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老师是怎么给公司估值的?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著有《聪明的投资者》,书中关于企业估值的核心思想主要围绕安全边际原则和理性分析框架展开,强调通过科学的估值方法避免投机风险,并结合市场波动寻找投资机会。以下是书中对企业估值的主要阐述,结合相关搜索结果的分析:

一、相对估值法的提出与应用

格雷厄姆在书中首次系统化提出了相对估值法,认为相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乘数具有可比性,通过横向对比行业或同类公司的估值指标来判断企业价值。常用的方法包括:

市盈率(P/E)

• 定义:股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反映投资回本时间。

• 格雷厄姆的观点:通过历史数据指出,低市盈率股票长期收益更高(例如美国市场低市盈率公司平均回报率16.26%,远高于高市盈率的6.64%)。

• 适用场景:盈利稳定的成熟企业,需注意行业差异(如银行市盈率普遍低于科技股)。

市净率(P/B)

• 定义: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适用于资产密集型行业(如金融、地产)。

• 格雷厄姆的建议:关注PB低于1.2倍的标的,尤其是账面价值扎实的企业。

市销率(P/S)

• 适用场景:用于评估营收增长潜力大的企业(如互联网公司),尤其适用于净利润或现金流为负的初创阶段。

二、内在价值与安全边际的核心逻辑

格雷厄姆强调估值需基于内在价值,即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或资产清算价值。但实际操作中,他更倾向于保守的定量分析:

安全边际原则

• 定义:购买价格需显著低于内在价值,以应对预测误差或市场波动。

• 实践方法:通过净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总负债)筛选低估股票,避免依赖过度乐观的未来增长假设。

定量优先于定性

• 重视财务报表中的硬指标:如盈利、负债、现金流,弱化管理层能力或行业前景等主观因素。

• 实践方法:选择低负债、盈利稳定且股息持续的企业。

三、对绝对估值法的审慎态度

格雷厄姆承认绝对估值法(如DCF模型)的理论价值,但指出其局限性:

参数敏感性高

• 问题:未来现金流和贴现率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估值结果大幅偏差。

• 解决方案:DCF更适合作为思维方式而非精确工具。

适用性有限

• 问题:对现金流波动大或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如科技初创公司),DCF难以准确预测。

• 解决方案:需结合其他方法(如市销率或用户增长模型)。

四、市场情绪与长期视角的平衡

利用“市场先生”的非理性

• 观点: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

• 实践方法:利用情绪化波动(如熊市低估时买入,牛市高估时卖出),而非被其左右。

长期复利思维

• 关注点: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性。

• 实践方法:通过ROE(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筛选优质标的。例如,ROE持续高于15%且稳定的企业更可能实现长期复利。

五、分散化与动态调整策略

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 实践方法:持有10-30只不同行业股票,避免单一标的的极端波动。同时结合股债平衡(如50%股票+50%债券)。

动态再平衡

• 实践方法:根据市场估值调整配置比例(如高估时减仓股票,增持债券),锁定收益并控制风险。

总结

格雷厄姆的估值体系以安全边际为核心,通过相对估值指标筛选低估资产,结合定量分析与情绪管理实现稳健收益。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巴菲特等价值投资者,并成为抵御市场非理性波动的基石。现代投资中,可进一步结合行业特性(如互联网企业的用户价值)和宏观经济环境(如利率周期)优化估值模型$小米集团-W(01810)$  $理想汽车-W(02015)$  $东方甄选(01797)$  $羚锐制药(600285)$  $贵州茅台(600519)$  

# 分享我的交易策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1

  • 推荐
  • 最新
  • 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建议阅读一下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