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财经

财经自媒体,关注资本市场人与事。

IP属地:北京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0:44

      净利润增速领跑银行股,杭州银行分红还是不到30%

      出品|达摩财经 “顶奢商场”SKP,即将迎来新股东博裕资本。 4月30日,北京市监局公示信息显示,博裕五期美元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博裕五期”)将收购北京华联(SKP)百货有限公司(下称“北京SKP”)部分股权。 目前,北京SKP由新加坡公司Radiance Investment Holdings Pte. Ltd.(下称“Radiance公司”)直接及间接持股60%,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联集团”)持股40%。据北京市监局的公示信息,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博裕五期将取得北京SKP 42%-45%的股权,Radiance公司将继续间接持有公司42-45%的股权。博裕五期将与Radiance公司共同控制北京SKP。 以此计算,此次股权转让中,华联集团将出让24%-30%的北京SKP股权,Radiance公司也将出让15%-18%的公司股权。据此前媒体报道,SKP整体业务的估值在40亿至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9亿元至361亿元)之间,这也意味着华联集团将通过此次股权转让回笼资金69亿元至108亿元。 作为此次交易中的标的公司,北京SKP在商管行业颇为知名。北京SKP成立于2006年,旗下共有4家在营SKP商场,分别位于北京、西安、成都、武汉。其中,SKP北京商场风头最盛,自2011年起连续13年蝉联中国百货业单店销冠,2023年时销售额创下265亿元新高。 不过,受国内奢侈品市场下滑等因素影响,SKP北京商场未能斩获第14个“销冠”。据中国经营报,2024年,SKP北京商场的销售额同比下滑17%至220亿元。加之股东华联集团流动性承压,北京SKP最终“改换门庭”。 华联集团“做减法” 作为北京SKP的股东,华联集团成立于1997年,旗下业态涵盖生活超市、食品超市、社区购物中心及商业地产等。在2021年前,公司曾掌握华联综超(600361.SH)、华联股份(0
      23评论
      举报
      净利润增速领跑银行股,杭州银行分红还是不到30%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0:30

      净利润增速领跑银行股,杭州银行分红还是不到30%

      出品|达摩财经 4月28日,杭州银行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99.78亿元,同比增长2.22%,归母净利润为60.21亿元,同比增长17.3%。 截至一季度末,杭州银行资产总额2.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0%,其中贷款总额 9951.96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6.15%。 杭州银行的业绩表现堪称出色,A股42家上市银行一季报呈现分化态势,有12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较2024年同期多1家。其中,六大行及股份行仅农业银行和浦发银行业绩双增,大部分大型银行利润下滑。杭州银行17.3%的净利润增速在上市银行中位居第一。 从去年全年的表现看,杭州银行营收、净利润增速均处于银行股前列,实现383.8亿营业收入,增长9.61%,归母净利润169.83亿,增长18.07%。 在净利润大增的背景下,杭州银行也提高了2024年度的分红比例,但依旧未达到30%。 202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在监管层持续强化分红预期影响下,30%利润分红比例,也被默认为是优秀银行分红及格线。 杭州银行2024年分红方案显示,该行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占净利润的比例仅为23.5%。截至5月6日,杭州银行的股息率(TTM)为4.28%,在A股42家银行中排名第30位。 战略转型压力隐现 基于对外部环境的研判和对公司现状的分析,杭州银行曾制定 2021—2025 年战略规划,简称“二二五五”战略。为了既定战略的落实,从近几年的表现上来看,杭州银行整体显得过于激进。 纵观杭州银行近年来的年报,其营收和净利润常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依旧保持了出色的增长态势,在A股上市银行中堪称“优等生”般的存在。 2024年,杭州银行的净息差下滑至1.41%,比上年同期下降9个基点,但在贷款
      112评论
      举报
      净利润增速领跑银行股,杭州银行分红还是不到30%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5-01

      万辰集团大涨7倍后,鸣鸣很忙“眼红”了

      出品|达摩财经 4月28日,零食量贩龙头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鸣鸣很忙”)递表港交所,联席保荐人为高盛、华泰国际。 鸣鸣很忙由“零食很忙”和“赵一鸣”两家零食量贩品牌合并而来。作为曾经的竞争对手,零食很忙发轫于湖南,赵一鸣起家于江西,合并前分居零食量贩行业的第一位和第三位。合并之后,鸣鸣很忙稳居行业首位,截至2024年底,公司旗下的门店数量达到1.44万家。 鸣鸣很忙的合并及扩张之路,也是近年来零食量贩行业的一个缩影。据思瀚产业研究院数据,2018年至2022年期间,该行业的市场规模由18.14亿元增长至414.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87.0%,预计2027年时将增长至2172.9亿元。 紧随鸣鸣很忙之后,上市公司万辰集团(300972.SZ)居于零食量贩行业内的“第二把交椅”,截至2024年底,公司旗下好想来品牌门店数量达到1.42万家。 作为A股中稀缺的零食量贩标的,万辰集团股价自2024年8月以来累计涨幅超700%,成为同期沪深北市场中涨幅最高的“妖股”,目前总市值约为297亿元。与之相比,鸣鸣很忙今年4月股权转让时的估值约为109亿元。 两大龙头跑马圈地 在零食量贩行业中,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不断跑马圈地,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主导力量。根据方正证券数据,2024年国内量贩零食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的市场占比已经从2023年3月的59%提升到2024年11月的70%。 对上述两家公司而言,扩张体量离不开并购与开放加盟两大手段。 其中,万辰集团自2022年转型零食量贩赛道,先后收购了来优品、好想来、陆小馋、吖滴吖滴等头部品牌,并于2023年9月将上述品牌统一并入好想来品牌之中。而零食很忙在2023年11月合并赵一鸣,也为公司增添了2433家门店。 到了2024年,通过吸纳新老加盟商,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的门店数量进一步增长。其中,鸣鸣很忙在20
      241评论
      举报
      万辰集团大涨7倍后,鸣鸣很忙“眼红”了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5-01

      创下20年最差一季度表现,华夏银行咋成了“下滑银行”?

      出品|达摩财经 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刚刚披露完毕,银行股迎来大幅调整。 4月30日,A股和港股市场内银股集体下挫。截至收盘,A股银行板块下跌2.09%,涨跌幅在申万全部一级行业中垫底。 其中,华夏银行(600015.SH)下跌8.55%,股价报收7.27元/股,成为AH两地银行股中跌幅最大的银行。华夏银行当日市值蒸发108亿元,最新市值为1157亿元。 对于银行股的表现,有市场分析表示,银行板块近两年积累了很多盈利盘,而随着一季度业绩出现明显分化,市场对于板块的预期可能开始走弱。另一方面,由于近期不少银行调低了存款利率,市场也在预期降息降准。再加上PMI数据走弱,承担宏观经济重任的银行可能需要休整。 目前,A股42家上市银行已全部披露2025年一季报,其中,12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较2024年同期多1家。六大行及股份行仅农业银行和浦发银行业绩双增,普遍不佳的表现拉低了市场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华夏银行的业绩在众银行中格外醒目。今年一季度,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81.94亿元,同比下降17.73%,实现归母净利润50.63亿元,同比下降14.04%。营收、净利润如此大幅下降,也创下了该行近20年最差的一季度表现。 业绩“变脸” 华夏银行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北京,是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去年末,华夏银行在全国120 个地级以上城市拥有963家营业网点,员工 3.83 万人。 近几年,华夏银行业绩虽然算不上亮眼,但绝对称得上是稳健。2022年至2024年,该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2%、-0.6%和4.2%,同期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4%、5.3%和5.0%。尤其是2024年营收、净利润增速,在上市股份行中都位居第二,表现堪称优异。 没想到2025年刚过了三个月,华夏银行就迎来业绩“变脸”,让人始料未及。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银行一季度业务及
      179评论
      举报
      创下20年最差一季度表现,华夏银行咋成了“下滑银行”?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4-30

      股价大跌、年报“难产”,刘益谦天茂集团麻烦不断

      出品|达摩财经 4月29日,刘益谦旗下公司天茂集团(000627.SZ)股价一字跌停,超150万手卖单封死跌停板。截至收盘,天茂集团股价收于3.04元/股,最新市值约为150亿元。今年以来,天茂集团以近35%的跌幅在AH股险企中垫底。 就在前一日,天茂集团公告称,因定期报告涉及的部分信息需要进一步补充提供,公司或无法在月底前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根据深交所相关上市规则,若公司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报,公司股票将被停牌。停牌两个月后仍未能披露的,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天茂集团是刘益谦资本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至2003年期间,刘益谦通过旗下公司新理益,累计斥资2.06亿元入主天茂集团,此后逐步剥离原有的化工医药业务,成为了一家以主营保险业务的上市公司。目前,天茂集团主要通过子公司国华人寿和华瑞保险开展保险业务。 由于投资收益下滑叠加满期给付后到来的退保潮,国华人寿业绩压力凸显。2023年,天茂集团罕见录得亏损6.52亿元。业绩预告显示,去年天茂集团再度亏损,亏损额预计将达到5-7.5亿元。 天茂集团业绩承压 2007年,天茂集团主导设立了国华人寿,2015年时又对其进行了增资,持股比例增至51%。至此,天茂集团成为国华人寿的控股股东。 随着天茂集团并表国华人寿,2016年,公司的业绩创下上市以来新高。这也得益于国华人寿于当年推出的高收益产品国华泰山5号年金保险。2016年至2018年期间,该产品的收入分别为20.59亿元、277.01亿元、199.4亿元,几乎成了公司业绩的风向标。 不过,由于国华泰山5号年金保险存在一定的期限,随着该产品的到期,国华人寿也迎来了一轮退保潮。 数据显示,2020年,国华人寿的退保金为21.14亿元,占当年保险业务收入的6.45%。2021年至2023年,国华人寿的退保金陡然升至303.59亿元、303.37亿元、20
      368评论
      举报
      股价大跌、年报“难产”,刘益谦天茂集团麻烦不断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4-28

      老树开新芽,金融+医养生态为平安慢牛行情铺路

      4月25日,中国平安(601318.SH)发布2024年一季报显示,今年前3个月,中国平安实现营业收入2328亿元,归母净利润270.16亿元。 当下经济整体处在持续恢复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尽管外部环境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国内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依然强劲。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国平安凭借其深厚的业务基础和综合金融模式,实现了业务的稳健发展,规模再度得到显著突破。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集团总资产突破13万亿元,达13.18万亿元。 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中国平安在保持业务规模的同时,也实现了盈利水平的提升。 在整体经济复苏的环境下,中国平安第一季度整体经营体现了较强的韧性,核心业务持续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379.07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以及银行三大核心业务合计营运利润382.71亿元,同比增长0.4%。 中国平安一季报发布后,中信证券发布最新研报表示,过去五年,中国平安地产风险大幅化解,金融科技业务已经大幅降本增效,银行业务回归稳健经营,产险凭借商业模式优势已恢复较强的盈利能力,寿险主业通过银保、社区队伍正在开启新增长曲线,新业务量价齐升。寿险核心资本大幅改善,集团母公司现金流和派息能力显著增强,维持“买入”评级。 对此,中信证券给出了64元/股目标价,截至4月28日,中国平安的股价为51.21元/股,最新市值9325.46亿元。 中国平安依托多元化金融业务的深厚根基,于科技、医疗、养老等新兴领域积极拓展并持续创新。凭借在关键赛道的前瞻性布局,中国平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抢占先机,成为非银金融投资的首选标的之一。 业绩稳中有进 核心业务多点开花 作为国内保险行业改革先行者,中国平安自2019年11月率先启动寿险改革以来,历经六年深耕细作,改革成效显著。 通过持续推动“4渠道+3产品”
      180评论
      举报
      老树开新芽,金融+医养生态为平安慢牛行情铺路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4-26

      业绩增速创新低,沪农商行管理层变阵在即

      出品|达摩财经 4月24日,沪农商行(601825.SH)发布了年报。2024年,沪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266.41亿元,同比增长0.86%;归母净利润122.88亿元,同比增长1.20%。 在息差承压的背景下,近年来,银行业普遍面临业绩压力,沪农商行2024年的业绩增速创下上市以来新低,2025年一季度甚至出现了营收下滑。 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5.60亿元,同比下滑7.41%;归母净利润35.64亿元,同比增长0.34%。 业绩增速下滑之际,沪农商行的管理层又出现大变动。任职已有六年的行长顾建忠调任上海银行,副行长金剑华也因到龄退休离任。目前,公司还有三位副行长,分别为顾贤斌、张宏彪、沈栋。顾建忠调任后,行长一职的人选仍待确定。 虽然业绩有所承压,但在新“国九条”鼓励多途径提升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的号召下,沪农商行2024年分红比例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年,公司共计派发了两次股息,合计派发现金41.66亿元,股利支付率为33.91%,高于2022年、2023年的30.06%、30.10%。公告还显示,公司董事会已经通过了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尚待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股价方面,整个2024年,沪农商行的股价持续抬升,年内累计涨幅达62.52%。截至4月25日,公司股价收于8.64元/股,总市值约为833亿元。 业绩增速下滑 身处国内农商行中的第一梯队,2024年以来,沪农商行的资产规模持续扩张。2024年底,公司总资产同比增长6.9%至1.49万亿元,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进一步增长至1.54万亿元,正式跨过1.5万亿元大关。 2024年,沪农商行的存贷规模继续增长。其中,存款总规模为1.07万亿元,同比增长5.48%;贷款总额0.76万亿元,同比增长6.15%。 虽然存贷规模持续扩大,不过,2024年,沪农商行的净利息收益率仅为1.50%,较2023年下滑
      241评论
      举报
      业绩增速创新低,沪农商行管理层变阵在即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4-26

      “藏头诗”挑起医药暗战,恒瑞医药急了?

      出品|达摩财经 4月24日,微信公众号“梅斯肿瘤新前沿”发表致歉声明称,此前由于平台对合作方投放内容审核疏漏,引发争议性内容传播事件。平台已经对此事件进行处理与整改,同时向社会各界致歉。 事件的起因要追溯至4月21日。当日,“梅斯肿瘤新前沿”推送了 8 篇文章,文章推送后马上引发了医药界竞相关注,8篇文章的标题首字连起来为“佰泽安无生存获益”。 无生存获益是指在临床试验中,某种治疗方法或药物在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方面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而“佰泽安”的谐音为“百泽安”,是百济神州(688235.SH)PD-1产品替雷利珠单抗的商品名。 “梅斯肿瘤新前沿”并未在致歉声明中公布合作方的信息。不过,从8篇文章的内容来看,均与卡瑞利珠单抗的临床试验相关,都是围绕这项研究展开的对相关疾病领域专家的采访。卡瑞利珠单抗则是恒瑞医药(600276.SH)旗下的PD-1产品,该产品跟替雷利珠单抗为直接竞争关系。 “梅斯肿瘤新前沿”的账号所属上海梅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面向医生的综合互联网平台,主要提供精准数字化医学传播解决方案。旗下梅斯健康(2415.HK)于2023年登陆港股市场,腾讯、启明均为公司股东。 “梅斯肿瘤新前沿”表示,争议内容来源于合作方投放素材。由于编辑团队在终审环节对"藏头诗"式隐蔽表述失察,导致标题存在误导性解读空间。发现问题后,已于第一时间完成标题修正,消除误导性语义。 截至4月25日,恒瑞医药还未对此事做出说明。 有业内人士表示,2023 年以来的医药反腐风暴对传统 “带金销售” 模式形成冲击,药企纷纷转向 “软学术推广”。此次的藏头诗事件就是这种营销策略转型下的产物,企业试图通过数据包装、专家背书等隐性手段来抢占市场,但也因此暴露出了新的合规风险。 自2018年首个国产PD-1获批以来,目前国内已有十余款PD-1产品获批上市。以PD-1产品获批时间区分,君实生物
      201评论
      举报
      “藏头诗”挑起医药暗战,恒瑞医药急了?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4-25

      “大换血”后桂林银行IPO辅导更新,冲刺广西首家上市银行

      出品|达摩财经 4月21日,中信证券发布关于桂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林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报告(第七期)。 辅导报告显示,本期辅导期间为2025年1月至2025年3月,因历史原因,桂林银行存在少量自有房产土地未办理权证、部分租赁房产未备案登记等情况。同时,在该行日常经营中涉及若干法律诉讼尚未解决。 桂林银行在2023年8月接受中信证券上市辅导,按照计划,辅导计划将于2025年4月至6月完成,之后制作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文件。以目前的进程来看,桂林银行的IPO推进相对有些迟缓。 近年来,银行上市进展缓慢。自2022年1月兰州银行在A股上市后,仅宜宾银行于今年年初登陆港交所,A股还尚未有银行通过IPO。亳州药都农商行、江苏海安农商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广州银行在2024年陆续撤回上市申请后,IPO排队中的银行仅剩6家。 目前,在上交所排队的湖北银行、江苏昆山农商行状态为已受理,湖州银行状态为已问询。在深交所排队的三家广东本土银行东莞银行、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均在今年3月因财务资料过期而中止。 筹备14年的IPO之路 桂林银行成立于1997年,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广西资产规模最大的单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截至2024年末,桂林银行资产总额5762.9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277.0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10.96亿元。 桂林银行在广西省内的覆盖率极高,12个地级市设立分支机构,营业网点(包括支行、社区/小微支行、控股村镇银行)近千家,在广西已设机构的地区,金融服务覆盖100%的县域、67%的乡镇和57%的行政村。 桂林银行开始筹备IPO的计划要追溯到2011年,彼时,时任董事长王能首次提出“争取5年内上市”目标。2015年,该行进行股东确权以谋求在新三板上市,一年后,该行撤回挂牌新三板申请。时任行长于志才表示,这是出于对发展战略调整
      164评论
      举报
      “大换血”后桂林银行IPO辅导更新,冲刺广西首家上市银行
    • 达摩财经达摩财经
      ·04-25

      曾陷“分红风波”的福华化学再闯A股,7.6亿拿下尚纬股份控制权

      出品|达摩财经 福华化学再度活跃于A股市场。 4月22日,尚纬股份(603333.SH)发布公告称,福华通达化学股份公司(下称“福华化学”)通过司法拍卖,竞得了公司控股股东李广胜持有的5.79%公司股份。若前述股份完成交割,福华化学持有的公司股份将增至25.35%,超过李广胜及其一致行动人15.12%的持股比例,公司的控制权将发生变更。 即将取得尚纬股份控制权的福华化学在A股市场上名气颇大。作为国内草甘膦行业龙头,福华化学于2023年递表深交所,计划募资60亿元,其中27.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及偿还银行贷款。 然而,就在递表前的2021年及2022年,福华化学却突击进行大额分红,分红额合计达到33亿元,超过当期净利润的四分之三。由于公司实控人张华家族控制公司近9成股权,因此这些分红绝大部分流到了实控人家族的手中。 一边大手笔分红,一边又要募资补流、还债,福华化学这一系列操作迅速引发了投资者的“公愤”。2023年11月,福华化学撤回了招股书,IPO之路宣告终止。 “蛰伏”一年多后,福华化学突然出手拿下了尚纬股份的控制权,此时正值尚纬股份陷入“多事之秋”。早在2016年,公司前任实控人李广元就因犯行贿罪、单位行贿罪等被判处十一年有期徒刑。李广元的哥哥李广胜接任董事长后,又于2024年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2个月。 尚纬股份与福华化学都是四川乐山地区的公司,但二者的业务并不“搭界”,福华化学主营草甘膦、草铵膦等化学产品,尚纬股份则是一家特种电缆行业公司。但从今年年初起,福华化学便开始筹划取得尚纬股份的控制权。 今年1至2月期间,福华化学先是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了4.92%的公司股权,而后通过三次法拍竞得了20.43%的股权。至此,福华化学合计斥资7.59亿元,拿下了尚纬股份25.35%的股权,将取得公司的控制权。 考虑到福华化学前次IPO时引发的舆论风波,此次公司控股尚纬股份后是
      246评论
      举报
      曾陷“分红风波”的福华化学再闯A股,7.6亿拿下尚纬股份控制权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