的大部分IPO公司,真正是从“故事叙事”转变到“产品力验证”逻辑。 因为很明显,轩竹生物自身拥有三款已获批的商业化产品(安奈拉唑钠、吡罗西尼和地罗阿克)以及超过十种在研药物资产,其扎实的管线构成了吸引资本的硬实力。 为什么能这么肯定呢?无独有偶,这种情况正在创新药行业大量上演。 荣昌生物2025年上半年营收实现48.02%的同比增长,其两大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销售强劲放量是其业绩增长的主因;百济神州在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其核心产品BTK抑制剂“百悦泽”的全球销售额高达125.27亿元,同比增长56.2%;信达生物2025年第三季度总产品收入超33亿元,同比增长约40%。 这些公司,在上半年的资本市场上,都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和行业过去在资本市场上的上涨逻辑迥异。 过去,投资者往往依赖研发团队的学术背景、科学理论框架或","text":"作者:胡筱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中国创新药企正在上演一场资本市场的“冰与火之歌”。 一边是聚光灯下的资本狂欢,一边是未盈利生物科技股的资金困境。例如,轩竹生物(HK.02575)上市首日就暴涨172%,公开发售超购4908倍,行业标杆恒瑞医药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7.51亿元,同比增长24.5%。 与此同时,同为创新药企的博瑞医药却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双降,营收5.37亿元,同比下滑18.28%,归母净利润1717.32万元,同比下滑83.85%,创上市以来中报最大跌幅。 这种“冰火两重天”,到底是怎么回事? 01从“讲故事”到“拼产品” 仍然以轩竹生物为分析起点,它面临的一个怎样的环境呢? 近期,港股创新药板块整体波动,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也从年内高位有所回调。 轩竹生物上市首日暴涨172%、中签率仅为1%、国际配售10.15倍超额认购等火爆现象,至少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 它的估值逻辑区别于以往的大部分IPO公司,真正是从“故事叙事”转变到“产品力验证”逻辑。 因为很明显,轩竹生物自身拥有三款已获批的商业化产品(安奈拉唑钠、吡罗西尼和地罗阿克)以及超过十种在研药物资产,其扎实的管线构成了吸引资本的硬实力。 为什么能这么肯定呢?无独有偶,这种情况正在创新药行业大量上演。 荣昌生物2025年上半年营收实现48.02%的同比增长,其两大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销售强劲放量是其业绩增长的主因;百济神州在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其核心产品BTK抑制剂“百悦泽”的全球销售额高达125.27亿元,同比增长56.2%;信达生物2025年第三季度总产品收入超33亿元,同比增长约40%。 这些公司,在上半年的资本市场上,都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和行业过去在资本市场上的上涨逻辑迥异。 过去,投资者往往依赖研发团队的学术背景、科学理论框架或","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0a1ad1f2ac534e87a1136b227ceb7ca","width":"899","height":"53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3e83551cd4b004e8f67e81296f69345","width":"1011","height":"48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658630ff842aeadd0df5ff6c35b4f6e","width":"669","height":"506"}],"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685958976724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4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8,"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4279209775360,"gmtCreate":1761699971171,"gmtModify":1761699975956,"author":{"id":"3579751360882155","authorId":"3579751360882155","name":"深眸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bf6b5657338cb85c143d036ed19b1e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9751360882155","authorIdStr":"3579751360882155"},"themes":[],"title":" 蓝思科技Q3营收创同期新高,人形机器人及四足机器狗出货规模攀升","htmlText":"10月28日晚,蓝思科技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为536.63亿元,同比增长16.08%;归母净利润为28.43亿元,同比增长19.91%;其中Q3营收207.02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客户合作方面,随着北美客户人形机器人进展不断推进,蓝思科技开发的头部模组、关节模组、灵巧手等模组已批量出货,人形机器人整机组装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并深度配合北美大客户开发头部模组和本体结构件,为产品定型量产招标做好充分准备。此外,公司还与智元、灵宝等客户合作紧密,已为客户提供关节模组、灵巧手、躯干壳体等结构件及整机组装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蓝思科技机器人整机出货规模快速提升。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狗的组装规模位居行业前列,预计全年出货人形机器人3000台、四足机器狗10000台以上,未来几年具身智能业务营收将实现倍数级增长,确立了作为重要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平台之一的行业地位。","listText":"10月28日晚,蓝思科技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为536.63亿元,同比增长16.08%;归母净利润为28.43亿元,同比增长19.91%;其中Q3营收207.02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客户合作方面,随着北美客户人形机器人进展不断推进,蓝思科技开发的头部模组、关节模组、灵巧手等模组已批量出货,人形机器人整机组装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并深度配合北美大客户开发头部模组和本体结构件,为产品定型量产招标做好充分准备。此外,公司还与智元、灵宝等客户合作紧密,已为客户提供关节模组、灵巧手、躯干壳体等结构件及整机组装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蓝思科技机器人整机出货规模快速提升。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狗的组装规模位居行业前列,预计全年出货人形机器人3000台、四足机器狗10000台以上,未来几年具身智能业务营收将实现倍数级增长,确立了作为重要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平台之一的行业地位。","text":"10月28日晚,蓝思科技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为536.63亿元,同比增长16.08%;归母净利润为28.43亿元,同比增长19.91%;其中Q3营收207.02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客户合作方面,随着北美客户人形机器人进展不断推进,蓝思科技开发的头部模组、关节模组、灵巧手等模组已批量出货,人形机器人整机组装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并深度配合北美大客户开发头部模组和本体结构件,为产品定型量产招标做好充分准备。此外,公司还与智元、灵宝等客户合作紧密,已为客户提供关节模组、灵巧手、躯干壳体等结构件及整机组装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蓝思科技机器人整机出货规模快速提升。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狗的组装规模位居行业前列,预计全年出货人形机器人3000台、四足机器狗10000台以上,未来几年具身智能业务营收将实现倍数级增长,确立了作为重要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平台之一的行业地位。","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427920977536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08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1977526927496,"gmtCreate":1761132857852,"gmtModify":1761138070464,"author":{"id":"3579751360882155","authorId":"3579751360882155","name":"深眸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bf6b5657338cb85c143d036ed19b1e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9751360882155","authorIdStr":"3579751360882155"},"themes":[],"title":"服务满意度第一,这家企业是如何做到的?","htmlText":"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在智能浪潮重塑各行各业的今天,“服务”正在从人力密集型的被动环节,进化为算法驱动的智能系统。从特斯拉的远程诊断,到苹果的可视化客服,企业竞争的关键早已不止于产品,而是服务体系的“科技含量”。 对于中国制造而言,这场转型尤其关键。全球供应链正在重构,消费者的信任逻辑也在被重写。谁能把科技与体验深度融合,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用户价值,谁才能占据竞争高地。 近日,全球权威市场咨询机构尚普咨询发布调研结果,九牧集团以综合评分第一的成绩,获得“消费者满意度中国第一”称号。此次调研覆盖全国十万名卫浴用户,对服务响应速度、问题解决效率、售后质量等核心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九牧在上门安装、维修、保养、换新、改造等多个维度均位居行业首位。 这份成绩背后,不只是服务好,更是制造业服务逻辑被科技彻底重写的一个典型样本。 01九牧用科技赋能服务,消费体验被重塑 在智能化浪潮的重塑下,“服务”正在经历一场系统性转变,它不再是交易的收尾动作,而成为品牌竞争的核心能力。 首先,消费者侧的逻辑在发生变化。 智能时代的用户已经习惯了可信任、可预期的服务。 过去,服务意味着“态度”与“响应”,而如今,被AI、物联网和数据系统包围的用户,早已习惯了被算法理解的日常,出行有路线预测,购物有个性推荐,家电会自我检测。因此,他们的需求也不再停留在问题出现后有人解决,而是希望品牌能在问题发生前就能“懂我”,提前洞察、主动响应的全链路体验。 特别是像卫浴家装这样高参与度的行业,服务已不再是售后的附属,而成为构成品牌信任的“第一现场”,一次安装体验、一场维保过程,都可能决定用户是否愿意复购、是否会推荐。 再者,行业侧的竞争逻辑也在同步转向。 行业内品牌间的差距正从硬件创新转向系统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服务智能化的水平——能否以更短的响应时间、更精准的匹配算法、更一致的用户","listText":"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在智能浪潮重塑各行各业的今天,“服务”正在从人力密集型的被动环节,进化为算法驱动的智能系统。从特斯拉的远程诊断,到苹果的可视化客服,企业竞争的关键早已不止于产品,而是服务体系的“科技含量”。 对于中国制造而言,这场转型尤其关键。全球供应链正在重构,消费者的信任逻辑也在被重写。谁能把科技与体验深度融合,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用户价值,谁才能占据竞争高地。 近日,全球权威市场咨询机构尚普咨询发布调研结果,九牧集团以综合评分第一的成绩,获得“消费者满意度中国第一”称号。此次调研覆盖全国十万名卫浴用户,对服务响应速度、问题解决效率、售后质量等核心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九牧在上门安装、维修、保养、换新、改造等多个维度均位居行业首位。 这份成绩背后,不只是服务好,更是制造业服务逻辑被科技彻底重写的一个典型样本。 01九牧用科技赋能服务,消费体验被重塑 在智能化浪潮的重塑下,“服务”正在经历一场系统性转变,它不再是交易的收尾动作,而成为品牌竞争的核心能力。 首先,消费者侧的逻辑在发生变化。 智能时代的用户已经习惯了可信任、可预期的服务。 过去,服务意味着“态度”与“响应”,而如今,被AI、物联网和数据系统包围的用户,早已习惯了被算法理解的日常,出行有路线预测,购物有个性推荐,家电会自我检测。因此,他们的需求也不再停留在问题出现后有人解决,而是希望品牌能在问题发生前就能“懂我”,提前洞察、主动响应的全链路体验。 特别是像卫浴家装这样高参与度的行业,服务已不再是售后的附属,而成为构成品牌信任的“第一现场”,一次安装体验、一场维保过程,都可能决定用户是否愿意复购、是否会推荐。 再者,行业侧的竞争逻辑也在同步转向。 行业内品牌间的差距正从硬件创新转向系统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服务智能化的水平——能否以更短的响应时间、更精准的匹配算法、更一致的用户","text":"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在智能浪潮重塑各行各业的今天,“服务”正在从人力密集型的被动环节,进化为算法驱动的智能系统。从特斯拉的远程诊断,到苹果的可视化客服,企业竞争的关键早已不止于产品,而是服务体系的“科技含量”。 对于中国制造而言,这场转型尤其关键。全球供应链正在重构,消费者的信任逻辑也在被重写。谁能把科技与体验深度融合,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用户价值,谁才能占据竞争高地。 近日,全球权威市场咨询机构尚普咨询发布调研结果,九牧集团以综合评分第一的成绩,获得“消费者满意度中国第一”称号。此次调研覆盖全国十万名卫浴用户,对服务响应速度、问题解决效率、售后质量等核心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九牧在上门安装、维修、保养、换新、改造等多个维度均位居行业首位。 这份成绩背后,不只是服务好,更是制造业服务逻辑被科技彻底重写的一个典型样本。 01九牧用科技赋能服务,消费体验被重塑 在智能化浪潮的重塑下,“服务”正在经历一场系统性转变,它不再是交易的收尾动作,而成为品牌竞争的核心能力。 首先,消费者侧的逻辑在发生变化。 智能时代的用户已经习惯了可信任、可预期的服务。 过去,服务意味着“态度”与“响应”,而如今,被AI、物联网和数据系统包围的用户,早已习惯了被算法理解的日常,出行有路线预测,购物有个性推荐,家电会自我检测。因此,他们的需求也不再停留在问题出现后有人解决,而是希望品牌能在问题发生前就能“懂我”,提前洞察、主动响应的全链路体验。 特别是像卫浴家装这样高参与度的行业,服务已不再是售后的附属,而成为构成品牌信任的“第一现场”,一次安装体验、一场维保过程,都可能决定用户是否愿意复购、是否会推荐。 再者,行业侧的竞争逻辑也在同步转向。 行业内品牌间的差距正从硬件创新转向系统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服务智能化的水平——能否以更短的响应时间、更精准的匹配算法、更一致的用户","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696c2930a853987ad80e93237bbb36d","width":"1280","height":"96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a781b280440612a37da17122bbc5651","width":"706","height":"36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1aea8f88ce38ac20b3e24c4ce55b71c","width":"633","height":"35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197752692749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43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8,"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1248056426712,"gmtCreate":1760954350612,"gmtModify":1760954387671,"author":{"id":"3579751360882155","authorId":"3579751360882155","name":"深眸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bf6b5657338cb85c143d036ed19b1e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9751360882155","authorIdStr":"3579751360882155"},"themes":[],"title":"为何海尔洗衣机屡屡发明新品类?","htmlText":"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在白电行业,创新往往意味着再挤出一点差异化。 因为整个行业都处于技术趋同、性能过剩的局面,企业的创新更多只是微调外观、增加一两个功能,在原有框架里做做加法,很难再带来真正的体验突破。 但在这个早已被认为卷无可卷的行业,海尔却总能带来新物种。 10月14日,海尔三筒洗衣机亮相越南第一大现代连锁渠道,这也是首个出口东南亚的中国三筒洗衣机品牌。同时,三筒洗衣机订单已装船运往欧洲,预计年末欧洲上市;之后还会登陆中东非,填补全球多区域三筒洗衣机品类空白。 在三筒洗衣机热度未减之际,海尔又发布一机四筒洗衣机。 从“双筒” 到 “三筒” 再到 “四筒”,为什么屡屡是海尔,能发明出从未被想过的新品类呢? 答案或许就藏在它对用户和市场的理解上。 01从功能创新到认知重构,海尔在“分区洗”上走得最远 洗衣机行业的内卷,过去十年都在“转速”和“去污力”上打转。于是,当技术差距被迅速追平后,行业就陷入了同质化。 但其实,创新不是造出一个别人没做过的东西,而是持续找到别人没注意到的需求。 于是,当大多数企业还在谈如何把洗衣功能做得更强时,海尔已经在思考如何让它更懂人了 海尔的“分区洗”正是这种思路的代表。 2015年,海尔发布全球首台双筒洗衣机,把大人衣和宝宝衣分开洗。这一设计后来被整个行业效仿。 2025年,三筒洗衣机的诞生,则让分区进一步细化为精洗、快洗、专洗。在同一个机身内,三只滚筒各司其职:大筒洗外衣、小筒洗内衣和精致衣物,只需一个电源、一根水管,占地面积与普通洗衣机相同,却能一次性完成多类衣物洗护。 这种创新并非简单堆配置。海尔的技术逻辑是人群细分+生活场景。 比如针对年轻用户高频快洗的需求,三筒洗衣机加入速净功能,三筒同时启动,洗涤时间缩短一半;针对精致衣物和贴身衣物,又研发了Bra精洗算法,通过旋转水流与温控技术防止衣物变形。 还有A","listText":"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在白电行业,创新往往意味着再挤出一点差异化。 因为整个行业都处于技术趋同、性能过剩的局面,企业的创新更多只是微调外观、增加一两个功能,在原有框架里做做加法,很难再带来真正的体验突破。 但在这个早已被认为卷无可卷的行业,海尔却总能带来新物种。 10月14日,海尔三筒洗衣机亮相越南第一大现代连锁渠道,这也是首个出口东南亚的中国三筒洗衣机品牌。同时,三筒洗衣机订单已装船运往欧洲,预计年末欧洲上市;之后还会登陆中东非,填补全球多区域三筒洗衣机品类空白。 在三筒洗衣机热度未减之际,海尔又发布一机四筒洗衣机。 从“双筒” 到 “三筒” 再到 “四筒”,为什么屡屡是海尔,能发明出从未被想过的新品类呢? 答案或许就藏在它对用户和市场的理解上。 01从功能创新到认知重构,海尔在“分区洗”上走得最远 洗衣机行业的内卷,过去十年都在“转速”和“去污力”上打转。于是,当技术差距被迅速追平后,行业就陷入了同质化。 但其实,创新不是造出一个别人没做过的东西,而是持续找到别人没注意到的需求。 于是,当大多数企业还在谈如何把洗衣功能做得更强时,海尔已经在思考如何让它更懂人了 海尔的“分区洗”正是这种思路的代表。 2015年,海尔发布全球首台双筒洗衣机,把大人衣和宝宝衣分开洗。这一设计后来被整个行业效仿。 2025年,三筒洗衣机的诞生,则让分区进一步细化为精洗、快洗、专洗。在同一个机身内,三只滚筒各司其职:大筒洗外衣、小筒洗内衣和精致衣物,只需一个电源、一根水管,占地面积与普通洗衣机相同,却能一次性完成多类衣物洗护。 这种创新并非简单堆配置。海尔的技术逻辑是人群细分+生活场景。 比如针对年轻用户高频快洗的需求,三筒洗衣机加入速净功能,三筒同时启动,洗涤时间缩短一半;针对精致衣物和贴身衣物,又研发了Bra精洗算法,通过旋转水流与温控技术防止衣物变形。 还有A","text":"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在白电行业,创新往往意味着再挤出一点差异化。 因为整个行业都处于技术趋同、性能过剩的局面,企业的创新更多只是微调外观、增加一两个功能,在原有框架里做做加法,很难再带来真正的体验突破。 但在这个早已被认为卷无可卷的行业,海尔却总能带来新物种。 10月14日,海尔三筒洗衣机亮相越南第一大现代连锁渠道,这也是首个出口东南亚的中国三筒洗衣机品牌。同时,三筒洗衣机订单已装船运往欧洲,预计年末欧洲上市;之后还会登陆中东非,填补全球多区域三筒洗衣机品类空白。 在三筒洗衣机热度未减之际,海尔又发布一机四筒洗衣机。 从“双筒” 到 “三筒” 再到 “四筒”,为什么屡屡是海尔,能发明出从未被想过的新品类呢? 答案或许就藏在它对用户和市场的理解上。 01从功能创新到认知重构,海尔在“分区洗”上走得最远 洗衣机行业的内卷,过去十年都在“转速”和“去污力”上打转。于是,当技术差距被迅速追平后,行业就陷入了同质化。 但其实,创新不是造出一个别人没做过的东西,而是持续找到别人没注意到的需求。 于是,当大多数企业还在谈如何把洗衣功能做得更强时,海尔已经在思考如何让它更懂人了 海尔的“分区洗”正是这种思路的代表。 2015年,海尔发布全球首台双筒洗衣机,把大人衣和宝宝衣分开洗。这一设计后来被整个行业效仿。 2025年,三筒洗衣机的诞生,则让分区进一步细化为精洗、快洗、专洗。在同一个机身内,三只滚筒各司其职:大筒洗外衣、小筒洗内衣和精致衣物,只需一个电源、一根水管,占地面积与普通洗衣机相同,却能一次性完成多类衣物洗护。 这种创新并非简单堆配置。海尔的技术逻辑是人群细分+生活场景。 比如针对年轻用户高频快洗的需求,三筒洗衣机加入速净功能,三筒同时启动,洗涤时间缩短一半;针对精致衣物和贴身衣物,又研发了Bra精洗算法,通过旋转水流与温控技术防止衣物变形。 还有A","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42905f23c115795ad945e4dca9199ab","width":"1080","height":"70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ce28c250741b01f23a8cd90b9b95dab","width":"1080","height":"81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1f24ed565ad56174276c5ca02329dbf","width":"1100","height":"1206"}],"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124805642671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42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8775454888080,"gmtCreate":1760356875215,"gmtModify":1760361436037,"author":{"id":"3579751360882155","authorId":"3579751360882155","name":"深眸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bf6b5657338cb85c143d036ed19b1e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9751360882155","authorIdStr":"3579751360882155"},"themes":[],"title":"怪兽充电“舍高求低”,共享充电宝迎来终局?","htmlText":"作者:胡筱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2017年,共享经济风头正盛,大量资本涌入,怪兽充电也顺势而生。 经过4年的角逐,怪兽充电率先完成IPO,2021年4月1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国内共享充电第一股”。 挂牌当日,怪兽充电开盘价报10美元,较发行价8.5美元涨17.64%,一时风光无限,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 然而,高光并未持续。 2025年10月,怪兽充电董事会正式拒绝了高瓴资本每股1.77美元的溢价私有化要约,选择继续推进与信宸资本及管理层组成的财团原有方案。 该方案报价仅每股1.25美元,较发行价缩水超过85%,这一决定引发市场广泛质疑: 怪兽充电如何走到私有化的地步?在商言利,为何愿意“舍高就低”? 01怪兽为何会走向私有化?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24年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已达150亿元,同比增长22%。 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突破160亿元,同比增长28%。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80亿元,用户规模突破5亿人,日均使用频次超1.2亿次。 作为行业龙头的怪兽充电在上市之前,就完成了6轮融资,累计规模超过20亿元。吸引了包括阿里巴巴、高瓴资本、小米集团、顺为资本、软银亚洲等一众明星机构。 据欧睿国际统计,2021年上半年,怪兽充电在国内共享充电市场按GMV(商品交易总额)计市占率达到40.1%,稳居行业第一。 2022年底,怪兽充电已向市场投放超过670万个充电宝,覆盖全国1800多个区县的99.7万个点位,累计注册用户数达到3.34亿。 然而,表面的繁荣下,危机已悄然萌芽。 怪兽充电的财务表现每况愈下。 2024年全年营收从2023年的29.586亿元人民币暴跌至18.944亿元人民币,降幅高达36.0%。 净利润方面,2024年净亏损1350万元人民币(约190万美元),同比扩大115.21%。而2023年净利润为8870","listText":"作者:胡筱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2017年,共享经济风头正盛,大量资本涌入,怪兽充电也顺势而生。 经过4年的角逐,怪兽充电率先完成IPO,2021年4月1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国内共享充电第一股”。 挂牌当日,怪兽充电开盘价报10美元,较发行价8.5美元涨17.64%,一时风光无限,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 然而,高光并未持续。 2025年10月,怪兽充电董事会正式拒绝了高瓴资本每股1.77美元的溢价私有化要约,选择继续推进与信宸资本及管理层组成的财团原有方案。 该方案报价仅每股1.25美元,较发行价缩水超过85%,这一决定引发市场广泛质疑: 怪兽充电如何走到私有化的地步?在商言利,为何愿意“舍高就低”? 01怪兽为何会走向私有化?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24年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已达150亿元,同比增长22%。 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突破160亿元,同比增长28%。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80亿元,用户规模突破5亿人,日均使用频次超1.2亿次。 作为行业龙头的怪兽充电在上市之前,就完成了6轮融资,累计规模超过20亿元。吸引了包括阿里巴巴、高瓴资本、小米集团、顺为资本、软银亚洲等一众明星机构。 据欧睿国际统计,2021年上半年,怪兽充电在国内共享充电市场按GMV(商品交易总额)计市占率达到40.1%,稳居行业第一。 2022年底,怪兽充电已向市场投放超过670万个充电宝,覆盖全国1800多个区县的99.7万个点位,累计注册用户数达到3.34亿。 然而,表面的繁荣下,危机已悄然萌芽。 怪兽充电的财务表现每况愈下。 2024年全年营收从2023年的29.586亿元人民币暴跌至18.944亿元人民币,降幅高达36.0%。 净利润方面,2024年净亏损1350万元人民币(约190万美元),同比扩大115.21%。而2023年净利润为8870","text":"作者:胡筱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2017年,共享经济风头正盛,大量资本涌入,怪兽充电也顺势而生。 经过4年的角逐,怪兽充电率先完成IPO,2021年4月1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国内共享充电第一股”。 挂牌当日,怪兽充电开盘价报10美元,较发行价8.5美元涨17.64%,一时风光无限,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 然而,高光并未持续。 2025年10月,怪兽充电董事会正式拒绝了高瓴资本每股1.77美元的溢价私有化要约,选择继续推进与信宸资本及管理层组成的财团原有方案。 该方案报价仅每股1.25美元,较发行价缩水超过85%,这一决定引发市场广泛质疑: 怪兽充电如何走到私有化的地步?在商言利,为何愿意“舍高就低”? 01怪兽为何会走向私有化?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24年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已达150亿元,同比增长22%。 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突破160亿元,同比增长28%。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80亿元,用户规模突破5亿人,日均使用频次超1.2亿次。 作为行业龙头的怪兽充电在上市之前,就完成了6轮融资,累计规模超过20亿元。吸引了包括阿里巴巴、高瓴资本、小米集团、顺为资本、软银亚洲等一众明星机构。 据欧睿国际统计,2021年上半年,怪兽充电在国内共享充电市场按GMV(商品交易总额)计市占率达到40.1%,稳居行业第一。 2022年底,怪兽充电已向市场投放超过670万个充电宝,覆盖全国1800多个区县的99.7万个点位,累计注册用户数达到3.34亿。 然而,表面的繁荣下,危机已悄然萌芽。 怪兽充电的财务表现每况愈下。 2024年全年营收从2023年的29.586亿元人民币暴跌至18.944亿元人民币,降幅高达36.0%。 净利润方面,2024年净亏损1350万元人民币(约190万美元),同比扩大115.21%。而2023年净利润为8870","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58e0c03b2cb920d37059f41f28b4bf7","width":"1024","height":"82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a5714388d7f6140961afff99750da65","width":"740","height":"43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f702af9751cce2fb0285659aa35dc58","width":"1014","height":"551"}],"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877545488808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2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8,"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1725500035920,"gmtCreate":1758632551597,"gmtModify":1758634198623,"author":{"id":"3579751360882155","authorId":"3579751360882155","name":"深眸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bf6b5657338cb85c143d036ed19b1e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9751360882155","authorIdStr":"3579751360882155"},"themes":[],"title":"参数赢了,体验输了,TCL的高端困局","htmlText":"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花一万块买TCL?我为什么不加钱买索尼?”某电商平台上的这条评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TCL高端化战略在当前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尽管TCL推出了售价高达29999元的98英寸Mini LED电视,但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万元及以上电视市场中,TCL份额为8.7%,远低于三星和索尼。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高端产品的退货率高达18%,远超行业平均6%的水平,这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品牌认知问题,更是TCL内部组织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深层次危机。 01 全球第二的销量与高端市场的尴尬 从不久前TCL电子发布的半年报来看,公司的经营业绩还算不错,整体收入547.77亿港元,同比增长20.4%;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2.0%至10.60亿港元。 显示业务收入334.1亿港元,同比增长10.9%。TV全球出货量达1346万台,同比增长7.6%,排名稳居全球前二。 其中,Mini LED电视成为最大亮点,出货量达137万台,同比增长176.1%,以28.7%的市占率位居全球首位。 然而,在这些光鲜的整体数据背后,TCL的高端化进程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还有不小距离。财报数据显示,TCL电子2024年高端产品线(单价8000元以上)营收占比不足12%,远低于三星的35%和索尼的28%。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问题的根源有二。 一是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距。 TCL高端产品常以“千级分区背光”“2000尼特峰值亮度”等参数为卖点,但用户的实际体验有明显的感觉,这些产品的色彩调校不如索尼XR芯片、三星量子点矩阵看起来那么柔和协调。 有数码测评博主点评称,“参数党可能会心动,但实际观影时暗场细节丢失、高光过曝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本质上是算法和芯片的差距。” 益普索《2024中国高端家电消费报告》指出,仅有23%的受访者认为TCL代表“技术领先”,而选","listText":"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花一万块买TCL?我为什么不加钱买索尼?”某电商平台上的这条评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TCL高端化战略在当前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尽管TCL推出了售价高达29999元的98英寸Mini LED电视,但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万元及以上电视市场中,TCL份额为8.7%,远低于三星和索尼。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高端产品的退货率高达18%,远超行业平均6%的水平,这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品牌认知问题,更是TCL内部组织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深层次危机。 01 全球第二的销量与高端市场的尴尬 从不久前TCL电子发布的半年报来看,公司的经营业绩还算不错,整体收入547.77亿港元,同比增长20.4%;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2.0%至10.60亿港元。 显示业务收入334.1亿港元,同比增长10.9%。TV全球出货量达1346万台,同比增长7.6%,排名稳居全球前二。 其中,Mini LED电视成为最大亮点,出货量达137万台,同比增长176.1%,以28.7%的市占率位居全球首位。 然而,在这些光鲜的整体数据背后,TCL的高端化进程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还有不小距离。财报数据显示,TCL电子2024年高端产品线(单价8000元以上)营收占比不足12%,远低于三星的35%和索尼的28%。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问题的根源有二。 一是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距。 TCL高端产品常以“千级分区背光”“2000尼特峰值亮度”等参数为卖点,但用户的实际体验有明显的感觉,这些产品的色彩调校不如索尼XR芯片、三星量子点矩阵看起来那么柔和协调。 有数码测评博主点评称,“参数党可能会心动,但实际观影时暗场细节丢失、高光过曝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本质上是算法和芯片的差距。” 益普索《2024中国高端家电消费报告》指出,仅有23%的受访者认为TCL代表“技术领先”,而选","text":"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花一万块买TCL?我为什么不加钱买索尼?”某电商平台上的这条评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TCL高端化战略在当前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尽管TCL推出了售价高达29999元的98英寸Mini LED电视,但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万元及以上电视市场中,TCL份额为8.7%,远低于三星和索尼。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高端产品的退货率高达18%,远超行业平均6%的水平,这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品牌认知问题,更是TCL内部组织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深层次危机。 01 全球第二的销量与高端市场的尴尬 从不久前TCL电子发布的半年报来看,公司的经营业绩还算不错,整体收入547.77亿港元,同比增长20.4%;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2.0%至10.60亿港元。 显示业务收入334.1亿港元,同比增长10.9%。TV全球出货量达1346万台,同比增长7.6%,排名稳居全球前二。 其中,Mini LED电视成为最大亮点,出货量达137万台,同比增长176.1%,以28.7%的市占率位居全球首位。 然而,在这些光鲜的整体数据背后,TCL的高端化进程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还有不小距离。财报数据显示,TCL电子2024年高端产品线(单价8000元以上)营收占比不足12%,远低于三星的35%和索尼的28%。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问题的根源有二。 一是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距。 TCL高端产品常以“千级分区背光”“2000尼特峰值亮度”等参数为卖点,但用户的实际体验有明显的感觉,这些产品的色彩调校不如索尼XR芯片、三星量子点矩阵看起来那么柔和协调。 有数码测评博主点评称,“参数党可能会心动,但实际观影时暗场细节丢失、高光过曝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本质上是算法和芯片的差距。” 益普索《2024中国高端家电消费报告》指出,仅有23%的受访者认为TCL代表“技术领先”,而选","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352c1ac301595c4c41257cbc7b6b3f0","width":"940","height":"62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172550003592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8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1722762023688,"gmtCreate":1758632020517,"gmtModify":1758632071747,"author":{"id":"3579751360882155","authorId":"3579751360882155","name":"深眸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bf6b5657338cb85c143d036ed19b1e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9751360882155","authorIdStr":"3579751360882155"},"themes":[],"title":"不拼包装拼实力,淘工厂如何让好米走出黑土地?","htmlText":"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位于北纬40°-45°的中国东北“黄金水稻带”,黑土肥沃、水源清澈,孕育着知名的五常大米。正值金秋丰收时节,如何将这片金黄稻浪转化为实在收益,仍是当地农户面临的主要难题。 另一厢,拥有餐桌消费主导权的90后群体,不再单纯追求低价,而是更加注重从“吃饱”到“吃好”的品质升级。 然而,以五常大米为代表的优质农特产品走向消费者餐桌仍面临多重阻碍。 市场品牌杂乱,真假难辨,年销售量远高于实际产量,掺杂、勾兑等现象屡见不鲜;包装、营销与中间渠道推高售价,可高达15元/斤;消费者与产地间缺乏直接、可信的连接,难以确认大米真伪,真正源自五常的好米反而被市场埋没。 如何打破壁垒,让好米从黑土地直达消费者餐桌,走向对饮食有品质、健康、绿色要求的消费端? 在淘工厂单日成交额破万的“福神粮作”,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深度拆解的典型案例。 01农特产品上行 ,从“深巷之困”到“全网之香” 农特产品的价值在于其“特”——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传承所造就的独特品质。 五常大米得益于黑土地、充足日照和适宜温差;新疆阿克苏苹果因其糖心结构和独特风味备受青睐。 但优势也成了劣势。 农特产品通常集中于特定产区,远离主流消费市场。在传统模式下,再好的产品也因渠道有限而困在原地,无法触达真正欣赏其价值、愿意付高价的消费者。 过去,传统流通环节繁多,从农户到产地收购商,从多级批发市场到销地批发商,再到超市或者菜市场后抵达消费者。每一个环节都要分摊物流、仓储成本和利润,导致生产者卖价低,消费者买价高。 电商平台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隔阂。 通过电商平台,黑龙江五常的稻田、新疆阿克苏的果园可以直接与全国任何一城的餐桌对","listText":"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位于北纬40°-45°的中国东北“黄金水稻带”,黑土肥沃、水源清澈,孕育着知名的五常大米。正值金秋丰收时节,如何将这片金黄稻浪转化为实在收益,仍是当地农户面临的主要难题。 另一厢,拥有餐桌消费主导权的90后群体,不再单纯追求低价,而是更加注重从“吃饱”到“吃好”的品质升级。 然而,以五常大米为代表的优质农特产品走向消费者餐桌仍面临多重阻碍。 市场品牌杂乱,真假难辨,年销售量远高于实际产量,掺杂、勾兑等现象屡见不鲜;包装、营销与中间渠道推高售价,可高达15元/斤;消费者与产地间缺乏直接、可信的连接,难以确认大米真伪,真正源自五常的好米反而被市场埋没。 如何打破壁垒,让好米从黑土地直达消费者餐桌,走向对饮食有品质、健康、绿色要求的消费端? 在淘工厂单日成交额破万的“福神粮作”,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深度拆解的典型案例。 01农特产品上行 ,从“深巷之困”到“全网之香” 农特产品的价值在于其“特”——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传承所造就的独特品质。 五常大米得益于黑土地、充足日照和适宜温差;新疆阿克苏苹果因其糖心结构和独特风味备受青睐。 但优势也成了劣势。 农特产品通常集中于特定产区,远离主流消费市场。在传统模式下,再好的产品也因渠道有限而困在原地,无法触达真正欣赏其价值、愿意付高价的消费者。 过去,传统流通环节繁多,从农户到产地收购商,从多级批发市场到销地批发商,再到超市或者菜市场后抵达消费者。每一个环节都要分摊物流、仓储成本和利润,导致生产者卖价低,消费者买价高。 电商平台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隔阂。 通过电商平台,黑龙江五常的稻田、新疆阿克苏的果园可以直接与全国任何一城的餐桌对","text":"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位于北纬40°-45°的中国东北“黄金水稻带”,黑土肥沃、水源清澈,孕育着知名的五常大米。正值金秋丰收时节,如何将这片金黄稻浪转化为实在收益,仍是当地农户面临的主要难题。 另一厢,拥有餐桌消费主导权的90后群体,不再单纯追求低价,而是更加注重从“吃饱”到“吃好”的品质升级。 然而,以五常大米为代表的优质农特产品走向消费者餐桌仍面临多重阻碍。 市场品牌杂乱,真假难辨,年销售量远高于实际产量,掺杂、勾兑等现象屡见不鲜;包装、营销与中间渠道推高售价,可高达15元/斤;消费者与产地间缺乏直接、可信的连接,难以确认大米真伪,真正源自五常的好米反而被市场埋没。 如何打破壁垒,让好米从黑土地直达消费者餐桌,走向对饮食有品质、健康、绿色要求的消费端? 在淘工厂单日成交额破万的“福神粮作”,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深度拆解的典型案例。 01农特产品上行 ,从“深巷之困”到“全网之香” 农特产品的价值在于其“特”——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传承所造就的独特品质。 五常大米得益于黑土地、充足日照和适宜温差;新疆阿克苏苹果因其糖心结构和独特风味备受青睐。 但优势也成了劣势。 农特产品通常集中于特定产区,远离主流消费市场。在传统模式下,再好的产品也因渠道有限而困在原地,无法触达真正欣赏其价值、愿意付高价的消费者。 过去,传统流通环节繁多,从农户到产地收购商,从多级批发市场到销地批发商,再到超市或者菜市场后抵达消费者。每一个环节都要分摊物流、仓储成本和利润,导致生产者卖价低,消费者买价高。 电商平台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隔阂。 通过电商平台,黑龙江五常的稻田、新疆阿克苏的果园可以直接与全国任何一城的餐桌对","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1450bea95aba3229584f8142f69c2d8","width":"1024","height":"56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5f0e14cc8c6cd00de490b3800413e89","width":"500","height":"50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ff86779c839f32f632e4d437ccaf630","width":"692","height":"519"}],"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172276202368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83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0544956514496,"gmtCreate":1758344922085,"gmtModify":1758345433434,"author":{"id":"3579751360882155","authorId":"3579751360882155","name":"深眸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bf6b5657338cb85c143d036ed19b1e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9751360882155","authorIdStr":"3579751360882155"},"themes":[],"title":"7280亿风口!巨头爆买无人车,资本纷纷涌入","htmlText":"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近日,中国邮政发布了一份招标公告:计划租赁采购7000台无人车,包括小型车718台、中型车4524台和大型车1758台,这一单次采购规模创下行业新纪录。 与此同时,无人驾驶物流领域融资活动频繁。主线科技宣布获得数亿元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北京顺义高精尖产业基金、国投创益等多家机构。新石器完成10亿元C+轮融资,为年内物流无人车领域最大单笔融资。 一边是中国快递行业正在掀起一场无人车采购热潮,一边是资本市场密集加持无人车物流赛道。招商证券测算显示,无人配送车的市场空间最高可达7280亿元。这场由政策、技术与市场推动的物流革命,正让无人物流车从“技术试验”加快迈向“规模商用”。 01快递行业巨头竞相采购无人车 最新数据显示,极兔快递、顺丰控股、中通快递、中国邮政、圆通、韵达股份及申通等行业巨头均已大规模投入使用无人配送车辆,目前快递物流行业无人车保有量已突破7000台,行业智能化转型进入加速期。 极兔快递在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明确公布,截至6月底全网已投入无人车600辆。顺丰控股同期财报显示,其在无人运输领域累计投入运营的无人车达到1800台。 中通快递在2025快递物流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中透露,公司无人车保有量达到2000台以上。其中有1300多台来自来自九识,另外900多台来自新石器和其他企业。 圆通全网已有超过170家加盟商使用了超500辆无人车,其中有67%来自九识,33%来自新石器。 韵达股份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也显示,企业上半年投入超过500辆无人车,应用于末端配送场景扩展至医疗物资和生鲜冷链等高附加值领域。其无人车有83%来自九识,17%来自新石器。 申通也在今年7月表示将在年底投入2000台无人车,主要来自九识、新石器和菜鸟。 最新加入采购大军的是中国邮政。据其官网9月初发布的招标公告,中国邮政启动202","listText":"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近日,中国邮政发布了一份招标公告:计划租赁采购7000台无人车,包括小型车718台、中型车4524台和大型车1758台,这一单次采购规模创下行业新纪录。 与此同时,无人驾驶物流领域融资活动频繁。主线科技宣布获得数亿元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北京顺义高精尖产业基金、国投创益等多家机构。新石器完成10亿元C+轮融资,为年内物流无人车领域最大单笔融资。 一边是中国快递行业正在掀起一场无人车采购热潮,一边是资本市场密集加持无人车物流赛道。招商证券测算显示,无人配送车的市场空间最高可达7280亿元。这场由政策、技术与市场推动的物流革命,正让无人物流车从“技术试验”加快迈向“规模商用”。 01快递行业巨头竞相采购无人车 最新数据显示,极兔快递、顺丰控股、中通快递、中国邮政、圆通、韵达股份及申通等行业巨头均已大规模投入使用无人配送车辆,目前快递物流行业无人车保有量已突破7000台,行业智能化转型进入加速期。 极兔快递在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明确公布,截至6月底全网已投入无人车600辆。顺丰控股同期财报显示,其在无人运输领域累计投入运营的无人车达到1800台。 中通快递在2025快递物流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中透露,公司无人车保有量达到2000台以上。其中有1300多台来自来自九识,另外900多台来自新石器和其他企业。 圆通全网已有超过170家加盟商使用了超500辆无人车,其中有67%来自九识,33%来自新石器。 韵达股份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也显示,企业上半年投入超过500辆无人车,应用于末端配送场景扩展至医疗物资和生鲜冷链等高附加值领域。其无人车有83%来自九识,17%来自新石器。 申通也在今年7月表示将在年底投入2000台无人车,主要来自九识、新石器和菜鸟。 最新加入采购大军的是中国邮政。据其官网9月初发布的招标公告,中国邮政启动202","text":"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近日,中国邮政发布了一份招标公告:计划租赁采购7000台无人车,包括小型车718台、中型车4524台和大型车1758台,这一单次采购规模创下行业新纪录。 与此同时,无人驾驶物流领域融资活动频繁。主线科技宣布获得数亿元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北京顺义高精尖产业基金、国投创益等多家机构。新石器完成10亿元C+轮融资,为年内物流无人车领域最大单笔融资。 一边是中国快递行业正在掀起一场无人车采购热潮,一边是资本市场密集加持无人车物流赛道。招商证券测算显示,无人配送车的市场空间最高可达7280亿元。这场由政策、技术与市场推动的物流革命,正让无人物流车从“技术试验”加快迈向“规模商用”。 01快递行业巨头竞相采购无人车 最新数据显示,极兔快递、顺丰控股、中通快递、中国邮政、圆通、韵达股份及申通等行业巨头均已大规模投入使用无人配送车辆,目前快递物流行业无人车保有量已突破7000台,行业智能化转型进入加速期。 极兔快递在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明确公布,截至6月底全网已投入无人车600辆。顺丰控股同期财报显示,其在无人运输领域累计投入运营的无人车达到1800台。 中通快递在2025快递物流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中透露,公司无人车保有量达到2000台以上。其中有1300多台来自来自九识,另外900多台来自新石器和其他企业。 圆通全网已有超过170家加盟商使用了超500辆无人车,其中有67%来自九识,33%来自新石器。 韵达股份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也显示,企业上半年投入超过500辆无人车,应用于末端配送场景扩展至医疗物资和生鲜冷链等高附加值领域。其无人车有83%来自九识,17%来自新石器。 申通也在今年7月表示将在年底投入2000台无人车,主要来自九识、新石器和菜鸟。 最新加入采购大军的是中国邮政。据其官网9月初发布的招标公告,中国邮政启动202","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a5f1e59a372118e61152f19dca8cb75","width":"1022","height":"87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ad5152550322c7955729f7715e42777","width":"800","height":"45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5741413feebcfaa36837d7c231d23bf","width":"800","height":"48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054495651449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62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0544062956248,"gmtCreate":1758344256454,"gmtModify":1758344283318,"author":{"id":"3579751360882155","authorId":"3579751360882155","name":"深眸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bf6b5657338cb85c143d036ed19b1e8","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9751360882155","authorIdStr":"3579751360882155"},"themes":[],"title":"高德10天完成扫街榜+团购布局,直指美团核心业务?","htmlText":"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又下一子。 9月20日,淘宝闪购的团购业务将在上海、深圳、嘉兴三城多个核心商圈率先启动试点,此后陆续上线全国一二线城市。 该业务由淘宝闪购和饿了么提供同一个团购供给,但会同时在淘宝、支付宝、高德三个阿里体系最大的流量端口上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布局中,高德地图的角色尤为突出。短短10天内,先发布基于真实用户行为的“扫街榜”,如今又接入团购业务,这个昔日的地图工具,似乎正在快速扛起阿里到店业务的“大旗”。 01以出行场景撬动万亿到店市场 近几年,高德一直在加深对本地生活业务的渗透。 早在2020年,高德就曾推出“高德指南”,以真实用户行为数据为基础评选优质商家,试水本地消费推荐;2021年,阿里进行组织架构调整,高德被并入阿里生活服务板块;到了2023年,高德与口碑合并,成为阿里到店业务的核心。 这一系列布局的背后,是阿里对到店业务商业价值的深度考量。 毕竟,在到店业务场景里,平台主要承担信息撮合和流量分发功能,无需负担沉重的配送成本,这使得其利润率远高于外卖业务。 以美团为例,其到店酒旅业务一直是最大的“现金奶牛”。 2021年,美团外卖的经营利润率显示约为6.4%,到店酒旅业务经营利润率则达到了43.3%。此后,美团将到店与外卖归到核心本地商业,没有单独披露到店酒旅的利润率。美团高管在2024年财报业绩会上表示,到店和酒旅业务的优异表现是整个业绩增长的关键。 因此,对阿里而言,抢占到店市场既是对美团核心利润池的战略进攻,也是完善自身本地生活生态的必然选择。 今年4月30日,淘宝升级闪购业务,正式加入外卖战场,并取得了亮眼的阶段性成绩,上线不足两月,日订单量","listText":"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又下一子。 9月20日,淘宝闪购的团购业务将在上海、深圳、嘉兴三城多个核心商圈率先启动试点,此后陆续上线全国一二线城市。 该业务由淘宝闪购和饿了么提供同一个团购供给,但会同时在淘宝、支付宝、高德三个阿里体系最大的流量端口上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布局中,高德地图的角色尤为突出。短短10天内,先发布基于真实用户行为的“扫街榜”,如今又接入团购业务,这个昔日的地图工具,似乎正在快速扛起阿里到店业务的“大旗”。 01以出行场景撬动万亿到店市场 近几年,高德一直在加深对本地生活业务的渗透。 早在2020年,高德就曾推出“高德指南”,以真实用户行为数据为基础评选优质商家,试水本地消费推荐;2021年,阿里进行组织架构调整,高德被并入阿里生活服务板块;到了2023年,高德与口碑合并,成为阿里到店业务的核心。 这一系列布局的背后,是阿里对到店业务商业价值的深度考量。 毕竟,在到店业务场景里,平台主要承担信息撮合和流量分发功能,无需负担沉重的配送成本,这使得其利润率远高于外卖业务。 以美团为例,其到店酒旅业务一直是最大的“现金奶牛”。 2021年,美团外卖的经营利润率显示约为6.4%,到店酒旅业务经营利润率则达到了43.3%。此后,美团将到店与外卖归到核心本地商业,没有单独披露到店酒旅的利润率。美团高管在2024年财报业绩会上表示,到店和酒旅业务的优异表现是整个业绩增长的关键。 因此,对阿里而言,抢占到店市场既是对美团核心利润池的战略进攻,也是完善自身本地生活生态的必然选择。 今年4月30日,淘宝升级闪购业务,正式加入外卖战场,并取得了亮眼的阶段性成绩,上线不足两月,日订单量","text":"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又下一子。 9月20日,淘宝闪购的团购业务将在上海、深圳、嘉兴三城多个核心商圈率先启动试点,此后陆续上线全国一二线城市。 该业务由淘宝闪购和饿了么提供同一个团购供给,但会同时在淘宝、支付宝、高德三个阿里体系最大的流量端口上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布局中,高德地图的角色尤为突出。短短10天内,先发布基于真实用户行为的“扫街榜”,如今又接入团购业务,这个昔日的地图工具,似乎正在快速扛起阿里到店业务的“大旗”。 01以出行场景撬动万亿到店市场 近几年,高德一直在加深对本地生活业务的渗透。 早在2020年,高德就曾推出“高德指南”,以真实用户行为数据为基础评选优质商家,试水本地消费推荐;2021年,阿里进行组织架构调整,高德被并入阿里生活服务板块;到了2023年,高德与口碑合并,成为阿里到店业务的核心。 这一系列布局的背后,是阿里对到店业务商业价值的深度考量。 毕竟,在到店业务场景里,平台主要承担信息撮合和流量分发功能,无需负担沉重的配送成本,这使得其利润率远高于外卖业务。 以美团为例,其到店酒旅业务一直是最大的“现金奶牛”。 2021年,美团外卖的经营利润率显示约为6.4%,到店酒旅业务经营利润率则达到了43.3%。此后,美团将到店与外卖归到核心本地商业,没有单独披露到店酒旅的利润率。美团高管在2024年财报业绩会上表示,到店和酒旅业务的优异表现是整个业绩增长的关键。 因此,对阿里而言,抢占到店市场既是对美团核心利润池的战略进攻,也是完善自身本地生活生态的必然选择。 今年4月30日,淘宝升级闪购业务,正式加入外卖战场,并取得了亮眼的阶段性成绩,上线不足两月,日订单量","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5e937407f6815e80ca4de864a287bdf","width":"1232","height":"92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05440629562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87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