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金融周观察 编辑|周大富 今年夏天,人形机器人再次以未来的高预期和当下的技术突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在7月28日刚落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不少来自中国的厂商和机构在现场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硬件成果与落地案例,具身智能已迈向可协作阶段: 工业上,银河通用Galbot机器人可用于汽车零件分拣, “灵柯”双臂机器人进行大型构件作业,效率大幅提升;物流仓储中,星动Q5可智能分拣,“青龙3.0”搭配“时空算力背包”用于物流配送等;医疗领域,“具身智能康复港”整合30款康复机器人;夸克AI眼镜也已完成研发,预计将于年内正式发布。 从资本市场的反馈来看,近半个月,机器人板块几乎收复5月以来全部跌幅,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表现尤为亮眼。但与过去的题材炒作不同,这一轮行情的根基并不止于乐观的想象力——它更指向产业链实质性进展和投资周期切换的起点。 基本面助推板块快速修复 今年3月,机器人指数冲上阶段性高点后陷入调整,5-6月期间市场热点集中在创新药等医药板块,机器人相关标的经历较深幅度的技术性回调。但进入7月,板块出现明显修复,多家券商研报认为,这波反弹并非一次性的“事件刺激”,而是结构性修复的起点。 其一,政策的持续支持,为资本与产业的互动提供了稳定的环境。7月上旬,工信部明确表示将推动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发展,强调前瞻性布局新赛道;地方政府在投融资和采购侧亦有跟进动作。政策支持相当于为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估值修复的触发器。 其二,产业大额订单爆发,应用场景不断拓宽。近期,宇树科技与智元机器人拿下1.24亿元双足机器人订单;全球最大的人形机器人单笔订单也在近期落实。这些订单不仅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更显著提升了市场对盈利模型的预期。 总结来说,机器人行业正步入正向发展循环:政策层面的明确导向为行业注入了稳定的资源投入动力,资本的加持又让企业快速提高产能,促成了商业
根据你的美股投资经验,应该押个股or买指数?
某机构统计美股百年数据,仅4.31%上市公司跑赢无风险收益率,0.36%上市公司贡献指数一半收益。 ——可以看出大部分个股长期跑输,甚至亏钱;选中“超级股票”的难度极高(小于5%的概率)。 该机构建议称:集中仓位赌个股,分散不赚钱。【大家觉得难道不是个股风险大胜率低,应该买指数?】
+ 关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