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东哥解读电商
电商及新消费领域知名意见领袖,微博、雪球大V
IP属地:北京
+关注
帖子 · 1,417
帖子 · 1,417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东哥解读电商
东哥解读电商
·
09-19 17:02
上新阵地生变,品牌为何转战拼多多寻求“确定性”爆款?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李成东、金珊 进入2025年,不少商家都在感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同质化竞争、价格战似乎变成了行业常态。但是危中藏机,电商这条赛道中依然有破局的新机会。 一些产业带、老国货、新锐品牌的销售额在拼多多实现了高速增长,这在当下的环境下是非常罕见的。 美瞳品牌可啦啦在拼多多实现了4年30倍的暴涨;国民品牌苏泊尔的炊具产品,在拼多多 3 年销售额增长近 4 倍,还打造出了年销千万元的大爆品;自然堂2023年在拼多多销售额增长了三到四倍;大宝通过打造抗衰爆款产品,今年有望在拼多多实现 50% 以上的销售额增长。 老牌国货伊利部分产品的年轻用户已经达到行业的3倍,转化率为行业均值的1.5倍,找到了年轻化的新方法。 可以看出,这些品牌通过推新品的方式完成了销售额暴涨。过去天猫、抖音是品牌上新的关键战场,又或者是找明星代言、小红书找KOL,砸一波广告费建立心智。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把拼多多当成上新的核心阵地,并且拿到了成绩。 品牌为什么不再狂砸广告了?为什么一些品牌开始转向拼多多?这些品牌在拼多多的增长逻辑是什么? 时过境迁,现在要换个方式找确定性增长。 碎片化市场的新法则 这些品牌的增长方式朴实无华,主要是推新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拼多多的品牌上新速度被按下加速键。 原本美瞳行业的上新周期是3 个月一次,现在在拼多多变成了 10 天测款、30 天卖爆。在传统电商平台,炊具新品跑出来至少要半个月,但在拼多多只需要一周。本来担心新品滞销的蒙牛,发现自己的纯牛奶在春节前两周就售罄了。 上新快,爆率高,销售快,这种确定性非常难得。在传统模式下,可能费尽心力研发的新品也不被市场欢迎,投入的大量广告也变成泡沫。现在新品变爆品究竟靠什么? 在拼多多,爆品的核心逻辑是“需求的差异化批量归集”。简单来说,把一整摊大众化的生意,分割成无数小众化的订单,去细分市场找个性化、真实存在
看
114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上新阵地生变,品牌为何转战拼多多寻求“确定性”爆款?
东哥解读电商
东哥解读电商
·
09-18 15:24
如果没有中国,印度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很牛逼的存在!|东哥笔记
来源:东哥笔记 作者:李成东 东哥笔记198期: 我们为什么不能轻视印度? 因为如果没有中国,印度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很牛逼的存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国在全球是一个神奇的异类存在!不考虑和发达国家对比,印度在经济总量、基础工业、军事自主、人才储备四大维度均居发展中国家顶端。 一、经济规模与增长动能 GDP总量全球第四。印度官方智库NITI Aayog宣布2024年印度GDP达4万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尽管IMF数据(2025财年3.9万亿美元)显示其仍略低于日本(4.026万亿美元),但按当前增速,2026年将稳居第四。莫迪政府更提出目标:2030年成为第三大经济体(超越德国)。 人口红利与消费市场。总人口14.4亿(全球第一),15-29岁青年占比27%,劳动力资源充沛;中产阶级超1亿人,为全球第四大消费市场,支撑内需增长。 二、工业制造能力:基础产业全球领先 钢铁产量全球第二。2024年印度粗钢产量达1.49亿吨,仅次于中国(10.05亿吨),远超日本(8400万吨)和美国(7950万吨)。本土企业塔塔钢铁、京德勒钢铁等贡献53%产能,形成完整产业链。 发电量增速全球第一。2023年发电量19,582亿千瓦时,全球第三,同比增速7%(中国6.9%,美国-1%)。计划到2030年将核电产能提高70%,缓解能源短缺。 炼油与化工扩张。炼油产能2.568亿吨/年,2024年产量2.51亿吨(增长3.9%);目标2028年扩至3.1亿吨/年,成为亚洲能源加工枢纽。 三、军事自主化:从“万国造”到国产化突破 军舰建造能力。印度可独立设计建造驱逐舰(如“维沙卡帕特南”级)、护卫舰、常规潜艇,并拥有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4.5万吨)。海军舰艇总数达293艘,规模居全球前列。 导弹与核威慑。“烈火-5”洲际导弹(射程5000公里)试射成功,具备核三位一体潜力; 自主研发“
看
95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如果没有中国,印度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很牛逼的存在!|东哥笔记
东哥解读电商
东哥解读电商
·
09-07
当电商都在跨界,拼多多为何选择“西进”?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李成东 拼多多又开始“另辟蹊径”了。 上周拼多多发布了2025年Q2的财报。能打的业绩让当晚的股价大涨超过10%。但很快…… 不参与外卖大战,也不大搞AI,拼多多未来还要把钱花在哪里?难道未来拼多多也要转变为成熟的传统电商了吗?拼多多的商家后续又要在哪里找到生意的增长性? 答案或许在中国的西部。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拼多多西部地区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四成。其中,日用百货订单量翻倍,潮玩周边、宠物用品的订单量增长近六成。电商都在开拓副业,押注别的赛道。这么快的订单增长已经很罕见了。 西部为什么会成为平台和商家的新引擎? 逆势增长40%,西部成为电商下一个蓝海 西部地区不是没有消费需求,只是被高价邮费给消耗掉了。 “邮费比商品本身还贵”是不少当地人网购的吐槽。前段时间,泡泡玛特爆火,背后的谷子经济又迎来新一轮消费热潮,但是在西部想吃上谷并不容易,甚至有“想戒谷就来偏远地区”的无力吐槽。 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消费潜力非常大。国家统计局显示,2024年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约为155.8亿件,占全国比重仅为8.9%,同比增长高达34.4%,远超过其他地区。西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三成,却只有不到一成的快递量。可见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今年Q1全国快递业务量增速超过30%的省份有10个,其中9个位于中西部地区。 事情逐渐出现转机。拼多多谷子类目Top商家“栗汀”发现,今年年初至今,发往偏远地区订单同比增长60%,目前西部地区订单占比已经达到10%。原本一直关闭西部拼单权限的轮胎商家又默默打开了入口,目前每月发偏远地区的订单占总销量的20%左右,一些省份销量同比上涨超过300%。 过去一年拼多多西部地区的订单量整体同比增长超过四成。为什么在电商总体增量很小的情况下,西部正在成为全新的增长引擎? 商家承担的邮费大幅下降了。一件“谷子”发到偏远地区的运费要比其他地区
看
1.35万
回复
2
点赞
15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当电商都在跨界,拼多多为何选择“西进”?
东哥解读电商
东哥解读电商
·
09-05
最大的机会在海外,最大的风险在国内的错误认知!
来源:东哥笔记 作者:李成东 十三·东哥饭局第116期(杭州站),本期饭局主要围绕国内电商和品牌出海展开。包括:量化交易、一级市场投资、品牌出海、电商外卖大战、宏观经济的最新洞察等。 1 量化交易:量化交易内卷时代即将到来 量化交易已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个人投资者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急剧压缩,速度是新的护城河。 规则已变,适者生存:A股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完全转向量化主导。主观交易除非能转型开发出自己的量化模型,否则难以适应市场。 速度是终极武器:以科创板为例,有严格的单笔申报上限,大资金要靠手动下单根本无法实现快速建仓或离场,必须依赖机器进行高速、分散的交易执行。 红利期窗口正在关闭:当前可能还有1%左右的资产能通过量化赚到钱,但竞争极其激烈。未来一两年内,量化本身的超额收益也会被竞争摊薄,届时“没有任何策略能稳定赚钱”,意味着量化内卷时代的到来。 对投资者来说,量化私募业绩分化会加剧,选择管理人的门槛变得极高。对于散户,要警惕市场变化,不要迷信价值投资和K线图,需认识到市场的主导逻辑已变为资金和情绪的博弈。 2 一级市场投资:不看上市看现金流 一级市场投资逻辑已变,退出难成常态,“假定它上不了市,还能不能赚钱” 成为新的投资准则。 放弃IPO幻想:A股上市门槛高,港股流动性差,IPO退出通道狭窄。优秀公司很多,但“无法退出”是最大痛点。 现金流为王:现在只投那些本身盈利能力极强、不依赖上市退出的项目。“一个亿利润的公司,只要价格合理,闭着眼睛投”。 3 外卖大战:一场注定没有赢家的存量战争 电商已进入绝对的存量竞争阶段,平台混战是零和游戏,本质是流量的再分配。生态持续恶化,商家和平台都苦不堪言。 平台混战的真相:阿里、京东做外卖和即时零售,并非为了增量,而是“围魏救赵”,进攻美团腹地以缓解自身电商流量的下滑,是防守性进攻。抖音电商增速放缓,因税务合规和广告费计征增值税导致商家
看
328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最大的机会在海外,最大的风险在国内的错误认知!
东哥解读电商
东哥解读电商
·
09-04
烧钱百亿,外卖大战无人退出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一场日均烧掉3亿元的消耗战,让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的财报血迹斑斑,而这可能只是开始。 2025年Q2,中国互联网行业上演了一场堪称史上最惨烈的外卖大战。京东率先掀桌,阿里加码入局,美团被迫迎战。 三巨头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营销开支至少为300亿元,导致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超200亿元。 美团调整后净利润同比暴跌89%,京东调整后的净利润同比下滑49%,阿里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同比下降18%。资本市场随即反应剧烈,有数据显示,三大平台总市值较最高点跌超8000亿元。 这场外卖大战到现在打地难解难分。 前仆后继 三巨头少赚了200亿元,但是丝毫没有想放弃外卖业务。外卖真的把电商盘活了。 对阿里来说,8月前三周带动淘宝app月活同比增长25%。淘宝闪购整体的月度交易用户卖家达到了3亿,对比4月之前增长了200%。 京东也同样尝到了甜头,Q2季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40%,用户购物频次同比提升超过40%,明显高于前几个季度。 电商行业已经许久不见这么高的用户增长速度了。外卖比价格战、国补带来的效果好太多了。继续做外卖,意味着未来能在万亿即时零售市场上分一杯羹,也还能反哺自己的电商主业。阿里和京东没道理会放弃。掌舵人纷纷表态要继续加码。 京东想通过高品质走差异化的模式。许冉明确表示,外卖和即时零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持续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商业模式,而非追求短期业绩。 阿里接下来要开始外卖的第二阶段,规模达成之后要追求利润,复用天猫品牌的优势。蒋凡也提到,预计未来会有百万家品牌线下、门店进入淘宝闪购,未来三年内闪购和即时零售为平台带来1万亿的新增成交。 美团的压力继续增加。王兴强硬的表示,美团将不惜一切拿下外卖竞争。“这不是我们第一次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了。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们通过竞争实现了成长。它塑造了我们的领先地位。” 真正的胜负,可能要等到Q3才能知
看
190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烧钱百亿,外卖大战无人退出
东哥解读电商
东哥解读电商
·
08-30
阿里巴巴2026Q1:外卖吸引火力,主战场在AI和全球化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目前阿里巴巴是这场外卖大战当中,最体面的一家公司了。 8月29日美股盘前、港股盘后,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6年Q1财季(日历年2025Q2)营收2476亿元,同比微增2%,略低于彭博一致预期的5%。如果去掉已经卖出的高鑫零售和银泰,营收同比增长10%,所以表现相对可以。 利润没受太大影响。净利润达到424亿元,同比增长76%;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335.1亿元,同比下降18%。两者的差值主要是投资带来的。外卖所在的“中国电商集团”分部经调整后EBITA也下滑了21%,少了104亿元。 对比美团净利润下滑九成,京东单季亏损148亿元,阿里亏得较少。原因也是阿里后续才高调参与外卖大战,7月份才开始宣布500亿的大额补贴。这个季度还没有大范围投入。 透过这份财报可以看出,即时零售确实给电商带来了流量增长。但是阿里一边参与外卖大战吸引火力,另一边把未来押在了海外和云业务上。外卖引战,海外和AI才是未来。 “甩掉”高鑫和银泰的包袱,阿里增速更快 阿里开始轻装上阵,出售高鑫和银泰,把业务聚焦在电商和云。 在2026年Q1财季(日历年2025Q2)阿里实现收入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若剔除已处置的高鑫零售和银泰业务,同口径收入实际增长10%。 电商的基本盘随着生态治理和商业化率的提升已经稳住了。海外电商和云业务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中国电商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至1400.72亿元。客户管理收入增长10%,受益于变现率提升;即时零售业务(含淘宝闪购、饿了么)收入增长12%,推动淘宝APP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5%;88VIP会员数超5,300万,持续双位数增长。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收入同比增长19%至347.41亿元,亏损大幅收窄至接近盈亏平衡。跨境业务表现强劲,速卖通Choice单位经济效益改善;Trendyo
看
567
回复
1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阿里巴巴2026Q1:外卖吸引火力,主战场在AI和全球化
东哥解读电商
东哥解读电商
·
08-30
阿里巴巴2026Q1:外卖吸引火力,主战场在AI和全球化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目前阿里巴巴是这场外卖大战当中,最体面的一家公司了。 8月29日美股盘前、港股盘后,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6年Q1财季(日历年2025Q2)营收2476亿元,同比微增2%,略低于彭博一致预期的5%。如果去掉已经卖出的高鑫零售和银泰,营收同比增长10%,所以表现相对可以。 利润没受太大影响。净利润达到424亿元,同比增长76%;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335.1亿元,同比下降18%。两者的差值主要是投资带来的。外卖所在的“中国电商集团”分部经调整后EBITA也下滑了21%,少了104亿元。 对比美团净利润下滑九成,京东单季亏损148亿元,阿里亏得较少。原因也是阿里后续才高调参与外卖大战,7月份才开始宣布500亿的大额补贴。这个季度还没有大范围投入。 透过这份财报可以看出,即时零售确实给电商带来了流量增长。但是阿里一边参与外卖大战吸引火力,另一边把未来押在了海外和云业务上。外卖引战,海外和AI才是未来。 “甩掉”高鑫和银泰的包袱,阿里增速更快 阿里开始轻装上阵,出售高鑫和银泰,把业务聚焦在电商和云。 在2026年Q1财季(日历年2025Q2)阿里实现收入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若剔除已处置的高鑫零售和银泰业务,同口径收入实际增长10%。 电商的基本盘随着生态治理和商业化率的提升已经稳住了。海外电商和云业务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中国电商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至1400.72亿元。客户管理收入增长10%,受益于变现率提升;即时零售业务(含淘宝闪购、饿了么)收入增长12%,推动淘宝APP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5%;88VIP会员数超5,300万,持续双位数增长。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收入同比增长19%至347.41亿元,亏损大幅收窄至接近盈亏平衡。跨境业务表现强劲,速卖通Choice单位经济效益改善;Trendyo
看
308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阿里巴巴2026Q1:外卖吸引火力,主战场在AI和全球化
东哥解读电商
东哥解读电商
·
08-28
阿里赢麻了,王兴和刘强东该怎么做?|东哥笔记
来源:东哥笔记 作者:李成东 东哥笔记194期: 二季度财报陆陆续续出来了。 二季度的外卖大战,京东亏掉了100多亿,净利润大跌51%,美团也亏掉了100多亿,净利润暴跌89%。 如果没有国补支持,京东二季度利润表现未必比美团好多少,阿里财报还没有出来,按照阿里的补贴强度,订单量,二季度亏进去200亿也不奇怪。 很多人就奇了怪了,监管部门不是喊刹车了吗?怎么还亏这么多钱? 首次约谈是2025年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央网信办、人社部等五部门,原因是京东入局外卖市场引发平台补贴大战,美团、饿了么跟进“烧钱”竞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二次约谈是2025年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网信办、人社部、商务部,原因是淘宝闪购(饿了么派送)加入战局,平台重启“0元购”“满减18元”等非理性补贴,引发商户利润挤压、骑手超负荷、食品安全风险激增。 这里面有两个误判,一是监管的核心要求是平台不得通过算法压制、流量倾斜等手段强迫商家承担促销成本,需保障商家定价权与选择权。也就是你要补贴,那么平台自己补贴,不能强拉着商家亏损补贴外卖大战。实际上监管增加了平台的订单亏损,得平台自己硬扛。二是时间上,5月约谈和补贴没啥关系,7月约谈不影响二季度已经发生的补贴亏损。 持续消耗战 但对京东美团和阿里来说,问题不在于二季度亏了一百多亿,以后还要继续亏下去。 为什么停不下去?京东在2025年8月19日宣布其外卖全职骑手已突破15万人。京东为这些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每人每月平均缴纳约2000元。另外还有工资支出、福利补贴等其他成本。 人均1万,京东外卖光这15万全职骑手月均人力总成本约15亿元,再加上中台管理成本5亿,什么业务都不做,这就得干进去20亿元。 京东为了维持这么庞大的外卖骑手团队,就得硬扛2000万以上的日订单量,持续维持补贴优惠。所以考虑到用户订单补贴,还有外卖供应链创新投入,一个月
看
1,482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阿里赢麻了,王兴和刘强东该怎么做?|东哥笔记
东哥解读电商
东哥解读电商
·
08-28
迎战京东,Q2净利润暴跌9成,美团的护城河还牢固吗?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一场外卖大战,把两家巨头的利润都快打没了。前有京东包含外卖在内的新业务单季亏损147亿元,后脚发财报的美团日子也并不好过,净利润暴跌9成。 8月27日港股盘后,美团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5年Q2美团营收918.4亿元,同比增长11.7%;期内溢利3.7亿元,同比暴跌96.8%。美团的净利润率仅有0.4%,非常危险。 为什么这轮外卖大战,美团的利润暴跌?不少人都在担心Q3三家巨头火力全开的状态下,美团很可能直接亏损。 透过Q2的财报来看,美团可能没有那么脆弱。 业绩一览 总收入918亿元,同比增长11.7%。对比市场的普遍预期同比增长13.9%。 核心本地商业收入653亿元,同比增长7.7%;经营溢利37亿元,同比下滑75.6%,利润率5.7%。 新业务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22.8%。经营亏损19亿元,同比扩大43.1%,亏损率7.1%。 销售成本614亿元,同比增长27.0%,占收入比66.9%;销售及营销开支225亿元,同比增长51.8%,占收入比24.5%;研发开支63亿元,同比增长17.2%,占收入比6.8%,一般及行政开支27亿元,占收入比2.9%。 经营溢利2.264亿元,同比下滑98.0%,利润率0.2%。经调整EBITDA2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经调整溢利净额1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经营现金流入净额4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017亿元。 百亿补贴,美团的效率更高 利润暴跌,让不少人怀疑美团的护城河是不是不够牢固了。为什么Q2只有京东进攻,美团的利润表现还是这么惨? 美团的净利润去年同期还有114亿元,今年Q2就只剩下4亿元了。外卖大战打的美团的利润只剩下一个零头。 事实上,换个角度看,美团的补贴效率明显更高。 这一仗,京东和美团同样投入了百亿的体量。隔壁京东包括外卖在内的新业务,营收139亿元,亏损148亿元,
看
9,867
回复
1
点赞
2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迎战京东,Q2净利润暴跌9成,美团的护城河还牢固吗?
东哥解读电商
东哥解读电商
·
08-26
“谷底”里交出超预期的业绩,拼多多尽力了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在境遇最坏的时刻,拼多多依然交出一份超预期的业绩。 8月25日美股盘前,拼多多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拼多多2025年Q2的营收1039.8亿元,同比增长7.1%;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327.1亿元,同比下降5.0%。 拼多多已经连续多个季度增长放缓、利润下滑。但是盘前的股价一度上涨超过12%,随后又转为下跌。最终报收128.21,上涨0.87%。 对比市场一致预期营收增长6.3%,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同比下滑26.0%。 拼多多业绩好,没有那么好,不会像之前给大家带来很大的惊喜。没有一家公司能一直带来爆炸式的增长,现在拼多多还处在转型调整阶段。 不信AI,没有参与外卖大战。拼多多全靠电商,但是国内海外双重逆风。拼多多能获得现在的业绩已属不易。 国内海外双承压,副业赚钱救急 拼多多财报最大的亮点在于利润只出现了小幅下滑。一开始这被认为是拼多多正在走出泥潭的信号,但实际上超预期的利润是靠投资副业实现的。我们推测,这可能是盘前股价大幅上涨随后又开始回落的原因。 具体来看这个季度的业绩,拼多多已经算是尽力了。 目前拼多多的主业只有电商,对火热的即时零售、AI都非常克制。所以在国内和海外双重逆风下,拼多多的营收增速是没有想象力的。总营收1039.8亿元,同比增长7.1%。这依然好过市场一致预期的6.3%的增速,和上个季度营收和利润双双miss相比已经好多了。 其中,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为557.0亿元,同比增长13.4%。交易服务收入为482.8亿元,同比微增0.7%。交易服务收入微增主要是口径发生了变化,海外Temu在半托管模式下只有佣金能计入收入,全托管是全部销售收入计入其中。 为了维持现有的增长,拼多多的营收成本大幅增加。营收成本45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1%。增长主要来自履约费用、带宽与服务器成本以及支付处理费用的增加。 对应毛利率
看
8,468
回复
3
点赞
4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谷底”里交出超预期的业绩,拼多多尽力了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3438990255364840","uuid":"3438990255364840","gmtCreate":1488018884754,"gmtModify":1733106011277,"name":"东哥解读电商","pinyin":"dgjddsdonggejiedudianshang","introduction":"电商及新消费领域知名意见领袖,微博、雪球大V","introductionEn":"","signature":"简介","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bc7457fc43b69435eae1ff3cb5f22f5","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2,"status":2,"fanSize":3934,"headSize":4,"tweetSize":1417,"questionSize":0,"limitLevel":900,"accountStatus":3,"level":{"id":4,"name":"文化虎","nameTw":"文化虎","represent":"学有所成","factor":"发布3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3条优质帖","iconColor":"8867FB","bgColor":"BDC5FF"},"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f48104d3aff74204841356e6c91c4d07-1","templateUuid":"f48104d3aff74204841356e6c91c4d07","name":"周度最佳创作者","description":"每周获得最佳精华帖的创作者","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271475ceaf67d40016c8cfa16c08c8b3","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5a6336061b9ba82ba9177c7ec476f5f2","grayImgUrl":null,"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3.07.17","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2004},{"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4","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明星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20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dddf24b906c7011de2617d4fb3f7698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53d58ad32c97254c6f74db8b97e6ec49","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6304700d92ad91c7a33e2e92ec32ecc1","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2.08.19","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userBadgeCount":2,"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北京","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80248791007392,"gmtCreate":1758272573793,"gmtModify":1758273906674,"author":{"id":"3438990255364840","authorId":"3438990255364840","name":"东哥解读电商","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bc7457fc43b69435eae1ff3cb5f22f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438990255364840","idStr":"3438990255364840"},"themes":[],"title":"上新阵地生变,品牌为何转战拼多多寻求“确定性”爆款?","html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李成东、金珊 进入2025年,不少商家都在感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同质化竞争、价格战似乎变成了行业常态。但是危中藏机,电商这条赛道中依然有破局的新机会。 一些产业带、老国货、新锐品牌的销售额在拼多多实现了高速增长,这在当下的环境下是非常罕见的。 美瞳品牌可啦啦在拼多多实现了4年30倍的暴涨;国民品牌苏泊尔的炊具产品,在拼多多 3 年销售额增长近 4 倍,还打造出了年销千万元的大爆品;自然堂2023年在拼多多销售额增长了三到四倍;大宝通过打造抗衰爆款产品,今年有望在拼多多实现 50% 以上的销售额增长。 老牌国货伊利部分产品的年轻用户已经达到行业的3倍,转化率为行业均值的1.5倍,找到了年轻化的新方法。 可以看出,这些品牌通过推新品的方式完成了销售额暴涨。过去天猫、抖音是品牌上新的关键战场,又或者是找明星代言、小红书找KOL,砸一波广告费建立心智。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把拼多多当成上新的核心阵地,并且拿到了成绩。 品牌为什么不再狂砸广告了?为什么一些品牌开始转向拼多多?这些品牌在拼多多的增长逻辑是什么? 时过境迁,现在要换个方式找确定性增长。 碎片化市场的新法则 这些品牌的增长方式朴实无华,主要是推新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拼多多的品牌上新速度被按下加速键。 原本美瞳行业的上新周期是3 个月一次,现在在拼多多变成了 10 天测款、30 天卖爆。在传统电商平台,炊具新品跑出来至少要半个月,但在拼多多只需要一周。本来担心新品滞销的蒙牛,发现自己的纯牛奶在春节前两周就售罄了。 上新快,爆率高,销售快,这种确定性非常难得。在传统模式下,可能费尽心力研发的新品也不被市场欢迎,投入的大量广告也变成泡沫。现在新品变爆品究竟靠什么? 在拼多多,爆品的核心逻辑是“需求的差异化批量归集”。简单来说,把一整摊大众化的生意,分割成无数小众化的订单,去细分市场找个性化、真实存在","list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李成东、金珊 进入2025年,不少商家都在感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同质化竞争、价格战似乎变成了行业常态。但是危中藏机,电商这条赛道中依然有破局的新机会。 一些产业带、老国货、新锐品牌的销售额在拼多多实现了高速增长,这在当下的环境下是非常罕见的。 美瞳品牌可啦啦在拼多多实现了4年30倍的暴涨;国民品牌苏泊尔的炊具产品,在拼多多 3 年销售额增长近 4 倍,还打造出了年销千万元的大爆品;自然堂2023年在拼多多销售额增长了三到四倍;大宝通过打造抗衰爆款产品,今年有望在拼多多实现 50% 以上的销售额增长。 老牌国货伊利部分产品的年轻用户已经达到行业的3倍,转化率为行业均值的1.5倍,找到了年轻化的新方法。 可以看出,这些品牌通过推新品的方式完成了销售额暴涨。过去天猫、抖音是品牌上新的关键战场,又或者是找明星代言、小红书找KOL,砸一波广告费建立心智。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把拼多多当成上新的核心阵地,并且拿到了成绩。 品牌为什么不再狂砸广告了?为什么一些品牌开始转向拼多多?这些品牌在拼多多的增长逻辑是什么? 时过境迁,现在要换个方式找确定性增长。 碎片化市场的新法则 这些品牌的增长方式朴实无华,主要是推新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拼多多的品牌上新速度被按下加速键。 原本美瞳行业的上新周期是3 个月一次,现在在拼多多变成了 10 天测款、30 天卖爆。在传统电商平台,炊具新品跑出来至少要半个月,但在拼多多只需要一周。本来担心新品滞销的蒙牛,发现自己的纯牛奶在春节前两周就售罄了。 上新快,爆率高,销售快,这种确定性非常难得。在传统模式下,可能费尽心力研发的新品也不被市场欢迎,投入的大量广告也变成泡沫。现在新品变爆品究竟靠什么? 在拼多多,爆品的核心逻辑是“需求的差异化批量归集”。简单来说,把一整摊大众化的生意,分割成无数小众化的订单,去细分市场找个性化、真实存在","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李成东、金珊 进入2025年,不少商家都在感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同质化竞争、价格战似乎变成了行业常态。但是危中藏机,电商这条赛道中依然有破局的新机会。 一些产业带、老国货、新锐品牌的销售额在拼多多实现了高速增长,这在当下的环境下是非常罕见的。 美瞳品牌可啦啦在拼多多实现了4年30倍的暴涨;国民品牌苏泊尔的炊具产品,在拼多多 3 年销售额增长近 4 倍,还打造出了年销千万元的大爆品;自然堂2023年在拼多多销售额增长了三到四倍;大宝通过打造抗衰爆款产品,今年有望在拼多多实现 50% 以上的销售额增长。 老牌国货伊利部分产品的年轻用户已经达到行业的3倍,转化率为行业均值的1.5倍,找到了年轻化的新方法。 可以看出,这些品牌通过推新品的方式完成了销售额暴涨。过去天猫、抖音是品牌上新的关键战场,又或者是找明星代言、小红书找KOL,砸一波广告费建立心智。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把拼多多当成上新的核心阵地,并且拿到了成绩。 品牌为什么不再狂砸广告了?为什么一些品牌开始转向拼多多?这些品牌在拼多多的增长逻辑是什么? 时过境迁,现在要换个方式找确定性增长。 碎片化市场的新法则 这些品牌的增长方式朴实无华,主要是推新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拼多多的品牌上新速度被按下加速键。 原本美瞳行业的上新周期是3 个月一次,现在在拼多多变成了 10 天测款、30 天卖爆。在传统电商平台,炊具新品跑出来至少要半个月,但在拼多多只需要一周。本来担心新品滞销的蒙牛,发现自己的纯牛奶在春节前两周就售罄了。 上新快,爆率高,销售快,这种确定性非常难得。在传统模式下,可能费尽心力研发的新品也不被市场欢迎,投入的大量广告也变成泡沫。现在新品变爆品究竟靠什么? 在拼多多,爆品的核心逻辑是“需求的差异化批量归集”。简单来说,把一整摊大众化的生意,分割成无数小众化的订单,去细分市场找个性化、真实存在","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aa6dbeeaf7c214403519055c5a70fb3","width":"2048","height":"153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024879100739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1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9,"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9873278533848,"gmtCreate":1758180245569,"gmtModify":1758182770249,"author":{"id":"3438990255364840","authorId":"3438990255364840","name":"东哥解读电商","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bc7457fc43b69435eae1ff3cb5f22f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438990255364840","idStr":"3438990255364840"},"themes":[],"title":"如果没有中国,印度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很牛逼的存在!|东哥笔记","htmlText":"来源:东哥笔记 作者:李成东 东哥笔记198期: 我们为什么不能轻视印度? 因为如果没有中国,印度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很牛逼的存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国在全球是一个神奇的异类存在!不考虑和发达国家对比,印度在经济总量、基础工业、军事自主、人才储备四大维度均居发展中国家顶端。 一、经济规模与增长动能 GDP总量全球第四。印度官方智库NITI Aayog宣布2024年印度GDP达4万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尽管IMF数据(2025财年3.9万亿美元)显示其仍略低于日本(4.026万亿美元),但按当前增速,2026年将稳居第四。莫迪政府更提出目标:2030年成为第三大经济体(超越德国)。 人口红利与消费市场。总人口14.4亿(全球第一),15-29岁青年占比27%,劳动力资源充沛;中产阶级超1亿人,为全球第四大消费市场,支撑内需增长。 二、工业制造能力:基础产业全球领先 钢铁产量全球第二。2024年印度粗钢产量达1.49亿吨,仅次于中国(10.05亿吨),远超日本(8400万吨)和美国(7950万吨)。本土企业塔塔钢铁、京德勒钢铁等贡献53%产能,形成完整产业链。 发电量增速全球第一。2023年发电量19,582亿千瓦时,全球第三,同比增速7%(中国6.9%,美国-1%)。计划到2030年将核电产能提高70%,缓解能源短缺。 炼油与化工扩张。炼油产能2.568亿吨/年,2024年产量2.51亿吨(增长3.9%);目标2028年扩至3.1亿吨/年,成为亚洲能源加工枢纽。 三、军事自主化:从“万国造”到国产化突破 军舰建造能力。印度可独立设计建造驱逐舰(如“维沙卡帕特南”级)、护卫舰、常规潜艇,并拥有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4.5万吨)。海军舰艇总数达293艘,规模居全球前列。 导弹与核威慑。“烈火-5”洲际导弹(射程5000公里)试射成功,具备核三位一体潜力; 自主研发“","listText":"来源:东哥笔记 作者:李成东 东哥笔记198期: 我们为什么不能轻视印度? 因为如果没有中国,印度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很牛逼的存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国在全球是一个神奇的异类存在!不考虑和发达国家对比,印度在经济总量、基础工业、军事自主、人才储备四大维度均居发展中国家顶端。 一、经济规模与增长动能 GDP总量全球第四。印度官方智库NITI Aayog宣布2024年印度GDP达4万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尽管IMF数据(2025财年3.9万亿美元)显示其仍略低于日本(4.026万亿美元),但按当前增速,2026年将稳居第四。莫迪政府更提出目标:2030年成为第三大经济体(超越德国)。 人口红利与消费市场。总人口14.4亿(全球第一),15-29岁青年占比27%,劳动力资源充沛;中产阶级超1亿人,为全球第四大消费市场,支撑内需增长。 二、工业制造能力:基础产业全球领先 钢铁产量全球第二。2024年印度粗钢产量达1.49亿吨,仅次于中国(10.05亿吨),远超日本(8400万吨)和美国(7950万吨)。本土企业塔塔钢铁、京德勒钢铁等贡献53%产能,形成完整产业链。 发电量增速全球第一。2023年发电量19,582亿千瓦时,全球第三,同比增速7%(中国6.9%,美国-1%)。计划到2030年将核电产能提高70%,缓解能源短缺。 炼油与化工扩张。炼油产能2.568亿吨/年,2024年产量2.51亿吨(增长3.9%);目标2028年扩至3.1亿吨/年,成为亚洲能源加工枢纽。 三、军事自主化:从“万国造”到国产化突破 军舰建造能力。印度可独立设计建造驱逐舰(如“维沙卡帕特南”级)、护卫舰、常规潜艇,并拥有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4.5万吨)。海军舰艇总数达293艘,规模居全球前列。 导弹与核威慑。“烈火-5”洲际导弹(射程5000公里)试射成功,具备核三位一体潜力; 自主研发“","text":"来源:东哥笔记 作者:李成东 东哥笔记198期: 我们为什么不能轻视印度? 因为如果没有中国,印度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很牛逼的存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国在全球是一个神奇的异类存在!不考虑和发达国家对比,印度在经济总量、基础工业、军事自主、人才储备四大维度均居发展中国家顶端。 一、经济规模与增长动能 GDP总量全球第四。印度官方智库NITI Aayog宣布2024年印度GDP达4万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尽管IMF数据(2025财年3.9万亿美元)显示其仍略低于日本(4.026万亿美元),但按当前增速,2026年将稳居第四。莫迪政府更提出目标:2030年成为第三大经济体(超越德国)。 人口红利与消费市场。总人口14.4亿(全球第一),15-29岁青年占比27%,劳动力资源充沛;中产阶级超1亿人,为全球第四大消费市场,支撑内需增长。 二、工业制造能力:基础产业全球领先 钢铁产量全球第二。2024年印度粗钢产量达1.49亿吨,仅次于中国(10.05亿吨),远超日本(8400万吨)和美国(7950万吨)。本土企业塔塔钢铁、京德勒钢铁等贡献53%产能,形成完整产业链。 发电量增速全球第一。2023年发电量19,582亿千瓦时,全球第三,同比增速7%(中国6.9%,美国-1%)。计划到2030年将核电产能提高70%,缓解能源短缺。 炼油与化工扩张。炼油产能2.568亿吨/年,2024年产量2.51亿吨(增长3.9%);目标2028年扩至3.1亿吨/年,成为亚洲能源加工枢纽。 三、军事自主化:从“万国造”到国产化突破 军舰建造能力。印度可独立设计建造驱逐舰(如“维沙卡帕特南”级)、护卫舰、常规潜艇,并拥有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4.5万吨)。海军舰艇总数达293艘,规模居全球前列。 导弹与核威慑。“烈火-5”洲际导弹(射程5000公里)试射成功,具备核三位一体潜力; 自主研发“","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f9f108264bf80413c5d8e33d4ed99c5","width":"1920","height":"108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98732785338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9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6079797866728,"gmtCreate":1757233833596,"gmtModify":1757235579934,"author":{"id":"3438990255364840","authorId":"3438990255364840","name":"东哥解读电商","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bc7457fc43b69435eae1ff3cb5f22f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438990255364840","idStr":"3438990255364840"},"themes":[],"title":"当电商都在跨界,拼多多为何选择“西进”?","html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李成东 拼多多又开始“另辟蹊径”了。 上周拼多多发布了2025年Q2的财报。能打的业绩让当晚的股价大涨超过10%。但很快…… 不参与外卖大战,也不大搞AI,拼多多未来还要把钱花在哪里?难道未来拼多多也要转变为成熟的传统电商了吗?拼多多的商家后续又要在哪里找到生意的增长性? 答案或许在中国的西部。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拼多多西部地区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四成。其中,日用百货订单量翻倍,潮玩周边、宠物用品的订单量增长近六成。电商都在开拓副业,押注别的赛道。这么快的订单增长已经很罕见了。 西部为什么会成为平台和商家的新引擎? 逆势增长40%,西部成为电商下一个蓝海 西部地区不是没有消费需求,只是被高价邮费给消耗掉了。 “邮费比商品本身还贵”是不少当地人网购的吐槽。前段时间,泡泡玛特爆火,背后的谷子经济又迎来新一轮消费热潮,但是在西部想吃上谷并不容易,甚至有“想戒谷就来偏远地区”的无力吐槽。 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消费潜力非常大。国家统计局显示,2024年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约为155.8亿件,占全国比重仅为8.9%,同比增长高达34.4%,远超过其他地区。西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三成,却只有不到一成的快递量。可见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今年Q1全国快递业务量增速超过30%的省份有10个,其中9个位于中西部地区。 事情逐渐出现转机。拼多多谷子类目Top商家“栗汀”发现,今年年初至今,发往偏远地区订单同比增长60%,目前西部地区订单占比已经达到10%。原本一直关闭西部拼单权限的轮胎商家又默默打开了入口,目前每月发偏远地区的订单占总销量的20%左右,一些省份销量同比上涨超过300%。 过去一年拼多多西部地区的订单量整体同比增长超过四成。为什么在电商总体增量很小的情况下,西部正在成为全新的增长引擎? 商家承担的邮费大幅下降了。一件“谷子”发到偏远地区的运费要比其他地区","list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李成东 拼多多又开始“另辟蹊径”了。 上周拼多多发布了2025年Q2的财报。能打的业绩让当晚的股价大涨超过10%。但很快…… 不参与外卖大战,也不大搞AI,拼多多未来还要把钱花在哪里?难道未来拼多多也要转变为成熟的传统电商了吗?拼多多的商家后续又要在哪里找到生意的增长性? 答案或许在中国的西部。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拼多多西部地区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四成。其中,日用百货订单量翻倍,潮玩周边、宠物用品的订单量增长近六成。电商都在开拓副业,押注别的赛道。这么快的订单增长已经很罕见了。 西部为什么会成为平台和商家的新引擎? 逆势增长40%,西部成为电商下一个蓝海 西部地区不是没有消费需求,只是被高价邮费给消耗掉了。 “邮费比商品本身还贵”是不少当地人网购的吐槽。前段时间,泡泡玛特爆火,背后的谷子经济又迎来新一轮消费热潮,但是在西部想吃上谷并不容易,甚至有“想戒谷就来偏远地区”的无力吐槽。 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消费潜力非常大。国家统计局显示,2024年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约为155.8亿件,占全国比重仅为8.9%,同比增长高达34.4%,远超过其他地区。西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三成,却只有不到一成的快递量。可见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今年Q1全国快递业务量增速超过30%的省份有10个,其中9个位于中西部地区。 事情逐渐出现转机。拼多多谷子类目Top商家“栗汀”发现,今年年初至今,发往偏远地区订单同比增长60%,目前西部地区订单占比已经达到10%。原本一直关闭西部拼单权限的轮胎商家又默默打开了入口,目前每月发偏远地区的订单占总销量的20%左右,一些省份销量同比上涨超过300%。 过去一年拼多多西部地区的订单量整体同比增长超过四成。为什么在电商总体增量很小的情况下,西部正在成为全新的增长引擎? 商家承担的邮费大幅下降了。一件“谷子”发到偏远地区的运费要比其他地区","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李成东 拼多多又开始“另辟蹊径”了。 上周拼多多发布了2025年Q2的财报。能打的业绩让当晚的股价大涨超过10%。但很快…… 不参与外卖大战,也不大搞AI,拼多多未来还要把钱花在哪里?难道未来拼多多也要转变为成熟的传统电商了吗?拼多多的商家后续又要在哪里找到生意的增长性? 答案或许在中国的西部。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拼多多西部地区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四成。其中,日用百货订单量翻倍,潮玩周边、宠物用品的订单量增长近六成。电商都在开拓副业,押注别的赛道。这么快的订单增长已经很罕见了。 西部为什么会成为平台和商家的新引擎? 逆势增长40%,西部成为电商下一个蓝海 西部地区不是没有消费需求,只是被高价邮费给消耗掉了。 “邮费比商品本身还贵”是不少当地人网购的吐槽。前段时间,泡泡玛特爆火,背后的谷子经济又迎来新一轮消费热潮,但是在西部想吃上谷并不容易,甚至有“想戒谷就来偏远地区”的无力吐槽。 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消费潜力非常大。国家统计局显示,2024年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约为155.8亿件,占全国比重仅为8.9%,同比增长高达34.4%,远超过其他地区。西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三成,却只有不到一成的快递量。可见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今年Q1全国快递业务量增速超过30%的省份有10个,其中9个位于中西部地区。 事情逐渐出现转机。拼多多谷子类目Top商家“栗汀”发现,今年年初至今,发往偏远地区订单同比增长60%,目前西部地区订单占比已经达到10%。原本一直关闭西部拼单权限的轮胎商家又默默打开了入口,目前每月发偏远地区的订单占总销量的20%左右,一些省份销量同比上涨超过300%。 过去一年拼多多西部地区的订单量整体同比增长超过四成。为什么在电商总体增量很小的情况下,西部正在成为全新的增长引擎? 商家承担的邮费大幅下降了。一件“谷子”发到偏远地区的运费要比其他地区","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2ae45aff9bfa0fb064cc6ad3fd50979","width":"640","height":"41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2,"paper":2,"likeSize":15,"commentSize":2,"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607979786672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345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author":{"id":"10000000000010303","authorId":"10000000000010303","name":"每天涨停板敢死队","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b17af8d14081700b793911bb75de6b67","crmLevel":1,"crmLevelSwitch":0,"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303","idStr":"10000000000010303"},"content":"这个分析太赞了,西进真的很聪明 [强]","text":"这个分析太赞了,西进真的很聪明 [强]","html":"这个分析太赞了,西进真的很聪明 [强]"}],"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5391983268624,"gmtCreate":1757066512001,"gmtModify":1757066671799,"author":{"id":"3438990255364840","authorId":"3438990255364840","name":"东哥解读电商","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bc7457fc43b69435eae1ff3cb5f22f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438990255364840","idStr":"3438990255364840"},"themes":[],"title":"最大的机会在海外,最大的风险在国内的错误认知!","htmlText":"来源:东哥笔记 作者:李成东 十三·东哥饭局第116期(杭州站),本期饭局主要围绕国内电商和品牌出海展开。包括:量化交易、一级市场投资、品牌出海、电商外卖大战、宏观经济的最新洞察等。 1 量化交易:量化交易内卷时代即将到来 量化交易已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个人投资者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急剧压缩,速度是新的护城河。 规则已变,适者生存:A股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完全转向量化主导。主观交易除非能转型开发出自己的量化模型,否则难以适应市场。 速度是终极武器:以科创板为例,有严格的单笔申报上限,大资金要靠手动下单根本无法实现快速建仓或离场,必须依赖机器进行高速、分散的交易执行。 红利期窗口正在关闭:当前可能还有1%左右的资产能通过量化赚到钱,但竞争极其激烈。未来一两年内,量化本身的超额收益也会被竞争摊薄,届时“没有任何策略能稳定赚钱”,意味着量化内卷时代的到来。 对投资者来说,量化私募业绩分化会加剧,选择管理人的门槛变得极高。对于散户,要警惕市场变化,不要迷信价值投资和K线图,需认识到市场的主导逻辑已变为资金和情绪的博弈。 2 一级市场投资:不看上市看现金流 一级市场投资逻辑已变,退出难成常态,“假定它上不了市,还能不能赚钱” 成为新的投资准则。 放弃IPO幻想:A股上市门槛高,港股流动性差,IPO退出通道狭窄。优秀公司很多,但“无法退出”是最大痛点。 现金流为王:现在只投那些本身盈利能力极强、不依赖上市退出的项目。“一个亿利润的公司,只要价格合理,闭着眼睛投”。 3 外卖大战:一场注定没有赢家的存量战争 电商已进入绝对的存量竞争阶段,平台混战是零和游戏,本质是流量的再分配。生态持续恶化,商家和平台都苦不堪言。 平台混战的真相:阿里、京东做外卖和即时零售,并非为了增量,而是“围魏救赵”,进攻美团腹地以缓解自身电商流量的下滑,是防守性进攻。抖音电商增速放缓,因税务合规和广告费计征增值税导致商家","listText":"来源:东哥笔记 作者:李成东 十三·东哥饭局第116期(杭州站),本期饭局主要围绕国内电商和品牌出海展开。包括:量化交易、一级市场投资、品牌出海、电商外卖大战、宏观经济的最新洞察等。 1 量化交易:量化交易内卷时代即将到来 量化交易已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个人投资者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急剧压缩,速度是新的护城河。 规则已变,适者生存:A股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完全转向量化主导。主观交易除非能转型开发出自己的量化模型,否则难以适应市场。 速度是终极武器:以科创板为例,有严格的单笔申报上限,大资金要靠手动下单根本无法实现快速建仓或离场,必须依赖机器进行高速、分散的交易执行。 红利期窗口正在关闭:当前可能还有1%左右的资产能通过量化赚到钱,但竞争极其激烈。未来一两年内,量化本身的超额收益也会被竞争摊薄,届时“没有任何策略能稳定赚钱”,意味着量化内卷时代的到来。 对投资者来说,量化私募业绩分化会加剧,选择管理人的门槛变得极高。对于散户,要警惕市场变化,不要迷信价值投资和K线图,需认识到市场的主导逻辑已变为资金和情绪的博弈。 2 一级市场投资:不看上市看现金流 一级市场投资逻辑已变,退出难成常态,“假定它上不了市,还能不能赚钱” 成为新的投资准则。 放弃IPO幻想:A股上市门槛高,港股流动性差,IPO退出通道狭窄。优秀公司很多,但“无法退出”是最大痛点。 现金流为王:现在只投那些本身盈利能力极强、不依赖上市退出的项目。“一个亿利润的公司,只要价格合理,闭着眼睛投”。 3 外卖大战:一场注定没有赢家的存量战争 电商已进入绝对的存量竞争阶段,平台混战是零和游戏,本质是流量的再分配。生态持续恶化,商家和平台都苦不堪言。 平台混战的真相:阿里、京东做外卖和即时零售,并非为了增量,而是“围魏救赵”,进攻美团腹地以缓解自身电商流量的下滑,是防守性进攻。抖音电商增速放缓,因税务合规和广告费计征增值税导致商家","text":"来源:东哥笔记 作者:李成东 十三·东哥饭局第116期(杭州站),本期饭局主要围绕国内电商和品牌出海展开。包括:量化交易、一级市场投资、品牌出海、电商外卖大战、宏观经济的最新洞察等。 1 量化交易:量化交易内卷时代即将到来 量化交易已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个人投资者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急剧压缩,速度是新的护城河。 规则已变,适者生存:A股市场的游戏规则已经完全转向量化主导。主观交易除非能转型开发出自己的量化模型,否则难以适应市场。 速度是终极武器:以科创板为例,有严格的单笔申报上限,大资金要靠手动下单根本无法实现快速建仓或离场,必须依赖机器进行高速、分散的交易执行。 红利期窗口正在关闭:当前可能还有1%左右的资产能通过量化赚到钱,但竞争极其激烈。未来一两年内,量化本身的超额收益也会被竞争摊薄,届时“没有任何策略能稳定赚钱”,意味着量化内卷时代的到来。 对投资者来说,量化私募业绩分化会加剧,选择管理人的门槛变得极高。对于散户,要警惕市场变化,不要迷信价值投资和K线图,需认识到市场的主导逻辑已变为资金和情绪的博弈。 2 一级市场投资:不看上市看现金流 一级市场投资逻辑已变,退出难成常态,“假定它上不了市,还能不能赚钱” 成为新的投资准则。 放弃IPO幻想:A股上市门槛高,港股流动性差,IPO退出通道狭窄。优秀公司很多,但“无法退出”是最大痛点。 现金流为王:现在只投那些本身盈利能力极强、不依赖上市退出的项目。“一个亿利润的公司,只要价格合理,闭着眼睛投”。 3 外卖大战:一场注定没有赢家的存量战争 电商已进入绝对的存量竞争阶段,平台混战是零和游戏,本质是流量的再分配。生态持续恶化,商家和平台都苦不堪言。 平台混战的真相:阿里、京东做外卖和即时零售,并非为了增量,而是“围魏救赵”,进攻美团腹地以缓解自身电商流量的下滑,是防守性进攻。抖音电商增速放缓,因税务合规和广告费计征增值税导致商家","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423fcd9ffd234bd889055d64ba1939f","width":"3739","height":"280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539198326862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2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5024019312944,"gmtCreate":1756990295837,"gmtModify":1756990853447,"author":{"id":"3438990255364840","authorId":"3438990255364840","name":"东哥解读电商","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bc7457fc43b69435eae1ff3cb5f22f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438990255364840","idStr":"3438990255364840"},"themes":[],"title":"烧钱百亿,外卖大战无人退出","html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一场日均烧掉3亿元的消耗战,让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的财报血迹斑斑,而这可能只是开始。 2025年Q2,中国互联网行业上演了一场堪称史上最惨烈的外卖大战。京东率先掀桌,阿里加码入局,美团被迫迎战。 三巨头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营销开支至少为300亿元,导致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超200亿元。 美团调整后净利润同比暴跌89%,京东调整后的净利润同比下滑49%,阿里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同比下降18%。资本市场随即反应剧烈,有数据显示,三大平台总市值较最高点跌超8000亿元。 这场外卖大战到现在打地难解难分。 前仆后继 三巨头少赚了200亿元,但是丝毫没有想放弃外卖业务。外卖真的把电商盘活了。 对阿里来说,8月前三周带动淘宝app月活同比增长25%。淘宝闪购整体的月度交易用户卖家达到了3亿,对比4月之前增长了200%。 京东也同样尝到了甜头,Q2季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40%,用户购物频次同比提升超过40%,明显高于前几个季度。 电商行业已经许久不见这么高的用户增长速度了。外卖比价格战、国补带来的效果好太多了。继续做外卖,意味着未来能在万亿即时零售市场上分一杯羹,也还能反哺自己的电商主业。阿里和京东没道理会放弃。掌舵人纷纷表态要继续加码。 京东想通过高品质走差异化的模式。许冉明确表示,外卖和即时零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持续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商业模式,而非追求短期业绩。 阿里接下来要开始外卖的第二阶段,规模达成之后要追求利润,复用天猫品牌的优势。蒋凡也提到,预计未来会有百万家品牌线下、门店进入淘宝闪购,未来三年内闪购和即时零售为平台带来1万亿的新增成交。 美团的压力继续增加。王兴强硬的表示,美团将不惜一切拿下外卖竞争。“这不是我们第一次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了。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们通过竞争实现了成长。它塑造了我们的领先地位。” 真正的胜负,可能要等到Q3才能知","list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一场日均烧掉3亿元的消耗战,让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的财报血迹斑斑,而这可能只是开始。 2025年Q2,中国互联网行业上演了一场堪称史上最惨烈的外卖大战。京东率先掀桌,阿里加码入局,美团被迫迎战。 三巨头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营销开支至少为300亿元,导致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超200亿元。 美团调整后净利润同比暴跌89%,京东调整后的净利润同比下滑49%,阿里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同比下降18%。资本市场随即反应剧烈,有数据显示,三大平台总市值较最高点跌超8000亿元。 这场外卖大战到现在打地难解难分。 前仆后继 三巨头少赚了200亿元,但是丝毫没有想放弃外卖业务。外卖真的把电商盘活了。 对阿里来说,8月前三周带动淘宝app月活同比增长25%。淘宝闪购整体的月度交易用户卖家达到了3亿,对比4月之前增长了200%。 京东也同样尝到了甜头,Q2季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40%,用户购物频次同比提升超过40%,明显高于前几个季度。 电商行业已经许久不见这么高的用户增长速度了。外卖比价格战、国补带来的效果好太多了。继续做外卖,意味着未来能在万亿即时零售市场上分一杯羹,也还能反哺自己的电商主业。阿里和京东没道理会放弃。掌舵人纷纷表态要继续加码。 京东想通过高品质走差异化的模式。许冉明确表示,外卖和即时零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持续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商业模式,而非追求短期业绩。 阿里接下来要开始外卖的第二阶段,规模达成之后要追求利润,复用天猫品牌的优势。蒋凡也提到,预计未来会有百万家品牌线下、门店进入淘宝闪购,未来三年内闪购和即时零售为平台带来1万亿的新增成交。 美团的压力继续增加。王兴强硬的表示,美团将不惜一切拿下外卖竞争。“这不是我们第一次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了。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们通过竞争实现了成长。它塑造了我们的领先地位。” 真正的胜负,可能要等到Q3才能知","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一场日均烧掉3亿元的消耗战,让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的财报血迹斑斑,而这可能只是开始。 2025年Q2,中国互联网行业上演了一场堪称史上最惨烈的外卖大战。京东率先掀桌,阿里加码入局,美团被迫迎战。 三巨头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营销开支至少为300亿元,导致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超200亿元。 美团调整后净利润同比暴跌89%,京东调整后的净利润同比下滑49%,阿里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同比下降18%。资本市场随即反应剧烈,有数据显示,三大平台总市值较最高点跌超8000亿元。 这场外卖大战到现在打地难解难分。 前仆后继 三巨头少赚了200亿元,但是丝毫没有想放弃外卖业务。外卖真的把电商盘活了。 对阿里来说,8月前三周带动淘宝app月活同比增长25%。淘宝闪购整体的月度交易用户卖家达到了3亿,对比4月之前增长了200%。 京东也同样尝到了甜头,Q2季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40%,用户购物频次同比提升超过40%,明显高于前几个季度。 电商行业已经许久不见这么高的用户增长速度了。外卖比价格战、国补带来的效果好太多了。继续做外卖,意味着未来能在万亿即时零售市场上分一杯羹,也还能反哺自己的电商主业。阿里和京东没道理会放弃。掌舵人纷纷表态要继续加码。 京东想通过高品质走差异化的模式。许冉明确表示,外卖和即时零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持续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商业模式,而非追求短期业绩。 阿里接下来要开始外卖的第二阶段,规模达成之后要追求利润,复用天猫品牌的优势。蒋凡也提到,预计未来会有百万家品牌线下、门店进入淘宝闪购,未来三年内闪购和即时零售为平台带来1万亿的新增成交。 美团的压力继续增加。王兴强硬的表示,美团将不惜一切拿下外卖竞争。“这不是我们第一次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了。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们通过竞争实现了成长。它塑造了我们的领先地位。” 真正的胜负,可能要等到Q3才能知","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009c7ce5d44b7bbadde66a5dc225937","width":"640","height":"36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502401931294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9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3057650512304,"gmtCreate":1756524719335,"gmtModify":1756528651732,"author":{"id":"3438990255364840","authorId":"3438990255364840","name":"东哥解读电商","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bc7457fc43b69435eae1ff3cb5f22f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438990255364840","idStr":"3438990255364840"},"themes":[],"title":"阿里巴巴2026Q1:外卖吸引火力,主战场在AI和全球化","html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目前阿里巴巴是这场外卖大战当中,最体面的一家公司了。 8月29日美股盘前、港股盘后,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6年Q1财季(日历年2025Q2)营收2476亿元,同比微增2%,略低于彭博一致预期的5%。如果去掉已经卖出的高鑫零售和银泰,营收同比增长10%,所以表现相对可以。 利润没受太大影响。净利润达到424亿元,同比增长76%;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335.1亿元,同比下降18%。两者的差值主要是投资带来的。外卖所在的“中国电商集团”分部经调整后EBITA也下滑了21%,少了104亿元。 对比美团净利润下滑九成,京东单季亏损148亿元,阿里亏得较少。原因也是阿里后续才高调参与外卖大战,7月份才开始宣布500亿的大额补贴。这个季度还没有大范围投入。 透过这份财报可以看出,即时零售确实给电商带来了流量增长。但是阿里一边参与外卖大战吸引火力,另一边把未来押在了海外和云业务上。外卖引战,海外和AI才是未来。 “甩掉”高鑫和银泰的包袱,阿里增速更快 阿里开始轻装上阵,出售高鑫和银泰,把业务聚焦在电商和云。 在2026年Q1财季(日历年2025Q2)阿里实现收入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若剔除已处置的高鑫零售和银泰业务,同口径收入实际增长10%。 电商的基本盘随着生态治理和商业化率的提升已经稳住了。海外电商和云业务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中国电商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至1400.72亿元。客户管理收入增长10%,受益于变现率提升;即时零售业务(含淘宝闪购、饿了么)收入增长12%,推动淘宝APP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5%;88VIP会员数超5,300万,持续双位数增长。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收入同比增长19%至347.41亿元,亏损大幅收窄至接近盈亏平衡。跨境业务表现强劲,速卖通Choice单位经济效益改善;Trendyo","list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目前阿里巴巴是这场外卖大战当中,最体面的一家公司了。 8月29日美股盘前、港股盘后,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6年Q1财季(日历年2025Q2)营收2476亿元,同比微增2%,略低于彭博一致预期的5%。如果去掉已经卖出的高鑫零售和银泰,营收同比增长10%,所以表现相对可以。 利润没受太大影响。净利润达到424亿元,同比增长76%;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335.1亿元,同比下降18%。两者的差值主要是投资带来的。外卖所在的“中国电商集团”分部经调整后EBITA也下滑了21%,少了104亿元。 对比美团净利润下滑九成,京东单季亏损148亿元,阿里亏得较少。原因也是阿里后续才高调参与外卖大战,7月份才开始宣布500亿的大额补贴。这个季度还没有大范围投入。 透过这份财报可以看出,即时零售确实给电商带来了流量增长。但是阿里一边参与外卖大战吸引火力,另一边把未来押在了海外和云业务上。外卖引战,海外和AI才是未来。 “甩掉”高鑫和银泰的包袱,阿里增速更快 阿里开始轻装上阵,出售高鑫和银泰,把业务聚焦在电商和云。 在2026年Q1财季(日历年2025Q2)阿里实现收入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若剔除已处置的高鑫零售和银泰业务,同口径收入实际增长10%。 电商的基本盘随着生态治理和商业化率的提升已经稳住了。海外电商和云业务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中国电商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至1400.72亿元。客户管理收入增长10%,受益于变现率提升;即时零售业务(含淘宝闪购、饿了么)收入增长12%,推动淘宝APP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5%;88VIP会员数超5,300万,持续双位数增长。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收入同比增长19%至347.41亿元,亏损大幅收窄至接近盈亏平衡。跨境业务表现强劲,速卖通Choice单位经济效益改善;Trendyo","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目前阿里巴巴是这场外卖大战当中,最体面的一家公司了。 8月29日美股盘前、港股盘后,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6年Q1财季(日历年2025Q2)营收2476亿元,同比微增2%,略低于彭博一致预期的5%。如果去掉已经卖出的高鑫零售和银泰,营收同比增长10%,所以表现相对可以。 利润没受太大影响。净利润达到424亿元,同比增长76%;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335.1亿元,同比下降18%。两者的差值主要是投资带来的。外卖所在的“中国电商集团”分部经调整后EBITA也下滑了21%,少了104亿元。 对比美团净利润下滑九成,京东单季亏损148亿元,阿里亏得较少。原因也是阿里后续才高调参与外卖大战,7月份才开始宣布500亿的大额补贴。这个季度还没有大范围投入。 透过这份财报可以看出,即时零售确实给电商带来了流量增长。但是阿里一边参与外卖大战吸引火力,另一边把未来押在了海外和云业务上。外卖引战,海外和AI才是未来。 “甩掉”高鑫和银泰的包袱,阿里增速更快 阿里开始轻装上阵,出售高鑫和银泰,把业务聚焦在电商和云。 在2026年Q1财季(日历年2025Q2)阿里实现收入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若剔除已处置的高鑫零售和银泰业务,同口径收入实际增长10%。 电商的基本盘随着生态治理和商业化率的提升已经稳住了。海外电商和云业务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中国电商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至1400.72亿元。客户管理收入增长10%,受益于变现率提升;即时零售业务(含淘宝闪购、饿了么)收入增长12%,推动淘宝APP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5%;88VIP会员数超5,300万,持续双位数增长。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收入同比增长19%至347.41亿元,亏损大幅收窄至接近盈亏平衡。跨境业务表现强劲,速卖通Choice单位经济效益改善;Trendyo","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4b91bb404556649e0f0c59281005bea","width":"640","height":"48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1,"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305765051230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6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9,"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3298633769424,"gmtCreate":1756524718641,"gmtModify":1756528568981,"author":{"id":"3438990255364840","authorId":"3438990255364840","name":"东哥解读电商","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bc7457fc43b69435eae1ff3cb5f22f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438990255364840","idStr":"3438990255364840"},"themes":[],"title":"阿里巴巴2026Q1:外卖吸引火力,主战场在AI和全球化","html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目前阿里巴巴是这场外卖大战当中,最体面的一家公司了。 8月29日美股盘前、港股盘后,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6年Q1财季(日历年2025Q2)营收2476亿元,同比微增2%,略低于彭博一致预期的5%。如果去掉已经卖出的高鑫零售和银泰,营收同比增长10%,所以表现相对可以。 利润没受太大影响。净利润达到424亿元,同比增长76%;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335.1亿元,同比下降18%。两者的差值主要是投资带来的。外卖所在的“中国电商集团”分部经调整后EBITA也下滑了21%,少了104亿元。 对比美团净利润下滑九成,京东单季亏损148亿元,阿里亏得较少。原因也是阿里后续才高调参与外卖大战,7月份才开始宣布500亿的大额补贴。这个季度还没有大范围投入。 透过这份财报可以看出,即时零售确实给电商带来了流量增长。但是阿里一边参与外卖大战吸引火力,另一边把未来押在了海外和云业务上。外卖引战,海外和AI才是未来。 “甩掉”高鑫和银泰的包袱,阿里增速更快 阿里开始轻装上阵,出售高鑫和银泰,把业务聚焦在电商和云。 在2026年Q1财季(日历年2025Q2)阿里实现收入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若剔除已处置的高鑫零售和银泰业务,同口径收入实际增长10%。 电商的基本盘随着生态治理和商业化率的提升已经稳住了。海外电商和云业务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中国电商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至1400.72亿元。客户管理收入增长10%,受益于变现率提升;即时零售业务(含淘宝闪购、饿了么)收入增长12%,推动淘宝APP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5%;88VIP会员数超5,300万,持续双位数增长。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收入同比增长19%至347.41亿元,亏损大幅收窄至接近盈亏平衡。跨境业务表现强劲,速卖通Choice单位经济效益改善;Trendyo","list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目前阿里巴巴是这场外卖大战当中,最体面的一家公司了。 8月29日美股盘前、港股盘后,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6年Q1财季(日历年2025Q2)营收2476亿元,同比微增2%,略低于彭博一致预期的5%。如果去掉已经卖出的高鑫零售和银泰,营收同比增长10%,所以表现相对可以。 利润没受太大影响。净利润达到424亿元,同比增长76%;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335.1亿元,同比下降18%。两者的差值主要是投资带来的。外卖所在的“中国电商集团”分部经调整后EBITA也下滑了21%,少了104亿元。 对比美团净利润下滑九成,京东单季亏损148亿元,阿里亏得较少。原因也是阿里后续才高调参与外卖大战,7月份才开始宣布500亿的大额补贴。这个季度还没有大范围投入。 透过这份财报可以看出,即时零售确实给电商带来了流量增长。但是阿里一边参与外卖大战吸引火力,另一边把未来押在了海外和云业务上。外卖引战,海外和AI才是未来。 “甩掉”高鑫和银泰的包袱,阿里增速更快 阿里开始轻装上阵,出售高鑫和银泰,把业务聚焦在电商和云。 在2026年Q1财季(日历年2025Q2)阿里实现收入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若剔除已处置的高鑫零售和银泰业务,同口径收入实际增长10%。 电商的基本盘随着生态治理和商业化率的提升已经稳住了。海外电商和云业务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中国电商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至1400.72亿元。客户管理收入增长10%,受益于变现率提升;即时零售业务(含淘宝闪购、饿了么)收入增长12%,推动淘宝APP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5%;88VIP会员数超5,300万,持续双位数增长。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收入同比增长19%至347.41亿元,亏损大幅收窄至接近盈亏平衡。跨境业务表现强劲,速卖通Choice单位经济效益改善;Trendyo","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目前阿里巴巴是这场外卖大战当中,最体面的一家公司了。 8月29日美股盘前、港股盘后,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6年Q1财季(日历年2025Q2)营收2476亿元,同比微增2%,略低于彭博一致预期的5%。如果去掉已经卖出的高鑫零售和银泰,营收同比增长10%,所以表现相对可以。 利润没受太大影响。净利润达到424亿元,同比增长76%;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335.1亿元,同比下降18%。两者的差值主要是投资带来的。外卖所在的“中国电商集团”分部经调整后EBITA也下滑了21%,少了104亿元。 对比美团净利润下滑九成,京东单季亏损148亿元,阿里亏得较少。原因也是阿里后续才高调参与外卖大战,7月份才开始宣布500亿的大额补贴。这个季度还没有大范围投入。 透过这份财报可以看出,即时零售确实给电商带来了流量增长。但是阿里一边参与外卖大战吸引火力,另一边把未来押在了海外和云业务上。外卖引战,海外和AI才是未来。 “甩掉”高鑫和银泰的包袱,阿里增速更快 阿里开始轻装上阵,出售高鑫和银泰,把业务聚焦在电商和云。 在2026年Q1财季(日历年2025Q2)阿里实现收入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若剔除已处置的高鑫零售和银泰业务,同口径收入实际增长10%。 电商的基本盘随着生态治理和商业化率的提升已经稳住了。海外电商和云业务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中国电商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至1400.72亿元。客户管理收入增长10%,受益于变现率提升;即时零售业务(含淘宝闪购、饿了么)收入增长12%,推动淘宝APP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25%;88VIP会员数超5,300万,持续双位数增长。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收入同比增长19%至347.41亿元,亏损大幅收窄至接近盈亏平衡。跨境业务表现强劲,速卖通Choice单位经济效益改善;Trendyo","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4b91bb404556649e0f0c59281005bea","width":"640","height":"48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329863376942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0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9,"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2416634081440,"gmtCreate":1756368181594,"gmtModify":1756370854835,"author":{"id":"3438990255364840","authorId":"3438990255364840","name":"东哥解读电商","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bc7457fc43b69435eae1ff3cb5f22f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438990255364840","idStr":"3438990255364840"},"themes":[],"title":"阿里赢麻了,王兴和刘强东该怎么做?|东哥笔记","htmlText":"来源:东哥笔记 作者:李成东 东哥笔记194期: 二季度财报陆陆续续出来了。 二季度的外卖大战,京东亏掉了100多亿,净利润大跌51%,美团也亏掉了100多亿,净利润暴跌89%。 如果没有国补支持,京东二季度利润表现未必比美团好多少,阿里财报还没有出来,按照阿里的补贴强度,订单量,二季度亏进去200亿也不奇怪。 很多人就奇了怪了,监管部门不是喊刹车了吗?怎么还亏这么多钱? 首次约谈是2025年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央网信办、人社部等五部门,原因是京东入局外卖市场引发平台补贴大战,美团、饿了么跟进“烧钱”竞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二次约谈是2025年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网信办、人社部、商务部,原因是淘宝闪购(饿了么派送)加入战局,平台重启“0元购”“满减18元”等非理性补贴,引发商户利润挤压、骑手超负荷、食品安全风险激增。 这里面有两个误判,一是监管的核心要求是平台不得通过算法压制、流量倾斜等手段强迫商家承担促销成本,需保障商家定价权与选择权。也就是你要补贴,那么平台自己补贴,不能强拉着商家亏损补贴外卖大战。实际上监管增加了平台的订单亏损,得平台自己硬扛。二是时间上,5月约谈和补贴没啥关系,7月约谈不影响二季度已经发生的补贴亏损。 持续消耗战 但对京东美团和阿里来说,问题不在于二季度亏了一百多亿,以后还要继续亏下去。 为什么停不下去?京东在2025年8月19日宣布其外卖全职骑手已突破15万人。京东为这些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每人每月平均缴纳约2000元。另外还有工资支出、福利补贴等其他成本。 人均1万,京东外卖光这15万全职骑手月均人力总成本约15亿元,再加上中台管理成本5亿,什么业务都不做,这就得干进去20亿元。 京东为了维持这么庞大的外卖骑手团队,就得硬扛2000万以上的日订单量,持续维持补贴优惠。所以考虑到用户订单补贴,还有外卖供应链创新投入,一个月","listText":"来源:东哥笔记 作者:李成东 东哥笔记194期: 二季度财报陆陆续续出来了。 二季度的外卖大战,京东亏掉了100多亿,净利润大跌51%,美团也亏掉了100多亿,净利润暴跌89%。 如果没有国补支持,京东二季度利润表现未必比美团好多少,阿里财报还没有出来,按照阿里的补贴强度,订单量,二季度亏进去200亿也不奇怪。 很多人就奇了怪了,监管部门不是喊刹车了吗?怎么还亏这么多钱? 首次约谈是2025年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央网信办、人社部等五部门,原因是京东入局外卖市场引发平台补贴大战,美团、饿了么跟进“烧钱”竞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二次约谈是2025年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网信办、人社部、商务部,原因是淘宝闪购(饿了么派送)加入战局,平台重启“0元购”“满减18元”等非理性补贴,引发商户利润挤压、骑手超负荷、食品安全风险激增。 这里面有两个误判,一是监管的核心要求是平台不得通过算法压制、流量倾斜等手段强迫商家承担促销成本,需保障商家定价权与选择权。也就是你要补贴,那么平台自己补贴,不能强拉着商家亏损补贴外卖大战。实际上监管增加了平台的订单亏损,得平台自己硬扛。二是时间上,5月约谈和补贴没啥关系,7月约谈不影响二季度已经发生的补贴亏损。 持续消耗战 但对京东美团和阿里来说,问题不在于二季度亏了一百多亿,以后还要继续亏下去。 为什么停不下去?京东在2025年8月19日宣布其外卖全职骑手已突破15万人。京东为这些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每人每月平均缴纳约2000元。另外还有工资支出、福利补贴等其他成本。 人均1万,京东外卖光这15万全职骑手月均人力总成本约15亿元,再加上中台管理成本5亿,什么业务都不做,这就得干进去20亿元。 京东为了维持这么庞大的外卖骑手团队,就得硬扛2000万以上的日订单量,持续维持补贴优惠。所以考虑到用户订单补贴,还有外卖供应链创新投入,一个月","text":"来源:东哥笔记 作者:李成东 东哥笔记194期: 二季度财报陆陆续续出来了。 二季度的外卖大战,京东亏掉了100多亿,净利润大跌51%,美团也亏掉了100多亿,净利润暴跌89%。 如果没有国补支持,京东二季度利润表现未必比美团好多少,阿里财报还没有出来,按照阿里的补贴强度,订单量,二季度亏进去200亿也不奇怪。 很多人就奇了怪了,监管部门不是喊刹车了吗?怎么还亏这么多钱? 首次约谈是2025年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央网信办、人社部等五部门,原因是京东入局外卖市场引发平台补贴大战,美团、饿了么跟进“烧钱”竞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二次约谈是2025年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网信办、人社部、商务部,原因是淘宝闪购(饿了么派送)加入战局,平台重启“0元购”“满减18元”等非理性补贴,引发商户利润挤压、骑手超负荷、食品安全风险激增。 这里面有两个误判,一是监管的核心要求是平台不得通过算法压制、流量倾斜等手段强迫商家承担促销成本,需保障商家定价权与选择权。也就是你要补贴,那么平台自己补贴,不能强拉着商家亏损补贴外卖大战。实际上监管增加了平台的订单亏损,得平台自己硬扛。二是时间上,5月约谈和补贴没啥关系,7月约谈不影响二季度已经发生的补贴亏损。 持续消耗战 但对京东美团和阿里来说,问题不在于二季度亏了一百多亿,以后还要继续亏下去。 为什么停不下去?京东在2025年8月19日宣布其外卖全职骑手已突破15万人。京东为这些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每人每月平均缴纳约2000元。另外还有工资支出、福利补贴等其他成本。 人均1万,京东外卖光这15万全职骑手月均人力总成本约15亿元,再加上中台管理成本5亿,什么业务都不做,这就得干进去20亿元。 京东为了维持这么庞大的外卖骑手团队,就得硬扛2000万以上的日订单量,持续维持补贴优惠。所以考虑到用户订单补贴,还有外卖供应链创新投入,一个月","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93787c48cc62e34d7be39e7af6a83df","width":"1080","height":"60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1,"link":"https://laohu8.com/post/47241663408144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48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9,"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2301360517680,"gmtCreate":1756339673064,"gmtModify":1756347185587,"author":{"id":"3438990255364840","authorId":"3438990255364840","name":"东哥解读电商","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bc7457fc43b69435eae1ff3cb5f22f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438990255364840","idStr":"3438990255364840"},"themes":[],"title":"迎战京东,Q2净利润暴跌9成,美团的护城河还牢固吗?","html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一场外卖大战,把两家巨头的利润都快打没了。前有京东包含外卖在内的新业务单季亏损147亿元,后脚发财报的美团日子也并不好过,净利润暴跌9成。 8月27日港股盘后,美团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5年Q2美团营收918.4亿元,同比增长11.7%;期内溢利3.7亿元,同比暴跌96.8%。美团的净利润率仅有0.4%,非常危险。 为什么这轮外卖大战,美团的利润暴跌?不少人都在担心Q3三家巨头火力全开的状态下,美团很可能直接亏损。 透过Q2的财报来看,美团可能没有那么脆弱。 业绩一览 总收入918亿元,同比增长11.7%。对比市场的普遍预期同比增长13.9%。 核心本地商业收入653亿元,同比增长7.7%;经营溢利37亿元,同比下滑75.6%,利润率5.7%。 新业务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22.8%。经营亏损19亿元,同比扩大43.1%,亏损率7.1%。 销售成本614亿元,同比增长27.0%,占收入比66.9%;销售及营销开支225亿元,同比增长51.8%,占收入比24.5%;研发开支63亿元,同比增长17.2%,占收入比6.8%,一般及行政开支27亿元,占收入比2.9%。 经营溢利2.264亿元,同比下滑98.0%,利润率0.2%。经调整EBITDA2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经调整溢利净额1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经营现金流入净额4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017亿元。 百亿补贴,美团的效率更高 利润暴跌,让不少人怀疑美团的护城河是不是不够牢固了。为什么Q2只有京东进攻,美团的利润表现还是这么惨? 美团的净利润去年同期还有114亿元,今年Q2就只剩下4亿元了。外卖大战打的美团的利润只剩下一个零头。 事实上,换个角度看,美团的补贴效率明显更高。 这一仗,京东和美团同样投入了百亿的体量。隔壁京东包括外卖在内的新业务,营收139亿元,亏损148亿元,","list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一场外卖大战,把两家巨头的利润都快打没了。前有京东包含外卖在内的新业务单季亏损147亿元,后脚发财报的美团日子也并不好过,净利润暴跌9成。 8月27日港股盘后,美团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5年Q2美团营收918.4亿元,同比增长11.7%;期内溢利3.7亿元,同比暴跌96.8%。美团的净利润率仅有0.4%,非常危险。 为什么这轮外卖大战,美团的利润暴跌?不少人都在担心Q3三家巨头火力全开的状态下,美团很可能直接亏损。 透过Q2的财报来看,美团可能没有那么脆弱。 业绩一览 总收入918亿元,同比增长11.7%。对比市场的普遍预期同比增长13.9%。 核心本地商业收入653亿元,同比增长7.7%;经营溢利37亿元,同比下滑75.6%,利润率5.7%。 新业务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22.8%。经营亏损19亿元,同比扩大43.1%,亏损率7.1%。 销售成本614亿元,同比增长27.0%,占收入比66.9%;销售及营销开支225亿元,同比增长51.8%,占收入比24.5%;研发开支63亿元,同比增长17.2%,占收入比6.8%,一般及行政开支27亿元,占收入比2.9%。 经营溢利2.264亿元,同比下滑98.0%,利润率0.2%。经调整EBITDA2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经调整溢利净额1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经营现金流入净额4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017亿元。 百亿补贴,美团的效率更高 利润暴跌,让不少人怀疑美团的护城河是不是不够牢固了。为什么Q2只有京东进攻,美团的利润表现还是这么惨? 美团的净利润去年同期还有114亿元,今年Q2就只剩下4亿元了。外卖大战打的美团的利润只剩下一个零头。 事实上,换个角度看,美团的补贴效率明显更高。 这一仗,京东和美团同样投入了百亿的体量。隔壁京东包括外卖在内的新业务,营收139亿元,亏损148亿元,","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一场外卖大战,把两家巨头的利润都快打没了。前有京东包含外卖在内的新业务单季亏损147亿元,后脚发财报的美团日子也并不好过,净利润暴跌9成。 8月27日港股盘后,美团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5年Q2美团营收918.4亿元,同比增长11.7%;期内溢利3.7亿元,同比暴跌96.8%。美团的净利润率仅有0.4%,非常危险。 为什么这轮外卖大战,美团的利润暴跌?不少人都在担心Q3三家巨头火力全开的状态下,美团很可能直接亏损。 透过Q2的财报来看,美团可能没有那么脆弱。 业绩一览 总收入918亿元,同比增长11.7%。对比市场的普遍预期同比增长13.9%。 核心本地商业收入653亿元,同比增长7.7%;经营溢利37亿元,同比下滑75.6%,利润率5.7%。 新业务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22.8%。经营亏损19亿元,同比扩大43.1%,亏损率7.1%。 销售成本614亿元,同比增长27.0%,占收入比66.9%;销售及营销开支225亿元,同比增长51.8%,占收入比24.5%;研发开支63亿元,同比增长17.2%,占收入比6.8%,一般及行政开支27亿元,占收入比2.9%。 经营溢利2.264亿元,同比下滑98.0%,利润率0.2%。经调整EBITDA2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经调整溢利净额1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经营现金流入净额4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017亿元。 百亿补贴,美团的效率更高 利润暴跌,让不少人怀疑美团的护城河是不是不够牢固了。为什么Q2只有京东进攻,美团的利润表现还是这么惨? 美团的净利润去年同期还有114亿元,今年Q2就只剩下4亿元了。外卖大战打的美团的利润只剩下一个零头。 事实上,换个角度看,美团的补贴效率明显更高。 这一仗,京东和美团同样投入了百亿的体量。隔壁京东包括外卖在内的新业务,营收139亿元,亏损148亿元,","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2159b44f53629582b7d48aeff482036","width":"640","height":"42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2,"paper":2,"likeSize":2,"commentSize":1,"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230136051768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986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author":{"id":"9000000000000233","authorId":"9000000000000233","name":"做空做空者","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c0126a7d8aadf37410e3ec43acf556ad","crmLevel":1,"crmLevelSwitch":0,"authorIdStr":"9000000000000233","idStr":"9000000000000233"},"content":"外卖战争愈演愈烈,利润持续下滑,这风险可真大","text":"外卖战争愈演愈烈,利润持续下滑,这风险可真大","html":"外卖战争愈演愈烈,利润持续下滑,这风险可真大"}],"imageCount":9,"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1655955968304,"gmtCreate":1756181811804,"gmtModify":1756185772834,"author":{"id":"3438990255364840","authorId":"3438990255364840","name":"东哥解读电商","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2bc7457fc43b69435eae1ff3cb5f22f5","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authorIdStr":"3438990255364840","idStr":"3438990255364840"},"themes":[],"title":"“谷底”里交出超预期的业绩,拼多多尽力了","html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在境遇最坏的时刻,拼多多依然交出一份超预期的业绩。 8月25日美股盘前,拼多多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拼多多2025年Q2的营收1039.8亿元,同比增长7.1%;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327.1亿元,同比下降5.0%。 拼多多已经连续多个季度增长放缓、利润下滑。但是盘前的股价一度上涨超过12%,随后又转为下跌。最终报收128.21,上涨0.87%。 对比市场一致预期营收增长6.3%,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同比下滑26.0%。 拼多多业绩好,没有那么好,不会像之前给大家带来很大的惊喜。没有一家公司能一直带来爆炸式的增长,现在拼多多还处在转型调整阶段。 不信AI,没有参与外卖大战。拼多多全靠电商,但是国内海外双重逆风。拼多多能获得现在的业绩已属不易。 国内海外双承压,副业赚钱救急 拼多多财报最大的亮点在于利润只出现了小幅下滑。一开始这被认为是拼多多正在走出泥潭的信号,但实际上超预期的利润是靠投资副业实现的。我们推测,这可能是盘前股价大幅上涨随后又开始回落的原因。 具体来看这个季度的业绩,拼多多已经算是尽力了。 目前拼多多的主业只有电商,对火热的即时零售、AI都非常克制。所以在国内和海外双重逆风下,拼多多的营收增速是没有想象力的。总营收1039.8亿元,同比增长7.1%。这依然好过市场一致预期的6.3%的增速,和上个季度营收和利润双双miss相比已经好多了。 其中,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为557.0亿元,同比增长13.4%。交易服务收入为482.8亿元,同比微增0.7%。交易服务收入微增主要是口径发生了变化,海外Temu在半托管模式下只有佣金能计入收入,全托管是全部销售收入计入其中。 为了维持现有的增长,拼多多的营收成本大幅增加。营收成本45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1%。增长主要来自履约费用、带宽与服务器成本以及支付处理费用的增加。 对应毛利率","list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在境遇最坏的时刻,拼多多依然交出一份超预期的业绩。 8月25日美股盘前,拼多多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拼多多2025年Q2的营收1039.8亿元,同比增长7.1%;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327.1亿元,同比下降5.0%。 拼多多已经连续多个季度增长放缓、利润下滑。但是盘前的股价一度上涨超过12%,随后又转为下跌。最终报收128.21,上涨0.87%。 对比市场一致预期营收增长6.3%,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同比下滑26.0%。 拼多多业绩好,没有那么好,不会像之前给大家带来很大的惊喜。没有一家公司能一直带来爆炸式的增长,现在拼多多还处在转型调整阶段。 不信AI,没有参与外卖大战。拼多多全靠电商,但是国内海外双重逆风。拼多多能获得现在的业绩已属不易。 国内海外双承压,副业赚钱救急 拼多多财报最大的亮点在于利润只出现了小幅下滑。一开始这被认为是拼多多正在走出泥潭的信号,但实际上超预期的利润是靠投资副业实现的。我们推测,这可能是盘前股价大幅上涨随后又开始回落的原因。 具体来看这个季度的业绩,拼多多已经算是尽力了。 目前拼多多的主业只有电商,对火热的即时零售、AI都非常克制。所以在国内和海外双重逆风下,拼多多的营收增速是没有想象力的。总营收1039.8亿元,同比增长7.1%。这依然好过市场一致预期的6.3%的增速,和上个季度营收和利润双双miss相比已经好多了。 其中,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为557.0亿元,同比增长13.4%。交易服务收入为482.8亿元,同比微增0.7%。交易服务收入微增主要是口径发生了变化,海外Temu在半托管模式下只有佣金能计入收入,全托管是全部销售收入计入其中。 为了维持现有的增长,拼多多的营收成本大幅增加。营收成本45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1%。增长主要来自履约费用、带宽与服务器成本以及支付处理费用的增加。 对应毛利率","text":"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在境遇最坏的时刻,拼多多依然交出一份超预期的业绩。 8月25日美股盘前,拼多多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拼多多2025年Q2的营收1039.8亿元,同比增长7.1%;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327.1亿元,同比下降5.0%。 拼多多已经连续多个季度增长放缓、利润下滑。但是盘前的股价一度上涨超过12%,随后又转为下跌。最终报收128.21,上涨0.87%。 对比市场一致预期营收增长6.3%,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同比下滑26.0%。 拼多多业绩好,没有那么好,不会像之前给大家带来很大的惊喜。没有一家公司能一直带来爆炸式的增长,现在拼多多还处在转型调整阶段。 不信AI,没有参与外卖大战。拼多多全靠电商,但是国内海外双重逆风。拼多多能获得现在的业绩已属不易。 国内海外双承压,副业赚钱救急 拼多多财报最大的亮点在于利润只出现了小幅下滑。一开始这被认为是拼多多正在走出泥潭的信号,但实际上超预期的利润是靠投资副业实现的。我们推测,这可能是盘前股价大幅上涨随后又开始回落的原因。 具体来看这个季度的业绩,拼多多已经算是尽力了。 目前拼多多的主业只有电商,对火热的即时零售、AI都非常克制。所以在国内和海外双重逆风下,拼多多的营收增速是没有想象力的。总营收1039.8亿元,同比增长7.1%。这依然好过市场一致预期的6.3%的增速,和上个季度营收和利润双双miss相比已经好多了。 其中,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为557.0亿元,同比增长13.4%。交易服务收入为482.8亿元,同比微增0.7%。交易服务收入微增主要是口径发生了变化,海外Temu在半托管模式下只有佣金能计入收入,全托管是全部销售收入计入其中。 为了维持现有的增长,拼多多的营收成本大幅增加。营收成本45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1%。增长主要来自履约费用、带宽与服务器成本以及支付处理费用的增加。 对应毛利率","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15fcf7d018eef98c497ad944299c7af","width":"640","height":"36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2,"paper":2,"likeSize":4,"commentSize":3,"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165595596830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846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author":{"id":"10000000000010482","authorId":"10000000000010482","name":"秘密你","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f995502c6484b6b8d742969ce8ce9cb","crmLevel":1,"crmLevelSwitch":0,"authorIdStr":"10000000000010482","idStr":"10000000000010482"},"content":"拼多多现在已经没法增长那么多了,当初增长那么多,主要是抓住了被淘宝京东放弃的下沉市场,但是一旦被围追堵截,基本就活不下去了","text":"拼多多现在已经没法增长那么多了,当初增长那么多,主要是抓住了被淘宝京东放弃的下沉市场,但是一旦被围追堵截,基本就活不下去了","html":"拼多多现在已经没法增长那么多了,当初增长那么多,主要是抓住了被淘宝京东放弃的下沉市场,但是一旦被围追堵截,基本就活不下去了"}],"imageCount":1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