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访谈】@乐立羽:抄底小米暴赚560%,互联网专家的长线投资秘籍
各位虎友们好,在本期【小虎访谈】中,我们邀请到互联网行业的产品专家——@乐立羽。他凭借自己在互联网、手机、汽车等领域的从业经验,将“能力圈”理念贯彻到投资中,坚持只投看得懂、用得上的公司。在过去几年里,他通过长期持有腾讯、小米,收获了 5 倍以上的回报。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2022 年小米股价大跌时,乐立羽顶住压力选择低位补仓,最终收获高达 560% 的抄底收益。除了长线投资,他也尝试结合个人体验和行业趋势做趋势交易,例如今年在蔚来上的布局,就依靠产品力和行业数据实现了 40% 的收益。
在他看来,投资的核心不是盯着股价,而是紧紧抓住公司业务的基本盘与护城河,守住能力圈、不贪短期波动,才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来吧虎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投资心得大分享吧~[你懂的][你懂的]
Q: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的背景和投资经历?
A:互联网行业产品专家,过往一直在基金领域尝试投资,随着自己对股票等知识的学习以及对互联网、手机、汽车等制造业的理解,逐步接触股票领域。我投资有一个原则,就是我自己用得非常好的产品、粘性强的产品,才会考虑投资。
Q:您是如何制定投资策略的?偏向长线还是短线呢?
A:我一直偏向长线投资,过去 5 年在小米、腾讯上获得了 5 倍收益,核心就是不折腾短线,而是长期跟随自己熟悉的领域和公司。制定策略时,我主要坚持“守好能力圈”,聚焦互联网本业,结合行业动态与实际使用体验来判断。像新能源、半导体这些我不懂的领域,即便很火也不会碰。
Q:投资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的?
A:最大挑战一是市场大跌时的心态,二是涨多了要不要卖。2022 年小米、腾讯股价跌了三四成,我也曾慌过。最终靠回归业务逻辑来克服:不盯股价,看公司基本盘是否还稳,确认没问题反而补仓。涨上来时也一样,看当初设定的长期目标,没达到就不卖。
Q:您在选股或交易时,最看重哪些因素?
A:三个核心:
只投看得懂的领域,避免踩“看不懂的坑”。
看公司“抢不走”的竞争力,比如腾讯的社交基本盘、小米的智能家居生态。
交易只看基本面,股价短期涨跌不影响决策。只有业务真的坏了或股价跌得离谱但业务没问题时,才会操作。
Q:如何平衡风险和收益?
A:核心是不贪高、守能力圈。风险控制主要三点:一是集中但不孤注一掷;二是跌时看业务不看股价;三是绝不借钱投资,始终把本金安全放第一。
Q:有没有特别难忘或印象深刻的交易经历?
A:最难忘的是 2022 年低位补仓小米。当时股价跌了近 40%,我顶住压力反而加仓,最后这部分补仓收益翻了 3 倍多。这让我记住了一个道理:短期股价波动是噪音,看懂业务没垮,低谷反而可能是机会。
Q:能否分享一次用趋势交易成功的案例?
A:今年在蔚来的趋势交易最难忘。作为老车主,我能直观感受到它产品迭代的竞争力。今年初市场对蔚来悲观,股价跌到 4.5 美元,但我基于试驾体验、行业数据和成本改善判断其潜力,3 月开始建仓。随着第三代 ES8 发布,股价从 5 美元左右涨到 6.68 美元,整体收益约 40%。核心就是用实际体验和行业趋势来穿透市场情绪。
Q:老师如何看下周蔚来的财报?
A:朴素点来说,整体还是偏乐观。新款 25 款 ES8 预售超出预期,舆论和股价已经有了正向体现;乐道 L90 交付超预期、萤火虫销量也不错。虽然蔚来主品牌销量一般,但营收同比肯定是增长的,毛利也预期有回升,主要来自 25 款 ET5、ES6 的贡献,以及芯片、供应链成本的下降。随着换电网络持续增加、品牌矩阵逐步建立,新款 ES8 的表现也会带来亮点。若财报显示毛利率超预期或现金流改善,股价可能反弹;反之,如果亏损扩大或指引偏保守,需警惕下行风险。重点还是关注销量、成本和现金流三个核心数据。
Q:请问您对今年下半年的行情怎么看?
A:我主要关注互联网和汽车板块。整体判断是「技术驱动分化,结构性机会突出」。互联网方面,AI 正在重塑广告、游戏、云服务等核心业务;汽车方面,智能化与成本改善主导,分化会加剧。投资者应聚焦“技术壁垒 + 现金流健康”的企业,抓住结构性机会,同时警惕政策与价格战风险。
再次感谢 @乐立羽的精彩分享,欢迎各位虎友在评论区一起留言互动[比心][比心]
另外非常欢迎大家来找虎妞聊天 @爱发红包的虎妞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这篇文章不错,转发给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