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24 18:02

      小鹏25年9月销量TOP20城市

      全国销量主要集中在高线城市,9城销量破千 $小鹏汽车-W(09868)$ $小鹏汽车(XPEV)$ 总部广州表现尤为突出,不仅以近 3,000 辆的销量大幅领先,店效也第一来源:新渠道李霸天
      2,434评论
      举报
      小鹏25年9月销量TOP20城市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24 17:45

      理想25年9月销量TOP20城市

      理想的 “销冠之城” 非深圳莫属,不仅销量大幅领先其他城市,店效也位居榜首总部(北京)与工厂(常州)两城表现同样亮眼,分列第四、五来源:新渠道李霸天
      1,783评论
      举报
      理想25年9月销量TOP20城市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24 17:42

      蔚来25年9月销量 TOP20 城市

      上海依旧是蔚来的大本营,销量大幅领先其它城市,占比15%合肥拿下店效冠军 $蔚来(NIO)$ $蔚来-SW(09866)$ $蔚来(NIO.SI)$ 来源:新渠道李霸天
      2,372评论
      举报
      蔚来25年9月销量 TOP20 城市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23 17:21

      特斯拉25年9月销量TOP20城市

      TOP20城销量均破千 $特斯拉(TSLA)$ 杭州、上海两城销量5,000左右紧随其后的青岛接近4,000,店均销量600+,表现相当突出来源:新渠道李霸天
      1,245评论
      举报
      特斯拉25年9月销量TOP20城市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23 17:15

      小米汽车25年9月销量TOP20城市

      TOP20城中共有13城销量破1,000 $小米集团ADR(XIACY)$ $小米集团-W(01810)$ 其中4城销量破2,000,杭州、成都位列冠亚军,上海、深圳紧随其后郑州以265辆/店的成绩拿下店效第一来源:新渠道李霸天
      1,797评论
      举报
      小米汽车25年9月销量TOP20城市
    • 未来加电站未来加电站
      ·10-22

      荷兰公然抢夺中国芯片巨头的“值捞率”究竟有多高?

      荷兰抢夺中国上市公司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的新闻,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了。 相比之前很多套路的“限制”,这次就是明目张胆的抢夺——事情大体上是荷兰政府剥夺了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仅保留其股东的经济收益权,并撤换中国籍CEO,要求任命外国籍CEO及增加外籍董事。 安世半导体在之前已经被闻泰全资收购,所以它是一个属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所以在13日和14日,市场给了2个跌停。 一家公司发生如此大的“地震”,意味着它可能是一次机会,也可能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坑。 闻泰科技的“值捞率”到底是高还是低? 这要综合多方面去判断,接下来我们分为五个部分去讨论: 1.荷兰出手“抢夺”的根本动机,很多人都没搞清楚。 2.国与国之间的谈判中,闻泰科技/安世半导体处于什么样地位? 3.安世半导体如果被分拆,那么国内还有多大价值? 4.估值额外的打折:安世半导体的下游客户能不能保住? 5.从更长期的角度,闻泰科技有没有价值? 一、荷兰的动机 这个世界时时刻刻在告诉我们,它就是由大量的草台班子组成的。闻泰科技这次遇到的危机的原因,在网上有很多的说法,其中有两个“未经官方证实,但和实际情况部分能对上”的消息,值得我们注意。 从目前网上的讨论来看,事情最初的导火索可能是在闻泰科技的一名股东身上。 好几个雪球网友分别从自己不同的角度发布了对此事件的看法,他们的看法中,共同的一点就是都认为闻泰科技的这位股东,用着上市公司极少的股份,用闻泰的资源在上海建了一座晶圆厂。 这件事在很多闻泰的小股东眼里来看是不合规的,因为他们认为这座独立的工厂使用了安世半导体的技术,所以要建也应该由闻泰去建。说白了就是,在地缘政治敏感时期,任何不规范操作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对方“夺权”的借口。 而荷兰的动机,也是出于这个理由——据媒体报道,荷兰政府接管安世半导体的“官方理由”,被包装成“保护企业连续性”的紧急措施。卡
      399评论
      举报
      荷兰公然抢夺中国芯片巨头的“值捞率”究竟有多高?
    • 话车正当时话车正当时
      ·10-21
      行业吐槽汽车订单数据虚大 实际售出仅为30%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调侃,按大家报的订单数算,全国汽车年销量能轻松凑够一个亿。而2023年与2024年我国汽车年销量均稳定在3000余万辆水平。 汽车订单分为盲订、大定、小订。在盲订阶段,车辆配置、售价等核心信息尚未明确,企业便以“提前下单享专属权益”为噱头吸引用户,后续不满意可以随时取消。大定环节,消费者需支付3000至10000元不等的定金,多数企业会设置5天冷静期。但是企业一般只会爆出订单数据,而不会曝光退定率。水分最大的当属小订,由于缴纳金额低、对消费者约束力弱,其退单率常年居高不下。 虚假的数据繁荣,会误导消费者跟风下单,误导行业判断,让企业难以把握真实市场需求,导致产能规划、技术研发与市场实际脱节。 为了规范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规范企业数据发布的倡议书》,建议车企停用周销量榜单、改用月度或季度数据,从数据披露频率上减少造假空间;9月,工信部等6部门联合启动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将捏造虚假数据、选择性披露销售数据等行为纳入整治范围,构建良性竞争。 $特斯拉(TSLA)$ $吉利汽车(00175)$
      307评论
      举报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21

      【新能源周榜】2025年第42周新势力车企销量(10.13-10.19)

      蔚来公司上周交付破10.6K,其中蔚来超4K、乐道超5K、萤火虫超1.5K。 $蔚来(NIO)$ $蔚来-SW(09866)$ $蔚来(NIO.SI)$ ES8正式上量,乐道 L90上周(10.13~10.19)交付新高了 —— 3,500+,产能比上个月提升了50%,没想到这么一款纯电大型SUV 成为了蔚来(乐道)的产品支柱(销量占比超33%),接下来四季度对蔚来还挺关键的,盈利和单月5万的重任都在接下来三个月了,有数据显示,选择乐道L90的车主:45%是深度对比过增程车型,28%深度对比纯电五座车型。蔚来用两个旗舰SUV带动公司销量进入单周破万,萤火虫也卖得很紧俏,真的不容易。 ​​​​零跑上周新增订单破10K,上周交付13K,其中C系列破7.7K,B系列破4.5K。 $零跑汽车(09863)$ 鸿蒙智行上周新增订单破13K,尊界破500 ​。国庆订单充足,接下来就是稳定交付了,D系列亮相热度很不错。 ​​​ $赛力斯(601127)$ 尊界S800上周交付破550,上周产能继续提升,最高日产150台左右。影响尊界S800上限的就是产能了。 ​​​享界上周交付2200台,S9T成功带着享界品牌回升。接下来就是新S9 EV了 ​​​。理想上周新增订单12K,主要集中理想i6,交付爬坡还是需要时间 ​​。
      2.36万8
      举报
      【新能源周榜】2025年第42周新势力车企销量(10.13-10.19)
    • 话车正当时话车正当时
      ·10-20
      特朗普又来作妖了!汽车关税引发本土市场震荡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17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签署公告,宣布自11月1日起,对进口轻型与重型卡车征收25%的关税,对进口巴士征收10%关税。这次首先在美国本土引发震荡,斯泰兰蒂斯集团旗下的Ram大型皮卡部分在墨西哥装配。福特、通用等车企也将受到波及——这些企业旗下最盈利的车型被囊括在了“重型卡车”的范畴之内。 白宫当天还宣布将一项针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关税减免安排”延长,以抵消部分高达25%的进口零部件关税为本土车企带来的影响。但是这依然提高了美国本土车企的成本,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通常在墨西哥或加拿大组装汽车的部分零部件或关键组件,再将其进口到美国进行最终组装。因此这些零部件和组件可能多次跨越边境,从而累积多轮关税。通用汽车今年表示,该公司今年将面临高达50亿美元的关税相关总成本,而福特则称其将遭受30亿美元的总损失。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受到福特、通用等美国车企的反对,并希望能减轻其负担。当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重型卡车生产国,将直接受到这一政策的影响。 $福特汽车(F)$
      541评论
      举报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20

      新势力卖车,为何满嘴“黑话”?

      “端到端”尚未完全兑现,“VLA”已悄然登场,“世界模型”正在成为新的技术图腾……自动驾驶行业的“黑话”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懂了。理想与小鹏都将 VLA(Visual language Action,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押注为下一代技术架构,宣称其能赋予车辆“思考”能力;**却说 VLA 是“取巧”的技术,转而力推自研的 WA(World Behavior Architecture,世界行为模型),将“世界模型”技术直接部署于车端;蔚来副总裁任少卿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强调:蔚来才是“第一个在国内提出世界模型这个概念的”。层出不穷的“黑话”背后,是围绕着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的话语权争夺战。当硬件与配置趋于同质化,智驾能力成为新势力最关键的身份标签。抢先定义未来,就意味着抢占用户认知与技术品牌的高度。晦涩的“黑话”不仅是技术路线的宣言,更是对技术品牌的精心包装。然而,喧嚣的概念背后,是落地体验的落差与研发团队的承压。正如两年前小鹏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所言,“自动驾驶不是广告学”。但“期货式”的技术发布仍然屡见不鲜。有车企高管曾对“云见 Insight”坦言他的苦恼:为抢在对手前发布,团队常在技术未成熟时便被推至台前。临近交付节点,团队人心惶惶。推迟或推送后出现任何失误都是不可接受的结果。技术本应驱动进步,但当“造词”的速度比技术进步的更快,用户获得的可能不是“颠覆性体验”,而是一个仍需不断优化的 Beta 版本。本文试图梳理术语背后自动驾驶技术的演进脉络,并为用户附上一份“黑话使用手册”。黑话的起源在 2022 年之前,自动驾驶行业的技术演进路径相对清晰,主要由特斯拉和 Waymo 定义,技术术语也多为对特定功能的客观描述。早期的辅助驾驶系统基于工程师编写的规则,分为感知、规划、控制三大模块。自 2016 年起,特斯拉通过自研软件算法和 FSD 芯片,引领行业从规则时代走向了 AI(
      8,1771
      举报
      新势力卖车,为何满嘴“黑话”?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20

      21独家|李斌最新内部讲话:接近交卷时刻,蔚来吹响盈利冲锋号

      这是我们整个团队证明我们的运营效率、经营能力必须要交出的答卷。 $蔚来(NIO)$ $蔚来-SW(09866)$ $蔚来(NIO.SI)$ 10月17日下午,蔚来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会上,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分享了2025年四季度的个人VAU(Vision Action Upgrade)。“会议的目标和气氛非常明确,就是为冲刺四季度盈利目标吹响冲锋号。”一位参会蔚来员工说。这是蔚来每季度初举行的小范围季度会议,参会范围为一定职级以上的中高层人员。VAU源自蔚来价值观里的“Vision”与“Action”,是蔚来特色的目标和过程管理工具,每个季度开启时,李斌会对上一季度VAU成果进行复盘,并和公司各业务负责人同步下一季度的VAU目标。近一年来,李斌在多个场合反复公开称,蔚来2025年第四季度必须实现单季度盈利。如今,距离交卷时刻还有七十余天。 此次会议上,李斌再次表示,四季度盈利目标必须实现,他将这一目标列为了个人四季度VAU的第一条。“这是我们整个团队证明我们的运营效率、经营能力必须要交出的答卷。”李斌同时也强调,四季度盈利“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是我们整个公司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李斌将这一目标拆解为三项具体行动:做好重点车型营销、供应链保供与降本、按时交付高质量软件版本。“四季度就是踏踏实实卖车,踏踏实实把降本措施落实到位,踏踏实实把用户体验搞好。”其次是深化全员经营机制,制定3年经营计划,以及持续深化体系能力建设。随着乐道L90、蔚来全新ES8上市并热销,蔚来逐渐走出低谷,外界对公司经营信心显著增强。李
      1,185评论
      举报
      21独家|李斌最新内部讲话:接近交卷时刻,蔚来吹响盈利冲锋号
    • 未来加电站未来加电站
      ·10-17

      从方程豹看比亚迪估值:高端占比10%只是起点,利润空间巨大

      比亚迪的高端品牌,方程豹开了个好头 之前发了个微博,梳理了下各大车企的数据,比亚迪的销量在国内排到了第一名。 但实事求是讲,这个第一名的含金量,跟比亚迪自己目前的市值相比,其实有所欠缺——高端豪华的比例太低了。 当然,这也意味着比亚迪即使在国内的销量保持不会有大变动的情况下,这家公司的营收、利润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叠加海外市场比亚迪在一路“猪突猛进”,所以才会有比其他车企要高的估值。 最近方程豹钛7的销量出来了,在上市首个完整销售月内,实现了11,674台交付量。 这一万多台,意味着方程豹钛7确实是一个爆品,同时它也成为了方程豹品牌的支柱。 这一成绩不仅远超市场预期,更一举刷新了方程豹品牌自成立以来的新车型首月交付纪录。 与之对应的,是9月份零售量达到了22749台,相信后续月销量可以稳定在2万左右。 如果把方程豹看成一个“新品牌”,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销量。 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花钱买“硬实力”,像钛7这种更偏全能的“方盒子”能够吸引更多的普通用户,从而带动整个方程豹品牌的势能。 有趣的是:钛7的订单中,顶配Ultra四驱占比最高,超过了85%。 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定价确实非常有吸引力,一个是钛7定位更偏市区、高速用车方盒子,最后一个,则是钛7的智驾用了天神之眼B,能够以硬核实力守护安全出行。 ——一般来说,偏硬派车的智驾能力都不太行,钛7很好的打中了市场的空白。 除了国内的数据,很多人没意识到的是方程豹品牌在7月份就开始出海了。 根据易车的销量榜单,9月份方程豹出口做到了1372台,后续应该还会持续增加,以方程豹的产品力,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应该不成问题。 机构怎么看方程豹呢? 东吴证券在2025年8月30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预测方程豹2026年销量为26万台。(腾势29万) 这样加起来,比亚迪高端品牌的销量差不多能有55万台,如果2026年比亚迪销量有个500万
      440评论
      举报
      从方程豹看比亚迪估值:高端占比10%只是起点,利润空间巨大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17

      新加坡国资告了蔚来:租电池是“财务注水”吗?

      最近,咱李斌哥的日子还是挺爽的,旗下三个品牌销量都还过得去,之前许下四季度盈利的目标,看起来不说从从容容,游刃有余,也至少是有个盼头了。咱们也去看了下发生了啥。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闹麻了。蔚来喜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无定语第一,也就是国内首个被国家主权基金告上法院的车企。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在美国法院指控蔚来虚增收入和利润,这故事看着是不是有点眼熟?差评君又仔细一看,发现这都是8月的事,结果今天被海内外各大媒体给捅出来了。真就是有人想要让李斌哥匆匆忙忙,连滚带爬吗?这次起诉的GIC,其实就是新加坡用自己的“闲钱”建立的,由政府控制和管理的专业投资公司。体育界这几年常见的各种大财团什么沙特主权基金、卡塔尔财团都是类似的。而不同于石油大佬们对体育的热爱,GIC常常投资科技互联网企业。这次的新闻主角蔚来就被他们投过,此外像小米、阿里、京东们都是他们的投资对象。那作为蔚来金主爸爸,它这次咋就跟蔚来耗上了?其实吧,GIC这次起诉还是因为陈年旧事。他们主要纠结的点,和2022年“灰熊”(Grizzly Research)做空蔚来的故事没啥差。咱也借这个机会,跟不知道前因后果的差友们唠唠。说到底,当年灰熊和今年GIC都在纠结的一个点,那就是蔚能这个公司。大家都知道,蔚来汽车自打诞生起,金字招牌就是换电。而依托换电的结构,蔚来还推出了个BaaS(电池租用、换电服务)。这个BaaS其实就是用户可以只从蔚来那买车,但不买电池,每个月交点月租租电池用,而且这月租还能在买断电池的时候拿来抵扣。就靠这么一招,蔚来的车价一下子就降下来了,而且车主们也不用担心电池折旧等等损耗。所以据去年蔚来财报估算,蔚来车主选择BaaS的比例已经达到了6成,可以说用户还是很乐意BaaS买车的,光是编辑部的几个蔚来车主,就都是BaaS方案的拥趸。但偏偏是这个BaaS方案,给蔚来招来了外界最猛烈的质疑,因为包括灰熊机
      1.16万2
      举报
      新加坡国资告了蔚来:租电池是“财务注水”吗?
    • 话车正当时话车正当时
      ·10-16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内需,超1200万辆新车提交申请 央视新闻报道,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监测数据,以旧换新等政策可以说对车市起到了规模巨大的拉动效应。预计到今年政策期满时,补贴申请的汽车以旧换新总量将超过1200万辆,直接带动的新车销售额接近1.7万亿元。 不过由于资金消耗过快,各地区已经开始调整了政策。自10月13日开始,上海市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迎来重要调整,补贴方式由原先的直接申请改为“报名+摇号”模式。7月长沙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就在7月31日起暂停实施,而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将继续实施至年底。 但值得注意的是,申请补贴的消费者中,60%选择购买新能源车,推动市场新旧动能转换。协会相关负责人还称,前9个月新能源车零售高速增长24.4%,9月零售渗透率达57.8%。 $比亚迪(002594)$ $吉利汽车(00175)$
      1,793评论
      举报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16

      【新能源周榜】2025年第41周新势力车企销量(10.6-10.12)

      2.24万8
      举报
      【新能源周榜】2025年第41周新势力车企销量(10.6-10.12)
    • 未来加电站未来加电站
      ·10-15

      除了大豆,中国还在买什么?比亚迪正在巴西切开一块汽车大蛋糕

      巴西汽车市场的规模有多大? 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巴西汽车总销量达263.49万辆,同比增长14.1%,其中乘用车销量194.87万辆,轻型商用车53.89万辆。 这个量级虽然和中国相差很远,但考虑到中国正在不断买巴西的大豆,可以认为巴西的汽车市场,会成为出海车企眼中一块重要的蛋糕。 目前这块蛋糕是怎么被切分的呢? 参考2024年(图1)看到,巴西市场的第一品牌是菲亚特(在中国也卖过车),第二名是大众,第三名是通用,第四名是现代,第五名是丰田,第六名是雷诺,都是知名鼎鼎的跨国车企。 这些跨国大车企在巴西的“体量”有多大呢? 菲亚特卖了521282辆;大众卖了400414辆;通用卖了314956辆;现代卖了206029辆;丰田卖了203793辆;雷诺卖了139288辆。 大致上相当于头部新势力车企当下在国内能吃到的销量。 在这个榜单中,最靠前的车企是比亚迪,去年排第十,卖了76811辆。(巴西《Capitalist》9月11日报道,截至目前,比亚迪2025年在巴西汽车销量已达66419辆,超越本田并升至第七位。)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比亚迪在巴西市场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年销量突破50万并不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 而比亚迪对巴西的态度也很明确——全球第1400万台车的下线仪式,选择了在巴西举办,仪式前夕,经过巴伊亚州议会表决,比亚迪巴西工厂正门前的道路正式更名为“比亚迪路”。这是海外第3条以“比亚迪”命名的道路。该路段曾命名为“亨利·福特路”。对于比亚迪而言,这意味着这家车企全球化开启全新篇章。 比亚迪这次1400万台车的活动,邀请到了巴西的总统卢拉,活动现场,比亚迪旗下高端子品牌仰望携其纯电性能超跑仰望U9惊艳登场,并为包括巴西总统卢拉在内的现场政府官员展示了其独特的原地起跳功能。 最重要的环节,还得是第14000万台的交付——活动现场,王传福将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
      158评论
      举报
      除了大豆,中国还在买什么?比亚迪正在巴西切开一块汽车大蛋糕
    • 未来加电站未来加电站
      ·10-15

      为什么市场愿意给比亚迪比上汽高2倍的市盈率?

      车企的“体量”现在谁最大? 这几年随着新能源的渗透率一步一步增加,车企之间的“体量”也发生了不小变化。 以最新的1-9月销量来看,目前销量最高的是比亚迪的326万辆,其次是上汽的319万辆,然后是一汽的238万辆,再之后是吉利的217辆和长安的207万辆。 接下来后面还有:奇瑞201万辆,广汽149万辆,东风142万辆,北汽123万辆,长城92万辆。多家车企销量目标达成率亮眼。 这几家全都是上市车企了,所以可以聊一聊他们中部分车企目前的状况和后续的一些追踪要点。 首先是比亚迪,销量326万辆,最新的目标为460万辆,在第四季度应该有希望达成。 对于比亚迪来说,它的估值成长已经不能依靠更高的销量了(暂时到瓶颈了),关键是这460万辆里面海外和高端品牌占的比例。 上汽:上汽作为规模仅次于比亚迪的车企,在新能源时代保住了它的体量确实很不容易。 规模接近的情况下,上汽的市值为1900亿上下,比亚迪的市值为9600亿上下,双方差距巨大,这一点足以说明不能光看销量去给车企估值。 对于上汽来讲,要关注的是它的“现金奶牛”——奥迪、大众、别克这三个品牌能否保持当前的体量,这三个品牌的市场份额都面临着新势力的强烈冲击。 尚界品牌应该有很多人关注,但从目前的定价和配置来看,其不太具备爆款的素质,不能指望一个尚界把整个上汽托起来。 长安的207万辆是我比较关注的,因为它是“央企”中最为灵活的,这家车企最大的亮点就是它根本不依赖合资品牌的销量,所以随着消费者整体越来越倾向于买自主品牌,长安会是受益最大的央企。 奇瑞作为新上市的企业,它需要打造除了小蚂蚁之外的第二个爆款车型,目前来看还比较难。 广汽跟东风算是“难兄难弟”了,他俩都受日系品牌市场份额下跌拖累,这里面岚图要成为东风的“上市领头羊”,是比较值得期待的一点,因为岚图现在得到**ads加持后,产品力上基本没有短板了,销量也比较稳定,差的是品牌
      433评论
      举报
      为什么市场愿意给比亚迪比上汽高2倍的市盈率?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15

      特斯拉正在“始祖鸟化”

      最近想到一个词,“始祖鸟化”,指的是,当一个品牌的LOGO具有的社交和身份认同价值,彻底压倒甚至取代了产品本身的功能价值后,品牌就不再专注于创新突破,而会倾向于降低门槛,贩卖LOGO,这个品牌便经历了“始祖鸟化”。 $特斯拉(TSLA)$ 这类品牌在早期通常凭借顶尖的技术和创新在专业领域立足。仍以始祖鸟为例,它最初以热压合技术的安全带、GORE-TEX面料的硬壳、第一个发明防水拉链而闻名,在专业户外圈建立了“能救命的装备”的口碑。但当破圈后,品牌的核心价值被重新定义,品牌被新晋客群塑造成一个社会身份的象征,这时,LOGO就取代产品本身变成了社交货币和“中产身份证”,消费者购买的不再是产品,而只是为了买印在衣服上的LOGO。同时,为了提升销量,品牌也开辟更多的“日常”产品线,不再专注于追求极致技术创新,毕竟,此时性能如何已经无关紧要,只要打上LOGO就能卖出去。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斯拉就正在“始祖鸟化”。最明显的迹象是,近期特斯拉推出的廉价版Model 3 Standard车型和Model Y Standard车型,这两款车型在技术性能上,相较于前系的后驱长续航版、高级版后轮驱动版都有所减配,但价格同样降低了,在美国市场起售价分别为36990美元和39990美元,降幅高达5000~5500美元,下降比例超过10%。往好的方向去想,这是特斯拉对市场需求的积极响应,但深层次来看,这更像是昔日科技巨头在日趋激烈的新能源汽车竞争中的“打LOGO跑量策略”:在技术上已经拉不出代差,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仍有“先行者红利”,那就干脆减配、降价,打上LOGO,收割更多信仰品牌的潜在消费者。该两款车型目前仅限美国市场发布和销售,按计划,在10月内开启海外交付。事实上,特斯拉这次的廉价版车型,虽然在同价位海外市场中仍有
      1,2371
      举报
      特斯拉正在“始祖鸟化”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14

      【新能源周榜】国庆周2025年第40周新势力车企销量(9.29-10.5)

      2.63万21
      举报
      【新能源周榜】国庆周2025年第40周新势力车企销量(9.29-10.5)
    • 话车正当时话车正当时
      ·10-11
      国民神车星愿2026款如约而至 助力吉利300万年销量目标 10月10日,2026款吉利星愿正式上市发布。新车共6个版型,上市限时权益价为6.58万元-9.58万元! 除了价格亲民外,配置上标配A0级市场同级唯一产品力——宁德时代电芯、11合1智能电驱、后置后驱、多连杆独立悬架、70L超大前备箱、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满足A0级市场用户价值升级的需求。 为了方便每个人上下车,吉利星愿拥有比B级车后排更大的空间,座椅的调节行程与角度可以适配1.4米到1.9米的身高。70L前备箱、10L副驾抽屉以及28L后排座椅下方储物空间,让吉利星愿2026款成为性价比超高的家庭用车。 张柏芝成为吉利星愿的全球代言人,并对其空间和智能座舱给予了好评。2026款吉利星愿以经典造型、越级空间、驾控品质三大标准,结合三电技术、安全防护与智能体验三大价值,重新定义新时代纯电小车。 今年9月份,吉利汽车实现销量27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9.18%,其中吉利星愿实现了5万+的销量,拿下全品类车型销量冠军的位置!从去年上市至今,星愿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40万辆。吉利星愿2026款的上新,必将助力吉利汽车在年销量300万的年末冲刺中一跃拿下目标。 $吉利汽车(00175)$
      335评论
      举报
    • 未来加电站未来加电站
      ·10-22

      荷兰公然抢夺中国芯片巨头的“值捞率”究竟有多高?

      荷兰抢夺中国上市公司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的新闻,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了。 相比之前很多套路的“限制”,这次就是明目张胆的抢夺——事情大体上是荷兰政府剥夺了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仅保留其股东的经济收益权,并撤换中国籍CEO,要求任命外国籍CEO及增加外籍董事。 安世半导体在之前已经被闻泰全资收购,所以它是一个属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所以在13日和14日,市场给了2个跌停。 一家公司发生如此大的“地震”,意味着它可能是一次机会,也可能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坑。 闻泰科技的“值捞率”到底是高还是低? 这要综合多方面去判断,接下来我们分为五个部分去讨论: 1.荷兰出手“抢夺”的根本动机,很多人都没搞清楚。 2.国与国之间的谈判中,闻泰科技/安世半导体处于什么样地位? 3.安世半导体如果被分拆,那么国内还有多大价值? 4.估值额外的打折:安世半导体的下游客户能不能保住? 5.从更长期的角度,闻泰科技有没有价值? 一、荷兰的动机 这个世界时时刻刻在告诉我们,它就是由大量的草台班子组成的。闻泰科技这次遇到的危机的原因,在网上有很多的说法,其中有两个“未经官方证实,但和实际情况部分能对上”的消息,值得我们注意。 从目前网上的讨论来看,事情最初的导火索可能是在闻泰科技的一名股东身上。 好几个雪球网友分别从自己不同的角度发布了对此事件的看法,他们的看法中,共同的一点就是都认为闻泰科技的这位股东,用着上市公司极少的股份,用闻泰的资源在上海建了一座晶圆厂。 这件事在很多闻泰的小股东眼里来看是不合规的,因为他们认为这座独立的工厂使用了安世半导体的技术,所以要建也应该由闻泰去建。说白了就是,在地缘政治敏感时期,任何不规范操作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对方“夺权”的借口。 而荷兰的动机,也是出于这个理由——据媒体报道,荷兰政府接管安世半导体的“官方理由”,被包装成“保护企业连续性”的紧急措施。卡
      399评论
      举报
      荷兰公然抢夺中国芯片巨头的“值捞率”究竟有多高?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24 18:02

      小鹏25年9月销量TOP20城市

      全国销量主要集中在高线城市,9城销量破千 $小鹏汽车-W(09868)$ $小鹏汽车(XPEV)$ 总部广州表现尤为突出,不仅以近 3,000 辆的销量大幅领先,店效也第一来源:新渠道李霸天
      2,434评论
      举报
      小鹏25年9月销量TOP20城市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24 17:45

      理想25年9月销量TOP20城市

      理想的 “销冠之城” 非深圳莫属,不仅销量大幅领先其他城市,店效也位居榜首总部(北京)与工厂(常州)两城表现同样亮眼,分列第四、五来源:新渠道李霸天
      1,783评论
      举报
      理想25年9月销量TOP20城市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24 17:42

      蔚来25年9月销量 TOP20 城市

      上海依旧是蔚来的大本营,销量大幅领先其它城市,占比15%合肥拿下店效冠军 $蔚来(NIO)$ $蔚来-SW(09866)$ $蔚来(NIO.SI)$ 来源:新渠道李霸天
      2,372评论
      举报
      蔚来25年9月销量 TOP20 城市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23 17:15

      小米汽车25年9月销量TOP20城市

      TOP20城中共有13城销量破1,000 $小米集团ADR(XIACY)$ $小米集团-W(01810)$ 其中4城销量破2,000,杭州、成都位列冠亚军,上海、深圳紧随其后郑州以265辆/店的成绩拿下店效第一来源:新渠道李霸天
      1,797评论
      举报
      小米汽车25年9月销量TOP20城市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23 17:21

      特斯拉25年9月销量TOP20城市

      TOP20城销量均破千 $特斯拉(TSLA)$ 杭州、上海两城销量5,000左右紧随其后的青岛接近4,000,店均销量600+,表现相当突出来源:新渠道李霸天
      1,245评论
      举报
      特斯拉25年9月销量TOP20城市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20

      新势力卖车,为何满嘴“黑话”?

      “端到端”尚未完全兑现,“VLA”已悄然登场,“世界模型”正在成为新的技术图腾……自动驾驶行业的“黑话”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懂了。理想与小鹏都将 VLA(Visual language Action,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押注为下一代技术架构,宣称其能赋予车辆“思考”能力;**却说 VLA 是“取巧”的技术,转而力推自研的 WA(World Behavior Architecture,世界行为模型),将“世界模型”技术直接部署于车端;蔚来副总裁任少卿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强调:蔚来才是“第一个在国内提出世界模型这个概念的”。层出不穷的“黑话”背后,是围绕着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的话语权争夺战。当硬件与配置趋于同质化,智驾能力成为新势力最关键的身份标签。抢先定义未来,就意味着抢占用户认知与技术品牌的高度。晦涩的“黑话”不仅是技术路线的宣言,更是对技术品牌的精心包装。然而,喧嚣的概念背后,是落地体验的落差与研发团队的承压。正如两年前小鹏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所言,“自动驾驶不是广告学”。但“期货式”的技术发布仍然屡见不鲜。有车企高管曾对“云见 Insight”坦言他的苦恼:为抢在对手前发布,团队常在技术未成熟时便被推至台前。临近交付节点,团队人心惶惶。推迟或推送后出现任何失误都是不可接受的结果。技术本应驱动进步,但当“造词”的速度比技术进步的更快,用户获得的可能不是“颠覆性体验”,而是一个仍需不断优化的 Beta 版本。本文试图梳理术语背后自动驾驶技术的演进脉络,并为用户附上一份“黑话使用手册”。黑话的起源在 2022 年之前,自动驾驶行业的技术演进路径相对清晰,主要由特斯拉和 Waymo 定义,技术术语也多为对特定功能的客观描述。早期的辅助驾驶系统基于工程师编写的规则,分为感知、规划、控制三大模块。自 2016 年起,特斯拉通过自研软件算法和 FSD 芯片,引领行业从规则时代走向了 AI(
      8,1771
      举报
      新势力卖车,为何满嘴“黑话”?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20

      21独家|李斌最新内部讲话:接近交卷时刻,蔚来吹响盈利冲锋号

      这是我们整个团队证明我们的运营效率、经营能力必须要交出的答卷。 $蔚来(NIO)$ $蔚来-SW(09866)$ $蔚来(NIO.SI)$ 10月17日下午,蔚来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会上,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分享了2025年四季度的个人VAU(Vision Action Upgrade)。“会议的目标和气氛非常明确,就是为冲刺四季度盈利目标吹响冲锋号。”一位参会蔚来员工说。这是蔚来每季度初举行的小范围季度会议,参会范围为一定职级以上的中高层人员。VAU源自蔚来价值观里的“Vision”与“Action”,是蔚来特色的目标和过程管理工具,每个季度开启时,李斌会对上一季度VAU成果进行复盘,并和公司各业务负责人同步下一季度的VAU目标。近一年来,李斌在多个场合反复公开称,蔚来2025年第四季度必须实现单季度盈利。如今,距离交卷时刻还有七十余天。 此次会议上,李斌再次表示,四季度盈利目标必须实现,他将这一目标列为了个人四季度VAU的第一条。“这是我们整个团队证明我们的运营效率、经营能力必须要交出的答卷。”李斌同时也强调,四季度盈利“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是我们整个公司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李斌将这一目标拆解为三项具体行动:做好重点车型营销、供应链保供与降本、按时交付高质量软件版本。“四季度就是踏踏实实卖车,踏踏实实把降本措施落实到位,踏踏实实把用户体验搞好。”其次是深化全员经营机制,制定3年经营计划,以及持续深化体系能力建设。随着乐道L90、蔚来全新ES8上市并热销,蔚来逐渐走出低谷,外界对公司经营信心显著增强。李
      1,185评论
      举报
      21独家|李斌最新内部讲话:接近交卷时刻,蔚来吹响盈利冲锋号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21

      【新能源周榜】2025年第42周新势力车企销量(10.13-10.19)

      蔚来公司上周交付破10.6K,其中蔚来超4K、乐道超5K、萤火虫超1.5K。 $蔚来(NIO)$ $蔚来-SW(09866)$ $蔚来(NIO.SI)$ ES8正式上量,乐道 L90上周(10.13~10.19)交付新高了 —— 3,500+,产能比上个月提升了50%,没想到这么一款纯电大型SUV 成为了蔚来(乐道)的产品支柱(销量占比超33%),接下来四季度对蔚来还挺关键的,盈利和单月5万的重任都在接下来三个月了,有数据显示,选择乐道L90的车主:45%是深度对比过增程车型,28%深度对比纯电五座车型。蔚来用两个旗舰SUV带动公司销量进入单周破万,萤火虫也卖得很紧俏,真的不容易。 ​​​​零跑上周新增订单破10K,上周交付13K,其中C系列破7.7K,B系列破4.5K。 $零跑汽车(09863)$ 鸿蒙智行上周新增订单破13K,尊界破500 ​。国庆订单充足,接下来就是稳定交付了,D系列亮相热度很不错。 ​​​ $赛力斯(601127)$ 尊界S800上周交付破550,上周产能继续提升,最高日产150台左右。影响尊界S800上限的就是产能了。 ​​​享界上周交付2200台,S9T成功带着享界品牌回升。接下来就是新S9 EV了 ​​​。理想上周新增订单12K,主要集中理想i6,交付爬坡还是需要时间 ​​。
      2.36万8
      举报
      【新能源周榜】2025年第42周新势力车企销量(10.13-10.19)
    • 话车正当时话车正当时
      ·10-21
      行业吐槽汽车订单数据虚大 实际售出仅为30%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调侃,按大家报的订单数算,全国汽车年销量能轻松凑够一个亿。而2023年与2024年我国汽车年销量均稳定在3000余万辆水平。 汽车订单分为盲订、大定、小订。在盲订阶段,车辆配置、售价等核心信息尚未明确,企业便以“提前下单享专属权益”为噱头吸引用户,后续不满意可以随时取消。大定环节,消费者需支付3000至10000元不等的定金,多数企业会设置5天冷静期。但是企业一般只会爆出订单数据,而不会曝光退定率。水分最大的当属小订,由于缴纳金额低、对消费者约束力弱,其退单率常年居高不下。 虚假的数据繁荣,会误导消费者跟风下单,误导行业判断,让企业难以把握真实市场需求,导致产能规划、技术研发与市场实际脱节。 为了规范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规范企业数据发布的倡议书》,建议车企停用周销量榜单、改用月度或季度数据,从数据披露频率上减少造假空间;9月,工信部等6部门联合启动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将捏造虚假数据、选择性披露销售数据等行为纳入整治范围,构建良性竞争。 $特斯拉(TSLA)$ $吉利汽车(00175)$
      307评论
      举报
    • 话车正当时话车正当时
      ·10-20
      特朗普又来作妖了!汽车关税引发本土市场震荡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17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签署公告,宣布自11月1日起,对进口轻型与重型卡车征收25%的关税,对进口巴士征收10%关税。这次首先在美国本土引发震荡,斯泰兰蒂斯集团旗下的Ram大型皮卡部分在墨西哥装配。福特、通用等车企也将受到波及——这些企业旗下最盈利的车型被囊括在了“重型卡车”的范畴之内。 白宫当天还宣布将一项针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关税减免安排”延长,以抵消部分高达25%的进口零部件关税为本土车企带来的影响。但是这依然提高了美国本土车企的成本,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通常在墨西哥或加拿大组装汽车的部分零部件或关键组件,再将其进口到美国进行最终组装。因此这些零部件和组件可能多次跨越边境,从而累积多轮关税。通用汽车今年表示,该公司今年将面临高达50亿美元的关税相关总成本,而福特则称其将遭受30亿美元的总损失。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受到福特、通用等美国车企的反对,并希望能减轻其负担。当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重型卡车生产国,将直接受到这一政策的影响。 $福特汽车(F)$
      541评论
      举报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17

      新加坡国资告了蔚来:租电池是“财务注水”吗?

      最近,咱李斌哥的日子还是挺爽的,旗下三个品牌销量都还过得去,之前许下四季度盈利的目标,看起来不说从从容容,游刃有余,也至少是有个盼头了。咱们也去看了下发生了啥。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闹麻了。蔚来喜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无定语第一,也就是国内首个被国家主权基金告上法院的车企。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在美国法院指控蔚来虚增收入和利润,这故事看着是不是有点眼熟?差评君又仔细一看,发现这都是8月的事,结果今天被海内外各大媒体给捅出来了。真就是有人想要让李斌哥匆匆忙忙,连滚带爬吗?这次起诉的GIC,其实就是新加坡用自己的“闲钱”建立的,由政府控制和管理的专业投资公司。体育界这几年常见的各种大财团什么沙特主权基金、卡塔尔财团都是类似的。而不同于石油大佬们对体育的热爱,GIC常常投资科技互联网企业。这次的新闻主角蔚来就被他们投过,此外像小米、阿里、京东们都是他们的投资对象。那作为蔚来金主爸爸,它这次咋就跟蔚来耗上了?其实吧,GIC这次起诉还是因为陈年旧事。他们主要纠结的点,和2022年“灰熊”(Grizzly Research)做空蔚来的故事没啥差。咱也借这个机会,跟不知道前因后果的差友们唠唠。说到底,当年灰熊和今年GIC都在纠结的一个点,那就是蔚能这个公司。大家都知道,蔚来汽车自打诞生起,金字招牌就是换电。而依托换电的结构,蔚来还推出了个BaaS(电池租用、换电服务)。这个BaaS其实就是用户可以只从蔚来那买车,但不买电池,每个月交点月租租电池用,而且这月租还能在买断电池的时候拿来抵扣。就靠这么一招,蔚来的车价一下子就降下来了,而且车主们也不用担心电池折旧等等损耗。所以据去年蔚来财报估算,蔚来车主选择BaaS的比例已经达到了6成,可以说用户还是很乐意BaaS买车的,光是编辑部的几个蔚来车主,就都是BaaS方案的拥趸。但偏偏是这个BaaS方案,给蔚来招来了外界最猛烈的质疑,因为包括灰熊机
      1.16万2
      举报
      新加坡国资告了蔚来:租电池是“财务注水”吗?
    • 新能源Bot新能源Bot
      ·10-15

      特斯拉正在“始祖鸟化”

      最近想到一个词,“始祖鸟化”,指的是,当一个品牌的LOGO具有的社交和身份认同价值,彻底压倒甚至取代了产品本身的功能价值后,品牌就不再专注于创新突破,而会倾向于降低门槛,贩卖LOGO,这个品牌便经历了“始祖鸟化”。 $特斯拉(TSLA)$ 这类品牌在早期通常凭借顶尖的技术和创新在专业领域立足。仍以始祖鸟为例,它最初以热压合技术的安全带、GORE-TEX面料的硬壳、第一个发明防水拉链而闻名,在专业户外圈建立了“能救命的装备”的口碑。但当破圈后,品牌的核心价值被重新定义,品牌被新晋客群塑造成一个社会身份的象征,这时,LOGO就取代产品本身变成了社交货币和“中产身份证”,消费者购买的不再是产品,而只是为了买印在衣服上的LOGO。同时,为了提升销量,品牌也开辟更多的“日常”产品线,不再专注于追求极致技术创新,毕竟,此时性能如何已经无关紧要,只要打上LOGO就能卖出去。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斯拉就正在“始祖鸟化”。最明显的迹象是,近期特斯拉推出的廉价版Model 3 Standard车型和Model Y Standard车型,这两款车型在技术性能上,相较于前系的后驱长续航版、高级版后轮驱动版都有所减配,但价格同样降低了,在美国市场起售价分别为36990美元和39990美元,降幅高达5000~5500美元,下降比例超过10%。往好的方向去想,这是特斯拉对市场需求的积极响应,但深层次来看,这更像是昔日科技巨头在日趋激烈的新能源汽车竞争中的“打LOGO跑量策略”:在技术上已经拉不出代差,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仍有“先行者红利”,那就干脆减配、降价,打上LOGO,收割更多信仰品牌的潜在消费者。该两款车型目前仅限美国市场发布和销售,按计划,在10月内开启海外交付。事实上,特斯拉这次的廉价版车型,虽然在同价位海外市场中仍有
      1,2371
      举报
      特斯拉正在“始祖鸟化”
    • 未来加电站未来加电站
      ·10-06

      “性价比之王”零跑,为何赚不到市场的掌声?

      在日常的更新中,最近一段时间我没怎么提零跑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家公司还有一个让我之前看不懂,并为此冥思苦想很久的情况。 ——那就是这家公司的估值,太低了!(低不一定是好事,可能有看不见的坑) 具体的计算过程就不谈了(我已经反复验算了4-5遍),资本市场目前给予零跑汽车的估值,明显是造车新势力中最低的,它的估值,甚至要比过去处于倒闭舆论的蔚来还要低。(现在蔚来因为ES8的爆单,估值稍有反弹) 注意,这里我说的是“比过去处于倒闭舆论”的蔚来还要低,这其实正常来讲是一个有点不可思议的地方。 因为零跑卖的车平均成交价再怎么低,起码规模上来了,而且这家车企是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实现单季度盈利的造车新势力,这怎么看都不可能倒闭,但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资本市场给它的估值仍然要比蔚来低一点。 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市场出了问题(大概率不是),要么是我的认知有漏洞(大概率是如此)。 所以我就多问了几个人他们的看法,以及结合了网上的一些观点,总结出如下几个方向: 1.盈利能力的质量与可见性:零跑汽车的盈利主要依赖严格的成本控制,部分机构担忧其可持续性。 2.增长预期与市场天花板:销量增长强劲(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同比增长155.7%)。但机构(如瑞银)对其国内销量增长预期低于市场共识,担忧激烈价格战会挤压其利润空间。 3.商业模式与资产结构:与Stellantis的合作前景虽好,但海外业务的具体利润贡献仍有不确定性,且本地化生产需等到2026年,短期会有关税等成本。 4.品牌与技术壁垒:优势在于卓越的成本控制技术(如全域自研)和运营效率,其标签是“性价比之王”。(意味着品牌不能带来溢价,成本控制技术也不能带来溢价) 这四个应该就是资本市场不愿意给零跑高估值的原因了。 不知道大家认可不? 我针对这四条进行了思考,并给出了我的答案。 首先是盈利能力的质量与可见性:市场上很多机构/投资者认为零跑汽车的盈
      798评论
      举报
      “性价比之王”零跑,为何赚不到市场的掌声?
    • 未来加电站未来加电站
      ·10-17

      从方程豹看比亚迪估值:高端占比10%只是起点,利润空间巨大

      比亚迪的高端品牌,方程豹开了个好头 之前发了个微博,梳理了下各大车企的数据,比亚迪的销量在国内排到了第一名。 但实事求是讲,这个第一名的含金量,跟比亚迪自己目前的市值相比,其实有所欠缺——高端豪华的比例太低了。 当然,这也意味着比亚迪即使在国内的销量保持不会有大变动的情况下,这家公司的营收、利润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叠加海外市场比亚迪在一路“猪突猛进”,所以才会有比其他车企要高的估值。 最近方程豹钛7的销量出来了,在上市首个完整销售月内,实现了11,674台交付量。 这一万多台,意味着方程豹钛7确实是一个爆品,同时它也成为了方程豹品牌的支柱。 这一成绩不仅远超市场预期,更一举刷新了方程豹品牌自成立以来的新车型首月交付纪录。 与之对应的,是9月份零售量达到了22749台,相信后续月销量可以稳定在2万左右。 如果把方程豹看成一个“新品牌”,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销量。 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花钱买“硬实力”,像钛7这种更偏全能的“方盒子”能够吸引更多的普通用户,从而带动整个方程豹品牌的势能。 有趣的是:钛7的订单中,顶配Ultra四驱占比最高,超过了85%。 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定价确实非常有吸引力,一个是钛7定位更偏市区、高速用车方盒子,最后一个,则是钛7的智驾用了天神之眼B,能够以硬核实力守护安全出行。 ——一般来说,偏硬派车的智驾能力都不太行,钛7很好的打中了市场的空白。 除了国内的数据,很多人没意识到的是方程豹品牌在7月份就开始出海了。 根据易车的销量榜单,9月份方程豹出口做到了1372台,后续应该还会持续增加,以方程豹的产品力,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应该不成问题。 机构怎么看方程豹呢? 东吴证券在2025年8月30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预测方程豹2026年销量为26万台。(腾势29万) 这样加起来,比亚迪高端品牌的销量差不多能有55万台,如果2026年比亚迪销量有个500万
      440评论
      举报
      从方程豹看比亚迪估值:高端占比10%只是起点,利润空间巨大
    • 未来加电站未来加电站
      ·10-15

      除了大豆,中国还在买什么?比亚迪正在巴西切开一块汽车大蛋糕

      巴西汽车市场的规模有多大? 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巴西汽车总销量达263.49万辆,同比增长14.1%,其中乘用车销量194.87万辆,轻型商用车53.89万辆。 这个量级虽然和中国相差很远,但考虑到中国正在不断买巴西的大豆,可以认为巴西的汽车市场,会成为出海车企眼中一块重要的蛋糕。 目前这块蛋糕是怎么被切分的呢? 参考2024年(图1)看到,巴西市场的第一品牌是菲亚特(在中国也卖过车),第二名是大众,第三名是通用,第四名是现代,第五名是丰田,第六名是雷诺,都是知名鼎鼎的跨国车企。 这些跨国大车企在巴西的“体量”有多大呢? 菲亚特卖了521282辆;大众卖了400414辆;通用卖了314956辆;现代卖了206029辆;丰田卖了203793辆;雷诺卖了139288辆。 大致上相当于头部新势力车企当下在国内能吃到的销量。 在这个榜单中,最靠前的车企是比亚迪,去年排第十,卖了76811辆。(巴西《Capitalist》9月11日报道,截至目前,比亚迪2025年在巴西汽车销量已达66419辆,超越本田并升至第七位。)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比亚迪在巴西市场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年销量突破50万并不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 而比亚迪对巴西的态度也很明确——全球第1400万台车的下线仪式,选择了在巴西举办,仪式前夕,经过巴伊亚州议会表决,比亚迪巴西工厂正门前的道路正式更名为“比亚迪路”。这是海外第3条以“比亚迪”命名的道路。该路段曾命名为“亨利·福特路”。对于比亚迪而言,这意味着这家车企全球化开启全新篇章。 比亚迪这次1400万台车的活动,邀请到了巴西的总统卢拉,活动现场,比亚迪旗下高端子品牌仰望携其纯电性能超跑仰望U9惊艳登场,并为包括巴西总统卢拉在内的现场政府官员展示了其独特的原地起跳功能。 最重要的环节,还得是第14000万台的交付——活动现场,王传福将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
      158评论
      举报
      除了大豆,中国还在买什么?比亚迪正在巴西切开一块汽车大蛋糕
    • 未来加电站未来加电站
      ·10-15

      为什么市场愿意给比亚迪比上汽高2倍的市盈率?

      车企的“体量”现在谁最大? 这几年随着新能源的渗透率一步一步增加,车企之间的“体量”也发生了不小变化。 以最新的1-9月销量来看,目前销量最高的是比亚迪的326万辆,其次是上汽的319万辆,然后是一汽的238万辆,再之后是吉利的217辆和长安的207万辆。 接下来后面还有:奇瑞201万辆,广汽149万辆,东风142万辆,北汽123万辆,长城92万辆。多家车企销量目标达成率亮眼。 这几家全都是上市车企了,所以可以聊一聊他们中部分车企目前的状况和后续的一些追踪要点。 首先是比亚迪,销量326万辆,最新的目标为460万辆,在第四季度应该有希望达成。 对于比亚迪来说,它的估值成长已经不能依靠更高的销量了(暂时到瓶颈了),关键是这460万辆里面海外和高端品牌占的比例。 上汽:上汽作为规模仅次于比亚迪的车企,在新能源时代保住了它的体量确实很不容易。 规模接近的情况下,上汽的市值为1900亿上下,比亚迪的市值为9600亿上下,双方差距巨大,这一点足以说明不能光看销量去给车企估值。 对于上汽来讲,要关注的是它的“现金奶牛”——奥迪、大众、别克这三个品牌能否保持当前的体量,这三个品牌的市场份额都面临着新势力的强烈冲击。 尚界品牌应该有很多人关注,但从目前的定价和配置来看,其不太具备爆款的素质,不能指望一个尚界把整个上汽托起来。 长安的207万辆是我比较关注的,因为它是“央企”中最为灵活的,这家车企最大的亮点就是它根本不依赖合资品牌的销量,所以随着消费者整体越来越倾向于买自主品牌,长安会是受益最大的央企。 奇瑞作为新上市的企业,它需要打造除了小蚂蚁之外的第二个爆款车型,目前来看还比较难。 广汽跟东风算是“难兄难弟”了,他俩都受日系品牌市场份额下跌拖累,这里面岚图要成为东风的“上市领头羊”,是比较值得期待的一点,因为岚图现在得到**ads加持后,产品力上基本没有短板了,销量也比较稳定,差的是品牌
      433评论
      举报
      为什么市场愿意给比亚迪比上汽高2倍的市盈率?
    • HiEVHiEV
      ·10-01

      博泰上市,保时捷官宣合作,智能座舱有机会冲出一个宁德时代吗?

      作者 |张马也 编辑 |德新 图片来源:企业官方 汽车智能化浪潮提速,又一家头部科技公司登陆资本市场。 9月30日,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泰车联」)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截止首日收盘大涨约54.77%,市值超过235亿港币。 博泰车联此次IPO募资总额约10.67亿港元,其中公开发售部分得到了529.79倍的认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港股的另一家当红炸子鸡地平线,还作为基石投资人认购了2亿人民币的额度。 博泰车联所处的智能座舱领域,作为智能化领域的两架核心马车之一,近期的关注度极高。 就在前几天的WNEVC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全球顶级豪华汽车品牌保时捷还宣布,与博泰车联达成深度合作,携手开发专属中国市场的新一代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HiEV获悉,双方的合作项目,预计将于2026年搭载于保时捷旗下多款车型。 保时捷的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保时捷目标是将驾驶激情与乐趣延伸至数字化体验中,由于包括保时捷本土研发团队以及博泰车联在内的合作伙伴高效协同,研发周期显著缩短,因此能赶上最早2026年随车上市。 无论是港股上市,还是与保时捷官宣合作,对博泰车联而言,都是发展中的重要时刻。 尤其与保时捷的合作,德系顶级豪华品牌以严苛的质量体系著称,与博泰车联这次官宣代表了极高级别的信任和认可。据HiEV了解,在双方高层的一次重要会面中,保时捷的高层曾向博泰高层表态双方的合作不是简单的供应商关系,而是「保时捷Family的一员」。 这种背书,是保时捷对博泰车联在智能网联领域价值和稀缺性的认定,彰显了中国智能汽车供应链的全球竞争力。在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中,博泰车联的故事,也许正开启一个智能化赛道的「宁德时代」时刻。 一、保时捷与博泰车联,最快2026年新一代座舱上车 保时捷前两天在海南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发布的全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540评论
      举报
      博泰上市,保时捷官宣合作,智能座舱有机会冲出一个宁德时代吗?
    • 未来加电站未来加电站
      ·10-08

      不打价格战,却卷死对手:比亚迪国庆的“阳谋”,你看懂了吗?

      国庆节大家都放假的时候,比亚迪又出了一张牌。 这张牌其实初步看上去有点不起眼,因为发布的是“街车”级别的秦Plus,并没有出新一代,也不是改款,而是提供了限时优惠价格6.98万起的同事,还增加了3款新配置供消费者选择。 具体来说,首先是原在售的三款车(55km领先型、420km领先型、510km进取型)进行了限时优惠,最低6.98万起,然后推出了三款新车型,分别是128km进取型、420km进取型和510km进取型。 其中比较值得看的是420km进取型,这款车把续航400km+,同时尺寸接近B级的纯电A级轿车的价格打到了一个新低8.98万。 如果单纯看A级,那么MG的性价比似乎更高,秦虽然是A级车,但车长已经到了4795mm,所以一个纯电续航400+的,尺寸距离B级就差这么一点的车卖8.98万,价格是很给力的。 这也跟之前我对比亚迪的判断符合——通过推出新车型(而不是单纯降价)来继续卷,同时老车型的降价也采取“限时优惠”的方式,这样就不算“打价格战”了。 虽然我个人感觉8.98万的纯电更强,但其实秦这个车最厉害的是6.98万的款——发布会现场比亚迪官宣:第二代秦PLUS DM-i的NEDC百公里亏电油耗进一步优化,低至2.69L,节能省油全球王者典范。 这意味着即便是拿着秦当油车开,也比买一台纯燃油车要划算得多。 作为国内的“街车”,聊国内没啥意思了,所以不妨看看海外的秦PLUS。 混动的优势,叠加国内卷出来的“超高配置”,秦在海外市场一样受欢迎—— 在美国有: 在哥伦比亚也有,55km起售价为哥伦比亚比索131900000(约合RMB21万+),价格接近国内市场的3倍。 需要注意的是,这价格是海外经销商报出来的,这价格一方面是出口本身需要额外的成本,另一方面就是当地经销商认为秦卖到这个价格一样有市场。 所以接下来比亚迪如果能陆续打开、扩大海外市场,那么哪怕是秦这样一款车,
      387评论
      举报
      不打价格战,却卷死对手:比亚迪国庆的“阳谋”,你看懂了吗?
    • 话车正当时话车正当时
      ·10-16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内需,超1200万辆新车提交申请 央视新闻报道,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监测数据,以旧换新等政策可以说对车市起到了规模巨大的拉动效应。预计到今年政策期满时,补贴申请的汽车以旧换新总量将超过1200万辆,直接带动的新车销售额接近1.7万亿元。 不过由于资金消耗过快,各地区已经开始调整了政策。自10月13日开始,上海市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迎来重要调整,补贴方式由原先的直接申请改为“报名+摇号”模式。7月长沙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就在7月31日起暂停实施,而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将继续实施至年底。 但值得注意的是,申请补贴的消费者中,60%选择购买新能源车,推动市场新旧动能转换。协会相关负责人还称,前9个月新能源车零售高速增长24.4%,9月零售渗透率达57.8%。 $比亚迪(002594)$ $吉利汽车(00175)$
      1,793评论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