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的眼镜
雪球的眼镜
📝记录我的实盘感悟、失败教训与成功心得。👆这里没有股神,只有一个不断学习的同行者。➕关注我,我们一起聊聊投资、聊聊公司、聊聊如何克服贪婪与恐惧。
IP属地:上海
7关注
9粉丝
0主题
0勋章

百利天恒,你是来搞笑的吗?

😂看完百利天恒的招股书,我直接好家伙:这公司到底是来港股融资的,还是来搞笑的? 二婚股基本0折价,这是把散户当韭菜还是当韭菜盒子? 💊一、先说说公司业务 核心价值:就赌一个抗癌神药 百利天恒手里攥着个"王炸"——iza-bren (BL-B01D1)。简单点说:这药可能是下一代抗癌的终极武器。 关键数据亮瞎眼: 临床进度:全球唯一进入III期临床的EGFR×HER3双抗ADC 商业价值:药界巨头BMS豪掷84亿美元(首付8亿)拿下合作权 监管认可:已被监管机构认定为"突破性疗法" 市场前景:ADC药物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35亿美元飙升至2033年1502亿美元 简单说:这药成功了,就是印钞机;失败了...那就没有然后了。 📈二、财务状况:从烧钱到赚钱已经很近了? -看这组过山车式的财务数据: 2022年,亏损2.82亿; 2023年,亏损7.81亿; 2024年,净利润37.08亿(全靠BMS的8亿美元首付款); -现金流很健康,可以说是不差钱的土豪股 BMS的8亿美元首付款(约53亿人民币)已到账 又收到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约17.7亿人民币) A股刚完成38亿元配售 -研发数据 2022年,3.75亿; 2023年,7.46亿; 2024年,14.43亿; 2025年上半年,已10.39亿 可以看到,虽然公司现金流充足,但药物研发就是个无底洞。一个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就要烧掉数十亿,10个在研管线同时推进,花钱速度堪比碎钞机。 而且药物研发的残酷真相是"死亡谷定律",就算到了III期临床成功率也就约60%,总体成功率不到10%。换句话说,10个进入临床的药物,最终可能只有1个成功上市。 💰三、发行情况:是自信还是自负? 保荐人阵容豪华:高盛+摩根大通+中信 定价毫无诚意:发行价347.5-389港元,与A股现价353人民币基本持平,零折价发行,等于让港股投资
百利天恒,你是来搞笑的吗?

小米集团,跌得太难受了,但不用慌

上周小米股东们都不好过,别人家的股票好歹起起落落,而小米,只有落落落落。 我也很难过,上周末写过,继续下跌我一定加仓,于是一边难过一边加仓。 墙倒众人推,消息面上各种看空消息都出来了: 高盛报告:对冲基金空头仓位一周激增53%,小米成“共识做空”目标 这新闻就是故意放出来吓你的,不用慌张,P/E 27,肯定还是偏高的,也许还没到底,可能会跌到P/E 20左右筑底。 也可能财报一发就直接到P/E 20了:) 我还是维持越跌越买的策略,假如跌到35元,我满仓干了。 有幸跌到30元以下,我融资干。 还记得今年年初那次配售吗?机构们拿货的成本价是53元。 也就是说,在这些全球顶级资本眼里,53元买到小米的股票,是“便宜的”。 这个“便宜”当然不是短线套利的便宜,而是放眼3-5年甚至更长的维度。 新能源汽车、智能生态、IoT硬件矩阵、AIoT战略落地……他们赌的是小米从“手机公司”彻底蜕变为“科技生态帝国”的长期叙事。 相比之下,资本的耐心比散户多得多得多,他们动辄持有几年,等一个行业红利周期兑现,而我们往往容易被一周的K线吓得魂飞魄散。 所以,还是那句话:放长线,钓大鱼。 如果你已经被套住了,别急着割肉,可以在低位适当补仓,拉低均价、摊薄成本,为未来的反弹留足空间。 但请注意,这个价格段(40元上下)千万不要盲目上融资!杠杆是双刃剑,控制仓位才是活下来的王道——一旦继续阴跌,爆仓可不是闹着玩的。 如果真的有幸跌到30元以下,那才是真正的“捡便宜货”时刻,那时候再考虑适度加杠杆也不迟。 毕竟,53元机构敢接,30元我们散户为什么不敢? (风险提示:本文仅为个人实操经验,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要非常谨慎) $小米集团-W(01810)$
小米集团,跌得太难受了,但不用慌

中伟新材,七折的"馅饼"?

🔥 又来了!中伟新材和百利天恒这两家"二婚股"开始招股,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明摆着来港股割韭菜吗? 💡 一、业务表面光 中伟新材做的是pCAM(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通俗点就是电池最核心材料的半成品,占了电池成本的大头。 市场地位确实不错: 镍系pCAM全球市占率20.3%,第一 钴系pCAM全球市占率28.0%,第一 客户名单也很亮眼:宁德时代、特斯拉、比亚迪、LG化学等 但问题也很明显: 竞争非常激烈:第二、三、四名市占率分别有19.7%、18.2%、11.1%,中伟的领先优势并不明显 技术路线有风险:中伟主打高镍三元路线,但磷酸铁锂(LFP)势头更猛,特斯拉都在转向LFP,啥意思?这就像你还在研究传呼机,人家马上都用上5G了。 靠砸钱布局?:布局海外(在印尼、摩洛哥等地挖矿)和供应链一体化看起来很美,但这种重资产模式需要不断的巨资投入,现金流极易被拖垮。 📊 二、财务增收不增利,越干越亏,越亏越干 咱们这里直接亮公开数据: 营收:22年303亿→23年343亿→24年402亿(增长看起来貌似不错,是吧) 毛利率:常年维持在11%-13%(低得可怜,还不如沙县小吃) 净利润:23年21亿→24年17.9亿→25年上半年7亿(暴跌38%) 这说明什么?规模是做大了,但赚钱能力越来越差。而且公司开始卖纯镍这种更低毛利的产品,显然是迫于经营压力。 💰 三、发行细节,坑爹组合 保荐人组合: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熟悉港股的都知道,这个组合历史表现……呵,(尤其华泰……有没被坑过的跳出来说说吗) 基石投资者:没有国际长线资金认可,全是友情赞助商……(让我想起上一个被坑的打新股,绿茶) 发行机制:10%公开发售,无回拨。散户一共10,422,600股,每手200股,一共52,113手,这个盘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护盘难度中等。 发行定价:港股发行价34-37.8港元,相比A股49.35
中伟新材,七折的"馅饼"?

当所有人都嗅到了泡沫的味道,那泡沫还远着呢

最近美股七巨头轮番新高,AI泡沫的论调又冒出来了。 但这七家公司占了标普500权重的三分之一,在纳斯达克100里更是逼近60%——啥概念?就是其中任何一家摔一跤,整个市场都得跟着震三震。 空头也没闲着。 上周做空机构Kerrisdale Capital公开狙击英伟达,股价当场跌了5%,结果没两天又弹回去了——市场里的热钱,还是多得淹脚背。 更狠的是《大空头》原型Michael Burry,直接押上80%仓位看空AI。他管理的Scion基金,手里捏着价值9亿多美元的Palantir看跌期权,还有近2亿美元的英伟达看跌期权。 明牌看空,够刚。 但有用吗? 眼下数据中心、GPU、大模型、AI助手……资金像疯了一样往里冲,停都停不下来。 这画面熟不熟?像极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崩盘前,所有人都觉得这次不一样。 其实哪来什么这次不一样? 聪明人早就看穿了:这波AI估值飞天,根本就是美国资本大佬们左手倒右手的游戏。 OpenAI、谷歌、微软、亚马逊、甲骨文……你投我、我投你,钱在几个人手里转来转去,估值就被炒上了天。 就像三个同学互相给对方发红包,每人发一千收一千,账面热闹,其实谁都没富。 唯一真正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是旁边卖红包封的——英伟达。 现在是不是满鼻子肥皂水味儿了? 但别急,泡沫这玩意儿,最魔幻的地方就在于:当所有人都觉得它是泡沫的时候,它反而一时半会儿破不了。 为啥?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后知后觉的。等连你都闻到味儿了,说明泡沫已经进入全民狂欢阶段——而狂欢,从来不会突然结束。 我半年前就觉得泡泡玛特贵得离谱,果断做空,结果被磨了半年,差点抑郁。 所以现在千万别急着加空,尤其别碰SQQQ这种带损耗的ETF。横盘震荡都能把你本金耗光。 其次想冲最后一波上涨也可以,这个阶段千万不要加杠杆。 泡沫最危险的阶段,不是疯狂上涨,而是涨不动了却又不肯跌——信心将崩未崩,贪婪和恐惧互相拉扯,所
当所有人都嗅到了泡沫的味道,那泡沫还远着呢

泡泡玛特 漫长的下坡

01熬了半年的泡泡玛特空单,终于开始不亏钱了。 涨到300多的时候也惶恐过,浮亏40%了,一度想放弃,又一度想加空。 冷静思考了一下,感觉基本面没有变化,既然是潮玩,那潮水总有退去的时候。 暴力熊就不多说了,没有市值数字很难参考,可以参考一下曾经轰轰烈烈的国潮。 还有染蓝魔咒,看看曾经的阿里便知道,高位入恒指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大概率迎来漫长的下坡。 既然这么坚定看空那为什么不继续加空呢?因为仓位已经到了我的目标10%,想了想还是坚守纪律控制仓位,赚多赚少是另外的事情。 幸好融券费率非常低(0.95%),熬了半年也没额外花多少钱,也总算可以拿出来写一写。 这是今年我唯一一只沽空的股票,因为长期看确定性很强,但也并不是说它会瀑布一样飞流直泄。 这是一个漫长的下坡,中途也仍然会起伏,想要加入,需要熬得住。 (风险提示:本文仅为个人实操经验,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要非常谨慎)) $泡泡玛特(09992)$
泡泡玛特 漫长的下坡

美团-W 一定会好起来的

从八月份开始陆陆续续重新建仓美团,一眨眼已经过去了3个月了。 美团还是那样半死不活的躺着,与此同时小米已经高位回落了,阿里已经冲了一波。 今年的美团股东真苦,眼看着隔壁小米的挣钱,隔壁阿里的挣钱,隔壁腾讯的挣钱,好像外面所有人都在挣钱,唯独美团股东。 但不用担心,美团一定会好起来的。 美团的基本盘不用担心,民以食为天,这点坚不可摧。 担心京东和阿里抢地盘? 外卖大战没开始就结束了,京东没有能力动美团分毫,阿里有这个能力,但他不会下场真打。 阿里的精锐都在搞AI,中坚力量负责保护淘天基本盘,其他的业务搞外卖,搞高德扫街榜,只是一步闲棋。 那美团有什么增长点? 美团的海外市场才刚刚打开。美团出海,基本上是一入局,尸横遍野,寸草不生。 前两年拿香港市场试水,当时香港两大外卖平台,熊猫和袋鼠,各占半壁江山。 美团从零起步,一年之内,袋鼠基本被打没了,熊猫半死不活苟延残喘中。 试水完成后,开始出击中东市场。 今年是AI大年,稳定币大年,稀土黄金大年,没有一个沾边的美团,一路稳稳下跌。 这也给了大家一个捡便宜的机会。 目前P/E 20左右,和阿里比起来不算便宜,但可以逐步关注起来了。 子弹不要一下子打完,没有人能猜到最终的底部,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定会好起来的。 尤其是等AI的泡泡破了之后。 (风险提示:本文仅为个人实操经验,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要非常谨慎)) $美团-W(03690)$
美团-W 一定会好起来的

阿里巴巴 何时再接我上车?

阿里是我今年唯一一只一直持有的股票,中间做了点波段,仅此而已。 从去年9月开始,标准的牛市3浪,今年的阿里股东应该是最幸福的,多多少少都吃上了肉。 最近的第三浪上涨有点生猛,我也过早减了大部分仓位,一直想接回来,一直看着它继续飞舞。 踏上了AI的浪就是嚣张。 3浪以后,阿里的路还很长,值得长期持有。 现在希望AI泡沫快点戳破,好让阿里再给我一个上车的机会。 为什么这么看好阿里?阿里的感知度可能没有小米和美团那么直接,尤其新锐力量AI这部分。 大部分人只知道淘宝、支付宝和菜鸟。 于是这篇决定展开跟大家讲讲,如今的阿里巴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该死的零售商了。 图片 “它只是个该死的零售商。”——查理·芒格 01 由最能讲故事的开始说起,阿里的QWEN大模型 阿里真正的底层变革,从 Qwen 开始。 国外有人在10月18日搞了个AI炒股大赛,给世界最顶尖的6个大模型每个1万刀,让他们开始炒股。 能够参加这个比赛本身就是对阿里AI的最大肯定。 它的对手有同样来自国内的Deepseek,剩下的都是美国佬。 比赛已经进行了大半个月了,我们看看今天的最新的赛果。阿里的QWEN3 MAX是大赢家,但。。。 你没看错,他们都在亏钱,阿里亏得最少,1万刀还剩9411刀。 在市场里,AI都得上上课。 再看看收益率曲线,阿里和Deepseek都冲上过2万刀的浮盈,OpenAI的ChatGPT躺的很平。 浮盈真的不算赢,看到AI炒股也这个锤子样,看看自己的账号,是不是觉得还行? 02 夸克,阿里AI的翻身仗 阿里在AI时代的突破口,来自一个意外的产品——夸克。 DeepSeek 的崛起让整个行业重新洗牌,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寻找AI落地的抓手。 百度依托搜索,腾讯依托微信,而阿里按照惯例会依托淘宝和支付宝。 但AI场景与电商支付的结合并不自然,阿里需要新的入口。 浏览器成为答案,靠盗版影视起家的夸克找到了
阿里巴巴 何时再接我上车?

中芯国际,跌出机会了?

中芯国际又跌了,但距离跌出机会,还早。 这支股票,相信很多朋友都跟我一样,一直在关注。去年我也曾持有过,小赚一点就清仓了,当时想着先落袋为安。没想到最近看着它连续回调,心里不是滋味,又开始惦记起来。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我们散户的记忆有时候真的像金鱼,赚了时觉得自己悟透了市场,亏了时又难免怨天尤人。 中芯这支票就是这样让人纠结:它承载着国产半导体的希望,可每次消息面的波动,都让股价像坐过山车。 去年我买它的理由其实挺简单:国产替代是长远趋势,半导体必须自主可控。拿了半年,吃到一波涨幅就跑了,当时还觉得操作得不错。但现在回头看,卖得对不对,真的说不清。 最近这一轮回调,从高点下来已经超过10%,我又开始每天不自觉地点开走势图。 半导体行业本身周期性强,而中芯还肩负着特殊的战略使命。这既可能是股价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业绩的负担。 看多的朋友说技术正在突破、长期价值明确;看空的朋友则提醒去库存压力大、需求还没起来。 两边说得都有道理,这种纠结,相信不少朋友都懂。 在市场里待久了,慢慢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好机会,往往出现在市场分歧最大的时候。现在的芯片板块,现在的中心国际,是不是正处在这样的时点? 我打算先建一点观察仓。不追求抄到最低点,也不指望卖在最高点。就八个字:小步慢走,控制仓位。 为什么考虑现在? 估值比之前合理了不少。 行业周期总有起伏,低谷之后会回暖 国产替代的逻辑不仅没弱,反而更强了。几个信号值得关注:中芯已开始量产7nm,在AI浪潮下芯片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虽然美国通过限制EUV光刻机来卡脖子,但国产替代正在突破,而且是势必要突破的。 需要强调的是,现阶段建仓风险是偏高的,第一是港股没有美股这么疯,能一字上青天,冲高了总会回落;第二是老美那一边的AI泡沫,已经在快破的边缘,一旦破了全球股市跑不掉。。 所以我的计划只是先建个底仓观察观察(不排除短期直接高位接盘了),
中芯国际,跌出机会了?

大空头10亿做空PLTR,到底是不是泡沫?

昨天没有开空单,睡太早了,怪我。 今天他要是敢红我就敢空。 关于PLTR的公司业务,在之前的文章中有专门给大家分析过,感兴趣可以翻一翻。 那么这两天PLTR的暴跌又是怎么回事呢? 先看看近期Palantir(PLTR)最近的表现,刚刚交出的三季度成绩单,让市场炸开了锅:营收11.8亿美元,同比暴涨63%,远超预期的10.9亿美元。这已经是它连续第21个季度打脸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测。 更狠的是,公司今年第三次上调全年营收指引至44亿美元。这种强势,让人不得不服。 最亮眼的,是美国商业业务的爆发式增长——3.97亿美元,同比飙升121%,几乎是预期的两倍。这个一直被视为短板的业务板块,如今成了最大亮点。 然而,市场的反应却相当诡异。 就在财报公布后,股价先是应声上涨,随后却意外转跌,近几日连续暴跌近10%。这背后,是《大空头》原型迈克尔·伯里旗下基金豪掷9.12亿美元巨资做空PLTR。 说白了,PLTR交出了一张100分的答卷,但市场预期是200分。 伯里的做空逻辑很明确:估值泡沫。 年内股价涨幅超170%,市值逼近5000亿美元 动态市盈率高达407倍,远超其他科技巨头 空头认为,一旦AI热潮退去,如此高的估值将难以为继。 但PLTR的CEO Karp直接开怼:"他做空的两家公司恰恰是正在大赚特赚的公司,这真是太诡异了...想做空芯片和本体论的想法简直是疯了。"Karp坚信,PLTR的增长是实实在在的。 个人角度,需要看清几个关键点: 基本面确实强劲:连续21个季度超预期,这不是靠运气能解释的 商业业务突破值得关注:如果这个增长势头能持续,估值逻辑可能需要重塑 高估值是事实,高风险也是:任何增长放缓的迹象都可能引发剧烈调整 PLTR现在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一边是AI浪潮带来的巨大机遇,一边是高估值下的回调风险。 这个时候其实更需要保持清醒。不要被单方面情绪带着走——无论是盲目追高
大空头10亿做空PLTR,到底是不是泡沫?

小鹏汽车,会成为中国的特斯拉吗?

宇树的机器人会武术,特斯拉的机器人会跳舞,小鹏的机器人?会走猫步。。。 这次真人假扮机器人的闹剧,本来就是何小鹏自导自演的一出大戏。 曾经的蔚小理我最看好的是小鹏汽车,它代表着理工男的扎扎实实。 那个时候,他就是汽车界的小米,直到。。。小米宣布造车。。。 理工男的人设都要崩塌了,开始学雷学马。 他终于明白,只有耍猴才能赚到真金白银。 动动脚趾头都能想到的事情,怎么可能让真人假扮机器人,要是被拆穿了,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是灾难性级别的。 先造谣再辟谣,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突破性的传播,不然可能都没人知道小鹏发布了一个机器人。。。 看了现场剪机器人的“皮肤”和“肌肉”的视频,旁边的何小鹏心疼解说,感觉要给活人剥皮似的。 接着剥了皮的机器人开始继续走猫步,工作人员四面八方护着,生怕她摔倒了。。。 你不禁遐想,这个机器人除了长得像人,能走猫步,还会什么呢? 小鹏,真的像传闻中的那样,被我们严重低估了吗? 从创业开始,小鹏一路效仿特斯拉,特斯拉做啥他做啥,电动车,机器人,自研芯片。唯一有点创意的,是飞行汽车。但这只不过是把本就成熟的无人机技术,放大块头罢了。 好几年前还有个新闻,估计大家都忘了,马斯克公开谴责小鹏偷特斯拉的技术。 1.能走多远,真要看电动车基本盘 P7刚出来的时候确实经验,接着出了个完全不搭噶的P5,随后在蔚来理想的夹击下,奄奄一息。 接着挖来了王凤英,好像也没有什么用。 最后还是出杀手锏了,降价,降价,一降再降 那个时候小鹏就是汽车界的小米,讲究的就是堆料和性价比,一降价性价比更加突出,销量自然就回来了。 今年全球卖了35万多辆,10月单月干到4.2万辆,创下连续第4个月的记录,可以说起死回生了。 而且是小米下场造车之后还有这个成绩,确实可圈可点。 但有一说一,新款P7实在太丑了,像是Cyber Truck的缝合怪。。。 (个人审美,你要是喜欢我也没办法) 2.飞行汽车是个
小鹏汽车,会成为中国的特斯拉吗?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