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赛力斯:迄今规模最大的中国车企IPO
11月5日,赛力斯(9927.HK)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市值超2200亿港元,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车企IPO,也是2025年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一个年销量刚刚突破40万辆的车企,凭什么获得如此惊人的估值?答案早已写在全球汽车产业的新估值逻辑里。
电动车时代,销量规模正在让位于科技潜力与成长潜力,成为新的估值锚点。最直观的例子是,特斯拉以科技股的估值体系引领全球车企,全球汽车销量冠军丰田集团,如今美股市值仅为特斯拉的17%。
而赛力斯,恰恰交出了一份符合新估值逻辑的高分答卷:
-
盈利能力经过验证:继特斯拉、比亚迪、理想之后,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
-
高端市场占据制高点: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高达29.9%,超越特斯拉及BBA传统豪华品牌。上半年单车成交均价超40万元,其中问界M9和问界M8分别问鼎50万元级和40万元级市场销量冠军。
-
高研发投入:港股上市70%募资用于研发,强化自研能力,并前瞻性布局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
全球化战略加速落地:首家“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对接国际资本。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境外营收同比增长145%,海外业务已成为毛利率最高的业务板块。
这些数字勾勒出赛力斯的竞争力轮廓,也解释了资本市场的热烈反应。
更重要的是,问界品牌的高端化布局,正通过扎实的产品力和服务力赢得用户信任。据杰兰路《2025年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问界品牌获得2025年上半年品牌发展信心指数第一名,问界M9以85.2分位列新能源车型净推荐值NPS总榜第一名。
赛力斯的估值逻辑,是多重势能叠加的结果:背后有资本市场的信任加持,也有产品盈利模式的成熟验证,更有全球化与智能化布局带来的成长预期。本文将从资本信心、产品韧性与全球化三条主线,进一步拆解赛力斯的“估值底气”。
49%基石占比:谁在为赛力斯的估值“站台”?
在IPO市场中,基石投资者阵容与募资结构,一直被视为观察资本市场信心的核心窗口。
基石名单背后,往往是主权基金、头部公募、产业资本等长期资金的集体判断。它们愿意锁定申购,代表着对企业商业模式、治理能力及行业前景的高度认可。
赛力斯此次港股IPO共引入22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金额达8.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8亿元),占募资总额的49%。这一比例不仅远超2024年港股IPO基石投资30.75%的市场平均水平,也高于2025年上半年的45.2%。
除此之外,不同于纯财务投资者扎堆的常规配置,赛力斯的基石名单覆盖国资、产业资本、公私募基金、跨境机构四大类,是一份极具“信号含量”的阵容。
既有地方政府引导基金(重庆产业母基金),也有国有大行资管(中邮理财),同时吸引了全球头部资管机构(施罗德、Mirae Securities),以及广发、华泰资本、林园基金、云锋系New Alternative等市场化明星资金,更有三花智控、中升香港、星宇香港、美东汽车等产业链或经销渠道相关方参与。
多元的投资者结构,意味着多重战略价值。募资同时得到机构信誉背书、国际资管认可与产业链合作支持,这对公司后续商业化、零部件协同、分销及海外拓展都有积极意义。
当然,这一指标并非孤立存在,还需结合行业与宏观周期。在牛市或政策扶持周期中,基石投资容易群体押注。在熊市或高利率环境中,即使企业质地优秀,募资热度也会下降。
此外,真正的信心不仅体现在认购金额的热度上,更取决于资本是否愿意与企业共担周期、共享成长。
募资额度及资金用途,则反映出资本信任的强度。资金若主要投向研发与全球化布局,而非流动性补充等,意味着市场更愿意为长期成长潜力买单。
赛力斯招股书显示,募得资金70%(约90亿港元)将用于研发投入,20%用于新营销渠道及海外市场拓展,10%用于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再继续细拆研发投入构成,其中40%资金用于技术研发,30%用于产品研发。技术研发中,魔方技术平台、智能座舱和智能辅助驾驶、关键动力技术、未来产业探索资金占比分别为20%、10%、5%、5%。产品研发中,新车型研发和海外车型研发适配资金占比分别为20%、10%。
这一研发资金分配结构直指两大目标:进一步稳固高端化市场地位,加速落地全球化战略。
智能化如今既是消费者购车的关键决策因素,也是新能源高端化的核心标签。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90%的消费者愿意为先进的辅助驾驶服务额外付费,其中30%的消费者愿意支付超万元费用。
另外,智驾在高端新能源车型的渗透率也高于大众价位车型。据盖世汽车研究院,2025年上半年,20万-30万,50万以上等中高端价格区间,L2及以上ADAS渗透率分别高达89%、88%,而10万-15万渗透率为59%,新能源乘用车(NEV)整体渗透率达67%。
这份决心并非无的放矢。截至目前,赛力斯在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已累计投入近300亿元研发资金。今年,赛力斯还通过持有深圳引望10%股权,与**的合作从业务层面升级为“业务+股权”的深度绑定。
此次上市不仅强化了资本市场信心,也进一步增强了用户信心,并转化成技术创新投入,进一步形成“技术赋能产品-产品赢得用户-用户反馈市场-市场反哺创新”的良性循环。
问界撑起九成营收,赛力斯押注“大单品战略”
无论是在燃油车还是电动车时代,打造爆款单品都是车企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其底层逻辑在于,汽车工业始终是规模经济。
燃油车时代,一款“国民神车”足以奠定一家车企的江湖地位。技术同质化背景下,大众朗逸、丰田卡罗拉等经典车型,凭借单一爆款即能锁定渠道利润。
步入电动车时代,爆款战略的重要性有增无减。
研发周期缩短,意味着试错成本更高;渠道多元化,意味着爆款起落的速度更快。同时,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快速迭代,大幅压缩了单一产品的生命周期,消费者忠诚度从品牌转向了持续进化的智能体验。
因此,今天的车企不仅需要爆款作为“流量入口”,更需要一套能够持续复制爆款的体系能力,包括平台化研发、数据驱动迭代和生态化运营。这正是特斯拉、比亚迪和理想汽车能够长期占据市场高位的关键。
赛力斯正初步展现出这种体系能力,问界品牌在2024年贡献了赛力斯超九成的营收,成为名副其实的业绩引擎,问界品牌的三款车型接连成为市场焦点:
-
问界M9上市21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创50万级车型交付纪录;
-
问界M8累计交付突破10万辆,上市4个月蝉联40万级销量冠军;
-
全新问界M7上市36天交付突破2万辆,成为现象级热销车型。
爆款战略的最终价值,体现在财务报表上。2024年随着问界M7、M9等爆款车型放量,营收飙升至1452亿元(同比增305%),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达59.5亿元。
2025年前三个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32.9%至53.7亿元。问界M9、M8的销量增长,超级工厂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优化以及技术平台的模块化复用效应,成为了稳住利润基本盘的关键。
其盈利能力的系统性改善更为直观:汽车业务毛利率从2021年的2.1%跃升至2024年的25.9%,问界高端车型放量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综合毛利率和净利率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28.9%和4.9%,创历史最佳。
这些数据证明了,赛力斯通过高端化战略和大单品打法建立的盈利模型,已在实践中验证了“技术溢价”的商业价值。
问界的高端化不仅是产品定价的升级,更是用户体验和品牌信任的升维。凭借领先的智驾技术、可靠的品质与持续优化的售后体验,问界正逐步建立起高端用户口碑壁垒。未来,赛力斯将以问界为核心品牌阵地,持续推动高端智能化车型矩阵向全球市场拓展。
左手出海掘金,右手AI筑墙,赛力斯双线突围
从招股书与近期动态看,赛力斯正将全球化落地与具身智能作为两大新增长极,开启双线突围。
此次港股上市募资的近30%将用于海外市场,其中20%明确用于新营销渠道及海外市场拓展,10%用于运营。
对于中国新能源车企而言,出海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这背后是国内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的现实。
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在2024年已突破40%,并于今年9月攀升至57.8%,增长空间有限。相比之下,2024年德国、美国、日本的电动车渗透率分别为18%、9.6%和约3%,海外市场潜力巨大。
出口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约128万辆,同比增长77%,占整车出口的22%。中国品牌在欧洲电动车市场的份额已逼近10%,从三年前的边缘玩家成长为重要搅局者。
在此背景下,赛力斯的出海步伐扎实。赛力斯集团总裁张正萍今年5月透露,公司在东盟已拥有约50家经销商网络,并在印尼设有智能工厂。除东盟外,赛力斯已在阿联酋设立子公司,并正积极拓展卡塔尔、沙特等地。
今年9月的慕尼黑车展上,赛力斯展出了三款针对中东市场深度定制的新车型AITO 9、AITO 7和AITO 5,其智慧座舱支持中、英、阿拉伯三语交互并接入当地生态。
从产品设计到交互体验,赛力斯始终以用户为中心。问界出海车型不仅在续航、温控、语音交互等方面针对当地环境与用户习惯进行本地化优化,还将AI语音助手、智能座舱系统全面升级,让不同国家的用户都能享受到一致的智能化体验。
招股书披露,其业务已布局欧洲(包括挪威、德国、英国、瑞士等市场)、美洲及非洲多个国家。未来三年,将探索自建、反向合资、兼并收购等多元化模式深化本地化运营。
市场数据证明了其高端出海战略的初步成功。据《重庆日报》,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出口单价从5000美元跃升至4万美元。2025年上半年,其境外营收同比大幅增长145%,海外销售占比从2024年的6%提升至11%,且成为毛利率最高的业务板块。
在开辟全球化战场的同时,赛力斯另一场关键战役锚定AI与具身智能。
这场战役的底层逻辑在于,智能电动车就像“轮子上的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核心形态之一,而机器人正是AI技术关键的端侧应用。
当前,AI革命正进入端侧应用爆发期,智能车与机器人在技术和供应链上高度同源,此时入局正当其时。
今年10月,赛力斯官宣子公司重庆凤凰与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共同研发具身智能。同时,通过设立的北京赛航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与火山引擎深度合作,将豆包大模型接入车机。据36氪报道,字节不仅将在赛力斯下一代平台车型上部署车机大模型,甚至参与了车内传感器参数与计算方案的定义。
这一系列动作的深层意图,意在构建不依赖于人的、独立的智能化平台技术能力。
从全球化拓展到AI化深耕,赛力斯构建的双线战略,长期价值在于试图构筑一道难以逾越的技术与市场护城河。这场双线突围的成效,将决定其在下一阶段竞争中的核心地位。
对用户而言,赛力斯的上市不仅是一场资本事件,更是一场信任升级。品牌通过资本注入持续提升研发与服务能力,为全球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智慧出行体验。随着问界高端化战略与全球化布局的同步推进,赛力斯正在形成从用户信任到品牌价值的正向循环。 $赛力斯(09927)$ $赛力斯(601127)$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跟随平行·14:10跟字节合作具身智能,还接入豆包大模型,汽车 + 机器人双主线,A 股这种标的很少见,后续估值有切换的可能点赞举报
- 博尔投资笔记·14:21今天尾盘看看能不能再拉一波 $赛力斯(09927)$点赞举报
- 极道行者·14:09赛力斯PEG 比比亚迪、理想都低,估值不算贵点赞举报
- 补天计划·14:17能把这波挺过去就好了点赞举报
- 亲善的存钱小洪水·14:17大盘在涨,个股感觉都没动啊点赞举报
- 单缥烟·14:17最近新股表现都不好点赞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