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银莕财经
透过公开信息,看懂财经世界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173
帖子 · 173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银莕财经
银莕财经
·
16:14
夫妻肺片卖到348.75元/kg,紫燕食品1-9月盈利竟还降44%?
“紫门”,正在陨落。 近日,“佐餐卤味第一股”
$紫燕食品(603057)$
披露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尤其归母净利润骤降44.37%,仅录得1.94亿元,创下了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双下滑。 而这背后,是紫燕食品逐渐走高的价格和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银莕财经注意到,公司核心单品“夫妻肺片”在C端的价格竟卖到了348.75元/KG。 二级市场上,紫燕食品的状况也不容乐观,近两个月累计跌幅超27%。 业绩承压,负债陡增 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紫燕食品实现营收25.14亿元,同比减少6.43%;实现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下滑44.37%。其中,Q3营收虽同比微增1.75%至10.41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仍大幅下降40.66%至8954.35万元。 (紫燕食品主要财务数据,图源:公司三季报) 拉长时间来看,紫燕食品自2022年上市当年以36亿元营收创纪录后,营收连续两年下滑,并延续至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方面,上市以来虽有小幅增长,但仍未回到上市前2020年的3.59亿元,且在今年出现大幅下滑。 业绩下滑的同时,紫燕食品还在加大费用的投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三费”齐增。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加2.94%至1.40亿元,管理费用同比增加15.94%至1.60亿元,财务费用同比大增210.04%至1283.89万元。 销售成本虽同比微降1.72%,但降幅低于营收降幅,进而导致紫燕食品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至22.52%。且因为“三费”的增加,公司前三季度的销售净利率更是同比下降5.17个百分点至7.93%。 值得注意的是,紫燕食品的“造血能力”同样在减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39.23%至2.52亿元。 自我“
看
15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夫妻肺片卖到348.75元/kg,紫燕食品1-9月盈利竟还降44%?
银莕财经
银莕财经
·
11-06 07:25
政府补助贡献6成收入还不够,三只松鼠又拟涨价转嫁压力?
盈利尚未回到2021年水平的三只松鼠,再次迎来骤降。 近日,
$三只松鼠(300783)$
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净利润降超5成,仅录得1.61亿元。其中,Q3单季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56.79%至2226.89万元。 (主要财务数据,图源:三只松鼠三季报,下同) 透视财报,三只松鼠的盈利下滑,或源于高企的营业成本和不断攀升的费用之疯狂挤压。而在财报发出后不久,便又传出三只松鼠将对旗下部分产品涨价的消息。 银莕财经注意到,在涨价之前,三只松鼠正大力拓展线下销售渠道,并筹措赴港融资等一系列举措,试图挽救业绩颓势。 “三费”齐增,增收不增利 从三季报数据来看,三只松鼠的业绩整体表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情形。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7.59亿元,同比增长8.22%;但归母净利润为1.61亿元,同比下降了52.91%。Q3单季度也同样如此,营收同比增长8.91%,净利润同比下降56.79%。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微薄的净利润中,政府补助高达9881.77万元,占据净利润的61.49%。 拉长时间来看,三只松鼠自2019年上市以来,业绩波动就较大。 营收方面,上市后便一路下滑,从上市当年的营收高点101.73亿元一路下滑至2023年的71.15亿元,2024年重新增长至106.22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延续增长趋势。 (三只松鼠营收情况) 净利润方面,上市后在2021年达到4.11亿元盈利高峰的三只松鼠,在次年业绩骤降至1.29亿元,随后的两年虽缓步回升,并在2024年实现净利润4.08亿元,但仍未回到巅峰时期。而在2025年营收续增之际,净利润却再次跌回谷底,显现出“增收降利”的尴尬局面。 (三只松鼠净利润情况) 在净利润骤降的背后,是成本的大幅增加。今年前三季度,三只松鼠营业总成本为77.
看
84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政府补助贡献6成收入还不够,三只松鼠又拟涨价转嫁压力?
银莕财经
银莕财经
·
11-05 20:00
洋河三季报:核心指标逐季修复,短期调整不改长期向好
越是行业调整期,越能反映企业的成长性与长期性。 10月31日,
$洋河股份(002304)$
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0.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9.75亿元。 银莕财经注意到,洋河的这份财报,既折射出行业调整期的共性趋势,更暗藏着公司坚守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历经多年沉淀,主动降速的洋河,此刻尽显行业龙头的发展韧性。 合同负债大幅提升 2025年白酒行业的触底中,洋河股份的三季报,藏着穿越周期的关键密码。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9亿元,归母净利润39.75亿元,尽管短期业绩仍受行业调整影响,但多项核心指标已释放积极信号。 最引人关注的是合同负债的显著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合同负债较去年同期增长29.36%至64.24亿元。这一被视为渠道信心“晴雨表”的指标,印证了经销商对洋河的预期正在回暖。 在中酒协报告显示上半年超58%经销商库存同比增加的行业背景下,洋河能实现渠道打款积极性提升,源于其“去库存、提势能、稳价盘”策略的精准落地。正如白酒行业分析师肖竹青所言:“洋河采取的是‘以促动销’:通过扫码红包、宴席政策、品鉴等C端拉动高净值人群共鸣与共情——让货真正让目标消费者喝掉,而不是在渠道空转。”这一策略使得渠道压力显著缓解,为后续发展释放调整空间。 营收端的降幅收窄则更显经营韧性。数据显示,Q3单季营收降幅从上年同期的44.82%收窄至29.01%,较半年报也进一步收窄。Q3的业绩改善也让洋河前三季度整体降幅较半年报略有收窄。 而这样的改善,与中秋后主导产品“稳中有升”的价格表现形成呼应。在消费场景减少的大环境下,梦之蓝M6+、海之蓝等核心产品通过“控量稳价”策略稳住价格体系,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利润端虽仍处调整期,但经营性现金流量
看
66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洋河三季报:核心指标逐季修复,短期调整不改长期向好
银莕财经
银莕财经
·
11-05 19:54
Q3盈利同比增逾136%,贝泰妮多品牌协同穿越周期
当前,中国化妆品行业正经历从人口红利向价值红利、从流量驱动向产品驱动的变迁中,短期阵痛是必然。于行业调整的弱周期中,比拼的是韧性,也是企业主动调整的速度和效率。 近日,国内功效护肤龙头
$贝泰妮(300957)$
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4.64亿元、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分别同比减少13.78%和34.45%。 业绩虽受行业环境影响出现阶段性波动,但就数据来看,贝泰妮的战略调整成效已初显:业绩降幅持续收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暴增近70倍,库存结构、品牌结构持续优化,尤其Q3单季度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增136.55%。 值得一提的是,主动调整并实现业绩改善的贝泰妮,在二级市场得到了“国家队”和外资的青睐。2025年一季度,全国社保基金一一八新进成为贝泰妮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后,在二季度又进行了一轮增持并持股至Q3末。同时,2023年二季度成为前十大流通股东后进行多轮增持的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在今年第三季度再度增持。 主动调整节奏,Q3业绩显著改善 在化妆品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之下,多家化妆品企业均交出下滑的三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688363.SH)营收同比下滑18.36%至31.6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30.29%至2.52亿元;敷尔佳(301371.SZ)营收同比下降11.54%至12.9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36.73%至3.25亿元;福瑞达(600223.SH)营收同比下降7.34%至25.9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7.19%至为1.42亿元。 但贝泰妮主动调整发展节奏,业绩已显著改善。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4.64亿元,降幅较上半年收窄至13.78%;实现归母净利润2.72亿元,降幅大幅缩减近15个百分点至34.45%。其中,Q3单季营
看
28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Q3盈利同比增逾136%,贝泰妮多品牌协同穿越周期
银莕财经
银莕财经
·
11-05 19:48
生猪价格冰点,牧原股份Q3盈利降56%
猪价冰点,龙头也扛不住周期。 10月30日,
$牧原股份(002714)$
牧原股份(002714.SZ)披露三季报,Q3单季度营收353.27亿元,同比下滑11.48%,环比下滑12.56%;归母净利润42.49亿元,同比暴跌55.98%,环比下滑29.64%。 当然,这一业绩波动并非个例,三季度生猪价格跌至近41个月低点,叠加能繁母猪存栏过剩的周期压力,全行业陷入盈利下滑甚至亏损通道。叠加屠宰业务刚刚单季扭亏,牧原股份的业绩压力实际不止来自养猪业务。 银莕财经还注意到,此前靠巨额融资扩张的牧原股份正面临巨额债务压力,虽然前三季度债务压降“达标”,但在行业寒冬,千亿债务压顶,风险依然高悬。 全行业承压 牧原股份成立于2000年,并于2014年成功上市,其主营业务是生猪的养殖销售、生猪屠宰,主要产品是商品猪、仔猪、种猪及白条、分割品。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变脸”,本质是猪周期下行阶段的行业性承压。 从核心指标看,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达到4035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5%,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0.2%;生猪存栏43680万头,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2.9%;前三季度生猪出栏量共计为52992万头,同比增长1.8%。 生猪供应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直接导致猪价走低,牧原股份也未能例外。公告显示,公司三季度商品猪售价持续下滑:从6月份的14.08元/公斤跌至9月份的12.88元/公斤,跌幅达8.52%。 (来源:牧原股份2025年9月销售简报) 猪价大幅下行直接冲击行业盈利,A股生猪养殖板块三季度整体净利润同比降幅超38%。 具体到牧原股份,2025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27亿元,虽仍高于温氏股份(300498.SZ)的259.37亿元和
看
103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生猪价格冰点,牧原股份Q3盈利降56%
银莕财经
银莕财经
·
11-04
珀莱雅赴港上市前夜:Q3业绩失速,两个月市值蒸发超70亿
从A股到H股,拟赴港上市的国货美妆龙头
$珀莱雅(603605)$
突迎增长失速。 今年8月26日,珀莱雅同步披露2025年半年报与H股上市计划,稳增的业绩给港股IPO之路进行加持。然而,2个月后的10月31日,公司交出的三季报显示,其业绩已经步入下行通道,Q3单季的盈利降幅明显。 同期,珀莱雅股价从8月26日的91.99元/股进一步跌至11月3日的72.95元/股,两个月内市值蒸发超70亿元。 银莕财经注意到,从A股上市到拟赴港二次上市,珀莱雅用8年时间完成从黑马到龙头的蜕变,但站在港交所门口,业绩失速、研发短板等问题,则成了横亘在国际化路上的新挑战。 主品牌拖累,Q3业绩负增长 作为曾经的国货美妆增长标杆,珀莱雅的主营业务是妆品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珀莱雅”“彩棠”“Off&Relax”“悦芙媞”“CORRECTORS”“INSBAHA原色波塔”等多个品牌。 从业绩表现看,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增速进一步放缓,且三季度单季业绩首次陷入负增长。 三季报披露,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0.98亿元,同比仅增长1.89%;归母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增长2.65%;扣非净利润9.98亿元,同比增长2.72%。对比上半年营收7.21%、净利润13.80%的同比增长率,增速显著下滑,且是2021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其中,Q3单季营收17.36亿元,同比下降11.63%;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降幅达23.64%。 横向对比同行,丸美生物(603983.SH)前三季度营收增速为25.51%,水羊股份(300740.SZ)也达到11.96%。 造成珀莱雅业绩放缓主要原因是品牌矩阵的分化。主品牌“珀莱雅”上半年营收39.79亿元,同比微降0.08%。其中,红宝石面霜、
看
5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珀莱雅赴港上市前夜:Q3业绩失速,两个月市值蒸发超70亿
银莕财经
银莕财经
·
11-02
以重阳下沙为钥,郎酒开启历史经典产业价值升维新征程
10月29日,“九九重阳 天地仁和——2025郎酒重阳下沙大典”在郎酒庄园吴家沟生态酿酒区天元广场举行。 这不仅是郎酒新一年酿造周期的开端,更是在“酿酒”被工信部首次列为“历史经典产业”的政策背景下,其对自身使命与未来方向的一次深刻回应与活态展示。 而郎酒对“经典”的理解,早已超越了工艺与年份,进入文化与体验的深层探索。随着新一轮酿造周期的开启,郎酒正式宣布其酱酒基酒贮存量已达30万吨。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与嘉宾一同体验重阳下沙) 在行业深度调整与价值重构的背景下,郎酒将长期主义落到每一个触点。从“酿好酒、存新酒、卖老酒”的品质战略,到“存十卖一”的产销原则,再到“品质、品牌、品味”三品战略的深入实施,郎酒将“长期主义”的顶层设计,扎实贯穿于生产、贮存、销售的每一个环节。 守正创新的郎酒让非遗在传承中“活”起来 “白酒始终是一个关于时间价值的产业。”现场,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以“长期主义”为核心,为郎酒对“历史经典产业”品质内核奠定基石。 (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 传承至今的重阳下沙工艺,是郎酒始终坚守的酱酒酿造最佳法门。每年举行重阳下沙大典,不仅是郎酒对源头的重视和对传承的善待,也逐渐演变为了赤水河左岸的酿酒新风俗,成为“历史经典产业”文化内核的直观呈现。 而长期主义的根基,正深植于郎酒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之中。 郎酒股份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蒋英丽在《郎酒的“活”非遗》中指出:“传承是非遗的‘根’,郎酒庄园正是让非遗‘活’起来的创新实践。”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郑晓幸高度认可郎酒非遗传承,称其“重阳下沙”“端午制曲”是国家级非遗活态传承的文化节庆,且独创的6大IP构建多元品牌文化生态,推动非遗从“静态保护”走向“动态传播”。 经典与时尚的郎酒 率先为“历史经典”作答 作为扎根赤水河左岸的“历史经典产业”代表,郎酒在传承中创新,在坚
看
105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以重阳下沙为钥,郎酒开启历史经典产业价值升维新征程
银莕财经
银莕财经
·
11-02
钟睒睒第四次登顶中国首富,旗下万泰生物却亏麻了
10月28日,胡润富豪榜发布2025年最新排行,
$农夫山泉(09633)$
创始人钟睒睒以5300亿元财富第四次成为中国首富,并刷新该榜单财富纪录。 就在钟睒睒再次登顶首富宝座时,其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却呈现截然不同的命运:一边是农夫山泉业绩与股价一路飘红,另一边
$万泰生物(603392)$
却遭遇业绩和股价的戴维斯双杀。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30日,万泰生物交出亏损1.73亿元的成绩单,公司股价则从2022年4月的接近300元/股一路震荡下行至目前的56元/股,前复权来看跌超57%。 银莕财经注意到,受HPV疫苗市场升级、集采压价等影响,万泰生物疫苗业绩断崖式下滑,叠加寄予厚望的九价疫苗“起大早、赶晚集”,IVD业务增长乏力,万泰生物已成首富的压力板块。 毛利率持续下滑,Q3扣非净利润下降超850% 万泰生物成立于1991年,并于2020年成功上市。主营业务是诊断试剂、疫苗以及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诊断仪器、重组戊型肝炎疫苗、九价HPV疫苗等。 2020年上市初期,公司股价一路攀升,市值巅峰时突破千亿,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疫苗明星”。彼时,实控人钟睒睒凭借万泰生物与农夫山泉的双重加持,就曾登顶过中国首富宝座。 其中,万泰生物曾凭借国产二价HPV疫苗“馨可宁”创造行业神话。 2022年,作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国产二价HPV疫苗,“馨可宁”以329元/支的定价(仅为进口产品三分之一)打开市场,当年销量达2706万支,带动疫苗板块营收冲至84.93亿元,占公司总营收近76%,毛利率更是高达93.89%,成为核心盈利板块。 但时移势易,万泰生物的辉煌已然不在,前三季度甚至直接录得亏损。 三
看
155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钟睒睒第四次登顶中国首富,旗下万泰生物却亏麻了
银莕财经
银莕财经
·
10-31
外资“爸爸”承压,苏泊尔Q3盈利骤降
外资控股的国产炊具龙头,步入业绩下滑通道。 近日,苏泊尔(002032.SZ)发布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8.97亿元,同比微增2.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6亿元,同比下降4.66%;扣非净利润13.19亿元,同比降幅6.06%。 银莕财经注意到,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主要是受Q3单季业绩下滑的拖累,但穿透数据,实际是公司外销长期依赖控股股东、研发投入不足等多问题累积的结果。 外销承压 作为中国炊具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苏泊尔自1994年创立以来,已形成覆盖厨房炊具、小家电等四大领域的业务矩阵,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近几年,公司业绩相对比较稳健,常年保持个位数的增长。但前三季度,这种增长被打破。尤其Q3单季,下滑明显。 三季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4.20亿元,同比减少2.30%;归母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减少13.42%。 对于业绩的下滑,公司在日前的业绩说明会上解释,主要是受外销业务影响。“公司三季度外销有所承压,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二是欧洲市场需求相对疲软。在此背景下,主要外销客户下调全年业绩预期对公司外销订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苏泊尔所指的外销客户中,最大的即是SEB集团(Seaboard),后者也是公司控股股东。 回溯来看,二者的深度绑定始于2006年,彼时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07年,SEB集团通过要约收购、协议受让等方式成为苏泊尔控股股东,之后几年持续收购股权,到今年三季度末,持股比例达到83.19%。 这一次合作,让苏泊尔实现跨越式发展:借助SEB覆盖150多个国家的分销网络,苏泊尔海外业务快速扩张,2007年后公司业绩稳健增长,2013年营收已达83.9亿元,较合作前增长近3倍;到2024年营收达224.27亿元,已是合作前的10倍。 这种“以市场换技术”
看
202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外资“爸爸”承压,苏泊尔Q3盈利骤降
银莕财经
银莕财经
·
10-31
三季度净利暴增12.6倍,以岭药业以研发撬动国内外市场
10月28日,
$以岭药业(002603)$
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交出亮眼成绩单: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激增80.33%;扣非净利润9.66亿元,同比增幅达90.53%。其中,Q3单季的营收、净利更是喜提“双增”,录得营收18.27亿元,同比增长3.78%;归母净利润3.32亿元,同比暴增1264.61%。 (以岭药业主要经营数据,图源:公司三季报)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飙升296.19%至12.78亿元,规模已超越同期净利润,印证经营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财务数据背后,运营效率优化尤为显著:摒弃“营销驱动”,加大研发力度后,以岭药业的存货较上年末减少3.49%至16.85亿元,合同负债较上年末增长25.74%至3.42亿元。 此外,三季报前夕,公司刚刚实施中期分红5.01亿元,凸显对未来发展的充足信心。 研发费用率行业领先 作为国内中药创新药龙头企业,以岭药业一直将科技创新视作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报告期内公司盈利能力得以显著提升,离不开其在研发上的持续高投入。 从三季报来看,以岭药业已从中药企业“营销驱动”的传统路径中突围出来。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9.08%至13.53亿元,销售费用率降至23.06%的历史新低;同期毛利率却逆势提升超7个百分点至60.53%,形成“减费增利”的良性循环。 核心驱动力则来自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2025年前三季度,以岭药业研发费用达5.44亿元,研发费用率9.27%,较去年同期提升0.29个百分点,稳居行业领先水平。 拉长周期看,2020-2024年研发累计投入超40亿元。 可喜的是,高投入换来了丰硕成果。近五年,以岭药业以平均每年上市1款中药创新药的节奏,接连获批连花清咳片、通络明目胶
看
180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三季度净利暴增12.6倍,以岭药业以研发撬动国内外市场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4209779370622450","uuid":"4209779370622450","gmtCreate":1746676192375,"gmtModify":1748514425254,"name":"银莕财经","pinyin":"y莕cjyin莕caijing","introduction":"透过公开信息,看懂财经世界","introductionEn":"银莕财经 Official Account","signature":"透过公开信息,看懂财经世界","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014a15581dd68a6e6435ca418c979a0","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4,"headSize":0,"tweetSize":173,"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1,"level":{"id":0,"name":"","nameTw":"","represent":"","factor":"","iconColor":"","bgColor":""},"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success","userBadges":[],"userBadgeCount":0,"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97584153867040,"gmtCreate":1762503283291,"gmtModify":1762503371862,"author":{"id":"4209779370622450","authorId":"4209779370622450","name":"银莕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014a15581dd68a6e6435ca418c979a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209779370622450","authorIdStr":"4209779370622450"},"themes":[],"title":"夫妻肺片卖到348.75元/kg,紫燕食品1-9月盈利竟还降44%?","htmlText":"“紫门”,正在陨落。 近日,“佐餐卤味第一股” <a href=\"https://laohu8.com/S/603057\">$紫燕食品(603057)$</a> 披露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尤其归母净利润骤降44.37%,仅录得1.94亿元,创下了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双下滑。 而这背后,是紫燕食品逐渐走高的价格和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银莕财经注意到,公司核心单品“夫妻肺片”在C端的价格竟卖到了348.75元/KG。 二级市场上,紫燕食品的状况也不容乐观,近两个月累计跌幅超27%。 业绩承压,负债陡增 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紫燕食品实现营收25.14亿元,同比减少6.43%;实现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下滑44.37%。其中,Q3营收虽同比微增1.75%至10.41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仍大幅下降40.66%至8954.35万元。 (紫燕食品主要财务数据,图源:公司三季报) 拉长时间来看,紫燕食品自2022年上市当年以36亿元营收创纪录后,营收连续两年下滑,并延续至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方面,上市以来虽有小幅增长,但仍未回到上市前2020年的3.59亿元,且在今年出现大幅下滑。 业绩下滑的同时,紫燕食品还在加大费用的投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三费”齐增。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加2.94%至1.40亿元,管理费用同比增加15.94%至1.60亿元,财务费用同比大增210.04%至1283.89万元。 销售成本虽同比微降1.72%,但降幅低于营收降幅,进而导致紫燕食品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至22.52%。且因为“三费”的增加,公司前三季度的销售净利率更是同比下降5.17个百分点至7.93%。 值得注意的是,紫燕食品的“造血能力”同样在减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39.23%至2.52亿元。 自我“","listText":"“紫门”,正在陨落。 近日,“佐餐卤味第一股” <a href=\"https://laohu8.com/S/603057\">$紫燕食品(603057)$</a> 披露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尤其归母净利润骤降44.37%,仅录得1.94亿元,创下了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双下滑。 而这背后,是紫燕食品逐渐走高的价格和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银莕财经注意到,公司核心单品“夫妻肺片”在C端的价格竟卖到了348.75元/KG。 二级市场上,紫燕食品的状况也不容乐观,近两个月累计跌幅超27%。 业绩承压,负债陡增 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紫燕食品实现营收25.14亿元,同比减少6.43%;实现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下滑44.37%。其中,Q3营收虽同比微增1.75%至10.41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仍大幅下降40.66%至8954.35万元。 (紫燕食品主要财务数据,图源:公司三季报) 拉长时间来看,紫燕食品自2022年上市当年以36亿元营收创纪录后,营收连续两年下滑,并延续至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方面,上市以来虽有小幅增长,但仍未回到上市前2020年的3.59亿元,且在今年出现大幅下滑。 业绩下滑的同时,紫燕食品还在加大费用的投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三费”齐增。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加2.94%至1.40亿元,管理费用同比增加15.94%至1.60亿元,财务费用同比大增210.04%至1283.89万元。 销售成本虽同比微降1.72%,但降幅低于营收降幅,进而导致紫燕食品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至22.52%。且因为“三费”的增加,公司前三季度的销售净利率更是同比下降5.17个百分点至7.93%。 值得注意的是,紫燕食品的“造血能力”同样在减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39.23%至2.52亿元。 自我“","text":"“紫门”,正在陨落。 近日,“佐餐卤味第一股” $紫燕食品(603057)$ 披露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尤其归母净利润骤降44.37%,仅录得1.94亿元,创下了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双下滑。 而这背后,是紫燕食品逐渐走高的价格和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银莕财经注意到,公司核心单品“夫妻肺片”在C端的价格竟卖到了348.75元/KG。 二级市场上,紫燕食品的状况也不容乐观,近两个月累计跌幅超27%。 业绩承压,负债陡增 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紫燕食品实现营收25.14亿元,同比减少6.43%;实现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下滑44.37%。其中,Q3营收虽同比微增1.75%至10.41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仍大幅下降40.66%至8954.35万元。 (紫燕食品主要财务数据,图源:公司三季报) 拉长时间来看,紫燕食品自2022年上市当年以36亿元营收创纪录后,营收连续两年下滑,并延续至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方面,上市以来虽有小幅增长,但仍未回到上市前2020年的3.59亿元,且在今年出现大幅下滑。 业绩下滑的同时,紫燕食品还在加大费用的投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三费”齐增。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加2.94%至1.40亿元,管理费用同比增加15.94%至1.60亿元,财务费用同比大增210.04%至1283.89万元。 销售成本虽同比微降1.72%,但降幅低于营收降幅,进而导致紫燕食品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至22.52%。且因为“三费”的增加,公司前三季度的销售净利率更是同比下降5.17个百分点至7.93%。 值得注意的是,紫燕食品的“造血能力”同样在减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39.23%至2.52亿元。 自我“","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8340358bcb92237f64d95c75eee4ffb","width":"2727","height":"137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758415386704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7101197361648,"gmtCreate":1762385116242,"gmtModify":1762393892945,"author":{"id":"4209779370622450","authorId":"4209779370622450","name":"银莕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014a15581dd68a6e6435ca418c979a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209779370622450","authorIdStr":"4209779370622450"},"themes":[],"title":"政府补助贡献6成收入还不够,三只松鼠又拟涨价转嫁压力?","htmlText":"盈利尚未回到2021年水平的三只松鼠,再次迎来骤降。 近日, <a href=\"https://laohu8.com/S/300783\">$三只松鼠(300783)$</a>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净利润降超5成,仅录得1.61亿元。其中,Q3单季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56.79%至2226.89万元。 (主要财务数据,图源:三只松鼠三季报,下同) 透视财报,三只松鼠的盈利下滑,或源于高企的营业成本和不断攀升的费用之疯狂挤压。而在财报发出后不久,便又传出三只松鼠将对旗下部分产品涨价的消息。 银莕财经注意到,在涨价之前,三只松鼠正大力拓展线下销售渠道,并筹措赴港融资等一系列举措,试图挽救业绩颓势。 “三费”齐增,增收不增利 从三季报数据来看,三只松鼠的业绩整体表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情形。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7.59亿元,同比增长8.22%;但归母净利润为1.61亿元,同比下降了52.91%。Q3单季度也同样如此,营收同比增长8.91%,净利润同比下降56.79%。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微薄的净利润中,政府补助高达9881.77万元,占据净利润的61.49%。 拉长时间来看,三只松鼠自2019年上市以来,业绩波动就较大。 营收方面,上市后便一路下滑,从上市当年的营收高点101.73亿元一路下滑至2023年的71.15亿元,2024年重新增长至106.22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延续增长趋势。 (三只松鼠营收情况) 净利润方面,上市后在2021年达到4.11亿元盈利高峰的三只松鼠,在次年业绩骤降至1.29亿元,随后的两年虽缓步回升,并在2024年实现净利润4.08亿元,但仍未回到巅峰时期。而在2025年营收续增之际,净利润却再次跌回谷底,显现出“增收降利”的尴尬局面。 (三只松鼠净利润情况) 在净利润骤降的背后,是成本的大幅增加。今年前三季度,三只松鼠营业总成本为77.","listText":"盈利尚未回到2021年水平的三只松鼠,再次迎来骤降。 近日, <a href=\"https://laohu8.com/S/300783\">$三只松鼠(300783)$</a>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净利润降超5成,仅录得1.61亿元。其中,Q3单季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56.79%至2226.89万元。 (主要财务数据,图源:三只松鼠三季报,下同) 透视财报,三只松鼠的盈利下滑,或源于高企的营业成本和不断攀升的费用之疯狂挤压。而在财报发出后不久,便又传出三只松鼠将对旗下部分产品涨价的消息。 银莕财经注意到,在涨价之前,三只松鼠正大力拓展线下销售渠道,并筹措赴港融资等一系列举措,试图挽救业绩颓势。 “三费”齐增,增收不增利 从三季报数据来看,三只松鼠的业绩整体表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情形。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7.59亿元,同比增长8.22%;但归母净利润为1.61亿元,同比下降了52.91%。Q3单季度也同样如此,营收同比增长8.91%,净利润同比下降56.79%。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微薄的净利润中,政府补助高达9881.77万元,占据净利润的61.49%。 拉长时间来看,三只松鼠自2019年上市以来,业绩波动就较大。 营收方面,上市后便一路下滑,从上市当年的营收高点101.73亿元一路下滑至2023年的71.15亿元,2024年重新增长至106.22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延续增长趋势。 (三只松鼠营收情况) 净利润方面,上市后在2021年达到4.11亿元盈利高峰的三只松鼠,在次年业绩骤降至1.29亿元,随后的两年虽缓步回升,并在2024年实现净利润4.08亿元,但仍未回到巅峰时期。而在2025年营收续增之际,净利润却再次跌回谷底,显现出“增收降利”的尴尬局面。 (三只松鼠净利润情况) 在净利润骤降的背后,是成本的大幅增加。今年前三季度,三只松鼠营业总成本为77.","text":"盈利尚未回到2021年水平的三只松鼠,再次迎来骤降。 近日, $三只松鼠(300783)$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净利润降超5成,仅录得1.61亿元。其中,Q3单季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56.79%至2226.89万元。 (主要财务数据,图源:三只松鼠三季报,下同) 透视财报,三只松鼠的盈利下滑,或源于高企的营业成本和不断攀升的费用之疯狂挤压。而在财报发出后不久,便又传出三只松鼠将对旗下部分产品涨价的消息。 银莕财经注意到,在涨价之前,三只松鼠正大力拓展线下销售渠道,并筹措赴港融资等一系列举措,试图挽救业绩颓势。 “三费”齐增,增收不增利 从三季报数据来看,三只松鼠的业绩整体表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情形。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7.59亿元,同比增长8.22%;但归母净利润为1.61亿元,同比下降了52.91%。Q3单季度也同样如此,营收同比增长8.91%,净利润同比下降56.79%。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微薄的净利润中,政府补助高达9881.77万元,占据净利润的61.49%。 拉长时间来看,三只松鼠自2019年上市以来,业绩波动就较大。 营收方面,上市后便一路下滑,从上市当年的营收高点101.73亿元一路下滑至2023年的71.15亿元,2024年重新增长至106.22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延续增长趋势。 (三只松鼠营收情况) 净利润方面,上市后在2021年达到4.11亿元盈利高峰的三只松鼠,在次年业绩骤降至1.29亿元,随后的两年虽缓步回升,并在2024年实现净利润4.08亿元,但仍未回到巅峰时期。而在2025年营收续增之际,净利润却再次跌回谷底,显现出“增收降利”的尴尬局面。 (三只松鼠净利润情况) 在净利润骤降的背后,是成本的大幅增加。今年前三季度,三只松鼠营业总成本为77.","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36cf2f8fa9b35cc981336a809d41d5c","width":"2656","height":"137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71011973616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8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6931759760208,"gmtCreate":1762344024195,"gmtModify":1762347955097,"author":{"id":"4209779370622450","authorId":"4209779370622450","name":"银莕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014a15581dd68a6e6435ca418c979a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209779370622450","authorIdStr":"4209779370622450"},"themes":[],"title":"洋河三季报:核心指标逐季修复,短期调整不改长期向好","htmlText":"越是行业调整期,越能反映企业的成长性与长期性。 10月31日, <a href=\"https://laohu8.com/S/002304\">$洋河股份(002304)$</a> 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0.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9.75亿元。 银莕财经注意到,洋河的这份财报,既折射出行业调整期的共性趋势,更暗藏着公司坚守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历经多年沉淀,主动降速的洋河,此刻尽显行业龙头的发展韧性。 合同负债大幅提升 2025年白酒行业的触底中,洋河股份的三季报,藏着穿越周期的关键密码。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9亿元,归母净利润39.75亿元,尽管短期业绩仍受行业调整影响,但多项核心指标已释放积极信号。 最引人关注的是合同负债的显著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合同负债较去年同期增长29.36%至64.24亿元。这一被视为渠道信心“晴雨表”的指标,印证了经销商对洋河的预期正在回暖。 在中酒协报告显示上半年超58%经销商库存同比增加的行业背景下,洋河能实现渠道打款积极性提升,源于其“去库存、提势能、稳价盘”策略的精准落地。正如白酒行业分析师肖竹青所言:“洋河采取的是‘以促动销’:通过扫码红包、宴席政策、品鉴等C端拉动高净值人群共鸣与共情——让货真正让目标消费者喝掉,而不是在渠道空转。”这一策略使得渠道压力显著缓解,为后续发展释放调整空间。 营收端的降幅收窄则更显经营韧性。数据显示,Q3单季营收降幅从上年同期的44.82%收窄至29.01%,较半年报也进一步收窄。Q3的业绩改善也让洋河前三季度整体降幅较半年报略有收窄。 而这样的改善,与中秋后主导产品“稳中有升”的价格表现形成呼应。在消费场景减少的大环境下,梦之蓝M6+、海之蓝等核心产品通过“控量稳价”策略稳住价格体系,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利润端虽仍处调整期,但经营性现金流量","listText":"越是行业调整期,越能反映企业的成长性与长期性。 10月31日, <a href=\"https://laohu8.com/S/002304\">$洋河股份(002304)$</a> 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0.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9.75亿元。 银莕财经注意到,洋河的这份财报,既折射出行业调整期的共性趋势,更暗藏着公司坚守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历经多年沉淀,主动降速的洋河,此刻尽显行业龙头的发展韧性。 合同负债大幅提升 2025年白酒行业的触底中,洋河股份的三季报,藏着穿越周期的关键密码。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9亿元,归母净利润39.75亿元,尽管短期业绩仍受行业调整影响,但多项核心指标已释放积极信号。 最引人关注的是合同负债的显著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合同负债较去年同期增长29.36%至64.24亿元。这一被视为渠道信心“晴雨表”的指标,印证了经销商对洋河的预期正在回暖。 在中酒协报告显示上半年超58%经销商库存同比增加的行业背景下,洋河能实现渠道打款积极性提升,源于其“去库存、提势能、稳价盘”策略的精准落地。正如白酒行业分析师肖竹青所言:“洋河采取的是‘以促动销’:通过扫码红包、宴席政策、品鉴等C端拉动高净值人群共鸣与共情——让货真正让目标消费者喝掉,而不是在渠道空转。”这一策略使得渠道压力显著缓解,为后续发展释放调整空间。 营收端的降幅收窄则更显经营韧性。数据显示,Q3单季营收降幅从上年同期的44.82%收窄至29.01%,较半年报也进一步收窄。Q3的业绩改善也让洋河前三季度整体降幅较半年报略有收窄。 而这样的改善,与中秋后主导产品“稳中有升”的价格表现形成呼应。在消费场景减少的大环境下,梦之蓝M6+、海之蓝等核心产品通过“控量稳价”策略稳住价格体系,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利润端虽仍处调整期,但经营性现金流量","text":"越是行业调整期,越能反映企业的成长性与长期性。 10月31日, $洋河股份(002304)$ 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0.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9.75亿元。 银莕财经注意到,洋河的这份财报,既折射出行业调整期的共性趋势,更暗藏着公司坚守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历经多年沉淀,主动降速的洋河,此刻尽显行业龙头的发展韧性。 合同负债大幅提升 2025年白酒行业的触底中,洋河股份的三季报,藏着穿越周期的关键密码。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9亿元,归母净利润39.75亿元,尽管短期业绩仍受行业调整影响,但多项核心指标已释放积极信号。 最引人关注的是合同负债的显著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合同负债较去年同期增长29.36%至64.24亿元。这一被视为渠道信心“晴雨表”的指标,印证了经销商对洋河的预期正在回暖。 在中酒协报告显示上半年超58%经销商库存同比增加的行业背景下,洋河能实现渠道打款积极性提升,源于其“去库存、提势能、稳价盘”策略的精准落地。正如白酒行业分析师肖竹青所言:“洋河采取的是‘以促动销’:通过扫码红包、宴席政策、品鉴等C端拉动高净值人群共鸣与共情——让货真正让目标消费者喝掉,而不是在渠道空转。”这一策略使得渠道压力显著缓解,为后续发展释放调整空间。 营收端的降幅收窄则更显经营韧性。数据显示,Q3单季营收降幅从上年同期的44.82%收窄至29.01%,较半年报也进一步收窄。Q3的业绩改善也让洋河前三季度整体降幅较半年报略有收窄。 而这样的改善,与中秋后主导产品“稳中有升”的价格表现形成呼应。在消费场景减少的大环境下,梦之蓝M6+、海之蓝等核心产品通过“控量稳价”策略稳住价格体系,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利润端虽仍处调整期,但经营性现金流量","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e514c94e424031d32080732ffaf89ca","width":"2704","height":"1381"}],"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693175976020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6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6930855948960,"gmtCreate":1762343695619,"gmtModify":1762347951774,"author":{"id":"4209779370622450","authorId":"4209779370622450","name":"银莕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014a15581dd68a6e6435ca418c979a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209779370622450","authorIdStr":"4209779370622450"},"themes":[],"title":"Q3盈利同比增逾136%,贝泰妮多品牌协同穿越周期","htmlText":"当前,中国化妆品行业正经历从人口红利向价值红利、从流量驱动向产品驱动的变迁中,短期阵痛是必然。于行业调整的弱周期中,比拼的是韧性,也是企业主动调整的速度和效率。 近日,国内功效护肤龙头 <a href=\"https://laohu8.com/S/300957\">$贝泰妮(300957)$</a> 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4.64亿元、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分别同比减少13.78%和34.45%。 业绩虽受行业环境影响出现阶段性波动,但就数据来看,贝泰妮的战略调整成效已初显:业绩降幅持续收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暴增近70倍,库存结构、品牌结构持续优化,尤其Q3单季度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增136.55%。 值得一提的是,主动调整并实现业绩改善的贝泰妮,在二级市场得到了“国家队”和外资的青睐。2025年一季度,全国社保基金一一八新进成为贝泰妮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后,在二季度又进行了一轮增持并持股至Q3末。同时,2023年二季度成为前十大流通股东后进行多轮增持的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在今年第三季度再度增持。 主动调整节奏,Q3业绩显著改善 在化妆品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之下,多家化妆品企业均交出下滑的三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688363.SH)营收同比下滑18.36%至31.6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30.29%至2.52亿元;敷尔佳(301371.SZ)营收同比下降11.54%至12.9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36.73%至3.25亿元;福瑞达(600223.SH)营收同比下降7.34%至25.9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7.19%至为1.42亿元。 但贝泰妮主动调整发展节奏,业绩已显著改善。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4.64亿元,降幅较上半年收窄至13.78%;实现归母净利润2.72亿元,降幅大幅缩减近15个百分点至34.45%。其中,Q3单季营","listText":"当前,中国化妆品行业正经历从人口红利向价值红利、从流量驱动向产品驱动的变迁中,短期阵痛是必然。于行业调整的弱周期中,比拼的是韧性,也是企业主动调整的速度和效率。 近日,国内功效护肤龙头 <a href=\"https://laohu8.com/S/300957\">$贝泰妮(300957)$</a> 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4.64亿元、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分别同比减少13.78%和34.45%。 业绩虽受行业环境影响出现阶段性波动,但就数据来看,贝泰妮的战略调整成效已初显:业绩降幅持续收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暴增近70倍,库存结构、品牌结构持续优化,尤其Q3单季度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增136.55%。 值得一提的是,主动调整并实现业绩改善的贝泰妮,在二级市场得到了“国家队”和外资的青睐。2025年一季度,全国社保基金一一八新进成为贝泰妮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后,在二季度又进行了一轮增持并持股至Q3末。同时,2023年二季度成为前十大流通股东后进行多轮增持的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在今年第三季度再度增持。 主动调整节奏,Q3业绩显著改善 在化妆品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之下,多家化妆品企业均交出下滑的三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688363.SH)营收同比下滑18.36%至31.6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30.29%至2.52亿元;敷尔佳(301371.SZ)营收同比下降11.54%至12.9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36.73%至3.25亿元;福瑞达(600223.SH)营收同比下降7.34%至25.9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7.19%至为1.42亿元。 但贝泰妮主动调整发展节奏,业绩已显著改善。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4.64亿元,降幅较上半年收窄至13.78%;实现归母净利润2.72亿元,降幅大幅缩减近15个百分点至34.45%。其中,Q3单季营","text":"当前,中国化妆品行业正经历从人口红利向价值红利、从流量驱动向产品驱动的变迁中,短期阵痛是必然。于行业调整的弱周期中,比拼的是韧性,也是企业主动调整的速度和效率。 近日,国内功效护肤龙头 $贝泰妮(300957)$ 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4.64亿元、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分别同比减少13.78%和34.45%。 业绩虽受行业环境影响出现阶段性波动,但就数据来看,贝泰妮的战略调整成效已初显:业绩降幅持续收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暴增近70倍,库存结构、品牌结构持续优化,尤其Q3单季度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增136.55%。 值得一提的是,主动调整并实现业绩改善的贝泰妮,在二级市场得到了“国家队”和外资的青睐。2025年一季度,全国社保基金一一八新进成为贝泰妮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后,在二季度又进行了一轮增持并持股至Q3末。同时,2023年二季度成为前十大流通股东后进行多轮增持的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在今年第三季度再度增持。 主动调整节奏,Q3业绩显著改善 在化妆品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之下,多家化妆品企业均交出下滑的三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688363.SH)营收同比下滑18.36%至31.6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30.29%至2.52亿元;敷尔佳(301371.SZ)营收同比下降11.54%至12.9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36.73%至3.25亿元;福瑞达(600223.SH)营收同比下降7.34%至25.9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7.19%至为1.42亿元。 但贝泰妮主动调整发展节奏,业绩已显著改善。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4.64亿元,降幅较上半年收窄至13.78%;实现归母净利润2.72亿元,降幅大幅缩减近15个百分点至34.45%。其中,Q3单季营","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cf078ac24a42fc29bbe70b07abbe76d","width":"2680","height":"136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693085594896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6927208252248,"gmtCreate":1762343282122,"gmtModify":1762347942357,"author":{"id":"4209779370622450","authorId":"4209779370622450","name":"银莕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014a15581dd68a6e6435ca418c979a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209779370622450","authorIdStr":"4209779370622450"},"themes":[],"title":"生猪价格冰点,牧原股份Q3盈利降56%","htmlText":"猪价冰点,龙头也扛不住周期。 10月30日, <a href=\"https://laohu8.com/S/002714\">$牧原股份(002714)$</a> 牧原股份(002714.SZ)披露三季报,Q3单季度营收353.27亿元,同比下滑11.48%,环比下滑12.56%;归母净利润42.49亿元,同比暴跌55.98%,环比下滑29.64%。 当然,这一业绩波动并非个例,三季度生猪价格跌至近41个月低点,叠加能繁母猪存栏过剩的周期压力,全行业陷入盈利下滑甚至亏损通道。叠加屠宰业务刚刚单季扭亏,牧原股份的业绩压力实际不止来自养猪业务。 银莕财经还注意到,此前靠巨额融资扩张的牧原股份正面临巨额债务压力,虽然前三季度债务压降“达标”,但在行业寒冬,千亿债务压顶,风险依然高悬。 全行业承压 牧原股份成立于2000年,并于2014年成功上市,其主营业务是生猪的养殖销售、生猪屠宰,主要产品是商品猪、仔猪、种猪及白条、分割品。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变脸”,本质是猪周期下行阶段的行业性承压。 从核心指标看,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达到4035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5%,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0.2%;生猪存栏43680万头,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2.9%;前三季度生猪出栏量共计为52992万头,同比增长1.8%。 生猪供应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直接导致猪价走低,牧原股份也未能例外。公告显示,公司三季度商品猪售价持续下滑:从6月份的14.08元/公斤跌至9月份的12.88元/公斤,跌幅达8.52%。 (来源:牧原股份2025年9月销售简报) 猪价大幅下行直接冲击行业盈利,A股生猪养殖板块三季度整体净利润同比降幅超38%。 具体到牧原股份,2025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27亿元,虽仍高于温氏股份(300498.SZ)的259.37亿元和","listText":"猪价冰点,龙头也扛不住周期。 10月30日, <a href=\"https://laohu8.com/S/002714\">$牧原股份(002714)$</a> 牧原股份(002714.SZ)披露三季报,Q3单季度营收353.27亿元,同比下滑11.48%,环比下滑12.56%;归母净利润42.49亿元,同比暴跌55.98%,环比下滑29.64%。 当然,这一业绩波动并非个例,三季度生猪价格跌至近41个月低点,叠加能繁母猪存栏过剩的周期压力,全行业陷入盈利下滑甚至亏损通道。叠加屠宰业务刚刚单季扭亏,牧原股份的业绩压力实际不止来自养猪业务。 银莕财经还注意到,此前靠巨额融资扩张的牧原股份正面临巨额债务压力,虽然前三季度债务压降“达标”,但在行业寒冬,千亿债务压顶,风险依然高悬。 全行业承压 牧原股份成立于2000年,并于2014年成功上市,其主营业务是生猪的养殖销售、生猪屠宰,主要产品是商品猪、仔猪、种猪及白条、分割品。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变脸”,本质是猪周期下行阶段的行业性承压。 从核心指标看,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达到4035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5%,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0.2%;生猪存栏43680万头,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2.9%;前三季度生猪出栏量共计为52992万头,同比增长1.8%。 生猪供应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直接导致猪价走低,牧原股份也未能例外。公告显示,公司三季度商品猪售价持续下滑:从6月份的14.08元/公斤跌至9月份的12.88元/公斤,跌幅达8.52%。 (来源:牧原股份2025年9月销售简报) 猪价大幅下行直接冲击行业盈利,A股生猪养殖板块三季度整体净利润同比降幅超38%。 具体到牧原股份,2025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27亿元,虽仍高于温氏股份(300498.SZ)的259.37亿元和","text":"猪价冰点,龙头也扛不住周期。 10月30日, $牧原股份(002714)$ 牧原股份(002714.SZ)披露三季报,Q3单季度营收353.27亿元,同比下滑11.48%,环比下滑12.56%;归母净利润42.49亿元,同比暴跌55.98%,环比下滑29.64%。 当然,这一业绩波动并非个例,三季度生猪价格跌至近41个月低点,叠加能繁母猪存栏过剩的周期压力,全行业陷入盈利下滑甚至亏损通道。叠加屠宰业务刚刚单季扭亏,牧原股份的业绩压力实际不止来自养猪业务。 银莕财经还注意到,此前靠巨额融资扩张的牧原股份正面临巨额债务压力,虽然前三季度债务压降“达标”,但在行业寒冬,千亿债务压顶,风险依然高悬。 全行业承压 牧原股份成立于2000年,并于2014年成功上市,其主营业务是生猪的养殖销售、生猪屠宰,主要产品是商品猪、仔猪、种猪及白条、分割品。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变脸”,本质是猪周期下行阶段的行业性承压。 从核心指标看,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达到4035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5%,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0.2%;生猪存栏43680万头,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2.9%;前三季度生猪出栏量共计为52992万头,同比增长1.8%。 生猪供应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直接导致猪价走低,牧原股份也未能例外。公告显示,公司三季度商品猪售价持续下滑:从6月份的14.08元/公斤跌至9月份的12.88元/公斤,跌幅达8.52%。 (来源:牧原股份2025年9月销售简报) 猪价大幅下行直接冲击行业盈利,A股生猪养殖板块三季度整体净利润同比降幅超38%。 具体到牧原股份,2025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27亿元,虽仍高于温氏股份(300498.SZ)的259.37亿元和","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453ea7a7a5663d7e35415a4acef6698","width":"2580","height":"138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69272082522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0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6441824117136,"gmtCreate":1762224136218,"gmtModify":1762224214583,"author":{"id":"4209779370622450","authorId":"4209779370622450","name":"银莕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014a15581dd68a6e6435ca418c979a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209779370622450","authorIdStr":"4209779370622450"},"themes":[],"title":"珀莱雅赴港上市前夜:Q3业绩失速,两个月市值蒸发超70亿","htmlText":"从A股到H股,拟赴港上市的国货美妆龙头 <a href=\"https://laohu8.com/S/603605\">$珀莱雅(603605)$</a> 突迎增长失速。 今年8月26日,珀莱雅同步披露2025年半年报与H股上市计划,稳增的业绩给港股IPO之路进行加持。然而,2个月后的10月31日,公司交出的三季报显示,其业绩已经步入下行通道,Q3单季的盈利降幅明显。 同期,珀莱雅股价从8月26日的91.99元/股进一步跌至11月3日的72.95元/股,两个月内市值蒸发超70亿元。 银莕财经注意到,从A股上市到拟赴港二次上市,珀莱雅用8年时间完成从黑马到龙头的蜕变,但站在港交所门口,业绩失速、研发短板等问题,则成了横亘在国际化路上的新挑战。 主品牌拖累,Q3业绩负增长 作为曾经的国货美妆增长标杆,珀莱雅的主营业务是妆品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珀莱雅”“彩棠”“Off&Relax”“悦芙媞”“CORRECTORS”“INSBAHA原色波塔”等多个品牌。 从业绩表现看,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增速进一步放缓,且三季度单季业绩首次陷入负增长。 三季报披露,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0.98亿元,同比仅增长1.89%;归母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增长2.65%;扣非净利润9.98亿元,同比增长2.72%。对比上半年营收7.21%、净利润13.80%的同比增长率,增速显著下滑,且是2021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其中,Q3单季营收17.36亿元,同比下降11.63%;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降幅达23.64%。 横向对比同行,丸美生物(603983.SH)前三季度营收增速为25.51%,水羊股份(300740.SZ)也达到11.96%。 造成珀莱雅业绩放缓主要原因是品牌矩阵的分化。主品牌“珀莱雅”上半年营收39.79亿元,同比微降0.08%。其中,红宝石面霜、","listText":"从A股到H股,拟赴港上市的国货美妆龙头 <a href=\"https://laohu8.com/S/603605\">$珀莱雅(603605)$</a> 突迎增长失速。 今年8月26日,珀莱雅同步披露2025年半年报与H股上市计划,稳增的业绩给港股IPO之路进行加持。然而,2个月后的10月31日,公司交出的三季报显示,其业绩已经步入下行通道,Q3单季的盈利降幅明显。 同期,珀莱雅股价从8月26日的91.99元/股进一步跌至11月3日的72.95元/股,两个月内市值蒸发超70亿元。 银莕财经注意到,从A股上市到拟赴港二次上市,珀莱雅用8年时间完成从黑马到龙头的蜕变,但站在港交所门口,业绩失速、研发短板等问题,则成了横亘在国际化路上的新挑战。 主品牌拖累,Q3业绩负增长 作为曾经的国货美妆增长标杆,珀莱雅的主营业务是妆品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珀莱雅”“彩棠”“Off&Relax”“悦芙媞”“CORRECTORS”“INSBAHA原色波塔”等多个品牌。 从业绩表现看,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增速进一步放缓,且三季度单季业绩首次陷入负增长。 三季报披露,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0.98亿元,同比仅增长1.89%;归母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增长2.65%;扣非净利润9.98亿元,同比增长2.72%。对比上半年营收7.21%、净利润13.80%的同比增长率,增速显著下滑,且是2021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其中,Q3单季营收17.36亿元,同比下降11.63%;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降幅达23.64%。 横向对比同行,丸美生物(603983.SH)前三季度营收增速为25.51%,水羊股份(300740.SZ)也达到11.96%。 造成珀莱雅业绩放缓主要原因是品牌矩阵的分化。主品牌“珀莱雅”上半年营收39.79亿元,同比微降0.08%。其中,红宝石面霜、","text":"从A股到H股,拟赴港上市的国货美妆龙头 $珀莱雅(603605)$ 突迎增长失速。 今年8月26日,珀莱雅同步披露2025年半年报与H股上市计划,稳增的业绩给港股IPO之路进行加持。然而,2个月后的10月31日,公司交出的三季报显示,其业绩已经步入下行通道,Q3单季的盈利降幅明显。 同期,珀莱雅股价从8月26日的91.99元/股进一步跌至11月3日的72.95元/股,两个月内市值蒸发超70亿元。 银莕财经注意到,从A股上市到拟赴港二次上市,珀莱雅用8年时间完成从黑马到龙头的蜕变,但站在港交所门口,业绩失速、研发短板等问题,则成了横亘在国际化路上的新挑战。 主品牌拖累,Q3业绩负增长 作为曾经的国货美妆增长标杆,珀莱雅的主营业务是妆品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珀莱雅”“彩棠”“Off&Relax”“悦芙媞”“CORRECTORS”“INSBAHA原色波塔”等多个品牌。 从业绩表现看,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增速进一步放缓,且三季度单季业绩首次陷入负增长。 三季报披露,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0.98亿元,同比仅增长1.89%;归母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增长2.65%;扣非净利润9.98亿元,同比增长2.72%。对比上半年营收7.21%、净利润13.80%的同比增长率,增速显著下滑,且是2021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其中,Q3单季营收17.36亿元,同比下降11.63%;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降幅达23.64%。 横向对比同行,丸美生物(603983.SH)前三季度营收增速为25.51%,水羊股份(300740.SZ)也达到11.96%。 造成珀莱雅业绩放缓主要原因是品牌矩阵的分化。主品牌“珀莱雅”上半年营收39.79亿元,同比微降0.08%。其中,红宝石面霜、","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2796f8083b6d139161e4545fd5901bd","width":"2530","height":"138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644182411713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5731881919184,"gmtCreate":1762059588656,"gmtModify":1762062096682,"author":{"id":"4209779370622450","authorId":"4209779370622450","name":"银莕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014a15581dd68a6e6435ca418c979a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209779370622450","authorIdStr":"4209779370622450"},"themes":[],"title":"以重阳下沙为钥,郎酒开启历史经典产业价值升维新征程","htmlText":"10月29日,“九九重阳 天地仁和——2025郎酒重阳下沙大典”在郎酒庄园吴家沟生态酿酒区天元广场举行。 这不仅是郎酒新一年酿造周期的开端,更是在“酿酒”被工信部首次列为“历史经典产业”的政策背景下,其对自身使命与未来方向的一次深刻回应与活态展示。 而郎酒对“经典”的理解,早已超越了工艺与年份,进入文化与体验的深层探索。随着新一轮酿造周期的开启,郎酒正式宣布其酱酒基酒贮存量已达30万吨。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与嘉宾一同体验重阳下沙) 在行业深度调整与价值重构的背景下,郎酒将长期主义落到每一个触点。从“酿好酒、存新酒、卖老酒”的品质战略,到“存十卖一”的产销原则,再到“品质、品牌、品味”三品战略的深入实施,郎酒将“长期主义”的顶层设计,扎实贯穿于生产、贮存、销售的每一个环节。 守正创新的郎酒让非遗在传承中“活”起来 “白酒始终是一个关于时间价值的产业。”现场,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以“长期主义”为核心,为郎酒对“历史经典产业”品质内核奠定基石。 (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 传承至今的重阳下沙工艺,是郎酒始终坚守的酱酒酿造最佳法门。每年举行重阳下沙大典,不仅是郎酒对源头的重视和对传承的善待,也逐渐演变为了赤水河左岸的酿酒新风俗,成为“历史经典产业”文化内核的直观呈现。 而长期主义的根基,正深植于郎酒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之中。 郎酒股份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蒋英丽在《郎酒的“活”非遗》中指出:“传承是非遗的‘根’,郎酒庄园正是让非遗‘活’起来的创新实践。”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郑晓幸高度认可郎酒非遗传承,称其“重阳下沙”“端午制曲”是国家级非遗活态传承的文化节庆,且独创的6大IP构建多元品牌文化生态,推动非遗从“静态保护”走向“动态传播”。 经典与时尚的郎酒 率先为“历史经典”作答 作为扎根赤水河左岸的“历史经典产业”代表,郎酒在传承中创新,在坚","listText":"10月29日,“九九重阳 天地仁和——2025郎酒重阳下沙大典”在郎酒庄园吴家沟生态酿酒区天元广场举行。 这不仅是郎酒新一年酿造周期的开端,更是在“酿酒”被工信部首次列为“历史经典产业”的政策背景下,其对自身使命与未来方向的一次深刻回应与活态展示。 而郎酒对“经典”的理解,早已超越了工艺与年份,进入文化与体验的深层探索。随着新一轮酿造周期的开启,郎酒正式宣布其酱酒基酒贮存量已达30万吨。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与嘉宾一同体验重阳下沙) 在行业深度调整与价值重构的背景下,郎酒将长期主义落到每一个触点。从“酿好酒、存新酒、卖老酒”的品质战略,到“存十卖一”的产销原则,再到“品质、品牌、品味”三品战略的深入实施,郎酒将“长期主义”的顶层设计,扎实贯穿于生产、贮存、销售的每一个环节。 守正创新的郎酒让非遗在传承中“活”起来 “白酒始终是一个关于时间价值的产业。”现场,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以“长期主义”为核心,为郎酒对“历史经典产业”品质内核奠定基石。 (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 传承至今的重阳下沙工艺,是郎酒始终坚守的酱酒酿造最佳法门。每年举行重阳下沙大典,不仅是郎酒对源头的重视和对传承的善待,也逐渐演变为了赤水河左岸的酿酒新风俗,成为“历史经典产业”文化内核的直观呈现。 而长期主义的根基,正深植于郎酒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之中。 郎酒股份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蒋英丽在《郎酒的“活”非遗》中指出:“传承是非遗的‘根’,郎酒庄园正是让非遗‘活’起来的创新实践。”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郑晓幸高度认可郎酒非遗传承,称其“重阳下沙”“端午制曲”是国家级非遗活态传承的文化节庆,且独创的6大IP构建多元品牌文化生态,推动非遗从“静态保护”走向“动态传播”。 经典与时尚的郎酒 率先为“历史经典”作答 作为扎根赤水河左岸的“历史经典产业”代表,郎酒在传承中创新,在坚","text":"10月29日,“九九重阳 天地仁和——2025郎酒重阳下沙大典”在郎酒庄园吴家沟生态酿酒区天元广场举行。 这不仅是郎酒新一年酿造周期的开端,更是在“酿酒”被工信部首次列为“历史经典产业”的政策背景下,其对自身使命与未来方向的一次深刻回应与活态展示。 而郎酒对“经典”的理解,早已超越了工艺与年份,进入文化与体验的深层探索。随着新一轮酿造周期的开启,郎酒正式宣布其酱酒基酒贮存量已达30万吨。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与嘉宾一同体验重阳下沙) 在行业深度调整与价值重构的背景下,郎酒将长期主义落到每一个触点。从“酿好酒、存新酒、卖老酒”的品质战略,到“存十卖一”的产销原则,再到“品质、品牌、品味”三品战略的深入实施,郎酒将“长期主义”的顶层设计,扎实贯穿于生产、贮存、销售的每一个环节。 守正创新的郎酒让非遗在传承中“活”起来 “白酒始终是一个关于时间价值的产业。”现场,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以“长期主义”为核心,为郎酒对“历史经典产业”品质内核奠定基石。 (郎酒股份总经理汪博炜) 传承至今的重阳下沙工艺,是郎酒始终坚守的酱酒酿造最佳法门。每年举行重阳下沙大典,不仅是郎酒对源头的重视和对传承的善待,也逐渐演变为了赤水河左岸的酿酒新风俗,成为“历史经典产业”文化内核的直观呈现。 而长期主义的根基,正深植于郎酒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之中。 郎酒股份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蒋英丽在《郎酒的“活”非遗》中指出:“传承是非遗的‘根’,郎酒庄园正是让非遗‘活’起来的创新实践。”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郑晓幸高度认可郎酒非遗传承,称其“重阳下沙”“端午制曲”是国家级非遗活态传承的文化节庆,且独创的6大IP构建多元品牌文化生态,推动非遗从“静态保护”走向“动态传播”。 经典与时尚的郎酒 率先为“历史经典”作答 作为扎根赤水河左岸的“历史经典产业”代表,郎酒在传承中创新,在坚","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788ab06d8a1f75379bc406167541c8f","width":"640","height":"42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573188191918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0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5729220923952,"gmtCreate":1762058804561,"gmtModify":1762062092554,"author":{"id":"4209779370622450","authorId":"4209779370622450","name":"银莕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014a15581dd68a6e6435ca418c979a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209779370622450","authorIdStr":"4209779370622450"},"themes":[],"title":"钟睒睒第四次登顶中国首富,旗下万泰生物却亏麻了","htmlText":"10月28日,胡润富豪榜发布2025年最新排行, <a href=\"https://laohu8.com/S/09633\">$农夫山泉(09633)$</a>创始人钟睒睒以5300亿元财富第四次成为中国首富,并刷新该榜单财富纪录。 就在钟睒睒再次登顶首富宝座时,其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却呈现截然不同的命运:一边是农夫山泉业绩与股价一路飘红,另一边 <a href=\"https://laohu8.com/S/603392\">$万泰生物(603392)$</a> 却遭遇业绩和股价的戴维斯双杀。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30日,万泰生物交出亏损1.73亿元的成绩单,公司股价则从2022年4月的接近300元/股一路震荡下行至目前的56元/股,前复权来看跌超57%。 银莕财经注意到,受HPV疫苗市场升级、集采压价等影响,万泰生物疫苗业绩断崖式下滑,叠加寄予厚望的九价疫苗“起大早、赶晚集”,IVD业务增长乏力,万泰生物已成首富的压力板块。 毛利率持续下滑,Q3扣非净利润下降超850% 万泰生物成立于1991年,并于2020年成功上市。主营业务是诊断试剂、疫苗以及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诊断仪器、重组戊型肝炎疫苗、九价HPV疫苗等。 2020年上市初期,公司股价一路攀升,市值巅峰时突破千亿,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疫苗明星”。彼时,实控人钟睒睒凭借万泰生物与农夫山泉的双重加持,就曾登顶过中国首富宝座。 其中,万泰生物曾凭借国产二价HPV疫苗“馨可宁”创造行业神话。 2022年,作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国产二价HPV疫苗,“馨可宁”以329元/支的定价(仅为进口产品三分之一)打开市场,当年销量达2706万支,带动疫苗板块营收冲至84.93亿元,占公司总营收近76%,毛利率更是高达93.89%,成为核心盈利板块。 但时移势易,万泰生物的辉煌已然不在,前三季度甚至直接录得亏损。 三","listText":"10月28日,胡润富豪榜发布2025年最新排行, <a href=\"https://laohu8.com/S/09633\">$农夫山泉(09633)$</a>创始人钟睒睒以5300亿元财富第四次成为中国首富,并刷新该榜单财富纪录。 就在钟睒睒再次登顶首富宝座时,其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却呈现截然不同的命运:一边是农夫山泉业绩与股价一路飘红,另一边 <a href=\"https://laohu8.com/S/603392\">$万泰生物(603392)$</a> 却遭遇业绩和股价的戴维斯双杀。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30日,万泰生物交出亏损1.73亿元的成绩单,公司股价则从2022年4月的接近300元/股一路震荡下行至目前的56元/股,前复权来看跌超57%。 银莕财经注意到,受HPV疫苗市场升级、集采压价等影响,万泰生物疫苗业绩断崖式下滑,叠加寄予厚望的九价疫苗“起大早、赶晚集”,IVD业务增长乏力,万泰生物已成首富的压力板块。 毛利率持续下滑,Q3扣非净利润下降超850% 万泰生物成立于1991年,并于2020年成功上市。主营业务是诊断试剂、疫苗以及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诊断仪器、重组戊型肝炎疫苗、九价HPV疫苗等。 2020年上市初期,公司股价一路攀升,市值巅峰时突破千亿,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疫苗明星”。彼时,实控人钟睒睒凭借万泰生物与农夫山泉的双重加持,就曾登顶过中国首富宝座。 其中,万泰生物曾凭借国产二价HPV疫苗“馨可宁”创造行业神话。 2022年,作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国产二价HPV疫苗,“馨可宁”以329元/支的定价(仅为进口产品三分之一)打开市场,当年销量达2706万支,带动疫苗板块营收冲至84.93亿元,占公司总营收近76%,毛利率更是高达93.89%,成为核心盈利板块。 但时移势易,万泰生物的辉煌已然不在,前三季度甚至直接录得亏损。 三","text":"10月28日,胡润富豪榜发布2025年最新排行, $农夫山泉(09633)$创始人钟睒睒以5300亿元财富第四次成为中国首富,并刷新该榜单财富纪录。 就在钟睒睒再次登顶首富宝座时,其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却呈现截然不同的命运:一边是农夫山泉业绩与股价一路飘红,另一边 $万泰生物(603392)$ 却遭遇业绩和股价的戴维斯双杀。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30日,万泰生物交出亏损1.73亿元的成绩单,公司股价则从2022年4月的接近300元/股一路震荡下行至目前的56元/股,前复权来看跌超57%。 银莕财经注意到,受HPV疫苗市场升级、集采压价等影响,万泰生物疫苗业绩断崖式下滑,叠加寄予厚望的九价疫苗“起大早、赶晚集”,IVD业务增长乏力,万泰生物已成首富的压力板块。 毛利率持续下滑,Q3扣非净利润下降超850% 万泰生物成立于1991年,并于2020年成功上市。主营业务是诊断试剂、疫苗以及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诊断仪器、重组戊型肝炎疫苗、九价HPV疫苗等。 2020年上市初期,公司股价一路攀升,市值巅峰时突破千亿,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疫苗明星”。彼时,实控人钟睒睒凭借万泰生物与农夫山泉的双重加持,就曾登顶过中国首富宝座。 其中,万泰生物曾凭借国产二价HPV疫苗“馨可宁”创造行业神话。 2022年,作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国产二价HPV疫苗,“馨可宁”以329元/支的定价(仅为进口产品三分之一)打开市场,当年销量达2706万支,带动疫苗板块营收冲至84.93亿元,占公司总营收近76%,毛利率更是高达93.89%,成为核心盈利板块。 但时移势易,万泰生物的辉煌已然不在,前三季度甚至直接录得亏损。 三","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8b003b4ed1e97e744f157242ffeaeb3","width":"2673","height":"136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572922092395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5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5098930791288,"gmtCreate":1761882217790,"gmtModify":1761884946268,"author":{"id":"4209779370622450","authorId":"4209779370622450","name":"银莕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014a15581dd68a6e6435ca418c979a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209779370622450","authorIdStr":"4209779370622450"},"themes":[],"title":"外资“爸爸”承压,苏泊尔Q3盈利骤降","htmlText":"外资控股的国产炊具龙头,步入业绩下滑通道。 近日,苏泊尔(002032.SZ)发布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8.97亿元,同比微增2.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6亿元,同比下降4.66%;扣非净利润13.19亿元,同比降幅6.06%。 银莕财经注意到,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主要是受Q3单季业绩下滑的拖累,但穿透数据,实际是公司外销长期依赖控股股东、研发投入不足等多问题累积的结果。 外销承压 作为中国炊具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苏泊尔自1994年创立以来,已形成覆盖厨房炊具、小家电等四大领域的业务矩阵,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近几年,公司业绩相对比较稳健,常年保持个位数的增长。但前三季度,这种增长被打破。尤其Q3单季,下滑明显。 三季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4.20亿元,同比减少2.30%;归母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减少13.42%。 对于业绩的下滑,公司在日前的业绩说明会上解释,主要是受外销业务影响。“公司三季度外销有所承压,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二是欧洲市场需求相对疲软。在此背景下,主要外销客户下调全年业绩预期对公司外销订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苏泊尔所指的外销客户中,最大的即是SEB集团(Seaboard),后者也是公司控股股东。 回溯来看,二者的深度绑定始于2006年,彼时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07年,SEB集团通过要约收购、协议受让等方式成为苏泊尔控股股东,之后几年持续收购股权,到今年三季度末,持股比例达到83.19%。 这一次合作,让苏泊尔实现跨越式发展:借助SEB覆盖150多个国家的分销网络,苏泊尔海外业务快速扩张,2007年后公司业绩稳健增长,2013年营收已达83.9亿元,较合作前增长近3倍;到2024年营收达224.27亿元,已是合作前的10倍。 这种“以市场换技术”","listText":"外资控股的国产炊具龙头,步入业绩下滑通道。 近日,苏泊尔(002032.SZ)发布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8.97亿元,同比微增2.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6亿元,同比下降4.66%;扣非净利润13.19亿元,同比降幅6.06%。 银莕财经注意到,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主要是受Q3单季业绩下滑的拖累,但穿透数据,实际是公司外销长期依赖控股股东、研发投入不足等多问题累积的结果。 外销承压 作为中国炊具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苏泊尔自1994年创立以来,已形成覆盖厨房炊具、小家电等四大领域的业务矩阵,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近几年,公司业绩相对比较稳健,常年保持个位数的增长。但前三季度,这种增长被打破。尤其Q3单季,下滑明显。 三季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4.20亿元,同比减少2.30%;归母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减少13.42%。 对于业绩的下滑,公司在日前的业绩说明会上解释,主要是受外销业务影响。“公司三季度外销有所承压,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二是欧洲市场需求相对疲软。在此背景下,主要外销客户下调全年业绩预期对公司外销订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苏泊尔所指的外销客户中,最大的即是SEB集团(Seaboard),后者也是公司控股股东。 回溯来看,二者的深度绑定始于2006年,彼时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07年,SEB集团通过要约收购、协议受让等方式成为苏泊尔控股股东,之后几年持续收购股权,到今年三季度末,持股比例达到83.19%。 这一次合作,让苏泊尔实现跨越式发展:借助SEB覆盖150多个国家的分销网络,苏泊尔海外业务快速扩张,2007年后公司业绩稳健增长,2013年营收已达83.9亿元,较合作前增长近3倍;到2024年营收达224.27亿元,已是合作前的10倍。 这种“以市场换技术”","text":"外资控股的国产炊具龙头,步入业绩下滑通道。 近日,苏泊尔(002032.SZ)发布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8.97亿元,同比微增2.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6亿元,同比下降4.66%;扣非净利润13.19亿元,同比降幅6.06%。 银莕财经注意到,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主要是受Q3单季业绩下滑的拖累,但穿透数据,实际是公司外销长期依赖控股股东、研发投入不足等多问题累积的结果。 外销承压 作为中国炊具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苏泊尔自1994年创立以来,已形成覆盖厨房炊具、小家电等四大领域的业务矩阵,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近几年,公司业绩相对比较稳健,常年保持个位数的增长。但前三季度,这种增长被打破。尤其Q3单季,下滑明显。 三季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4.20亿元,同比减少2.30%;归母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减少13.42%。 对于业绩的下滑,公司在日前的业绩说明会上解释,主要是受外销业务影响。“公司三季度外销有所承压,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二是欧洲市场需求相对疲软。在此背景下,主要外销客户下调全年业绩预期对公司外销订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苏泊尔所指的外销客户中,最大的即是SEB集团(Seaboard),后者也是公司控股股东。 回溯来看,二者的深度绑定始于2006年,彼时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07年,SEB集团通过要约收购、协议受让等方式成为苏泊尔控股股东,之后几年持续收购股权,到今年三季度末,持股比例达到83.19%。 这一次合作,让苏泊尔实现跨越式发展:借助SEB覆盖150多个国家的分销网络,苏泊尔海外业务快速扩张,2007年后公司业绩稳健增长,2013年营收已达83.9亿元,较合作前增长近3倍;到2024年营收达224.27亿元,已是合作前的10倍。 这种“以市场换技术”","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cdb7a5a068840c76d53dacfc703cbe9","width":"2673","height":"1381"}],"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509893079128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0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5005463773640,"gmtCreate":1761881619736,"gmtModify":1761884889557,"author":{"id":"4209779370622450","authorId":"4209779370622450","name":"银莕财经","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014a15581dd68a6e6435ca418c979a0","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209779370622450","authorIdStr":"4209779370622450"},"themes":[],"title":"三季度净利暴增12.6倍,以岭药业以研发撬动国内外市场","htmlText":"10月28日, <a href=\"https://laohu8.com/S/002603\">$以岭药业(002603)$</a>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交出亮眼成绩单: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激增80.33%;扣非净利润9.66亿元,同比增幅达90.53%。其中,Q3单季的营收、净利更是喜提“双增”,录得营收18.27亿元,同比增长3.78%;归母净利润3.32亿元,同比暴增1264.61%。 (以岭药业主要经营数据,图源:公司三季报)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飙升296.19%至12.78亿元,规模已超越同期净利润,印证经营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财务数据背后,运营效率优化尤为显著:摒弃“营销驱动”,加大研发力度后,以岭药业的存货较上年末减少3.49%至16.85亿元,合同负债较上年末增长25.74%至3.42亿元。 此外,三季报前夕,公司刚刚实施中期分红5.01亿元,凸显对未来发展的充足信心。 研发费用率行业领先 作为国内中药创新药龙头企业,以岭药业一直将科技创新视作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报告期内公司盈利能力得以显著提升,离不开其在研发上的持续高投入。 从三季报来看,以岭药业已从中药企业“营销驱动”的传统路径中突围出来。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9.08%至13.53亿元,销售费用率降至23.06%的历史新低;同期毛利率却逆势提升超7个百分点至60.53%,形成“减费增利”的良性循环。 核心驱动力则来自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2025年前三季度,以岭药业研发费用达5.44亿元,研发费用率9.27%,较去年同期提升0.29个百分点,稳居行业领先水平。 拉长周期看,2020-2024年研发累计投入超40亿元。 可喜的是,高投入换来了丰硕成果。近五年,以岭药业以平均每年上市1款中药创新药的节奏,接连获批连花清咳片、通络明目胶","listText":"10月28日, <a href=\"https://laohu8.com/S/002603\">$以岭药业(002603)$</a>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交出亮眼成绩单: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激增80.33%;扣非净利润9.66亿元,同比增幅达90.53%。其中,Q3单季的营收、净利更是喜提“双增”,录得营收18.27亿元,同比增长3.78%;归母净利润3.32亿元,同比暴增1264.61%。 (以岭药业主要经营数据,图源:公司三季报)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飙升296.19%至12.78亿元,规模已超越同期净利润,印证经营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财务数据背后,运营效率优化尤为显著:摒弃“营销驱动”,加大研发力度后,以岭药业的存货较上年末减少3.49%至16.85亿元,合同负债较上年末增长25.74%至3.42亿元。 此外,三季报前夕,公司刚刚实施中期分红5.01亿元,凸显对未来发展的充足信心。 研发费用率行业领先 作为国内中药创新药龙头企业,以岭药业一直将科技创新视作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报告期内公司盈利能力得以显著提升,离不开其在研发上的持续高投入。 从三季报来看,以岭药业已从中药企业“营销驱动”的传统路径中突围出来。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9.08%至13.53亿元,销售费用率降至23.06%的历史新低;同期毛利率却逆势提升超7个百分点至60.53%,形成“减费增利”的良性循环。 核心驱动力则来自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2025年前三季度,以岭药业研发费用达5.44亿元,研发费用率9.27%,较去年同期提升0.29个百分点,稳居行业领先水平。 拉长周期看,2020-2024年研发累计投入超40亿元。 可喜的是,高投入换来了丰硕成果。近五年,以岭药业以平均每年上市1款中药创新药的节奏,接连获批连花清咳片、通络明目胶","text":"10月28日, $以岭药业(002603)$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交出亮眼成绩单: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激增80.33%;扣非净利润9.66亿元,同比增幅达90.53%。其中,Q3单季的营收、净利更是喜提“双增”,录得营收18.27亿元,同比增长3.78%;归母净利润3.32亿元,同比暴增1264.61%。 (以岭药业主要经营数据,图源:公司三季报)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飙升296.19%至12.78亿元,规模已超越同期净利润,印证经营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财务数据背后,运营效率优化尤为显著:摒弃“营销驱动”,加大研发力度后,以岭药业的存货较上年末减少3.49%至16.85亿元,合同负债较上年末增长25.74%至3.42亿元。 此外,三季报前夕,公司刚刚实施中期分红5.01亿元,凸显对未来发展的充足信心。 研发费用率行业领先 作为国内中药创新药龙头企业,以岭药业一直将科技创新视作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报告期内公司盈利能力得以显著提升,离不开其在研发上的持续高投入。 从三季报来看,以岭药业已从中药企业“营销驱动”的传统路径中突围出来。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9.08%至13.53亿元,销售费用率降至23.06%的历史新低;同期毛利率却逆势提升超7个百分点至60.53%,形成“减费增利”的良性循环。 核心驱动力则来自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2025年前三季度,以岭药业研发费用达5.44亿元,研发费用率9.27%,较去年同期提升0.29个百分点,稳居行业领先水平。 拉长周期看,2020-2024年研发累计投入超40亿元。 可喜的是,高投入换来了丰硕成果。近五年,以岭药业以平均每年上市1款中药创新药的节奏,接连获批连花清咳片、通络明目胶","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05eb6871f8e034e6d12c1d622117532","width":"2582","height":"136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500546377364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8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