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小師弟
投行小師弟
小师弟这厢有礼了!
IP属地:福建
0关注
26粉丝
0主题
0勋章

几家汽车相关公司齐上港股,我为何看好均胜电子?

最近智能车链又热了,今天(6号)均胜电子、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同期上市港股,把国内几家头部智能汽车企业全摆上了交易盘。虽然上市首日表现都一样,但是这几家都体现了未来趋势和方向,修复还是可以预见的。 那么,话说回来,肯定在上市招股的时候,很多人纠结选哪个合适?其实现在大部分人都在盯业务盯业绩,我反而更愿意从底层逻辑看:谁的路径最确定、兑现周期最短、资本结构最健康,才真的能长期持有。 一句话总结,当市场疲态时,确定性比想象力更值钱。 (上市核心信息对比) 先说均胜。 它走的是“从车到机器人”的产业路径,智能安全起家,切入智能驾驶,延展到机器人系统。 从离手检测方向盘、DMS,到舱驾融合域控、再到机器人四肢/胸腔/全域控制器,不断把未来装到车上、装到机器人上。 所以均胜的成长节奏不依赖政策放行,也不靠补贴兜底,而是技术迭代、产业放量、全球配套的结果。 这也是一条市场愿意买单的创业路径。 反观小马与文远,代表的是技术范式与商业模式探索。 技术没问题、团队没问题,甚至方向我认为都是正确的。 但当我们投入资本的时候,必须诚实:Robotaxi还在等商业拐点。 小马智行在走“AI模型驱动自动驾驶”路线,技术先进但商业节奏取决于法规、城市开放速度、成本结构;文远知行更接近城市Robotaxi服务企业,能力很强,但模式本身离盈利闭环还有距离。 这不是唱衰,只是周期顺序不同。我个人认为AI驱动出行一定会成功,但资本回报先后有先后。 至于我会怎么选,其实在这个周期,我更愿意把大仓位给“未来已经在落地的公司”。 不是因为Robotaxi不香,而是因为市场此刻对现金流、交付、资本结构安全更敏感。这不妨碍未来买小马、文远,但优先级我心里很清楚。 $均胜电子(00699)$
几家汽车相关公司齐上港股,我为何看好均胜电子?

赛力斯挂牌港交所 成年内全球规模最大车企IPO

11月5日,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力斯”)正式以“9927”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成为行业内又一家实现“A+H”两地上市的新能源车企。此次募资净额140.16亿港元,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车企IPO,也是今年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随着上市钟声的敲响,赛力斯迎来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站在新起点,赛力斯将顺势而为,开拓一条属于中国高端汽车的全球新赛道。”上市仪式上,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如是表示。 赛力斯此次赴港IPO,顺应了龙头企业赴港上市的趋势。上市后,赛力斯成为继蔚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汽车”)等车企后,又一家登陆港股的汽车企业。 如何看待赛力斯赴港上市?一位投资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赛力斯赴港上市,为市场带来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聚焦全球化、高端化 根据全球发售安排,赛力斯此次计划发行1.002亿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002万股,国际发售约9018万股(可予重新分配及调整)。从发行价格看,本次H股发行的最终价格为每股131.50港元(不包括1%经纪佣金、0.0027%证监会交易征费、0.00565%联交所交易费及0.00015%会财局交易征费)。 市场对赛力斯的赴港上市反应热烈。自10月27日启动港股招股以来,赛力斯迅速引爆市场热情,认购热度持续高涨。赛力斯香港招股公开发售超额认购133倍,融资认购超1700亿港元。 值得关注的是,22家基石投资者为赛力斯的上市背书,基石投资者涵盖施罗德、韩国Mirae、中邮理财、林园基金、重庆渝富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从1986年重庆巴县起家的一家弹簧厂,到如今赴港上市,赛力斯的成长史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崛起的转折点源于2016年。这一年,赛力斯前瞻性地布局新能源赛道。2021年,赛力斯与**技术有限公司跨界
赛力斯挂牌港交所 成年内全球规模最大车企IPO
avatar投行小師弟
11-05 16:27

地平线与大众汽车集团深化战略合作,以开放技术底座驱动智能驾驶规模化落地

11月5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正式宣布: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智驾科技企业地平线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酷睿程 (CARIZON) ,将在中国自主设计与研发系统级计算方案,为大众汽车集团的高级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强力支持。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在智能出行核心技术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地平线将凭借在软硬件协同、高性能计算方案研发、及规模化量产领域的深厚积累,助力大众汽车集团进一步推进“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同时,这也意味着地平线与大众汽车集团的合作再次迎来战略升级,迈入计算方案联合定义与共同开发的“深度共创”新阶段。 图片 此次系统级计算方案的开发将整合大众汽车集团在工程体系与系统集成方面的全球经验,与地平线强大的软硬结合技术能力和本地量产优势,联合打造中国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的“智慧大脑”。该计算方案将以“智能高效”为目标,通过算法优化实现算力功耗与系统性能的最佳平衡,进一步提升大众汽车集团在华智驾系统的安全性与可扩展性。它赋予车辆“思考”的能力,能够实时处理来自摄像头和传感器的大量数据,并在复杂路况中做出更安全、顺畅、智能的决策,助力大众汽车集团打造真正符合本地道路交通与用户驾驶习惯的出行体验。 目前,酷睿程的首款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解决方案将于2025年正式投入量产,为双方在华智能驾驶自主研发合作的“第一阶段”画上圆满句号。随着自研系统级计算方案的发布,合作“第二阶段”正式开启,地平线将进一步赋能大众汽车集团强化本土智驾全栈研发能力,推动高性能、安全可靠的一体化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规模化量产与商业落地。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 (Dr. Oliver Blume) : “作为一家全球科技驱动型企业,大众汽车集团持续在关键未来技术领域夯实创新根基。中国市场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中国自主设计与研发系统级计算方案,
地平线与大众汽车集团深化战略合作,以开放技术底座驱动智能驾驶规模化落地
avatar投行小師弟
11-05 13:37

市场的盲点,我们的机会:写在找钢财报“洗澡”前夜

近日跟随朋友一起走访找钢,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低估之下的力量积蓄。 市场对其当前的财报数据多有议论,但经过这次与管理层的面对面,向我们展示其下是商业模式的强大韧性和即将爆发的增长动能,才发现我看到的只是一层被暂时扭曲的表象。 找钢的生意模式,本质上不是钢材贸易,而是B2B三方平台(纯平台,不做自营),属于免费询报价+交易成交收费+增值服务模式。传统贸易商赚的是信息不对称和资金周转的钱,重资产、高负债是常态。 所以,当我们看到找钢健康的经营性现金流时,就明白,这已经不是同一个维度的竞争。 过去的钢贸商,是资产负重、求着银行做担保、求授信的乙方;那么现在的找钢,是手握海量客户和真实交易数据,反过来与银行合作,希望它能推荐优质客户的资产方。 也就是说现在的找刚不需要承担资金风险,从每一笔成交中抽取大约单吨6块的佣金,同时提供物流、信息化的增值服务。 从图上可以看到上一个交易日324376吨,那么就是近200万的毛利。 但是找钢从上市跌到现在,已经只剩下20亿市值,可见已经显著低估。 我觉得当前市场的低估,很大程度上源于当前财报未能完全体现其真实盈利能力。 根据沟通,这主要是由于优先股,账面的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几乎全都是优先股导致。并且表明,明年这些影响将消除,届时一个财务上更“干净”、盈利能力更强的找钢将呈现在市场面前。 再看增长空间。国内钢铁电商的渗透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这是一个万亿级的赛道,远未到天花板。并且,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找钢正在复制并优化其在国内验证成功的模式,如今海外利润贡献已实现翻倍增长。这部分增长,目前的估值体系并未充分计价。 当前的找钢,正处在一个基本面向上、财报即将修复、增长引擎强劲、估值却被压制的黄金节点。 提问的最后董事长特别强调,找钢的收入与钢价周期关联度非常低,只要这个星球还需要钢铁,那么就需要找钢,且钢铁线上化交易趋势不可逆。
市场的盲点,我们的机会:写在找钢财报“洗澡”前夜
avatar投行小師弟
11-05 10:38

政策引爆AI+医疗赛道,一脉阳光迎来重大机遇

不知道大家看了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11月4日发的《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没有。说实在的,这个意见信号意义非常强,实际上为AI+医疗产业化指明了清晰路径:通过“场景开放+数据流通+标准制定”三轨并进,推动AI医疗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 对一脉阳光而言,影响非常巨大,因为公司“区域影像中心+数据沙盒交易+基座模型”的商业模式,与政策导向属于高度共振。这相当于政策直接为业务模式“背书”,感觉有点要起飞的架势了。 梳理了一下这个《实施意见》,实际上最重要的是明确了2027年和2030年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一是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一批医疗卫生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二是到2030年基层诊疗智能辅助应用基本实现全覆盖,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等应用。 实际上这个目标给行业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更从应用场景、数据基础、安全监管等方面构建了完整的支持体系。 具体可以从这三个角度说说,大家也可以一同判断在政策东风+技术卡位之下,一脉阳光能否成为AI医疗赛道下一匹“黑马”? 1、政策利好,打开市场空间 《实施意见》将“人工智能+基层应用”放在首位,开篇就强调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智能应用,提升诊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慢病协同管理等便民惠民服务智能水平。 感觉是不是和一脉阳光的业务布局不谋而合了。当前,一脉阳光所运营的影像中心数量和覆盖的县级行政区远超同行。截至2025年上半年,一脉阳光已运营115个影像中心,覆盖了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后续在政策的推动下,地方采购和财政支持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再结合今年10月一脉阳光已中标的天津北辰区域共享中心,这种模式只要做好了,就是样本,完全可以在全国快速复制推广,为公司带来持续的项目来源和业绩贡献。 2、数据要素商业化,开拓新增长点 政策明确支持在合规框架下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实施意见
政策引爆AI+医疗赛道,一脉阳光迎来重大机遇

圣贝拉集团与和睦家再度联手,深度触达孕产养护全面需求

10月28日,家庭护理龙头圣贝拉与北京和睦家京北妇儿医院推出联合护理套餐。 本次的联合套餐,是北京和睦家在孕产养护领域与圣贝拉集团达成的一次深度专业协作,旨在共同探索医疗级孕产照护新模式。合作依托北京和睦家专业的医疗技术和圣贝拉集团定制化康养月子专业服务,旨在呈现出以“专业品质保障”为核心的闭环式照护,精准触达新生妈妈对“安全+专业”双重信赖的需求。本次合作也标志着圣贝拉集团与北京和睦家正式达成合作,成为其在月子中心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 “1+3”孕产养护闭环背后的专业接力 圣贝拉集团与和睦家医疗本次推出的联合套餐名为“1+3孕产养护计划”,是基于新一代母婴家庭对‘医疗安全+专业养护’的升级需求所打造的顶配养护服务。 其中“1”是指在产后,也就是医养服务的前7天,由和睦家提供医疗级产后修复,依靠其“儿科/康复科/营养科/中医科”等遵循国际标准的多学科专业诊疗,每位用户可获得医疗团队综合诊疗以及护理团队24小时的全天候守护,用专业确保用户安心丝滑度过脆弱敏感期。和睦家医养体系已经过众多临床验证,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而“3”是指新生妈妈在北京和睦家完成医疗级修复后,也就是医养服务的后21天,由圣贝拉集团提供定制化的康养月子,用户按自身需求可选择匹配以活力为核心的“小贝拉”、以愈疗为核心的“艾屿”、以高奢为核心的“圣贝拉”等不同的护理模式,从“医”“养”“护”“食”“愈”的五维体系为新生与母亲提供全面照护。 “1+3 孕产养护计划” 以 “7 天医疗守护 + 21 天定制康养” 的无缝衔接,将北京和睦家的专业医疗资源与圣贝拉的精细化照护体系深度融合。它既用多科专家团队与全天候守护筑牢母婴安全底线,又以多品牌、五维化的定制服务满足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实现了 “医疗安全” 与 “专业养护” 的双重升级。 强强联合,携手专业集团巩固服务护城河 圣贝拉集团成立于2017年,始终致力
圣贝拉集团与和睦家再度联手,深度触达孕产养护全面需求

攻克“癌王”最险靶点!劲方GFH375联合疗法进入一线临床

劲方医药宣布GFH375联合疗法治疗KRAS G12D突变晚期实体瘤的Ib/II期试验首例患者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完成入组。此项研究(GFH375X1202)于9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准,该研究包含GFH375(口服KRAS G12D抑制剂)联合西妥昔单抗或化疗两项联合疗法;其中GFH375联合化疗方案为一线胰腺导管腺癌(PDAC)治疗方案。 “不可成药”抗癌靶点再突破 沙利文数据显示G12D突变亚型在KRAS突变中占比最高(近30%),2025年全球KRAS G12D突变新发患者预计接近138万;同时,科研文献显示近四成胰腺癌患者存在KRAS G12D突变,未满足临床需求巨大,预计2025年全球胰腺癌药物市场规模将增至数十亿。胰腺癌当前标准治疗非常有限且效果不佳。化疗作为主流方案,其疗效已触及瓶颈,例如,对于局部晚期患者,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方案的中位总生存期仅能延长半年左右。免疫疗法等其他治疗途径也因胰腺癌独特的肿瘤微环境而屡屡受挫,响应率极低。 GFH375单药疗法于2024年6月获批进入I/II期试验,GFH375/VS-7375今年已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可用于一线及后线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KRAS G12D突变型PDAC患者。根据刚刚结束的ESMO会议口头报告,GFH375单药试验中59例晚期及后线患者(近70%为3线及以上)接受首剂GFH375治疗距数据截止日至少4个月、并接受至少一次治疗后评估:客观缓解率为40.7%,疾病控制率为9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52个月,4个月总生存率为92.2%。  港股18A近年来募资之冠 已达成多项BD授权 劲方医药为IPO阶段首个拥有上市产品及授权收入的18A板块新药企业。氟泽雷塞为国内首个、全球第三个上市的KRAS G12C抑制剂,劲方在氟泽雷塞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已完成多靶点、多分子形
攻克“癌王”最险靶点!劲方GFH375联合疗法进入一线临床
$蔚来(NIO)$ $蔚来-SW(09866)$ 套路都看腻了:先放“内部邮件”,再发起集体诉讼,媒体配合唱空。但蔚来用户量破50万,NIO House开到欧洲五星商圈,德国车主实测换电视频点赞破百万。产品说话的时代,鬼故事只能吓退韭菜,吓不走真爱粉![笑哭]

光伏行业要大洗牌!交银国际点名看好协鑫科技,下一波行情机会在这里?

最近这段时间关注光伏板块的朋友应该都注意到了,协鑫科技搞了个大动作 - 募资54亿港元引入中东资本。不过今天我想重点聊聊的是,这件事背后一个更值得关注的信号:交银国际最新发布的研报直接点名看好协鑫科技,把它列为首选股!这种明确的态度在近期光伏板块的研报中可不常见。 能耗新规成游戏规则改变者,颗粒硅优势凸显 交银国际这份报告写得相当直白。他们明确指出,刚刚征求意见的《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这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成为行业真正的分水岭。关键点在于,新规把能耗标准分成了三级,比7月份行业讨论时的标准还要严格。 我仔细研究了下这个标准,它可不是闹着玩的。按照交银国际的分析,达不到三级标准的企业要被限期整改,如果整改后还达不到二级标准,那就面临强制关停的命运。这种力度在光伏行业还是头一回见,说明政府这次是铁了心要通过提高技术门槛来推动"反内卷"。 而协鑫科技的颗粒硅技术,正好卡在了这个历史节点上。交银国际预计,新规实施后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将从现在的350万吨大幅减少到240万吨左右,降幅高达31.4%!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能耗最低的颗粒硅生产商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供给侧改革加速,龙头优势进一步放大 其实如果我们把交银国际的这个判断,和协鑫科技刚刚完成的54亿港元募资结合起来看,画面就更加清晰了。协鑫科技在公告里明确说,这笔钱要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资金储备,还要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整合低效产能。 这不正好和交银国际的预测形成了完美呼应吗?一方面政策在加速清退落后产能,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在主动推进行业整合。这种"政策+市场"的双重驱动,会让协鑫科技这样的龙头企业优势更加明显。 交银国际在报告中特别强调,看好能耗最低的颗粒硅生产技术商,并且直接把协鑫科技列为首选股。这种明确的投资建议,背后是对公司技术路线和行业地位的深度认可。 成本优势+政策红利,双击效应正在形成 我们再来看看协鑫
光伏行业要大洗牌!交银国际点名看好协鑫科技,下一波行情机会在这里?

高盛首次覆盖禾赛-W(02525),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定为281港元。

高盛发布研报称,随着激光雷达今年在中国市场加速普及,并于2026至2027年开始在全球车企实现大规模量产,预测至2030年海外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将达300万台,相当于中国市场2025年的规模。高盛首次给予禾赛(02525,HSAI.US)H股“买入”评级,目标价281港元,美股目标价由26.3美元由上调至36美元,评级亦为“买入”。    该行预测,至2030年海外ADAS客户将为禾赛贡献10%的出货量、20%的收入及23%的毛利,且毛利率较国内产品高10个百分点。该行目前预测禾赛2030年收入及净利润将分别达140亿及3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料达21%,并将2026至2027年净利润预测上调11%至17%。 $禾赛(HSAI)$ $禾赛-W(02525)$
高盛首次覆盖禾赛-W(02525),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定为281港元。

协鑫科技获国际资本战略投资 以技术与资本双轮驱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与我国“双碳”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阶段,反内卷政策给与了不错的支持,强调应推动产业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光伏行业作为绿色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走出同质化竞争与低价内耗的困境。 行业龙头企业协鑫科技近日宣布获得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无极资本(Infini Capital)的战略投资,这一合作不仅为企业注入新的发展动能,更通过“市场化兼并重组+政策强制约束+技术淘汰机制”的多元路径,贯彻落实“反内卷”指导精神,为产业高质量升级树立了标杆。 技术领先与稳健运营,构筑高质量发展双引擎 协鑫科技凭借全球领先的颗粒硅(FBR)技术,建立起以“低成本、低能耗、低碳排放、高品质”为核心的“三低一高”优势。该技术积极响应《“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低碳高效的发展要求——包头基地颗粒硅的“大门到大门”碳足迹仅为16kg CO₂e/kg,远低于行业平均的50kg CO₂e/kg。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减少环境负荷,更成为协鑫打破行业内卷、实现差异竞争的关键支撑。 在运营层面,协鑫展现出卓越的管控能力。公司坚持以销定产,合理控制库存,中报显示其库存水平处于健康区间,显著降低行业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同时,企业坚守现金流安全底线,2025年上半年实现EBITDA约3.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25.8%。在品质方面,协鑫持续推动颗粒硅产品迭代,2025上半年超过75%的产品五元素金属杂质含量≤0.3ppbw,浊度≤70NTU的产品比例跃升至57.4%。高品质产品赢得下游客户青睐,推动市占率提升至24.32%,有效避开了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国际资本赋能全球布局,开拓产业协同新路径 协鑫科技此次获得无极资本的长期资金支持,显著增强了其技术话语权与抗周期能力。无极资本双总部位于阿布扎比和香港,投资覆盖战略新兴科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高增长领域,已累计向中国高科技企业
协鑫科技获国际资本战略投资 以技术与资本双轮驱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禾赛科技新签美国头部Robotaxi公司超四千万美元激光雷达订单

2025年9月15日,全球自动驾驶出行激光雷达解决方案领导者禾赛科技(纳斯达克:HSAI)今日宣布,与一家美国领先的头部Robotaxi公司进一步深化合作,签订了价值超过四千万美元的激光雷达订单。禾赛将作为其唯一的激光雷达供应商提供远距和近距激光雷达产品,订单计划将于2026年底前完成交付。这一合作充分彰显了禾赛在助力下一代自动驾驶车队规模化发展中的可靠合作伙伴地位。 据国际权威机构 Yole Group 发布的《2025 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报告》显示,禾赛科技在 2024 年全球 L4 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场占有率达61%,连续四年蝉联榜首,是全球头部自动驾驶企业的核心传感器供应商首选。 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及CEO 李一帆表示:“此次深化合作印证了全球头部Robotaxi企业对禾赛技术实力、产品可靠性及规模化量产能力的认可,当行业从试点示范迈向规模化部署阶段,禾赛将持续提供行业领先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满足最高标准的安全要求,为大规模无人驾驶车队保驾护航。” 依托全球影响力的持续扩大,禾赛通过本次合作进一步强化承诺——以高性能、高可靠且可扩展的激光雷达系统推动自动驾驶发展,全面满足行业最严苛的要求。 $禾赛-W(02525)$ $禾赛(HSAI)$
禾赛科技新签美国头部Robotaxi公司超四千万美元激光雷达订单
注意到元保现金流增长很不错,是个好信号$元保(YB)$
@读财报话新股:元保股价回调是机会还是风险?个人视角下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传中移动“不私有化”香港宽频:稳定派息+协同效应,股东是不是要坚定持有?

昨夜(3日)香港宽频公告中移动持股达70.7%后,市场最关心的不是股价短期涨跌,而是那个反复被提及的关键词——“不私有化”。 有消息人士透露,中移动依旧无意私有化。反复咀嚼一下,市场最担心的“私有化”风险被明确排除,港股“收息党”们终于能松口气——中移动不私有化,还会继续让香港宽频继续“派息养家”。这种“稳中求进”的策略,恰恰击中了散户的软肋:谁不想既拿股息,又赌个未来?因此,用时间换空间,做“聪明”的长期股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个人想说三点: 1.一场“双赢”的信任契约​​​​ 现在来看,中移动承诺用自身“钞能力”为香港宽频“减负”。市场消息说,中移动将维持香港宽频的上市地位,支持香港宽频改善财务状况,合并后可助香港宽频获得更优惠的融资条件及偿还债务,预计每年减轻高达6亿至7亿港元的利息支出,相当于直接给公司利润表“做外科手术”。同时,中移动过往都稳定派息,估计入主香港宽频之后大机会贯彻这做法,加上改善的财务状况和中移动收入等协同很快兑现之后,香港宽频的股息率价值会有显著的提升。 算一算,我们以香港宽频当前5.1港元的股价计算,若真能兑现,股息率可能还有提升。这让我想起当年长和系重组时的“现金奶牛”效应,所以说,资本市场的记忆总是惊人的相似。 2.香港电讯的“双巨头时代”来了 中长期以来,香港电信市场由香港电讯(HKT)、和记电讯、香港宽频三分天下。中国移动的入局,应该会改写了游戏规则。现在移动香港+香港宽频的组合,手握500万移动用户+240万光纤家庭用户,直接把香港电讯(HKT)从“独孤求败”干成“守擂者”。 同时,中移动的5G网络与香港宽频的光纤入户结合,将催生“云网融合”新业态。中移动有意利用其行业领先的专长及优势来增强香港宽频的竞争地位,并扩大市场占有率,把协同效应最大化,最终能为一直支持香港宽频的股东带来中长远价值。参考中国移动在A股对物联网
传中移动“不私有化”香港宽频:稳定派息+协同效应,股东是不是要坚定持有?

高盛:升地平线机器人-W(09660)目标价至14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高盛发布研报称,地平线机器人-W(09660)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68%,好过预期,主要因Journey 6出货量攀升。该行对地平线超级驾驶(HSD)系统于下半年起量产持积极看法。另外,地平线机器人上半年NOA功能产品出货量达98万件,占总出货量50%,推动平均售价提升。该行预期产品组合将持续向更高端的软硬件整合解决方案升级;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由13.13港元升至14港元。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
高盛:升地平线机器人-W(09660)目标价至14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找钢集团2025上半年国内业务稳中有进,AI与多品类策略驱动新增长

在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中,找钢集团(6676.HK)除了国际业务表现亮眼,其国内基本盘同样保持稳健增长,AI战略落地成效显著,非钢业务快速拓展,展现出全面的发展动能。 一、钢铁交易基本盘稳固 上半年,找钢集团实现钢铁交易额638亿元,钢铁交易吨量超1910万吨。尤其第二季度平台钢铁交易量环比提升54.8%,同比亦有显著增长,反映交易业务回暖趋势明显。平台累计注册供应商超过1.6万家,客户超18.9万家,覆盖SKU种类超过65万,生态规模持续扩大。 公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小企业交易服务的单吨佣金同比增长27.5%,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user-image 二、非钢业务快速崛起 在坚持钢铁主业的同时,找钢集团积极推进“多品种化”战略,非钢业务迎来高速成长。报告期内,非钢交易额达2.1亿元,同比增长23.0%。其中,电工电气类业务表现尤为突出,交易额1.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08.9%。 截至2025年6月30日,非钢业务已合作供应商576家,服务客户2128家,覆盖SKU超3935种,完成订单31498笔。7月,找钢与托克集团合作推出“宗金汇”有色金属电商平台,试运行期间交易额突破2500万元,开局良好,为集团拓展大宗商品多元交易奠定基础。 三、AI商业化实现突破 2025年是找钢集团全面推动AI战略的关键一年。5月,找钢产业AI大模型正式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成为业内少数具备合规AI大模型能力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期内新签AI产品销售合同达32.3万元,AI商业化迈出实质性一步。 集团还对自研的AI交易助手、物流智能跟踪系统、自动化数据分析工具等核心数字资产完成“数据资产入表”,形成数据资产总值230万元,其中AI交易助手贡献120万元。AI技术的深入应用,推动公司运营效率提升,上半年营业费率同比下降0.3%。 四、金融业务恢复与新品类拓展 7月,找钢集团携手重庆富民银
找钢集团2025上半年国内业务稳中有进,AI与多品类策略驱动新增长

MSCI指数调整今日盘后生效!科技股等或迎增量资金,外资集体看多中国资产(附概念股)

日前,全球知名指数公司MSCI宣布了2025年8月份的指数审议结果。本次调整将于8月26日收盘后生效。在MSCI的系列指数中,涉及A股的包括MSCI中国指数、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等。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MSCI中国指数。根据规则,相关个股一旦进入MSCI中国指数,便会同时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从而获得大量的全球被动资金跟踪。 MSCI中国指数调整涉及哪些标的? 具体来看,MSCI中国指数本次新增14只标的,包括 三生制药 (01530.HK) 、中信金融资产 (02799.HK)、 地平线机器人-W (09660.HK) 、 万国数据-SW (09698.HK) 、老铺黄金 (06181.HK)、 美图公司 (01357.HK) 、 网易云音乐 (09899.HK) 、 科伦博泰生物-B (06990.HK) 、 药明合联 (02268.HK) 等9只港股公司股票,反映出近期港股科技、创新药、新消费等板块强势上涨,相关上市公司有望迎来更多增量资金。 此外,还有新增指南针 (300803.SZ)、中信银行 (601998.SH)、巨人网络 (002558.SZ)、艾力斯 (688578.SH)、景旺电子 (603228.SH)5只A股公司股票。从市场表现看,新纳入的5只A股标的今年以来表现亮眼。截至8月22日收盘,巨人网络今年股价涨幅高达141%,景旺电子涨幅100%,中信银行作为此次纳入的最大市值A股,年内涨幅达到17%。 公开资料显示,MSCI系列指数在国际资本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其中,MSCI中国指数是由MSCI编制的跟踪中国概念股票表现的指数,是全球投资者投资中国资产的风向标,由于该指数被嵌套进MSCI新兴市场指数,因此股票进入MSCI中国指数,便意味着进入了MSCI全球标准指数系列。 市场人士表示,市场普遍关注8月26日收盘后生效带来的被动资金效应。由于M
MSCI指数调整今日盘后生效!科技股等或迎增量资金,外资集体看多中国资产(附概念股)

奥克斯电气冲刺港股IPO,全球空调五强一季度营收超93亿元

近日,家电行业传来重磅消息——奥克斯电气在港交所公告,公司拟全球发售约2.07亿股,预期股份将于2025年9月2日开始在香港联交所买卖,由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这意味着奥克斯电气离登陆港股市场仅一步之遥,引发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据此前媒体报道,企业计划最早于今年9月完成上市,预计募集资金规模在4.2亿至6.1亿美元之间,显示出市场对其业务模式和增长潜力的高度认可。 作为全球领先的空调提供商,奥克斯电气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更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真正实现了从中国品牌到国际品牌的跨越。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奥克斯电气在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超过93亿元,延续了近年来的高速增长态势。更令人瞩目的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以销量计算,奥克斯电气在2024年已成为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7.1%,展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多品牌+全渠道,奥克斯电气如何实现持续高增长? 奥克斯电气并非一夜成名,而是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扎实积累。从1994年品牌创立至今,企业逐步从国内新兴品牌发展为全球空调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其成功的关键,可以归结为清晰的多品牌战略和创新的渠道模式。 在主品牌“奥克斯AUX”的基础上,公司还孵化了“华蒜”、“AUFIT”等面向不同人群的子品牌,并推出了ShinFlow等高端系列,实现了从大众市场到高端需求的全覆盖。这种品牌矩阵不仅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多样化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整体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奥克斯电气在销售模式上大胆创新。企业首创“减少经销层级,让利消费者”的模式,并推出“小奥直卖”应用程序,赋能经销商并构建起独特的直卖生态系统。这一策略尤其契合当下消费者注重性价比、偏好直接交易的趋势,为企业带来强劲动力。 智能制造与技术创新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奥克斯电气始终将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置于核心位置。公司不仅是智能空调领域的
奥克斯电气冲刺港股IPO,全球空调五强一季度营收超93亿元

奥克斯电气今起招股 预计将于9月2日开始在联交所买卖

8月25日早间,奥克斯电气发布公告,公司拟全球发售约2.07亿股股份(视乎发售量调整权及超额配股权行使与否而定),中国香港发售股份1035.82万股,国际发售股份约1.97亿股。 将自2025年8月25日至8月28日招股,预期定价日为8月29日;发售价将为每股发售股份16.00-17.42港元,每手买卖单位为200股,为独家保荐人;预期股份将于2025年9月2日开始在联交所买卖。 过往报道,7月16日,港交所文件显示,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招股书披露,该公司是全球前五大空调提供商之一,集家用和中央空调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2024年,按销量计算,奥克斯电气是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市场份额达7.1%。 于业绩记录期内,奥克斯电气的收入由2022年的人民币19,527.6百万元增加27.2%至2023年的人民币24,831.8百万元,并进一步增加19.8%至2024年的人民币29,759.3百万元。此外,其收入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人民币7,362.6百万元增加27.0%至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人民币9,352.4百万元。 $奥克斯电气(02580)$ @爱发红包的虎妞 @小虎活动
奥克斯电气今起招股 预计将于9月2日开始在联交所买卖

百果园战略调整阵痛期终结:门店优化收官释放困境反转动能

2025年8月21日晚,百果园集团交出了2025年中期答卷:收入43.76亿元,同比下滑21.8%,归母净亏损3.42亿元,毛利率跌至4.9%。但若穿透数据表象,这家水果零售龙头的转型逻辑已逐渐清晰——门店网络优化收官、单店模型修复、战略纵深突破,标志着其正式迈入“减脂增肌”的新周期。   一、门店调整收官:从规模扩张到效率提升 财报披露,百果园的门店数量从2024年6月的6025家锐减至2025年6月的4386家,收缩幅度达27%。但从公司公告中可以看出,此次闭店主要为公司优化门店网络所做的主动战略选择,其数字调整的背后,实际上体现出战略逻辑的根本:关闭低效门店不是收缩,实际上是资源的再配置。 而今,其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从毛利来看,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6.2亿元,毛利率为11.1%,2024年下半年由于战略调整原因,其毛利额下滑至1.5亿,毛利率也下滑至3.1%,但是经过今年上半年的门店优化及盈利能力的改善,其毛利上升到了2.2亿元,毛利率也提升至4.9%,环比去年下半年,有1.8个百分点的增长。 在22日上午业绩发布会上,公司管理层还透露2025年H1单店来客数同比增长12.6%,单店毛利额同比亦实现个位数增长。截至6月底,一线至三线门店占比分别为26%、36%、38%,分布更均衡。 这一调整暗合零售业“大店换小店、商圈换社区”的趋势。更关键的是,门店网络优化已释放出明确的重启信号。百果园管理层表示,门店网络优化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由于当前门店毛利率及净利率已恢复至较健康水平,加盟商盈利能力改善信心增强,此外,上半年部分闭店属临时性调整,目前正积极选址重启,同时,公司推出多项门店支持政策,包括开业补贴、特许权使用费减免、开店成本压缩等,预计下半年有望实现100家左右净开店。 二、定价权重构:从价格战到心智战 在进行门店网络优化的同时,百果园高质价比战略攻坚依
百果园战略调整阵痛期终结:门店优化收官释放困境反转动能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