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能见度

带你看最清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IP属地:未知
    • 车圈能见度车圈能见度
      ·06-27

      抱团解渴,东风、日产合资出口,能逆转下滑销量?

      图片来源:度哥 6月25日,东风集团股份(0489.HK)与日产全资子公司NCIC订立合同,双方同意成立合资公司,共同从事汽车出口业务。 根据合同,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东风汽车集团股份和NCIC分别出资4亿元和6亿元,分别拥有其40%和60%的股权。同时,合资公司的经营期限为28年。 在创立专注汽车出口业务的合资公司背后,东风和日产都有着不小的销售压力。2025年前五个月,东风集团股份累计销量67.28万辆,同比减少17.1%;2025年前四个月,日产在全球销量109.55万辆,同比减少5.9%,其在中国销量16.76万辆,同比减少24.6%。中国是日产单一市场中销量下滑最严重的市场。 6月26日,东风宣布成立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旨在通过聚焦整合商企、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及服务等全价值链的资源,全速推进东风汽车自主乘用车事业的发展。 日产如今面临着业绩亏损的压力,其在中国市场也频频受挫。东风也在推动自主品牌的销量发展,但合资品牌仍占总销量的5成以上。两个车企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将如何提高在中国的竞争力? 1 日产陷亏损压力● 6月24日,日产召开年度股东大会,股东就其糟糕表现表达不满,部分股东要求管理层为公司日益深化的危机承担更多责任。 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4年财年,日产收入为12.6万亿日元,同比下滑0.4%;营业利润为698亿日元,同比下滑87.7%;净亏损为6709亿日元,2023财年为盈利326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1.96亿元),由盈转亏,是日产汽车20多年来,利润表现最差劲的一个财年。 日产预计2025财年的收入为12.5万亿日元,相比2024财年,同比下滑1.05%,但其并未预测全年净利润表现。日产目前预测2025财年第一季度亏损2000亿日元,而在2024财年第一季度其盈利286亿日元。 陷入亏损的日产
      252评论
      举报
      抱团解渴,东风、日产合资出口,能逆转下滑销量?
    • 车圈能见度车圈能见度
      ·06-24

      新车月销不破万,合资失血,广汽集团自主品牌靠“赛马”突围?

      图片来源:度哥 6月20日,广汽集团(601238.SH)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就广汽集团改革等多个热点话题进行了回应。 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广汽将在自主品牌推行赛马机制,但资源不会平均分配,而是有战略重点地倾斜。冯兴亚称:“该赛的领域一定要赛,该整合的业务一定要整合。”具体而言,在再造产品开发流程上,广汽导入IPD,并以此进行产品定义,将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分开。在这种模式下,广汽设置了产品总经理,让产品总经理组建团队参与“赛马”,考核机制也从传统企业的岗位考核改为以项目主导。 2024年11月,广汽集团启动了三年“番禺行动”,将自主品牌的战略管控转变成经营管控。目前,其成果尚未显现——2025年前五个月,广汽传祺销量17.75万辆,同比减少24.76%;广汽埃安销量8.88万辆,同比减少11.77%。 在自主品牌启动赛马机制的广汽集团,能否提振销量呢? 1 新车月均销量均未破万● 根据“番禺行动”规划,未来3年,广汽自主品牌事业板块将密集推出22款全新车型。其中,2025年上市7款,全面覆盖纯电、增程和插混等主流新能源动力技术路线。2027年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占集团总销量60%以上。 2024年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分别销售41.46万辆、37.49万辆,合计占广汽集团汽车销量的39.41%。2025年前五个月,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分别销售17.75万辆、8.88万辆,合计占广汽集团汽车销量的34.08%。 显然,进入2025年,自主品牌在广汽集团的销量贡献有所下滑。背后与新车型表现不佳有关。 2025年1月,广汽埃安推出了“番禺行动”的首款车型埃安UT,其定位小型纯电动两厢轿车;2月,埃安UT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5款车型,售价区间为6.98万元-10.18万元。埃安UT上市后的成绩并不出彩。数据显示,2025年3月,埃安UT的销量为4980辆,次月下滑至4337辆,到了5
      164评论
      举报
      新车月销不破万,合资失血,广汽集团自主品牌靠“赛马”突围?
    • 车圈能见度车圈能见度
      ·06-20

      不止奥迪!跨国车企全面电动化集体“刹车”,原因为何?

      图片来源:度哥 6月18日,奥迪全球CEO高德诺(Gernot Döllne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奥迪已经撤回原定于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目前不再设定明确的终止时间表。 高德诺表示:“奥迪将在2024年至2026年期间推出全新的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系列,这将为我们在未来十年内提供更强的灵活性,然后我们将看看市场如何发展。” 电动化计划转变,来源于销量压力。2024年,奥迪集团全球共交付169.25万辆,同比减少11.8%;其中纯电动车交付16.45万辆,同比减少7.8%,仅占总销量的9.81%。 2025年第一季度,奥迪集团共交付38.88万辆,同比减少3.3%;其中纯电动车型交付4.64万辆,同比增长30.1%。尽管纯电车型增长近三成,但其销量占比也仅从2024年全年的9.81%提升至这一季度的11.9%。 显然,仅靠纯电车型无法挽救奥迪下滑的销量,需要燃油、混动等车型来撑起奥迪未来的销量。 1 经营压力难解● 随着经营压力的突显,奥迪也不得不暂缓全面电动化计划。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奥迪集团收入为645.32亿欧元,同比下滑8%;营业利润为39.03亿欧元,同比减少38%;税后利润41.89亿欧元,同比减少33.08%。 在营收、净利润下滑下,对电动化的投入也着负担。2024年奥迪研发支出达42亿欧元,占营收6.5%,重点投向PPE电动平台、智能驾驶及车联网技术。 为此,奥迪开始降本增效。2月,有媒体报道称,奥迪正在计划大幅削减成本,到2030年,材料成本预计将降低多达80亿欧元,人力成本预计每年将降低10亿欧元。同时将大规模削减岗位、取消附加福利,并将部分工作外包。但在2029年之前,奥迪不会因企业经营原因进行裁员。 同时,奥迪停产关闭了其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工厂,该工厂为奥迪首个电动汽车工厂,主要负责奥迪Q8e-tron的生产。 一
      220评论
      举报
      不止奥迪!跨国车企全面电动化集体“刹车”,原因为何?
    • 车圈能见度车圈能见度
      ·06-17

      德国豪车陷质量危机!一季度销量再跌10%,如何重拾中国市场?

      图片来源:度哥 6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发布三条关于奔驰的召回信息,涉及进口A级、CLA级、GLA级、国产EQC、国产C级和GLC SUV汽车等,共计1.61万辆,其召回原因包括存在安全隐患、排放危害风险。 在5月,奔驰因安全隐患召回了3.34万辆汽车,包括进口G级汽车、国产E级汽车。 在此次大规模召回前,奔驰还出现了大面积车机故障。据媒体报道,6月12日,全国多地的奔驰车主遭遇大面积车机故障,导致其车载导航、CarPlay等无法使用,甚至有车主反映语音控制功能也受到影响。 频繁召回、大面积车机故障,也让奔驰在中国的情况更加艰难。2024年,奔驰在中国销量68.36万辆,同比减少7.3%。2025年第一季度,奔驰在中国销量15.28万辆,同比下降10%。 为了提振销量,奔驰在中国不断降价,其面临的局面已不是降价就能解决的问题。此前,奔驰曾表示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从2025年到2027年,其将在中国市场推出多款专属的产品,覆盖所有细分市场和驱动形式。靠加大中国投资,奔驰能挽回如今的颓势吗? 1 降价难改销量下滑● C级、GLC和E级是奔驰在中国市场的三大销量支柱,近年来也不断降价。指导价33.48万元的2025年款改款C200L运动版,经销商报价23.48万元;指导价35.68万元的2025年款改款C260L,经销商报价25.68万元。 综合来看,C级经销商报价相比指导价降幅在10万元左右。 据媒体报道,指导价42.78万-53.13万元的奔驰GLC,终端售价优惠最高12万元;指导价45.18万-59.98万元的奔驰E级,终端售价优惠也超过10万元。 降价背后,是奔驰为了挽回中国市场的销量——2024年,奔驰在中国销量68.36万辆,同比减少7.3%。2025年第一季度,奔驰在中国销量15.28万辆,同比下降10%。 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也影响了业绩
      248评论
      举报
      德国豪车陷质量危机!一季度销量再跌10%,如何重拾中国市场?
    • 车圈能见度车圈能见度
      ·06-12

      利润大跌40%!德国老牌车企中国区换帅,挽销量颓势?

      图片来源:度哥 6月11日,大众汽车官方宣布,自2025年7月1日起,齐泽凯博士(Dr. Robert Cisek)将接替孟侠(Stefan Mecha)担任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负责管理该核心品牌的中国业务。孟侠将于同日起在汉诺威担任大众汽车商用车(VWN)管理董事会主席(CEO)。 资料显示,齐泽凯拥有慕尼黑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18年加入大众汽车集团工作,负责大众汽车品牌的生产战略;2020年,出任大众汽车集团南非公司董事总经理。两年后返回大众汽车集团德国总部,负责大众汽车品牌MQB产品线的管理工作。 大众汽车集团(以下简称大众集团)表示,齐泽凯自2025年1月1日起已担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产品与战略负责人,并为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产品规划等工作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在公司转型的决定性阶段,这一任命将最大程度确保“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落实的连续性。 大众汽车在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24年,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交付292.8万辆汽车,同比下滑9.5%,这是12年来首次跌破300万大关。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销量64.41万辆,同比下滑7.1%,是下滑幅度最大的市场。 从2024年开始,大众集团就将更多产品主导权交给了中国合资企业,并加大了与小鹏汽车的合作。此次任命的齐泽凯有着丰富的产品战略经验,能否带领大众集团挽回中国市场? 1 销量下滑、裁员降本● 2019年,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423万辆的历史最高点,市场占有率高达19.8%。这一年,大众集团在全球交付了1097万辆汽车,中国市场占比接近40%。 然而,自2019年后,大众集团在中国的交付量逐渐下滑。2024年,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交付292.81万辆汽车,同比下滑9.5%,几乎回到2012年水平——2012年,大众集团在中国交付281万辆。 从全
      383评论
      举报
      利润大跌40%!德国老牌车企中国区换帅,挽销量颓势?
    • 车圈能见度车圈能见度
      ·06-10

      利润骤降44%!华晨宝马换帅,能否破解销量利润双跌困局?

      图片来源:度哥 6月6日,华晨宝马董事会宣布了一项重要的人事任命,宝思齐(Birgit Böhm-Wannenwetsch)将自2025年8月1日起接替戴鹤轩(Dr.Franz Decker)出任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将于2025年7月31日结束其在中国的任期,返回德国担任宝马集团首席信息官及信息技术部高级副总裁的新职务。 资料显示,戴鹤轩自2022年4月起担任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主导了里达厂区建设、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推进等关键布局,并推动数字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而新任总裁兼首次执行官宝思齐在2018年加入宝马集团,担任财务高级副总裁和集团司库。司库指企业集团内或者金融机构内负责资金管理职能的称号,主要负责现金管理,风险控制等职能。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华晨宝马从扩张阶段进入了注重财务效率和经营质量的阶段。背后与宝马集团在中国面临的困境有关——2024年,华晨宝马在中国销量达60.38万辆,同比减少15%;华晨宝马收益2056.05亿元,同比减少18.89%;年度溢利174.5亿元,同比减少44.03%。 华晨宝马换帅,能否提振宝马在中国的业绩表现呢? 1 加大华晨宝马投资● 宝马集团在中国共有两个重要的合资公司——华晨宝马和光束汽车。 2003年,宝马集团和华晨汽车集团共同出资设立华晨宝马,主要业务涵盖BMW品牌汽车在中国的生产、研发、销售、售后服务以及采购。 2004年,宝马投资40亿在沈阳大东区建设了第一家工厂;2009年,宝马集团和华晨汽车集团就合资企业二期扩建项目签约,新增投资50亿元在沈阳铁西区建设新工厂。三年后,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宝马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2019年,宝马取得了自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最好成绩——2019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共交付BMW和MINI汽车72.4万辆,同比增长13.1%,创下公司自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
      293评论
      举报
      利润骤降44%!华晨宝马换帅,能否破解销量利润双跌困局?
    • 车圈能见度车圈能见度
      ·06-09

      重庆老牌车企千亿大重组“告吹”,市场不“买单”?

      图片来源:度哥 2025年6月5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000625.SZ)(以下简称“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00006.SH)(以下简称“东风汽车”)的重组事宜迎来重大转折,引发汽车行业广泛关注。 2025年6月4日长安汽车接到兵器装备集团通知,兵器装备集团收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对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其汽车业务分立为一家独立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国资委按程序将分立后的兵器装备集团股权作为出资注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这一变动使得长安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变更为新设立的汽车央企,长安汽车也成为第99家央企,成为继一汽、东风后的第三家央级车企。 与此同时,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东风汽车发布提示性公告称,“东风公司暂不涉及相关资产和业务重组”。这一结果意味着此前备受关注的央企汽车巨头合并案已实质性终止。 1 450万辆巨无霸梦碎● 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中坚力量,各自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东风汽车脱胎于1969年成立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历经五十余年发展,成长为总资产超5200亿元、年营收突破4000亿元的行业中坚力量。其业务覆盖全产业链,从商用车到乘用车、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在全球500强中稳居第188位。 而长安汽车同样如此,162年的历史积淀与40年的专业造车经验,使其在全球布局14个制造基地、34家工厂,并打造出长安、深蓝、阿维塔三大核心品牌矩阵。凭借与福特、马自达等国际品牌的深度合作,长安汽车在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融合中,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025年2月9日,两家企业同步发布控股股东筹划重组的公告,引起业内的猜想。若合并成功,将诞生一家年销量超450万辆的“汽车航母”,长安的智能化技术与东风的固态电池研发能力将形成互补
      328评论
      举报
      重庆老牌车企千亿大重组“告吹”,市场不“买单”?
    • 车圈能见度车圈能见度
      ·06-05

      安徽造车新势力交付量上涨40%,亏损却扩大三成

      图片来源:度哥 6月3日,蔚来(9866.HK)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蔚来交付4.21万辆,同比增长40.1%。其中,蔚来品牌交付2.73万辆,乐道品牌交付1.48万辆。 但在交付量增长背后,却是蔚来扩大的亏损。2025年第一季度,蔚来收入120.347亿元,同比增长21.5%;净亏损67.5亿元,同比增长30.2%。 此外,截至2025年3月31日,蔚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长期存款为260亿元,而在2024年末,这一数值还有419亿元,仅一个季度,蔚来就花去159亿元。 同时,财报提及,蔚来这一季度产生经营现金流出,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且股东权益为负。蔚来面临的压力或许有点大了。 1 持续降本增效● 蔚来在财报中表示,从一季度开始,公司已实施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包括组织架构调整、跨品牌整合及提升研发、供应链、销售及服务效率。从二季度起,公司目标实现整体费效的结构性改善,持续提升经营业绩。 据媒体报道,2025年1月,蔚来设立了CBU(Cell Business Unit,基本经营单元),每个大部门均配备独立的成本结算中心,用于监控各部门在不同项目上的支出和回报。CBU并非实体组织,而是通过明确各部门的ROI(投资回报率)指标,确保资金使用透明高效。 从财务数据来看,蔚来的成本同比上升,但环比下降。2025年第一季度,蔚来的销售成本为111.152亿元,同比增长18%,环比下降36.1%。研发费用31.814亿元,同比增长11.1%,环比下降12.5%。研发费用同比增加主要由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设计及开发成本增加,以及研发职能的人员成本增加;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新产品及新技术在不同开发阶段所带来的设计及开发费用下降,部分被研发职能的人员成本增加所抵消。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44.008亿元,同比增长46.8%,环比下降9.8
      331评论
      举报
      安徽造车新势力交付量上涨40%,亏损却扩大三成
    • 车圈能见度车圈能见度
      ·05-30

      增程围剿、纯电待考,理想汽车一季度净利环比跌82%

      图片来源:度哥 5月29日,理想汽车发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季度的未经审计财务业绩,其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1.1%,环比减少41.4%;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加9.4%,环比减少81.7%。 在交付量上,理想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9.29万辆,同比增长15.5%。但从行业来看,在前三个月,理想汽车的交付量被小鹏汽车、零跑超过,“痛失”新势力销冠之位。同时,理想汽车的单车均价从2023年的32万元下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26.57万元。 下半年,理想汽车的两款纯电车型也将发布,理想汽车能否缓解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 1 收入增速放缓● 2023年-2024年,理想汽车分别交付37.6万辆、50.0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82.2%、33.1%;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9.29万辆,同比增长15.5%。 然而在交付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理想汽车2024年增收不增利,2025年出现营收同比增速放缓、环比下滑,净利润环比大幅下滑的情况。 2023年,理想汽车收入1238.51亿元,同比增长173.5%;净利润118.09亿元,首次实现全年盈利。2024年,理想汽车收入1444.6亿元,同比增长16.6%;净利润80.45亿元,同比减少31.9%。2025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9.4%。 同时,理想汽车的毛利率持续下滑。其毛利率从2023年的22.2%下降至2024年的20.5%;车辆毛利率从2023年的21.5%下降至2024年的19.8%。2025年第一季度维持着2024年的毛利率水平。 2025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车辆销售收入为247亿元,同比增长1.8%,环比减少42.1%。理想汽车表示,车辆销售收入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加主要是由于车辆交付量的增长,但部分被主要因不同产品组合导致的平均售价降低所抵销
      1,060评论
      举报
      增程围剿、纯电待考,理想汽车一季度净利环比跌82%
    • 车圈能见度车圈能见度
      ·05-30

      沃尔沃汽车中国销量五年新低,全球裁员后“手术刀”挥向何处?

      图片来源:度哥 5月26日,沃尔沃汽车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作为其最近推出的成本和现金行动计划的一部分。该行动计划旨在在汽车行业在外部环境中面临巨大挑战之际打造更强大、更具韧性的沃尔沃汽车。 此前,沃尔沃汽车曾宣布,为保护盈利能力、提升成本结构效率并抵消外部不利因素,启动总额达180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35亿元)的降本增效计划,大部分效果将于2026年实现。为该计划一部分,沃尔沃汽车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具体细节将尽快公布。 此次,沃尔沃汽车在裁员公告中表示,这项耗资180亿瑞典克朗的行动计划包括创建一个更精简、更高效的组织,并在结构上降低成本,这相当于沃尔沃汽车全球运营中估计减少约3000个职位,涉及1200名瑞典本土员工,其余的分布在全球其他市场。所有地区的具体裁员人数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确定,届时公司将完成对整个组织的审查并确定新的结构设置。沃尔沃汽车的目标是在2025年秋季完成结构变更。 沃尔沃汽车方面表示,预计将承担高达15亿瑞典克朗的一次性重组成本。该成本将影响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务业绩,并延续到2026年。 这背后源自沃尔沃汽车面临的压力。2024年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76.34万辆,同比增长8%。但其增长来自欧洲市场,销量36.97万辆,同比增长25%,其余市场则出现下滑——中国、美国、其他市场均出现同比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同比减少8%。 启动降本增效的沃尔沃汽车,将能否稳定销量呢? 1 销量承压,启动降本增效● 2024年,沃尔沃汽车收入4002亿瑞典克朗,同比微增0.2%;息税前利润(不包括合资企业和联营公司)270亿瑞典克朗,同比增长6%;息税前利润率(不包括合资企业和联营公司)为6.8%,2023年为6.4%。 在销量上,2024年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76.34万辆,同比增长8%。其中,欧洲市场销量36.97万辆,同比增长2
      642评论
      举报
      沃尔沃汽车中国销量五年新低,全球裁员后“手术刀”挥向何处?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