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眸财经

财经小锄头

IP属地:湖南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4-28

      业绩回暖、股价承压,三只松鼠赴港上市能否重构价值锚点?

      在营收重返百亿俱乐部后,三只松鼠再度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4月25日,这家坚果零食巨头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若成功登陆港股,将成为国内首个实现“A+H”双上市的零食品牌。 其赴港背后的支撑力,显然来自近期披露的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三只松鼠全年营收达106.22亿元,同比增长49.30%,归母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大增85.51%。不仅打破了自2020年以来连续四年营收下滑的业绩状况,更取得了上市以来最高的营业收入以及最大的利润增长幅度。 而且横向对比行业竞品,三只松鼠的业绩优势更为显著,来伊份预计2024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00万元左右,同比下滑251%左右;良品铺子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000万元至-5000万元。 然而,即便三只松鼠交出了成色十足的“成绩单”,可投资者却似乎并没有“买单”的意思。 01 业绩回暖难掩信心不足 事实上,在3月28日披露年报数据时,三只松鼠就已经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相关议案。 (图源:三只松鼠公告) 对于三只松鼠的这一决定,当时资本市场的反应,就只能用“冷淡”二字来形容。 公告发布当日,三只松鼠收跌5.58%。截至4月25日收盘,三只松鼠报收29.75元/股,市值为119.30亿元,年内累跌19%。 (图源:雪球) 股价滑坡只是冰山一角,就连最熟悉经营状况的大股东其实也一直在默默减持。 2020年7月8日,三只松鼠发布解禁公告,同一天,IDG旗下的NICEGROWTHLIMITED及其一致行动人GAOZHENGCAPITALLIMITED便宣布减持计划,合计持有三只松鼠995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83%,首次减持上限达3609万股,占总股本的9%。 一周后的7月15日,今日资本旗下的LTGROWTHINVES
      116评论
      举报
      业绩回暖、股价承压,三只松鼠赴港上市能否重构价值锚点?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4-17

      老将戴炜临危受命,北京银行能否夺回「失地」?

      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2024年,中国银行业整体陷入低增长、低息差、低盈利的调整周期,区域性银行压力尤为显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城商行净息差在各类商业银行中持续“垫底”。  在利率市场化、区域经济分化和金融严监管的多重夹击下,城商行分化日益加剧。  部分头部城商行凭借零售转型和科技赋能实现估值跃升,而另一些则陷入增长乏力的泥潭,曾长期稳坐城商行头把交椅的北京银行,也开始显露出“疲态”。  反映到股价和市值上,北京银行上市多年,一直未曾突破上市当年的高点,投资者用脚投票的背后,是这家老牌城商行难以掩饰的“成长焦虑”。  01“一哥”宝座不稳  去年全年,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99.17亿元,同比增长4.81%;实现归母净利润258.31亿元,同比增长0.81%。  营收增速达到了近五年来最高,可就是这样一份看起来质量颇高的“成绩单”,投资者似乎并不“买账”,其症结在于三重压力的集中爆发。  (图源:北京银行财报)  首先是业绩增速掉队。2024年,江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08.15亿元,同比增长8.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43亿元,同比增长10.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14.64亿元,同比增长11.40%,全面超越北京银行。  更值得一提的,今年,宁波银行业绩增长迅速,净利润已经超过北京银行。北京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明显不足,难以满足投资者对高回报的期待。  其次,规模优势缩水,北京银行的“一哥”地位开始被动摇。  截至报告期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42215.42亿元,较年初增长12.61%。对比来看,江苏银行资产总额为39518.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12%。 
      196评论
      举报
      老将戴炜临危受命,北京银行能否夺回「失地」?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4-14

      重磅新品!海信发布2025超级大单品小墨E5Q Pro

      4月14日,海信正式发布行业第一电视大单品小墨E5Q Pro,以信芯AI画质芯片、墨晶屏、300Hz超高刷、U+Mini LED光晕控制系统及帝瓦雷环绕音五大行业核心技术,定义2025年电视选购新标准。小墨E5Q Pro新品提供55至100英寸五个尺寸,零售价分别为3699元、4799元、5999元、8199元、14999元,全系享一级能效补贴,4月27日开售,前百名用户加赠海信大圣G5 Pro显示器。 作为电视画质技术突破的核心载体,海信信芯AI画质芯片基于星海大模型与50余年显示技术积累,构建“算力+算法”双驱动体系,通过AI全维感知对19类内容场景进行智能优化。其AI高精控光、景深增强及动态超解像技术,可逐帧提升画面色彩、立体感与清晰度,将低清流媒体内容转化为高清画质。独立运算架构彻底摆脱传统SOC芯片限制,使小墨E5Q Pro成为同档位唯一实现“帧级优化”的产品,画面细节处理能力跃升新台阶。 在屏幕创新上,海信小墨E5Q Pro墨晶屏解决了传统电视受环境光干扰的痛点。普通电视屏幕容易受眩光、倒影影响,雾面屏则存在透光率低、视角狭窄等缺陷。墨晶屏通过四重技术架构实现全新突破:低反层与防眩层组合将反射率压至2.6%,纯净黑度较行业均值提升100%;STW视角补偿层确保178°广视角下色彩一致性。负性液晶技术令透光率与响应速度同步提升,色彩表现增强54%。这一组合使电视在强光环境与多角度观看场景中均能呈现定画质。 针对游戏与体育场景,海信小墨E5Q Pro以原生4K 150Hz+动态300Hz刷新率组合为2025电视选购树立新标准。支持VRR可变刷新率与ALLM自动低延迟技术,搭配HDMI 2.1满血接口,实现3A大作画面0撕裂、0卡顿。面对Mini LED光晕控制难题,小墨E5Q Pro通过1248分区背光与XDR Pro 2800nits峰值亮度的组合,叠加U+Min
      262评论
      举报
      重磅新品!海信发布2025超级大单品小墨E5Q Pro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4-06

      突破卫生巾信任危机,从重新认识「产品标准」开始

      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女性的日常生活中,卫生巾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隐形伴侣”。然而,就是这片小小的卫生用品,近年来却风波不断,成为消费市场中的“重灾区”。  2024年,央视的一则曝光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不少知名品牌深陷“荧光剂超标”的泥沼;同年,56个品牌被指偷工减料,卫生巾行业的质量问题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今年315曝光垃圾翻新卫生巾后,大家对卫生巾品牌的不信任达到巅峰。  从荧光剂争议,到偷工减料、垃圾翻新,市场长期存在的安全与价格失衡问题逐渐暴露,当消费者被迫在“高价低质”与“安全焦虑”间挣扎,行业亟需一场从标准到渠道的彻底革命。  信任崩盘的“双输困局”  卫生巾和米面粮油一样,都属于大规模、高频的刚需生意。  所以,女性消费者在面对品牌卫生巾时几乎没有议价权,卫生巾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高毛利行业。  可就算有着超高毛利,卫生巾的价格依然没有停下上涨的“脚步”。根据Euromonitor数据,从2009年至2023年,卫生巾平均价格从0.49元/片增长到0.9元/片,以4.79%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上涨。  然而,消费者的满意度却没有随着卫生巾价格的上涨而提升。  为了涨价,一些品牌以各种添加物为卖点,比如加点薄荷脑香精宣称清凉抑菌;增加益生菌号称能平衡菌群;还有居然把卫生巾和暖宝宝合二为一,推出加热卫生巾……  靠着疯狂卷概念,确实带动了价格的上涨,但却忽视了广大女性消费者的真实痛点。  参考艺恩营销智库的数据统计,在今年1~9月,全网关于“卫生巾”的讨论中,主要围绕侧漏、反渗、异味、闷热等问题;在黑猫投诉上,与“卫生巾”相关的投诉超4000条,“异物”“过敏”“异味”“污染”等问题,被消费者频繁提及。  &nbs
      357评论
      举报
      突破卫生巾信任危机,从重新认识「产品标准」开始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4-02

      从商汤科技年报,看一家AI企业的确定性叙事

      作者:高藤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生成式AI正悄然融入普通人的世界。 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有3.31亿人表示自己听说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23.5%;有2.49亿人表示自己使用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17.7%。 然而,社会接受度虽然有所提高,但生成式AI商业化依然面临着多维度的现实挑战。 在基础设施层面,算力资源的巨额投入与商业收入形成“剪刀差”,中小厂商难以承受持续迭代的成本压力;在应用层面,消费端产品留存率普遍低于移动互联网应用,多数用户仍停留在尝鲜阶段。 因此,生成式AI迅速迭代进化的当下,更多的企业开始关心AI如何更好地实现商业化落地的问题,在这个关口,商汤科技以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处在技术迭代与商业落地关键窗口期的AI企业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的“标准范本”。 01 一份超预期的“年终答卷” 2024年,AI技术持续迭代升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全球的科技巨头与新兴企业都在这片领域积极布局,试图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诸多不确定下,再看商汤科技这份兼顾了当期业绩增长与未来成长潜力积累的高质量“答卷”,便显得尤为可贵。 首先,从整体来看,商汤科技的营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2024年,商汤集团的总体收入同比增长10.8%,达到37.7亿元人民币,这一增长幅度在竞争激烈的AI市场中实属不易,彰显了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与业务拓展能力。 并且拆解业务收入构成后可以发现,2024年,商汤科技生成式AI收入突破2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1%,连续两年保持三位数增速,不仅反映了商汤科技在生成式AI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更表明其商业化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其次,在成本控制与盈利能力方面,商汤科技同样表现出色。 尽
      184评论
      举报
      从商汤科技年报,看一家AI企业的确定性叙事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3-28

      联合华为鸿蒙智家参展,这家卫浴品牌何以出圈家电赛道?

      作者:叶蓁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前些天,华为鸿蒙智行官宣刘亦菲成为智界品牌大使冲上热搜,问界新M9等多款新车亮相,另一边,华为鸿蒙智家在AWE展会以“人-车-家”全场景智慧生态秀出圈。  华为展示出的最新智能生态布局让人眼前一亮,而在今年紧扣“AI”的AWE展会上,各大品牌也都拿出了新科技新玩法,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健康,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让人眼前一亮又一亮。  在现场,我们亲身体验了雷鸟的AI眼镜,它可以自动抓拍并生成Vlog脚本;三星的AI神系列冰箱,能够自动识别冰箱内食材并根据库存制定菜谱;石头扫地机不仅可以扫地,还能和你唠嗑,“家务革命”可谓是一波接一波。  格外引人注目的,还有智能卫浴3.0场景的展示,用户在进入浴室的一瞬间,系统主动识别并调整环境设置,智能马桶开盖、智能浴霸启动、除臭系统自动开启,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完成。  观众在华为鸿蒙智家展区体验九牧智能魔镜柜  原来,智能卫浴早已不是科技的叠加,它正重新定义我们对日常生活空间的感知和互动方式。而这种新奇体验正是九牧携手华为鸿蒙智家,推出的无感交互卫浴场景。  震撼之余,我们更深刻意识到AI技术的力量,它在家居、健康、生活等领域的深度渗透,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功能和交互方式带来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它正推动着一个智慧化时代的到来。  这背后付出努力的每一个企业,正竭尽所能地推动产业革新,重塑行业格局。  中国企业们,正集体迈向科技高地。  01科技跳跃式发展,行业直达AI+  正如埃隆·马斯克所言:“科技的最大潜力,往往在于我们能够重新定义’不可能’的事物。”  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许多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它正在重塑各个行业的运行规则和商业模式,尤其是这次
      246评论
      举报
      联合华为鸿蒙智家参展,这家卫浴品牌何以出圈家电赛道?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3-27

      从「黄金三米」到「墙屏一体」,海信重构客厅WALL时代规则

      三米的客厅距离曾是禁锢家庭视觉体验的隐形枷锁,我们习惯用“黄金三米定律”为电视尺寸划下边界,然而,2025 AWE展会上各电视品牌推出的百吋产品组成的巨幕森林却在撕裂传统认知。  特别是海信在本次展会上发布的全球最大116吋RGB-Mini LED电视,更是像一副数字壁画嵌入墙体,这个曾被认为会"压迫空间"的庞然巨物,反而通过“墙屏一体”的设计让客厅获得空间解放。  在这场颠覆物理法则的视觉革命中,中国品牌正用技术魔法将“人与屏幕的距离公式”彻底改写——在百吋电视销量同比激增283%的今天(奥维云网2024年数据),海信“客厅WALL时代”揭示的新规则是:不是空间决定屏幕,而是屏幕重构空间。  01挣脱“黄金三米”的束缚 “黄金三米定律”下的固化认知,客厅距离决定屏幕尺寸,屏幕太大,画质不好;距离太近,影响视力,用户被迫有限空间内妥协画质与沉浸感。  可是随着电视显示技术的发展,画质、观看舒适度都实现了跨代升级,从今年AWE展会上透露出的信息可以看出,现在电视的购买逻辑正在发生变化,墙有多大,电视就买多大,电视越大,观看起来不但越沉浸,客厅也会显得更大。  事实上,百吋电视的市场表现也在反映出行业正在努力挣脱“黄金三米”束缚的趋势。  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电视行业75吋销量占比达23.2%,超越占比19.7%的65吋,成为新晋第一大尺寸,奥维云网数据更让人振奋,百吋电视全年销量同比大幅增长283.3%。  上述数据都指向了一个方向,那就是中国电视行业全面进入大屏时代。  在这场大尺寸电视的竞争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看点就是中国品牌的集体冒头。  去年四季度,全球彩电市场出货量三星的份额是16.4%,仍居首位,但出货量同比减少2.4%;在第二、第三位的海信、TCL,份额分别增至1
      662评论
      举报
      从「黄金三米」到「墙屏一体」,海信重构客厅WALL时代规则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3-19

      在线音乐成“业绩压舱石”,腾讯音乐2024全年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增至217.4亿元

      3月18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下简称“腾讯音乐”)发布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的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务报告。 财报显示,腾讯音乐2024年在线音乐业务实现高质量增长,进一步推动了整体业绩的稳增。2024全年总收入达284亿元,在线音乐服务收入为217.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超75%;第四季度延续健康增长态势,在线音乐订阅收入为40.3亿元,同比上升18%,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达1.21亿,ARPPU进一步提升至11.1元。此外,财报披露,腾讯音乐将派发约2.73亿美元年度现金股息,并宣布最高达1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持续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2024年,腾讯音乐在内容与平台“一体两翼”战略的指引下,深耕在线音乐业务,持续驱动整体业绩稳健增长。一方面,腾讯音乐持续构建丰富的内容生态,通过拓展唱片公司合作形式、强化内容制作与共创能力、打造艺人周边与现场演出,为用户带来优质丰富的音乐享受;另一方面,不断优化的平台功能、权益服务和互动玩法,为用户提供了新奇、多元的音乐体验,显著提升用户参与度的同时,实现平台用户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国内在线音乐产业的良好发展为腾讯音乐在线音乐业务的高质量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灼识咨询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在线音乐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3.1%约至322亿元,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495亿元,呈现出蓬勃的增长势头。随着在线音乐市场的进一步渗透及用户付费意愿的稳步提升,腾讯音乐在线音乐业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基于腾讯音乐持续向好的业绩数据,各大券商对其未来发展也持乐观态度。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认为市场低估了腾讯音乐的韧性,更多的音乐制作内容和唱片公司的深化合作将推动腾讯音乐业绩的持续增长。浦银国际也在研报中表示看好腾讯音乐在行业中的领先优势,认为其在线音乐业务具备强确定性。
      818评论
      举报
      在线音乐成“业绩压舱石”,腾讯音乐2024全年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增至217.4亿元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3-19

      这才是真AI!海尔智家把AI生活玩成全球通关密码

      如今智能家居正成为我们触手可及的日常:您踏入家门,灯光自动亮起,智能音箱播放音乐,打开电视自动播放您出门前看的电影……智能生活对于大家来说可能并不稀奇,行业里做智能家居的也很多,但真正能做到全球落地的却很少。 3月19日,海尔智家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以“AI生活,智慧万家”为主题的生态大会。现场,海尔智家展示了智慧家庭10年布局的最新成果:通过发布AI之眼系列黑科技让智慧家庭实现再升级。这意味着海尔智慧家庭开始从“替人家务”迈向“无人家务”。此外,海尔智家还通过科技创新将AI生活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区域加速落地。 具体到“AI之眼”科技,能让家电更智能。烟机会帮您“看锅做饭”,发现即将溢锅时调小和均衡火力,煮饺子不怕溢锅;烤箱会自动识别食材,自动确认温度和时长,说句话就可以等着美味出炉;洗衣机不光能看懂放进去的衣服种类、颜色和数量,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洗护模式,还能主动提醒是否有串色风险、是否有衣服卡住等情况。 不仅是家电,海尔智家还让家有了大脑,让场景更智能。不在家智能门锁会自动“看家护院”,没关严燃气灶,感应器发现后立即关阀、开窗散气;夏天开空调睡觉,智能枕在深睡时稍微调高空调温度,防止受凉冻醒;凌晨检测到卧室二氧化碳浓度偏高,还能自动开启净化和新风功能,避免睡醒头疼不适。 如今,海尔智家已经将AI生活进入全球用户家庭。在国内,场景品牌三翼鸟智慧家庭日活超1000万;在海外,海尔智家注册用户已经超2000万。其中在美国,海尔智家注册用户也超过400万,有位叫Michael Davis的派对达人,最喜欢通过智能烤箱“一键烤火鸡”,来招待自己的朋友们。925万欧洲用户更是对海尔情有独钟,慕尼黑工程师马库斯,为把房子改为节能智能家居,直接all in海尔智慧家电全家桶。海尔智家不仅在国内掀起智慧家庭的普及浪潮,更在全球广泛布局,持续引领全球智慧生活迈向新高度。 你可能要问了,智能家居入
      523评论
      举报
      这才是真AI!海尔智家把AI生活玩成全球通关密码
    • 深眸财经深眸财经
      ·03-10

      DeepSeek来了,金融人该「爽」还是「慌」?

      DeepSeek的威力,终于开始在金融圈炸响。 如果说,过去几年所谓的大模型和AI都是一些简单的工具,甚至有时候还有些鸡肋,与企业投入相比得不偿失,那么2025年这一波,就堪称是金融行业的“核武器”了,简直是“金融圈的最强外挂”。 现在,金融圈的打工人都开始抬头看天、认真思考:DeepSeek来了,究竟是让自己“摸鱼”,还是逼着自己加速“内卷”? 其实,DeepSeek搅动的不仅是金融打工人的生存哲学,更是金融行业的业务规则。看似提升了效率,成本降低了,但有多少人意识到,AI带来的不仅是便利,还有加速竞争的压力。 当大家都开始依赖AI时,谁才能保持竞争优势?金融圈的未来,似乎更像是变成了“卷的巅峰”。 而且,得小心,DeepSeek还是个“幻觉制造机”。它帮你做事的同时,也可能把你带进“AI幻觉”的陷阱,错漏百出,麻烦“缠身”。 DeepSeek的到来,既让金融圈迎来了效率革命,也让每个金融人面临更多未知的挑战。你能像DeepSeek一样“加班不喊累”,还是会被它推得更深,做得更快,压力更大?总之,大家别忘了,AI虽然很牛,但也会犯错、翻车。 金融界的AI“神助攻” DeepSeek进入金融圈后,各大机构的热情简直比AI概念股还要狂热,抢着“上车”的速度堪比春运抢票。 从银行、证券到保险,金融圈的DeepSeek“上车”竞赛彻底打响。 一是,银行业正大规模接入DeepSeek,应用领域涵盖智能风控、信贷审核、资产管理、客服自动化等多个核心环节。 例如,江苏银行利用DeepSeek-VL2进行合同质检和估值对账,提高了信贷审核的精准度和效率;邮储银行将DeepSeek融入“小邮助手”,实现智能客服升级,优化客户服务体验。此外,浦发银行则正在国产化算力平台上部署DeepSeek-R1671B千亿级大模型,探索全面的AI赋能可行性。 二是,保险行业也正在加速引入DeepSeek,
      694评论
      举报
      DeepSeek来了,金融人该「爽」还是「慌」?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