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周,从宏观层面上,有两件大事给投资者进一步乐观的信心。第一,市场认为美联储6月暂停加息,并且已经从FOMC委员的口中得到相应的信息。首先,鲍威尔放鸽的出发点是银行业危机导致的信贷条件收紧,一定程度上已经起到了紧缩作用,因此支持美联储峰值利率将低于预期。因此,市场反应强烈,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元汇率走强。但是,6月暂停加息并不代表之后加息就停止了,仍有其他官员表示支持继续加息。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称,通胀可能比市场认为的更具粘性,失业率为5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经济非常强劲,美联储可能在6月暂停,未来可能更倾向于进一步加息而非降息,且预计年内或不会降息。美联储“三号人物”、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在鲍威尔讲话前发表演讲,表明疫情“并未改变对中性利率的模型估计”。克利夫兰联储主席Mester,根据我目前掌握的数据,考虑到通胀一直以来如此顽固,对我来说,我不认为下一步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上升和下降的概率是相等的。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表示,目前的经济数据并不能排除央行在下一次会议上继续加息的可能,洛根称通胀降回目标水平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意味着目前市场已经Price-in的行情,很有可能过于乐观。一旦5月CPI数据(尤其是核心CPI)继续表现出很强的粘性,加息通道可能继续存在。第二、市场认为债务上限问题只是两党的拉扯,最终仍会解决。美国政府将迎来债务上限X day,必须在6月1日前达成协议,但是因为拜登要参加G7会议,因此上周的谈判暂停。而拜登从G7峰会返回美国后的后续谈判。一旦债务上限危机得到解决,美国财政部将重返举债超万亿美元,以补足其现金储备(TGA)账户。因此,市场流动性可能会再次被后续发行的国债占据一部分。同时,美国预算的基础在低利率时代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使得美国能够在印钞制造通胀的同时确保低融资利率,从而促进 GDP 增长和联邦税收收入。但是,由于利率上升、通货膨胀恢
上周本栏检视过恒指「五穷、六绝、七翻身」投资策略;其实,美股都有类似按周期表现特性,衍生出来的投资策略。其中,较多投资者认识的,便是「Sell in May and Walk Away」。简言之,这代表着股市每年踏入五月后,在随后半年的走势将会相对地较为疲弱;反之,于11月开始的随后半年(即截至翌年4月底为止),走势则往往会较佳。是否如此呢?笔者试从过去30年数据,验证一下的说法的真伪。 假设设立3个不同的投资组合,组合1:每年11月初入市买标普500指数(或相关ETF),持货半年,于翌年4月底平仓;组合2:每年5月初入市买标指,同样持货半年,于当年10月底平仓;组合3为买入后持有。倘若投资本金为10万元,这3个组合于1993年初开始操作。30年后的今年,组合1、2和3的十万本金,分别累积至86.5万、17.6万和93.3万元,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5.7%、1.9%和7.73%(图)。由此可见,虽然组合1和组合2都同样持仓为半年时间,惟组合1的CAGR却可以大幅跑赢组合2接近4个百分点。 值得留意的是,虽然组合2于过去30年的回溯测试表现未能跑赢组合3(即买入后持有),但组合1持仓时间每年只有6个月,即曝光率(exposure %)只有约50%,即较买入后持有少一半,表现其实已十分不俗。 换个角度看,过去30年回溯测试结果的显示,组合2表现相对疲弱,或多或少预示踏入5月至10月底期间,美股走势难有突出的表现,尤其目前美国银行危机似尚未解决,债务上限提升亦产生种种不确定性,令短期美股发展将会颇为反复(若非出现显著的回调)。 文/财智坊 $标普500(.SPX)$$标普50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