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的曲折上市路:无实际控制人是优势还是阻力?
奇瑞汽车的曲折上市路,无实际控制人要背锅? $奇瑞汽车(09973)$
还没有上市的奇瑞,股权就已经较为分散(管理层持股平台人数较多),类似于“万宝之争”之前的上市公司:万科及格力电器,都没有实际控制人
没有实际控制人,还算是有利有弊
由于没有任意一方股东能够拿下控制权,各方股东能够相互牵制平衡,管理层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公司的发展方向一般也更多由以尹同跃为核心的管理层决定
但股权分散,对于未上市的公司来说,却给上市申报带来了麻烦,进而影响了上市进程,错失了时间窗口
因为股权分散,员工持股平台人数较多等原因,与上市申报时的股东人数限制条款相冲突,使得奇瑞汽车的上市之路,变成委婉曲折:
奇瑞早在2004年就开始寻求上市,先后考虑过借壳安徽巢东股份、与江淮汽车互相持股等方式,但由于前者与汽车业务关联度过低且总股本较少,后者与奇瑞的股票交易价格无法达成一致等原因,计划最终搁置。
2007年,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公开表示将尽快启动上市融资计划,2008年奇瑞经过改制后再次向证监会提交上市材料,但由于当时金融危机爆发,国内面临“股灾”,证监会暂停IPO,奇瑞的上市之路搁浅。
2009年股票市场逐渐回暖,奇瑞再次启动IPO,但在准备上市申报材料过程中,发现上海湖山投资的最终持有人数量众多,使得公司股东人数远远超过200人的规定,且一时难以改变,其上市计划再度中止。
2015年,奇瑞想借助“奇瑞新能源”的身份重新谋求上市,但冲击港股和A股均以失败告终。
2016年,奇瑞谋划借壳海螺型材上市,但因奇瑞新能源尚未单独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再次被否。
2018年,奇瑞汽车计划对奇瑞控股、奇瑞股份进行增资扩股,结果此次挂牌直到当年12月仍显示“未成交”。2019年,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出资144.5亿元入主奇瑞,但后来由于青岛五道口自身资金的问题,其与奇瑞的混改并未彻底完成。
2025年2月,奇瑞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8月底招股书失效,不过失效仅一天后,奇瑞就在8月29日重新递交了招股书。
好事多磨,奇瑞汽车终于在2025年9月7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预计本月中下旬挂牌上市。上市寻求1400亿港元估值
来源:微博 电车财金蒋开石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