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最近行情播报
下午在看中国古代的经济学著作:盐铁论,然后看了下电脑日历发现一星期又过去了,那就聊点讯息——刚扒完日本的盘,日元跳空低开1%,日经指数十分钟内直接飙了3.7%,1700个点,还以为是数据传输出错了——这哪是炒股,简直是坐火箭。
10月6号市场早就开始押注了。
“资本从不看情面,只看利益。正式结果还有十天,但盘面已经用脚投票了——接下来这老女人肯定要续上安倍经济学’那套。
说白了就是日本的三支箭换个弓手。大胆的金融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
安倍第二个任期那会儿,日经从1万点冲23000点,120%的涨幅
当然,日元贬得跟纸似的,出口数据好看得能当教科书,海外资金跟闻着血腥味的鲨鱼似的往里涌——那波‘安倍行情’,多少人靠它翻了身。
所以感觉现在是想复制高市行情,这可能性不小的。日本央行原本在为年底加息铺路,连前瞻指引都改了。
结果新上台的这个直接否了,说加息会把经济钉死在棺材里。一边往市场灌水,一边死死摁着利率——那这日元不接着贬才怪。
贝森特怕是要把咖啡泼到财政部的地毯上了。
前阵子他三天两头给日本央行打电话,逼人家加息挺日元。
现在好了,人家不仅不加息,还打算把宽松政策焊死——这脸打得,估计能在美联储的会议
室里听到回声。
不过日本的老百姓快扛不住了——路透社的文章,“5月份超市价签,5公斤大米要4300日元,去年这时候才2100。
东京核心区的租金更离谱,4月每平米超4700日元,创了战后新高。
在东京留学的小朋友说,现在打零工的学生都在合租卫生间,就这还得抢——日元贬值烧的。要知道进口依存度:数据上,日本就是个资源空壳子,能源、原材料80%靠进,日元一贬,买桶原油都得比上个月多掏三成钱。
再加上大毛二毛冲突那把火,原油、天然气、粮食价格跟坐了窜天猴一样。
过去三十年通缩惯了,企业敢涨价跟敢造反似的,现在成本涨得太凶,不涨价就得破产——只能把账单往消费者手里塞。
要是新政府真敢接着放水贬值…...“物价这根弦不得绷断,当然,资本市场才不管这些。他们的K线图里只有涨跌,没有民生。先涨了再说,赚了再说一—至于明天会不会崩,那是明天的事。
资本就是这么现实。
说到资本,我们进入今天主题——高手是怎么死的,当然有的同学会想能被称为高手的,不都该是刀枪不入,为所欲为,叱咤金融风云吗?但是翻看金融历史,连祖师爷都栽,而且栽过的多了,
乔治·索罗斯,量子基金创始人,打垮过英镑的男人——1987年前,他认定日本股市泡沫太大,放空日股,结果日经指数从2万点涨到3万点,他亏得不得不平仓。更讽刺的是,他在《华尔街评论》上写美股坚不可摧,日股必崩’,结果1987年1 0月美股单日暴跌22%,日股反倒没跌多少。量子基金当年亏损32%,而跟他反着做kfz基金赚了70%。2000年,他一直骂科技股是‘泡沫’,却在泡沫破灭前忍不住追高买入,最后亏掉几十亿。死因一—太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肯认错。”
c总,香港‘股神’,写了四十年专栏,人称趋势大师’。
1972年港股1200点时,他喊‘见顶了’,结果股市涨到1773点,他差点被报社开除。
1973年股灾,他躲过去了,信心爆棚。1974年7月,港股跌到290点,他觉得‘铁底到了,把全部积蓄50万港币全仓买入和记洋行,结果五个月后,港股跌到150点,和记洋行从43块跌到1.1块,他亏损80%,连老婆的嫁妆都赔进去了,死因——全仓押注,不留余地。
所以资金量多的人,全仓真是大忌啊
还有大陆的fxb,南京药材公司的普通职工,1992年入市,靠认购证赚了第一桶金,2001年时已经管理着百万级的委托资金,
他总说‘股市跌多了就该涨’,2005年沪指跌破1000点,他满仓加杠杆扛着,最后不仅自己的钱亏光,连朋友委托的资金也打了水漂,从民间股神’变成了负债人,死因一一加杠杆赌底,把命运交给运气。“所以同学们看,“哪怕赢了九十九次,一次贪婪就能让你万劫不复
‘高手’这两个字,活下来的才算数。
聊到这儿,就说说什么是真正的顶级高手——注意,我说的是散户里的顶级高手,不包括那些能影响市场的机构。
“第一,生存能力极强,资金回撤极小股灾时别人亏30%-50%,能做到不亏甚至小赚。
这不是靠运气,而是靠铁打的风控
该止损时比谁都狠,该空仓时能熬得住寂寞。
这怎么做到呢“股灾里到处都是暴跌,想不亏太难,但是难才叫顶级。
从资金曲线来说,持仓需要永远分散,单只股仓位不超过10%,而且会提前布局对冲工具(都看向富老师,对没错,我就是这么牛逼🌝🌝)
2020股灾时,我认识的一位高手,靠5%的期货空单对冲,股票账户亏了20%,但整体组合只亏了3%——这就是本事。
第二,收益稳定,资金曲线稳步向上,那种行情好就翻倍,行情差就腰斩的,顶多算‘猛士’,不算高手。
真正的顶级高手,年化收益可能只有30%-50%,但能连续十年保持,曲线像爬楼梯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几乎没有大的回撤。
第三,资金量够格,几万、几十万的资金规模,就算年化翻倍,也成不了顶级高手。
至少得几百万到几千万——这不是歧视小资金,而是资金量到了这个级别,还能保持稳定收益,才能证明他的体系能经受住市场的检验。
为什么不是上亿?因为到了上亿规模,操作逻辑就变了,得考虑冲击成本、流动性,已经不算散户了。
第四,心态稳如磐石,交易做久了都知道,技术到最后拼的是心态。
顶级高手从不和别人比短期收益,别人晒月赚50%,他能安心拿着3%的收益睡大觉。
一旦节奏乱了,比如连续止损三次,他会立刻停手,空仓复盘,绝不会带着情绪硬做。
像老猎人,宁可等三天,也不打无把握的猎。
第五,永远不赌,仓位纪律高于一切。
一年里有一半时间仓位低于30%,单只股仓位绝不超过15%,满仓对他们来说是‘操作失误’
普通散户总觉得‘不满仓赚得少’,但顶级高手明白,活下来才有机会。
这就是纪律。”
第六,对股票没有感情,像流水一样灵活。
反复做一只股的,可能是熟手,但成不了顶级短线高手。
顶级高手每天复盘时,会把4000多只股票过一遍,像帝王选妃一样挑剔,今天买这只,明天可能就换成另一只,绝不会因为有感情而留恋。
我见过一个短线高手的交割单,单月交易120只股票,胜率72%,这就是流水的智慧,当然,最近认识了交易分享更猛的肯总,那是更加的猛的雅痞
第七,只看信号,不认面子,买入靠信号,卖出也靠信号,错了就止损,绝不找借口。
2021年新能源那波行情,有位高手追高买入宁德时代,第二天发现信号不对,哪怕亏5%也果断割肉,后来这只股跌了30%——他说过,认错比赚钱重要,面子在市场里一文不值。
“第八,不预测,只应对,从不说‘明天一定涨’,只说‘如果涨到XX点,就买入;如果跌破XX点,就卖出’
就像航海家,不预测风向,只根据风向调整帆的角度。
我见过一位高手,操盘时面前摆着三个屏幕,全是各种信号指标,他像看红绿灯一样操作,绿灯行,红灯停,从不多想。
“第九,短线、中线、长线的顶级高手,本质相通——都是等时机、控仓位。
被套了就说‘做中线’,深套了就说做长线’的,都是自欺欺人。真正的短线高手,做中线也能赚
钱。
因为他们懂‘趋势’;真正的长线高手,做短线也不差,因为他们懂“时机’。区别只在持股周期,核心都是‘不贪”。“第十,低调得像尘土。闷声发大财是他们的信条,从不晒交割单,不给人荐股,甚至不告诉亲戚朋友自己在炒股。
他们知道,市场里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与其争论,不如多复盘。
我认识的几位高手,周末不是在图书馆看财报,就是在健身房练体能——交易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得有副好身板扛着,最后想说的是,顶级高手都挺孤独的。
最佳买卖点就那么几秒,来不及喊朋友一起上车;就算喊了,普通人也跟不上他们的节奏
时间长了,身边人会觉得他们‘自私‘吃独食’
其实他们只是明白——交易是一个人的修行,没人能替你看盘,更没人能替你止损。
“所以资本只看眼前的涨跌,而高手活在自己的认知里,资本逐利,高手守道。
而道是什么?是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日本那边赌‘高市行情’,但历史早就写好了答案。每一次‘新希望’的口号背后,都可能藏着老陷阱。
“费雪、格雷厄姆、索罗斯,我们国内的傅总,磊总.….
他们都是天才,但曾经都扑街在贪婪、自负、不肯认错上。
所以我们最后拼的不是技术,不是模型,是道,是洞察力,是心法,是能在迷雾里看清方向的眼睛。
AI能算尽所有数据,但算不透人心的贪婪——这才是人的优势啊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康德的的的·10-21这波行情确实让人眼花缭乱,要谨慎操作啊点赞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