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芯片到生态,地平线如何成为智能汽车的“隐形冠军”?

中国智能汽车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地平线的智能驾驶计算方案已占据国内每三辆智能汽车中的一辆。凭借33.97%的市场占有率,这家企业稳坐中国智能驾驶计算方案市场的头把交椅,被誉为"国产智能驾驶大脑"的中流砥柱。

灼识咨询研究显示,2023年全球高级辅助驾驶(ADAS)与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已达619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以49.2%的年复合增长率飙升至10171亿元,这条技术驱动的"黄金赛道"正吸引全球目光。

作为国内乘用车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地平线通过融合先进感知算法、专用软件和高性能芯片,构建了从ADAS到全场景城市辅助驾驶的完整解决方案体系。公司创始人余凯曾强调,真正的智能化必须包含环境感知、人机交互与自主决策三大能力。地平线正致力于打造机器人时代的"Wintel组合",将深度神经网络嵌入芯片,为智能驾驶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撑。

在激烈的技术竞赛中,地平线凭借什么保持领先?《商学院》杂志近日专访了地平线副总裁吕鹏,揭开了这家企业的成功密码。

战略定位:十年磨一剑

2025年正值地平线创立十周年。吕鹏表示,公司始终坚持"智能驾驶核心技术底座平台"的战略定位,这一理念源于十年前的前瞻判断。当时行业对"软硬结合"认知模糊,在"造芯"热潮中,地平线却带着软件基因切入芯片赛道,既打造AI芯片架构,又构建完整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生态。"芯片必须深度嵌入整车体系才能释放价值。"吕鹏强调。

2019年是关键转折点。此前地平线业务分散在多个领域,导致资源分散。经过战略聚焦,公司认定智能驾驶具有持续刚需和广阔前景,遂将80%以上资源集中于此。"真正的突破源于建立客户需求、产品能力与市场节奏的正向闭环。"吕鹏说。

核心竞争力:三位一体

吕鹏将地平线优势归纳为三点:

首先,软硬协同能力。智能驾驶芯片研发需要预判三年后的算法趋势,地平线从创立就坚持软硬结合路线。如今全球具备这种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

其次,生态构建能力。地平线已建立涵盖200多家合作伙伴的产业生态,被誉为"生态之王"。"生态丰富度决定服务质量,这需要长期积累。"吕鹏表示。

第三,规模落地能力。目前地平线芯片出货量已突破800万颗,预计年底达1000万颗。吕鹏指出:"千万级出货量打磨出的工程化能力,才是智能驾驶落地的关键。"

生态战略:开放共赢

面对车企自研芯片趋势,吕鹏认为未来行业将出现类似"苹果-安卓"的分化。"我们愿为自研车企提供底层支持。"地平线保持开放态度,通过硬件、模组、软件等生态网络,为车企提供多样化选择。

从征程2到征程6,地平线芯片的首发车型均成市场爆款,如长安UNI-T、理想系列和比亚迪新车型等。吕鹏表示:"早期我们极致打磨交付质量,现在更关注整体生态繁荣。"

未来展望:行稳致远

2024年地平线研发投入31.56亿元,存在一定资金压力。吕鹏认为,智能驾驶行业仅完成20%-30%的发展,未来将加速集中。"建立研发与增长的商业闭环至关重要。"

目前,地平线已与大众CARIAD、比亚迪等建立合作,并携手博世、大陆等国际巨头开拓海外市场。"国内市场领先海外2-3年,我们先练好内功再出海。"吕鹏说。

 尽管距离L4/L5级自动驾驶尚有差距,但地平线正通过持续创新推动行业进步。这家企业的十年历程证明:在智能驾驶这场马拉松中,战略定力与生态协同才是制胜关键。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

# “我在特斯拉躲牛市”!蓄势反弹在即?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1

  • 推荐
  • 最新
  • 一发这样的小作文,地平线又是开挂了往下走,这种小作文就是配合股东机构游资大户出货,让小散接盘站岗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