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研报站
美股研报站
微信公众号:米股研报站
IP属地:广东
25关注
1085粉丝
0主题
0勋章

“腰斩估值 + 双位数增长预期”,联合健康(UNH)抄底时刻到了吗?

点击上面图片关注我业绩不及预期引发股价下挫欢饮来到美股研报站,进入2025年下半年后,联合健康(UNH)股价急速下行,较年初高点已累计下跌逾15%。主要原因是最新财报显示业绩低于预期:尽管收入保持增长(第二季度营收111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3%),但利润和每股收益大幅下滑。财报披露第二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仅4.08美元(同比下降40%),营业利润率也从8.0%下降至4.6%,导致股价在财报发布后进一步下挫。业内人士认为,股价下跌主要是对业绩承压的担忧情绪集中反映。下图:UNH 的每股收益不及预期财报数据:收入增长、利润大幅下滑从细分业务看,联合健康的两大引擎业绩分化明显。健康保险业务(UnitedHealthcare)收入增长稳健(同比增长约17%),但因医疗成本飙升、赔付率上升,营业利润大幅缩水。例如,其Medicare Advantage业务受到医保成本和服务强度上升影响,成本增长远超定价假设(2025年医疗趋势约7.5%,明显高于定价假设的5%),致使利润大幅压缩。整体来看,联合健康第二季度营收约1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2.8%,但运营利润锐减约40%。利润率的大幅下滑(营运利润率仅4.6%)引发市场担忧,也直接导致该股近期反复创下新低。下图: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强劲。本季度经营现金流高达72亿美元,环比为55亿美元,全年经营现金流为127亿美元估值低迷:P/E、P/FCF处于低位由于股价下跌明显,截至目前联合健康的市盈率和自由现金流倍数都远低于历史水平。有分析指出,按2026财年预期盈利计算,目前股价对应约11.9倍市盈率,较行业近三年均值足足折价一半以上。历史上联合健康估值更高,危机前市盈率一度达到24倍。低估值意味着从盈利增长角度看,目前股价已经反映了较悲观的前景。我们认为,联合健康“被严重低估”,目前“以偏低的市盈率和P/FCF倍数交易”。总之,无论P/E还是P
“腰斩估值 + 双位数增长预期”,联合健康(UNH)抄底时刻到了吗?

被严重低估的保险巨头:保诚估值修复在即

点击上面图片关注我(一)低估背后的真相保诚保险公司 (Prudential plc) 总部位于伦敦及香港,在亚洲及非洲24个市场服务1,800万客户,提供人寿健康保险与资产管理产品。公司聚焦大中华区、东盟、印度及非洲四大区域,拥有6.8万活跃代理及逾200家银行伙伴。尽管今年以来保诚股价已经从年初低点大涨近五成,但1.8倍的市盈率和0.9倍的P/EV倍数却告诉我们,市场对它的真实价值依然严重低估。一般而言,拥有强大品牌影响力和稳定现金流的亚洲人寿保险公司,其合理估值至少应在1倍嵌入价值以上,合乎逻辑地体现未来利润流;然而如今投资者不仅不给予保诚新业务任何价值,甚至对其新业务利润赋予负值,这在人寿保险行业内极为罕见,也意味着一旦市场认知修正,就会出现显著的估值修复空间。下图:保诚目前的市盈率为 1.8 倍,仍比友邦保险集团 (2.3 倍) 折让 22%(二)亚洲布局筑牢增长基石自2021年剥离美国和欧洲业务后,保诚将全部重心放在亚洲和非洲市场,其中亚洲市场对集团业绩的贡献度超过七成。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等东南亚高增长国家,早已成为它重点开拓的阵地。随着数字化渠道建设的加速和本地化产品的推出,2024年新业务利润在剔除利率和汇率影响后实现了超过十个百分点的同比增长,充分证明了其在疫情后市场复苏的韧性以及管理团队迅速调整策略的执行力。下图:公司在各个市场的领先地位(三)内含价值的参照嵌入价值(Embedded Value,简称EV)是衡量人寿保险公司账面之外潜在价值的核心指标,它将已经售出的保单剩余现金流和可预见的未来利润折现后进行合并,揭示的是公司真实的“隐形资产”。保诚目前以不到1倍EV交易,意味着市值竟然低于它手里那些柜台上、保单里还没完全兑现的现金和利润,这种“打折甩卖”在同业中极为罕见。一般来说,像保诚这样拥有行业领先经纪网络、深厚品牌影响力以及区
被严重低估的保险巨头:保诚估值修复在即

GPU时代迈进,CommScope助力数据中心网络革新[2025年下半年核心美股]

点击上面图片关注我一、CommScope的行业地位和成长契机CommScope Holding Company, Inc.(纳斯达克代码:COMM)长期以来专注于通信基础设施领域,产品线涵盖光纤布线、同轴电缆、天线、Wi‑Fi路由器等多个细分市场。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和人工智能(AI)浪潮的到来,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对高带宽、低延迟、抗干扰的网络布线解决方案需求激增,CommScope凭借其为GPU集群量身定制的AI Cluster光缆,在数据中心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逐步从传统通信设备厂商向高性能数据中心布线供应商转型。下图:COMM的产品分布二、AI数据中心需求带来的增量红利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最新预测,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33年达到4.8万亿美元。这其中,AI训练和推理环节对GPU集群的依赖度极高,而GPU集群对网络性能的要求是传统服务器的10倍以上。CommScope的AI Cluster光缆产品正是应对这一痛点,提供高密度、高速率、可扩展的布线系统,帮助云服务商和大型互联网公司快速搭建GPU训练集群。随着大型模型和生成式AI的爆发,数据中心新增布线需求有望持续高增长,为CommScope带来源源不断的业绩动能。下图: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三、业绩惊喜:超预期的盈利弹性在2024财年第四季度,CommScope完成了一次590%的调整后每股收益惊喜;紧接着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公司再次交出92.6%的调整后每股收益超预期成绩单。如此巨幅的盈利弹性,主要得益于数据中心业务的高运营杠杆效应——在光缆出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相对固定成本摊薄,推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迅速提升。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指出,多家超大规模客户已上调AI CapEx预算,下半年业绩将进一步好于上半年。此外,公司纤维部门实现同比88%的收入增长,推动整体净利润和EBITDA显
GPU时代迈进,CommScope助力数据中心网络革新[2025年下半年核心美股]

深度剖析DXYZ:私募独角兽溢价几何,散户该不该买单?

(1) 前言Destiny Tech100 Inc.(股票代码:DXYZ)是一只在纽交所上市的封闭式基金,旨在让普通投资者首次参与到私募市场中选出的高成长科技公司中。当私募独角兽们在暗地里掀起估值风暴时,普通投资者往往无缘参与其中;DXYZ却打出了一张“私募入场券”,让散户能够间接持有SpaceX、OpenAI等头部科技公司的成长红利。本文将从持仓集中度、核心资产市值敞口及与整体市值的对比入手,全面剖析这只封闭式基金究竟是“机遇”还是“陷阱”,帮助投资者看清其真实投资价值。(2) 基金定位与投资目标DXYZ的投资目标是通过配置快速成长的私募科技公司股权及相关证券,实现组合的资本增值。基金计划最终持有100家经过顶级机构尽职调查、具备一定成熟度的私募科技企业,给散户带来与大型机构相似的投资机会。(3) 核心持仓及市值比例截至2025年3月31日,DXYZ目前已持有22家标的公司,核心持仓集中度较高。其中,SpaceX的经济敞口占比高达52.2%,Revolut占8.9%,Axiom Space占6.5%,OpenAI占5.2%,Epic Games占3.3%,Stripe占2.7%,Instacart占2.5%,Chime占2.4%,ClassDojo占2.3%,Klarna占2.2%destiny.xyz。这些核心持股合计约86%。DXYZ在二级市场的总市值约为4.24亿美元。根据最新季度盯市结果,基金所持全部私募科技标的的净资产总值约为6,958万美元,其中前五大核心持仓(SpaceX、Revolut、Axiom Space、OpenAI、Epic Games)合计净资产敞口约为5,276万美元。将核心持仓净资产5,276万美元与4.24亿美元市值对比,市场为这部分头部资产支付了约8倍的溢价;若以全部持仓净资产6,958万美元为基数,溢价率也
深度剖析DXYZ:私募独角兽溢价几何,散户该不该买单?

2025年下半年美股机会在哪?这10只强势股可能领涨全场

点击上面图片关注我前言2025年上半年,美股市场经历了一场动荡。贸易战升级带来的不确定性,引发了投资者的大幅调仓与避险行为。资金从高风险资产撤出,市场情绪在恐慌与贪婪之间反复横跳。多个指数频繁上下波动,为懂得抓住机会的人创造了“恐慌买入”的窗口。截至6月19日,我们年初推出的2025年Top 10股票组合已经跑赢标普500,录得+22%的涨幅,而同期标普指数仅上涨了+2%。虽然美联储在5月按兵不动维持利率,但市场对于关税与通胀的焦虑依旧浓厚。纽约联储的数据显示,核心CPI月增仅为0.1%,远低于预期。这代表目前高关税并未如预期般迅速传导至终端消费者物价,令市场对美联储转向更宽松立场充满遐想。债券走强、股市反弹,成为近期一个微妙的信号。下图:通胀预期将下降推动当前市场的核心力量是情绪。一方面是对人工智能的极致期待,另一方面是对宏观不确定性的谨慎。在这样的格局下,贪婪成为当前市场的主旋律。科技股依旧强势,Nvidia、Alphabet等巨头继续吸引资金。但真正有价值的机会,也许隐藏在一些被低估的板块和公司中。我们基于量化系统,从估值、盈利能力、成长性、动量与每股收益修正五大维度,甄选出了10只2025年下半年最具潜力的股票。以下为这些强势股的简要介绍。下图:美国 5 月份通胀走软下图:贪婪是当前推动市场的情绪1. 巴克莱(BCS)巴克莱是总部位于伦敦的跨国银行集团,业务横跨投资银行、个人金融、财富管理等领域。在当前高利率与不稳定汇率背景下,巴克莱凭借多元化业务与强大的成本控制展现出极强韧性。2024年股价上涨65%,即使面对裁员200人等调整策略,依然保持盈利增长。公司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全面部署Microsoft Copilot,提升10万员工的办公效率。基本面方面,未来3-5年EPS预计复合增长18.39%,ROE同比增长26%,PEG仅0.41,明显低估于同行。此
2025年下半年美股机会在哪?这10只强势股可能领涨全场

1台倒卖净赚600,月入12万攻略。任天堂 Switch2 “捡钱”链大调查

点击上面图片关注我任天堂Switch2在6月5日全球首发当天,便以“史上最快售罄”的姿态引爆市场——美国百思买首日库存7分钟抢光,日本220万人抽签中签率仅12%,中国京东预约量超40万,全球首周销量预计直冲900万台。这款时隔八年的换代机型,用实打实的销售数据宣告:任天堂仍是游戏界的绝对顶流。其股价在发售当日飙升20%,市值突破1200亿美元,连带中国供应链企业订单激增、游戏ETF单日成交额创历史新高,甚至元宇宙概念股都跟着躁动。这场狂欢背后,是消费电子复苏的强烈信号,也是全球资本对任天堂生态统治力的再度投票。下图:日本Switch2发售现场1.Switch2黄牛暴利揭秘:脚本抢购转手净赚600,月入12万成“致富密码”任天堂Switch2自预售以来,黄牛通过技术脚本和区域差价疯狂牟利,单台转手利润可达600元,部分职业黄牛月收入甚至突破12万元。其核心操作分为三步:抢购、囤货、高价转卖。首先,黄牛利用自动化脚本在预购开启时快速抢占订单,尤其在欧美地区,因零售商审核机制薄弱,黄牛可批量注册账号并借助机器人工具抢单,甚至绕过限购规则。其次,黄牛瞄准区域定价差异,例如日版Switch2售价约2413元,而国际版为3389元,黄牛将日版主机通过海外渠道倒卖至欧美,转售价可飙升至5614元,扣除运费和平台手续费后,单台净利达600元。此外,热门同捆套装如《马里奥赛车:世界》更被炒至10万日元(约5000元利润),进一步推高收益。最后,黄牛在二手平台(如Mercari、eBay)高价挂售,利用玩家急于入手的心态,甚至标出12万日元(约6266元)的天价。职业黄牛通过规模化操作实现暴利:若每日倒卖5台,月销量可达150台,按单台600元利润计算,月收入超9万元;若结合高溢价商品(如限量版),收入可轻松突破12万。然而,这一灰色产业链也面临风险。玩家自发举报导致eBay等平台下架数百条
1台倒卖净赚600,月入12万攻略。任天堂 Switch2 “捡钱”链大调查

[深度解构] 特朗普《美丽大法案》:钱往哪里流?哪个板块收益?

点击上面图片关注我一、法案核心就是“劫贫济富”《美丽大法案》表面上搞减税,实际上玩的是“富人多吃肉、穷人喝西北风”的套路。这1100页的大部头,核心就干四件事:给富人减税、砍穷人福利、给军队撒钱、让子孙背债。先说减税部分,年收入4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拿走减税总额的2/3,遗产税起征点从500万提到1500万,等于富人死后给子女留钱连税都不用交。而砍福利更狠,870万人医保没了,学生贷款减免计划直接作废,连食品券都要求55岁以上老人每月打工80小时才能领。最损的是搞“时间差陷阱”——减税立马生效,砍福利却拖到2028年之后。这就好比饭馆老板今天宣布“全场五折”,等客人吃饱了才贴出“明天涨价200%”的告示。财政部测算未来十年要增加3.3万亿美元赤字,但法案里藏着“自动削支”炸弹,等2029年医保、科研这些救命钱会被强制砍掉。说白了就是“现在让老百姓嗨,等下一任总统来擦屁股”。二、赢家全在顶层,输家全是底层笑得最欢的三大群体:年入百万的富豪:遗产税改革让他们每传一代能多留1000万美元,州税抵扣额从1万涨到4万,纽约的华尔街精英每年又能多薅3万羊毛。哈佛大学这类私立名校的投资基金税率从1.4%飙到21%,但这点损失比起富人省下的税根本不叫事。军工石油巨头:国防领域分配近1500亿美元,海军造船拿到490亿美元,导弹防御系统追加250亿,洛克希德·马丁的订单能排到2030年。传统能源更爽,页岩油开采限制取消,甲烷排放税暂缓,埃克森美孚的利润表能多出十几个百分点。中产伪装者:年收入20-40万美元的伪中产最尴尬,儿童抵免从2000涨到2500,车贷利息能抵税,但医保自付额暴涨。好比超市给你发张5元代金券,转头就把鸡蛋涨价10块。下图:周四,美国军队在卡塔尔聆听特朗普讲话。该法案将包括1500亿美元的额外军费开支哭得最惨的四大群体:底层打工人:870万人失去医保,时薪15美元的服务员看
[深度解构] 特朗普《美丽大法案》:钱往哪里流?哪个板块收益?

2025算力租赁终极报告:2600亿蛋糕,谁在裸泳?谁是真龙头?

点击上面图片关注我前言最近全球股市最热闹的戏码,莫过于各路资本抢着给AI公司送钱。但你知道吗?比起烧钱搞大模型的“挖金矿”公司,真正稳赚不赔的其实是“卖铲子”的——那些囤积显卡(GPU)搞租赁的公司。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赛道两大玩家:欧洲的Nebius和美国的CoreWeave。一个像低调的“瑞士军刀”,一个像高调的“铁锹贩子”,就是专门做这个生意的。它们过去3个月股价一个涨36%,一个涨180%,但接下来的剧本可能完全相反。市场给它们的待遇也许会完全倒挂。下图 :NBIS的股价第一章 公司底细大起底先说Nebius。这家公司来头不小,前身是俄罗斯互联网巨头Yandex的云计算部门,俄乌冲突后独立出来搬到荷兰。老板阿尔卡季·沃洛日是个狠人,被《福布斯》称为“俄罗斯版马云”,带着400多号工程师白手起家,硬是在欧洲AI市场杀出一条血路。他们现在主要干三件事:租显卡、教编程、送快递。手里捏着2万多块英伟达最新显卡,客户包括法国明星AI公司Mistral;搞的在线编程学校TripleTen,已经在美国收了1.4万学生;自动驾驶送外卖的子公司Avride,签了沃尔玛的订单,估值超过5亿美元。去年赚了5500万美元,手里还攥着25亿美元现金,够烧到2026年。更厉害的是,他们从欧盟手里拿了7亿美元补贴,芬兰政府还给了2.3亿欧元低息贷款,明摆着要把Nebius捧成“欧洲亲儿子”。下图:NBIS的业务范围但隔壁美国的CoreWeave风头更盛。这家2017年成立的“暴发户”,靠着抱紧英伟达大腿,过去三个月股价飙了180%。他们专做超大客户生意,微软和OpenAI两家就贡献60%收入,今年一季度营收冲到9.8亿美元。不过赚得多亏得也狠——每赚1美元要倒贴0.45美元,现在欠着21亿美元外债,光利息每年就得还2个亿。更悬的是,微软和OpenAI都在偷偷自研AI芯片,等他们搞成了
2025算力租赁终极报告:2600亿蛋糕,谁在裸泳?谁是真龙头?

超微电脑(SMCI)目标价测算:暴跌65%后,是AI黄金坑还是财务陷阱?

点击上面图片关注我前言欢迎来到美股研报站,过去一个月,超微电脑(SMCI)的股价像坐上了跳楼机——5月14日单日暴涨15%,隔天又暴跌4.5%,刚被机构捧成“强力买入”,转头高管就狂抛股票套现290万美元。这家给马斯克的xAI、英伟达造服务器的公司,去年还是“AI概念股顶流”,股价一年飙涨1569%,今年却因为客户等新款芯片暂停下单、审计机构安永“跑路”、毛利率暴跌等连环暴击,市值蒸发超六成。如今股价卡在40美元上下,不到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但华尔街还在为它吵架——看空的说“财报造假风险没完”,看多的喊“被错杀的低估宝藏”。眼下,英伟达刚放出Blackwell芯片的订单,全球数据中心正掀起液冷改造潮,而SMCI自称手握“行业王牌技术”。这到底是AI基建浪潮里的黄金坑,还是财务暴雷前的最后逃生口?咱们今天就来扒个透。一、公司背景:服务器界的“乐高玩家”超微电脑(Super Micro Computer,SMCI)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美国硅谷,创始人梁见后是个典型的“技术狂人”。这家公司的主业是造服务器——不是普通的服务器,而是AI时代的高性能“军火”。如果说英伟达是卖“子弹”(GPU),那超微就是造“枪械”的人。核心卖点:模块化设计超微的服务器像“乐高积木”,客户可以按需定制:想要多少CPU、GPU、内存?液冷还是风冷?统统能拼装。这种灵活度让它成了AI公司的“心头好”,比如马斯克的xAI、云计算巨头Coreweave,甚至英伟达本尊都是它的客户。技术护城河:液冷与节能超微最牛的技术是“直接液冷”(DLC),能把数据中心的散热效率提升40%,耗水量减少60%。在AI服务器功率越来越高的今天,这技术简直是救命稻草。2025年,全球30%的新数据中心预计会用液冷技术,超微吃定了这波红利。下图:DCBB 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们能够降低功耗、优化空间和减少用水量,从而将 TCO 降
超微电脑(SMCI)目标价测算:暴跌65%后,是AI黄金坑还是财务陷阱?

拆解"先买后付"黑马:SEZL这家公司凭什么让华尔街疯狂调高目标价?

点击上面图片关注我前言最近朋友圈被一只名叫Sezzle(纳斯达克:SEZL)的股票刷屏了。这家做"先买后付"的公司,股价像坐过山车似的——2个月腰斩后又暴涨235%,现在华尔街分析师们还在不断上调目标价。今天咱们就扒开它的底裤看看,到底是真金不怕火炼,还是资本市场的又一场击鼓传花?一、年轻人的"消费神器":把信用卡装进手机每次看到00后网购,我都觉得这代人的支付方式太魔幻。输入密码?绑银行卡?人家直接在结账页面点个"分4期付款",连利息都不要。这种叫BNPL(先买后付)的模式,就是Sezzle的看家本领。说人话就是:买双300块的AJ,不用马上掏钱,分4周付清,每期75块。关键是免息!这对月光族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更绝的是,他们最近推出"超级会员"服务,每月交个奶茶钱(12.99-17.99美元),就能在所有支持Visa的商家分期付款。最新数据吓人一跳: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用户平均每季度剁手6.1次,比去年多出1.6次。相当于每个用户每两个月就要用一次,这黏性比信用卡还狠。难怪商家抢着合作——手续费虽然要6%,但能多卖货啊!二、财务数据大起底:从烧钱机器到赚钱机器三年前我还觉得这类公司都是赔本赚吆喝,没想到Sezzle今年突然开挂。看这组数据:收入火箭:2021年才1.1亿美元,今年直接干到3.3亿,三年翻三倍利润暴增:去年净赚7850万美金,利润率29%,今年一季度更飙到32%用户疯涨:48万付费会员,按最低会费算,光订阅收入每月就有623万美元最狠的是刚发布的一季报:每股收益1美元,比预期高5倍;营收1.05亿,超预期62%。管理层直接放出狠话:2025年收入要再涨62.5%,每股收益冲3.25美元。这底气,比罗永浩直播卖货还足。下图:SEZZLE与AFFIRM对比三、25,26年宏观环境对公司的影响明年经济大概率还是“难”,高利率、通胀压力下,普通人花钱更谨慎,这种环境
拆解"先买后付"黑马:SEZL这家公司凭什么让华尔街疯狂调高目标价?

穆迪降级引爆美股‘戴维斯双杀’:科技巨头能否扛住债务飓风?

点击上面图片关注我美国信用评级再遭重击:一场早已注定的经济灾难?2025年5月16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最高等级的Aaa下调至Aa1。这是继2011年标普、2023年惠誉之后,美国彻底失去全球三大评级机构的“全优”评级。这一事件看似是金融市场的例行调整,但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一场持续十余年的财政恶化进程,以及一个超级大国逐步陷入债务泥潭的必然结局。本次事件对美股有何影响?我将为您深度分析。一、降级不是偶然:一场长达十年的财政崩塌穆迪的降级理由直指美国财政基本面——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从2024年的98%升至2035年预测的134%,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比例从2021年的9%飙升至2035年的30%。这些数字背后,是两党政治博弈下失控的财政纪律: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造成4万亿美元财政缺口,而2025年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又让关税收入锐减与经济衰退风险并存。更令人不安的是,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乐观预测”已与现实严重脱节。其预测的2035年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为118%,但实际政策轨迹显示,若现行减税政策延续,该数字将突破134%。这种“预测偏差”恰似温水煮青蛙,让市场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临界点——当实际利率超过经济增长率时,债务螺旋将不可逆转。二、市场的无声警告:三大信号揭示危机临近金融市场早已用真金白银发出警报。美国国债实际收益率攀升至17年高位,意味着投资者要求更高溢价来补偿风险;5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利差甚至超过希腊等高风险国家,暗示市场对违约可能性的重新定价。更值得警惕的是黄金价格——这个通胀预期的“温度计”已逼近历史峰值,反映出对美元信用根基的深度怀疑。密歇根大学的调查数据更直观:消费者未来一年通胀预期从2024年初的3%飙升至2025年5月的7.3%。这种预期一旦形成,将倒逼美联储陷入政策死局——降息可能推高通胀预期,
穆迪降级引爆美股‘戴维斯双杀’:科技巨头能否扛住债务飓风?

“订阅用户破240万,毛利率83%”:医疗界“拼多多”HIMS的暴利密码

一场合作引发的资本狂欢5月7日,美国在线医疗平台Hims & Hers Health(纽交所代码:HIMS)宣布与全球减肥药巨头诺和诺德达成战略合作,正式在其平台销售明星产品Wegovy(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消息一出,Hims股价盘中暴涨25%,市值突破90亿美元。这场合作不仅让沉寂数月的Hims重回聚光灯,更揭开了减肥药市场争夺战的新篇章。下图:Hims & Hers Health宣布与诺和诺德合作为什么市场如此疯狂?——答案藏在细节里价格优势:Hims将Wegovy套餐定价为每月599美元(约4300元人民币),比诺和诺德官方渠道低1400美元;服务捆绑:套餐包含24小时在线问诊、营养指导和健康追踪等增值服务,精准击中“懒人经济”痛点;用户黏性:数据显示,通过Hims平台使用减肥药的患者坚持疗程的时间比其他渠道长30%,12周平均减重7%。这不仅是卖药,更是打造“减肥生态圈”。诺和诺德看中的,正是Hims覆盖全美的240万高黏性用户——相当于每100个美国人就有1个是其客户。下图:HIMS的订阅用户快速增长从暴跌60%到绝地反击:一场FDA禁令引发的资本博弈时间倒回2024年2月,Hims股价曾从70美元高点断崖式下跌至23美元,市值蒸发超60%。导火索是美国FDA突然叫停GLP-1类仿制药销售——这类药物占Hims当时收入的15%。市场普遍认为,失去低价仿制药的Hims将被品牌药高价“劝退”用户。但剧情在4月出现神转折:闪电结盟礼来:抢先上架另一款减肥神药Zepbound(替尔泊肽),定价策略与Wegovy形成互补;绑定诺和诺德:拿到Wegovy全剂量供货权,并预留口服版GLP-1合作入口;用户逆势增长:Q1新增17万付费用户,人均消费飙升至84美元/月,同比翻倍。“这相当于在悬崖边装上了防护网。”华尔街分析师指出,Hims用两个月时间把“致命危机”变
“订阅用户破240万,毛利率83%”:医疗界“拼多多”HIMS的暴利密码
3年实盘盈利5倍 [开心]  ,在老虎证券算什么水平?

存储巨头生死劫:美光能否守住十年趋势线,一场万亿AI存储的疯狂押注

点击上面图片关注我2025年4月,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目光聚焦在一家美国公司身上:美光科技(MU)。这家存储芯片巨头在短短一个月内经历了股价暴跌25%、高管抛售股票、HBM(高带宽内存)产能售罄、关税政策突袭等一系列戏剧性事件。当市场还在争论“美光是否被低估”时,一条横跨十年的股价趋势线突然成为多空对决的战场——美光科技的股价能否守住这条趋势线,启新一轮的上涨?下文将为你分析。下图:该公司的远期市盈率接近 历史低位一、暴跌之谜:当“存储周期”撞上“黑天鹅”4月7日,美光股价跌至68.3美元,创下2024年10月以来的新低。市场恐慌的导火索看似是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的半导体进口关税政策,但深究财报会发现更危险的信号:公司当季库存周转天数从78天攀升至92天,NAND闪存库存量同比激增34%。这组数据揭开了存储行业的残酷现实——周期性魔咒仍在生效。过去十年,美光的股价走势几乎与DRAM价格指数重合:2016年行业低谷时股价不足10美元,2021年存储芯片涨价周期中冲上96美元,2025年却又因NAND供应过剩重回下行通道。而这一次,叠加关税政策的“黑天鹅”,市场情绪直接被推向冰点。但诡异的事情发生了:仅仅两周后,美光股价突然从68美元反弹至75美元。推动力并非来自财报,而是一条横跨2015-2025年的长期趋势线。技术派投资者惊呼:“十年大底已现!”但这条线真能决定美光的命运吗?下图:美光股价刚刚沿着长达十年的趋势线反弹二、十年趋势线背后:一场提前上演的“AI革命”打开美光的月线图,一条连接2015年低点(13.7美元)、2020年低点(31.8美元)、2025年低点(64.7美元)的支撑线清晰可见。这条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恰好对应着存储行业的三大转折:2015年:智能手机爆发带动移动端DRAM需求2020年:疫情催生数据中心存储芯片采购潮2025年:AI服务器引爆HBM军备竞赛而
存储巨头生死劫:美光能否守住十年趋势线,一场万亿AI存储的疯狂押注

亚马逊股价暴跌30%:是陷阱还是千载良机?三大模型揭秘2025目标价!

点击上面图片关注我一、前言:风雨飘摇中的价值机遇过去半年,亚马逊(NASDAQ: AMZN)股价从2024年8月的242美元高点跌至今日的180美元,累计回撤逾26%,市值蒸发超7000亿美元。在贸易摩擦阴霾、千亿美元AI基建投入以及全球消费信心承压等多重因素叠加之下,市场一度对这只“何以为家”的科技巨头失去耐心。投资者或许担心:当短期成本压力和政策不确定性成为重锤,亚马逊还能否继续肩负“创新先锋”和“现金流机器”的双重标签?在我看来,市场在短期风暴面前过度恐慌,却往往忽视了亚马逊背后稳定的盈利结构与长期增长动力。今天,我们将透过关税冲击的迷雾,回到最本质的财务数据和行业趋势,与读者一同寻找那份被抛弃的价值洼地。下图:亚马逊的市盈率来到30倍左右,这是有史以来最便宜的估值。二、关税风暴:短期冲击与政策拐点短期冲击显现:美国政府对中国及部分亚洲制造业中心商品加征关税后,亚马逊平台上近70%第三方卖家的成本被迫上调,部分品类综合税率一度飙升至245%。直邮小包的清关费用翻倍,小型卖家面临出货延迟和仓储积压,导致Q2电商业务收入或将同比下滑5%。物流与仓储成本的叠加,使北美自营和第三方销售的商品毛利率同步承压。消费者在通胀预期下收紧开支,部分可选品类销售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对于长期依赖规模效应和低价竞争的电商业务而言,这种短期“阵痛”并不容小觑。下图:假设没有通过与供应商的混合或谈判来降低成本,亚马逊在美国的商品成本可能“比4月2日宣布的关税增加15-20%。下图:敏感性分析,马逊可以将部分或全部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政策拐点可期:白宫在近期多次公开表态中,释放出与中方就关税问题重启谈判的信号。若中美双方能将中国商品的最高关税率由145%降至80%,卖家履约及物流成本有望降低约45%,亚马逊整体履约开支可节约约180亿美元。伴随中美双方就关键贸易议题重启沟通,市场对“关税常态化”的
亚马逊股价暴跌30%:是陷阱还是千载良机?三大模型揭秘2025目标价!

万亿级货流大迁徙:34%关税如何改写全球航运版图与资本博弈逻辑

点击上方关注我前言自2025年初美国政府对所有进口商品实施10%基本关税,并对中国等国加征高达34%报复性关税以来,全球贸易成本显著上升,航运业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关税措施不仅直接推高了运输成本,还引发了资本市场剧烈波动,进一步加剧了行业不确定性。本文在既有研究和市场数据基础上,分析关税对航运成本、贸易流向、行业结构与投资风险的多维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和未来展望。下图:经济衰退将持续多久?  我们研究了 1980 年至 2025 年金融危机的历史数据。根据历史模式,市场大约每 3.2 年进入一次调整,中位回调期为 173 天。一、关税政策背景与市场波动2025年2月,美国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基本关税,并对中国商品加征34%报复性关税,此举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航运业龙头企业警告称,新关税可能导致通胀上升、经济增速放缓,并促使客户提前囤货或改用空运以规避高额关税,从而短期内提升航空货运需求。 同日,Hapag‑Lloyd指出,关税与潜在的报复性关税将对货运需求、货物流向及运营成本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迫使其调整全球航线网络以适应新的贸易格局。 与此同时,标普500指数在关税宣布后单周下跌逾6%,纳斯达克指数一度逼近熊市区域,投资者信心大幅受挫。历史数据显示,自赫伯特·胡佛时期至特朗普第一任期,关税推出年份的主要股指平均下跌14.5%,关税与市场波动呈现高度相关性。下图:从赫伯特·胡佛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总统、乔治·W·布什总统到唐纳德·特朗普第一任期,大盘指数平均下跌了 -14.5%二、航运成本上升与贸易流向重构关税直接提升进口商成本,企业往往将额外支出转嫁至终端消费者,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根据BIMCO分析,美国对特定商品整体进口关税增幅达15–20%,相关成本压力将通过供应链层层传导至航运环节。 为规避高额关税,进口商加
万亿级货流大迁徙:34%关税如何改写全球航运版图与资本博弈逻辑

恐慌指数突破60,别人恐慌我贪婪!巴菲特意念盘活VIX极端行情的交易策略

点击上方图片关注我前言:本周一,关税阴云再度笼罩全球市场,恐慌情绪迅速蔓延,短短数小时内,波动率如同过山车般狂飙,VIX指数一举飙升至60点上方。投资者心弦紧绷。在历史数据面前,这一幕究竟预示着短期底部的来临,还是更深层次的风暴?本文将从VIX飙升的特点、历史经验及风险机遇等多维度,为您剖析当前市场脉动,提供可行的操作策略,让您在动荡中抓住机遇。一、背景概览本周一,市场因关税消息再度大幅下挫,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VIX)自低位几乎翻倍,一度突破45点,达到60左右。VIX作为衡量标普500未来30天隐含波动性的“恐慌指数”,在高位区域往往预示短期市场已临近底部。下图:本周一VIX突破60二、本次波动率飙升特点幅度:从周四收盘的24点左右,至本周一盘中一度冲至60以上,单日涨幅接近90%。速度:与去年8月因日元套利平仓引发的短暂飙升相似,上涨过程集中在半个交易日内。持续性:盘后期权数据显示,投资者对未来一周内市场大幅波动的预期依然强烈。三、历史数据回顾下表统计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VIX首次突破45点后标普500在接下来两周的表现:可以看到,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初期这两个极端事件外,VIX冲高往往对应市场的短期“抄底良机”。根据1997年以来VIX突破45点的11次历史事件,标普500表现呈现以下规律四、风险与机遇并存机遇:历史数据显示,当VIX冲击高位并维持数日,市场常出现修复性反弹。对于短线交易者而言,可考虑在恐慌情绪高涨时分批建仓。风险:本次上涨速度之快、幅度之大,说明市场担忧程度已超常规;若后续有更重大利空(如关税进一步升级或经济数据全面走弱),VIX可能继续上探,短期内仍需警惕回撤风险。五、操作建议波段交易者:可在恐慌情绪顶峰时,结合期权或杠杆工具,择机布局反向波动率策略或买入低估板块。中长期投资者:若基本面无实质性
恐慌指数突破60,别人恐慌我贪婪!巴菲特意念盘活VIX极端行情的交易策略

暴跌99.3%!美股“315黑名单”曝光:15家‘明星企业’正在割全球韭菜?

前言:一场被资本狂欢掩盖的雪崩2025年3月15日,纽约曼哈顿的街头寒风刺骨,一位名叫杰克的散户蹲在纽交所门口的台阶上,手机屏幕里是他持仓的AMC院线股票——从398美元到2.9美元,账户里的30万美元养老金荡然无存。不远处,一位年轻交易员正对着电话咆哮:“特斯拉跌破300美元了!马斯克不是说这是通往火星的船票吗?!”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美股“315式崩盘”的真实切片。过去四年,一场由散户狂热、资本叙事与宏观变局交织而成的风暴,将15只曾被奉为“信仰”的股票打入深渊。它们的总市值蒸发超万亿美元,背后是数百万散户的血泪教训。本文将以数据和案例为手术刀,解剖这场资本灾难的病灶,并探寻散户投资者的生存法则。下图:美股有时候跟大A何其相似一、绞肉机名录:15只股票的兴衰档案1.Peloton(PTON)171美元至6.9美元|跌幅96%昔日光环:2021年的Peloton是“疫情造富神话”的代名词。当全球健身房关闭时,它的健身单车被抢购一空,股价一年暴涨434%。创始人约翰·弗利登上《时代》封面,豪言“重新定义人类健康”。华尔街将其对标苹果,称其硬件+订阅模式将颠覆传统健身行业。崩塌真相:2023年后,健身房复苏致硬件销量暴跌60%,但管理层仍执意投入10亿美元扩建工厂。至2024年Q4,公司现金储备仅剩1.2亿美元,被迫以0.3折价格出售股权融资。深层逻辑:误将短期供需错配视为长期商业模式,忽视传统健身房年费仅其硬件1/10的价格优势。下图:PTON股价图下图:PTON的健身产品2.AMC院线(AMC)398美元至2.9美元|跌幅99.3%昔日光环:2021年“散户革命”的标志。Reddit网友用表情包和集体买入击溃华尔街空头,股价从2美元飙升至72美元。CEO亚当·阿伦发行NFT门票,宣称要“用区块链革新影院体验”,散户高呼“这是平民对抗资本的胜利”。崩塌真相:2023年《复仇
暴跌99.3%!美股“315黑名单”曝光:15家‘明星企业’正在割全球韭菜?

36万亿美债信用崩盘倒计时:黄金价格突破1000元/g的终极推演与非线性计算模型

2025年3月,特朗普在海湖庄园推出的“百年零息债券置换计划”如同一场金融地震,其核心逻辑是将美债从“全球信用资产”异化为“地缘政治武器”。通过强制北约盟友将现有36万亿美债置换为100年期无息、不可交易的债券,美国试图将债务直接赖掉。这一政策直接摧毁了美债的流动性、偿付信心及政治中立性三大基石,迫使全球资本重新评估美元资产的避险属性。当美债沦为政治博弈工具,将直接导致黄金的开启暴涨模式。    本文将采用量化金融模型为您深度计算特朗普这次美债豪赌对国际金价的影响。一、懂王的“金融核弹”:美债重组与北约退群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核心已从“美国优先”升级为“美国独行”。在美债问题上,懂王祭出两记重拳:1. 该政策要求外国债权人将持有的美债置换为100年期零息不可交易债券,即美国在100年内无需支付利息,到期后仅偿还本金。若债权人需资金周转,只能向美联储抵押债券借贷,但需支付利息。这相当于将现有债务转化为永久免费贷款,被经济学家称为“变相赖账”。例如,持有10年期4%利息债券的债权人被迫接受无息且流动性锁定的百年债券,直接削减美国短期偿债压力,但严重损害美债信用下图:美国国债规模36万亿美元2 北约保护费勒索:以退出北约相威胁,要求盟友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否则停止军事庇护。德国、挪威等国已开始紧急扩军,但代价是牺牲民生支出,引发国内抗议。这一策略的本质是 将美债从“信用资产”变为“地缘政治武器。通过债务绑架盟友,美国试图将36万亿美元债务危机转嫁给北约国家,同时逼迫欧洲承担更多安全成本,为美元霸权续命。下图:北约各国国防开支二、连锁反应:欧洲觉醒、美元裂痕与黄金狂潮欧洲的“三线反击”1 金融去美元化加速:挪威主权基金(规模1.77万亿美元)已抛售苹果、英伟达等美股,转而购买黄金和欧元债券;德国计划发行“欧洲安全债券
36万亿美债信用崩盘倒计时:黄金价格突破1000元/g的终极推演与非线性计算模型

深度解析:纳斯达克指数暴跌,用数据计算底部在哪里?

2025年伊始,纳斯达克的涨势戛然而止,市场的狂热情绪正在被现实拉回。截至3月4日,纳指较年初高点回撤逾15%。Meta等企业凭借稳健的业绩表现撑起市场信心,而特斯拉、亚马逊、苹果等龙头却深陷增长困境,市值承压。在AI叙事与基本面盈利能力的博弈下,市场开始重新审视科技股的估值体系:当前36.16倍的静态市盈率,是技术革命的合理溢价,还是泡沫破裂的前奏? 一、业绩分化:科技巨头的增长分水岭 最新财报季清晰地揭示了科技板块的两极分化。Meta受益于AI驱动的广告变现能力,其净利润同比激增49%,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而苹果却在大中华区市场遭遇13%的营收下滑,暴露出硬件创新乏力的问题。特斯拉的处境更显严峻,在定价压力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单车均价环比下降2200美元,毛利率跌至历史低点,市场对其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产生质疑。 与此同时,云计算市场的放缓也给科技巨头带来隐忧。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的增速分别降至19%、21%和30%,均低于市场预期。Alphabet宣布将2025年资本支出上调至750亿美元,试图加码AI基础设施建设,但投资者开始担忧,巨额投入是否能够及时转化为实际收益?AI热潮下,盈利兑现周期的延迟,正成为市场重新评估科技股估值的重要变量。 二、估值体系的重塑:信仰定价走向盈利锚定 纳斯达克估值体系的重构,受到三大因素的共同约束。 1.历史估值区间的警示 当前36.16倍的市盈率远高于纳指过去十年的26-33倍区间,并已逼近历史91.7%分位点。虽然尚未触及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极端水平,但对比标普500指数28.9倍的市盈率(十年均值24.3倍),科技股的估值“泡沫化”迹象明显。 下图:巴菲特指标远超合理估值 2. 盈利质量的动态调整 2024年,纳斯达克100指数的成分股ROE(净资产收益率)曾高达46%,但202
深度解析:纳斯达克指数暴跌,用数据计算底部在哪里?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