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Jack

To my great regret. But, 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IP属地:北京
    • 捷克Jack捷克Jack
      ·10-30

      20万本金打新这批港股,最有机会的是谁?

      对30万港币本金以下的小资金来说,可能会遇到资金分配难题。近期港股打新的趋势,已从“该不该打”的重点变成“该如何打”,小散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中签(A股化),以及如何分配资金才有可能是最大收益?本次以20万左右港币本金的打新账户来讨论。这次同时上市5只个股( $赛力斯(09927)$ $旺山旺水-B(02630)$ $文远知行(00800)$ $小马智行-W(02026)$ $均胜电子(00699)$ )。两家中概股回港的, $文远知行(WRD)$$小马智行(PONY)$ 像是商量好似的同时发行,但它们在美股都有比较确定的投资者并且波动也不小,而港股上市只定了一个最高发行价,实际定价可能也会参考市场热度以及美股变动,不确定性有些大,可以作为“开盲盒”参与一下。如果仅以打新视角,可以排除这两只;如果想“炒新”(上市后波动)或者长期持有,可以考虑趁此机会多介入些。其他几只,看整体期望$旺山旺水-B(02630)$$旺山旺水-B(02630)$ 是本轮起爆可能
      2.86万7
      举报
      20万本金打新这批港股,最有机会的是谁?
    • 捷克Jack捷克Jack
      ·10-30

      为何Google反而一枝独秀?

      $谷歌(GOOG)$ $谷歌A(GOOGL)$ 是周三盘后三家巨头中表现独一档优秀的,也是有几个天时地利的条件的。最关键的云服务Google Cloud的市场预期增速(~30%),尤其是买方预期(~32%)并不像 $微软(MSFT)$ 的Azure(约39%)那么夸张,因此给“超预期”留出空间,我个人认为主要受益于8月的Gemini更新,以及Nano Banana模型的全网风靡,也是自此之后Google Gemini的影响力有所提升;打破“AI对广告业务的影响”的担忧。虽然联盟广告下滑2.6%(占整体营收比例7%左右),也是AI转型必要的牺牲之一,但关键的搜索业务(市场认为会有所下滑)却不降反增14.6%,与整体收入的增速(包含GCP的33%)持平,这就很逆天了,叠加Youtube继续炸裂的表现,广告整体属于“大超预期”,自然就打破市场对“AI占据搜索业务市场影响业绩”的担忧了。更重要的是利润率并没有收到影响,显示投资回报率很高,同样是提升了Capex,市场解读是“利好”。与同时发财报的隔壁 $Meta Platforms, Inc.(META)$ 跟不上营收增速的利润相比,同样是AI通过广告变现,谷歌的ROIC就显得效率很高。虽然市场很现实的就看增速(也不是太在意体量和基数),但“能做到就是大涨,做不到就是大跌”逻辑没毛病。
      1.18万4
      举报
      为何Google反而一枝独秀?
    • 捷克Jack捷克Jack
      ·10-28

      QCOM的盘面异动、利好以及争议(与AMD、AVGO对比)

      在昨天之前,$高通(QCOM)$ 几乎是本轮AI行情中唯一没有被“招股”到的公司,昨日宣布推出两款数据中心级AI芯片(AI200、AI250),正式进军AI加速器赛道,单日市值涨200亿美元。从交易面上来看,昨天的消息带来最高超21%的涨幅,而且并不是在消息发布当下的几分钟内完成,而是足足走了20多分钟上涨行情。这与10月6日 $美国超微公司(AMD)$ 发布于OpenAI订单后暴涨的行情有所区别。后者的第一波行情在10分钟内走完,而且还是在未开盘的盘前阶段。与10月13日, $博通(AVGO)$ 与OpenAI宣布合作时的股价表现也不同,AVGO甚至是在5分钟内将行情完全走完。从事后的观察中了解到,QCOM昨日的行情出现了大量的Short Squeeze。我推测原因有以下几个:AMD、AVGO与OpenAI合作的确定性更强,且市场对OpenAI更买账;QCOM仅仅吃到一些中东的订单且还仅仅是概念,出货要2026年;QCOM的空头比例要大于AMD和AVGO,且对冲基金在本轮AI行情中,将QCOM作为弱势的一方而持有净空头,因此盘面上会出现更多的Short Squeeze;相比AMD、AVGO的5-10分钟内将“新闻”消化完更多由量化基金推动(甚至有长期持有资金的算法部分),QCOM的20多分钟传统对冲基金扮演的角色更多是“空头平仓”,以及短期内的量化交易和投机情绪为主的交易(个人投资者),因此出现在20%之后回吐掉一半涨幅,也并不奇怪。仔细来看QCOM的这个消息是否能有AMD和AVGO这么大的影响力?利好的因素:切入GPU赛道,与HUMAI
      1.68万3
      举报
      QCOM的盘面异动、利好以及争议(与AMD、AVGO对比)
    • 捷克Jack捷克Jack
      ·10-27

      CRWV&CORZ并购机会跟进:套利方向反过来了!

      $CoreWeave, Inc.(CRWV)$ 拟以90亿美元收购 $Core Scientific, Inc.(CORZ)$ 的交易,是当前影响 CRWV 短期估值的最重要预期差来源,该并购的核心诉求在于 CRWV 通过收购 CORZ 获得宝贵的电力资源和基础设施布局,以支持其在 AI 数据中心领域的快速扩张。同时,CORZ 作为被收购方,其当前股价与并购隐含价格的差距为市场提供了套利机会,并间接支撑 CRWV 的股价表现。截至2025年10月27日,交易仍处于股东投票阶段(定于10月30日),代理顾问机构ISS于10月20日建议CORZ股东拒绝该提议,但CRWV回应称交易无竞争对手、董事会一致批准,并敦促股东支持,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若获批)。近期股东反对声音增加,导致CORZ股价上涨而CRWV股价波动,凸显市场对交易成败的分歧。并购结果对CRWV的影响“无论成败,均化解核心不确定性”核心观点是,并购结果不会颠覆 CRWV 的长期向上逻辑。通过两种情景分析,可清晰看出 CRWV 在不同结局下的潜在收益。尽管近期 ISS 的反对意见提升了否决风险,但 CRWV 的有机增长路径保持稳健,且CORZ的独立价值评估(如 Roth Capital 的升级评级)进一步降低了负面冲击。1. 情景一:并购获批——短期业绩提振+长期产能保障若交易顺利通过,CRWV 将整合 CORZ 的电力与基础设施优势,带来可量化的积极效应:核心资源获取:CRWV 将获得约 1.3GW 的电力产能(包括1GW 扩建潜力),有效缓解 AI 数据中心扩张的电力瓶颈。这在 AI 基础设施领域至关重要,因为电力供应直接决定了算力承载能力。财务绩
      2.15万3
      举报
      CRWV&CORZ并购机会跟进:套利方向反过来了!
    • 捷克Jack捷克Jack
      ·10-21

      泡泡玛特急了

      $泡泡玛特(09992)$ 今天空穴来风大跌8%,管理层有点坐不住了,盘后发了个公告,很着急地表明了Q3业绩之强。不过,你们IR是新来的吧?因为这份公告,完全没有缓解市场焦虑。因为股价反应的是Q4之后的增长预期投资者都知道你Q3业绩很不错,这种公告纯属没有必要。
      3.73万1
      举报
      泡泡玛特急了
    • 捷克Jack捷克Jack
      ·10-15

      用了下Gemini 3.0,真的是要爆了!

      $谷歌(GOOG)$ AI投资版图里,Gemini 3.0 Pro近期曝光的“单HTML复刻OS”能力,在AI编程赛道“技术验证-生态渗透-商业化闭环”的关键落子。先看硬数据支撑的技术护城河。Gemini 3.0 Pro实现了“100%单次生成成功率”,这在AI编程领域是突破性指标——以往LLM生成代码常需反复调试,而它仅靠一段Prompt,就能完整复刻macOS、Windows、Linux三大系统的网页版功能环境:仿macOS版含终端“matrix”彩蛋、文件管理器等预装工具;仿Windows版内置Python运行环境与可玩小游戏;仿Linux版支持维基访问与壁纸自定义,且所有功能无需额外依赖,单HTML文件拖进Chrome即可用。更关键的是竞品对比:相同Prompt下,Claude 4.5 Sonnet仅能生成“点不开图标的静态界面”,这种代际差,正是谷歌在AI编程赛道的投资壁垒。再看生态渗透的低成本优势。谷歌投资逻辑里,“可复用性”是放大技术价值的核心。此次Gemini生成的源代码已在CodePen公开(macOS/Windows/Linux链接均同步释放),开发者无需二次开发,直接复用即可落地前端项目。这意味着什么?对中小团队,前端UI开发成本可降低60%以上;对教育场景,新人能通过可交互的“网页OS”快速理解系统逻辑;对企业服务,可快速定制轻量化工具。这种“低门槛+高复用”的特性,能让Gemini快速渗透开发者生态,为后续企业级编程工具铺路——这是比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投资回报点。关于“粘合代码”“非真OS”的争议,从投资视角看恰恰是理性的战略试错。谷歌从未宣称其是“操作系统创新”,而是聚焦“UI层效率革命”:用现有前端库快速验证“AI生成功能性界面”的场景可行性,既规避了底层内核研发的高
      5.49万3
      举报
      用了下Gemini 3.0,真的是要爆了!
    • 捷克Jack捷克Jack
      ·10-14

      棒约翰:年化可超100%的私有化套利案,好消息将近?

      $棒约翰(PZZA)$ 最近再起的收购邀约让我眼前一亮, $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Inc(APOS)$ 抛出了每股64美元要约(但仍比历史最高的130美元左右折价一半),如果交易顺利落地,回报潜力巨大。目前股价收于2025年10月13日的45.62美元,价差这么大,简直是套利玩家的天堂——不过风险也不小。作为有一定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这应该是个值得高仓位押注的case。起因:特许经营巨头面临的国内压力Papa John's目前在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运营6019家门店,截至2025年3月30日的数据显示,北美3516家门店中,有2977家是特许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带来稳定的特许费收入,国际扩张(如最近重返印度,在班加罗尔新开4家店)正抵消国内的通胀和劳动力成本压力。今年以来,PZZA股价涨幅达15%,远超竞争对手 $达美乐比萨(DPZ)$ 的平盘表现,部分得益于收购传闻的催化。财务上,公司市值约14.94亿美元,2025年Q2营收稳定在5亿美元左右,尽管同店销售最近几个季度下滑1-2%。市场共识预计未来12个月营收增长平平,比过去5年的5.6%年化增速慢,但EBITDA利润率保持在12-15%,主要得益于供应链优化和 $优步(UBER)$ Uber Direct等外卖合作。PZZA EBITDA交易上,PZZA的个
      5.89万2
      举报
      棒约翰:年化可超100%的私有化套利案,好消息将近?
    • 捷克Jack捷克Jack
      ·10-10

      加一点MSFT,GenAI份额上升

      $微软(MSFT)$ 虽然没在这波半导体FOMO中大涨,但它像极了那句老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看了近期MS的调研,300位CIO的直击反馈让人眼前一亮。重点还是软件方面支出的亮眼数据,2025年IT预算稳在+3.6%,软件板块继续领风骚+3.8%;2026展望整体预算小提速到+3.8%,软件+3.9%。微软的稳扎稳打的“慢热型”增长,历史10年平均+4.1%,正好卡在甜点上。对MSFT来说,最大的这块肥肉是GenAI。AI/ML稳坐CIO优先榜首, hyperscalers(超级云厂商)成首选伙伴,微软独领风骚。调研显示,2025年33%的CIO押注微软拿下最大GenAI份额增量( $亚马逊(AMZN)$ 次之14%, $谷歌(GOOG)$ 10%),三五年内更拉开到37%。为什么?简单说,微软的杀手锏有四:一是紧扣AI、安全、数字化转型这些CIO心头好;二是生态深度融合,Office到Azure无缝;三是产品线广,从Copilot到Dynamics 365,全链条变现;四是AI基建砸钱如流水,资源倾斜企业客户,长期LTV(客户终身价值)高到飞起。难怪调研里,微软是IT钱包份额头号赢家:2025年净+42%(亚马逊+12%),三五年内42%(Salesforce仅6%)。云支出这块,更是微软的“如虎添翼”。公共云花销2024年稍缓(Azure+12.7%),但2025年Azure预计狂飙21.4%,甩开AWS的14.2%和GCP的9.9%。CIO们直言,Azure是 hyperscaler里增长王者——工作负载上云,微软吃得最饱
      5.67万3
      举报
      加一点MSFT,GenAI份额上升
    • 捷克Jack捷克Jack
      ·10-09

      ​​谁在为“AI循环”买单?​

      当投资人愿意为 $戴尔(DELL)$$甲骨文(ORCL)$ 付出溢价,不是因为他们赚钱,而是因为他们在花钱。这是典型的周期特征:当一个产业被认为具有战略不可替代性时,资本会先奖励投入者,而非产出者。AI投资循环之所以强韧,也正因为这种“花钱的合理性”暂时成立。在过去一年里,AI资本流的路径发生了剧烈转向。第一阶段是软件狂欢——大模型、Agent、Copilot层出不穷,资本的焦点在模型和应用。第二阶段则是硬件和云——英伟达的H100卖到断供、 $美国超微公司(AMD)$ $英特尔(INTC)$ 赶上节奏、甲骨文借AI云复活。如今进入第三阶段:资本的循环闭环——模型需求→算力投资→模型性能提升→需求进一步扩大。这正是Altman口中“AI闭环经济”的雏形。不同的是,这次的循环更重、更贵,也更快。先说说这个循环的核心逻辑。当前AI投资循环就像一个自增强的齿轮系统:起步于科技公司的巨额基建CapEx,买芯片、建数据中心、训模型;然后这些投入转化成产品和服务,刺激需求增长;需求反过来推高营收和利润,吸引更多资金涌入(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形成正反馈。 $微软(MSFT)$ Q4 CapEx达190亿美元,谷歌母公司 $谷歌(GOOG)$ 同期150亿,
      6.07万2
      举报
      ​​谁在为“AI循环”买单?​
    • 捷克Jack捷克Jack
      ·10-08

      AMD×OpenAI:一场对赌,也是一次押注

      有人把好消息当糖吃,有人把条款当刀算。 $美国超微公司(AMD)$ 与OpenAI刚刚敲定一个多年的战略合作:OpenAI 将分阶段部署最多 6GW 的 AMD Instinct 系列 GPU,首批 1GW 预计 2026 年下半年启动;作为对价,AMD向OpenAI发放最多160M股权认购权(约10%),并与交付/市值等里程碑挂钩。市场对这一交易反应剧烈,带来大量上行想象,但同时也伴随显著的摊薄、执行与基础设施风险。这笔交易把AMD的“能否在大型AI训练/数据中心级市场与英伟达正面竞争”的判断拉到了聚光灯下,既是最大规模的验证机会,也是一场需用几年时间交付并被市场反复定价的执行赛。交易要点AMD 对 OpenAI 承诺在多年内交付6GW算力(分期部署),作为对价 OpenAI 可获等值的权证,权证总量上限约1.6亿股/160M(约占AMD已流通股本的~10%);首批归属与首个1GW部署相关,最终一批的行权/发行与AMD股价需达到$600有关;权证最晚可行权至2030-10-05。规模量化:每GW年度可带来$15B(150亿美元)收入;若按6GW/5年的线性部署(即每年 ~1.2GW),对应每年新增营收~$18B(180亿美元),折算季度为$4.5B/季度。估值影响:原有目标价$200基于35× CY26 EPS$5.72),但如果依据是52×CY26 EPS $5.72 ≈ $297.4,或等价于 25× 一个$12的隐含年化 EPS 运行率(25×12 = $300)。市场反应:新闻初发后股价短期回落(文章提到从高点回落约 10%);投资者调研显示55%买入 / 25%持有NVDA/20–25%卖出(有分歧与摩擦)。正面逻辑规模效应+可观的每GW收入想象:市场主流认为,GW产出估值放在“每GW
      6.56万1
      举报
      AMD×OpenAI:一场对赌,也是一次押注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