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卫夕指北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117
帖子 · 117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卫夕指北
卫夕指北
·
11-13 15:45
这个超级应用的升级,给通用Agent带来了新气象
一1984 年,《Access》杂志的记者汤姆·齐托采访了刚刚推出第一代Mac的乔布斯。在访谈中,他问了乔布斯这样一个问题——“1977年你曾说过,计算机是寻找问题的答案,现在你的看法改变了吗?”彼时年仅29 岁的乔布斯回答说——“我们现在拥有的计算机类型是工具,它们是响应者:你操作计算机做某事,它就会去做,下一个阶段将是计算机作为Agent,换句话说,就好像盒子里住着一个小伙伴,它开始预测你的需求,它不再是帮助你,而是开始引导你处理大量信息,它几乎就像盒子里住着你的小伙伴。”41年后的今天,进入大模型时代的AI终于让Agent这个曾经非常遥远的概念在逐步变成事实。没错,今年被不少媒体称之为“Agent元年”。从通用Agent到垂直Agent,从模型厂商到应用创业者,更具有实用性的Agent被视为AI走向大众的关键一环,大家的一致感受是——这回路子对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一款非常能打的通用AI Agent——GenFlow。作为超级应用的最新升级,GenFlow在能力上更加全面,效果上更有实用价值。毫无疑问,AI会催生很多超级个体,在我的理解中,超级个体一定不是那些只用Chatbot的人,而是能充分挖掘AI Agent潜力的人。毕竟,用好了,Agent是真出活——二今天的百度世界大会很热闹,在所有的产品中,但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我们要聊的GenFlow3.0。它这次的更新在我看来是很有诚意的。我不想照着他们发布会上的流程去罗列具体的功能,那样太无聊了。我想用几个实际的案例和场景,挑几个我认为值得说的关键词,一起来看一看升级后的GenFlow实际表现到底如何——第一个实用关键词——Office操作没错,在线文档各家公司很多年了,但我们还是没有能杀死Office三件套。打工人们一直跟Word、Excel、PPT这三兄弟斗智斗勇,的确掉了很多头发,背后的原因在于Office是使用
看
2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这个超级应用的升级,给通用Agent带来了新气象
卫夕指北
卫夕指北
·
11-07
这个App的新功能,有效降低了漫画创作的门槛
一 前几天的重阳节,我接了一个有意思的活,给海淀区温泉镇的20多位老人们讲了一次AI。 讲课之前,我其实是有点担心的,AI这东西,时髦是时髦,但老人们会感兴趣吗,毕竟他们大多已经六七十岁了。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老人们听得一个比一个认真。 我其实演示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就是—— 用嘴P图(换背景、换衣服、和明星合影、云旅游等等)、图片转视频(让老照片上色并且动起来)、音乐生成(创作一首金婚纪念歌曲)、AI播客(科普带状疱疹)、豆包语音克隆(用自己的声音给孙子讲故事)。 老人的反响超出预期,这些我们轻车熟路的东西,对于老人的冲击感非常大。 他们看着自己用语音就把的衣服换了的魔法体验,急切地问我啥时候讲第二期。 最搞笑的是一位老爷子,结束后有些惶恐而羞涩地问我: “老师,我问一下,我生成的这个不会直接发出去吧,别人看不到吧?” 我拿过来一看,原来他生成了一段美女凑上来亲自己的5秒视频。 这给了我很多的触动。 在我看来,AI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降低了做内容的门槛,自然语言是个符合直觉的交互。 如果我们无法理解这一点,我只要说一个点就很清楚了—— 当天来的老人,大部分人是不会用搜索的,毕竟搜索不仅仅是输关键词,更重要的是学会看搜索结果。 然而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用语音和AI对话。 的确,以前P图是设计师的专利,写歌是音乐人的专利。 但现在,一个普通人,哪怕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只要愿意尝试,也能快速地生成像模像样的内容。 而今天我想聊的这款工具的“魔法漫画”功能,在我看来,就在另一个领域做着同样的事情——它在大幅降低漫画创作的门槛。 二 我最近在听刘飞老师的播客《半拿铁》中讲日本漫画史的部分。 几期节目听下来,让我对漫画在日本如何一步步发展成国民级的文化产业,有了个粗浅的了解。 在整个听的过程中,我有两个相对深的感触—— 第一个感悟是——漫画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它的影响比我们想象还要大。 最典型
看
22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这个App的新功能,有效降低了漫画创作的门槛
卫夕指北
卫夕指北
·
10-28
韩国总统给游戏正名背后
最近,韩国总统李在明出席了一场“K-游戏现场座谈会”,在会上,他说了一句很简单直白的话——“游戏不是成瘾物质,而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这话说得不算新鲜,新鲜的是,说这话的人是韩国总统。更新鲜的是,就在几年前,韩国政府还把游戏和酒精等一起并列管控。所以,如果一定要给这个场景来一个比喻,我脑子里第一时间想到的画面是——一个医生拿着手术刀,仔细观察了病人的心电图等各项指标后开始惊呼:“坏了,这TM不是肿瘤,这是肺动脉!”没错,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韩国社会对于游戏的态度还相当严厉,甚至一度在政府层面对游戏设置了诸多禁令。这回终于急了,知道开窍了!那么问题来了——韩国这种180度的大转弯,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我看来,这件事当然不是李在明心血来潮。我专门去找了一些资料,发现这其中有很多值得聊的东西,关乎游戏价值、产业政策、也关乎社会认知。下面就分享一下卫夕的几点思考——一、除了给游戏正名,李在明还推出了不少游戏“新政”李在明的这次表态,的确是给游戏正了名,他接着说——"过去政府把游戏列为'四大成瘾物质'之一,和毒品、酒精、赌博并列。这种压制性的管理方式严重抑制了韩国游戏产业的发展活力,并间接导致中国在该领域实现反超。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存在问题,就否定整个行业的价值。"言辞中肉眼可见韩国政府层面的焦虑。从今年以来韩国政府的系列的动作看,这位新上任的总统并没有在说场面话,他们对游戏产业进行的一系列的松绑——首先,是废除了那个饱受争议的游戏物管理委员会(GRAC)的事前审查制度。过去韩国游戏审查和上线流程很长很复杂,同时也很不透明。比如2022年10月,GRAC突然将手游《蔚蓝档案》的年龄分级从15岁提升至18岁,且未给出明确解释,引发游戏玩家的大规模抗议,数千人向国会请愿。因此GRAC一直被游戏开发者吐槽,如今某种意义上算是拨乱反正。其中的潜台词也很清楚:别再把游戏当洪水猛兽一样防着
看
154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韩国总统给游戏正名背后
卫夕指北
卫夕指北
·
10-24
采用Qwen最新闭源模型,夸克有备而来
10月23日,夸克上线了AI对话助手。 夸克这次用的是Qwen最新最强的闭源模型。 众所周知阿里前段时间发布的闭源模型Qwen3-Max的性能已经站在全球第一梯队。 而夸克AI助手这次用到的最新闭源模型,可想而知会比Max更加Max。 这个对话助手最大的特点,是把AI搜索和对话体验融为一体。 对话模式同时还可以开启“深度搜索”、“拍照搜题”、“AI写作”、“翻译”、“打电话”、“文件阅读”等功能。 这样,在一个App里,信息查找、问题解答、任务处理,全搞定。 夸克这一手,把这两条线拧在一起了。 在我看来,这才是AI产品该有的的样子—— 用户不用关心搜索心智还是对话心智,就是有个问题要解决,给我搞定就行。 这个思路对不对,咱们接着往下看。 我昨天第一时间更新了夸克的iOS的7.17.2.2650版本。 仔细体验并琢磨了下,直观感觉夸克这次出手,背后藏着四个值得说道的点—— 1. 这是夸克在“All in one”心智上最重要的出手 先说个事实,谷歌和百度这种传统搜索巨头,虽然也搞AI模式,但船大难掉头,毕竟存量包袱硬生生摆在那。 反过来看Perplexity和秘塔这种AI搜索新秀,倒是没有历史包袱。 但问题是,这些垂直工具的作战半径太短。 什么叫作战半径太短? 就是心智和资源都不够支撑它干更多的事儿。 Perplexity在国外火,主打的就是AI搜索这一个点,你让它现在突然做AI助手、做办公工具、做视频生成,那产品就没有焦点了。 更关键的是,这些中型创业公司没有资源去拉长战线,要做全场景的AI助手,数据积累和技术储备也不允许。 夸克正好站在一个绝妙的位置。 这个曾经很低调的App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就是在不同的场景里练基本功。 现在时机到了,夸克把“搜索+AI助手”的心智统一起来,让用户在一个App里完成所有事情。 2. 从模型领先到产品领先——“更靠谱”可能是夸克竞争力里容
看
49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采用Qwen最新闭源模型,夸克有备而来
卫夕指北
卫夕指北
·
10-22
平替版图灵测试——让AI老手全军覆没的8道题,带你重新理解AI
这是8道让我媳妇儿做完惊讶得尖叫起来的测试题。 毕竟,她一道也没有做对。 或许你会说——让我来! 别着急,我知道也许你对识别AI写的东西无比自信。 但在真正开始做这勾魂的8道题之前,咱们先快速了解一下我设计这个“平替版图灵测试”的来龙去脉—— 今年3月,我发了一条即刻—— 当时很多人表达了质疑。 但数据证明了我的猜想:最近搜索引擎优化公司 Graphite 的一份报告显示: 其实早在去年11月份,互联网上由AI生成的文字已经达到50%了。 伴随着这张图传播的同时,大部分人依然对结论持怀疑态度。 一些人纠结细节,比如Graphite是如何知道哪些文字是AI写的。 更多人的疑问是——这和自己的体感不符,哪来那么多AI内容? 的确,很多同学在判断AI上是非常自信的—— “AI 生成的东西一眼假,没有灵魂” “AI生成的东西往往很工整,缺乏变化,很微妙,但仔细感受还是能辨认出来的。” “AI生成的东西没有呼吸感” 于是,我精心设计了这有意思的8道题,旨在说明—— 不要太自信,我们或许真的很难区分人和AI创作的文字了! 这套8道题被我命名为“平替版图灵测试”。 所有题的四个选项的文字中,有的是人类顶级艺术家创作的,有的是AI创作的。 而你的任务是准确地找出哪些是AI创作的,哪些是人类创作的。 在设计题目时,我特意选择了最能体现中文之美的一些常见文体—— 现代诗、散文、小说开篇、广告文案、脱口秀段子、语文课文、情书、电影对白。 每一种题材一道题,4道单选,4道多选。 今年5月,在李继刚组织的一个以AI为主题的私享会上。 我给在场的当时的几位AI老手们做了这套测试(当时还只有6道) 结果不少老哥全军覆没,而成绩最好的是答对2道。 你会比他们更厉害吗? 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沉浸式感受文字的旋律和节奏了? 来,追随你的内心、相信你的直觉,来做一做卫夕的这个小的思想实验,选吧—— 1.(单选题
看
395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平替版图灵测试——让AI老手全军覆没的8道题,带你重新理解AI
卫夕指北
卫夕指北
·
09-22
这个教育产品,想把手机变成免费的学习机
毫无疑问,这一两年的AI圈,开始卷应用了。大厂卷应用有一个核心优势,那就是基本盘。和小厂得从0开始拉新不同,大厂有一道新菜,可以直接端上桌,而顾客是现成的。“用AI的新能力,来满足老用户的成熟需求”成了大厂们手里最稳的一张牌——微软把Copilot塞进了Office全家桶,谷歌开启了AI mode,把AI揉进了搜索和Chrome里。腾讯则是几乎在所有App都嫁接了AI,阿里也非常重视夸克这样的C端AI产品。就连美图这样的中厂,也靠着凭借庞大的基本盘,带火多个AI影像功能。今天卫夕参加了百度搜索的一次产品沟通会,但聊的并不是是搜索本身,“AI+教育”是这次沟通会的主题。接下来咱们就从产品层面聊一聊一个搜索App是如何用AI来解决教育相关的痛点需求的。百度的基本盘是啥?是搜索。而在所有的搜索请求里面,有一块大得惊人且极其成熟的需求,就是教育。官方给了个数据,每天有1.5亿次和教育相关的搜索。于是其顺理成章地出手了,搞出了咱们今天要聊的这个新产品——1东亚文化卷教育是刻在骨子里的。从学科培训到兴趣班,从学习机到天价研学,的确非常卷。家长们一边掏钱肉痛,一边又怕孩子掉队。百度搞教育,不是新鲜事,小学生好像天生就会用百度来查做作业。但这次,他们似乎不想只做个学习搜索工具,而是想让手机直接变成一个免费学习机。我稍微了解了一下,发现这背后有点门道的,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下面就把我从他们产品负责人那里了解到的信息分享一下。在聊具体产品之前,咱们先思考一个问题:AI到底能给教育带来什么根本性的改变?其实答案就是四个字——因材施教。这个词从孔子那时候就这么说,一千个孩子,就该有一千种教法,但现实显然并不允许。于是,就有了课外辅导,无论是过去的一对一家教,还是现在的补习班,本质上都是在花钱买因材施教这四个字。因材施教,说到底是个奢侈品,有资源的家庭,能给孩子请来名师,配上最好的工具;而普通家庭,
看
53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这个教育产品,想把手机变成免费的学习机
卫夕指北
卫夕指北
·
09-17
真实、残酷的AI就业冲击——从一篇极其精彩的哈佛论文聊起
后台不少读者朋友给我留言,说能不能聊聊AI抢工作这件事。这其实也反应了一种普遍的焦虑情绪,即大家隐约感觉AI会对工作造成冲击。但它具体是怎么把一个办公室白领的饭碗给干掉的,很多人并没有真实的体感。最近我在Twitter上看到了一篇非常精彩的论文,它全局、真切地研究了AI对工作的冲击。我看了非常有感触,也分享给卫夕指北的读者。论文来自哈佛大学,由两位经济学博士生Seyed M. Hosseini和Guy Lichtinger操刀。而他们的导师是劳动经济学的重量级大咖拉里·卡茨(Larry Katz)。因此,论文是严谨而有分量滴。论文没有任何情绪渲染,就是用冰冷、庞大的真实数据,剖析了2023年以来美国就业市场的AI冲击具体是如何发生的——1作为读研的时候也被写经济学论文折磨过的学术逃兵,在我看来,这篇论文很厉害的地方不是结论。而是它抽丝剥茧的行文方式:一个问题扣着一个问题,一个结论跟着一个结论——先来看第一个问题,AI是不是真的在冲击就业市场?这东西不能靠感觉,经济学研究要的是数据。两位作者的第一步,就是把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数据给搬出来,不是总体数据,而是几乎是全量的原始数据。他们拿到了一个非常牛X的数据集(不知道怎么搞到的,差不多相当于Boss直聘的后台全部数据),来自一家叫Revelio Labs的公司基于LinkedIn的招聘信息收集。这个数据集包括285,000家招聘的公司,覆盖6200万打工人的简历,超过1.5亿次的招聘记录。美国总共也就3.4亿人,所以,除掉老人和小孩,真正工作的人很大比例其实都包括在这个数据集里了。结果一出来,一个清晰的剪刀差出现了——从2015年到2022年中,研究的目标公司数据集中,初级岗位(Junior-level)和高级岗位(Senior-level)的就业增长曲线,基本上是手拉手一起走的。但从2022年中开始,风云突变,高级岗位的就业人数
看
645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真实、残酷的AI就业冲击——从一篇极其精彩的哈佛论文聊起
卫夕指北
卫夕指北
·
06-10
百度网盘文库能成为AI时代的“瑞士军刀”吗?
一、“相机+AI”会碰出什么火花? 在聊如何改造今天的手机上的相机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小段相机发展的历史—— 1913年6月,德国工程师奥斯卡·巴纳克设计了一款轻型相机,这款相机创造性地使用35毫米电影胶片作为底片。 而在此之前相机都使用巨大的8*13厘米玻璃底片,使用这种底片的相机体积巨大,需要装在笨重的木盒里使用大型三脚架才能固定。 所以,在巴纳克的发明之前,照相是一种室内行为,人们在照相馆里拍摄表情僵硬的肖像,而巴纳克的发明让相机第一次变得便捷。 人类第一次可以随意在户外拍摄鲜活、真实的画面,这款相机被命名为“Leica”。 是滴,1913年,徕卡改变了人们使用相机的方式,从实用主义的产品哲学出发,真正提高了相机的使用频次。 令人吃惊的是,他的方法并不是提升相机的拍照质量,而是彻底革新了相机的使用场景。 今天,AI给了相机一个“徕卡”级别的机会,让充当“眼睛”功能的相机能真正接入“大脑”。 这就是这次百度AI Day上文库和网盘发布“AI相机”想要做的事情——打造存储、搜索、修图、扫描、翻译、创作一体的全模态超级入口,全面覆盖存、管、用、创、享各环节能力。 二、到底什么是真正的“AI相机”? “覆盖存、管、用、创、享的全模态入口”到底是什么意思? 或者说,和手机自带的相机相比,百度的这个“AI相机”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部分人使用相机的一个常规操作是,先用手机原生相机拍照,然后到修图应用修图,到扫描应用识别,到翻译应用翻译,然后同步到云盘存储管理。 这个体验是割裂的,是分散的,是有成本的,是存在摩擦的。 而“AI相机”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一站式、用All in One的方式。 直观地说,就是拍只是起点,围绕拍之后的一系列AI动作才是核心——修图美颜、拍照识别、解题、文字提取、翻译、扫描、合同检查等一系列AI功能,一站式解决用户99%的对照片的存储、拍摄、处理、管理等
看
1,31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百度网盘文库能成为AI时代的“瑞士军刀”吗?
卫夕指北
卫夕指北
·
06-03
微信正在忙什么?——从招聘信息看微信战略战术背后的逻辑与细节
调研一家公司,除了常规的财务等一般方法外,还有很多奇葩的方法——比如UBS曾经就利用卫星图像分析沃尔玛停车场的车辆流量,用来估算其季度销售额;比如不少VC在投资某个App前会一页一页去翻AppStore和Google Play的真实评论;本质上,以上这些方式都是通过另一个维度获取交叉的增量信息,在信息论中称之为“等价信息”。今天,我们也从另一个有意思的角度——“招聘”来看一看微信这个国民产品最新的策略与背后的逻辑。在这个分析中,我们可以既可以看到微信训练大模型方向的蛛丝马迹,也可以看到微信做AI Agent的可能切入角度,还可以看到小程序业务反直觉的某些招聘迹象。一起Enjoy——一、如何从公开数据中寻找有价值的增量信息?腾讯招聘的官网(careers.tencent.com)所有人都可以自由浏览,无需登录,且提供了事业群、岗位类型、岗位城市等多个维度的信息筛选。想要知道微信在招什么人,只需要在事业群中选择“微信WXG微信事业群”、在类型中选择“社招”,全部岗位信息就一览无余。以这次研究的5月27日为例,全部岗位信息为170个。点击每个岗位,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岗位名称、职责、要求、城市等最细颗粒度的信息。很显然,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我需要获取其全部数据,这时候AI Agent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我分别使用了Manus、天工、扣子空间、MiniMax、Genspark、Fellou、flowith等一众Agent工具齐上阵,成功获取了这170个岗位的全部信息。(这些Agent一言难尽体验会在文末简要提及。)以上为部分截图,想要完整微信招聘信息Excel文件,请关注公众号“降维实验室”,回复“微信招聘”获取。这些数据之所以是公开而详尽,原因在于要想提高招聘效率,就需要减小与应聘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而公开、详尽的岗位信息就成为必要选项。这就给了我们通过公开的招聘信息反推业务提供
看
1,50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微信正在忙什么?——从招聘信息看微信战略战术背后的逻辑与细节
卫夕指北
卫夕指北
·
04-01
2025,天猫如何打好“品牌经营第一阵地”这一仗?
可口可乐的传奇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说—— “即便可口可乐的工厂被一把火全部烧了,只要我们的商标和Logo还在,我们也能立即在废墟上重建一个可口可乐。” 的确,品牌是一种被低估的原力。 宏基创始人施振荣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 如果把利润作为纵轴,把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作为横轴,那么在这个坐标体系中存在一条U型的微笑曲线。 曲线的一头是设计和研发,另一头是市场和和品牌。 这条曲线揭示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品牌和底层技术同等重要,都是产品和服务价值创造的核心。 今天,卫夕就和大家一起来盘一盘,新消费时代品牌建设的重点以及天猫今年如何从基建的角度帮助品牌更高效地经营—— 一、新消费时代,品牌经营进入“深水区” 今天的中国消费呈现了“双浪叠加”的趋势—— 一方面,中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上涨,消费规模在全球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消费赛道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宏观环境的短期冲击效应明显,消费意愿虽有所回升,但整体消费需求增速有放缓趋势 ,消费市场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中国消费升级的大逻辑没有改变,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的进程也没有改变。 胖东来在线下火爆异常,几乎将超市做成了旅游景点,说明中国消费者对服务和商品品质的需求从来都没有变过。 但像从前一样,将消费升级片面理解为“卖得更贵”的观念已经过时了。 就像更早进入这个消费周期的东亚国家一样,“细分”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新趋势,只推爆一款单品的路越来越走不通,品牌需要更精准、更垂直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更具体地,从“人”、“货”、“场”三个层面来看—— 人: 新中产崛起、Z世代升级为主流消费人群、家庭单元小型化为长期趋势,一方面情绪需求、悦己需求成为消费的重要驱动力. 另一方面,成分党、参数达人、消费极客、平替搜集者等理性消费趋势也不可小觑。 此外,小镇贵
看
2,162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2025,天猫如何打好“品牌经营第一阵地”这一仗?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9000000000000094","uuid":"9000000000000094","gmtCreate":1622606256636,"gmtModify":1622606256636,"name":"卫夕指北","pinyin":"wxzbweixizhibei","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signature":"","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68,"headSize":0,"tweetSize":117,"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3,"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1","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出道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e4d0ca1da0456dc7894c946d44bf9ab","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f2f65e8ce4cfaae8db2bea9b127f58b","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c5948a31b6edf154422335b265235809","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2.10.16","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badge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1","templateUuid":"a97bce155cb14045be40c3fe246e8d20","name":"新晋创作者","description":"首次获得精华帖的创作者","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ce9180a952c61a51c39f70d533b81a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98cf16cf4b858114f7ab9a779f9e6f1","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2.08.30","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5}],"userBadgeCount":2,"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99903420780792,"gmtCreate":1763019900000,"gmtModify":1763070461520,"author":{"id":"9000000000000094","authorId":"9000000000000094","name":"卫夕指北","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94","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94"},"themes":[],"title":"这个超级应用的升级,给通用Agent带来了新气象","htmlText":"一1984 年,《Access》杂志的记者汤姆·齐托采访了刚刚推出第一代Mac的乔布斯。在访谈中,他问了乔布斯这样一个问题——“1977年你曾说过,计算机是寻找问题的答案,现在你的看法改变了吗?”彼时年仅29 岁的乔布斯回答说——“我们现在拥有的计算机类型是工具,它们是响应者:你操作计算机做某事,它就会去做,下一个阶段将是计算机作为Agent,换句话说,就好像盒子里住着一个小伙伴,它开始预测你的需求,它不再是帮助你,而是开始引导你处理大量信息,它几乎就像盒子里住着你的小伙伴。”41年后的今天,进入大模型时代的AI终于让Agent这个曾经非常遥远的概念在逐步变成事实。没错,今年被不少媒体称之为“Agent元年”。从通用Agent到垂直Agent,从模型厂商到应用创业者,更具有实用性的Agent被视为AI走向大众的关键一环,大家的一致感受是——这回路子对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一款非常能打的通用AI Agent——GenFlow。作为超级应用的最新升级,GenFlow在能力上更加全面,效果上更有实用价值。毫无疑问,AI会催生很多超级个体,在我的理解中,超级个体一定不是那些只用Chatbot的人,而是能充分挖掘AI Agent潜力的人。毕竟,用好了,Agent是真出活——二今天的百度世界大会很热闹,在所有的产品中,但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我们要聊的GenFlow3.0。它这次的更新在我看来是很有诚意的。我不想照着他们发布会上的流程去罗列具体的功能,那样太无聊了。我想用几个实际的案例和场景,挑几个我认为值得说的关键词,一起来看一看升级后的GenFlow实际表现到底如何——第一个实用关键词——Office操作没错,在线文档各家公司很多年了,但我们还是没有能杀死Office三件套。打工人们一直跟Word、Excel、PPT这三兄弟斗智斗勇,的确掉了很多头发,背后的原因在于Office是使用","listText":"一1984 年,《Access》杂志的记者汤姆·齐托采访了刚刚推出第一代Mac的乔布斯。在访谈中,他问了乔布斯这样一个问题——“1977年你曾说过,计算机是寻找问题的答案,现在你的看法改变了吗?”彼时年仅29 岁的乔布斯回答说——“我们现在拥有的计算机类型是工具,它们是响应者:你操作计算机做某事,它就会去做,下一个阶段将是计算机作为Agent,换句话说,就好像盒子里住着一个小伙伴,它开始预测你的需求,它不再是帮助你,而是开始引导你处理大量信息,它几乎就像盒子里住着你的小伙伴。”41年后的今天,进入大模型时代的AI终于让Agent这个曾经非常遥远的概念在逐步变成事实。没错,今年被不少媒体称之为“Agent元年”。从通用Agent到垂直Agent,从模型厂商到应用创业者,更具有实用性的Agent被视为AI走向大众的关键一环,大家的一致感受是——这回路子对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一款非常能打的通用AI Agent——GenFlow。作为超级应用的最新升级,GenFlow在能力上更加全面,效果上更有实用价值。毫无疑问,AI会催生很多超级个体,在我的理解中,超级个体一定不是那些只用Chatbot的人,而是能充分挖掘AI Agent潜力的人。毕竟,用好了,Agent是真出活——二今天的百度世界大会很热闹,在所有的产品中,但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我们要聊的GenFlow3.0。它这次的更新在我看来是很有诚意的。我不想照着他们发布会上的流程去罗列具体的功能,那样太无聊了。我想用几个实际的案例和场景,挑几个我认为值得说的关键词,一起来看一看升级后的GenFlow实际表现到底如何——第一个实用关键词——Office操作没错,在线文档各家公司很多年了,但我们还是没有能杀死Office三件套。打工人们一直跟Word、Excel、PPT这三兄弟斗智斗勇,的确掉了很多头发,背后的原因在于Office是使用","text":"一1984 年,《Access》杂志的记者汤姆·齐托采访了刚刚推出第一代Mac的乔布斯。在访谈中,他问了乔布斯这样一个问题——“1977年你曾说过,计算机是寻找问题的答案,现在你的看法改变了吗?”彼时年仅29 岁的乔布斯回答说——“我们现在拥有的计算机类型是工具,它们是响应者:你操作计算机做某事,它就会去做,下一个阶段将是计算机作为Agent,换句话说,就好像盒子里住着一个小伙伴,它开始预测你的需求,它不再是帮助你,而是开始引导你处理大量信息,它几乎就像盒子里住着你的小伙伴。”41年后的今天,进入大模型时代的AI终于让Agent这个曾经非常遥远的概念在逐步变成事实。没错,今年被不少媒体称之为“Agent元年”。从通用Agent到垂直Agent,从模型厂商到应用创业者,更具有实用性的Agent被视为AI走向大众的关键一环,大家的一致感受是——这回路子对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一款非常能打的通用AI Agent——GenFlow。作为超级应用的最新升级,GenFlow在能力上更加全面,效果上更有实用价值。毫无疑问,AI会催生很多超级个体,在我的理解中,超级个体一定不是那些只用Chatbot的人,而是能充分挖掘AI Agent潜力的人。毕竟,用好了,Agent是真出活——二今天的百度世界大会很热闹,在所有的产品中,但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我们要聊的GenFlow3.0。它这次的更新在我看来是很有诚意的。我不想照着他们发布会上的流程去罗列具体的功能,那样太无聊了。我想用几个实际的案例和场景,挑几个我认为值得说的关键词,一起来看一看升级后的GenFlow实际表现到底如何——第一个实用关键词——Office操作没错,在线文档各家公司很多年了,但我们还是没有能杀死Office三件套。打工人们一直跟Word、Excel、PPT这三兄弟斗智斗勇,的确掉了很多头发,背后的原因在于Office是使用","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edad7abc90f4f8f9733ea34b7f0b7a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b935e1efe1b4b1cb0414ecd05f41b1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d313977992740f49cd5a1bcddceb11d"}],"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990342078079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8300474749192,"gmtCreate":1762503240000,"gmtModify":1762667457316,"author":{"id":"9000000000000094","authorId":"9000000000000094","name":"卫夕指北","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94","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94"},"themes":[],"title":"这个App的新功能,有效降低了漫画创作的门槛","htmlText":"一 前几天的重阳节,我接了一个有意思的活,给海淀区温泉镇的20多位老人们讲了一次AI。 讲课之前,我其实是有点担心的,AI这东西,时髦是时髦,但老人们会感兴趣吗,毕竟他们大多已经六七十岁了。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老人们听得一个比一个认真。 我其实演示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就是—— 用嘴P图(换背景、换衣服、和明星合影、云旅游等等)、图片转视频(让老照片上色并且动起来)、音乐生成(创作一首金婚纪念歌曲)、AI播客(科普带状疱疹)、豆包语音克隆(用自己的声音给孙子讲故事)。 老人的反响超出预期,这些我们轻车熟路的东西,对于老人的冲击感非常大。 他们看着自己用语音就把的衣服换了的魔法体验,急切地问我啥时候讲第二期。 最搞笑的是一位老爷子,结束后有些惶恐而羞涩地问我: “老师,我问一下,我生成的这个不会直接发出去吧,别人看不到吧?” 我拿过来一看,原来他生成了一段美女凑上来亲自己的5秒视频。 这给了我很多的触动。 在我看来,AI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降低了做内容的门槛,自然语言是个符合直觉的交互。 如果我们无法理解这一点,我只要说一个点就很清楚了—— 当天来的老人,大部分人是不会用搜索的,毕竟搜索不仅仅是输关键词,更重要的是学会看搜索结果。 然而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用语音和AI对话。 的确,以前P图是设计师的专利,写歌是音乐人的专利。 但现在,一个普通人,哪怕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只要愿意尝试,也能快速地生成像模像样的内容。 而今天我想聊的这款工具的“魔法漫画”功能,在我看来,就在另一个领域做着同样的事情——它在大幅降低漫画创作的门槛。 二 我最近在听刘飞老师的播客《半拿铁》中讲日本漫画史的部分。 几期节目听下来,让我对漫画在日本如何一步步发展成国民级的文化产业,有了个粗浅的了解。 在整个听的过程中,我有两个相对深的感触—— 第一个感悟是——漫画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它的影响比我们想象还要大。 最典型","listText":"一 前几天的重阳节,我接了一个有意思的活,给海淀区温泉镇的20多位老人们讲了一次AI。 讲课之前,我其实是有点担心的,AI这东西,时髦是时髦,但老人们会感兴趣吗,毕竟他们大多已经六七十岁了。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老人们听得一个比一个认真。 我其实演示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就是—— 用嘴P图(换背景、换衣服、和明星合影、云旅游等等)、图片转视频(让老照片上色并且动起来)、音乐生成(创作一首金婚纪念歌曲)、AI播客(科普带状疱疹)、豆包语音克隆(用自己的声音给孙子讲故事)。 老人的反响超出预期,这些我们轻车熟路的东西,对于老人的冲击感非常大。 他们看着自己用语音就把的衣服换了的魔法体验,急切地问我啥时候讲第二期。 最搞笑的是一位老爷子,结束后有些惶恐而羞涩地问我: “老师,我问一下,我生成的这个不会直接发出去吧,别人看不到吧?” 我拿过来一看,原来他生成了一段美女凑上来亲自己的5秒视频。 这给了我很多的触动。 在我看来,AI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降低了做内容的门槛,自然语言是个符合直觉的交互。 如果我们无法理解这一点,我只要说一个点就很清楚了—— 当天来的老人,大部分人是不会用搜索的,毕竟搜索不仅仅是输关键词,更重要的是学会看搜索结果。 然而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用语音和AI对话。 的确,以前P图是设计师的专利,写歌是音乐人的专利。 但现在,一个普通人,哪怕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只要愿意尝试,也能快速地生成像模像样的内容。 而今天我想聊的这款工具的“魔法漫画”功能,在我看来,就在另一个领域做着同样的事情——它在大幅降低漫画创作的门槛。 二 我最近在听刘飞老师的播客《半拿铁》中讲日本漫画史的部分。 几期节目听下来,让我对漫画在日本如何一步步发展成国民级的文化产业,有了个粗浅的了解。 在整个听的过程中,我有两个相对深的感触—— 第一个感悟是——漫画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它的影响比我们想象还要大。 最典型","text":"一 前几天的重阳节,我接了一个有意思的活,给海淀区温泉镇的20多位老人们讲了一次AI。 讲课之前,我其实是有点担心的,AI这东西,时髦是时髦,但老人们会感兴趣吗,毕竟他们大多已经六七十岁了。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老人们听得一个比一个认真。 我其实演示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就是—— 用嘴P图(换背景、换衣服、和明星合影、云旅游等等)、图片转视频(让老照片上色并且动起来)、音乐生成(创作一首金婚纪念歌曲)、AI播客(科普带状疱疹)、豆包语音克隆(用自己的声音给孙子讲故事)。 老人的反响超出预期,这些我们轻车熟路的东西,对于老人的冲击感非常大。 他们看着自己用语音就把的衣服换了的魔法体验,急切地问我啥时候讲第二期。 最搞笑的是一位老爷子,结束后有些惶恐而羞涩地问我: “老师,我问一下,我生成的这个不会直接发出去吧,别人看不到吧?” 我拿过来一看,原来他生成了一段美女凑上来亲自己的5秒视频。 这给了我很多的触动。 在我看来,AI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降低了做内容的门槛,自然语言是个符合直觉的交互。 如果我们无法理解这一点,我只要说一个点就很清楚了—— 当天来的老人,大部分人是不会用搜索的,毕竟搜索不仅仅是输关键词,更重要的是学会看搜索结果。 然而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用语音和AI对话。 的确,以前P图是设计师的专利,写歌是音乐人的专利。 但现在,一个普通人,哪怕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只要愿意尝试,也能快速地生成像模像样的内容。 而今天我想聊的这款工具的“魔法漫画”功能,在我看来,就在另一个领域做着同样的事情——它在大幅降低漫画创作的门槛。 二 我最近在听刘飞老师的播客《半拿铁》中讲日本漫画史的部分。 几期节目听下来,让我对漫画在日本如何一步步发展成国民级的文化产业,有了个粗浅的了解。 在整个听的过程中,我有两个相对深的感触—— 第一个感悟是——漫画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它的影响比我们想象还要大。 最典型","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30f857f36d643eea15b53e0b64ae98d"},{"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ead8a6b1d234eea86fa60ba65c4347c"},{"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cc7385ffc474a89a9ce4117b3572a2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830047474919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2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4294513983752,"gmtCreate":1761621180000,"gmtModify":1761686700245,"author":{"id":"9000000000000094","authorId":"9000000000000094","name":"卫夕指北","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94","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94"},"themes":[],"title":"韩国总统给游戏正名背后","htmlText":"最近,韩国总统李在明出席了一场“K-游戏现场座谈会”,在会上,他说了一句很简单直白的话——“游戏不是成瘾物质,而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这话说得不算新鲜,新鲜的是,说这话的人是韩国总统。更新鲜的是,就在几年前,韩国政府还把游戏和酒精等一起并列管控。所以,如果一定要给这个场景来一个比喻,我脑子里第一时间想到的画面是——一个医生拿着手术刀,仔细观察了病人的心电图等各项指标后开始惊呼:“坏了,这TM不是肿瘤,这是肺动脉!”没错,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韩国社会对于游戏的态度还相当严厉,甚至一度在政府层面对游戏设置了诸多禁令。这回终于急了,知道开窍了!那么问题来了——韩国这种180度的大转弯,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我看来,这件事当然不是李在明心血来潮。我专门去找了一些资料,发现这其中有很多值得聊的东西,关乎游戏价值、产业政策、也关乎社会认知。下面就分享一下卫夕的几点思考——一、除了给游戏正名,李在明还推出了不少游戏“新政”李在明的这次表态,的确是给游戏正了名,他接着说——\"过去政府把游戏列为'四大成瘾物质'之一,和毒品、酒精、赌博并列。这种压制性的管理方式严重抑制了韩国游戏产业的发展活力,并间接导致中国在该领域实现反超。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存在问题,就否定整个行业的价值。\"言辞中肉眼可见韩国政府层面的焦虑。从今年以来韩国政府的系列的动作看,这位新上任的总统并没有在说场面话,他们对游戏产业进行的一系列的松绑——首先,是废除了那个饱受争议的游戏物管理委员会(GRAC)的事前审查制度。过去韩国游戏审查和上线流程很长很复杂,同时也很不透明。比如2022年10月,GRAC突然将手游《蔚蓝档案》的年龄分级从15岁提升至18岁,且未给出明确解释,引发游戏玩家的大规模抗议,数千人向国会请愿。因此GRAC一直被游戏开发者吐槽,如今某种意义上算是拨乱反正。其中的潜台词也很清楚:别再把游戏当洪水猛兽一样防着","listText":"最近,韩国总统李在明出席了一场“K-游戏现场座谈会”,在会上,他说了一句很简单直白的话——“游戏不是成瘾物质,而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这话说得不算新鲜,新鲜的是,说这话的人是韩国总统。更新鲜的是,就在几年前,韩国政府还把游戏和酒精等一起并列管控。所以,如果一定要给这个场景来一个比喻,我脑子里第一时间想到的画面是——一个医生拿着手术刀,仔细观察了病人的心电图等各项指标后开始惊呼:“坏了,这TM不是肿瘤,这是肺动脉!”没错,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韩国社会对于游戏的态度还相当严厉,甚至一度在政府层面对游戏设置了诸多禁令。这回终于急了,知道开窍了!那么问题来了——韩国这种180度的大转弯,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我看来,这件事当然不是李在明心血来潮。我专门去找了一些资料,发现这其中有很多值得聊的东西,关乎游戏价值、产业政策、也关乎社会认知。下面就分享一下卫夕的几点思考——一、除了给游戏正名,李在明还推出了不少游戏“新政”李在明的这次表态,的确是给游戏正了名,他接着说——\"过去政府把游戏列为'四大成瘾物质'之一,和毒品、酒精、赌博并列。这种压制性的管理方式严重抑制了韩国游戏产业的发展活力,并间接导致中国在该领域实现反超。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存在问题,就否定整个行业的价值。\"言辞中肉眼可见韩国政府层面的焦虑。从今年以来韩国政府的系列的动作看,这位新上任的总统并没有在说场面话,他们对游戏产业进行的一系列的松绑——首先,是废除了那个饱受争议的游戏物管理委员会(GRAC)的事前审查制度。过去韩国游戏审查和上线流程很长很复杂,同时也很不透明。比如2022年10月,GRAC突然将手游《蔚蓝档案》的年龄分级从15岁提升至18岁,且未给出明确解释,引发游戏玩家的大规模抗议,数千人向国会请愿。因此GRAC一直被游戏开发者吐槽,如今某种意义上算是拨乱反正。其中的潜台词也很清楚:别再把游戏当洪水猛兽一样防着","text":"最近,韩国总统李在明出席了一场“K-游戏现场座谈会”,在会上,他说了一句很简单直白的话——“游戏不是成瘾物质,而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这话说得不算新鲜,新鲜的是,说这话的人是韩国总统。更新鲜的是,就在几年前,韩国政府还把游戏和酒精等一起并列管控。所以,如果一定要给这个场景来一个比喻,我脑子里第一时间想到的画面是——一个医生拿着手术刀,仔细观察了病人的心电图等各项指标后开始惊呼:“坏了,这TM不是肿瘤,这是肺动脉!”没错,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韩国社会对于游戏的态度还相当严厉,甚至一度在政府层面对游戏设置了诸多禁令。这回终于急了,知道开窍了!那么问题来了——韩国这种180度的大转弯,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我看来,这件事当然不是李在明心血来潮。我专门去找了一些资料,发现这其中有很多值得聊的东西,关乎游戏价值、产业政策、也关乎社会认知。下面就分享一下卫夕的几点思考——一、除了给游戏正名,李在明还推出了不少游戏“新政”李在明的这次表态,的确是给游戏正了名,他接着说——\"过去政府把游戏列为'四大成瘾物质'之一,和毒品、酒精、赌博并列。这种压制性的管理方式严重抑制了韩国游戏产业的发展活力,并间接导致中国在该领域实现反超。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存在问题,就否定整个行业的价值。\"言辞中肉眼可见韩国政府层面的焦虑。从今年以来韩国政府的系列的动作看,这位新上任的总统并没有在说场面话,他们对游戏产业进行的一系列的松绑——首先,是废除了那个饱受争议的游戏物管理委员会(GRAC)的事前审查制度。过去韩国游戏审查和上线流程很长很复杂,同时也很不透明。比如2022年10月,GRAC突然将手游《蔚蓝档案》的年龄分级从15岁提升至18岁,且未给出明确解释,引发游戏玩家的大规模抗议,数千人向国会请愿。因此GRAC一直被游戏开发者吐槽,如今某种意义上算是拨乱反正。其中的潜台词也很清楚:别再把游戏当洪水猛兽一样防着","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1d195734bcc4105a4dd9ee78f2672c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c72a8930e274cefa3a5b1db6e50a97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346d2b56fe1496a801fbfa137b4365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429451398375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5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8,"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2918189998344,"gmtCreate":1761287220000,"gmtModify":1761357481724,"author":{"id":"9000000000000094","authorId":"9000000000000094","name":"卫夕指北","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94","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94"},"themes":[],"title":"采用Qwen最新闭源模型,夸克有备而来","htmlText":"10月23日,夸克上线了AI对话助手。 夸克这次用的是Qwen最新最强的闭源模型。 众所周知阿里前段时间发布的闭源模型Qwen3-Max的性能已经站在全球第一梯队。 而夸克AI助手这次用到的最新闭源模型,可想而知会比Max更加Max。 这个对话助手最大的特点,是把AI搜索和对话体验融为一体。 对话模式同时还可以开启“深度搜索”、“拍照搜题”、“AI写作”、“翻译”、“打电话”、“文件阅读”等功能。 这样,在一个App里,信息查找、问题解答、任务处理,全搞定。 夸克这一手,把这两条线拧在一起了。 在我看来,这才是AI产品该有的的样子—— 用户不用关心搜索心智还是对话心智,就是有个问题要解决,给我搞定就行。 这个思路对不对,咱们接着往下看。 我昨天第一时间更新了夸克的iOS的7.17.2.2650版本。 仔细体验并琢磨了下,直观感觉夸克这次出手,背后藏着四个值得说道的点—— 1. 这是夸克在“All in one”心智上最重要的出手 先说个事实,谷歌和百度这种传统搜索巨头,虽然也搞AI模式,但船大难掉头,毕竟存量包袱硬生生摆在那。 反过来看Perplexity和秘塔这种AI搜索新秀,倒是没有历史包袱。 但问题是,这些垂直工具的作战半径太短。 什么叫作战半径太短? 就是心智和资源都不够支撑它干更多的事儿。 Perplexity在国外火,主打的就是AI搜索这一个点,你让它现在突然做AI助手、做办公工具、做视频生成,那产品就没有焦点了。 更关键的是,这些中型创业公司没有资源去拉长战线,要做全场景的AI助手,数据积累和技术储备也不允许。 夸克正好站在一个绝妙的位置。 这个曾经很低调的App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就是在不同的场景里练基本功。 现在时机到了,夸克把“搜索+AI助手”的心智统一起来,让用户在一个App里完成所有事情。 2. 从模型领先到产品领先——“更靠谱”可能是夸克竞争力里容","listText":"10月23日,夸克上线了AI对话助手。 夸克这次用的是Qwen最新最强的闭源模型。 众所周知阿里前段时间发布的闭源模型Qwen3-Max的性能已经站在全球第一梯队。 而夸克AI助手这次用到的最新闭源模型,可想而知会比Max更加Max。 这个对话助手最大的特点,是把AI搜索和对话体验融为一体。 对话模式同时还可以开启“深度搜索”、“拍照搜题”、“AI写作”、“翻译”、“打电话”、“文件阅读”等功能。 这样,在一个App里,信息查找、问题解答、任务处理,全搞定。 夸克这一手,把这两条线拧在一起了。 在我看来,这才是AI产品该有的的样子—— 用户不用关心搜索心智还是对话心智,就是有个问题要解决,给我搞定就行。 这个思路对不对,咱们接着往下看。 我昨天第一时间更新了夸克的iOS的7.17.2.2650版本。 仔细体验并琢磨了下,直观感觉夸克这次出手,背后藏着四个值得说道的点—— 1. 这是夸克在“All in one”心智上最重要的出手 先说个事实,谷歌和百度这种传统搜索巨头,虽然也搞AI模式,但船大难掉头,毕竟存量包袱硬生生摆在那。 反过来看Perplexity和秘塔这种AI搜索新秀,倒是没有历史包袱。 但问题是,这些垂直工具的作战半径太短。 什么叫作战半径太短? 就是心智和资源都不够支撑它干更多的事儿。 Perplexity在国外火,主打的就是AI搜索这一个点,你让它现在突然做AI助手、做办公工具、做视频生成,那产品就没有焦点了。 更关键的是,这些中型创业公司没有资源去拉长战线,要做全场景的AI助手,数据积累和技术储备也不允许。 夸克正好站在一个绝妙的位置。 这个曾经很低调的App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就是在不同的场景里练基本功。 现在时机到了,夸克把“搜索+AI助手”的心智统一起来,让用户在一个App里完成所有事情。 2. 从模型领先到产品领先——“更靠谱”可能是夸克竞争力里容","text":"10月23日,夸克上线了AI对话助手。 夸克这次用的是Qwen最新最强的闭源模型。 众所周知阿里前段时间发布的闭源模型Qwen3-Max的性能已经站在全球第一梯队。 而夸克AI助手这次用到的最新闭源模型,可想而知会比Max更加Max。 这个对话助手最大的特点,是把AI搜索和对话体验融为一体。 对话模式同时还可以开启“深度搜索”、“拍照搜题”、“AI写作”、“翻译”、“打电话”、“文件阅读”等功能。 这样,在一个App里,信息查找、问题解答、任务处理,全搞定。 夸克这一手,把这两条线拧在一起了。 在我看来,这才是AI产品该有的的样子—— 用户不用关心搜索心智还是对话心智,就是有个问题要解决,给我搞定就行。 这个思路对不对,咱们接着往下看。 我昨天第一时间更新了夸克的iOS的7.17.2.2650版本。 仔细体验并琢磨了下,直观感觉夸克这次出手,背后藏着四个值得说道的点—— 1. 这是夸克在“All in one”心智上最重要的出手 先说个事实,谷歌和百度这种传统搜索巨头,虽然也搞AI模式,但船大难掉头,毕竟存量包袱硬生生摆在那。 反过来看Perplexity和秘塔这种AI搜索新秀,倒是没有历史包袱。 但问题是,这些垂直工具的作战半径太短。 什么叫作战半径太短? 就是心智和资源都不够支撑它干更多的事儿。 Perplexity在国外火,主打的就是AI搜索这一个点,你让它现在突然做AI助手、做办公工具、做视频生成,那产品就没有焦点了。 更关键的是,这些中型创业公司没有资源去拉长战线,要做全场景的AI助手,数据积累和技术储备也不允许。 夸克正好站在一个绝妙的位置。 这个曾经很低调的App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就是在不同的场景里练基本功。 现在时机到了,夸克把“搜索+AI助手”的心智统一起来,让用户在一个App里完成所有事情。 2. 从模型领先到产品领先——“更靠谱”可能是夸克竞争力里容","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628dfe4eda54da8ab8fdf5b6952b7d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8221d81a0c34a588d37b4daecd5fb8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cba8c6d98e14771b064fe0d75c6048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291818999834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49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2146485149960,"gmtCreate":1761117480000,"gmtModify":1761167487290,"author":{"id":"9000000000000094","authorId":"9000000000000094","name":"卫夕指北","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94","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94"},"themes":[],"title":"平替版图灵测试——让AI老手全军覆没的8道题,带你重新理解AI","htmlText":"这是8道让我媳妇儿做完惊讶得尖叫起来的测试题。 毕竟,她一道也没有做对。 或许你会说——让我来! 别着急,我知道也许你对识别AI写的东西无比自信。 但在真正开始做这勾魂的8道题之前,咱们先快速了解一下我设计这个“平替版图灵测试”的来龙去脉—— 今年3月,我发了一条即刻—— 当时很多人表达了质疑。 但数据证明了我的猜想:最近搜索引擎优化公司 Graphite 的一份报告显示: 其实早在去年11月份,互联网上由AI生成的文字已经达到50%了。 伴随着这张图传播的同时,大部分人依然对结论持怀疑态度。 一些人纠结细节,比如Graphite是如何知道哪些文字是AI写的。 更多人的疑问是——这和自己的体感不符,哪来那么多AI内容? 的确,很多同学在判断AI上是非常自信的—— “AI 生成的东西一眼假,没有灵魂” “AI生成的东西往往很工整,缺乏变化,很微妙,但仔细感受还是能辨认出来的。” “AI生成的东西没有呼吸感” 于是,我精心设计了这有意思的8道题,旨在说明—— 不要太自信,我们或许真的很难区分人和AI创作的文字了! 这套8道题被我命名为“平替版图灵测试”。 所有题的四个选项的文字中,有的是人类顶级艺术家创作的,有的是AI创作的。 而你的任务是准确地找出哪些是AI创作的,哪些是人类创作的。 在设计题目时,我特意选择了最能体现中文之美的一些常见文体—— 现代诗、散文、小说开篇、广告文案、脱口秀段子、语文课文、情书、电影对白。 每一种题材一道题,4道单选,4道多选。 今年5月,在李继刚组织的一个以AI为主题的私享会上。 我给在场的当时的几位AI老手们做了这套测试(当时还只有6道) 结果不少老哥全军覆没,而成绩最好的是答对2道。 你会比他们更厉害吗? 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沉浸式感受文字的旋律和节奏了? 来,追随你的内心、相信你的直觉,来做一做卫夕的这个小的思想实验,选吧—— 1.(单选题","listText":"这是8道让我媳妇儿做完惊讶得尖叫起来的测试题。 毕竟,她一道也没有做对。 或许你会说——让我来! 别着急,我知道也许你对识别AI写的东西无比自信。 但在真正开始做这勾魂的8道题之前,咱们先快速了解一下我设计这个“平替版图灵测试”的来龙去脉—— 今年3月,我发了一条即刻—— 当时很多人表达了质疑。 但数据证明了我的猜想:最近搜索引擎优化公司 Graphite 的一份报告显示: 其实早在去年11月份,互联网上由AI生成的文字已经达到50%了。 伴随着这张图传播的同时,大部分人依然对结论持怀疑态度。 一些人纠结细节,比如Graphite是如何知道哪些文字是AI写的。 更多人的疑问是——这和自己的体感不符,哪来那么多AI内容? 的确,很多同学在判断AI上是非常自信的—— “AI 生成的东西一眼假,没有灵魂” “AI生成的东西往往很工整,缺乏变化,很微妙,但仔细感受还是能辨认出来的。” “AI生成的东西没有呼吸感” 于是,我精心设计了这有意思的8道题,旨在说明—— 不要太自信,我们或许真的很难区分人和AI创作的文字了! 这套8道题被我命名为“平替版图灵测试”。 所有题的四个选项的文字中,有的是人类顶级艺术家创作的,有的是AI创作的。 而你的任务是准确地找出哪些是AI创作的,哪些是人类创作的。 在设计题目时,我特意选择了最能体现中文之美的一些常见文体—— 现代诗、散文、小说开篇、广告文案、脱口秀段子、语文课文、情书、电影对白。 每一种题材一道题,4道单选,4道多选。 今年5月,在李继刚组织的一个以AI为主题的私享会上。 我给在场的当时的几位AI老手们做了这套测试(当时还只有6道) 结果不少老哥全军覆没,而成绩最好的是答对2道。 你会比他们更厉害吗? 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沉浸式感受文字的旋律和节奏了? 来,追随你的内心、相信你的直觉,来做一做卫夕的这个小的思想实验,选吧—— 1.(单选题","text":"这是8道让我媳妇儿做完惊讶得尖叫起来的测试题。 毕竟,她一道也没有做对。 或许你会说——让我来! 别着急,我知道也许你对识别AI写的东西无比自信。 但在真正开始做这勾魂的8道题之前,咱们先快速了解一下我设计这个“平替版图灵测试”的来龙去脉—— 今年3月,我发了一条即刻—— 当时很多人表达了质疑。 但数据证明了我的猜想:最近搜索引擎优化公司 Graphite 的一份报告显示: 其实早在去年11月份,互联网上由AI生成的文字已经达到50%了。 伴随着这张图传播的同时,大部分人依然对结论持怀疑态度。 一些人纠结细节,比如Graphite是如何知道哪些文字是AI写的。 更多人的疑问是——这和自己的体感不符,哪来那么多AI内容? 的确,很多同学在判断AI上是非常自信的—— “AI 生成的东西一眼假,没有灵魂” “AI生成的东西往往很工整,缺乏变化,很微妙,但仔细感受还是能辨认出来的。” “AI生成的东西没有呼吸感” 于是,我精心设计了这有意思的8道题,旨在说明—— 不要太自信,我们或许真的很难区分人和AI创作的文字了! 这套8道题被我命名为“平替版图灵测试”。 所有题的四个选项的文字中,有的是人类顶级艺术家创作的,有的是AI创作的。 而你的任务是准确地找出哪些是AI创作的,哪些是人类创作的。 在设计题目时,我特意选择了最能体现中文之美的一些常见文体—— 现代诗、散文、小说开篇、广告文案、脱口秀段子、语文课文、情书、电影对白。 每一种题材一道题,4道单选,4道多选。 今年5月,在李继刚组织的一个以AI为主题的私享会上。 我给在场的当时的几位AI老手们做了这套测试(当时还只有6道) 结果不少老哥全军覆没,而成绩最好的是答对2道。 你会比他们更厉害吗? 你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沉浸式感受文字的旋律和节奏了? 来,追随你的内心、相信你的直觉,来做一做卫夕的这个小的思想实验,选吧—— 1.(单选题","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0ebaab525564f10a687ad39734be33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214648514996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9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1625632018584,"gmtCreate":1758547380000,"gmtModify":1758595663921,"author":{"id":"9000000000000094","authorId":"9000000000000094","name":"卫夕指北","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94","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94"},"themes":[],"title":"这个教育产品,想把手机变成免费的学习机","htmlText":"毫无疑问,这一两年的AI圈,开始卷应用了。大厂卷应用有一个核心优势,那就是基本盘。和小厂得从0开始拉新不同,大厂有一道新菜,可以直接端上桌,而顾客是现成的。“用AI的新能力,来满足老用户的成熟需求”成了大厂们手里最稳的一张牌——微软把Copilot塞进了Office全家桶,谷歌开启了AI mode,把AI揉进了搜索和Chrome里。腾讯则是几乎在所有App都嫁接了AI,阿里也非常重视夸克这样的C端AI产品。就连美图这样的中厂,也靠着凭借庞大的基本盘,带火多个AI影像功能。今天卫夕参加了百度搜索的一次产品沟通会,但聊的并不是是搜索本身,“AI+教育”是这次沟通会的主题。接下来咱们就从产品层面聊一聊一个搜索App是如何用AI来解决教育相关的痛点需求的。百度的基本盘是啥?是搜索。而在所有的搜索请求里面,有一块大得惊人且极其成熟的需求,就是教育。官方给了个数据,每天有1.5亿次和教育相关的搜索。于是其顺理成章地出手了,搞出了咱们今天要聊的这个新产品——1东亚文化卷教育是刻在骨子里的。从学科培训到兴趣班,从学习机到天价研学,的确非常卷。家长们一边掏钱肉痛,一边又怕孩子掉队。百度搞教育,不是新鲜事,小学生好像天生就会用百度来查做作业。但这次,他们似乎不想只做个学习搜索工具,而是想让手机直接变成一个免费学习机。我稍微了解了一下,发现这背后有点门道的,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下面就把我从他们产品负责人那里了解到的信息分享一下。在聊具体产品之前,咱们先思考一个问题:AI到底能给教育带来什么根本性的改变?其实答案就是四个字——因材施教。这个词从孔子那时候就这么说,一千个孩子,就该有一千种教法,但现实显然并不允许。于是,就有了课外辅导,无论是过去的一对一家教,还是现在的补习班,本质上都是在花钱买因材施教这四个字。因材施教,说到底是个奢侈品,有资源的家庭,能给孩子请来名师,配上最好的工具;而普通家庭,","listText":"毫无疑问,这一两年的AI圈,开始卷应用了。大厂卷应用有一个核心优势,那就是基本盘。和小厂得从0开始拉新不同,大厂有一道新菜,可以直接端上桌,而顾客是现成的。“用AI的新能力,来满足老用户的成熟需求”成了大厂们手里最稳的一张牌——微软把Copilot塞进了Office全家桶,谷歌开启了AI mode,把AI揉进了搜索和Chrome里。腾讯则是几乎在所有App都嫁接了AI,阿里也非常重视夸克这样的C端AI产品。就连美图这样的中厂,也靠着凭借庞大的基本盘,带火多个AI影像功能。今天卫夕参加了百度搜索的一次产品沟通会,但聊的并不是是搜索本身,“AI+教育”是这次沟通会的主题。接下来咱们就从产品层面聊一聊一个搜索App是如何用AI来解决教育相关的痛点需求的。百度的基本盘是啥?是搜索。而在所有的搜索请求里面,有一块大得惊人且极其成熟的需求,就是教育。官方给了个数据,每天有1.5亿次和教育相关的搜索。于是其顺理成章地出手了,搞出了咱们今天要聊的这个新产品——1东亚文化卷教育是刻在骨子里的。从学科培训到兴趣班,从学习机到天价研学,的确非常卷。家长们一边掏钱肉痛,一边又怕孩子掉队。百度搞教育,不是新鲜事,小学生好像天生就会用百度来查做作业。但这次,他们似乎不想只做个学习搜索工具,而是想让手机直接变成一个免费学习机。我稍微了解了一下,发现这背后有点门道的,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下面就把我从他们产品负责人那里了解到的信息分享一下。在聊具体产品之前,咱们先思考一个问题:AI到底能给教育带来什么根本性的改变?其实答案就是四个字——因材施教。这个词从孔子那时候就这么说,一千个孩子,就该有一千种教法,但现实显然并不允许。于是,就有了课外辅导,无论是过去的一对一家教,还是现在的补习班,本质上都是在花钱买因材施教这四个字。因材施教,说到底是个奢侈品,有资源的家庭,能给孩子请来名师,配上最好的工具;而普通家庭,","text":"毫无疑问,这一两年的AI圈,开始卷应用了。大厂卷应用有一个核心优势,那就是基本盘。和小厂得从0开始拉新不同,大厂有一道新菜,可以直接端上桌,而顾客是现成的。“用AI的新能力,来满足老用户的成熟需求”成了大厂们手里最稳的一张牌——微软把Copilot塞进了Office全家桶,谷歌开启了AI mode,把AI揉进了搜索和Chrome里。腾讯则是几乎在所有App都嫁接了AI,阿里也非常重视夸克这样的C端AI产品。就连美图这样的中厂,也靠着凭借庞大的基本盘,带火多个AI影像功能。今天卫夕参加了百度搜索的一次产品沟通会,但聊的并不是是搜索本身,“AI+教育”是这次沟通会的主题。接下来咱们就从产品层面聊一聊一个搜索App是如何用AI来解决教育相关的痛点需求的。百度的基本盘是啥?是搜索。而在所有的搜索请求里面,有一块大得惊人且极其成熟的需求,就是教育。官方给了个数据,每天有1.5亿次和教育相关的搜索。于是其顺理成章地出手了,搞出了咱们今天要聊的这个新产品——1东亚文化卷教育是刻在骨子里的。从学科培训到兴趣班,从学习机到天价研学,的确非常卷。家长们一边掏钱肉痛,一边又怕孩子掉队。百度搞教育,不是新鲜事,小学生好像天生就会用百度来查做作业。但这次,他们似乎不想只做个学习搜索工具,而是想让手机直接变成一个免费学习机。我稍微了解了一下,发现这背后有点门道的,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下面就把我从他们产品负责人那里了解到的信息分享一下。在聊具体产品之前,咱们先思考一个问题:AI到底能给教育带来什么根本性的改变?其实答案就是四个字——因材施教。这个词从孔子那时候就这么说,一千个孩子,就该有一千种教法,但现实显然并不允许。于是,就有了课外辅导,无论是过去的一对一家教,还是现在的补习班,本质上都是在花钱买因材施教这四个字。因材施教,说到底是个奢侈品,有资源的家庭,能给孩子请来名师,配上最好的工具;而普通家庭,","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4d6a88dbf5d4ecdbdda3b3edb74550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5e57394282e4678a462bd65aa93bfe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5a293545dac49438dff4d3d83a2a83b"}],"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1,"link":"https://laohu8.com/post/48162563201858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3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9796511011552,"gmtCreate":1758106320000,"gmtModify":1758160716376,"author":{"id":"9000000000000094","authorId":"9000000000000094","name":"卫夕指北","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94","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94"},"themes":[],"title":"真实、残酷的AI就业冲击——从一篇极其精彩的哈佛论文聊起","htmlText":"后台不少读者朋友给我留言,说能不能聊聊AI抢工作这件事。这其实也反应了一种普遍的焦虑情绪,即大家隐约感觉AI会对工作造成冲击。但它具体是怎么把一个办公室白领的饭碗给干掉的,很多人并没有真实的体感。最近我在Twitter上看到了一篇非常精彩的论文,它全局、真切地研究了AI对工作的冲击。我看了非常有感触,也分享给卫夕指北的读者。论文来自哈佛大学,由两位经济学博士生Seyed M. Hosseini和Guy Lichtinger操刀。而他们的导师是劳动经济学的重量级大咖拉里·卡茨(Larry Katz)。因此,论文是严谨而有分量滴。论文没有任何情绪渲染,就是用冰冷、庞大的真实数据,剖析了2023年以来美国就业市场的AI冲击具体是如何发生的——1作为读研的时候也被写经济学论文折磨过的学术逃兵,在我看来,这篇论文很厉害的地方不是结论。而是它抽丝剥茧的行文方式:一个问题扣着一个问题,一个结论跟着一个结论——先来看第一个问题,AI是不是真的在冲击就业市场?这东西不能靠感觉,经济学研究要的是数据。两位作者的第一步,就是把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数据给搬出来,不是总体数据,而是几乎是全量的原始数据。他们拿到了一个非常牛X的数据集(不知道怎么搞到的,差不多相当于Boss直聘的后台全部数据),来自一家叫Revelio Labs的公司基于LinkedIn的招聘信息收集。这个数据集包括285,000家招聘的公司,覆盖6200万打工人的简历,超过1.5亿次的招聘记录。美国总共也就3.4亿人,所以,除掉老人和小孩,真正工作的人很大比例其实都包括在这个数据集里了。结果一出来,一个清晰的剪刀差出现了——从2015年到2022年中,研究的目标公司数据集中,初级岗位(Junior-level)和高级岗位(Senior-level)的就业增长曲线,基本上是手拉手一起走的。但从2022年中开始,风云突变,高级岗位的就业人数","listText":"后台不少读者朋友给我留言,说能不能聊聊AI抢工作这件事。这其实也反应了一种普遍的焦虑情绪,即大家隐约感觉AI会对工作造成冲击。但它具体是怎么把一个办公室白领的饭碗给干掉的,很多人并没有真实的体感。最近我在Twitter上看到了一篇非常精彩的论文,它全局、真切地研究了AI对工作的冲击。我看了非常有感触,也分享给卫夕指北的读者。论文来自哈佛大学,由两位经济学博士生Seyed M. Hosseini和Guy Lichtinger操刀。而他们的导师是劳动经济学的重量级大咖拉里·卡茨(Larry Katz)。因此,论文是严谨而有分量滴。论文没有任何情绪渲染,就是用冰冷、庞大的真实数据,剖析了2023年以来美国就业市场的AI冲击具体是如何发生的——1作为读研的时候也被写经济学论文折磨过的学术逃兵,在我看来,这篇论文很厉害的地方不是结论。而是它抽丝剥茧的行文方式:一个问题扣着一个问题,一个结论跟着一个结论——先来看第一个问题,AI是不是真的在冲击就业市场?这东西不能靠感觉,经济学研究要的是数据。两位作者的第一步,就是把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数据给搬出来,不是总体数据,而是几乎是全量的原始数据。他们拿到了一个非常牛X的数据集(不知道怎么搞到的,差不多相当于Boss直聘的后台全部数据),来自一家叫Revelio Labs的公司基于LinkedIn的招聘信息收集。这个数据集包括285,000家招聘的公司,覆盖6200万打工人的简历,超过1.5亿次的招聘记录。美国总共也就3.4亿人,所以,除掉老人和小孩,真正工作的人很大比例其实都包括在这个数据集里了。结果一出来,一个清晰的剪刀差出现了——从2015年到2022年中,研究的目标公司数据集中,初级岗位(Junior-level)和高级岗位(Senior-level)的就业增长曲线,基本上是手拉手一起走的。但从2022年中开始,风云突变,高级岗位的就业人数","text":"后台不少读者朋友给我留言,说能不能聊聊AI抢工作这件事。这其实也反应了一种普遍的焦虑情绪,即大家隐约感觉AI会对工作造成冲击。但它具体是怎么把一个办公室白领的饭碗给干掉的,很多人并没有真实的体感。最近我在Twitter上看到了一篇非常精彩的论文,它全局、真切地研究了AI对工作的冲击。我看了非常有感触,也分享给卫夕指北的读者。论文来自哈佛大学,由两位经济学博士生Seyed M. Hosseini和Guy Lichtinger操刀。而他们的导师是劳动经济学的重量级大咖拉里·卡茨(Larry Katz)。因此,论文是严谨而有分量滴。论文没有任何情绪渲染,就是用冰冷、庞大的真实数据,剖析了2023年以来美国就业市场的AI冲击具体是如何发生的——1作为读研的时候也被写经济学论文折磨过的学术逃兵,在我看来,这篇论文很厉害的地方不是结论。而是它抽丝剥茧的行文方式:一个问题扣着一个问题,一个结论跟着一个结论——先来看第一个问题,AI是不是真的在冲击就业市场?这东西不能靠感觉,经济学研究要的是数据。两位作者的第一步,就是把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数据给搬出来,不是总体数据,而是几乎是全量的原始数据。他们拿到了一个非常牛X的数据集(不知道怎么搞到的,差不多相当于Boss直聘的后台全部数据),来自一家叫Revelio Labs的公司基于LinkedIn的招聘信息收集。这个数据集包括285,000家招聘的公司,覆盖6200万打工人的简历,超过1.5亿次的招聘记录。美国总共也就3.4亿人,所以,除掉老人和小孩,真正工作的人很大比例其实都包括在这个数据集里了。结果一出来,一个清晰的剪刀差出现了——从2015年到2022年中,研究的目标公司数据集中,初级岗位(Junior-level)和高级岗位(Senior-level)的就业增长曲线,基本上是手拉手一起走的。但从2022年中开始,风云突变,高级岗位的就业人数","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5204ebd0c2b48c6874cf4992096ea3c"},{"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87ed2e7e93a4d85bc9d3e10b52dde1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b7ca57f6a03458a93b50c6941819a8c"}],"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2,"link":"https://laohu8.com/post/47979651101155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64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8,"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45119209005104,"gmtCreate":1749558540000,"gmtModify":1749678646560,"author":{"id":"9000000000000094","authorId":"9000000000000094","name":"卫夕指北","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94","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94"},"themes":[],"title":"百度网盘文库能成为AI时代的“瑞士军刀”吗?","htmlText":"一、“相机+AI”会碰出什么火花? 在聊如何改造今天的手机上的相机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小段相机发展的历史—— 1913年6月,德国工程师奥斯卡·巴纳克设计了一款轻型相机,这款相机创造性地使用35毫米电影胶片作为底片。 而在此之前相机都使用巨大的8*13厘米玻璃底片,使用这种底片的相机体积巨大,需要装在笨重的木盒里使用大型三脚架才能固定。 所以,在巴纳克的发明之前,照相是一种室内行为,人们在照相馆里拍摄表情僵硬的肖像,而巴纳克的发明让相机第一次变得便捷。 人类第一次可以随意在户外拍摄鲜活、真实的画面,这款相机被命名为“Leica”。 是滴,1913年,徕卡改变了人们使用相机的方式,从实用主义的产品哲学出发,真正提高了相机的使用频次。 令人吃惊的是,他的方法并不是提升相机的拍照质量,而是彻底革新了相机的使用场景。 今天,AI给了相机一个“徕卡”级别的机会,让充当“眼睛”功能的相机能真正接入“大脑”。 这就是这次百度AI Day上文库和网盘发布“AI相机”想要做的事情——打造存储、搜索、修图、扫描、翻译、创作一体的全模态超级入口,全面覆盖存、管、用、创、享各环节能力。 二、到底什么是真正的“AI相机”? “覆盖存、管、用、创、享的全模态入口”到底是什么意思? 或者说,和手机自带的相机相比,百度的这个“AI相机”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部分人使用相机的一个常规操作是,先用手机原生相机拍照,然后到修图应用修图,到扫描应用识别,到翻译应用翻译,然后同步到云盘存储管理。 这个体验是割裂的,是分散的,是有成本的,是存在摩擦的。 而“AI相机”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一站式、用All in One的方式。 直观地说,就是拍只是起点,围绕拍之后的一系列AI动作才是核心——修图美颜、拍照识别、解题、文字提取、翻译、扫描、合同检查等一系列AI功能,一站式解决用户99%的对照片的存储、拍摄、处理、管理等","listText":"一、“相机+AI”会碰出什么火花? 在聊如何改造今天的手机上的相机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小段相机发展的历史—— 1913年6月,德国工程师奥斯卡·巴纳克设计了一款轻型相机,这款相机创造性地使用35毫米电影胶片作为底片。 而在此之前相机都使用巨大的8*13厘米玻璃底片,使用这种底片的相机体积巨大,需要装在笨重的木盒里使用大型三脚架才能固定。 所以,在巴纳克的发明之前,照相是一种室内行为,人们在照相馆里拍摄表情僵硬的肖像,而巴纳克的发明让相机第一次变得便捷。 人类第一次可以随意在户外拍摄鲜活、真实的画面,这款相机被命名为“Leica”。 是滴,1913年,徕卡改变了人们使用相机的方式,从实用主义的产品哲学出发,真正提高了相机的使用频次。 令人吃惊的是,他的方法并不是提升相机的拍照质量,而是彻底革新了相机的使用场景。 今天,AI给了相机一个“徕卡”级别的机会,让充当“眼睛”功能的相机能真正接入“大脑”。 这就是这次百度AI Day上文库和网盘发布“AI相机”想要做的事情——打造存储、搜索、修图、扫描、翻译、创作一体的全模态超级入口,全面覆盖存、管、用、创、享各环节能力。 二、到底什么是真正的“AI相机”? “覆盖存、管、用、创、享的全模态入口”到底是什么意思? 或者说,和手机自带的相机相比,百度的这个“AI相机”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部分人使用相机的一个常规操作是,先用手机原生相机拍照,然后到修图应用修图,到扫描应用识别,到翻译应用翻译,然后同步到云盘存储管理。 这个体验是割裂的,是分散的,是有成本的,是存在摩擦的。 而“AI相机”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一站式、用All in One的方式。 直观地说,就是拍只是起点,围绕拍之后的一系列AI动作才是核心——修图美颜、拍照识别、解题、文字提取、翻译、扫描、合同检查等一系列AI功能,一站式解决用户99%的对照片的存储、拍摄、处理、管理等","text":"一、“相机+AI”会碰出什么火花? 在聊如何改造今天的手机上的相机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小段相机发展的历史—— 1913年6月,德国工程师奥斯卡·巴纳克设计了一款轻型相机,这款相机创造性地使用35毫米电影胶片作为底片。 而在此之前相机都使用巨大的8*13厘米玻璃底片,使用这种底片的相机体积巨大,需要装在笨重的木盒里使用大型三脚架才能固定。 所以,在巴纳克的发明之前,照相是一种室内行为,人们在照相馆里拍摄表情僵硬的肖像,而巴纳克的发明让相机第一次变得便捷。 人类第一次可以随意在户外拍摄鲜活、真实的画面,这款相机被命名为“Leica”。 是滴,1913年,徕卡改变了人们使用相机的方式,从实用主义的产品哲学出发,真正提高了相机的使用频次。 令人吃惊的是,他的方法并不是提升相机的拍照质量,而是彻底革新了相机的使用场景。 今天,AI给了相机一个“徕卡”级别的机会,让充当“眼睛”功能的相机能真正接入“大脑”。 这就是这次百度AI Day上文库和网盘发布“AI相机”想要做的事情——打造存储、搜索、修图、扫描、翻译、创作一体的全模态超级入口,全面覆盖存、管、用、创、享各环节能力。 二、到底什么是真正的“AI相机”? “覆盖存、管、用、创、享的全模态入口”到底是什么意思? 或者说,和手机自带的相机相比,百度的这个“AI相机”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部分人使用相机的一个常规操作是,先用手机原生相机拍照,然后到修图应用修图,到扫描应用识别,到翻译应用翻译,然后同步到云盘存储管理。 这个体验是割裂的,是分散的,是有成本的,是存在摩擦的。 而“AI相机”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一站式、用All in One的方式。 直观地说,就是拍只是起点,围绕拍之后的一系列AI动作才是核心——修图美颜、拍照识别、解题、文字提取、翻译、扫描、合同检查等一系列AI功能,一站式解决用户99%的对照片的存储、拍摄、处理、管理等","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f082e4b7f3b4afaa3976de60d316c2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996d2fc8dfd4effa358500ff0632e8f"},{"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df762d22414458d9f59d37f9202535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4511920900510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31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42099379978288,"gmtCreate":1748952120000,"gmtModify":1749007147219,"author":{"id":"9000000000000094","authorId":"9000000000000094","name":"卫夕指北","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94","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94"},"themes":[],"title":"微信正在忙什么?——从招聘信息看微信战略战术背后的逻辑与细节","htmlText":"调研一家公司,除了常规的财务等一般方法外,还有很多奇葩的方法——比如UBS曾经就利用卫星图像分析沃尔玛停车场的车辆流量,用来估算其季度销售额;比如不少VC在投资某个App前会一页一页去翻AppStore和Google Play的真实评论;本质上,以上这些方式都是通过另一个维度获取交叉的增量信息,在信息论中称之为“等价信息”。今天,我们也从另一个有意思的角度——“招聘”来看一看微信这个国民产品最新的策略与背后的逻辑。在这个分析中,我们可以既可以看到微信训练大模型方向的蛛丝马迹,也可以看到微信做AI Agent的可能切入角度,还可以看到小程序业务反直觉的某些招聘迹象。一起Enjoy——一、如何从公开数据中寻找有价值的增量信息?腾讯招聘的官网(careers.tencent.com)所有人都可以自由浏览,无需登录,且提供了事业群、岗位类型、岗位城市等多个维度的信息筛选。想要知道微信在招什么人,只需要在事业群中选择“微信WXG微信事业群”、在类型中选择“社招”,全部岗位信息就一览无余。以这次研究的5月27日为例,全部岗位信息为170个。点击每个岗位,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岗位名称、职责、要求、城市等最细颗粒度的信息。很显然,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我需要获取其全部数据,这时候AI Agent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我分别使用了Manus、天工、扣子空间、MiniMax、Genspark、Fellou、flowith等一众Agent工具齐上阵,成功获取了这170个岗位的全部信息。(这些Agent一言难尽体验会在文末简要提及。)以上为部分截图,想要完整微信招聘信息Excel文件,请关注公众号“降维实验室”,回复“微信招聘”获取。这些数据之所以是公开而详尽,原因在于要想提高招聘效率,就需要减小与应聘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而公开、详尽的岗位信息就成为必要选项。这就给了我们通过公开的招聘信息反推业务提供","listText":"调研一家公司,除了常规的财务等一般方法外,还有很多奇葩的方法——比如UBS曾经就利用卫星图像分析沃尔玛停车场的车辆流量,用来估算其季度销售额;比如不少VC在投资某个App前会一页一页去翻AppStore和Google Play的真实评论;本质上,以上这些方式都是通过另一个维度获取交叉的增量信息,在信息论中称之为“等价信息”。今天,我们也从另一个有意思的角度——“招聘”来看一看微信这个国民产品最新的策略与背后的逻辑。在这个分析中,我们可以既可以看到微信训练大模型方向的蛛丝马迹,也可以看到微信做AI Agent的可能切入角度,还可以看到小程序业务反直觉的某些招聘迹象。一起Enjoy——一、如何从公开数据中寻找有价值的增量信息?腾讯招聘的官网(careers.tencent.com)所有人都可以自由浏览,无需登录,且提供了事业群、岗位类型、岗位城市等多个维度的信息筛选。想要知道微信在招什么人,只需要在事业群中选择“微信WXG微信事业群”、在类型中选择“社招”,全部岗位信息就一览无余。以这次研究的5月27日为例,全部岗位信息为170个。点击每个岗位,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岗位名称、职责、要求、城市等最细颗粒度的信息。很显然,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我需要获取其全部数据,这时候AI Agent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我分别使用了Manus、天工、扣子空间、MiniMax、Genspark、Fellou、flowith等一众Agent工具齐上阵,成功获取了这170个岗位的全部信息。(这些Agent一言难尽体验会在文末简要提及。)以上为部分截图,想要完整微信招聘信息Excel文件,请关注公众号“降维实验室”,回复“微信招聘”获取。这些数据之所以是公开而详尽,原因在于要想提高招聘效率,就需要减小与应聘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而公开、详尽的岗位信息就成为必要选项。这就给了我们通过公开的招聘信息反推业务提供","text":"调研一家公司,除了常规的财务等一般方法外,还有很多奇葩的方法——比如UBS曾经就利用卫星图像分析沃尔玛停车场的车辆流量,用来估算其季度销售额;比如不少VC在投资某个App前会一页一页去翻AppStore和Google Play的真实评论;本质上,以上这些方式都是通过另一个维度获取交叉的增量信息,在信息论中称之为“等价信息”。今天,我们也从另一个有意思的角度——“招聘”来看一看微信这个国民产品最新的策略与背后的逻辑。在这个分析中,我们可以既可以看到微信训练大模型方向的蛛丝马迹,也可以看到微信做AI Agent的可能切入角度,还可以看到小程序业务反直觉的某些招聘迹象。一起Enjoy——一、如何从公开数据中寻找有价值的增量信息?腾讯招聘的官网(careers.tencent.com)所有人都可以自由浏览,无需登录,且提供了事业群、岗位类型、岗位城市等多个维度的信息筛选。想要知道微信在招什么人,只需要在事业群中选择“微信WXG微信事业群”、在类型中选择“社招”,全部岗位信息就一览无余。以这次研究的5月27日为例,全部岗位信息为170个。点击每个岗位,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岗位名称、职责、要求、城市等最细颗粒度的信息。很显然,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我需要获取其全部数据,这时候AI Agent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我分别使用了Manus、天工、扣子空间、MiniMax、Genspark、Fellou、flowith等一众Agent工具齐上阵,成功获取了这170个岗位的全部信息。(这些Agent一言难尽体验会在文末简要提及。)以上为部分截图,想要完整微信招聘信息Excel文件,请关注公众号“降维实验室”,回复“微信招聘”获取。这些数据之所以是公开而详尽,原因在于要想提高招聘效率,就需要减小与应聘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而公开、详尽的岗位信息就成为必要选项。这就给了我们通过公开的招聘信息反推业务提供","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6bb6463e5f64acdbdf0965b384c3eab"},{"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6b75447e52b49839d69e76a101a0bc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832f1f44c524128a3cda227249e3c0f"}],"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4209937997828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50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20001742377208,"gmtCreate":1743480480000,"gmtModify":1743698737848,"author":{"id":"9000000000000094","authorId":"9000000000000094","name":"卫夕指北","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default-avatar.jpg","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9000000000000094","authorIdStr":"9000000000000094"},"themes":[],"title":"2025,天猫如何打好“品牌经营第一阵地”这一仗?","htmlText":"可口可乐的传奇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说—— “即便可口可乐的工厂被一把火全部烧了,只要我们的商标和Logo还在,我们也能立即在废墟上重建一个可口可乐。” 的确,品牌是一种被低估的原力。 宏基创始人施振荣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 如果把利润作为纵轴,把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作为横轴,那么在这个坐标体系中存在一条U型的微笑曲线。 曲线的一头是设计和研发,另一头是市场和和品牌。 这条曲线揭示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品牌和底层技术同等重要,都是产品和服务价值创造的核心。 今天,卫夕就和大家一起来盘一盘,新消费时代品牌建设的重点以及天猫今年如何从基建的角度帮助品牌更高效地经营—— 一、新消费时代,品牌经营进入“深水区” 今天的中国消费呈现了“双浪叠加”的趋势—— 一方面,中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上涨,消费规模在全球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消费赛道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宏观环境的短期冲击效应明显,消费意愿虽有所回升,但整体消费需求增速有放缓趋势 ,消费市场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中国消费升级的大逻辑没有改变,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的进程也没有改变。 胖东来在线下火爆异常,几乎将超市做成了旅游景点,说明中国消费者对服务和商品品质的需求从来都没有变过。 但像从前一样,将消费升级片面理解为“卖得更贵”的观念已经过时了。 就像更早进入这个消费周期的东亚国家一样,“细分”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新趋势,只推爆一款单品的路越来越走不通,品牌需要更精准、更垂直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更具体地,从“人”、“货”、“场”三个层面来看—— 人: 新中产崛起、Z世代升级为主流消费人群、家庭单元小型化为长期趋势,一方面情绪需求、悦己需求成为消费的重要驱动力. 另一方面,成分党、参数达人、消费极客、平替搜集者等理性消费趋势也不可小觑。 此外,小镇贵","listText":"可口可乐的传奇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说—— “即便可口可乐的工厂被一把火全部烧了,只要我们的商标和Logo还在,我们也能立即在废墟上重建一个可口可乐。” 的确,品牌是一种被低估的原力。 宏基创始人施振荣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 如果把利润作为纵轴,把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作为横轴,那么在这个坐标体系中存在一条U型的微笑曲线。 曲线的一头是设计和研发,另一头是市场和和品牌。 这条曲线揭示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品牌和底层技术同等重要,都是产品和服务价值创造的核心。 今天,卫夕就和大家一起来盘一盘,新消费时代品牌建设的重点以及天猫今年如何从基建的角度帮助品牌更高效地经营—— 一、新消费时代,品牌经营进入“深水区” 今天的中国消费呈现了“双浪叠加”的趋势—— 一方面,中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上涨,消费规模在全球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消费赛道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宏观环境的短期冲击效应明显,消费意愿虽有所回升,但整体消费需求增速有放缓趋势 ,消费市场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中国消费升级的大逻辑没有改变,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的进程也没有改变。 胖东来在线下火爆异常,几乎将超市做成了旅游景点,说明中国消费者对服务和商品品质的需求从来都没有变过。 但像从前一样,将消费升级片面理解为“卖得更贵”的观念已经过时了。 就像更早进入这个消费周期的东亚国家一样,“细分”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新趋势,只推爆一款单品的路越来越走不通,品牌需要更精准、更垂直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更具体地,从“人”、“货”、“场”三个层面来看—— 人: 新中产崛起、Z世代升级为主流消费人群、家庭单元小型化为长期趋势,一方面情绪需求、悦己需求成为消费的重要驱动力. 另一方面,成分党、参数达人、消费极客、平替搜集者等理性消费趋势也不可小觑。 此外,小镇贵","text":"可口可乐的传奇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说—— “即便可口可乐的工厂被一把火全部烧了,只要我们的商标和Logo还在,我们也能立即在废墟上重建一个可口可乐。” 的确,品牌是一种被低估的原力。 宏基创始人施振荣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 如果把利润作为纵轴,把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作为横轴,那么在这个坐标体系中存在一条U型的微笑曲线。 曲线的一头是设计和研发,另一头是市场和和品牌。 这条曲线揭示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品牌和底层技术同等重要,都是产品和服务价值创造的核心。 今天,卫夕就和大家一起来盘一盘,新消费时代品牌建设的重点以及天猫今年如何从基建的角度帮助品牌更高效地经营—— 一、新消费时代,品牌经营进入“深水区” 今天的中国消费呈现了“双浪叠加”的趋势—— 一方面,中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上涨,消费规模在全球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消费赛道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宏观环境的短期冲击效应明显,消费意愿虽有所回升,但整体消费需求增速有放缓趋势 ,消费市场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中国消费升级的大逻辑没有改变,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的进程也没有改变。 胖东来在线下火爆异常,几乎将超市做成了旅游景点,说明中国消费者对服务和商品品质的需求从来都没有变过。 但像从前一样,将消费升级片面理解为“卖得更贵”的观念已经过时了。 就像更早进入这个消费周期的东亚国家一样,“细分”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新趋势,只推爆一款单品的路越来越走不通,品牌需要更精准、更垂直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更具体地,从“人”、“货”、“场”三个层面来看—— 人: 新中产崛起、Z世代升级为主流消费人群、家庭单元小型化为长期趋势,一方面情绪需求、悦己需求成为消费的重要驱动力. 另一方面,成分党、参数达人、消费极客、平替搜集者等理性消费趋势也不可小觑。 此外,小镇贵","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2000174237720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16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