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达摩财经
财经自媒体,关注资本市场人与事。
IP属地:北京
+关注
帖子 · 884
帖子 · 884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达摩财经
达摩财经
·
09-04 23:29
谁是“孔凤全”?中国人保神秘第七大股东,精准抄底三年四亿
出品|达摩财经 一个自然人投资者,位列上市核心险企前十大股东,不说绝无仅有也是非常罕见。 8月27日,中国人保(601319.SH)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营收3240亿元,同比上涨10.85%,归母净利润265.3亿元,同比上涨16.94%。 市场注意到,中国人保的前十大股东中,自然人孔凤全持有中国人保5095.7万股,占比0.12%,位列中国人保第七大股东。中国人保大股东为财政部(60.84%),其次是H股股东和社保基金,其他股东持股均不超过1%。 要知道,大型金融蓝筹股市值大、股权高度集中,前十大股东榜单向来被国家队、国内外主权资金和大型指数ETF占据。像孔凤全这种自然人进入前十大股东,在A股五大险企(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还是独一份。 截至9月4日收盘,中国人保股价为8.47元/股,最新市值3746亿元。按此计算,孔凤全个人持仓市值达到4.32亿元。 关于孔凤全的公开资料极少,截至6月末,除了中国人保外,孔凤全再无其他进入十大股东的持仓股票。 通过追溯发现,孔凤全首次出现在中国人保前十大股东中还是2022年第三季度。彼时,孔凤全持股数量约1663万股,**国人保总股本的0.04%,位居第九大股东。按当季中国人保的成交均价来看,其持股成本不高于5元/股。 此后一年,孔凤全每个季度都在对中国人保进行加仓。一直到2023年第三季度末,孔凤全的持股达到5095.7万股,之后一直锁仓至今。 中国人保在2012年H股上市,2018年11月回A股上市。2022年二季度是中国人保的股价低点,从2022年三季度到2025年二季度,中国人保股价反弹,涨幅最高达到100%。从2023年三季末到2025年二季末,中国人保的股价涨幅也达到了54%。 这意味着,孔凤全精准抄了中国人保的底。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人保披露,孔凤全最初对中国人保的持股中,通过信用证
看
1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谁是“孔凤全”?中国人保神秘第七大股东,精准抄底三年四亿
达摩财经
达摩财经
·
09-04 23:15
三季度还债潮“大考”在即,房企差异化穿越周期
2025年,房地产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偿债考验。 据克而瑞发布的数据,2025年,房地产行业债务到期规模甚至要高于2024年,达5257亿元。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为偿债高峰,到期规模约1574亿元,占全年到期规模的近三成。 在过往,房企的融资渠道多元且相对畅通,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方式为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动力,支撑着行业蓬勃发展。但如今,形势却急转直下,融资规模大幅下降。 今年以来,很多房企仍陷入融资困难态势,上半年房企融资1844亿元,同比下降了30%。销售情况也不乐观,7月份房地产市场继续低位运行。由于销售不畅,房企融资性现金流长期流出,偿债压力更大,债务违约现象还在持续。 截至8月末,全国已有77家房企发生债务违约,较2022年债务违约爆发期的44家近乎翻倍。 在融资难,销售不畅的压力之下,房地产行业还要面对三季度平均每月需偿还超520亿元债务,对现金流本就紧张的房企而言,无疑是“压顶之石”。 主动降债构筑长期安全边际 为了避免债务违约,房地产企业采取了多种化债方式改善资本结构,这不仅是企业自救的关键一环,也是行业整体风险化解的重要信号。 在房地产行业化债过程中,多数出险房企选择被动纾困,比如债务重组、资产出售或债务展期,以此来缓解流动性压力,并为恢复经营争取时间。截至8月末,有20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或重整计划获批准,化债总规模突破1.2万亿元。 但是,部分出险房企虽推进债务重组,但实际上并没有提升现金偿付率,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被动策略也只是无奈之举。这些方式都面临一定的代价,比如股权稀释、资产折价或信用受损。 而不少优质房企,也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业务特点的融资路径,持续主动优化债务结构。华润置地凭借独特背景和多元化业务优势,保持了融资渠道的相对畅通。2025年以来,华润先后发行多期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券,上半年末,加权平均融资成本同比下降32个基
看
82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三季度还债潮“大考”在即,房企差异化穿越周期
达摩财经
达摩财经
·
09-03 23:51
“农工争霸”风起云涌,农行何以高歌猛进?
出品|达摩财经 作为A股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9月3日,工商银行(601398.SH)的股价为7.44元/股,总市值高达2.65万亿元。 同日,农业银行(601288.SH)的股价报收于7.15元/股,最新市值已达到2.50万亿元,与工商银行的差距逐渐缩小。年初时,双方市值差距接近6000亿元,目前已收窄至不到1500亿元。 前不久,农业银行就已超过了工商银行,成为A股流通市值最高的公司。截至9月3日,农业银行A股流通市值为2.28万亿元,较工商银行高出2700亿元。 年初至今,农业银行A股股价涨幅约40%,远高于其他几大国有行,成为银行板块最亮眼的个股之一。 农业银行股价高歌猛进,是资金密集抢筹的必然结果。截至6月末,重仓农业银行的基金数量达到339只,较2024年末时增加42只。此外,年内该行H股股票3次获得平安人寿举牌,半年报显示,平安人寿已持有16.09%的农行H股。 今年上半年,农业银行的业绩表现不俗,营收3699.37亿元,同比增长0.85%;净利润1399.43亿元,同比增长2.53%,增速在六大国有行中居首。在这之前,农业银行的利润增速已连续两年领跑六大行。 与农业银行相比,工商银行此前连续3年营收下滑,今年上半年时营收增速回正,但净利润反而出现下滑。 截至上半年末,农业银行的总资产为46.86万亿元,超过建设银行成为六大国有行中的第二名。总资产规模较上年底增长8.37%,同样排在第二位。资产质量方面,上半年,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28%,较去年末收窄0.02个百分点。而工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3%,稍逊于农业银行。 在风险抵补能力上,上半年,农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95.00%,在六大国有行中排名首位。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稍低,分别为239.40%、217.71%。 在过去几年中,农业银行依靠扩张生息资产规模及深耕下沉市场,推动业绩整体增长。不
看
162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农工争霸”风起云涌,农行何以高歌猛进?
达摩财经
达摩财经
·
09-03 23:42
热点轮换、分路突围,那些绩优基金经理都在买啥?
2025年A股市场显著走强,上证指数更是刷新近十年新高。随着股市的持续上涨,权益类基金受益匪浅。中基协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 纵观上半年公募基金公司业绩表现,净利润规模在2亿元以上的基金公司共有19家,其中,净利润增速超过40%的仅有广发基金、中欧基金、兴业基金。 在今年股市上涨行情中,一批出色的基金经理为市场提供了“多元适配” 的投资解法,偏好短期收益的投资者可追随科技、医药赛道的产业红利,追求稳健的投资者能依托价值策略把握低估机遇,擅长周期布局的投资者也能找到资源品领域的轮动机会。 其中,汇添富的马翔、张韡,中欧的蓝小康、冯炉丹,易方达的祁禾、嘉实的王贵重、大成的韩创等在今年均表现不俗,在 2025 年结构性行情中展现出强大投研实力。 今年8月,算力板块强势发力,科创50指数大涨推动沪指站上 3800 点。截至9月2日,马翔管理的汇添富科技创新混合精准把握 AI 机遇,任职回报超240%;蓝小康以 136亿元在管规模,凭借中欧红利优享近一年50.73% 的收益,成为价值投资标杆;韩创则在周期领域发力,大成产业趋势今年实现46.48%上涨。 这一轮业绩表现出色的基金经理们大多经历了市场多轮牛熊考验,或深耕科技成长,或坚守价值投资,均在年内取得优异成绩。在35 万亿公募版图中,他们管理的产品不仅贡献了可观收益,更在市场分化中起到稳定作用,悄然成为公募基金的中流砥柱,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红利热点轮动 在A股下半年上涨行情中,科技股接过创新药的接力棒,凭借其高成长性与高弹性特征,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整体表现突出。 今年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凭其突破性的性能与卓越的性价比点燃全球AI行情,带动半导体、云计算、机器人等关联板块全线飙升。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也围绕两大方向展开,上游聚焦我国占优的高端制造(CPO
看
12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热点轮换、分路突围,那些绩优基金经理都在买啥?
达摩财经
达摩财经
·
09-03 00:09
百亿股权激励“吓坏”了投资者,顺丰控股股价连跌
出品|达摩财经 9月2日,顺丰控股(002352.SZ)收于41.82元/股,总市值为2107亿元,自8月29日至今,公司股价连续下跌,累计跌幅为13.60%。 股价变动前夕,顺丰控股发起了一份名为“共同成长”的持股计划,将拿出不超过2亿股股份用作对员工的股权激励,且无需参与者出资。以公告当日股价计算,2亿股股份对应的价格约为96.8亿元。 这一计划却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的质疑。有投资者认为,该计划考核标准过低,且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会侵蚀公司利润。此外,激励股份解禁后,公司股价或因抛压而下跌。但也有投资者称,这一激励计划是对公司的长期利好。 “共同成长”持股计划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 根据顺丰控股公告,这一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于公司控股股东明德控股的无偿捐赠,总数为不超过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4%。明德控股由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持股99.9%,截至二季度末,明德控股合计持有上市公司53.32%的股份。 在激励对象上,此次持股计划的覆盖面较广,涵盖董监高、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其中核心骨干人员中包括收派员、运作员等基层员工。员工参与持股计划门槛也不算高。在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条件仅为当年净利润增长率为正。而在个人层面,激励对象的绩效考核为A或B,均可获得股权激励,仅获配比例存在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顺丰控股并非直接向激励对象发放股份,而是发放“虚拟股份单元”,并以此为基准,按授予价格的增值情况,计算最终发放的股份数。在9年的存续期中,“共同成长”持股计划预计发放16.2亿份虚拟股份单元,2025年至2027年的授予价格为35元/股。 公告显示,今年顺丰控股计划向员工发放8114.4万份“虚拟股份单元”,应确认的总费用为4.25亿元,这一费用将在11年内完成摊销。这也意味着,在2026年至2034年间,公司每年需要多支出4431.09万元的费用。 若“共同成长”持股计划所发
看
616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百亿股权激励“吓坏”了投资者,顺丰控股股价连跌
达摩财经
达摩财经
·
09-01
“伯牙绝弦”过气了?霸王茶姬上市五个月股价腰斩
出品|达摩财经 上市不到五个月,霸王茶姬的股价已然腰斩。去年还是茶饮界的“网红”,上市后为何突然变脸了呢? 8月29日,霸王茶姬(CHA.O)发布二季报。今年二季度,霸王茶姬实现营收33.32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为0.70亿元,同比下滑88.82%。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公司二季度的经调整后净利润为6.30亿元,同比微增0.13%。 这一增速较上市前大幅下滑。2024年,霸王茶姬的营收增速为167.35%,归母净利润增速高达228.63%。 门店增长速度趋缓叠加单店业绩表现下滑,是霸王茶姬收入增速下降的主要因素。今年二季度末,霸王茶姬的门店数量为7038家,较上季度末增长357家。与之相比,去年二季度末时,公司门店数量环比增长了913家。 今年二季度,霸王茶姬大中华区的单店月均GMV为40.35万元,较去年同期的53.80万元收窄25%。 业绩增长趋缓直接反映在了霸王茶姬的股价上。8月29日,霸王茶姬大跌13.14%至19.11美元/股,总市值约35亿美元。上市不到5个月,霸王茶姬股价较上市首日高点下跌54.3%,较28美元的发行价也下跌了1/3。 作为一家异军突起的新茶饮公司,霸王茶姬在短短3年内完成了从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品牌的华丽转身。2022年初至2024年底,霸王茶姬的门店数量从不到500家暴增至逾6000家,门店数量在高端现制茶饮(杯单价17元及以上)赛道排行第一。 在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看来,公司主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坚决不盲目跟风卷入价格战;坚持高价值品牌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运营提升优化运营效率。曾经,这一原则是霸王茶姬占领用户心智、实现快速发展的秘方。但随着新茶饮市场的转变,这一原则能否继续为公司发展提供动力值得关注。 单店GMV下滑 对于霸王茶姬而言,单店GMV的下滑是公司面临的显著问题之一。自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霸王茶姬单店GMV
看
1,199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伯牙绝弦”过气了?霸王茶姬上市五个月股价腰斩
达摩财经
达摩财经
·
09-01
投资收益大降四成,中国太平发生了什么?
出品|达摩财经 8月28日,中国太平(0966.HK)发布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太平实现保险服务收入559.64亿港元,同比增长0.2%;保险服务业绩123.16亿港元,同比增长9.5%;归母净利润达67.6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 中国太平这份财报看上去增势不错,但却没能达到投资者心中的预期。财报发布次日,中国太平股价下跌11.58%,截至9月1日,中国太平股价报于16.54港元/股,最新市值594.45亿港元。 从中国太平的报表中不难看出,上半年净利润的增长,大部分要归功于税收少支出65亿港元。集团除税前的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37.9%。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太平上半年的净投资业绩竟然产生了5.34亿港元的亏损,而上年同期则盈利75亿港元。由此可见,中国太平上半年业绩呈现保险主业稳健增长、投资收益阶段性承压的特征。 中国太平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受到境内利率走势影响,FV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债券未实现收益大幅低于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中国太平已实现及未实现资本利得由2024年的127.41亿港元转为亏损35.19亿港元。 受此影响,中国太平上半年实现总投资收益为217.4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72.42亿港元大幅下降41.6%。 从中国太平的净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来看,均出现同比下降,其中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同比降至2.68%,相较同业降幅较大。 那么,中国太平到底亏在哪了? 财报显示,中国太平FVPL债务投资(非上市)有24.53亿港元的公允价值损失,去年同期有56亿港元的未实现收益,这是与去年同期对比最为明显的一个下降点。同时,投资物业重估和联合营公司减值分别计了7.2亿港元和9亿港元的亏损,仅上述三项就抹去了超40亿港元的利润。 中国太平上半年的投资成绩也将其投资业务结构问题暴露出来。上半年,中国太平投资资
看
23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投资收益大降四成,中国太平发生了什么?
达摩财经
达摩财经
·
09-01
四年前上市融资44亿美元,滴滴花了20亿美元“收尾”
四年前滴滴赴美上市引发的投资者集体诉讼,终于要和解了。滴滴为此付出了7.34亿美元(53亿元)的代价。滴滴最新财报同时披露,滴滴从2023年底至今已累计支出12.63亿美元(91亿元)回购股票。 8月28日披露的滴滴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当季营收564亿元,同比增10.9%;当季净亏损25亿元,主要原因是为此前的股东集体诉讼案一次性计提了7.34亿美元(53亿元)的拨备。 滴滴此前曾披露,从2021年7月开始,滴滴、滴滴部分高管和董事在美国纽约和加州联邦法院提起的几起股东集体诉讼案中被列为被告,诉讼声称滴滴的2021年IPO文件中存在重大错误陈述和遗漏,类似诉讼还有2021年12月在纽约州法院提起的集体诉讼案。 缠诉四年,滴滴与部分现任、前任高管/董事就集体诉讼案签署了和解协议,同意支付7.34亿美元和解。滴滴表示,和解并不代表承认诉讼主张有效,滴滴也不存在过错或不当行为,和解是为了避免进一步诉讼可能产生的成本和对业务发展的干扰。 类似的股东集体诉讼在美国资本市场并不少见,很多公司往往选择和解避免长期诉讼。阿里巴巴曾经在2019年和2024年分别支出2.5亿美元和4.3亿美元用于和解股东集体诉讼。滴滴此次付出7.34亿美元,也是赴美上市中国互联网企业迄今最大的一笔和解金。 2021年6月30日,滴滴赴美上市在纽交所挂牌,发行价14美元,共发行3.17亿股ADS,募资44亿美元(扣除承销等费用后净额43亿美元),发行总市值670亿美元。上市后仅数日,滴滴就迎来网络安全审查风暴,并被禁止新增用户。2022年6月10日滴滴从纽交所退市,转至粉单市场交易。经过18个月全面整改后,滴滴于2023年1月恢复在内地应用商店上架。 最新财报披露,从2023年11月开始,截止2025年8月22日,滴滴陆续回购了2.868亿股ADS、花费约12.63亿美元,回购的所有股票已经注销。这也意味
看
1,438
回复
1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四年前上市融资44亿美元,滴滴花了20亿美元“收尾”
达摩财经
达摩财经
·
08-29
珀莱雅核心品牌碰天花板,二代接班遭遇挑战
出品|达摩财经 最新半年报发布后,珀莱雅(603605.SH)股价大跌。数据显示,这家国产美妆龙头遇到了一些问题。 今年上半年,珀莱雅实现营收53.62亿元,同比增长7.21%;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80%。虽然“双增”,但仔细来看,珀莱雅业绩增速已降至近五年最低水平。2021年至2024年的半年报中,珀莱雅的营收增速一直在35%以上,归母净利润增速最低也有26.48%。 核心护肤品收入增长停滞,是珀莱雅营收增速下滑的主因。今年上半年,公司护肤品的收入为41.99亿元,同比增长仅0.2%;其中公司核心护肤品品牌珀莱雅收入为39.79亿元,同比下滑0.08%。 与此同时,珀莱雅的销售费用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达到26.59亿元,同比增长13.64%,销售费用率也同比上升2.81个百分点至49.59%。 珀莱雅业务横跨护肤品、美妆、洗护等多个品类。据欧睿数据,珀莱雅在国内护肤品市场中市占率排行第三,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 这两年,国内美妆市场整体承压,珀莱雅的市场压力变大,更关键的是,去年创始人二代侯亚孟接任总经理前后,珀莱雅出现高层动荡,焕新后更加国际化的管理团队,能否扛住压力重拾增长值得关注。 二代接班谋出海 36岁的侯亚孟,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侯军呈之子。去年9月,侯亚孟接替舅舅方玉友,成为珀莱雅新任总经理。 侯亚孟接班后,珀莱雅管理团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2024年11月,原上美股份全球首席科学家黄虎加入珀莱雅,担任首席科学官一职。2025年后,首席研发创新官孙培文、首席数字官胡宁波、产品开发负责人汪奕峰、董秘薛霞先后加入珀莱雅管理层。今年8月,公司还将董事会席位由5席改至7席,并提名范明曦为独董候选人。 珀莱雅的新任高管均拥有国际化工作背景。黄虎、孙培文曾在宝洁任职,胡宁波曾任LVMH时装部北亚区首席信息官,汪奕峰则拥有在欧莱雅、爱茉莉太平洋
看
153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珀莱雅核心品牌碰天花板,二代接班遭遇挑战
达摩财经
达摩财经
·
08-29
新华保险凶猛:杨玉成任职两年业绩大爆发
出品|达摩财经 杨玉成执掌新华保险后,这家曾陷入低谷的险企业绩表现极为亮眼。今年上半年,新华保险业绩再次爆发。 8月28日,新华保险(601336.SH)发布最新财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00.41亿元,同比增长26%;归母净利润147.99亿元,同比增长33.53%。 新华保险业绩如此高光,得益于这两年贯彻的“强投资”风格。上半年,公司投资规模稳步扩大,投资收益率较去年同期明显提升,带动投资业绩实现大幅增长。 截至6月末,新华保险投资规模超 1.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1%。上半年年化总投资收益率达 5.9%,同比提升 1.1 个百分点;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 6.3%。 具体来看,新华保险的投资业务对业绩增长的贡献远高于保险服务收入。上半年,新华保险的保险服务收入为247.53亿元,同比上涨5.69%,但投资收益达到187.63亿元,同比大涨1842.3%。 要知道,新华保险的业绩在2024年已经大爆发,当年净利润262亿创纪录,同比增长200%。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继续爆发,业绩表现引人瞩目。 新华保险的经营改善与业绩增长,直接反映在股价走势上。从2024年至今,新华保险累计涨幅超过130%,在主要险企上市公司中表现最佳。今年以来,新华保险以超过40%的涨幅领衔A股上市险企,新华保险H股更是年涨幅达到114.84%。 8月29日,新华保险的股价创出71.16元/股的历史新高,收盘价为68.24元/股,最新市值2128亿元。 新华保险“炒股”爆赚 新华保险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其在权益市场重点布局的必然结果。 2023年9月,时任申万宏源证券总经理杨玉成调任新华保险,旋即挂帅董事长。这位“券商系”董事长任职后,新华保险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强投资”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杨玉成的主导下,新华保险股票基金权益类配置比例逐渐上升,随着“924”行情的爆发,
看
423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新华保险凶猛:杨玉成任职两年业绩大爆发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4098951135646950","uuid":"4098951135646950","gmtCreate":1635848068629,"gmtModify":1679458838066,"name":"达摩财经","pinyin":"dmcjdamocaijing","introduction":"财经自媒体,关注资本市场人与事。","introductionEn":"","signature":"关注资本市场人与事。","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0be270137f5c2899c209c0f9c8f4724a","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6,"status":2,"fanSize":128,"headSize":0,"tweetSize":884,"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2,"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2","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资深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10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063fb68ea29c9ae6858c58630e182d5","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96c699a93be4214d4b49aea6a5a5d1a4","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35b0e542a9ff77046ed69ef602bc105d","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4.07.30","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badge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1","templateUu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name":"新晋创作者","description":"首次获得精华帖的创作者","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ce9180a952c61a51c39f70d533b81a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98cf16cf4b858114f7ab9a779f9e6f1","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3.03.13","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5}],"userBadgeCount":2,"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北京","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75062608285904,"gmtCreate":1756999791030,"gmtModify":1757000487885,"author":{"id":"4098951135646950","authorId":"4098951135646950","name":"达摩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0be270137f5c2899c209c0f9c8f4724a","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8951135646950","authorIdStr":"4098951135646950"},"themes":[],"title":"谁是“孔凤全”?中国人保神秘第七大股东,精准抄底三年四亿","htmlText":"出品|达摩财经 一个自然人投资者,位列上市核心险企前十大股东,不说绝无仅有也是非常罕见。 8月27日,中国人保(601319.SH)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营收3240亿元,同比上涨10.85%,归母净利润265.3亿元,同比上涨16.94%。 市场注意到,中国人保的前十大股东中,自然人孔凤全持有中国人保5095.7万股,占比0.12%,位列中国人保第七大股东。中国人保大股东为财政部(60.84%),其次是H股股东和社保基金,其他股东持股均不超过1%。 要知道,大型金融蓝筹股市值大、股权高度集中,前十大股东榜单向来被国家队、国内外主权资金和大型指数ETF占据。像孔凤全这种自然人进入前十大股东,在A股五大险企(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还是独一份。 截至9月4日收盘,中国人保股价为8.47元/股,最新市值3746亿元。按此计算,孔凤全个人持仓市值达到4.32亿元。 关于孔凤全的公开资料极少,截至6月末,除了中国人保外,孔凤全再无其他进入十大股东的持仓股票。 通过追溯发现,孔凤全首次出现在中国人保前十大股东中还是2022年第三季度。彼时,孔凤全持股数量约1663万股,**国人保总股本的0.04%,位居第九大股东。按当季中国人保的成交均价来看,其持股成本不高于5元/股。 此后一年,孔凤全每个季度都在对中国人保进行加仓。一直到2023年第三季度末,孔凤全的持股达到5095.7万股,之后一直锁仓至今。 中国人保在2012年H股上市,2018年11月回A股上市。2022年二季度是中国人保的股价低点,从2022年三季度到2025年二季度,中国人保股价反弹,涨幅最高达到100%。从2023年三季末到2025年二季末,中国人保的股价涨幅也达到了54%。 这意味着,孔凤全精准抄了中国人保的底。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人保披露,孔凤全最初对中国人保的持股中,通过信用证","listText":"出品|达摩财经 一个自然人投资者,位列上市核心险企前十大股东,不说绝无仅有也是非常罕见。 8月27日,中国人保(601319.SH)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营收3240亿元,同比上涨10.85%,归母净利润265.3亿元,同比上涨16.94%。 市场注意到,中国人保的前十大股东中,自然人孔凤全持有中国人保5095.7万股,占比0.12%,位列中国人保第七大股东。中国人保大股东为财政部(60.84%),其次是H股股东和社保基金,其他股东持股均不超过1%。 要知道,大型金融蓝筹股市值大、股权高度集中,前十大股东榜单向来被国家队、国内外主权资金和大型指数ETF占据。像孔凤全这种自然人进入前十大股东,在A股五大险企(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还是独一份。 截至9月4日收盘,中国人保股价为8.47元/股,最新市值3746亿元。按此计算,孔凤全个人持仓市值达到4.32亿元。 关于孔凤全的公开资料极少,截至6月末,除了中国人保外,孔凤全再无其他进入十大股东的持仓股票。 通过追溯发现,孔凤全首次出现在中国人保前十大股东中还是2022年第三季度。彼时,孔凤全持股数量约1663万股,**国人保总股本的0.04%,位居第九大股东。按当季中国人保的成交均价来看,其持股成本不高于5元/股。 此后一年,孔凤全每个季度都在对中国人保进行加仓。一直到2023年第三季度末,孔凤全的持股达到5095.7万股,之后一直锁仓至今。 中国人保在2012年H股上市,2018年11月回A股上市。2022年二季度是中国人保的股价低点,从2022年三季度到2025年二季度,中国人保股价反弹,涨幅最高达到100%。从2023年三季末到2025年二季末,中国人保的股价涨幅也达到了54%。 这意味着,孔凤全精准抄了中国人保的底。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人保披露,孔凤全最初对中国人保的持股中,通过信用证","text":"出品|达摩财经 一个自然人投资者,位列上市核心险企前十大股东,不说绝无仅有也是非常罕见。 8月27日,中国人保(601319.SH)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营收3240亿元,同比上涨10.85%,归母净利润265.3亿元,同比上涨16.94%。 市场注意到,中国人保的前十大股东中,自然人孔凤全持有中国人保5095.7万股,占比0.12%,位列中国人保第七大股东。中国人保大股东为财政部(60.84%),其次是H股股东和社保基金,其他股东持股均不超过1%。 要知道,大型金融蓝筹股市值大、股权高度集中,前十大股东榜单向来被国家队、国内外主权资金和大型指数ETF占据。像孔凤全这种自然人进入前十大股东,在A股五大险企(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还是独一份。 截至9月4日收盘,中国人保股价为8.47元/股,最新市值3746亿元。按此计算,孔凤全个人持仓市值达到4.32亿元。 关于孔凤全的公开资料极少,截至6月末,除了中国人保外,孔凤全再无其他进入十大股东的持仓股票。 通过追溯发现,孔凤全首次出现在中国人保前十大股东中还是2022年第三季度。彼时,孔凤全持股数量约1663万股,**国人保总股本的0.04%,位居第九大股东。按当季中国人保的成交均价来看,其持股成本不高于5元/股。 此后一年,孔凤全每个季度都在对中国人保进行加仓。一直到2023年第三季度末,孔凤全的持股达到5095.7万股,之后一直锁仓至今。 中国人保在2012年H股上市,2018年11月回A股上市。2022年二季度是中国人保的股价低点,从2022年三季度到2025年二季度,中国人保股价反弹,涨幅最高达到100%。从2023年三季末到2025年二季末,中国人保的股价涨幅也达到了54%。 这意味着,孔凤全精准抄了中国人保的底。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人保披露,孔凤全最初对中国人保的持股中,通过信用证","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056518346ecf44c37043a93833b10b1","width":"1000","height":"66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506260828590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5056731402264,"gmtCreate":1756998910130,"gmtModify":1756998939468,"author":{"id":"4098951135646950","authorId":"4098951135646950","name":"达摩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0be270137f5c2899c209c0f9c8f4724a","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8951135646950","authorIdStr":"4098951135646950"},"themes":[],"title":"三季度还债潮“大考”在即,房企差异化穿越周期","htmlText":"2025年,房地产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偿债考验。 据克而瑞发布的数据,2025年,房地产行业债务到期规模甚至要高于2024年,达5257亿元。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为偿债高峰,到期规模约1574亿元,占全年到期规模的近三成。 在过往,房企的融资渠道多元且相对畅通,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方式为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动力,支撑着行业蓬勃发展。但如今,形势却急转直下,融资规模大幅下降。 今年以来,很多房企仍陷入融资困难态势,上半年房企融资1844亿元,同比下降了30%。销售情况也不乐观,7月份房地产市场继续低位运行。由于销售不畅,房企融资性现金流长期流出,偿债压力更大,债务违约现象还在持续。 截至8月末,全国已有77家房企发生债务违约,较2022年债务违约爆发期的44家近乎翻倍。 在融资难,销售不畅的压力之下,房地产行业还要面对三季度平均每月需偿还超520亿元债务,对现金流本就紧张的房企而言,无疑是“压顶之石”。 主动降债构筑长期安全边际 为了避免债务违约,房地产企业采取了多种化债方式改善资本结构,这不仅是企业自救的关键一环,也是行业整体风险化解的重要信号。 在房地产行业化债过程中,多数出险房企选择被动纾困,比如债务重组、资产出售或债务展期,以此来缓解流动性压力,并为恢复经营争取时间。截至8月末,有20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或重整计划获批准,化债总规模突破1.2万亿元。 但是,部分出险房企虽推进债务重组,但实际上并没有提升现金偿付率,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被动策略也只是无奈之举。这些方式都面临一定的代价,比如股权稀释、资产折价或信用受损。 而不少优质房企,也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业务特点的融资路径,持续主动优化债务结构。华润置地凭借独特背景和多元化业务优势,保持了融资渠道的相对畅通。2025年以来,华润先后发行多期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券,上半年末,加权平均融资成本同比下降32个基","listText":"2025年,房地产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偿债考验。 据克而瑞发布的数据,2025年,房地产行业债务到期规模甚至要高于2024年,达5257亿元。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为偿债高峰,到期规模约1574亿元,占全年到期规模的近三成。 在过往,房企的融资渠道多元且相对畅通,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方式为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动力,支撑着行业蓬勃发展。但如今,形势却急转直下,融资规模大幅下降。 今年以来,很多房企仍陷入融资困难态势,上半年房企融资1844亿元,同比下降了30%。销售情况也不乐观,7月份房地产市场继续低位运行。由于销售不畅,房企融资性现金流长期流出,偿债压力更大,债务违约现象还在持续。 截至8月末,全国已有77家房企发生债务违约,较2022年债务违约爆发期的44家近乎翻倍。 在融资难,销售不畅的压力之下,房地产行业还要面对三季度平均每月需偿还超520亿元债务,对现金流本就紧张的房企而言,无疑是“压顶之石”。 主动降债构筑长期安全边际 为了避免债务违约,房地产企业采取了多种化债方式改善资本结构,这不仅是企业自救的关键一环,也是行业整体风险化解的重要信号。 在房地产行业化债过程中,多数出险房企选择被动纾困,比如债务重组、资产出售或债务展期,以此来缓解流动性压力,并为恢复经营争取时间。截至8月末,有20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或重整计划获批准,化债总规模突破1.2万亿元。 但是,部分出险房企虽推进债务重组,但实际上并没有提升现金偿付率,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被动策略也只是无奈之举。这些方式都面临一定的代价,比如股权稀释、资产折价或信用受损。 而不少优质房企,也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业务特点的融资路径,持续主动优化债务结构。华润置地凭借独特背景和多元化业务优势,保持了融资渠道的相对畅通。2025年以来,华润先后发行多期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券,上半年末,加权平均融资成本同比下降32个基","text":"2025年,房地产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偿债考验。 据克而瑞发布的数据,2025年,房地产行业债务到期规模甚至要高于2024年,达5257亿元。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为偿债高峰,到期规模约1574亿元,占全年到期规模的近三成。 在过往,房企的融资渠道多元且相对畅通,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方式为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动力,支撑着行业蓬勃发展。但如今,形势却急转直下,融资规模大幅下降。 今年以来,很多房企仍陷入融资困难态势,上半年房企融资1844亿元,同比下降了30%。销售情况也不乐观,7月份房地产市场继续低位运行。由于销售不畅,房企融资性现金流长期流出,偿债压力更大,债务违约现象还在持续。 截至8月末,全国已有77家房企发生债务违约,较2022年债务违约爆发期的44家近乎翻倍。 在融资难,销售不畅的压力之下,房地产行业还要面对三季度平均每月需偿还超520亿元债务,对现金流本就紧张的房企而言,无疑是“压顶之石”。 主动降债构筑长期安全边际 为了避免债务违约,房地产企业采取了多种化债方式改善资本结构,这不仅是企业自救的关键一环,也是行业整体风险化解的重要信号。 在房地产行业化债过程中,多数出险房企选择被动纾困,比如债务重组、资产出售或债务展期,以此来缓解流动性压力,并为恢复经营争取时间。截至8月末,有20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或重整计划获批准,化债总规模突破1.2万亿元。 但是,部分出险房企虽推进债务重组,但实际上并没有提升现金偿付率,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被动策略也只是无奈之举。这些方式都面临一定的代价,比如股权稀释、资产折价或信用受损。 而不少优质房企,也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业务特点的融资路径,持续主动优化债务结构。华润置地凭借独特背景和多元化业务优势,保持了融资渠道的相对畅通。2025年以来,华润先后发行多期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券,上半年末,加权平均融资成本同比下降32个基","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0a6d5a91be5e91c195a9ee7c36dae85","width":"1080","height":"67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505673140226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8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4698875551760,"gmtCreate":1756914691355,"gmtModify":1756915206549,"author":{"id":"4098951135646950","authorId":"4098951135646950","name":"达摩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0be270137f5c2899c209c0f9c8f4724a","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8951135646950","authorIdStr":"4098951135646950"},"themes":[],"title":"“农工争霸”风起云涌,农行何以高歌猛进?","htmlText":"出品|达摩财经 作为A股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9月3日,工商银行(601398.SH)的股价为7.44元/股,总市值高达2.65万亿元。 同日,农业银行(601288.SH)的股价报收于7.15元/股,最新市值已达到2.50万亿元,与工商银行的差距逐渐缩小。年初时,双方市值差距接近6000亿元,目前已收窄至不到1500亿元。 前不久,农业银行就已超过了工商银行,成为A股流通市值最高的公司。截至9月3日,农业银行A股流通市值为2.28万亿元,较工商银行高出2700亿元。 年初至今,农业银行A股股价涨幅约40%,远高于其他几大国有行,成为银行板块最亮眼的个股之一。 农业银行股价高歌猛进,是资金密集抢筹的必然结果。截至6月末,重仓农业银行的基金数量达到339只,较2024年末时增加42只。此外,年内该行H股股票3次获得平安人寿举牌,半年报显示,平安人寿已持有16.09%的农行H股。 今年上半年,农业银行的业绩表现不俗,营收3699.37亿元,同比增长0.85%;净利润1399.43亿元,同比增长2.53%,增速在六大国有行中居首。在这之前,农业银行的利润增速已连续两年领跑六大行。 与农业银行相比,工商银行此前连续3年营收下滑,今年上半年时营收增速回正,但净利润反而出现下滑。 截至上半年末,农业银行的总资产为46.86万亿元,超过建设银行成为六大国有行中的第二名。总资产规模较上年底增长8.37%,同样排在第二位。资产质量方面,上半年,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28%,较去年末收窄0.02个百分点。而工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3%,稍逊于农业银行。 在风险抵补能力上,上半年,农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95.00%,在六大国有行中排名首位。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稍低,分别为239.40%、217.71%。 在过去几年中,农业银行依靠扩张生息资产规模及深耕下沉市场,推动业绩整体增长。不","listText":"出品|达摩财经 作为A股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9月3日,工商银行(601398.SH)的股价为7.44元/股,总市值高达2.65万亿元。 同日,农业银行(601288.SH)的股价报收于7.15元/股,最新市值已达到2.50万亿元,与工商银行的差距逐渐缩小。年初时,双方市值差距接近6000亿元,目前已收窄至不到1500亿元。 前不久,农业银行就已超过了工商银行,成为A股流通市值最高的公司。截至9月3日,农业银行A股流通市值为2.28万亿元,较工商银行高出2700亿元。 年初至今,农业银行A股股价涨幅约40%,远高于其他几大国有行,成为银行板块最亮眼的个股之一。 农业银行股价高歌猛进,是资金密集抢筹的必然结果。截至6月末,重仓农业银行的基金数量达到339只,较2024年末时增加42只。此外,年内该行H股股票3次获得平安人寿举牌,半年报显示,平安人寿已持有16.09%的农行H股。 今年上半年,农业银行的业绩表现不俗,营收3699.37亿元,同比增长0.85%;净利润1399.43亿元,同比增长2.53%,增速在六大国有行中居首。在这之前,农业银行的利润增速已连续两年领跑六大行。 与农业银行相比,工商银行此前连续3年营收下滑,今年上半年时营收增速回正,但净利润反而出现下滑。 截至上半年末,农业银行的总资产为46.86万亿元,超过建设银行成为六大国有行中的第二名。总资产规模较上年底增长8.37%,同样排在第二位。资产质量方面,上半年,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28%,较去年末收窄0.02个百分点。而工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3%,稍逊于农业银行。 在风险抵补能力上,上半年,农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95.00%,在六大国有行中排名首位。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稍低,分别为239.40%、217.71%。 在过去几年中,农业银行依靠扩张生息资产规模及深耕下沉市场,推动业绩整体增长。不","text":"出品|达摩财经 作为A股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9月3日,工商银行(601398.SH)的股价为7.44元/股,总市值高达2.65万亿元。 同日,农业银行(601288.SH)的股价报收于7.15元/股,最新市值已达到2.50万亿元,与工商银行的差距逐渐缩小。年初时,双方市值差距接近6000亿元,目前已收窄至不到1500亿元。 前不久,农业银行就已超过了工商银行,成为A股流通市值最高的公司。截至9月3日,农业银行A股流通市值为2.28万亿元,较工商银行高出2700亿元。 年初至今,农业银行A股股价涨幅约40%,远高于其他几大国有行,成为银行板块最亮眼的个股之一。 农业银行股价高歌猛进,是资金密集抢筹的必然结果。截至6月末,重仓农业银行的基金数量达到339只,较2024年末时增加42只。此外,年内该行H股股票3次获得平安人寿举牌,半年报显示,平安人寿已持有16.09%的农行H股。 今年上半年,农业银行的业绩表现不俗,营收3699.37亿元,同比增长0.85%;净利润1399.43亿元,同比增长2.53%,增速在六大国有行中居首。在这之前,农业银行的利润增速已连续两年领跑六大行。 与农业银行相比,工商银行此前连续3年营收下滑,今年上半年时营收增速回正,但净利润反而出现下滑。 截至上半年末,农业银行的总资产为46.86万亿元,超过建设银行成为六大国有行中的第二名。总资产规模较上年底增长8.37%,同样排在第二位。资产质量方面,上半年,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28%,较去年末收窄0.02个百分点。而工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3%,稍逊于农业银行。 在风险抵补能力上,上半年,农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95.00%,在六大国有行中排名首位。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稍低,分别为239.40%、217.71%。 在过去几年中,农业银行依靠扩张生息资产规模及深耕下沉市场,推动业绩整体增长。不","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4c9d38a418a7a238a7b7cab1ab8e7a4","width":"900","height":"38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469887555176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6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4698526438176,"gmtCreate":1756914144071,"gmtModify":1756915206249,"author":{"id":"4098951135646950","authorId":"4098951135646950","name":"达摩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0be270137f5c2899c209c0f9c8f4724a","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8951135646950","authorIdStr":"4098951135646950"},"themes":[],"title":"热点轮换、分路突围,那些绩优基金经理都在买啥?","htmlText":"2025年A股市场显著走强,上证指数更是刷新近十年新高。随着股市的持续上涨,权益类基金受益匪浅。中基协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 纵观上半年公募基金公司业绩表现,净利润规模在2亿元以上的基金公司共有19家,其中,净利润增速超过40%的仅有广发基金、中欧基金、兴业基金。 在今年股市上涨行情中,一批出色的基金经理为市场提供了“多元适配” 的投资解法,偏好短期收益的投资者可追随科技、医药赛道的产业红利,追求稳健的投资者能依托价值策略把握低估机遇,擅长周期布局的投资者也能找到资源品领域的轮动机会。 其中,汇添富的马翔、张韡,中欧的蓝小康、冯炉丹,易方达的祁禾、嘉实的王贵重、大成的韩创等在今年均表现不俗,在 2025 年结构性行情中展现出强大投研实力。 今年8月,算力板块强势发力,科创50指数大涨推动沪指站上 3800 点。截至9月2日,马翔管理的汇添富科技创新混合精准把握 AI 机遇,任职回报超240%;蓝小康以 136亿元在管规模,凭借中欧红利优享近一年50.73% 的收益,成为价值投资标杆;韩创则在周期领域发力,大成产业趋势今年实现46.48%上涨。 这一轮业绩表现出色的基金经理们大多经历了市场多轮牛熊考验,或深耕科技成长,或坚守价值投资,均在年内取得优异成绩。在35 万亿公募版图中,他们管理的产品不仅贡献了可观收益,更在市场分化中起到稳定作用,悄然成为公募基金的中流砥柱,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红利热点轮动 在A股下半年上涨行情中,科技股接过创新药的接力棒,凭借其高成长性与高弹性特征,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整体表现突出。 今年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凭其突破性的性能与卓越的性价比点燃全球AI行情,带动半导体、云计算、机器人等关联板块全线飙升。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也围绕两大方向展开,上游聚焦我国占优的高端制造(CPO","listText":"2025年A股市场显著走强,上证指数更是刷新近十年新高。随着股市的持续上涨,权益类基金受益匪浅。中基协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 纵观上半年公募基金公司业绩表现,净利润规模在2亿元以上的基金公司共有19家,其中,净利润增速超过40%的仅有广发基金、中欧基金、兴业基金。 在今年股市上涨行情中,一批出色的基金经理为市场提供了“多元适配” 的投资解法,偏好短期收益的投资者可追随科技、医药赛道的产业红利,追求稳健的投资者能依托价值策略把握低估机遇,擅长周期布局的投资者也能找到资源品领域的轮动机会。 其中,汇添富的马翔、张韡,中欧的蓝小康、冯炉丹,易方达的祁禾、嘉实的王贵重、大成的韩创等在今年均表现不俗,在 2025 年结构性行情中展现出强大投研实力。 今年8月,算力板块强势发力,科创50指数大涨推动沪指站上 3800 点。截至9月2日,马翔管理的汇添富科技创新混合精准把握 AI 机遇,任职回报超240%;蓝小康以 136亿元在管规模,凭借中欧红利优享近一年50.73% 的收益,成为价值投资标杆;韩创则在周期领域发力,大成产业趋势今年实现46.48%上涨。 这一轮业绩表现出色的基金经理们大多经历了市场多轮牛熊考验,或深耕科技成长,或坚守价值投资,均在年内取得优异成绩。在35 万亿公募版图中,他们管理的产品不仅贡献了可观收益,更在市场分化中起到稳定作用,悄然成为公募基金的中流砥柱,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红利热点轮动 在A股下半年上涨行情中,科技股接过创新药的接力棒,凭借其高成长性与高弹性特征,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整体表现突出。 今年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凭其突破性的性能与卓越的性价比点燃全球AI行情,带动半导体、云计算、机器人等关联板块全线飙升。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也围绕两大方向展开,上游聚焦我国占优的高端制造(CPO","text":"2025年A股市场显著走强,上证指数更是刷新近十年新高。随着股市的持续上涨,权益类基金受益匪浅。中基协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 纵观上半年公募基金公司业绩表现,净利润规模在2亿元以上的基金公司共有19家,其中,净利润增速超过40%的仅有广发基金、中欧基金、兴业基金。 在今年股市上涨行情中,一批出色的基金经理为市场提供了“多元适配” 的投资解法,偏好短期收益的投资者可追随科技、医药赛道的产业红利,追求稳健的投资者能依托价值策略把握低估机遇,擅长周期布局的投资者也能找到资源品领域的轮动机会。 其中,汇添富的马翔、张韡,中欧的蓝小康、冯炉丹,易方达的祁禾、嘉实的王贵重、大成的韩创等在今年均表现不俗,在 2025 年结构性行情中展现出强大投研实力。 今年8月,算力板块强势发力,科创50指数大涨推动沪指站上 3800 点。截至9月2日,马翔管理的汇添富科技创新混合精准把握 AI 机遇,任职回报超240%;蓝小康以 136亿元在管规模,凭借中欧红利优享近一年50.73% 的收益,成为价值投资标杆;韩创则在周期领域发力,大成产业趋势今年实现46.48%上涨。 这一轮业绩表现出色的基金经理们大多经历了市场多轮牛熊考验,或深耕科技成长,或坚守价值投资,均在年内取得优异成绩。在35 万亿公募版图中,他们管理的产品不仅贡献了可观收益,更在市场分化中起到稳定作用,悄然成为公募基金的中流砥柱,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红利热点轮动 在A股下半年上涨行情中,科技股接过创新药的接力棒,凭借其高成长性与高弹性特征,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整体表现突出。 今年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凭其突破性的性能与卓越的性价比点燃全球AI行情,带动半导体、云计算、机器人等关联板块全线飙升。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也围绕两大方向展开,上游聚焦我国占优的高端制造(CPO","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96bc93f493d387692b33e57f4572862","width":"1080","height":"60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469852643817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2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4306651455736,"gmtCreate":1756829359162,"gmtModify":1756829425823,"author":{"id":"4098951135646950","authorId":"4098951135646950","name":"达摩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0be270137f5c2899c209c0f9c8f4724a","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8951135646950","authorIdStr":"4098951135646950"},"themes":[],"title":"百亿股权激励“吓坏”了投资者,顺丰控股股价连跌","htmlText":"出品|达摩财经 9月2日,顺丰控股(002352.SZ)收于41.82元/股,总市值为2107亿元,自8月29日至今,公司股价连续下跌,累计跌幅为13.60%。 股价变动前夕,顺丰控股发起了一份名为“共同成长”的持股计划,将拿出不超过2亿股股份用作对员工的股权激励,且无需参与者出资。以公告当日股价计算,2亿股股份对应的价格约为96.8亿元。 这一计划却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的质疑。有投资者认为,该计划考核标准过低,且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会侵蚀公司利润。此外,激励股份解禁后,公司股价或因抛压而下跌。但也有投资者称,这一激励计划是对公司的长期利好。 “共同成长”持股计划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 根据顺丰控股公告,这一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于公司控股股东明德控股的无偿捐赠,总数为不超过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4%。明德控股由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持股99.9%,截至二季度末,明德控股合计持有上市公司53.32%的股份。 在激励对象上,此次持股计划的覆盖面较广,涵盖董监高、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其中核心骨干人员中包括收派员、运作员等基层员工。员工参与持股计划门槛也不算高。在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条件仅为当年净利润增长率为正。而在个人层面,激励对象的绩效考核为A或B,均可获得股权激励,仅获配比例存在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顺丰控股并非直接向激励对象发放股份,而是发放“虚拟股份单元”,并以此为基准,按授予价格的增值情况,计算最终发放的股份数。在9年的存续期中,“共同成长”持股计划预计发放16.2亿份虚拟股份单元,2025年至2027年的授予价格为35元/股。 公告显示,今年顺丰控股计划向员工发放8114.4万份“虚拟股份单元”,应确认的总费用为4.25亿元,这一费用将在11年内完成摊销。这也意味着,在2026年至2034年间,公司每年需要多支出4431.09万元的费用。 若“共同成长”持股计划所发","listText":"出品|达摩财经 9月2日,顺丰控股(002352.SZ)收于41.82元/股,总市值为2107亿元,自8月29日至今,公司股价连续下跌,累计跌幅为13.60%。 股价变动前夕,顺丰控股发起了一份名为“共同成长”的持股计划,将拿出不超过2亿股股份用作对员工的股权激励,且无需参与者出资。以公告当日股价计算,2亿股股份对应的价格约为96.8亿元。 这一计划却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的质疑。有投资者认为,该计划考核标准过低,且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会侵蚀公司利润。此外,激励股份解禁后,公司股价或因抛压而下跌。但也有投资者称,这一激励计划是对公司的长期利好。 “共同成长”持股计划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 根据顺丰控股公告,这一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于公司控股股东明德控股的无偿捐赠,总数为不超过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4%。明德控股由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持股99.9%,截至二季度末,明德控股合计持有上市公司53.32%的股份。 在激励对象上,此次持股计划的覆盖面较广,涵盖董监高、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其中核心骨干人员中包括收派员、运作员等基层员工。员工参与持股计划门槛也不算高。在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条件仅为当年净利润增长率为正。而在个人层面,激励对象的绩效考核为A或B,均可获得股权激励,仅获配比例存在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顺丰控股并非直接向激励对象发放股份,而是发放“虚拟股份单元”,并以此为基准,按授予价格的增值情况,计算最终发放的股份数。在9年的存续期中,“共同成长”持股计划预计发放16.2亿份虚拟股份单元,2025年至2027年的授予价格为35元/股。 公告显示,今年顺丰控股计划向员工发放8114.4万份“虚拟股份单元”,应确认的总费用为4.25亿元,这一费用将在11年内完成摊销。这也意味着,在2026年至2034年间,公司每年需要多支出4431.09万元的费用。 若“共同成长”持股计划所发","text":"出品|达摩财经 9月2日,顺丰控股(002352.SZ)收于41.82元/股,总市值为2107亿元,自8月29日至今,公司股价连续下跌,累计跌幅为13.60%。 股价变动前夕,顺丰控股发起了一份名为“共同成长”的持股计划,将拿出不超过2亿股股份用作对员工的股权激励,且无需参与者出资。以公告当日股价计算,2亿股股份对应的价格约为96.8亿元。 这一计划却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的质疑。有投资者认为,该计划考核标准过低,且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会侵蚀公司利润。此外,激励股份解禁后,公司股价或因抛压而下跌。但也有投资者称,这一激励计划是对公司的长期利好。 “共同成长”持股计划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 根据顺丰控股公告,这一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于公司控股股东明德控股的无偿捐赠,总数为不超过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4%。明德控股由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持股99.9%,截至二季度末,明德控股合计持有上市公司53.32%的股份。 在激励对象上,此次持股计划的覆盖面较广,涵盖董监高、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其中核心骨干人员中包括收派员、运作员等基层员工。员工参与持股计划门槛也不算高。在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条件仅为当年净利润增长率为正。而在个人层面,激励对象的绩效考核为A或B,均可获得股权激励,仅获配比例存在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顺丰控股并非直接向激励对象发放股份,而是发放“虚拟股份单元”,并以此为基准,按授予价格的增值情况,计算最终发放的股份数。在9年的存续期中,“共同成长”持股计划预计发放16.2亿份虚拟股份单元,2025年至2027年的授予价格为35元/股。 公告显示,今年顺丰控股计划向员工发放8114.4万份“虚拟股份单元”,应确认的总费用为4.25亿元,这一费用将在11年内完成摊销。这也意味着,在2026年至2034年间,公司每年需要多支出4431.09万元的费用。 若“共同成长”持股计划所发","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049100dfe9691f025b7aed8a22f714f","width":"900","height":"38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430665145573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61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3944578461704,"gmtCreate":1756741152408,"gmtModify":1756743504534,"author":{"id":"4098951135646950","authorId":"4098951135646950","name":"达摩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0be270137f5c2899c209c0f9c8f4724a","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8951135646950","authorIdStr":"4098951135646950"},"themes":[],"title":"“伯牙绝弦”过气了?霸王茶姬上市五个月股价腰斩","htmlText":"出品|达摩财经 上市不到五个月,霸王茶姬的股价已然腰斩。去年还是茶饮界的“网红”,上市后为何突然变脸了呢? 8月29日,霸王茶姬(CHA.O)发布二季报。今年二季度,霸王茶姬实现营收33.32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为0.70亿元,同比下滑88.82%。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公司二季度的经调整后净利润为6.30亿元,同比微增0.13%。 这一增速较上市前大幅下滑。2024年,霸王茶姬的营收增速为167.35%,归母净利润增速高达228.63%。 门店增长速度趋缓叠加单店业绩表现下滑,是霸王茶姬收入增速下降的主要因素。今年二季度末,霸王茶姬的门店数量为7038家,较上季度末增长357家。与之相比,去年二季度末时,公司门店数量环比增长了913家。 今年二季度,霸王茶姬大中华区的单店月均GMV为40.35万元,较去年同期的53.80万元收窄25%。 业绩增长趋缓直接反映在了霸王茶姬的股价上。8月29日,霸王茶姬大跌13.14%至19.11美元/股,总市值约35亿美元。上市不到5个月,霸王茶姬股价较上市首日高点下跌54.3%,较28美元的发行价也下跌了1/3。 作为一家异军突起的新茶饮公司,霸王茶姬在短短3年内完成了从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品牌的华丽转身。2022年初至2024年底,霸王茶姬的门店数量从不到500家暴增至逾6000家,门店数量在高端现制茶饮(杯单价17元及以上)赛道排行第一。 在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看来,公司主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坚决不盲目跟风卷入价格战;坚持高价值品牌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运营提升优化运营效率。曾经,这一原则是霸王茶姬占领用户心智、实现快速发展的秘方。但随着新茶饮市场的转变,这一原则能否继续为公司发展提供动力值得关注。 单店GMV下滑 对于霸王茶姬而言,单店GMV的下滑是公司面临的显著问题之一。自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霸王茶姬单店GMV","listText":"出品|达摩财经 上市不到五个月,霸王茶姬的股价已然腰斩。去年还是茶饮界的“网红”,上市后为何突然变脸了呢? 8月29日,霸王茶姬(CHA.O)发布二季报。今年二季度,霸王茶姬实现营收33.32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为0.70亿元,同比下滑88.82%。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公司二季度的经调整后净利润为6.30亿元,同比微增0.13%。 这一增速较上市前大幅下滑。2024年,霸王茶姬的营收增速为167.35%,归母净利润增速高达228.63%。 门店增长速度趋缓叠加单店业绩表现下滑,是霸王茶姬收入增速下降的主要因素。今年二季度末,霸王茶姬的门店数量为7038家,较上季度末增长357家。与之相比,去年二季度末时,公司门店数量环比增长了913家。 今年二季度,霸王茶姬大中华区的单店月均GMV为40.35万元,较去年同期的53.80万元收窄25%。 业绩增长趋缓直接反映在了霸王茶姬的股价上。8月29日,霸王茶姬大跌13.14%至19.11美元/股,总市值约35亿美元。上市不到5个月,霸王茶姬股价较上市首日高点下跌54.3%,较28美元的发行价也下跌了1/3。 作为一家异军突起的新茶饮公司,霸王茶姬在短短3年内完成了从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品牌的华丽转身。2022年初至2024年底,霸王茶姬的门店数量从不到500家暴增至逾6000家,门店数量在高端现制茶饮(杯单价17元及以上)赛道排行第一。 在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看来,公司主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坚决不盲目跟风卷入价格战;坚持高价值品牌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运营提升优化运营效率。曾经,这一原则是霸王茶姬占领用户心智、实现快速发展的秘方。但随着新茶饮市场的转变,这一原则能否继续为公司发展提供动力值得关注。 单店GMV下滑 对于霸王茶姬而言,单店GMV的下滑是公司面临的显著问题之一。自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霸王茶姬单店GMV","text":"出品|达摩财经 上市不到五个月,霸王茶姬的股价已然腰斩。去年还是茶饮界的“网红”,上市后为何突然变脸了呢? 8月29日,霸王茶姬(CHA.O)发布二季报。今年二季度,霸王茶姬实现营收33.32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为0.70亿元,同比下滑88.82%。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公司二季度的经调整后净利润为6.30亿元,同比微增0.13%。 这一增速较上市前大幅下滑。2024年,霸王茶姬的营收增速为167.35%,归母净利润增速高达228.63%。 门店增长速度趋缓叠加单店业绩表现下滑,是霸王茶姬收入增速下降的主要因素。今年二季度末,霸王茶姬的门店数量为7038家,较上季度末增长357家。与之相比,去年二季度末时,公司门店数量环比增长了913家。 今年二季度,霸王茶姬大中华区的单店月均GMV为40.35万元,较去年同期的53.80万元收窄25%。 业绩增长趋缓直接反映在了霸王茶姬的股价上。8月29日,霸王茶姬大跌13.14%至19.11美元/股,总市值约35亿美元。上市不到5个月,霸王茶姬股价较上市首日高点下跌54.3%,较28美元的发行价也下跌了1/3。 作为一家异军突起的新茶饮公司,霸王茶姬在短短3年内完成了从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品牌的华丽转身。2022年初至2024年底,霸王茶姬的门店数量从不到500家暴增至逾6000家,门店数量在高端现制茶饮(杯单价17元及以上)赛道排行第一。 在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看来,公司主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坚决不盲目跟风卷入价格战;坚持高价值品牌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运营提升优化运营效率。曾经,这一原则是霸王茶姬占领用户心智、实现快速发展的秘方。但随着新茶饮市场的转变,这一原则能否继续为公司发展提供动力值得关注。 单店GMV下滑 对于霸王茶姬而言,单店GMV的下滑是公司面临的显著问题之一。自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霸王茶姬单店GMV","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3ae9e5afdb47168f800b6d72f598ace","width":"900","height":"38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394457846170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19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3859592134728,"gmtCreate":1756740848802,"gmtModify":1756743504256,"author":{"id":"4098951135646950","authorId":"4098951135646950","name":"达摩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0be270137f5c2899c209c0f9c8f4724a","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8951135646950","authorIdStr":"4098951135646950"},"themes":[],"title":"投资收益大降四成,中国太平发生了什么?","htmlText":"出品|达摩财经 8月28日,中国太平(0966.HK)发布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太平实现保险服务收入559.64亿港元,同比增长0.2%;保险服务业绩123.16亿港元,同比增长9.5%;归母净利润达67.6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 中国太平这份财报看上去增势不错,但却没能达到投资者心中的预期。财报发布次日,中国太平股价下跌11.58%,截至9月1日,中国太平股价报于16.54港元/股,最新市值594.45亿港元。 从中国太平的报表中不难看出,上半年净利润的增长,大部分要归功于税收少支出65亿港元。集团除税前的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37.9%。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太平上半年的净投资业绩竟然产生了5.34亿港元的亏损,而上年同期则盈利75亿港元。由此可见,中国太平上半年业绩呈现保险主业稳健增长、投资收益阶段性承压的特征。 中国太平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受到境内利率走势影响,FV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债券未实现收益大幅低于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中国太平已实现及未实现资本利得由2024年的127.41亿港元转为亏损35.19亿港元。 受此影响,中国太平上半年实现总投资收益为217.4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72.42亿港元大幅下降41.6%。 从中国太平的净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来看,均出现同比下降,其中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同比降至2.68%,相较同业降幅较大。 那么,中国太平到底亏在哪了? 财报显示,中国太平FVPL债务投资(非上市)有24.53亿港元的公允价值损失,去年同期有56亿港元的未实现收益,这是与去年同期对比最为明显的一个下降点。同时,投资物业重估和联合营公司减值分别计了7.2亿港元和9亿港元的亏损,仅上述三项就抹去了超40亿港元的利润。 中国太平上半年的投资成绩也将其投资业务结构问题暴露出来。上半年,中国太平投资资","listText":"出品|达摩财经 8月28日,中国太平(0966.HK)发布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太平实现保险服务收入559.64亿港元,同比增长0.2%;保险服务业绩123.16亿港元,同比增长9.5%;归母净利润达67.6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 中国太平这份财报看上去增势不错,但却没能达到投资者心中的预期。财报发布次日,中国太平股价下跌11.58%,截至9月1日,中国太平股价报于16.54港元/股,最新市值594.45亿港元。 从中国太平的报表中不难看出,上半年净利润的增长,大部分要归功于税收少支出65亿港元。集团除税前的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37.9%。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太平上半年的净投资业绩竟然产生了5.34亿港元的亏损,而上年同期则盈利75亿港元。由此可见,中国太平上半年业绩呈现保险主业稳健增长、投资收益阶段性承压的特征。 中国太平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受到境内利率走势影响,FV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债券未实现收益大幅低于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中国太平已实现及未实现资本利得由2024年的127.41亿港元转为亏损35.19亿港元。 受此影响,中国太平上半年实现总投资收益为217.4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72.42亿港元大幅下降41.6%。 从中国太平的净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来看,均出现同比下降,其中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同比降至2.68%,相较同业降幅较大。 那么,中国太平到底亏在哪了? 财报显示,中国太平FVPL债务投资(非上市)有24.53亿港元的公允价值损失,去年同期有56亿港元的未实现收益,这是与去年同期对比最为明显的一个下降点。同时,投资物业重估和联合营公司减值分别计了7.2亿港元和9亿港元的亏损,仅上述三项就抹去了超40亿港元的利润。 中国太平上半年的投资成绩也将其投资业务结构问题暴露出来。上半年,中国太平投资资","text":"出品|达摩财经 8月28日,中国太平(0966.HK)发布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太平实现保险服务收入559.64亿港元,同比增长0.2%;保险服务业绩123.16亿港元,同比增长9.5%;归母净利润达67.6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 中国太平这份财报看上去增势不错,但却没能达到投资者心中的预期。财报发布次日,中国太平股价下跌11.58%,截至9月1日,中国太平股价报于16.54港元/股,最新市值594.45亿港元。 从中国太平的报表中不难看出,上半年净利润的增长,大部分要归功于税收少支出65亿港元。集团除税前的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37.9%。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太平上半年的净投资业绩竟然产生了5.34亿港元的亏损,而上年同期则盈利75亿港元。由此可见,中国太平上半年业绩呈现保险主业稳健增长、投资收益阶段性承压的特征。 中国太平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受到境内利率走势影响,FV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债券未实现收益大幅低于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中国太平已实现及未实现资本利得由2024年的127.41亿港元转为亏损35.19亿港元。 受此影响,中国太平上半年实现总投资收益为217.4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72.42亿港元大幅下降41.6%。 从中国太平的净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来看,均出现同比下降,其中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同比降至2.68%,相较同业降幅较大。 那么,中国太平到底亏在哪了? 财报显示,中国太平FVPL债务投资(非上市)有24.53亿港元的公允价值损失,去年同期有56亿港元的未实现收益,这是与去年同期对比最为明显的一个下降点。同时,投资物业重估和联合营公司减值分别计了7.2亿港元和9亿港元的亏损,仅上述三项就抹去了超40亿港元的利润。 中国太平上半年的投资成绩也将其投资业务结构问题暴露出来。上半年,中国太平投资资","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4201733a91d1fa52092a2273e7c161a","width":"840","height":"48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385959213472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3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3921555771864,"gmtCreate":1756719471471,"gmtModify":1756719490993,"author":{"id":"4098951135646950","authorId":"4098951135646950","name":"达摩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0be270137f5c2899c209c0f9c8f4724a","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8951135646950","authorIdStr":"4098951135646950"},"themes":[],"title":"四年前上市融资44亿美元,滴滴花了20亿美元“收尾”","htmlText":"四年前滴滴赴美上市引发的投资者集体诉讼,终于要和解了。滴滴为此付出了7.34亿美元(53亿元)的代价。滴滴最新财报同时披露,滴滴从2023年底至今已累计支出12.63亿美元(91亿元)回购股票。 8月28日披露的滴滴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当季营收564亿元,同比增10.9%;当季净亏损25亿元,主要原因是为此前的股东集体诉讼案一次性计提了7.34亿美元(53亿元)的拨备。 滴滴此前曾披露,从2021年7月开始,滴滴、滴滴部分高管和董事在美国纽约和加州联邦法院提起的几起股东集体诉讼案中被列为被告,诉讼声称滴滴的2021年IPO文件中存在重大错误陈述和遗漏,类似诉讼还有2021年12月在纽约州法院提起的集体诉讼案。 缠诉四年,滴滴与部分现任、前任高管/董事就集体诉讼案签署了和解协议,同意支付7.34亿美元和解。滴滴表示,和解并不代表承认诉讼主张有效,滴滴也不存在过错或不当行为,和解是为了避免进一步诉讼可能产生的成本和对业务发展的干扰。 类似的股东集体诉讼在美国资本市场并不少见,很多公司往往选择和解避免长期诉讼。阿里巴巴曾经在2019年和2024年分别支出2.5亿美元和4.3亿美元用于和解股东集体诉讼。滴滴此次付出7.34亿美元,也是赴美上市中国互联网企业迄今最大的一笔和解金。 2021年6月30日,滴滴赴美上市在纽交所挂牌,发行价14美元,共发行3.17亿股ADS,募资44亿美元(扣除承销等费用后净额43亿美元),发行总市值670亿美元。上市后仅数日,滴滴就迎来网络安全审查风暴,并被禁止新增用户。2022年6月10日滴滴从纽交所退市,转至粉单市场交易。经过18个月全面整改后,滴滴于2023年1月恢复在内地应用商店上架。 最新财报披露,从2023年11月开始,截止2025年8月22日,滴滴陆续回购了2.868亿股ADS、花费约12.63亿美元,回购的所有股票已经注销。这也意味","listText":"四年前滴滴赴美上市引发的投资者集体诉讼,终于要和解了。滴滴为此付出了7.34亿美元(53亿元)的代价。滴滴最新财报同时披露,滴滴从2023年底至今已累计支出12.63亿美元(91亿元)回购股票。 8月28日披露的滴滴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当季营收564亿元,同比增10.9%;当季净亏损25亿元,主要原因是为此前的股东集体诉讼案一次性计提了7.34亿美元(53亿元)的拨备。 滴滴此前曾披露,从2021年7月开始,滴滴、滴滴部分高管和董事在美国纽约和加州联邦法院提起的几起股东集体诉讼案中被列为被告,诉讼声称滴滴的2021年IPO文件中存在重大错误陈述和遗漏,类似诉讼还有2021年12月在纽约州法院提起的集体诉讼案。 缠诉四年,滴滴与部分现任、前任高管/董事就集体诉讼案签署了和解协议,同意支付7.34亿美元和解。滴滴表示,和解并不代表承认诉讼主张有效,滴滴也不存在过错或不当行为,和解是为了避免进一步诉讼可能产生的成本和对业务发展的干扰。 类似的股东集体诉讼在美国资本市场并不少见,很多公司往往选择和解避免长期诉讼。阿里巴巴曾经在2019年和2024年分别支出2.5亿美元和4.3亿美元用于和解股东集体诉讼。滴滴此次付出7.34亿美元,也是赴美上市中国互联网企业迄今最大的一笔和解金。 2021年6月30日,滴滴赴美上市在纽交所挂牌,发行价14美元,共发行3.17亿股ADS,募资44亿美元(扣除承销等费用后净额43亿美元),发行总市值670亿美元。上市后仅数日,滴滴就迎来网络安全审查风暴,并被禁止新增用户。2022年6月10日滴滴从纽交所退市,转至粉单市场交易。经过18个月全面整改后,滴滴于2023年1月恢复在内地应用商店上架。 最新财报披露,从2023年11月开始,截止2025年8月22日,滴滴陆续回购了2.868亿股ADS、花费约12.63亿美元,回购的所有股票已经注销。这也意味","text":"四年前滴滴赴美上市引发的投资者集体诉讼,终于要和解了。滴滴为此付出了7.34亿美元(53亿元)的代价。滴滴最新财报同时披露,滴滴从2023年底至今已累计支出12.63亿美元(91亿元)回购股票。 8月28日披露的滴滴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当季营收564亿元,同比增10.9%;当季净亏损25亿元,主要原因是为此前的股东集体诉讼案一次性计提了7.34亿美元(53亿元)的拨备。 滴滴此前曾披露,从2021年7月开始,滴滴、滴滴部分高管和董事在美国纽约和加州联邦法院提起的几起股东集体诉讼案中被列为被告,诉讼声称滴滴的2021年IPO文件中存在重大错误陈述和遗漏,类似诉讼还有2021年12月在纽约州法院提起的集体诉讼案。 缠诉四年,滴滴与部分现任、前任高管/董事就集体诉讼案签署了和解协议,同意支付7.34亿美元和解。滴滴表示,和解并不代表承认诉讼主张有效,滴滴也不存在过错或不当行为,和解是为了避免进一步诉讼可能产生的成本和对业务发展的干扰。 类似的股东集体诉讼在美国资本市场并不少见,很多公司往往选择和解避免长期诉讼。阿里巴巴曾经在2019年和2024年分别支出2.5亿美元和4.3亿美元用于和解股东集体诉讼。滴滴此次付出7.34亿美元,也是赴美上市中国互联网企业迄今最大的一笔和解金。 2021年6月30日,滴滴赴美上市在纽交所挂牌,发行价14美元,共发行3.17亿股ADS,募资44亿美元(扣除承销等费用后净额43亿美元),发行总市值670亿美元。上市后仅数日,滴滴就迎来网络安全审查风暴,并被禁止新增用户。2022年6月10日滴滴从纽交所退市,转至粉单市场交易。经过18个月全面整改后,滴滴于2023年1月恢复在内地应用商店上架。 最新财报披露,从2023年11月开始,截止2025年8月22日,滴滴陆续回购了2.868亿股ADS、花费约12.63亿美元,回购的所有股票已经注销。这也意味","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f672f3ef9d1be4586e1d39a075ebfa7","width":"2048","height":"114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1,"repostSize":1,"link":"https://laohu8.com/post/47392155577186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43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author":{"id":"3520656693920936","authorId":"3520656693920936","name":"苏叄","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9d27ace89d42c46ad748c58255a8de1","crmLevel":4,"crmLevelSwitch":0,"idStr":"3520656693920936","authorIdStr":"3520656693920936"},"content":"请教一下,1股滴滴ADS换成多少股交易平台显示流通股","text":"请教一下,1股滴滴ADS换成多少股交易平台显示流通股","html":"请教一下,1股滴滴ADS换成多少股交易平台显示流通股"}],"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2888039018640,"gmtCreate":1756483041655,"gmtModify":1756483212408,"author":{"id":"4098951135646950","authorId":"4098951135646950","name":"达摩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0be270137f5c2899c209c0f9c8f4724a","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8951135646950","authorIdStr":"4098951135646950"},"themes":[],"title":"珀莱雅核心品牌碰天花板,二代接班遭遇挑战","htmlText":"出品|达摩财经 最新半年报发布后,珀莱雅(603605.SH)股价大跌。数据显示,这家国产美妆龙头遇到了一些问题。 今年上半年,珀莱雅实现营收53.62亿元,同比增长7.21%;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80%。虽然“双增”,但仔细来看,珀莱雅业绩增速已降至近五年最低水平。2021年至2024年的半年报中,珀莱雅的营收增速一直在35%以上,归母净利润增速最低也有26.48%。 核心护肤品收入增长停滞,是珀莱雅营收增速下滑的主因。今年上半年,公司护肤品的收入为41.99亿元,同比增长仅0.2%;其中公司核心护肤品品牌珀莱雅收入为39.79亿元,同比下滑0.08%。 与此同时,珀莱雅的销售费用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达到26.59亿元,同比增长13.64%,销售费用率也同比上升2.81个百分点至49.59%。 珀莱雅业务横跨护肤品、美妆、洗护等多个品类。据欧睿数据,珀莱雅在国内护肤品市场中市占率排行第三,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 这两年,国内美妆市场整体承压,珀莱雅的市场压力变大,更关键的是,去年创始人二代侯亚孟接任总经理前后,珀莱雅出现高层动荡,焕新后更加国际化的管理团队,能否扛住压力重拾增长值得关注。 二代接班谋出海 36岁的侯亚孟,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侯军呈之子。去年9月,侯亚孟接替舅舅方玉友,成为珀莱雅新任总经理。 侯亚孟接班后,珀莱雅管理团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2024年11月,原上美股份全球首席科学家黄虎加入珀莱雅,担任首席科学官一职。2025年后,首席研发创新官孙培文、首席数字官胡宁波、产品开发负责人汪奕峰、董秘薛霞先后加入珀莱雅管理层。今年8月,公司还将董事会席位由5席改至7席,并提名范明曦为独董候选人。 珀莱雅的新任高管均拥有国际化工作背景。黄虎、孙培文曾在宝洁任职,胡宁波曾任LVMH时装部北亚区首席信息官,汪奕峰则拥有在欧莱雅、爱茉莉太平洋","listText":"出品|达摩财经 最新半年报发布后,珀莱雅(603605.SH)股价大跌。数据显示,这家国产美妆龙头遇到了一些问题。 今年上半年,珀莱雅实现营收53.62亿元,同比增长7.21%;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80%。虽然“双增”,但仔细来看,珀莱雅业绩增速已降至近五年最低水平。2021年至2024年的半年报中,珀莱雅的营收增速一直在35%以上,归母净利润增速最低也有26.48%。 核心护肤品收入增长停滞,是珀莱雅营收增速下滑的主因。今年上半年,公司护肤品的收入为41.99亿元,同比增长仅0.2%;其中公司核心护肤品品牌珀莱雅收入为39.79亿元,同比下滑0.08%。 与此同时,珀莱雅的销售费用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达到26.59亿元,同比增长13.64%,销售费用率也同比上升2.81个百分点至49.59%。 珀莱雅业务横跨护肤品、美妆、洗护等多个品类。据欧睿数据,珀莱雅在国内护肤品市场中市占率排行第三,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 这两年,国内美妆市场整体承压,珀莱雅的市场压力变大,更关键的是,去年创始人二代侯亚孟接任总经理前后,珀莱雅出现高层动荡,焕新后更加国际化的管理团队,能否扛住压力重拾增长值得关注。 二代接班谋出海 36岁的侯亚孟,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侯军呈之子。去年9月,侯亚孟接替舅舅方玉友,成为珀莱雅新任总经理。 侯亚孟接班后,珀莱雅管理团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2024年11月,原上美股份全球首席科学家黄虎加入珀莱雅,担任首席科学官一职。2025年后,首席研发创新官孙培文、首席数字官胡宁波、产品开发负责人汪奕峰、董秘薛霞先后加入珀莱雅管理层。今年8月,公司还将董事会席位由5席改至7席,并提名范明曦为独董候选人。 珀莱雅的新任高管均拥有国际化工作背景。黄虎、孙培文曾在宝洁任职,胡宁波曾任LVMH时装部北亚区首席信息官,汪奕峰则拥有在欧莱雅、爱茉莉太平洋","text":"出品|达摩财经 最新半年报发布后,珀莱雅(603605.SH)股价大跌。数据显示,这家国产美妆龙头遇到了一些问题。 今年上半年,珀莱雅实现营收53.62亿元,同比增长7.21%;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80%。虽然“双增”,但仔细来看,珀莱雅业绩增速已降至近五年最低水平。2021年至2024年的半年报中,珀莱雅的营收增速一直在35%以上,归母净利润增速最低也有26.48%。 核心护肤品收入增长停滞,是珀莱雅营收增速下滑的主因。今年上半年,公司护肤品的收入为41.99亿元,同比增长仅0.2%;其中公司核心护肤品品牌珀莱雅收入为39.79亿元,同比下滑0.08%。 与此同时,珀莱雅的销售费用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达到26.59亿元,同比增长13.64%,销售费用率也同比上升2.81个百分点至49.59%。 珀莱雅业务横跨护肤品、美妆、洗护等多个品类。据欧睿数据,珀莱雅在国内护肤品市场中市占率排行第三,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 这两年,国内美妆市场整体承压,珀莱雅的市场压力变大,更关键的是,去年创始人二代侯亚孟接任总经理前后,珀莱雅出现高层动荡,焕新后更加国际化的管理团队,能否扛住压力重拾增长值得关注。 二代接班谋出海 36岁的侯亚孟,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侯军呈之子。去年9月,侯亚孟接替舅舅方玉友,成为珀莱雅新任总经理。 侯亚孟接班后,珀莱雅管理团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2024年11月,原上美股份全球首席科学家黄虎加入珀莱雅,担任首席科学官一职。2025年后,首席研发创新官孙培文、首席数字官胡宁波、产品开发负责人汪奕峰、董秘薛霞先后加入珀莱雅管理层。今年8月,公司还将董事会席位由5席改至7席,并提名范明曦为独董候选人。 珀莱雅的新任高管均拥有国际化工作背景。黄虎、孙培文曾在宝洁任职,胡宁波曾任LVMH时装部北亚区首席信息官,汪奕峰则拥有在欧莱雅、爱茉莉太平洋","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55288ed4ade97e16f8a7831eae676a7","width":"760","height":"42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288803901864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5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2884631568464,"gmtCreate":1756482411878,"gmtModify":1756482853619,"author":{"id":"4098951135646950","authorId":"4098951135646950","name":"达摩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0be270137f5c2899c209c0f9c8f4724a","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8951135646950","authorIdStr":"4098951135646950"},"themes":[],"title":"新华保险凶猛:杨玉成任职两年业绩大爆发","htmlText":"出品|达摩财经 杨玉成执掌新华保险后,这家曾陷入低谷的险企业绩表现极为亮眼。今年上半年,新华保险业绩再次爆发。 8月28日,新华保险(601336.SH)发布最新财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00.41亿元,同比增长26%;归母净利润147.99亿元,同比增长33.53%。 新华保险业绩如此高光,得益于这两年贯彻的“强投资”风格。上半年,公司投资规模稳步扩大,投资收益率较去年同期明显提升,带动投资业绩实现大幅增长。 截至6月末,新华保险投资规模超 1.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1%。上半年年化总投资收益率达 5.9%,同比提升 1.1 个百分点;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 6.3%。 具体来看,新华保险的投资业务对业绩增长的贡献远高于保险服务收入。上半年,新华保险的保险服务收入为247.53亿元,同比上涨5.69%,但投资收益达到187.63亿元,同比大涨1842.3%。 要知道,新华保险的业绩在2024年已经大爆发,当年净利润262亿创纪录,同比增长200%。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继续爆发,业绩表现引人瞩目。 新华保险的经营改善与业绩增长,直接反映在股价走势上。从2024年至今,新华保险累计涨幅超过130%,在主要险企上市公司中表现最佳。今年以来,新华保险以超过40%的涨幅领衔A股上市险企,新华保险H股更是年涨幅达到114.84%。 8月29日,新华保险的股价创出71.16元/股的历史新高,收盘价为68.24元/股,最新市值2128亿元。 新华保险“炒股”爆赚 新华保险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其在权益市场重点布局的必然结果。 2023年9月,时任申万宏源证券总经理杨玉成调任新华保险,旋即挂帅董事长。这位“券商系”董事长任职后,新华保险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强投资”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杨玉成的主导下,新华保险股票基金权益类配置比例逐渐上升,随着“924”行情的爆发,","listText":"出品|达摩财经 杨玉成执掌新华保险后,这家曾陷入低谷的险企业绩表现极为亮眼。今年上半年,新华保险业绩再次爆发。 8月28日,新华保险(601336.SH)发布最新财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00.41亿元,同比增长26%;归母净利润147.99亿元,同比增长33.53%。 新华保险业绩如此高光,得益于这两年贯彻的“强投资”风格。上半年,公司投资规模稳步扩大,投资收益率较去年同期明显提升,带动投资业绩实现大幅增长。 截至6月末,新华保险投资规模超 1.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1%。上半年年化总投资收益率达 5.9%,同比提升 1.1 个百分点;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 6.3%。 具体来看,新华保险的投资业务对业绩增长的贡献远高于保险服务收入。上半年,新华保险的保险服务收入为247.53亿元,同比上涨5.69%,但投资收益达到187.63亿元,同比大涨1842.3%。 要知道,新华保险的业绩在2024年已经大爆发,当年净利润262亿创纪录,同比增长200%。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继续爆发,业绩表现引人瞩目。 新华保险的经营改善与业绩增长,直接反映在股价走势上。从2024年至今,新华保险累计涨幅超过130%,在主要险企上市公司中表现最佳。今年以来,新华保险以超过40%的涨幅领衔A股上市险企,新华保险H股更是年涨幅达到114.84%。 8月29日,新华保险的股价创出71.16元/股的历史新高,收盘价为68.24元/股,最新市值2128亿元。 新华保险“炒股”爆赚 新华保险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其在权益市场重点布局的必然结果。 2023年9月,时任申万宏源证券总经理杨玉成调任新华保险,旋即挂帅董事长。这位“券商系”董事长任职后,新华保险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强投资”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杨玉成的主导下,新华保险股票基金权益类配置比例逐渐上升,随着“924”行情的爆发,","text":"出品|达摩财经 杨玉成执掌新华保险后,这家曾陷入低谷的险企业绩表现极为亮眼。今年上半年,新华保险业绩再次爆发。 8月28日,新华保险(601336.SH)发布最新财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00.41亿元,同比增长26%;归母净利润147.99亿元,同比增长33.53%。 新华保险业绩如此高光,得益于这两年贯彻的“强投资”风格。上半年,公司投资规模稳步扩大,投资收益率较去年同期明显提升,带动投资业绩实现大幅增长。 截至6月末,新华保险投资规模超 1.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1%。上半年年化总投资收益率达 5.9%,同比提升 1.1 个百分点;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 6.3%。 具体来看,新华保险的投资业务对业绩增长的贡献远高于保险服务收入。上半年,新华保险的保险服务收入为247.53亿元,同比上涨5.69%,但投资收益达到187.63亿元,同比大涨1842.3%。 要知道,新华保险的业绩在2024年已经大爆发,当年净利润262亿创纪录,同比增长200%。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继续爆发,业绩表现引人瞩目。 新华保险的经营改善与业绩增长,直接反映在股价走势上。从2024年至今,新华保险累计涨幅超过130%,在主要险企上市公司中表现最佳。今年以来,新华保险以超过40%的涨幅领衔A股上市险企,新华保险H股更是年涨幅达到114.84%。 8月29日,新华保险的股价创出71.16元/股的历史新高,收盘价为68.24元/股,最新市值2128亿元。 新华保险“炒股”爆赚 新华保险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其在权益市场重点布局的必然结果。 2023年9月,时任申万宏源证券总经理杨玉成调任新华保险,旋即挂帅董事长。这位“券商系”董事长任职后,新华保险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强投资”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杨玉成的主导下,新华保险股票基金权益类配置比例逐渐上升,随着“924”行情的爆发,","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c8e6ee11d2d1178986ca7f84be294ae","width":"1080","height":"78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288463156846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42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