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广东”,不仅是一句流传千年的民谚,更是一种关于味觉与经济的密码。岭南人的餐桌之上,清远鸡不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如今,这只承载着岭南味道的鸡,正从餐桌迈向资本舞台。被誉为“清远鸡王”的广东天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农食品”),正式向香港资本市场递交招股书。 这意味着,这家深耕岭南养殖多年的农企,正试图在资本层面完成从“地方名鸡供应商”到“现代农业集团”的转型。 不过,这场IPO并非仅仅是“岭南味道”的商业延伸,它更折射出中国农企上市的艰难路径。在周期波动与品牌化的双重考验下,天农食品的资本叙事既有诱人的想象空间,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结构性风险。 从餐桌到资本:一只清远鸡的进化之路 在粤菜文化中,清远鸡几乎无可替代。与普通白羽鸡相比,它肉质更紧致、脂香更浓郁、价格也更高,长期以来被视为高端食材,代表着广东人对“食材本味”的极致追求。 天农食品是这一文化符号的产业化代表。公司发源于广东清远,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涵盖育种、养殖、加工、销售及品牌营销的完整清远鸡产业链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天农食品不仅掌握优质种鸡资源,围绕核心产品构建了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运营体系,还建立了“公司+农户+合作社”的供应体系,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发展了4000多户肉禽代养户,由此实现清远鸡的标准化生产。 这种深度绑定区域特色产业的路径,让天农食品拥有独特的品牌辨识度。与北方的白羽鸡养殖巨头相比,清远鸡属于典型的“土鸡经济”,以高品质和地方品牌为驱动,其产业逻辑更接近“文化加成的农产品”,兼具消费升级与地方特色双重属性。 在当前消费趋势日益分化的背景下,这一模式具备资本化的想象空间。 一方面,消费者对“安全、生态、本地”食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土鸡类产品迎来溢价机会;另一方面,食品企业正加速品牌化与产业整合,资本市场开始重新审视地方农企的潜在价值。 而天农食品上市,正是这一逻辑的体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