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车圈能见度
带你看最清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498
帖子 · 498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车圈能见度
车圈能见度
·
09-30
搭载**“全家桶”,猛士M817能否成为越野市场新爆款?
图片来源:pixabay 9月28日,有报道称,东风汽车将与**以猛士品牌为起点,共同进行建店探索。根据规划,东风猛士接下来约40个自营店中,将采用东风的DFSW销售方法与**合作的方式,创建一套能够检查供应商能力、销售能力的渠道体系。 同日,东风猛士科技总经理万良渝和副总经理、猛士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安在联名致猛士全体经销商的一封信中提到,东风猛士科技将持续与**强强联手,在产品定义和开发、营销推广、生态服务等环节与**开展更紧密的深度合作,打造猛士产品在豪华智能越野赛道中的优势,建立猛士品牌更强的营销竞争力。 深度与**合作,已是东风汽车在新能源赛道谋求突破的重要途径。猛士科技能否在与**的帮助下,抢占更多越野市场? 1 4个半月要卖超万辆● 2022年,东风成立猛士科技,定位豪华电动越野品牌。 2023年8月,猛士科技推出旗下首款车型猛士917,官方指导价63.77万元-109.8万元。这一年,猛士科技仅卖出824辆。2024年,猛士科技销量同比大增155%至2101辆,但按此计算,猛士917月均销量仅175辆左右;2025年前8个月,猛士科技累计销量2451辆。其整体销量对东风汽车而言,仍然较低。 2024年2月,猛士科技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新能源豪华越野品牌与智能科技先锋品牌的优势互补、彼此赋能,共同打造智能汽车产业生态。 基于与**的合作,猛士科技推出了猛士M817。据悉,猛士M817在首批搭载**乾昆智驾ADS 4的基础上,还整合鸿蒙座舱5、乾昆车云、鲸鳍通信、乾昆车控服务等**乾昆智能方案“全家桶”,成为“华系智能越野第一车”。 此外,猛士M817还是首款基于“天元架构”打造的新能源智能越野车,此架构也是由东风与**乾昆联合打造的架构。 在**赋能下,猛士M817也展现出爆款的
看
352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搭载**“全家桶”,猛士M817能否成为越野市场新爆款?
车圈能见度
车圈能见度
·
09-28
2500亿重庆造车新势力赴港上市,9成销量倚重问界,寻求“独立”发展?
图片来源:度哥 9月25日,赛力斯发布公告称,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拟发行不超过3.31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同时,赛力斯提示,本次境外发行上市尚需取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香港联合交易所等相关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批准或核准,该事项仍存在不确定性。 4月底,赛力斯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申请书,其披露募资将增加研发投入;用于多元化新营销渠道投入、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服务以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以及用作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后,赛力斯正加大自身布局,以提高竞争力,赛力斯能稳住现有成果吗? 1 销量9成来自问界● 2021年3月,赛力斯与**达成合作,同年12月,双方联合打造的AITO问界品牌正式发布。问界M5、问界M7、问界M9等车型相继推出,问界不仅成为了鸿蒙智行首个汽车品牌,也成为鸿蒙智行的销量担当,赛力斯更因此成为了造车新势力中的黑马。 2022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3.51万辆,同比增长225.9%,问界品牌累计交付超过7.5万辆,跻身2022高端新能源SUV年度销量排行榜前五;2023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2.4%,问界累计交付94380辆。 但在2021年-2023年,赛力斯持续面临着亏损压力。2021年-2023年,赛力斯的营收分别为167.18亿元、341.05亿元、358.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89%、104%、5.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8.24亿元、-38.32亿元、-24.5亿元。 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问界累计交付38.71万辆。同时,赛力斯在财报中提到,全景智慧旗舰SUV问界M9获中国市场50万元级豪华车年度销冠,国民SUV问界新M7系列荣获中国新势力
看
141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2500亿重庆造车新势力赴港上市,9成销量倚重问界,寻求“独立”发展?
车圈能见度
车圈能见度
·
09-25
陈晓波挂帅!福特中国整合销售渠道,能否实现品牌突围?
图片来源:度哥 9月23日,福特中国宣布在上海成立全新子公司福特汽车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福特品牌乘用车及皮卡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销售和售后服务。陈晓波出任总裁,向福特中国及福特国际市场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胜波汇报。 资料显示,陈晓波曾在福特在华合资企业长安福特担任多个要职,包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营销中心总经理,以及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执行副总裁等,深度参与了福特品牌在中国的营销与销售管理工作。 同日,江铃汽车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江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福特销售服务公司签署《江铃国产福特整车分销服务合同》,委托福特销售服务公司分销其生产的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福特品牌皮卡。 全面统一销售渠道的福特,能否实现中国业务的突破呢? 1 江铃福特销量不佳● 在中国,福特主要有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两大合资企业,但两大合资企业所实现的销量有着明显的差距。 1995年,江铃汽车以发行B股方式引入了外资战略合作伙伴,彼时福特获得江铃汽车30%的股份,如今,福特在江铃汽车的持股已增至32%。资料显示,起初,江铃汽车与福特的合作主要是商用车领域——1997年,轻型客车江铃福特全顺下线,凭借此系列,江铃福特成为了中国轻客领域不可忽视的存在。 2015年和2016年,江铃汽车推出福特撼路者和福特途睿欧,加大对乘用车市场的占领,2016年正式提出“商乘并举”的战略,先后引入了烈马、猛禽、撼路者、领睿、领界等车型。 2021年,江铃汽车与福特汽车合资成立了江铃福特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认缴出资1.02亿元,持有51%股份;福特汽车认缴出资0.98亿元,持有49%股份。这是福特成为江铃汽车第二大股东后,首次与江铃汽车共同出资创办合资企业。 在彼时的公告中,江铃汽车表示,共同投资的目的是提升江铃汽车生产的福特品牌整车的品牌形象,建立卓越的营销能力和网络,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品牌价
看
179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陈晓波挂帅!福特中国整合销售渠道,能否实现品牌突围?
车圈能见度
车圈能见度
·
09-18
东风本田换将:曹东杰接棒,电动化转型迎关键一役
图片来源:度哥 9月15日,东风本田的领导班子有了新的调整。原东风猛士科技总经理CEO曹东杰,接替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担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则调任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候选人,原党委书记王彬彬任专务。 此次东风本田领导层变动,属于东风集团的正常人事调动,旨在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强化企业战略实施。 据悉,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一职为东风本田中方一把手。新上任的曹东杰曾在东风本田担任制造、品质、技术、采购等领域管理工作,后又在东风乘用车、东风猛士等板块担任重要职务,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 2025年前八个月,东风本田累计销量19.97万辆,同比减少27.6%。2024年,东风本田累计销量42.82万辆,同比减少29.2%。新任管理层能否带动东风本田走出销量下滑的低谷? 1 燃油车承压● 近年来,东风本田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东风集团股份产销快报,2021年-2024年,东风本田的销量分别为76.19万辆、66.13万辆、60.48万辆、42.82万辆,分别同比减少10.4%、13.2%、8.54%、29.2%。而在2020年,东风本田的销量还有85.03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份的东风本田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培训班上,时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发言称,“我们已经身处生死局,退无可退了”“大家必须清醒认识到,东风本田已经站在生死存亡的悬崖边缘。” 彼时就有媒体报道,东风本田内部已明确岗位全面梳理方向,坚持“高产出高报酬、低产出低收入、无产出则退出”原则。东风本田将以“刀刃向内”的变革决心全面梳理岗位,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开辟新路径。 东风本田的燃油车基本盘已明显承压。 在燃油车领域,东风本田推出过思域、雅阁、CR-V、飞度等经典车型,而今都面临着销量下滑的压力。车主之家数据显示,2025年前八个月,CR-V是东风本田销量最高的车型,为11.17万辆,同比微增0.89%;其
看
1,273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东风本田换将:曹东杰接棒,电动化转型迎关键一役
车圈能见度
车圈能见度
·
09-15
重整四年后冲击港股,千里科技靠“智驾”能否弯道超车?
图片来源:pixabay 9月12日,千里科技公告称,为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目前正在筹划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事项。 千里科技计划,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践行AI化战略,提升研发能力,加强AI能力、产品功能开发升级及进行技术储备;战略性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进一步加强境内外销售与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同时,千里科技提示,此次发行上市尚需提交公司股东会审议,并完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本次发行上市的备案以及履行香港联交所等证券监管机构的法律程序后方可实施。 目前,千里科技将业务分为终端业务和科技业务,同时发展着汽车和智驾,但其汽车月均销量不足八千辆,距离头部车企有较大差距,其从2025年开始布局的智驾能否实现弯道超车呢? 1 业绩增长不稳定● 千里科技前身为力帆股份;2021年1月更名力帆科技;2025年2月,更名为千里科技。彼时,千里科技表示,公司破产重整之后,汽车业务逐步恢复,整体经营平稳发展,更名可以改善品牌形象。 资料显示,2020年,因力帆系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多家供应商向法院申请对力帆旗下公司进行重整。同年8月,力帆股份公告披露,其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同月,法院裁定受理嘉利建桥对力帆股份的重整申请。 2020年底,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对力帆股份进行全面重整。2021年2月,力帆股份公告,重整计划执行完毕。 根据公告,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9.99%,成为力帆股份新的控股股东,其满江红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重庆满江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实控人;重庆江河汇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河汇公司”)持股20%,成为第二大股东
看
293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重整四年后冲击港股,千里科技靠“智驾”能否弯道超车?
车圈能见度
车圈能见度
·
09-10
路线之争未停,激光雷达龙头禾赛科技能否扛住“纯视觉”冲击?
图片来源:pixabay 9月8日,禾赛科技在港股开启招股,发行价228港元/股,发售1700万股。此前,禾赛科技已在2023年2月美股上市,是中国赴美上市激光雷达第一股。 禾赛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上市及全球发售将提供机会以进一步扩大投资者基础、拓宽及巩固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并提供额外资金渠道及来源,以进一步发展业务。禾赛科技表示,其相信上市后的双重主要上市地位将为公司提供充分的市场准入渠道,并为股东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据悉,禾赛科技是理想汽车、极氪、零跑汽车等车企的激光雷达供应商。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按收入计,禾赛科技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均为全球最大激光雷达供应商。 2022年-2024年,禾赛科技的收入分别为12.03亿元、18.77亿元、20.77亿元;净亏损分别为3.01亿元、4.76亿元、1.02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禾赛科技收入5.25亿元,净亏损1754.9万元;第二季度,禾赛科技收入7.1亿元,净利润突破4000万元。 禾赛科技是否就此进入稳定的收获期呢? 1 依赖大客户● 2014年,李一帆、孙恺及向少卿联合创立了禾赛科技,初期专注于天然气及其他行业所用的高性能激光传感器;2016年,禾赛科技将主要业务转向激光雷达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目前,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产品广泛应用于配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或商用车;提供客运及货运移动服务的自动驾驶车队、机器人及其他非汽车行业。 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禾赛科技分别确认了8.04万台、22.21万台、50.19万台激光雷达的出货量。出货量的飞速增长,带来了业绩增长,禾赛科技的收入从2022年的12.03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20.77亿元;净亏损从2022年的3.01亿元收窄至2024年的1.02亿元。 2022-2024年,禾赛科技激光雷达产品中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
看
309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路线之争未停,激光雷达龙头禾赛科技能否扛住“纯视觉”冲击?
车圈能见度
车圈能见度
·
09-09
85.5亿增资落地!一汽奔腾全面转型新能源,能否逆风翻盘?
图片来源:度哥 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公示,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增资项目于9月5日完成。 其中,原有股东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2.4亿元;江苏悦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7.1亿元。战略投资者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 此次增资后,中国一汽及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对一汽奔腾的持股从86.1568%降低至79.0394%;悦达汽车集团的持股从1.9741%增至10.3358%;新增股东,南京地平线、农银金融和中国电信和分别持股0.6044%、6.0443%、3.0222%。 据悉,此次增资将主要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升级及渠道生态建设等,全面赋能关键战略举措落地。 在增资背后,一汽奔腾正加速新能源的布局。2024年,一汽奔腾销量达15.1万辆,其中,新能源产品销售8.3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5%。2025年1-8月,一汽奔腾销量达11.8万辆,新能源销量达10.1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突破85%。 拥有更多资源的一汽奔腾,能否在新能源领域站稳脚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1 增资加码新能源● 对目前的一汽奔腾来说,新能源转型是已经是其提升销量的重要途径。 2006年,基于马自达6的全套底盘和动力系统打造,一汽奔腾的首款车型奔腾B70诞生。有数据显示,2006年-2010年期间,奔腾B70的累计销量突破了15万辆。 此后,一汽奔腾又陆续推出了B50、X80等新车。2014年,一汽奔腾销量达18.56万辆,同比增长46%,成为其高光时刻。但之后几年里,一汽奔腾的销量持续下滑,到2018年,一汽奔腾的销量跌下10万辆,仅剩8.86万辆。 而至今,奔腾B70都是一汽奔腾的主力车型。2024年,奔腾B70累计销量39277辆,占一汽奔腾总销量的26%左右,是其销量最高的燃油车。2025年1-7
看
960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85.5亿增资落地!一汽奔腾全面转型新能源,能否逆风翻盘?
车圈能见度
车圈能见度
·
09-05
不为盈利!从帕里斯帝到ELEXIO,现代汽车能否在中国市场“逆袭”?
图片来源:度哥 在上个月底举行的成都车展上,现代汽车展出了新一代帕里斯帝以及N品牌的Elantra N TCR Edition等车型。 现代汽车中国区销售品牌副总裁印庸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非常清楚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无论是N品牌还是帕里斯帝,我们将其引入中国市场,首要目标并非盈利。坦白地说,我们并不期待一上市就实现几万台的销量。现代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的认知度仍在提升阶段,因此我们更希望通过帕里斯帝这样的旗舰产品,真正重塑消费者对现代品牌的整体认知和高端形象。” 现代汽车将如何提高中国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呢? 1 以价换量● 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也有过短暂的辉煌时期。2002年10月,现代汽车与北汽合作成立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布局中国市场。 同年底,第一辆北京现代索纳塔下线。2003年,北京现代索纳塔销量达到了5.2万辆,占据了B级车10%的市场份额。2003年底上线的伊兰特车型,在2004年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国内年度单一轿车车型销量冠军。 凭借着性价比优势,北京现代接连出现索纳塔、伊兰特、悦动、途胜等爆款车型,2013年,北京现代年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成为继大众、通用之后第三家在中国年销破百万辆的合资车企。2016年,其销量上涨达到114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随着国产自主品牌的崛起,北京现代销量持续下滑。2017年,其销量跌至超82万辆,到2024年,销量仅剩15.4万辆。 进入2025年,北京现代的销量略有回暖——上半年累计销量10万辆左右,其中6月销量21713辆,环比增长66%,这主要是以价换量的结果。2025年2月,北京现代推出“开年焕新一口价”,第十一代索纳塔一口价11.98万元,直降3万元;全新途胜L一口价12.98万元,直降4万元;库斯途一口价13.98万元,直降4.2万元;第五代胜达一口价17.57万元起,并享受旧车残值翻倍购。6
看
430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不为盈利!从帕里斯帝到ELEXIO,现代汽车能否在中国市场“逆袭”?
车圈能见度
车圈能见度
·
09-03
新能源增长21%,占比仍不足三成!长城汽车如何破解“偏科”难题?
图片来源:度哥 8月29日,长城汽车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其营业总收入923.35亿元,同比增长0.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减少10.21%;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减少36.39%至35.81亿元。 在这个成绩背后,长城汽车的销量实现了正增长。2025年上半年,长城汽车累计实现销量56.98万辆,同比增长1.81%。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6.04万辆,同比增长21.18%,占总销量的28.15%。在子品牌中,欧拉、坦克均出现了两位数的销量下滑。 长城汽车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开启新的产品周期,实现销量和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同时加速构建直连用户的新渠道模式,以及加大新车型、新技术的上市宣传及品牌提升,投入增加导致净利润波动。 长城汽车何时才能稳住销量,实现业绩的增长? 1 欧拉、坦克销量下滑● 在营收和销量正增长下,长城汽车旗下品牌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2025年上半年,哈弗品牌累计销量32.14万辆,同比增长7.24%;魏牌累计销量3.45万辆,同比增长73.62%;长城皮卡累计销量9.62万辆,同比增长4.69%;欧拉品牌累计销量1.39万辆,同比减少56.19%;坦克品牌累计销量10.37万辆,同比减少10.67%。 具体到乘用车品牌,哈弗品牌作为长城汽车的销量支柱,在密集推出二代哈弗枭龙MAX、2025款新哈弗H5、哈弗猛龙燃油版等新车型后,止住了2024年的销量下滑——2024年哈弗品牌销量下滑1.25%至70.62万辆。 作为高端品牌,魏牌靠蓝山、高山等车型推动,成为了长城汽车销量增长最快的子品牌。但其6.05%的销量占比,对长城汽车整体的销量拉动作用有限。 而欧拉品牌近年来密集调整,尚未回到增长线。据媒体报道,2024年10月,欧拉的销售和售后渠道开始整合进长城旗下其他品牌,欧拉好猫等车型已在哈弗门店销售。同年12月,欧拉App的全部
看
541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新能源增长21%,占比仍不足三成!长城汽车如何破解“偏科”难题?
车圈能见度
车圈能见度
·
09-01
奇瑞汽车赴港IPO获备案!新能源缺爆款、低毛利,如何破局?
图片来源:度哥 8月29日,奇瑞汽车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在这两天前,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奇瑞汽车通过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计划在香港发行不超过6.99亿股普通股,公司18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20.16亿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 奇瑞汽车距离港股上市又进一步。但奇瑞汽车仍面临一定的挑战——在新能源需求不断提升下,奇瑞汽车的大部分收入仍来源于燃油车,2022年-2024年,奇瑞汽车燃油车收入占比分别为75.9%、87.8%、69.6%。 奇瑞汽车未来将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产品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 新能源销量翻倍,收入占比不足三成● 资料显示,奇瑞汽车旗下拥有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大品牌。2023年以来,奇瑞推出了专注新能源的iCAR品牌和智界品牌,星途品牌的高端产品序列星纪元,奇瑞品牌旗下的风云,以及捷途品牌下的山海。 在招股书中,奇瑞汽车提到,自2023年发布新的新能源汽车战略以来,其优化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如,缩小小蚂蚁及QQ冰淇淋序列下的若干纯电动汽车车型销售的规模;同时,推出各种类型的纯电动汽车车型;引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增程式电动汽车新车型;此外,还推出了现有星途的一款燃油车的新能源汽车版本。 新能源车型的丰富,推动了奇瑞汽车销量的增长。据奇瑞集团官网,2024年,奇瑞汽车累计销量260.39万辆,同比增长38.4%;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58.36万辆,同比增长232.7%。由此计算,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总销量的22.41%。 从财务数据来看,新能源销量增长带动了奇瑞汽车的收入增长。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奇瑞汽车的营收分别为926.18亿元、1632.05亿元、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7%;年内利润分别为58.06亿元、104.44亿元、143
看
348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奇瑞汽车赴港IPO获备案!新能源缺爆款、低毛利,如何破局?
加载更多
暂无关注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4113488918019110","uuid":"4113488918019110","gmtCreate":1650385845645,"gmtModify":1681106243191,"name":"车圈能见度","pinyin":"cqnjdchequannengjiandu","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signature":"带你看最清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8944e32941ae3fdcbbfcac68de55d16","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38,"headSize":0,"tweetSize":498,"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2,"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1","templateUu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name":"新晋创作者","description":"首次获得精华帖的创作者","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ce9180a952c61a51c39f70d533b81a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98cf16cf4b858114f7ab9a779f9e6f1","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5.03.17","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5},{"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2","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资深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10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063fb68ea29c9ae6858c58630e182d5","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96c699a93be4214d4b49aea6a5a5d1a4","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35b0e542a9ff77046ed69ef602bc105d","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5.01.15","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userBadgeCount":2,"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84133627888504,"gmtCreate":1759225637238,"gmtModify":1759227451167,"author":{"id":"4113488918019110","authorId":"4113488918019110","name":"车圈能见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8944e32941ae3fdcbbfcac68de55d1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13488918019110","authorIdStr":"4113488918019110"},"themes":[],"title":"搭载**“全家桶”,猛士M817能否成为越野市场新爆款?","htmlText":"图片来源:pixabay 9月28日,有报道称,东风汽车将与**以猛士品牌为起点,共同进行建店探索。根据规划,东风猛士接下来约40个自营店中,将采用东风的DFSW销售方法与**合作的方式,创建一套能够检查供应商能力、销售能力的渠道体系。 同日,东风猛士科技总经理万良渝和副总经理、猛士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安在联名致猛士全体经销商的一封信中提到,东风猛士科技将持续与**强强联手,在产品定义和开发、营销推广、生态服务等环节与**开展更紧密的深度合作,打造猛士产品在豪华智能越野赛道中的优势,建立猛士品牌更强的营销竞争力。 深度与**合作,已是东风汽车在新能源赛道谋求突破的重要途径。猛士科技能否在与**的帮助下,抢占更多越野市场? 1 4个半月要卖超万辆● 2022年,东风成立猛士科技,定位豪华电动越野品牌。 2023年8月,猛士科技推出旗下首款车型猛士917,官方指导价63.77万元-109.8万元。这一年,猛士科技仅卖出824辆。2024年,猛士科技销量同比大增155%至2101辆,但按此计算,猛士917月均销量仅175辆左右;2025年前8个月,猛士科技累计销量2451辆。其整体销量对东风汽车而言,仍然较低。 2024年2月,猛士科技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新能源豪华越野品牌与智能科技先锋品牌的优势互补、彼此赋能,共同打造智能汽车产业生态。 基于与**的合作,猛士科技推出了猛士M817。据悉,猛士M817在首批搭载**乾昆智驾ADS 4的基础上,还整合鸿蒙座舱5、乾昆车云、鲸鳍通信、乾昆车控服务等**乾昆智能方案“全家桶”,成为“华系智能越野第一车”。 此外,猛士M817还是首款基于“天元架构”打造的新能源智能越野车,此架构也是由东风与**乾昆联合打造的架构。 在**赋能下,猛士M817也展现出爆款的","listText":"图片来源:pixabay 9月28日,有报道称,东风汽车将与**以猛士品牌为起点,共同进行建店探索。根据规划,东风猛士接下来约40个自营店中,将采用东风的DFSW销售方法与**合作的方式,创建一套能够检查供应商能力、销售能力的渠道体系。 同日,东风猛士科技总经理万良渝和副总经理、猛士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安在联名致猛士全体经销商的一封信中提到,东风猛士科技将持续与**强强联手,在产品定义和开发、营销推广、生态服务等环节与**开展更紧密的深度合作,打造猛士产品在豪华智能越野赛道中的优势,建立猛士品牌更强的营销竞争力。 深度与**合作,已是东风汽车在新能源赛道谋求突破的重要途径。猛士科技能否在与**的帮助下,抢占更多越野市场? 1 4个半月要卖超万辆● 2022年,东风成立猛士科技,定位豪华电动越野品牌。 2023年8月,猛士科技推出旗下首款车型猛士917,官方指导价63.77万元-109.8万元。这一年,猛士科技仅卖出824辆。2024年,猛士科技销量同比大增155%至2101辆,但按此计算,猛士917月均销量仅175辆左右;2025年前8个月,猛士科技累计销量2451辆。其整体销量对东风汽车而言,仍然较低。 2024年2月,猛士科技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新能源豪华越野品牌与智能科技先锋品牌的优势互补、彼此赋能,共同打造智能汽车产业生态。 基于与**的合作,猛士科技推出了猛士M817。据悉,猛士M817在首批搭载**乾昆智驾ADS 4的基础上,还整合鸿蒙座舱5、乾昆车云、鲸鳍通信、乾昆车控服务等**乾昆智能方案“全家桶”,成为“华系智能越野第一车”。 此外,猛士M817还是首款基于“天元架构”打造的新能源智能越野车,此架构也是由东风与**乾昆联合打造的架构。 在**赋能下,猛士M817也展现出爆款的","text":"图片来源:pixabay 9月28日,有报道称,东风汽车将与**以猛士品牌为起点,共同进行建店探索。根据规划,东风猛士接下来约40个自营店中,将采用东风的DFSW销售方法与**合作的方式,创建一套能够检查供应商能力、销售能力的渠道体系。 同日,东风猛士科技总经理万良渝和副总经理、猛士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安在联名致猛士全体经销商的一封信中提到,东风猛士科技将持续与**强强联手,在产品定义和开发、营销推广、生态服务等环节与**开展更紧密的深度合作,打造猛士产品在豪华智能越野赛道中的优势,建立猛士品牌更强的营销竞争力。 深度与**合作,已是东风汽车在新能源赛道谋求突破的重要途径。猛士科技能否在与**的帮助下,抢占更多越野市场? 1 4个半月要卖超万辆● 2022年,东风成立猛士科技,定位豪华电动越野品牌。 2023年8月,猛士科技推出旗下首款车型猛士917,官方指导价63.77万元-109.8万元。这一年,猛士科技仅卖出824辆。2024年,猛士科技销量同比大增155%至2101辆,但按此计算,猛士917月均销量仅175辆左右;2025年前8个月,猛士科技累计销量2451辆。其整体销量对东风汽车而言,仍然较低。 2024年2月,猛士科技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新能源豪华越野品牌与智能科技先锋品牌的优势互补、彼此赋能,共同打造智能汽车产业生态。 基于与**的合作,猛士科技推出了猛士M817。据悉,猛士M817在首批搭载**乾昆智驾ADS 4的基础上,还整合鸿蒙座舱5、乾昆车云、鲸鳍通信、乾昆车控服务等**乾昆智能方案“全家桶”,成为“华系智能越野第一车”。 此外,猛士M817还是首款基于“天元架构”打造的新能源智能越野车,此架构也是由东风与**乾昆联合打造的架构。 在**赋能下,猛士M817也展现出爆款的","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2bc6941e0990c15c49ec9bdda1b89c5","width":"960","height":"51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413362788850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5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3438096330896,"gmtCreate":1759055340770,"gmtModify":1759055417912,"author":{"id":"4113488918019110","authorId":"4113488918019110","name":"车圈能见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8944e32941ae3fdcbbfcac68de55d1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13488918019110","authorIdStr":"4113488918019110"},"themes":[],"title":"2500亿重庆造车新势力赴港上市,9成销量倚重问界,寻求“独立”发展?","htmlText":"图片来源:度哥 9月25日,赛力斯发布公告称,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拟发行不超过3.31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同时,赛力斯提示,本次境外发行上市尚需取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香港联合交易所等相关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批准或核准,该事项仍存在不确定性。 4月底,赛力斯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申请书,其披露募资将增加研发投入;用于多元化新营销渠道投入、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服务以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以及用作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后,赛力斯正加大自身布局,以提高竞争力,赛力斯能稳住现有成果吗? 1 销量9成来自问界● 2021年3月,赛力斯与**达成合作,同年12月,双方联合打造的AITO问界品牌正式发布。问界M5、问界M7、问界M9等车型相继推出,问界不仅成为了鸿蒙智行首个汽车品牌,也成为鸿蒙智行的销量担当,赛力斯更因此成为了造车新势力中的黑马。 2022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3.51万辆,同比增长225.9%,问界品牌累计交付超过7.5万辆,跻身2022高端新能源SUV年度销量排行榜前五;2023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2.4%,问界累计交付94380辆。 但在2021年-2023年,赛力斯持续面临着亏损压力。2021年-2023年,赛力斯的营收分别为167.18亿元、341.05亿元、358.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89%、104%、5.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8.24亿元、-38.32亿元、-24.5亿元。 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问界累计交付38.71万辆。同时,赛力斯在财报中提到,全景智慧旗舰SUV问界M9获中国市场50万元级豪华车年度销冠,国民SUV问界新M7系列荣获中国新势力","listText":"图片来源:度哥 9月25日,赛力斯发布公告称,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拟发行不超过3.31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同时,赛力斯提示,本次境外发行上市尚需取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香港联合交易所等相关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批准或核准,该事项仍存在不确定性。 4月底,赛力斯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申请书,其披露募资将增加研发投入;用于多元化新营销渠道投入、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服务以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以及用作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后,赛力斯正加大自身布局,以提高竞争力,赛力斯能稳住现有成果吗? 1 销量9成来自问界● 2021年3月,赛力斯与**达成合作,同年12月,双方联合打造的AITO问界品牌正式发布。问界M5、问界M7、问界M9等车型相继推出,问界不仅成为了鸿蒙智行首个汽车品牌,也成为鸿蒙智行的销量担当,赛力斯更因此成为了造车新势力中的黑马。 2022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3.51万辆,同比增长225.9%,问界品牌累计交付超过7.5万辆,跻身2022高端新能源SUV年度销量排行榜前五;2023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2.4%,问界累计交付94380辆。 但在2021年-2023年,赛力斯持续面临着亏损压力。2021年-2023年,赛力斯的营收分别为167.18亿元、341.05亿元、358.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89%、104%、5.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8.24亿元、-38.32亿元、-24.5亿元。 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问界累计交付38.71万辆。同时,赛力斯在财报中提到,全景智慧旗舰SUV问界M9获中国市场50万元级豪华车年度销冠,国民SUV问界新M7系列荣获中国新势力","text":"图片来源:度哥 9月25日,赛力斯发布公告称,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拟发行不超过3.31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同时,赛力斯提示,本次境外发行上市尚需取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香港联合交易所等相关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批准或核准,该事项仍存在不确定性。 4月底,赛力斯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申请书,其披露募资将增加研发投入;用于多元化新营销渠道投入、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服务以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以及用作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后,赛力斯正加大自身布局,以提高竞争力,赛力斯能稳住现有成果吗? 1 销量9成来自问界● 2021年3月,赛力斯与**达成合作,同年12月,双方联合打造的AITO问界品牌正式发布。问界M5、问界M7、问界M9等车型相继推出,问界不仅成为了鸿蒙智行首个汽车品牌,也成为鸿蒙智行的销量担当,赛力斯更因此成为了造车新势力中的黑马。 2022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3.51万辆,同比增长225.9%,问界品牌累计交付超过7.5万辆,跻身2022高端新能源SUV年度销量排行榜前五;2023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2.4%,问界累计交付94380辆。 但在2021年-2023年,赛力斯持续面临着亏损压力。2021年-2023年,赛力斯的营收分别为167.18亿元、341.05亿元、358.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89%、104%、5.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8.24亿元、-38.32亿元、-24.5亿元。 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问界累计交付38.71万辆。同时,赛力斯在财报中提到,全景智慧旗舰SUV问界M9获中国市场50万元级豪华车年度销冠,国民SUV问界新M7系列荣获中国新势力","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bfae4f091264ba36d8662a7125498e7","width":"1080","height":"81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343809633089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4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2366542086352,"gmtCreate":1758794060281,"gmtModify":1758795412477,"author":{"id":"4113488918019110","authorId":"4113488918019110","name":"车圈能见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8944e32941ae3fdcbbfcac68de55d1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13488918019110","authorIdStr":"4113488918019110"},"themes":[],"title":"陈晓波挂帅!福特中国整合销售渠道,能否实现品牌突围?","htmlText":"图片来源:度哥 9月23日,福特中国宣布在上海成立全新子公司福特汽车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福特品牌乘用车及皮卡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销售和售后服务。陈晓波出任总裁,向福特中国及福特国际市场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胜波汇报。 资料显示,陈晓波曾在福特在华合资企业长安福特担任多个要职,包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营销中心总经理,以及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执行副总裁等,深度参与了福特品牌在中国的营销与销售管理工作。 同日,江铃汽车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江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福特销售服务公司签署《江铃国产福特整车分销服务合同》,委托福特销售服务公司分销其生产的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福特品牌皮卡。 全面统一销售渠道的福特,能否实现中国业务的突破呢? 1 江铃福特销量不佳● 在中国,福特主要有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两大合资企业,但两大合资企业所实现的销量有着明显的差距。 1995年,江铃汽车以发行B股方式引入了外资战略合作伙伴,彼时福特获得江铃汽车30%的股份,如今,福特在江铃汽车的持股已增至32%。资料显示,起初,江铃汽车与福特的合作主要是商用车领域——1997年,轻型客车江铃福特全顺下线,凭借此系列,江铃福特成为了中国轻客领域不可忽视的存在。 2015年和2016年,江铃汽车推出福特撼路者和福特途睿欧,加大对乘用车市场的占领,2016年正式提出“商乘并举”的战略,先后引入了烈马、猛禽、撼路者、领睿、领界等车型。 2021年,江铃汽车与福特汽车合资成立了江铃福特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认缴出资1.02亿元,持有51%股份;福特汽车认缴出资0.98亿元,持有49%股份。这是福特成为江铃汽车第二大股东后,首次与江铃汽车共同出资创办合资企业。 在彼时的公告中,江铃汽车表示,共同投资的目的是提升江铃汽车生产的福特品牌整车的品牌形象,建立卓越的营销能力和网络,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品牌价","listText":"图片来源:度哥 9月23日,福特中国宣布在上海成立全新子公司福特汽车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福特品牌乘用车及皮卡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销售和售后服务。陈晓波出任总裁,向福特中国及福特国际市场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胜波汇报。 资料显示,陈晓波曾在福特在华合资企业长安福特担任多个要职,包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营销中心总经理,以及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执行副总裁等,深度参与了福特品牌在中国的营销与销售管理工作。 同日,江铃汽车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江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福特销售服务公司签署《江铃国产福特整车分销服务合同》,委托福特销售服务公司分销其生产的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福特品牌皮卡。 全面统一销售渠道的福特,能否实现中国业务的突破呢? 1 江铃福特销量不佳● 在中国,福特主要有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两大合资企业,但两大合资企业所实现的销量有着明显的差距。 1995年,江铃汽车以发行B股方式引入了外资战略合作伙伴,彼时福特获得江铃汽车30%的股份,如今,福特在江铃汽车的持股已增至32%。资料显示,起初,江铃汽车与福特的合作主要是商用车领域——1997年,轻型客车江铃福特全顺下线,凭借此系列,江铃福特成为了中国轻客领域不可忽视的存在。 2015年和2016年,江铃汽车推出福特撼路者和福特途睿欧,加大对乘用车市场的占领,2016年正式提出“商乘并举”的战略,先后引入了烈马、猛禽、撼路者、领睿、领界等车型。 2021年,江铃汽车与福特汽车合资成立了江铃福特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认缴出资1.02亿元,持有51%股份;福特汽车认缴出资0.98亿元,持有49%股份。这是福特成为江铃汽车第二大股东后,首次与江铃汽车共同出资创办合资企业。 在彼时的公告中,江铃汽车表示,共同投资的目的是提升江铃汽车生产的福特品牌整车的品牌形象,建立卓越的营销能力和网络,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品牌价","text":"图片来源:度哥 9月23日,福特中国宣布在上海成立全新子公司福特汽车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福特品牌乘用车及皮卡车型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销售和售后服务。陈晓波出任总裁,向福特中国及福特国际市场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胜波汇报。 资料显示,陈晓波曾在福特在华合资企业长安福特担任多个要职,包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营销中心总经理,以及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执行副总裁等,深度参与了福特品牌在中国的营销与销售管理工作。 同日,江铃汽车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江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福特销售服务公司签署《江铃国产福特整车分销服务合同》,委托福特销售服务公司分销其生产的福特品牌乘用车和福特品牌皮卡。 全面统一销售渠道的福特,能否实现中国业务的突破呢? 1 江铃福特销量不佳● 在中国,福特主要有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两大合资企业,但两大合资企业所实现的销量有着明显的差距。 1995年,江铃汽车以发行B股方式引入了外资战略合作伙伴,彼时福特获得江铃汽车30%的股份,如今,福特在江铃汽车的持股已增至32%。资料显示,起初,江铃汽车与福特的合作主要是商用车领域——1997年,轻型客车江铃福特全顺下线,凭借此系列,江铃福特成为了中国轻客领域不可忽视的存在。 2015年和2016年,江铃汽车推出福特撼路者和福特途睿欧,加大对乘用车市场的占领,2016年正式提出“商乘并举”的战略,先后引入了烈马、猛禽、撼路者、领睿、领界等车型。 2021年,江铃汽车与福特汽车合资成立了江铃福特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认缴出资1.02亿元,持有51%股份;福特汽车认缴出资0.98亿元,持有49%股份。这是福特成为江铃汽车第二大股东后,首次与江铃汽车共同出资创办合资企业。 在彼时的公告中,江铃汽车表示,共同投资的目的是提升江铃汽车生产的福特品牌整车的品牌形象,建立卓越的营销能力和网络,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品牌价","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64fa3303e5ac3160a318b651d7a52d4","width":"1080","height":"81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236654208635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7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9918398771640,"gmtCreate":1758191542436,"gmtModify":1758200274545,"author":{"id":"4113488918019110","authorId":"4113488918019110","name":"车圈能见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8944e32941ae3fdcbbfcac68de55d1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13488918019110","authorIdStr":"4113488918019110"},"themes":[],"title":"东风本田换将:曹东杰接棒,电动化转型迎关键一役","htmlText":"图片来源:度哥 9月15日,东风本田的领导班子有了新的调整。原东风猛士科技总经理CEO曹东杰,接替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担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则调任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候选人,原党委书记王彬彬任专务。 此次东风本田领导层变动,属于东风集团的正常人事调动,旨在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强化企业战略实施。 据悉,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一职为东风本田中方一把手。新上任的曹东杰曾在东风本田担任制造、品质、技术、采购等领域管理工作,后又在东风乘用车、东风猛士等板块担任重要职务,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 2025年前八个月,东风本田累计销量19.97万辆,同比减少27.6%。2024年,东风本田累计销量42.82万辆,同比减少29.2%。新任管理层能否带动东风本田走出销量下滑的低谷? 1 燃油车承压● 近年来,东风本田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东风集团股份产销快报,2021年-2024年,东风本田的销量分别为76.19万辆、66.13万辆、60.48万辆、42.82万辆,分别同比减少10.4%、13.2%、8.54%、29.2%。而在2020年,东风本田的销量还有85.03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份的东风本田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培训班上,时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发言称,“我们已经身处生死局,退无可退了”“大家必须清醒认识到,东风本田已经站在生死存亡的悬崖边缘。” 彼时就有媒体报道,东风本田内部已明确岗位全面梳理方向,坚持“高产出高报酬、低产出低收入、无产出则退出”原则。东风本田将以“刀刃向内”的变革决心全面梳理岗位,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开辟新路径。 东风本田的燃油车基本盘已明显承压。 在燃油车领域,东风本田推出过思域、雅阁、CR-V、飞度等经典车型,而今都面临着销量下滑的压力。车主之家数据显示,2025年前八个月,CR-V是东风本田销量最高的车型,为11.17万辆,同比微增0.89%;其","listText":"图片来源:度哥 9月15日,东风本田的领导班子有了新的调整。原东风猛士科技总经理CEO曹东杰,接替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担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则调任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候选人,原党委书记王彬彬任专务。 此次东风本田领导层变动,属于东风集团的正常人事调动,旨在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强化企业战略实施。 据悉,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一职为东风本田中方一把手。新上任的曹东杰曾在东风本田担任制造、品质、技术、采购等领域管理工作,后又在东风乘用车、东风猛士等板块担任重要职务,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 2025年前八个月,东风本田累计销量19.97万辆,同比减少27.6%。2024年,东风本田累计销量42.82万辆,同比减少29.2%。新任管理层能否带动东风本田走出销量下滑的低谷? 1 燃油车承压● 近年来,东风本田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东风集团股份产销快报,2021年-2024年,东风本田的销量分别为76.19万辆、66.13万辆、60.48万辆、42.82万辆,分别同比减少10.4%、13.2%、8.54%、29.2%。而在2020年,东风本田的销量还有85.03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份的东风本田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培训班上,时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发言称,“我们已经身处生死局,退无可退了”“大家必须清醒认识到,东风本田已经站在生死存亡的悬崖边缘。” 彼时就有媒体报道,东风本田内部已明确岗位全面梳理方向,坚持“高产出高报酬、低产出低收入、无产出则退出”原则。东风本田将以“刀刃向内”的变革决心全面梳理岗位,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开辟新路径。 东风本田的燃油车基本盘已明显承压。 在燃油车领域,东风本田推出过思域、雅阁、CR-V、飞度等经典车型,而今都面临着销量下滑的压力。车主之家数据显示,2025年前八个月,CR-V是东风本田销量最高的车型,为11.17万辆,同比微增0.89%;其","text":"图片来源:度哥 9月15日,东风本田的领导班子有了新的调整。原东风猛士科技总经理CEO曹东杰,接替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担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则调任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候选人,原党委书记王彬彬任专务。 此次东风本田领导层变动,属于东风集团的正常人事调动,旨在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强化企业战略实施。 据悉,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一职为东风本田中方一把手。新上任的曹东杰曾在东风本田担任制造、品质、技术、采购等领域管理工作,后又在东风乘用车、东风猛士等板块担任重要职务,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 2025年前八个月,东风本田累计销量19.97万辆,同比减少27.6%。2024年,东风本田累计销量42.82万辆,同比减少29.2%。新任管理层能否带动东风本田走出销量下滑的低谷? 1 燃油车承压● 近年来,东风本田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东风集团股份产销快报,2021年-2024年,东风本田的销量分别为76.19万辆、66.13万辆、60.48万辆、42.82万辆,分别同比减少10.4%、13.2%、8.54%、29.2%。而在2020年,东风本田的销量还有85.03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份的东风本田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培训班上,时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发言称,“我们已经身处生死局,退无可退了”“大家必须清醒认识到,东风本田已经站在生死存亡的悬崖边缘。” 彼时就有媒体报道,东风本田内部已明确岗位全面梳理方向,坚持“高产出高报酬、低产出低收入、无产出则退出”原则。东风本田将以“刀刃向内”的变革决心全面梳理岗位,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开辟新路径。 东风本田的燃油车基本盘已明显承压。 在燃油车领域,东风本田推出过思域、雅阁、CR-V、飞度等经典车型,而今都面临着销量下滑的压力。车主之家数据显示,2025年前八个月,CR-V是东风本田销量最高的车型,为11.17万辆,同比微增0.89%;其","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3244b3aa637826370b87af18883466b","width":"1080","height":"81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991839877164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27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8891405087536,"gmtCreate":1757935200622,"gmtModify":1757940562527,"author":{"id":"4113488918019110","authorId":"4113488918019110","name":"车圈能见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8944e32941ae3fdcbbfcac68de55d1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13488918019110","authorIdStr":"4113488918019110"},"themes":[],"title":"重整四年后冲击港股,千里科技靠“智驾”能否弯道超车?","htmlText":"图片来源:pixabay 9月12日,千里科技公告称,为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目前正在筹划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事项。 千里科技计划,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践行AI化战略,提升研发能力,加强AI能力、产品功能开发升级及进行技术储备;战略性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进一步加强境内外销售与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同时,千里科技提示,此次发行上市尚需提交公司股东会审议,并完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本次发行上市的备案以及履行香港联交所等证券监管机构的法律程序后方可实施。 目前,千里科技将业务分为终端业务和科技业务,同时发展着汽车和智驾,但其汽车月均销量不足八千辆,距离头部车企有较大差距,其从2025年开始布局的智驾能否实现弯道超车呢? 1 业绩增长不稳定● 千里科技前身为力帆股份;2021年1月更名力帆科技;2025年2月,更名为千里科技。彼时,千里科技表示,公司破产重整之后,汽车业务逐步恢复,整体经营平稳发展,更名可以改善品牌形象。 资料显示,2020年,因力帆系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多家供应商向法院申请对力帆旗下公司进行重整。同年8月,力帆股份公告披露,其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同月,法院裁定受理嘉利建桥对力帆股份的重整申请。 2020年底,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对力帆股份进行全面重整。2021年2月,力帆股份公告,重整计划执行完毕。 根据公告,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9.99%,成为力帆股份新的控股股东,其满江红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重庆满江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实控人;重庆江河汇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河汇公司”)持股20%,成为第二大股东","listText":"图片来源:pixabay 9月12日,千里科技公告称,为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目前正在筹划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事项。 千里科技计划,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践行AI化战略,提升研发能力,加强AI能力、产品功能开发升级及进行技术储备;战略性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进一步加强境内外销售与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同时,千里科技提示,此次发行上市尚需提交公司股东会审议,并完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本次发行上市的备案以及履行香港联交所等证券监管机构的法律程序后方可实施。 目前,千里科技将业务分为终端业务和科技业务,同时发展着汽车和智驾,但其汽车月均销量不足八千辆,距离头部车企有较大差距,其从2025年开始布局的智驾能否实现弯道超车呢? 1 业绩增长不稳定● 千里科技前身为力帆股份;2021年1月更名力帆科技;2025年2月,更名为千里科技。彼时,千里科技表示,公司破产重整之后,汽车业务逐步恢复,整体经营平稳发展,更名可以改善品牌形象。 资料显示,2020年,因力帆系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多家供应商向法院申请对力帆旗下公司进行重整。同年8月,力帆股份公告披露,其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同月,法院裁定受理嘉利建桥对力帆股份的重整申请。 2020年底,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对力帆股份进行全面重整。2021年2月,力帆股份公告,重整计划执行完毕。 根据公告,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9.99%,成为力帆股份新的控股股东,其满江红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重庆满江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实控人;重庆江河汇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河汇公司”)持股20%,成为第二大股东","text":"图片来源:pixabay 9月12日,千里科技公告称,为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目前正在筹划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事项。 千里科技计划,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践行AI化战略,提升研发能力,加强AI能力、产品功能开发升级及进行技术储备;战略性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进一步加强境内外销售与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同时,千里科技提示,此次发行上市尚需提交公司股东会审议,并完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本次发行上市的备案以及履行香港联交所等证券监管机构的法律程序后方可实施。 目前,千里科技将业务分为终端业务和科技业务,同时发展着汽车和智驾,但其汽车月均销量不足八千辆,距离头部车企有较大差距,其从2025年开始布局的智驾能否实现弯道超车呢? 1 业绩增长不稳定● 千里科技前身为力帆股份;2021年1月更名力帆科技;2025年2月,更名为千里科技。彼时,千里科技表示,公司破产重整之后,汽车业务逐步恢复,整体经营平稳发展,更名可以改善品牌形象。 资料显示,2020年,因力帆系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多家供应商向法院申请对力帆旗下公司进行重整。同年8月,力帆股份公告披露,其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同月,法院裁定受理嘉利建桥对力帆股份的重整申请。 2020年底,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对力帆股份进行全面重整。2021年2月,力帆股份公告,重整计划执行完毕。 根据公告,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9.99%,成为力帆股份新的控股股东,其满江红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重庆满江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实控人;重庆江河汇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河汇公司”)持股20%,成为第二大股东","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7f40ccfc6981fc03e8e6d704505732e","width":"960","height":"641"}],"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889140508753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9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7100883562544,"gmtCreate":1757502091591,"gmtModify":1757509526727,"author":{"id":"4113488918019110","authorId":"4113488918019110","name":"车圈能见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8944e32941ae3fdcbbfcac68de55d1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13488918019110","authorIdStr":"4113488918019110"},"themes":[],"title":"路线之争未停,激光雷达龙头禾赛科技能否扛住“纯视觉”冲击?","htmlText":"图片来源:pixabay 9月8日,禾赛科技在港股开启招股,发行价228港元/股,发售1700万股。此前,禾赛科技已在2023年2月美股上市,是中国赴美上市激光雷达第一股。 禾赛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上市及全球发售将提供机会以进一步扩大投资者基础、拓宽及巩固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并提供额外资金渠道及来源,以进一步发展业务。禾赛科技表示,其相信上市后的双重主要上市地位将为公司提供充分的市场准入渠道,并为股东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据悉,禾赛科技是理想汽车、极氪、零跑汽车等车企的激光雷达供应商。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按收入计,禾赛科技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均为全球最大激光雷达供应商。 2022年-2024年,禾赛科技的收入分别为12.03亿元、18.77亿元、20.77亿元;净亏损分别为3.01亿元、4.76亿元、1.02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禾赛科技收入5.25亿元,净亏损1754.9万元;第二季度,禾赛科技收入7.1亿元,净利润突破4000万元。 禾赛科技是否就此进入稳定的收获期呢? 1 依赖大客户● 2014年,李一帆、孙恺及向少卿联合创立了禾赛科技,初期专注于天然气及其他行业所用的高性能激光传感器;2016年,禾赛科技将主要业务转向激光雷达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目前,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产品广泛应用于配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或商用车;提供客运及货运移动服务的自动驾驶车队、机器人及其他非汽车行业。 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禾赛科技分别确认了8.04万台、22.21万台、50.19万台激光雷达的出货量。出货量的飞速增长,带来了业绩增长,禾赛科技的收入从2022年的12.03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20.77亿元;净亏损从2022年的3.01亿元收窄至2024年的1.02亿元。 2022-2024年,禾赛科技激光雷达产品中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listText":"图片来源:pixabay 9月8日,禾赛科技在港股开启招股,发行价228港元/股,发售1700万股。此前,禾赛科技已在2023年2月美股上市,是中国赴美上市激光雷达第一股。 禾赛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上市及全球发售将提供机会以进一步扩大投资者基础、拓宽及巩固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并提供额外资金渠道及来源,以进一步发展业务。禾赛科技表示,其相信上市后的双重主要上市地位将为公司提供充分的市场准入渠道,并为股东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据悉,禾赛科技是理想汽车、极氪、零跑汽车等车企的激光雷达供应商。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按收入计,禾赛科技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均为全球最大激光雷达供应商。 2022年-2024年,禾赛科技的收入分别为12.03亿元、18.77亿元、20.77亿元;净亏损分别为3.01亿元、4.76亿元、1.02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禾赛科技收入5.25亿元,净亏损1754.9万元;第二季度,禾赛科技收入7.1亿元,净利润突破4000万元。 禾赛科技是否就此进入稳定的收获期呢? 1 依赖大客户● 2014年,李一帆、孙恺及向少卿联合创立了禾赛科技,初期专注于天然气及其他行业所用的高性能激光传感器;2016年,禾赛科技将主要业务转向激光雷达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目前,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产品广泛应用于配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或商用车;提供客运及货运移动服务的自动驾驶车队、机器人及其他非汽车行业。 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禾赛科技分别确认了8.04万台、22.21万台、50.19万台激光雷达的出货量。出货量的飞速增长,带来了业绩增长,禾赛科技的收入从2022年的12.03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20.77亿元;净亏损从2022年的3.01亿元收窄至2024年的1.02亿元。 2022-2024年,禾赛科技激光雷达产品中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text":"图片来源:pixabay 9月8日,禾赛科技在港股开启招股,发行价228港元/股,发售1700万股。此前,禾赛科技已在2023年2月美股上市,是中国赴美上市激光雷达第一股。 禾赛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上市及全球发售将提供机会以进一步扩大投资者基础、拓宽及巩固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并提供额外资金渠道及来源,以进一步发展业务。禾赛科技表示,其相信上市后的双重主要上市地位将为公司提供充分的市场准入渠道,并为股东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据悉,禾赛科技是理想汽车、极氪、零跑汽车等车企的激光雷达供应商。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按收入计,禾赛科技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均为全球最大激光雷达供应商。 2022年-2024年,禾赛科技的收入分别为12.03亿元、18.77亿元、20.77亿元;净亏损分别为3.01亿元、4.76亿元、1.02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禾赛科技收入5.25亿元,净亏损1754.9万元;第二季度,禾赛科技收入7.1亿元,净利润突破4000万元。 禾赛科技是否就此进入稳定的收获期呢? 1 依赖大客户● 2014年,李一帆、孙恺及向少卿联合创立了禾赛科技,初期专注于天然气及其他行业所用的高性能激光传感器;2016年,禾赛科技将主要业务转向激光雷达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目前,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产品广泛应用于配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或商用车;提供客运及货运移动服务的自动驾驶车队、机器人及其他非汽车行业。 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禾赛科技分别确认了8.04万台、22.21万台、50.19万台激光雷达的出货量。出货量的飞速增长,带来了业绩增长,禾赛科技的收入从2022年的12.03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20.77亿元;净亏损从2022年的3.01亿元收窄至2024年的1.02亿元。 2022-2024年,禾赛科技激光雷达产品中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28455c4172767885402127a00e5f951","width":"960","height":"64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710088356254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0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6705129115728,"gmtCreate":1757405229808,"gmtModify":1757408022748,"author":{"id":"4113488918019110","authorId":"4113488918019110","name":"车圈能见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8944e32941ae3fdcbbfcac68de55d1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13488918019110","authorIdStr":"4113488918019110"},"themes":[],"title":"85.5亿增资落地!一汽奔腾全面转型新能源,能否逆风翻盘?","htmlText":"图片来源:度哥 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公示,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增资项目于9月5日完成。 其中,原有股东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2.4亿元;江苏悦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7.1亿元。战略投资者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 此次增资后,中国一汽及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对一汽奔腾的持股从86.1568%降低至79.0394%;悦达汽车集团的持股从1.9741%增至10.3358%;新增股东,南京地平线、农银金融和中国电信和分别持股0.6044%、6.0443%、3.0222%。 据悉,此次增资将主要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升级及渠道生态建设等,全面赋能关键战略举措落地。 在增资背后,一汽奔腾正加速新能源的布局。2024年,一汽奔腾销量达15.1万辆,其中,新能源产品销售8.3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5%。2025年1-8月,一汽奔腾销量达11.8万辆,新能源销量达10.1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突破85%。 拥有更多资源的一汽奔腾,能否在新能源领域站稳脚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1 增资加码新能源● 对目前的一汽奔腾来说,新能源转型是已经是其提升销量的重要途径。 2006年,基于马自达6的全套底盘和动力系统打造,一汽奔腾的首款车型奔腾B70诞生。有数据显示,2006年-2010年期间,奔腾B70的累计销量突破了15万辆。 此后,一汽奔腾又陆续推出了B50、X80等新车。2014年,一汽奔腾销量达18.56万辆,同比增长46%,成为其高光时刻。但之后几年里,一汽奔腾的销量持续下滑,到2018年,一汽奔腾的销量跌下10万辆,仅剩8.86万辆。 而至今,奔腾B70都是一汽奔腾的主力车型。2024年,奔腾B70累计销量39277辆,占一汽奔腾总销量的26%左右,是其销量最高的燃油车。2025年1-7","listText":"图片来源:度哥 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公示,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增资项目于9月5日完成。 其中,原有股东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2.4亿元;江苏悦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7.1亿元。战略投资者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 此次增资后,中国一汽及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对一汽奔腾的持股从86.1568%降低至79.0394%;悦达汽车集团的持股从1.9741%增至10.3358%;新增股东,南京地平线、农银金融和中国电信和分别持股0.6044%、6.0443%、3.0222%。 据悉,此次增资将主要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升级及渠道生态建设等,全面赋能关键战略举措落地。 在增资背后,一汽奔腾正加速新能源的布局。2024年,一汽奔腾销量达15.1万辆,其中,新能源产品销售8.3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5%。2025年1-8月,一汽奔腾销量达11.8万辆,新能源销量达10.1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突破85%。 拥有更多资源的一汽奔腾,能否在新能源领域站稳脚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1 增资加码新能源● 对目前的一汽奔腾来说,新能源转型是已经是其提升销量的重要途径。 2006年,基于马自达6的全套底盘和动力系统打造,一汽奔腾的首款车型奔腾B70诞生。有数据显示,2006年-2010年期间,奔腾B70的累计销量突破了15万辆。 此后,一汽奔腾又陆续推出了B50、X80等新车。2014年,一汽奔腾销量达18.56万辆,同比增长46%,成为其高光时刻。但之后几年里,一汽奔腾的销量持续下滑,到2018年,一汽奔腾的销量跌下10万辆,仅剩8.86万辆。 而至今,奔腾B70都是一汽奔腾的主力车型。2024年,奔腾B70累计销量39277辆,占一汽奔腾总销量的26%左右,是其销量最高的燃油车。2025年1-7","text":"图片来源:度哥 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公示,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增资项目于9月5日完成。 其中,原有股东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2.4亿元;江苏悦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7.1亿元。战略投资者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 此次增资后,中国一汽及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对一汽奔腾的持股从86.1568%降低至79.0394%;悦达汽车集团的持股从1.9741%增至10.3358%;新增股东,南京地平线、农银金融和中国电信和分别持股0.6044%、6.0443%、3.0222%。 据悉,此次增资将主要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升级及渠道生态建设等,全面赋能关键战略举措落地。 在增资背后,一汽奔腾正加速新能源的布局。2024年,一汽奔腾销量达15.1万辆,其中,新能源产品销售8.3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5%。2025年1-8月,一汽奔腾销量达11.8万辆,新能源销量达10.1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突破85%。 拥有更多资源的一汽奔腾,能否在新能源领域站稳脚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1 增资加码新能源● 对目前的一汽奔腾来说,新能源转型是已经是其提升销量的重要途径。 2006年,基于马自达6的全套底盘和动力系统打造,一汽奔腾的首款车型奔腾B70诞生。有数据显示,2006年-2010年期间,奔腾B70的累计销量突破了15万辆。 此后,一汽奔腾又陆续推出了B50、X80等新车。2014年,一汽奔腾销量达18.56万辆,同比增长46%,成为其高光时刻。但之后几年里,一汽奔腾的销量持续下滑,到2018年,一汽奔腾的销量跌下10万辆,仅剩8.86万辆。 而至今,奔腾B70都是一汽奔腾的主力车型。2024年,奔腾B70累计销量39277辆,占一汽奔腾总销量的26%左右,是其销量最高的燃油车。2025年1-7","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69f955071eeef5cf5b740a4dd8963ef","width":"1080","height":"81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670512911572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96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5405278659360,"gmtCreate":1757069760455,"gmtModify":1757077296189,"author":{"id":"4113488918019110","authorId":"4113488918019110","name":"车圈能见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8944e32941ae3fdcbbfcac68de55d1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13488918019110","authorIdStr":"4113488918019110"},"themes":[],"title":"不为盈利!从帕里斯帝到ELEXIO,现代汽车能否在中国市场“逆袭”?","htmlText":"图片来源:度哥 在上个月底举行的成都车展上,现代汽车展出了新一代帕里斯帝以及N品牌的Elantra N TCR Edition等车型。 现代汽车中国区销售品牌副总裁印庸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非常清楚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无论是N品牌还是帕里斯帝,我们将其引入中国市场,首要目标并非盈利。坦白地说,我们并不期待一上市就实现几万台的销量。现代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的认知度仍在提升阶段,因此我们更希望通过帕里斯帝这样的旗舰产品,真正重塑消费者对现代品牌的整体认知和高端形象。” 现代汽车将如何提高中国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呢? 1 以价换量● 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也有过短暂的辉煌时期。2002年10月,现代汽车与北汽合作成立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布局中国市场。 同年底,第一辆北京现代索纳塔下线。2003年,北京现代索纳塔销量达到了5.2万辆,占据了B级车10%的市场份额。2003年底上线的伊兰特车型,在2004年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国内年度单一轿车车型销量冠军。 凭借着性价比优势,北京现代接连出现索纳塔、伊兰特、悦动、途胜等爆款车型,2013年,北京现代年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成为继大众、通用之后第三家在中国年销破百万辆的合资车企。2016年,其销量上涨达到114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随着国产自主品牌的崛起,北京现代销量持续下滑。2017年,其销量跌至超82万辆,到2024年,销量仅剩15.4万辆。 进入2025年,北京现代的销量略有回暖——上半年累计销量10万辆左右,其中6月销量21713辆,环比增长66%,这主要是以价换量的结果。2025年2月,北京现代推出“开年焕新一口价”,第十一代索纳塔一口价11.98万元,直降3万元;全新途胜L一口价12.98万元,直降4万元;库斯途一口价13.98万元,直降4.2万元;第五代胜达一口价17.57万元起,并享受旧车残值翻倍购。6","listText":"图片来源:度哥 在上个月底举行的成都车展上,现代汽车展出了新一代帕里斯帝以及N品牌的Elantra N TCR Edition等车型。 现代汽车中国区销售品牌副总裁印庸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非常清楚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无论是N品牌还是帕里斯帝,我们将其引入中国市场,首要目标并非盈利。坦白地说,我们并不期待一上市就实现几万台的销量。现代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的认知度仍在提升阶段,因此我们更希望通过帕里斯帝这样的旗舰产品,真正重塑消费者对现代品牌的整体认知和高端形象。” 现代汽车将如何提高中国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呢? 1 以价换量● 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也有过短暂的辉煌时期。2002年10月,现代汽车与北汽合作成立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布局中国市场。 同年底,第一辆北京现代索纳塔下线。2003年,北京现代索纳塔销量达到了5.2万辆,占据了B级车10%的市场份额。2003年底上线的伊兰特车型,在2004年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国内年度单一轿车车型销量冠军。 凭借着性价比优势,北京现代接连出现索纳塔、伊兰特、悦动、途胜等爆款车型,2013年,北京现代年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成为继大众、通用之后第三家在中国年销破百万辆的合资车企。2016年,其销量上涨达到114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随着国产自主品牌的崛起,北京现代销量持续下滑。2017年,其销量跌至超82万辆,到2024年,销量仅剩15.4万辆。 进入2025年,北京现代的销量略有回暖——上半年累计销量10万辆左右,其中6月销量21713辆,环比增长66%,这主要是以价换量的结果。2025年2月,北京现代推出“开年焕新一口价”,第十一代索纳塔一口价11.98万元,直降3万元;全新途胜L一口价12.98万元,直降4万元;库斯途一口价13.98万元,直降4.2万元;第五代胜达一口价17.57万元起,并享受旧车残值翻倍购。6","text":"图片来源:度哥 在上个月底举行的成都车展上,现代汽车展出了新一代帕里斯帝以及N品牌的Elantra N TCR Edition等车型。 现代汽车中国区销售品牌副总裁印庸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非常清楚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无论是N品牌还是帕里斯帝,我们将其引入中国市场,首要目标并非盈利。坦白地说,我们并不期待一上市就实现几万台的销量。现代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的认知度仍在提升阶段,因此我们更希望通过帕里斯帝这样的旗舰产品,真正重塑消费者对现代品牌的整体认知和高端形象。” 现代汽车将如何提高中国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呢? 1 以价换量● 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也有过短暂的辉煌时期。2002年10月,现代汽车与北汽合作成立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布局中国市场。 同年底,第一辆北京现代索纳塔下线。2003年,北京现代索纳塔销量达到了5.2万辆,占据了B级车10%的市场份额。2003年底上线的伊兰特车型,在2004年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国内年度单一轿车车型销量冠军。 凭借着性价比优势,北京现代接连出现索纳塔、伊兰特、悦动、途胜等爆款车型,2013年,北京现代年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成为继大众、通用之后第三家在中国年销破百万辆的合资车企。2016年,其销量上涨达到114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随着国产自主品牌的崛起,北京现代销量持续下滑。2017年,其销量跌至超82万辆,到2024年,销量仅剩15.4万辆。 进入2025年,北京现代的销量略有回暖——上半年累计销量10万辆左右,其中6月销量21713辆,环比增长66%,这主要是以价换量的结果。2025年2月,北京现代推出“开年焕新一口价”,第十一代索纳塔一口价11.98万元,直降3万元;全新途胜L一口价12.98万元,直降4万元;库斯途一口价13.98万元,直降4.2万元;第五代胜达一口价17.57万元起,并享受旧车残值翻倍购。6","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a6470ee88fa1dc2633c7ec69a73f46b","width":"1080","height":"81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540527865936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43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4638296654664,"gmtCreate":1756899451671,"gmtModify":1756905232556,"author":{"id":"4113488918019110","authorId":"4113488918019110","name":"车圈能见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8944e32941ae3fdcbbfcac68de55d1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13488918019110","authorIdStr":"4113488918019110"},"themes":[],"title":"新能源增长21%,占比仍不足三成!长城汽车如何破解“偏科”难题?","htmlText":"图片来源:度哥 8月29日,长城汽车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其营业总收入923.35亿元,同比增长0.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减少10.21%;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减少36.39%至35.81亿元。 在这个成绩背后,长城汽车的销量实现了正增长。2025年上半年,长城汽车累计实现销量56.98万辆,同比增长1.81%。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6.04万辆,同比增长21.18%,占总销量的28.15%。在子品牌中,欧拉、坦克均出现了两位数的销量下滑。 长城汽车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开启新的产品周期,实现销量和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同时加速构建直连用户的新渠道模式,以及加大新车型、新技术的上市宣传及品牌提升,投入增加导致净利润波动。 长城汽车何时才能稳住销量,实现业绩的增长? 1 欧拉、坦克销量下滑● 在营收和销量正增长下,长城汽车旗下品牌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2025年上半年,哈弗品牌累计销量32.14万辆,同比增长7.24%;魏牌累计销量3.45万辆,同比增长73.62%;长城皮卡累计销量9.62万辆,同比增长4.69%;欧拉品牌累计销量1.39万辆,同比减少56.19%;坦克品牌累计销量10.37万辆,同比减少10.67%。 具体到乘用车品牌,哈弗品牌作为长城汽车的销量支柱,在密集推出二代哈弗枭龙MAX、2025款新哈弗H5、哈弗猛龙燃油版等新车型后,止住了2024年的销量下滑——2024年哈弗品牌销量下滑1.25%至70.62万辆。 作为高端品牌,魏牌靠蓝山、高山等车型推动,成为了长城汽车销量增长最快的子品牌。但其6.05%的销量占比,对长城汽车整体的销量拉动作用有限。 而欧拉品牌近年来密集调整,尚未回到增长线。据媒体报道,2024年10月,欧拉的销售和售后渠道开始整合进长城旗下其他品牌,欧拉好猫等车型已在哈弗门店销售。同年12月,欧拉App的全部","listText":"图片来源:度哥 8月29日,长城汽车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其营业总收入923.35亿元,同比增长0.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减少10.21%;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减少36.39%至35.81亿元。 在这个成绩背后,长城汽车的销量实现了正增长。2025年上半年,长城汽车累计实现销量56.98万辆,同比增长1.81%。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6.04万辆,同比增长21.18%,占总销量的28.15%。在子品牌中,欧拉、坦克均出现了两位数的销量下滑。 长城汽车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开启新的产品周期,实现销量和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同时加速构建直连用户的新渠道模式,以及加大新车型、新技术的上市宣传及品牌提升,投入增加导致净利润波动。 长城汽车何时才能稳住销量,实现业绩的增长? 1 欧拉、坦克销量下滑● 在营收和销量正增长下,长城汽车旗下品牌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2025年上半年,哈弗品牌累计销量32.14万辆,同比增长7.24%;魏牌累计销量3.45万辆,同比增长73.62%;长城皮卡累计销量9.62万辆,同比增长4.69%;欧拉品牌累计销量1.39万辆,同比减少56.19%;坦克品牌累计销量10.37万辆,同比减少10.67%。 具体到乘用车品牌,哈弗品牌作为长城汽车的销量支柱,在密集推出二代哈弗枭龙MAX、2025款新哈弗H5、哈弗猛龙燃油版等新车型后,止住了2024年的销量下滑——2024年哈弗品牌销量下滑1.25%至70.62万辆。 作为高端品牌,魏牌靠蓝山、高山等车型推动,成为了长城汽车销量增长最快的子品牌。但其6.05%的销量占比,对长城汽车整体的销量拉动作用有限。 而欧拉品牌近年来密集调整,尚未回到增长线。据媒体报道,2024年10月,欧拉的销售和售后渠道开始整合进长城旗下其他品牌,欧拉好猫等车型已在哈弗门店销售。同年12月,欧拉App的全部","text":"图片来源:度哥 8月29日,长城汽车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其营业总收入923.35亿元,同比增长0.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减少10.21%;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减少36.39%至35.81亿元。 在这个成绩背后,长城汽车的销量实现了正增长。2025年上半年,长城汽车累计实现销量56.98万辆,同比增长1.81%。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6.04万辆,同比增长21.18%,占总销量的28.15%。在子品牌中,欧拉、坦克均出现了两位数的销量下滑。 长城汽车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开启新的产品周期,实现销量和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同时加速构建直连用户的新渠道模式,以及加大新车型、新技术的上市宣传及品牌提升,投入增加导致净利润波动。 长城汽车何时才能稳住销量,实现业绩的增长? 1 欧拉、坦克销量下滑● 在营收和销量正增长下,长城汽车旗下品牌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2025年上半年,哈弗品牌累计销量32.14万辆,同比增长7.24%;魏牌累计销量3.45万辆,同比增长73.62%;长城皮卡累计销量9.62万辆,同比增长4.69%;欧拉品牌累计销量1.39万辆,同比减少56.19%;坦克品牌累计销量10.37万辆,同比减少10.67%。 具体到乘用车品牌,哈弗品牌作为长城汽车的销量支柱,在密集推出二代哈弗枭龙MAX、2025款新哈弗H5、哈弗猛龙燃油版等新车型后,止住了2024年的销量下滑——2024年哈弗品牌销量下滑1.25%至70.62万辆。 作为高端品牌,魏牌靠蓝山、高山等车型推动,成为了长城汽车销量增长最快的子品牌。但其6.05%的销量占比,对长城汽车整体的销量拉动作用有限。 而欧拉品牌近年来密集调整,尚未回到增长线。据媒体报道,2024年10月,欧拉的销售和售后渠道开始整合进长城旗下其他品牌,欧拉好猫等车型已在哈弗门店销售。同年12月,欧拉App的全部","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7a81d16d5276989dfa7cfd7dd81d6c2","width":"1080","height":"81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463829665466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4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3882138681608,"gmtCreate":1756725587657,"gmtModify":1756731734277,"author":{"id":"4113488918019110","authorId":"4113488918019110","name":"车圈能见度","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38944e32941ae3fdcbbfcac68de55d16","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113488918019110","authorIdStr":"4113488918019110"},"themes":[],"title":"奇瑞汽车赴港IPO获备案!新能源缺爆款、低毛利,如何破局?","htmlText":"图片来源:度哥 8月29日,奇瑞汽车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在这两天前,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奇瑞汽车通过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计划在香港发行不超过6.99亿股普通股,公司18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20.16亿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 奇瑞汽车距离港股上市又进一步。但奇瑞汽车仍面临一定的挑战——在新能源需求不断提升下,奇瑞汽车的大部分收入仍来源于燃油车,2022年-2024年,奇瑞汽车燃油车收入占比分别为75.9%、87.8%、69.6%。 奇瑞汽车未来将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产品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 新能源销量翻倍,收入占比不足三成● 资料显示,奇瑞汽车旗下拥有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大品牌。2023年以来,奇瑞推出了专注新能源的iCAR品牌和智界品牌,星途品牌的高端产品序列星纪元,奇瑞品牌旗下的风云,以及捷途品牌下的山海。 在招股书中,奇瑞汽车提到,自2023年发布新的新能源汽车战略以来,其优化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如,缩小小蚂蚁及QQ冰淇淋序列下的若干纯电动汽车车型销售的规模;同时,推出各种类型的纯电动汽车车型;引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增程式电动汽车新车型;此外,还推出了现有星途的一款燃油车的新能源汽车版本。 新能源车型的丰富,推动了奇瑞汽车销量的增长。据奇瑞集团官网,2024年,奇瑞汽车累计销量260.39万辆,同比增长38.4%;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58.36万辆,同比增长232.7%。由此计算,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总销量的22.41%。 从财务数据来看,新能源销量增长带动了奇瑞汽车的收入增长。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奇瑞汽车的营收分别为926.18亿元、1632.05亿元、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7%;年内利润分别为58.06亿元、104.44亿元、143","listText":"图片来源:度哥 8月29日,奇瑞汽车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在这两天前,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奇瑞汽车通过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计划在香港发行不超过6.99亿股普通股,公司18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20.16亿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 奇瑞汽车距离港股上市又进一步。但奇瑞汽车仍面临一定的挑战——在新能源需求不断提升下,奇瑞汽车的大部分收入仍来源于燃油车,2022年-2024年,奇瑞汽车燃油车收入占比分别为75.9%、87.8%、69.6%。 奇瑞汽车未来将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产品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 新能源销量翻倍,收入占比不足三成● 资料显示,奇瑞汽车旗下拥有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大品牌。2023年以来,奇瑞推出了专注新能源的iCAR品牌和智界品牌,星途品牌的高端产品序列星纪元,奇瑞品牌旗下的风云,以及捷途品牌下的山海。 在招股书中,奇瑞汽车提到,自2023年发布新的新能源汽车战略以来,其优化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如,缩小小蚂蚁及QQ冰淇淋序列下的若干纯电动汽车车型销售的规模;同时,推出各种类型的纯电动汽车车型;引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增程式电动汽车新车型;此外,还推出了现有星途的一款燃油车的新能源汽车版本。 新能源车型的丰富,推动了奇瑞汽车销量的增长。据奇瑞集团官网,2024年,奇瑞汽车累计销量260.39万辆,同比增长38.4%;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58.36万辆,同比增长232.7%。由此计算,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总销量的22.41%。 从财务数据来看,新能源销量增长带动了奇瑞汽车的收入增长。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奇瑞汽车的营收分别为926.18亿元、1632.05亿元、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7%;年内利润分别为58.06亿元、104.44亿元、143","text":"图片来源:度哥 8月29日,奇瑞汽车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在这两天前,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奇瑞汽车通过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计划在香港发行不超过6.99亿股普通股,公司18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20.16亿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 奇瑞汽车距离港股上市又进一步。但奇瑞汽车仍面临一定的挑战——在新能源需求不断提升下,奇瑞汽车的大部分收入仍来源于燃油车,2022年-2024年,奇瑞汽车燃油车收入占比分别为75.9%、87.8%、69.6%。 奇瑞汽车未来将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产品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 新能源销量翻倍,收入占比不足三成● 资料显示,奇瑞汽车旗下拥有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大品牌。2023年以来,奇瑞推出了专注新能源的iCAR品牌和智界品牌,星途品牌的高端产品序列星纪元,奇瑞品牌旗下的风云,以及捷途品牌下的山海。 在招股书中,奇瑞汽车提到,自2023年发布新的新能源汽车战略以来,其优化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如,缩小小蚂蚁及QQ冰淇淋序列下的若干纯电动汽车车型销售的规模;同时,推出各种类型的纯电动汽车车型;引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增程式电动汽车新车型;此外,还推出了现有星途的一款燃油车的新能源汽车版本。 新能源车型的丰富,推动了奇瑞汽车销量的增长。据奇瑞集团官网,2024年,奇瑞汽车累计销量260.39万辆,同比增长38.4%;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58.36万辆,同比增长232.7%。由此计算,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总销量的22.41%。 从财务数据来看,新能源销量增长带动了奇瑞汽车的收入增长。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奇瑞汽车的营收分别为926.18亿元、1632.05亿元、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7%;年内利润分别为58.06亿元、104.44亿元、143","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ec7f95cfc73edcaa941e0a8bc63d13b","width":"1080","height":"81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388213868160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4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following","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