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实融合“成为国家战略,产业互联网也变成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知名经济学家黄奇帆认为:未来所有行业都要跟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王青更是提出了以产业互联网为中枢赋能数实融合的发展路径。 然而,早在2010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在《振兴上海互联网产业研究报告》中便提出了产业互联网。在最初的设想中,产业互联网应该与消费互联网一起,成为互联网发展浪潮中并驾齐驱的两大引擎。未曾想十几年后,曾经热闹非凡的赛道,最终只跑出来寥寥几家幸存者。 产业互联网为何会这么难?找钢产业互联集团(简称“找钢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东道出了最根本的原因:这个行业没有办法靠资本堆砌获得成功 来源:受访公司提供 资本无法堆砌的行业 近日,找钢集团在上海举行了自上市后的首个媒体沟通活动,介绍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据了解,找钢集团成立于2012年,2025年3月以SPAC方式登陆港交所主板。公司2024全年交易GMV为1880亿,钢材交易吨位5141.8万吨,这个规模,约是整个美国一年钢铁产量的70%。 而根据行业顾问调研,找钢集团于中国三方钢铁电商行业的市场占有率40%,是中国最大的第三方钢铁交易数字化平台。 “和2C不一样,2B很难用资本方式实现快速扩张。”王东说。 相较而言,产业互联网不像消费互联网存在明显的市场博弈特征,企业看重的是平台能否助其提升生产运营效率。因此即使投入大量资金也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使得产业互联网成为少数资本的“超能力”失效的洼地。 “我们的技术难在哪里?在于我们的链条比较长。”王东解释称:“售前、售中、售后都要考虑,而且还有退货等逆流程等。” 据了解,B2B场景主要分为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而类似于钢铁、木材、玻璃等经营性物资的供给关系往往是短链条式,首先报价会频繁波动,因此,售前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询价过程;售中主要为支付流程,其中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