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三剑客

2017年度十大科技自媒体优秀作者 2017年度国内十大科技原创自媒体人 2017—2018年度新金融行业人气自媒体

IP属地:北京
    • 财经三剑客财经三剑客
      ·09-01

      支持实业助力小微,小赢科技“做自己的光・小店闪光计划”走进洛阳

      $小赢科技(XYF)$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民生幸福的“晴雨表”。在实体经济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小店经济作为城市商业的“毛细血管”,正以其独特的活力与创造力,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早在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的解读就提及,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 山高水长不辞其远,披荆斩棘不改其志。近年来,小赢科技持续关注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推出系列小店助力计划。 今年,小赢科技发起“做自己的光·小店闪光计划”,助力小店在当今的时代浪潮里保持自己的光亮。8月,小赢科技“闪光的实业”篇章走进河南洛阳,探访3家店面不大却内藏乾坤的小店,与广大用户分享它们在日常经营中的“闪光”。 文旅融合新体验:古城里的“闪光”气味 洛阳,这座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古都,如今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在洛邑古城,一条被各式汉服店环绕的街道上,一扇朱漆门面的“气味杂货铺”格外引人注目。 “刚逛完白马寺,过来调一瓶属于‘神都古寺’的香水。”店内的游客如是说,“檀木香和雪松打底,前调加些玫瑰和桃金娘,再以辛香料和琥珀作后调,就能把古寺的宁静与岁月的沉淀都封存在这瓶香水里。”这样的个性化体验,让游客不再是简单地购买商品,而是参与到一场与城市记忆的深度对话中。 区别于景区其他“成品”伴手礼,“气味杂货铺”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为游客提供一场独特的嗅觉体验——自主调香,让人们能将对洛阳的记忆化作专属的“气味伴手礼”。 “气味杂货铺”的诞生,源于秦逸飞和成晓恒对洛阳旅游产品
      965评论
      举报
      支持实业助力小微,小赢科技“做自己的光・小店闪光计划”走进洛阳
    • 财经三剑客财经三剑客
      ·08-18

      中报亮眼+具身智能:科沃斯下一个五年靠什么跑?

      $科沃斯(603486)$ 这两年,科沃斯的市值曲线宛若过山车。 在2024年,科沃斯市值一度回落至200亿元。 而到了今年8月,科沃斯市值已经突破了500亿,仅8个月,涨幅就超过了90%。 伴随着估值的跃迁,基本面也给出了最强音。 8月16日,科沃斯公布了半年报,上半年,科沃斯实现营收86.76亿元,同比上涨了24.37%;实现归母净利润9.79亿元,同比上涨了60.84%。 营收、净利润大幅上涨,科沃斯足以称得上“业绩优等生”。 看到这,难免有投资者疑问,为何科沃斯业绩上半年涨得这么猛?科沃斯未来长期价值到底如何?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分析:技术、战略、供应链。 科沃斯走在技术前沿 “扫地茅”化身“科技茅” 作为清洁领域的巨头,科沃斯能够连续十年占据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第一。 如果说这家公司只是浪得虚名,那我是万万不敢相信的。 没有核心科技与实力,科沃斯不可能得到海内外认可。 而技术实力从哪里来? 说白了就俩字:烧钱。 烧得多不一定会掌握核心技术,但不烧一定没有。 科沃斯上半年研发费用为5.08亿元,同比增长了13.80%。 从2018年上市以来,科沃斯研发投入从未降过,连续七年不断追加,平均复合增速为27.4%,处于行业高水平。 科沃斯在研发上的投入终究没白费,高研发投入也正不断转化为技术资产。 财报显示,截止报告期末,科沃斯合计获得授权专利 2,545 项,其中发明专利713 项(包括158 项海外发明专利)。 技术涵盖AI、服务机器人等各领域,尤其在SLAM及运动技术上处于业界领先。 面向下一代竞争,科沃斯在具身智能领域布局上加速落地,随着前期预研深入和布局展开,已提交专利申请 52 项,其中 15 项为发明专利。 专利纵深铸成技术领先,技术领先抬升竞争壁垒,壁垒高度最终转化为
      1,644评论
      举报
      中报亮眼+具身智能:科沃斯下一个五年靠什么跑?
    • 财经三剑客财经三剑客
      ·08-02

      自带超充桩!智己“恒星”超级增程让充电焦虑成历史:92号油也能跑1500km

      2025年了,新能源市场热闹非凡,但是定睛一看,占比还不到50%。 不是说好的新能源的体验是颠覆性的,“旦用不回”吗?怎么这么多年过去还有一半多的人在买油车? 想来也简单,新能源汽车说到底还是个时兴玩意,在技术上确实有BUG。 就像iphone刚刚问世那会儿一样,它虽然足够流畅,足够颠覆。但在同价位诺基亚用户眼中,不能换电池,待机时间短,APP也不够多,充电头又不通用,和诺基亚相比,功能性其实没什么差别。 说白了,够颠覆,但没法满足100%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硬件进步,快充技术逐步成熟,随后APP变多,安卓问世,诺基亚轰然倒塌,移动终端的新时代到来。 8月1日,上汽智己发布 “恒星”超级增程,突然让我感觉到,新能源此刻也站在iphone4这个节点上。 用一句话概括这项技术就是:对新能源的全面覆盖,查漏补缺,是颠覆性的新方案、新产品。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恒星”直击痛点 说颠覆,即使三年前的老纯电车主,体验也是“嘎嘎香”,它比油车更安静,动力更丝滑,用车成本更低,充足的电力让它更像个移动的家。 只不过作为一个身处北方的老破小房主+老纯电车主(实测续航350km),BUFF也叠满了,两个老家伙相得益彰,仿佛坐在豪华轮椅上的诸葛亮,虽然脑子好使,但哪哪都是痛点。 老小区上不了家充桩,充个电,得跑出二里地,在四季分明的北方,一场雨,一场雪,二里地+五层楼分分钟让你体会到打工八小时--徒步荒野--勇攀高峰的凄凉感。 还没完,冬天纯电车续航还要打个八折,就像中老年的前列腺,越冷充电频次越高。再者,它毕竟没发动机,暖气真差点意思。 出个远门就更别提了,目的地永远是“充电桩”。 现在,智己“恒星”超级增程系统来了,似乎一切都变了,它补上了新能源的诸多BUG。 具体来说,它有450km的纯电续航,800V超快充⾼压平台,增程起始充电功率⾼达200KW,相当于同级主流增程SUV的
      3,495评论
      举报
      自带超充桩!智己“恒星”超级增程让充电焦虑成历史:92号油也能跑1500km
    • 财经三剑客财经三剑客
      ·06-19

      航司、酒店利润那么惨,为何只有携程疯赚?

      $携程网(TCOM)$ $携程集团-S(09961)$ 前几天,跟一酒店经理聊,听说酒店不挣钱,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4年,国内居民出游56.2亿人次,同比增长14.8%;国内居民出游总花费5.8万亿元,同比增长17.1%。 奇怪的是,这两年文旅复苏挺好的,为啥不挣钱呢? 据财报显示,2024年,华住集团、锦江酒店、金陵饭店、中青旅控股,利润都有下降。 三大航司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报告,季度集体亏损。 再看2024年,南方航空去年亏损16.96亿元,国航亏损2.73亿元,东航亏损42.26亿元。 整个产业看下去,惨不忍睹。 不过,OTA行业倒是一枝独秀。 就拿行业巨头携程来说,其毛利率超过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拼多多、百度等互联网公司,成为了“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 从这看,酒店、行业跟携程,仿佛身处两个平行世界。 谁动了文旅复苏的蛋糕? 酒旅普遍亏损、唯独携程“躺赚”。 虽然很难说就是携程抢走了酒旅的利润,但两者间也并不是毫无联系。 一方面,酒旅行业面临产能出清的压力,价格战也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携程坐拥OTA行业最大的流量池,酒店之间竞争越激烈,“流量税”收益就越高。 从商业竞争来看,“平台躺赚”似乎无可厚非。 但要考虑到,如果这个市场中产业上下游都亏损,唯独渠道商赚钱,那么这个生意显然是不健康的。 再从宏观看,酒店、旅游等服务业作为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行业龙头面对实体惨淡的现状无动于衷,只是一味攫取利润,这恐怕也并不是社会各界希望看到的。 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酒旅版的“谷贱伤农”正在上演。 当粮食获得大丰收时,白银并不一定能够流入农民的口袋。 相反,由于市场上粮食供给大幅
      3,882评论
      举报
      航司、酒店利润那么惨,为何只有携程疯赚?
    • 财经三剑客财经三剑客
      ·06-02

      拼多多Q1利润下跌4成背后:大规模减免商家服务费,百亿费用补贴新质商家

      $拼多多(PDD)$ 近日,拼多多发布了2025年最新一季财报。财报数据显示,在平台多项超额投入下,拼多多Q1总营收956.72亿元,仅增长10%;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大跌47%,两项数据均远低于市场预期。 去年以来,拼多多相继推出“百亿减免”“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千亿扶持”等惠商举措,一方面减免技术服务费、推广服务费等,为中小商家的降佣减负;另一方面又通过流量、现金等超额投入,助力中小商家寻找确定性增长,完成新质转型。 上述超额投入也体现在财报上,具体来看,随着平台大幅减免商家技术服务费,带动拼多多第一季度交易服务收入仅增长5.8%,单项营收470亿元低于一致预期的560亿元;平台加大对新质产品的补贴后,也带动拼多多本季度的销售及营销费用暴增百亿,大幅增长43%至334亿元。 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表示,当下市场正快速变化,对商家的反哺和投入是该阶段平台必须承担起的社会责任,只有优先保障用户和商家的利益,才能创造更优质的平台生态。 “百亿减免”持续降佣 多位商家每年节省数十万元 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第一季度交易服务收入仅增长5.8%至470亿元,不及外界一致预期的560亿元,是拖累总收入的主因。华泰证券的研报认为,交易服务收入不及预期表明了拼多多在商户扶持和佣金减免上的激进投入。 去年8月,拼多多率先推出技术服务费可退权益,平台针对用户退款订单将按比例退回0.6%的技术服务费。随后平台升级权益,将先用后付订单的技术服务费全部由1%降至0.6%,千万商家因此受益。 一位陕西的冬枣商家算了一笔账,以单月销量20万单、先用后付订单占比5成计,技术服务费打6折后每月能节省上万元;一位内蒙古通辽的牛肉干商家表示,叠加技术服务费减免和异常订单申诉权限放开两项新政,每天能变相增收
      1.36万评论
      举报
      拼多多Q1利润下跌4成背后:大规模减免商家服务费,百亿费用补贴新质商家
    • 财经三剑客财经三剑客
      ·05-30

      AI破局:饿了么如何搅动即时零售江湖

      最近,即时零售赛道打的火热,对我们的生活也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美女同事小张就没少吐槽“他们咋样了我不知道,奶茶那么便宜,胖了五六斤不说,钱包也空了,在淘宝买奶茶的时候,换了个手机还买了不少新衣服”。 听到这,我不禁害羞地把新买的键盘和美味的咖啡往边上放了放。 的确,这场大战的过程和过去十年即时零售中的战役一样,是消费者不断受益的过程,是企业们共同做大市场、抢占心智的过程。 但从结果来说,可能会大不一样。如今,在即时零售行业,谁掌握更多的资源,谁率先求变,谁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饿了么淘宝变中求胜 先变的那个是阿里。 其实早在2024年4月至7月,淘宝App首页改版更新,淘宝闪购的前身淘宝小时达频道获得了独立的一级流量入口。 在摸索阶段,小时达并没有太大的水花,至少没有掀起 如今现象级的风浪。 但是和当年的竞争一样,当鲶鱼入场,平静的行业开始波澜不断时,早先布局的战略反应能力就体现出来了。 到了今年4月30日,在京东和美团热场之后,淘宝天猫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宣布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并联手饿了么,共同加大补贴。 而后,原定于5月6日全量上线的即时零售服务“淘宝闪购”也提前几天全量上线。 有数据统计,截至5月5日20时28分,来自淘宝闪购的当日订单已突破1000万单,此时距离淘宝闪购业务正式上线仅6天。到了5月26日订单量已经飙升至4000万单 在已经形成固有格局的行业中,产生这样的增量,离不开京东的进入,看似是竞争,实则是对行业的共同培养。 这个过程中,最受益的可能就是饿了么和淘宝。 本质上,一个行业形成固定的格局后,想要再次爆发式的增长,需要有能创新,敢打敢拼的后来者,才能让行业有新的活力。 京东带起的话题流量,让饿了么和淘宝可以不用热场直接上。 而短短六天单量破千万,不到一个月破四千万,靠的是饿了么和淘宝积累下来的资源,以及双方能够互补的商业模式。 具体来说,
      4,874评论
      举报
      AI破局:饿了么如何搅动即时零售江湖
    • 财经三剑客财经三剑客
      ·05-16

      刘强东坐镇一线,京东高增长引擎再度点燃?

      $京东集团-SW(09618)$ $京东(JD)$ 今年的京东真是相当让人惊喜。 前有刘强东高调宣布进军外卖市场,让一众老少爷们开口称赞,如今第一季度财报新鲜出炉,成绩也相当不错。 财报数据显示,京东集团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0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5.8%创下近三年来最高同比增速; 实现归母净利润10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1亿元同比增长53.5%;Non-gaap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43.4%,净利润率为4.2%,2024年同期为3.4%。 成绩超过市场预期,现在的京东,用“名利双收”表示毫不为过。 那么,为何京东能再度重启高增长引擎呢? 恐怕还是绕不开刘强东坐镇一线的关键作用。 解密京东财报:刘强东成为“关键先生” 刘强东如今在大众的的视野里,亲赴外卖市场,参与一线指挥与实行,好像是最近才开始的事儿。 其实早在2022年,京东业绩出现放缓趋势时,刘强东就开始深入一线参与业务创新。 在2022年,疫情的到来引起了电商格局改变,当时的京东的业绩并不理想,二季度收入增速一度跌至个位数。 2022年底,刘强东开了一场视频会议,认为京东应该重启低价策略。 随后的一年多时间,京东在战略聚焦、组织文化等方面动作频频,在业务上坚守用户体验,以“又好又便宜”进行竞争,刘强东并亲自要求采销团队在全球内找高性价比商品。 最终,从2023年开始,京东以超万亿收入的体量实现了增长一路加速,增速从当初的1.2%加速到如今的15.8%,重回行业第一梯队,同时GMV相应达到了4万亿以上,排于行业第三。 可以说,京东如今的业绩高增长始于刘强东亲自深入一线操刀之际。 具体业务上看,2025第一季度,京东日百品类收入同比增长达到14.9%,
      4,493评论
      举报
      刘强东坐镇一线,京东高增长引擎再度点燃?
    • 财经三剑客财经三剑客
      ·05-07

      一场被动减持背后,藏着百融云创对AI的长期注脚

      $百融云-W(06608)$ 提到AI应用商,百融云创(百融云-W,6608.HK)绝对是个绕不开的标杆。这家垂类AI龙头目前的客户版图已经覆盖超过7000家商业机构,涵盖绝大多数金融机构,以及阿里、百度、字节、美团、小米、京东等明星企业。 作为AI行业应用的头部力量,百融云创在业内却是出了名的低调务实。但最近,这家港股上市公司却在市场中刷了一波存在。起因是有投资者关注到港交所披露的权益变动,显示百融云创CEO张韶峰在4月3日减持了186.79万股百融云-W股份。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减持行为被视为一个负面信号,可能会让市场对于公司的业绩表现和经营状况心生疑虑。于是,证券平台开始涌现出质疑之声。 那么,这场减持的真相究竟是什么?经过笔者多方求证发现,该减持实际上是CEO股权激励到期归属时因自动扣税导致被动卖出。在港股市场,当股权激励(如期权行权、限制性股票解禁)归属时,激励对象需按归属日公允市值与行权价的差额缴纳薪俸税,这时便会形成被动卖出。这其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尤其是针对高管的激励计划。港股市场一直不乏相关的案例,且多是聚集在互联网、科技公司。 这也是被动减持和主动减持的主要区别,被动减持通常是因为税务或合规要求必须卖出,而主动减持则是出于个人财务规划,也即存在真·套现离场。 事实上,自百融云创上市以来,在多个股价高点阶段,CEO始终未曾减持。如今公司股价处于相对低位,以理性预期来看,更加没有主动减持的动机。并且,如果稍微考察一下百融云创近几年在AI领域的动作就能有个大致预判,那就是公司近几年加足马力打造Agentic行业生态,当前正处于关键扩围期,这反而是在释放CEO将会长期持有的积极信号。 百融云创可谓是业内最早布局Agentic的科技企业之一。在同行尚处于智能体概念验证阶段
      5,7601
      举报
      一场被动减持背后,藏着百融云创对AI的长期注脚
    • 财经三剑客财经三剑客
      ·04-27

      大模型进入收获季,科大讯飞迎来业绩腾飞节点

      $科大讯飞(002230)$ 近日,科大讯飞发布了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一季度的财报。从2024年全年的表现来看,科大讯飞当前很可能正处在一个业绩腾飞的节点。 具体而言,2024年,科大讯飞实现营收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时隔两年重回双位数增长;扣非净利润达1.8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9.35%。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6.58亿元,同比增长27.7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48.54%。 此外,2024年全年现金流净流入24.95亿元,同比增长超6倍,这一良好态势在2025年第一季度得以延续。 更重要的是,这一成绩并非由单一业务板块带动,而是科大讯飞多年布局的多核心业务全面开花的结果。 核心业务全线高增的“秘密”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科大讯飞在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智慧教育、汽车、医疗AI等多个核心业务领域均呈现出齐头并进的高增长态势。 财报显示,2024年,科大讯飞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实现收入78.86亿元,同比增长27.58%。其中,开放平台、智能硬件分别实现收入51.72亿元、20.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33%、25.07%;智慧教育业务实现收入72.29亿元,同比增长29.94%。 此外,汽车、医疗行业业务分别实现收入9.89亿元、6.9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16%、28.18%。值得一提的是,拆分上市的讯飞医疗,2024年GBC三端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103%和57%。 在笔者看来,科大讯飞之所以能够实现全面且快速的增长,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01 「市场需求大」 随着AI时代的来临,许多产品的体验实现了颠覆性突破,过去仅存在于想象中的产品,因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得以实现,从而释放了大量市场需求。科大讯飞精准
      7,647评论
      举报
      大模型进入收获季,科大讯飞迎来业绩腾飞节点
    • 财经三剑客财经三剑客
      ·03-23

      汤臣倍健以攻为首:以消费者利益为核心,推动产品创新和价值链重建

      $汤臣倍健(300146)$ 3月21日晚间,汤臣倍健(300146.SZ)发布2024年年报。受行业迭变、竞争加剧以及企业内部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2024年汤臣倍健实现营业收入68.3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3亿元,对比去年同期明显下滑。但欧睿数据显示,2024年汤臣倍健在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行业零售市场的份额为9.3%,仍保持行业领先。 2024年,膳食营养补充剂(VDS)行业风云变幻且渠道表现分化。线下方面,受医保政策变化和消费需求放缓的双重影响,据中康CMH的数据,2024年全国零售药店VDS销售额同比下降20%,这是VDS药店渠道销售规模首次出现两位数下滑。 面对严峻挑战,汤臣倍健主动调整,以消费者利益为核心,推动产品创新和价值链重建。 产品创新:满足多元需求 在产品创新方面,对于一些基础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汤臣倍健将借助供应链优势,推出高质价比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基础营养素的需求,让更多的人能够消费;同时,对于一些重功能产品,将借助科研优势,布局重功能、强功能等创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更高的健康需求,解决实际的健康问题,形成差异化的产品优势。 2024年,汤臣倍健推出61款全新新品,上新数量同比增长近50%,通过升级原料、含量、配方、工艺等以强产品力拓增量,多款新品取得不错的市场反馈。其中,两大核心单品蛋白粉和健力多,新老产品切换基本完成,也稳住了相关品类的市场份额。阿里和京东平台蛋白粉(非增肌)、氨糖品类的品牌榜显示,2024年汤臣倍健主品牌、健力多分别位于行业前茅。 报告期内,汤臣倍健推出主打高含量的鱼油和科学复配好吸收的钙产品提前卡位。其中,突破级54微克K2金标液体钙登上天猫液体钙热销榜和热卖榜登顶双榜。Yep推出磁感小粉瓶2.0,创立添加
      7,345评论
      举报
      汤臣倍健以攻为首:以消费者利益为核心,推动产品创新和价值链重建
     
     
     
     

    热议股票