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评:震荡市下有哪些结构性机会?
正如上周所言,市场进入9月之后就开始整体震荡,首周 $纳斯达克100指数(NDX)$ 指数仍收涨1%,算是给震荡行情起了个相对不错的头。 $纳指100ETF(QQQ)$
TMT的涨跌分化
领涨阵营里, $SanDisk Corp.(SNDK)$ 以34.2%的涨幅一骑绝尘, $Opendoor Technologies Inc(OPEN)$ 、 $Ciena科技(CIEN)$ 紧随其后,分别涨30.6%、24.7%, $天弘科技(CLS)$ 、 $IOT Group(IOT.AU)$ 、 $Sunrun Inc.(RUN)$ 等也都实现了10%以上的涨幅;反观领跌端, $Figma(FIG)$ 跌幅最深,达16.3%, $lululemon athletica(LULU)$ 跌16.2%、,都是财报后相当负面的反馈。 $C3.ai, Inc.(AI)$ 、 $GroupOn(GRPN)$ 、 $美国超微公司(AMD)$ 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半导体板块整体跌6.9%,传媒板块跌5.8%,成为拖累板块的主要力量
网络设备(Network Equip)表现最强,周涨8.2%,标准差1.4;硬件(Hardware)次之,涨6.4%,但标准差达到1.5, $博通(AVGO)$ 和 $英伟达(NVDA)$ 出现了“跷跷板”的情况; $苹果(AAPL)$ 供应链涨4.9%,波动相对较小,标准差0.9。半导体设备(Semi Equip)、互联网(Internet)、高价软件(Expensive Software)等也都实现正收益,软件(Software)是少数收跌的子板块,周跌0.9%,标准差-0.3。
“中国业务敞口”篮子表现亮眼,周涨3.2%,标准差0.9;“巨型科技股”、“盈利性长期增长”分别涨3.0%、2.3%,表现稳健。“ $比特币(BTC.USD.CC)$ 相关”则表现疲软,跌5.5%,成为本周的“拖油瓶”
震荡上行基调下,逢低布局是核心
核心观点没变——在首次降息前后,市场仍会维持“震荡上行”态势,若宏观面能保持大致稳定,最终大概率会迎来一波强势上涨。从8月初至今,市场已经经历了6次3%-5%的上下波动,但QQQ指数和月初相比基本没动,这种节奏预计还会持续一个多月。
操作策略也很明确:逢低加仓,不追涨热点,盯着极端行情做布局,避免两边踏空的FOMO。
找盘面里风险收益比高的位置下重注,尤其是和基本面观点契合的时候,既能把握机会,又能控制错判后的下行风险——这次就是典型案例。
本周,市场焦点会集中在PCE和CPI数据上。毕竟之前非农数据低于预期后,投资者已经开始定价今年美联储最后三次会议降息3次的可能性。而科技圈的大事也不少:年度重磅会议之一的 $高盛(GS)$ Communacopia & Tech大会会在旧金山召开(日程可查原文链接);周二有苹果iPhone新品发布, $Arista Networks, Inc.(ANET)$ 会开投资者日, $甲骨文(ORCL)$ 、 $Chewy, Inc.(CHWY)$ 、 $Adobe(ADBE)$ 还会披露财报——又是一个消息密集的忙碌周。
核心标的关注
RDDT:Anthropic版权和解案背后的长期逻辑
Anthropic和作者群体的版权诉讼和解,这事儿对 $Reddit(RDDT)$ 来说可能是个大机会。据彭博报道,Anthropic为解决“非法下载数百万本盗版书籍训练大模型”的诉讼,将支付至少15亿美元及利息,这也是目前AI领域知识产权相关的最大和解案之一。这起集体诉讼覆盖了约700万本书的作者,Anthropic需要为其中50万本书每本支付约3000美元,若后续有更多索赔,总金额还会增加,同时还得销毁被指非法下载的数据。
核心在于,这标志着法律和商业层面都在向“付费授权数据”倾斜,而Reddit手握互联网上最有价值的对话数据集之一。更关键的是,这很可能预示着Anthropic和RDDT也会走向和解,甚至达成授权合作——要知道,RDDT目前也在起诉Anthropic,诉求包括禁止Anthropic用Reddit数据支撑商业产品、停用含Reddit技术的Claude等,还要Anthropic清除系统里的Reddit内容。
咱们找了法律分析师ChatGPT拆解这其中的风险:这次作者和解案,把Anthropic的法律风险聚焦在“数据获取和留存方式”上,而非“合法获取文本用于训练是否算合理使用”。之前法官Alsup在作者案里倾向于“合法文本训练算合理使用”,但允许“非法获取/留存数据”的诉讼继续——而这正是RDDT起诉Anthropic的核心点。和解协议还明确了补救措施:Anthropic要在终审后30天内销毁盗版文件及衍生副本,并证明已删除,且协议不包含未来训练的授权。这意味着法院会重点审查数据来源,Anthropic要是再卷入RDDT这类“数据来源纠纷”,只会面临同样的审查和处罚。
更重要的是,RDDT的数据集对LLM(大语言模型)越来越重要。Statista数据显示,2025年6月LLM引用的前10大网页域名里,Reddit占比40.1%,远超Wikipedia(26.3%)、YouTube(23.5%)等,已经成了LLM安全调优、时效性补充、对话广度拓展的“基础设施级”数据来源。
基于这些,我们判断Anthropic $亚马逊(AMZN)$ 大概率会和RDDT和解,可能是“现金+未来授权”的模式。早在7月3日,Anthropic就申请了“暂缓诉讼以待调解”,这种操作通常是和解谈判的前奏,调解期一般90天,算下来10月初就会进入关键窗口。
若双方达成授权合作,对RDDT来说是重大催化剂:不仅能在现有OpenAl、GOOGL合作外再添一个LLM客户,Anthropic的大额付款还能放大RDDT和GOOGL、OAl的合作价值,进一步巩固其“LLM基础设施”的地位。
数据层面,RDDT的美国日活(DAUs)虽然比市场预期略低,但只要环比、同比都在增长(目前看确实如此),问题就不大,后续还要看9月的收尾情况。季度内的跟踪数据持续向好,随着财报预告季临近,大概率会有更多积极反馈。业绩基数方面,9月的同比基数压力较大(比去年高12个百分点),但12月基数压力会降至3个百分点,明年Q1更是会降低10个百分点,所以当前季度是最难的一关,迈过去后后续增长会更顺畅。
技术面也值得一提,RDDT的股价走出了“杯柄形态”,从6月我们转多至今已经涨了100%,但估值并不算高——按2026年每股收益(EPS)计算,当前市盈率不到45倍,而2025-2027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CAGR)有望达到45%-50%,性价比还是很突出的。
广告板块的AI驱动“单价红利”被严重低估
聊完RDDT,再看广告赛道——目前最看好的就是AI广告主题,这个方向的价值还远没被市场充分认识。很多老基金经理对数字广告增长的认知还停留在“总广告市场年增3%,数字广告靠抢份额实现更高增长,平台间再分蛋糕(比如META)”,但AI正在重构这个逻辑。
以 $Meta Platforms, Inc.(META)$ 为例,广告增长的核心是“曝光量×单价”。市场都盯着曝光量(用户数×使用时长×广告加载率),却几乎没人关注单价——但单价才是AI发力的关键。这里要澄清一个误区:大家常把“单价”等同于CPM(千次曝光成本),但实际单价是“点击率(CTR)×转化率(CVR)×单次转化收入(ARPU)”。现在META不仅在提升CTR和CVR,还在优化这两个指标以提高ARPU,这就使得单价有了更大的上涨空间——这正是AI(机器学习)发挥魔力的地方,而且目前已经能看到实时效果。
业绩预期上,META Q1已实现22%的增长,后续指引高端达24%,但我判断实际增速会更高:Q4可能达到28%-29%(市场一致预期仅22%),明年全年增速或达22%-23%(市场预期16%)。
$谷歌A(GOOGL)$ 也有类似逻辑,Q2搜索业务增长约12%,Q3预计能涨到14%-15%(市场预期11%),Q4进一步升至15%-16%(市场预期10%)。目前广告相关标的包括$RDDT、U、APP、META和GOOGL。
其中GOOGL再补充两句:之前司法部的判决对它来说基本是“象征性处罚”,我们之前在事件前减了仓,之后却有点犹豫要不要加回来——主要是觉得按2026年EPS算,22倍的市盈率不算低,距离目标价也就5%-6%的空间。但现在盘面情绪很强:搜索和广告数据持续稳健,增速保持低双位数;GOOGL在AI领域的优势越来越被认可;云业务(GCP)还在持续抢单、扩份额;更重要的是,潜在的“对外出售TPU(张量处理单元)”业务可能成为新的增长极。如果把估值切换到2027年,股价有望接近300美元,短期上行阻力很小,所以我们继续持有,只是之前的仓位调整没做到最优。
U:渠道数据超预期,突破阻力位后空间打开
再看 $Unity Software Inc.(U)$ ,之前我们一直说,需要更强劲的Vector业务数据来推动股价突破40美元。周五终于等到了——Edgewater的调研显示,Vector上线后,无论是大型还是中小影视公司,其UA(用户获取)预算都增长了30%-40%。而U Q3指引里,Vector业务的环比增速仅假设10%,这就意味着Q3超预期的概率很大。我们之前持有中小仓位,周五已经加仓了。
还有读者提供的渠道数据:8月U的GMV(商品交易总额)环比增长8%,Unity广告业务增速接近30%,远超指引隐含的18%。周四花旗会议上,CEO Bromberg的表态也很积极,提到Unity计划把Vector从核心广告网络拓展到应用发现和发行领域,电商广告还可能成为下一个增长方向。目前市场对U的业绩预期明显偏低,后续有上调空间。
技术面同样给力,42美元原本是关键阻力位,但周五U股价轻松突破该位置,而且成交量放大。只要能站稳42美元,后续上看60美元的路径很清晰,再往上甚至可以对标2021年的历史高位(200美元)。另外,CFO周一上午会在高盛会议上露面,可能会释放更多积极信号,值得关注。
APP入列标普500+电商自助广告,双催化剂加持
$AppLovin Corporation(APP)$ 周五迎来了一个重要利好——被纳入 $标普500ETF(SPY)$ 指数,这是市场期待已久的事件。但对APP来说,更大的催化剂是未来3个月即将推进的“电商自助广告上线”。本周管理层在路演中收到的反馈都很积极(我们整周都在跟踪卖方的纪要),关于和Unity的竞争,管理层也明确表示“不是零和博弈”——随着广告模型优化,整个赛道的增长空间足够大,APP和竞争对手都能分到蛋糕。花旗周五还提到,APP会为每个代理商提供50个推荐码,这会加速电商广告业务的落地。
还有两个细节值得关注:一是FundaAl的信息显示,APP已经为10月1日准备了300-400个推荐码,目前已有约600家电商客户开始投放,10月后业务放量会很显著;二是广告投放的“性价比逻辑”——如果用户一天看10条AppLovin广告,其中5条可能来自同一家游戏公司(游戏公司投放集中),但这5条广告的CPM会逐级递减(比如200→150→120→100→80),而如果把其中一条换成电商广告,CPM能立刻回升到200。这种“结构优化”会持续提升APP的广告收入。
技术面看,我们希望APP能在525美元左右震荡整理一段时间,这样既能消化获利盘,也能给我们加仓机会,之后再冲击新高会更稳。
软件板块情绪回暖+季节性旺季,垂直SaaS成“避风港”
8月经历“洗盘”后,目前正在持续回暖,带头的是 $Snowflake(SNOW)$ 、 $MongoDB Inc.(MDB)$ 这类基础设施标的,还有 $IOT Group(IOT.AU)$ 、 $ServiceTitan(TTAN)$ 、 $欧特克(ADSK)$ 等垂直SaaS公司——它们近期都交出了超预期的业绩。
这里分享 Bernstein和JPM的两份CIO调研,很能说明行业趋势:Bernstein的调研显示,“应用软件”在CIO的支出清单里排第二,而且大多数CIO更倾向于“购买现成的AI解决方案”,而非自己开发,同时更愿意从现有软件供应商那里采购AI产品(AI初创公司缺乏企业级功能和安全保障)。
JPM的调研则回应了“软件行业将消亡”的论调——他们问CIO“AI和快速编码是否会让传统软件 commoditize(商品化)”,得到的答案很一致:
“完全不会。简单的A到B数据迁移应用谁都能做,但要支撑宝马跨洲生产线和供应链的系统,觉得能轻松搞定就太不现实了。”
“差距很大。可能受影响的是中小微企业(SMB/SME)——比如小企业用的简易ERP工具,AI或许能通过Excel模板搞定,但大企业的需求完全不同。”
“未来6-8年都不会发生。企业级应用背后是数百人年的需求分析和功能开发,生成式AI能加速新应用的编码,但不会威胁到现有大型企业应用的地位。”
“软件行业的‘末日论’太早熟了。像SAP、Salesforce这类‘高集成、深功能’的企业解决方案,不是‘一招鲜’的产品,它们积累了多年的行业知识和功能,就算AI能自动编程,复制这些功能也需要数年时间;但那些‘单一功能插件’确实有风险。”
基于这些反馈,重点布局 $Cloudflare, Inc.(NET)$ 、MDB、 $Snowflake(SNOW)$ 、ORCL、MSFT这类基础设施标的,同时也可以小仓位配置NOW、SAP这类优质应用软件公司——它们的估值和成长性匹配度不错。
另外,季节性机会也要重视:10-11月是软件板块一年中表现最好的两个月。从历史数据看,2024年11月板块涨幅达14.79%,12月也有4.43%的正收益;2023年10月涨5.21%,11月涨10.86%;2021年10月更是涨了10%——这个时间段的季节性红利值得把握(数据来源:原文软件板块月度涨跌幅表)。
垂直SaaS:无“座位风险”+AI赋能,成震荡市“安全垫”
在软件板块里,垂直SaaS是我们最看好的细分方向——核心逻辑是“无座位风险(seat risk)+AI深度赋能”,在当前宏观不确定的环境下,堪称“避风港”。
先解释下“座位风险”:很多应用软件的收入和“用户座位数”挂钩,AI可能会减少企业的座位需求,进而影响收入;但垂直SaaS不一样,它的收入和“物理产能”“合规流程”“交易流水”挂钩,AI不仅不会减少需求,还能通过提升效率推高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增强客户粘性,甚至扩大市场规模(TAM)。
ChatGPT5对垂直SaaS的AI逻辑拆解得很到位:垂直SaaS厂商手握“高保真、行业专属”的流程数据,往往是某个行业的“日常操作系统”。当它们叠加AI后——尤其是结合物理设备(如POS机、摄像头、扫描仪)的实时数据,或嵌入金融科技(支付、借贷、保险)功能时——原本的“记录系统”会升级成“智能系统”,甚至“交易系统”。最终能实现“重复任务自动化”“预测推荐精准化”“高毛利模块低成本交付”,进而推动ARPU提升、定价权增强、客户流失率下降、TAM扩大。
举几个例子:
$Guidewire Software(GWRE)$ 收入和保险公司的“直接承保保费(DWP)”挂钩,而非员工数,近期披露的定价模式就是“基于直接承保保费金额”,完美规避座位风险;
$Procore Technologies(PCOR)$ 主打“无限用户”,定价和项目/公司规模挂钩;
$Samsara, Inc.(IOT)$ 让客户按“车辆/资产数量”选择套餐;
TOST(Toast):按“门店/终端数”收费,同时通过支付业务赚钱——这些模式都和“业务活动量”绑定,而非“后台座位数”。
而且垂直SaaS厂商还拥有“多年积累的带标签、获授权的运营数据”,这是AI初创公司很难复制的壁垒——数据优势会进一步放大AI赋能的效果。
GWRE:保险IT龙头,高增长+高毛利可期
先看GWRE,近期季度业绩超预期,不仅实现了20%+的满负荷ARR(年度经常性收入)增速,后续指引也为超预期埋下伏笔。管理层对F26年的ARR增速指引提升至16-17%,同时运营利润率和自由现金流利润率有望突破20%——要知道,这还是在“假设本地部署客户的DWP和CPI调整活动下降”的保守前提下,管理层也明确表示“客户的现代化需求已经超过了DWP的短期波动影响”,说明需求韧性很强。
还有两个亮点:一是和Liberty Mutual达成的10年合作,堪称行业里程碑,后续大概率会有更多类似大单;二是GWCP(Guidewire Cloud Platform)的活动量近期明显增加,这很可能是ARR加速增长的前兆——随着GWCP规模扩大、实施成本下降,利润率还会进一步提升。
估值方面,按300美元股价计算,用8年DCF模型测算:假设ARR复合增速17%,终端EBIT利润率40%(高于成熟垂直SaaS公司的30%中枢),终端现金流倍数35倍(约2.0倍PEG),估值是合理的,而且在宏观震荡期,GWRE的“保险IT刚需”属性会更受资金青睐。
ADSK设计软件龙头,AI+低估值双击在即
ADSK是近期重新梳理的核心标的,10月初会开投资者日,当前逻辑很清晰:
管理层信誉修复:连续多个季度实现“业绩超预期+指引上修”,H2指引还特意加入“疫情级别的逆风”这样的保守假设,为后续继续超预期留足空间;
长期增长有底:近期披露的FY29年利润率目标,为未来几年的EPS/FCF增长设定了“下限”,至少15%的年增速很容易实现,若终端市场回暖,还能超预期;
AI风险低:设计行业迭代慢、切换成本高,ADSK的“数据护城河”和“全栈平台”能抵御AI冲击,而且公司已经有业内领先的AI工具,10月投资者日大概率会发布更多AI功能,明年有望加速落地;
估值便宜:即便近期涨了11%,按2026年EV/FCF(企业价值/自由现金流)计算,市盈率也才26倍——要知道,这是一家“高质量、15%+EPS/FCF复合增长、终端市场回暖、AI故事待发酵”的公司,估值性价比很突出。
ADSK之前因为“PTC收购传闻(管理层已否认)、终端市场疲软、CFO换届、维权股东干扰”等因素,股价低迷了很久,但现在这些干扰因素都在消退,故事越来越清晰,从我的视角看,目前还没被市场充分定价,后续大概率是“稳扎稳打式上涨”,评级可以给到B/B+。技术面也不错,股价正在构筑多年的底部形态,突破后上行空间会很开阔。
其他潜力标的:从建筑到零售,垂直机会遍地
除了GWRE和ADSK,还有几个垂直SaaS标的值得挖掘:
建筑领域:PCOR可以用AI自动生成RFI(信息请求)/提交文件、预测工期延误、简化进度结算,向“工地操作系统”迈进;ADSK和BSY(Bentley Systems)能通过“生成式设计”“碰撞检测”“数字孪生分析”缩短设计周期、减少返工;TRMB(Trimble)结合GNSS/光学硬件,在建筑和农业领域实现“视觉+传感器驱动的自动化”;
物流领域:DSGX(Descartes Systems Group)能用网络数据优化ETA(预计到达时间)预测、异常处理、承运人选择;
零售/餐饮领域:TOST可以把AI用于“菜单设计”“人力预测”“ fraud检测”,通过高毛利模块提升ARPU,POS终端还能持续提供数据;PAR(PAR Technology)的“硬件+SaaS+支付”模式和TOST类似,AI能优化库存盘点、补货、动态定价;
公共部门:TYL(Tyler Technologies)的AI可用于“许可审批”“法庭排期/转录”“311诉求分类”,还能结合支付功能处理罚款和费用;
生命科学领域:VEEV(Veeva)的“Vault文档”和CRM数据能支撑“内容生成”“质量文档”“试验场地选择”——这些标的都具备“垂直数据壁垒+AI赋能空间”,后续可以持续跟踪。
NET(Cloudflare):AI原生增长的最佳载体
NET仍是“布局AI原生增长”的首选标的,尤其是近期股价相对MSFT、ORCL、PLTR等年内软件牛股展现出“相对强势”,逻辑更清晰了。近期Stratechery对NET CEO Matthew Prince的专访,也印证了我们的观点,分享几个核心亮点:
AI代理(Agent)开发:“现在开发AI代理,Cloudflare Workers是最佳选择——能快速启停,能连接全球网络,而且这些代理最终都要经过我们的网络(毕竟我们覆盖了大部分互联网)。我们虽然不适合跑SAP HANA这类系统,但绝对是AI代理和互联网交互的最佳平台。”
数据获取难度升级:“过去10年,在Google上获取同等内容的点击难度涨了10倍;在OpenAI上,这个难度是750倍;在Anthropic上,更是高达3万倍——这凸显了高效数据获取的价值。”
内容创作者分成:“可以设想一个模式:AI公司为每个月活用户(MAU)每年支付1美元,汇总后分给内容创作者——按当前规模算,这大概是100亿美元,足以替代非闭环互联网的所有广告收入。”
数据政策:“我们已经禁止了用于Gemini训练的数据,但没有禁止RAG(检索增强生成)和搜索(包括Perplexity的搜索)——这既保护了数据版权,又不影响合理使用。”
竞争优势:“ hyperscalers(超大规模云厂商)的‘数据库思维’和我们的‘网络思维’不同——数据库要‘留存数据’,网络要‘快速传输数据’,所以它们的网络产品不行,我们的数据库产品也不如它们,但在AI代理、数据传输这些领域,我们的优势很明显。”
产品逻辑:“我们不会做‘百页商业案例’,Cloudflare Workers就是我们自己需要才开发的,现在已经成了增长最快的业务;域名注册、VPN替代、开发者平台这些业务,最初都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后都成了重要的产品线——这种‘需求驱动’的产品逻辑,能确保我们始终站在客户需求的前沿。”
这些观点都印证了NET在AI原生时代的“基础设施地位”,后续增长确定性很强。
MSFT回调后的估值机会
$微软(MSFT)$ 近期表现不如其他科技股,核心原因可能是“资金轮动”,和NVDA的情况类似。我们一直在找MSFT的“风险收益比甜蜜点”,目前看475美元是个不错的位置——按2026年EPS 17美元计算,市盈率28倍,而2020年以来,除了市场回调期,MSFT很少跌破28倍市盈率(数据来源:原文MSFT市盈率图表)。
若股价到475美元,向上看25%的空间就能到600美元(对应2027年EPS 20美元,市盈率30倍),所以500美元以下的MSFT,估值性价比已经很突出了,甚至可以考虑卖出475美元的Put来增强收益。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山东菏泽曹县首负·09-08MSFT确实是个不错的护城河,果断入场吧点赞举报
- 生生世世爱·09-08能否再具体说说入场时机呢?点赞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