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轮到比亚迪车主同情理想车主了

01

成为比亚迪新能源车主快10年,我日渐成熟的技能除了开车,还有自我安慰。

我当年花32万买的汉EV,现在满大街跑的同款,不到20万就能到手。我告诉自己:咱是四驱,他们只有两驱,配置不一样。

前两天媳妇还突然问我:现在15万能买到什么车?我正要给她数答案,她幽幽来了句:我们买的第一辆比亚迪E5,用完10万国家补贴,自己还花了15万,敢想么?

既往不咎,这是一位成熟的比亚迪车主的自我修养。

我们的另一个标签是:网约车司机。迪王把秦的价格打到10万以下之后,我用特惠快车打车时,碰到同门车主的几率明显变高了。关于“比亚迪=网约车”的段子,网上层出不穷。

我也利用过这个身份:去大厂接朋友,没地方停车,泰然走了网约车通道,在门口等他。

保安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而我身边的另一根新能源韭菜,是媳妇的90后表弟,也在北京工作,当年结婚礼钱到手后,转身就去提了一辆理想ONE。不料,理想得到了他,却抛弃了理想,把之前对理想ONE车主的一些承诺变成画饼,后来还索性停产,也算是“车企背刺车主”赛道上的先行者了。

表弟对这些都无所谓。为(别人的)理想买单,就要做好理想跟现实有差距的现实。包括理想被称为奶爸车,他也没觉得影响自己创业者的身份——这年头,早就不流行为了事业不顾家庭的内卷了。

对于各类“背刺”事件,他也已经麻木。“早用早享受,晚买享折扣”的口号,让他可以平和接受后面所有车型的定价。早几年的理想车主维权,他还积极关注,后来实在太频繁,也就忽略了。

但最近有组标签从天而降,打得他措手不及:乱停车、不文明驾驶。总结起来就是:

素质不高。

在小红书上甚至有笔记讨论:“为什么理想车主素质普遍不高?”,我一寻思,这问题我熟啊,类似的还有“为什么开比亚迪的都是网约车司机?”、“为什么用小米手机的都是穷**丝?”。

不问是不是,只问为什么?

一个标签打下去,自然会有人往里面装“答案”——谁还没坐过比亚迪的网约车?谁还没几个用小米手机的“穷哥们儿”?

虽然个体代表不了全部,但足以给群体打上“标签”。这用专业术语来说叫“带节奏"。

就如同当下的理想车主。在各种“举报”帖中,他们好像在精神自由与财务自由中,选择了“停车自由”:各种横七竖八的停车、压实线并线、甚至等红灯时在红绿灯下占对向车道。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些行为跟品牌关系不大。如果照着上面这几条去找,我估计没几个品牌能幸免。

对于吃瓜群众而言,这些照片只是激发了他们的共情,让他们把自己对不文明驾驶的痛恨,一股脑儿扔给了理想车主。

当你恨的是一个具体的对象,恨就是立体的,站得住的,有灵魂的。好像你骂几声,对面真的有人在听,甚至被伤害到。

我也有这样的对象:别克GL8。我被这款车别过好几次,看到它就没好气。当然,我念叨"开GL8的没好人"时,如果媳妇也在旁边,是肯定要翻白眼的。

 

02

 

贴标签是个技术活。

这背后其实就是品牌形象。最高段位的“标签”,是品牌即品类。比如可口可乐。次高段位的标签,是人们一提到这个品牌,就能想到具体的形容词或者使用场景,比如曾经的保洁。

在汽车圈,雷军想为小米汽车贴的标签是:外观酷炫、有科技感和性价比。为此他得去纽北刷成绩,在发布会上做各种数据跟名词的科普,还要死磕每一款车的定价,确保它既符合身份又给到惊喜,让那些舍不得花20块钱喝奶茶的人都觉得:一款车只卖20万,是“物超所值”。

然而,在那起女大学生车祸事故后,有人开始顺水推舟,强化小米车主“鬼火少年”的标签,把一个车主群体跟“莽撞、年轻、不靠谱”强行绑定。

一个是官方想要推的正经标签,一个是更符合吃瓜群众口味的民间标签之后,哪个更容易火,显而易见。好在,小米有一位超级网红的头号销售,能在一晚上卖出其他品牌一年的业绩,不至于被民间标签带得过于跑偏。

而这次的理想车主标签,可能更难甩掉一些。

尽管李想在理想i8发布会上举着大桌板的动作被嘲笑:隔壁都在炫芯片,就你还在卖冰箱彩电大桌板,但再怎么不科技,它是可以强化理想作为家庭用车的标签定位的。

图源网络,侵删

然而,在“素质不高”的车主标签面前,它显得毫无张力跟槽点。

相比关心奶爸如何使用一块小桌板,大家更想去参与网络群殴。

不文明驾驶的行为,在任何品牌的车主身上都存在,当然也包括理想。

在“真实”的前提之下,大家拿着放大镜去照“理想车主”这个群体,再接龙一样在网上曝光,那么,这个标签只会越挂越牢——当然,友商或许也会在其中推波助澜。

这里的“真实”非常关键。或者说,是标签被证真的概率,非常关键。

你说小米车主都是“鬼火少年”,我看看身边为信仰买单的中年人,就会一笑而过;

你说理想车主都不好好停车,我在路边看到几辆“停车自由”的理想汽车,也会一笑而过。

但两个“笑”的意味,显然是不同的。

 

03

 

对于外部“送”上的标签,理想可能已经有PTSD了。

它上一次被贴标签,是MEGA刚刚推出的时候。

“灵车 ” ,一个词扣在MEGA头上,就像是甄嬛误穿了纯元旧衣,一瞬间,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灰飞烟灭。李想在最近发布i8时还不忘提起这桩伤心事:理想MEGA风波是汽车史上最大的抹黑事件。 

理想官方对恶意P图第一时间发起投诉

MEGA本来是理想汽车的第一款纯电MPV,目标月销8000辆以上。但结果呢,直到今年6月,在降价等动作的影响之下,它的月销才达到2304辆,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

不能说全是“灵车”标签的锅,但它的存在,应该也劝退了不少人。

如果没有“灵车”话题带来的刻板印象,MEGA的车型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高铁复兴号,至少是酷炫的。我儿子就很喜欢,第一次在商场看到MEGA,他就直奔过去,钻到车里东看西看,表示要把家里的车卖掉,换成这台,恨不得当场就开走。

图源网络,侵删

另一款让他有类似反应的车,是小米Su7。

也就是说,在没有被网络舆论驯化的小男孩眼中,这两款车在审美上是存在相似之处的。

可惜,两款车的处境截然不同。

如今理想还给自己加了点戏:理想i8发布会现场,发布了一段小汽车与重卡对撞,“实力”碾压对方的测试视频。

对撞实验相关内容的评论区

从大家的反应来看,它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它想展示的是产品安全,却不小心暴露了品牌智商。

自此理想车主们又可以多拥有一个标签。

表弟全程看完了那场发布会。为品牌捧场,是一位理想车主的自觉。但他没有打算换i8,反而在喊我买乐道L90,因为它最近很火。

当然,他也清楚,我不会行动。

我跟表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要把各自手里持有的汽车,开到报废为止。

不是因为我们爱得深沉,实在是残值让人下不去手。这就像买股票被套,你甩货离场,就是认亏。但只要留在场上,亏的就只是数字。

赌的就是一个心态。

这也不是哪家车主独有的遭遇。汽车行业的价格战,打得比外卖大战凶残多了。不管是特斯拉还是国产品牌们,越是新款车,性价比越高。

我想,鲁迅如果重生,应该也能写一版新的《阿Q正传》了。

# 小米股价大跌!大家觉得是何原因?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