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

促进信息透明。

IP属地:未知
    • 投资者网投资者网
      ·10:43

      华大海天IPO,被“灵魂拷问”11个问题

      IPO观察.jpg 摄图网_500566942_问号发散(企业商用).jpg 《投资者网》张伟  北交所对IPO的审批,已然加快了速度。  6月25日,新三板公司华大海天(874709.NQ)递交《招股书》,计划到北交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并上市。  随后不到一个月,7月18日,北交所便下发了对华大海天的IPO审核问询,涉及实控人认定、创新性特征、业绩真实性、募投项目合理性等11个问题。  目前,华大海天暂未披露对审核审核问询的回复。最终,华大海天能否成功实现从新三板“转板”,到A股上市,还有待观察。  大学老师在职创业  华大海天发轫于浙大校园,这点毋庸置疑的。  据浙江大学化学系官网的报道,华大海天是从“老和山脚下”走出来的科技企业,2001年成立于浙江大学科技园,由林贤福和吕德水等人发起成立。  据悉,林贤福曾于1989年至2023年在浙江大学化学系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等职务。林贤福是国内水性功能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发表超过220篇SCI学术论文,获得包括国家发明奖等多项荣誉。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吕德水也于1991年至2023年在浙江大学担任老师。股权信息显示,林贤福和吕德水共同控制着华大海天73.79%的股份,为共同实控人。  华大海天的其他高管中,陈志春、张大同、吴起在公司任职期间,同样在高校任职。对此,北交所要求华大海天说明上述情形“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及相关高校关于教职工兼职和对外投资的相关规定,是否需要获得相关高校的批准”。  除了高校同事集体创业,华大海天还有一些家族企业的特征。  《招股书》显示,林贤福的妹妹林春梅及其配偶吴雄彪、吕德水的配偶蔡碧瑜在华大海天持有股份。对此,北交所要求华大海天说明“未将林春梅、吴雄彪、蔡
      9评论
      举报
      华大海天IPO,被“灵魂拷问”11个问题
    • 投资者网投资者网
      ·10:35

      前员工万字举报,华熙生物转型荆棘丛生

      医药视界.jpg 摄图网_602375052_聚焦分析用户数据(企业商用).jpg 《投资者网》蔡俊  仅隔几个月,华熙生物(688363.SH,下称“公司”)又站上风口浪尖。  这一次,公司又迎来一位前内部员工的争议和爆料。对此,公司仍是一如既往强硬回应,时至今日,该事件仍未有最终定论。  而跳出争议看本质,自公司实控人赵燕重回业务一线以来,内部推动多项变革。驱动变革的因素,既有同行依托“成分红利”崛起,也有行业逐渐内卷的倒逼。最终,公司目标要成为科技企业,以颠覆者的姿态重新定义行业,但业绩阵痛、前员工反目、商业化路径明确等荆棘也错落盘根。  惊风骤雨起炉烟                                               7月,“李振华熙生物IR”的账号截图悄然流传。这位自称华熙生物前核心资本操盘手的爆料人宣称,自己用45万字写成的“书”详细记录了公司财务造假和欺诈发行债券的内幕操作,并透露曾于2019年向证监会举报过公司。  1.jpg 面对突如其来的舆情,公司紧急发布声明,称相关指控“纯属捏造,恶意歪曲事实”,部分内容性质极其恶劣。声明中,公司直接指出爆料人李振曾任子公司华熙昕宇市场部总监,2018年通过个人注册第三方公司的方式,骗取本应支付给券商的900万元款项。  2.jpg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还亮出李振在调查期间所写的道歉信。目前,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追究所有造谣者及恶意传播者的法律责任。  3.jpg 之后,第一财经接触到
      40评论
      举报
      前员工万字举报,华熙生物转型荆棘丛生
    • 投资者网投资者网
      ·07-29 11:18

      KK集团诉讼风波启示录:“寒蝉战略”带不来市场信誉

      资本滩.jpg 网站显示图.jpg 《投资者网》谢莹洁 当广东快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KK集团”)的法务团队第17次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时,这家估值曾达200亿元的潮流零售巨头或许没料到,这场针对媒体的诉讼战会比四次冲击IPO的历程更受资本市场关注。 2024年以来,这家孵化出KKV、THE COLORIST调色师、X11等网红品牌的企业,将投资者网等17家媒体及自媒体告上法庭,案由清一色指向“网络侵权责任纠纷”。 在四度递表港交所均告失效的背景下,这场密集诉讼不仅未平息市场疑虑,反而激起更大范围的讨论。这场诉讼战已成为中国消费企业资本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案例——它提醒所有冲刺IPO的企业:资本市场考验的不仅是商业能力,更是与市场对话的智慧。  诉讼战的反噬:从法院判决到信誉损耗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上,“原告应当对正常舆论批评秉持一定限度的容忍。”的表述格外醒目。这是该院在审理KK集团诉媒体一案时作出的核心判定。 类似的判决结果正在陆续浮出水面。 回溯诉讼缘起,被诉报道的质疑集中在四个维度:商业模式可持续性、财务健康度、上市前景与估值合理性。 KK集团在法庭上坚称,这些报道是“有组织的舆论围剿”,17家媒体发布的23篇报道“在招股书更新窗口期集中爆发”,存在“数据误读”“主观臆断”等问题,导致机构投资者在路演中频繁质疑公司估值合理性,直接影响IPO进程。 1.png 随着一审、二审陆续落槌,结果却让市场大跌眼镜:除个别案件获象征性赔偿外,绝大多数媒体胜诉,法院认为公众公司对舆论批评应负一定限度的容忍义务,KK集团“全部诉求于法无据”。 判决书特别强调:“媒体在发表、传播批评言论时亦难免会措辞较为严厉,但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不应仅以原告的主观感受作为认定标准。在评论文章不存在捏造事实、侮辱性言辞的情况下,原告应当对正常舆论批评秉持一定限度的容忍。” 风波
      48评论
      举报
      KK集团诉讼风波启示录:“寒蝉战略”带不来市场信誉
    • 投资者网投资者网
      ·07-29 11:12

      爱美客的“焦虑”:瓶颈期的生态突围

      医药视界.jpg 摄图网_500639407_医疗分子科技背景(企业商用).jpg 《投资者网》蔡俊  爱美客(300896.SZ,下称“公司”)正在一场自我变革。  7月,公司与江苏吴中就一款医美产品的代理权之争,被市场广泛关注,两家企业都有各自的诉求与焦虑。  对公司而言,表面上业绩已进入增速瓶颈期,但本质是医美市场在消费者认知加深、资质红利消逝的共振下进入两级分化,既有商业路径或不再适应。意识到这点,公司发生系统性转变:从过往依赖爆款驱动逐渐转向覆盖技术、渠道、品牌的生态突围,向下巩固基础款产品的优势,向上补齐高端产品线。新旧交替下,公司尝试适应市场变化。  代理权之争背后的“焦虑”  斥资境外收购后,爱美客的烦恼未消停。  7月,江苏吴中公告称孙公司达透医疗收到韩国Regen发来的《解约函》,单方面解除对“童颜针”产品艾塑菲在中国境内的独家经销协议。今年3月,公司以1.9亿美元(约13.8亿元)收购韩国Regen的控股权,并于近期完成交割。  2021年,江苏吴中以1.66亿元收购达透医疗的控股权。次年,达透医疗与韩国Regen签署协议,拿到艾塑菲的中国境内独家代理权,有效期至2032年8月。今年7月,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艾塑菲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代理人变更为俪臻生物。  对此,双方目前各执一词。已被纳入公司旗下的Regen认为,早前达透医疗把艾塑菲的独家经销业务实际转让给控股方吴中美学,已违反协议约定。同时,吴中美学的唯一股东江苏吴中及高管严重违反证券法被行政处罚,严重影响了艾塑菲的品牌声誉。  其中,违反证券法指今年7月证监会的通报。因存在严重财务造假、隐瞒资金占用和隐瞒实控人变更等情况,江苏吴中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董事长钱群山被处罚及10年证券市场禁入。  对此,江
      80评论
      举报
      爱美客的“焦虑”:瓶颈期的生态突围
    • 投资者网投资者网
      ·07-27

      百奥赛图IPO:一场在钢丝上的“游走”

      IPO观察.jpg 微信截图_20250726200842.png 《投资者网》蔡俊 百奥赛图的IPO之路,漫长且复杂。 近期,公司更新招股书。从申报科创板IPO至今,已有约两年时间过去。更早之前,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市值一度超百亿。 但伴随内部和市场环境变化,公司呈现出各种矛盾:业绩高速增长并实现扭亏为盈,但实控人背负大额债务,更关键的是因研发路径转变,公司研发实力遭遇挑战,并陷入一场或左右前途的专利纠纷。 游走在“钢丝”边缘 2023年,百奥赛图申请科创板上市获受理。同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7亿元、-3.83亿元。在盈亏平衡的关口,公司寄望于再度的资本融资实现跨越。 如今,约两年时间过去,公司的经营发展已发生明显变化。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达3354.18万元,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同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1亿元,2023年该数据为-7664.64万元。 表面上,公司的盈利、现金流等经营数据达成关键一跃。但挖掘内核,公司和实控人仍游走在“钢丝”边缘。 2024年,公司负债率65.28%,货币资金余额4.04亿元可覆盖短期有息负债。更关键的是,实控人沈月雷夫妇已有约1亿元的大额债务风险。 根据招股书,截至本次IPO申报前,沈月雷为员工股权激励平台实缴出资以吸引优秀人才和维持团队稳定,以个人名义对外借款。2023年10月,其向深圳市招银贰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借款的8817.98万元到期。为偿还该款项,沈月雷于2023年7-9月向多家机构新增借款合计8900万元,该借款最早将于今年12月到期。 不止如此,另一实控人、沈月雷的配偶倪健于2024年底向北京中关村银行取得1500万元借款,主要用于缴纳早前公司一笔收购交易的纳税义务。 因此,眼下的科创板IPO对公司及实控人而言,资金补流的意义重大。根据招股书,公司本轮IPO计划募资11.
      130评论
      举报
      百奥赛图IPO:一场在钢丝上的“游走”
    • 投资者网投资者网
      ·07-25

      无缘科创板,商米科技为何再谋IPO?

      IPO观察.jpg 网站显示图.jpg 《投资者网》张伟  刷脸支付、“碰一下”,时下这些已经非常流行的支付方式背后,还隐藏着一家年营收近35亿元、净利润近2亿元的智能硬件“独角兽”。如今这家“独角兽”公司也要准备上市了。  7月,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商米科技”或“公司”)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交所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并上市。  商米科技表示,公司目前的月活跃智能设备超过490万台,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在安卓端商业物联网(BIoT)解决方案的市场份额也超过了10%。  不过商米科技也面临营收模式单一、产品生产依赖代工、尚未建立绝对领先优势等问题。未来上市后,商米科技的相关问题能否迎刃而解,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成为行业“独角兽”  潮汕人素来有做生意的天份。中专毕业的林喆就是其中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从摆地摊,卖二手电脑开始,林喆两年就赚到300万元,成为潮汕地区最大的电脑零售商。  同时,林喆发现,当地POS收银系统被国外品牌垄断,单机售价近4万元,巨大的利润空间让林喆萌发了“要造中国人自己的POS机”的愿望。  于是,林喆就创办了一家主营DIY-POS收款机的公司。经过多年摸爬滚打,林喆在POS机行业站稳了脚跟。其后,随着外卖行业的兴起,林喆将业务调整为专注于外卖POS机的智能硬件系统。  由于具备“硬件+软件”的综合优势,林喆的外卖POS机系统很快就进入行业第二梯队,仅次于BAT、美团。  林喆曾经公开表示,当一堆人都去淘金的时候,如果进入不了第一梯队,倒不如改变模式,通过供应武器弹药给第一梯队,将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正是这种商业模式的转变,让林喆获得了多家资本的关注。  资料显示,林喆旗
      208评论
      举报
      无缘科创板,商米科技为何再谋IPO?
    • 投资者网投资者网
      ·07-25

      漏检风波背后:爱康国宾的扩张“后遗症”

      医药视界.jpg 网站封面图.jpg 《投资者网》谢莹洁 “十年体检未见异常,却在第十一年被确诊为肾癌晚期且骨转移”,一则体检多年未有风险、一朝确诊癌症的案例近期引来社会关注,对于体检防癌的讨论也随之升温,也将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爱康国宾”)推上了“假体检”质疑的风口浪尖。 7月,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在社交平台发布称,2013至2023年体检中,其从未被检出患癌风险。其间她关注的“癌胚抗原定量”(CEA)一直在正常区间。但她2024年在另一机构确诊肾癌,摘除右肾后又查出骨转移。她质疑爱康国宾涉嫌“误检、漏检”延误诊疗,并将其告上法庭。 当市场将矛头指向体检机构“漏检误检”时,爱康国宾两度发布声明坚称“检查无瑕疵”,事件迅速冲上热搜,也将民营体检行业的科学性与责任边界推至风口浪尖。  十年体检正常却癌至晚期 公开资料显示,爱康国宾成立于2007年,在民营体检市场份额排名第二。2014年4月登陆纳斯达克,其创始人和董事长是哈佛大学遗传学硕士张黎刚,目前持股49%,是爱康国宾的实际控制人。作为机构投资者,杭州阿里巴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云锋新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分别持有爱康国宾1%的股权。 然而自2019年从美股退市后,爱康国宾至今未有在A股上市的计划,其收入规模、盈利状况也不被外界所知。 7月17日,律师张晓玲公开自己2013—2023年在爱康国宾北京两家分院连续体检的十份报告: 除2023年提示“右肾钙化灶、左肾错构瘤可能”外,其余年份双肾区均“未见明显异常”,癌胚抗原亦始终正常;而2024年她在别院B超发现右肾3.5×2.8 cm低回声肿块,术后病理确诊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并于2025年2月确认骨转移。张女士已发出律师函,要求爱康国宾提交十年血样及原始数据,同时向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实名投诉。 1.jpg 《投资者网》线下走访发现,7月22日
      285评论
      举报
      漏检风波背后:爱康国宾的扩张“后遗症”
    • 投资者网投资者网
      ·07-25

      AI淘汰歌手成真?昆仑万维Mureka V7引领AI音乐革命

      摄图网_403775884_蓝光数字化科技背景(企业商用).jpg 《投资者网》韩宜珈 上市10年后,昆仑万维已经全面转型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走在了AI领域的最前沿。就在今年4月底,昆仑万维披露了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46%;在研发方面,全力推动AI算力芯片、大模型及应用的研发迭代工作,研发费用4.3亿元,同比增长23%。 昆仑万维当前已构建起了“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算法—AI应用”的全链条布局,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月活跃用户接近4亿,稳居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第一梯队。 作为昆仑万维的商业模式的最佳注解,其研发的AI音乐生成平台Mureka,不仅是全球首个开放API服务以及模型微调功能的AI音乐生成平台,更是搭载了全球首个音乐推理模型Mureka O1。Mureka通过全球化的音乐生态共建,建立起了持续创新活跃的创作者社区。 如今,深受全球用户喜爱的Mureka迎来了全新的升级,MurekaV7带着更强更优质的生成逻辑,刷新着AI音乐的体验上限。 现在登录Mureka全新版本就能获得音乐创作的全新体验。 1.jpg Mureka官方网址:https://www.mureka.cn Mureka重磅升级:AI音乐领域的全新革命 自发布以来,Mureka已成为全球现象级产品。根据第三方数据,Mureka2025年3月全球访问量达333万,环比增长86.5%,增速位列全球AI音乐品类第一。2025年3月26日,昆仑万维正式发布全新AI音乐生成模型MurekaV6与MurekaO1,其中MurekaO1是全球首款引入CoT(思维链)技术的音乐推理模型,性能超越竞品,登顶SOTA。而MurekaV6发布以来,新增注册用户近300万。 一直以来,Mureka都被称为国产最强自研AI音乐大模型,多项指标超
      214评论
      举报
      AI淘汰歌手成真?昆仑万维Mureka V7引领AI音乐革命
    • 投资者网投资者网
      ·07-25

      三闯IPO,北芯生命过会谁是赢家

      IPO观察.jpg 摄图网_500601492_现代诊断心脏技术的概念(企业商用).jpg 《投资者网》韩宜珈  随着上交所发布的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有了机会冲刺上市。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核心便是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且允许营收为零的公司上市。该标准主要针对‌尚未盈利但具有核心技术突破或商业前景广阔的科技型企业‌,例如商业航天、生物科技等领域。  今年6月,禾元生物就成了第一家采用第五套标准上会的企业。‌没过一个月,第二家采用第五套标准的过会企业也出现了。  近日,上交所审核通过北芯生命的IPO上市申请。据悉,北芯生命是一家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开发为心血管疾病诊疗带来变革的精准解决方案。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已获批及在研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产品共有17个,覆盖血管内超声(IVUS)诊断系统、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系统、血管通路产品、冲击波球囊治疗系统及电生理解决方案五大产品类别,可实现对冠状动脉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及房颤等心血管疾病的精准介入诊疗。其中,核心产品IVUS系统、FFR系统均进入了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据招股书,北芯生命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95221.13万元,募集资金扣除本次发行费用后将分别用于公司介入类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介入类医疗器械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对赌协议与三次IPO  北芯生命于2021年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因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营收增长缓慢等原因,最终选择撤回申请并转向科创板。​ 2023年3月,北芯生命转战科创板并提交招股书,但在审核过程中因财务数据更新、合规性审查等问题导致进程中止。此次中止后,公司进一步调整战略并优化财务结构。​​ 2025年3月,北芯生命更新
      46评论
      举报
      三闯IPO,北芯生命过会谁是赢家
    • 投资者网投资者网
      ·07-25

      长龄液压,成了芯片新贵的“新猎物”

      资本滩.jpg 摄图网_300210877_伙伴关系手连接拼图元素(企业商用).jpg 《投资者网》谢莹洁 停牌五个交易日后,江苏长龄液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龄液压”,605389.SH)终于把酝酿半年的控制权变更摆上台面: 7月11日复牌首日,长龄液压以一字涨停告别两连跌阴霾,股价强势反弹的核心推力,源于公司年内二度易主事项终见眉目,创始股东夏继发、夏泽民父子将以21.13亿元的总对价让渡控股权。 过去两周,这只主营液压元件的苏南公司先因实控人筹划转让而连续跌停,后因新晋芯片投资人胡康桥入主而一字涨停,情绪切换之剧烈,折射出股权博弈与业绩拐点两条主线的交汇。 在披露本次控制权变更进展当天,长龄液压就收到了控制权变更有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  实控人拟21.13亿元转让控制权 7月10日晚间公告显示,胡康桥控制的核芯破浪、核芯听涛及江阴国资背景的澄联双盈,将通过协议转让及部分要约收购,合计取得长龄液压41.99%股份,长龄液压原实控人父子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下降至28.94%。由此,实控人将变更为胡康桥。 交易采取“协议转让+部分要约”两步走——无锡核芯听涛、江阴澄联双盈先以34.39元/股受让29.99%股份,耗资14.86亿元;随后由同一控制人旗下的核芯破浪发出12%股份的部分要约,要约价36.24元/股,对应资金6.27亿元。若一切如期完成,胡康桥将合计持有41.99%表决权,成为新实控人。 其收购方案的大体逻辑是:通过主动发起部分要约收购,既实现大比例股权收购,又规避全面要约,进而“锁死”控制权。 市场对这宗交易的敏感,不只在于21亿元的大手笔,更在于它发生在公司盈利四连降与股价“急涨急跌”的微妙窗口。2024年9月以来,公司股价从低点16.69元/股涨至今年7月1日高点48.47元/股,累计上涨190%。7月2日、3日,长龄液压连收两个一字跌停
      281评论
      举报
      长龄液压,成了芯片新贵的“新猎物”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